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后总想抛弃朕-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殿中放了几枚佛手,香味比香炉里燃的香更叫人舒服,静瑶将茶盏放至他面前,温声说,“这是安神的柏子茶,陛下睡前喝一杯,保管一夜安眠。”说着对他笑笑。
  他也笑了一下,问道,“你怎么知道朕今晚需要喝这个?”
  嘴上虽是这样说,但还是乖乖的将茶送到嘴边,阿淳的茶,最合他心意。
  静瑶咳了一声,试探道:“听说陛下今夜下旨,说今后不再选秀,臣妾心里虽然欢喜,但想必太后那里不太好过吧,陛下可是刚从福宁宫里过来?”
  宇文泓端着茶盏,闻言了看过来,却不答她,只似笑非笑的问,“朕的这道旨意,叫你很欢喜?”
  静瑶微笑着点了点头,垂下眸子,试着大胆的说,“少几个人来分享夫君,天下哪个女子心里不欢喜?”
  话中的“丈夫”二字叫他眉眼微动。
  对,他不仅是一国之君,还是她的夫君,在这里之外,他是天下人的皇帝,但回到这里,他便只是她的夫君。
  他舒了口气,这才答她说,“太后还是老样子,倘能淡然接受,那就不是她了……不过没关系,”他将目光投过来,微勾起唇角,向她伸手,示意她坐过来。
  她便顺意来到他身边,他轻轻将人拉进怀里,才再温声说,“能叫你开心,也算没白费功夫。”
  ~~
  作为皇帝的长子,彦儿的出生倍受天下瞩目,为了选个良辰,皇帝下令,礼部太常寺去筹备,于正月初五这日,在宫中为皇长子举办了的满月礼。
  上一次宫中行皇子满月礼,还是在十七年前,武宁郡王宇文澈降生的时候,可谓非常遥远了。此次彦儿的降生,叫宇文泓初尝为人父的滋味,也是头一次作为父皇,为自己的皇子行满月礼。
  正月初五一早,宇文泓身着衮服,在奉先殿及崇先殿行祭礼,以祭告祖宗皇长子满月,又派遣官员太常寺官员祭告天神地祇。
  祭礼完成后,宇文泓抱着彦儿驾临皇极殿,身着朝服的文武百官皆在此处敬候,见父子二人驾临,立刻齐行拜礼。
  尊呼声响彻皇极殿的穹顶,在父皇怀中的彦儿不由得眨了眨黑亮的眼睛,威仪的帝王垂目看向怀中那眼眸明亮的小家伙,面上现出温和笑意。
  这是他的儿子,皇长子,宇文彦。
  ~~
  前朝庄重的皇子满月礼举行完毕后,后宫的满月宴也开始了。
  前来赴宴的除过朝中品级较高的命妇,便是皇室宗亲,宴席设在柔仪殿,太后不会轻易出席,静瑶现如今位分最高,自己主持也绰绰有余。
  彦儿方才在文武百官前露了脸,即使场面庄严,也丝毫不露怯,很给他的父皇长了面子,歇过一觉后再来到娘的身边,表现也不俗,甫一露脸,即刻就引来所有人的目光,尤其那副漂亮的面容,可叫众人赞叹不已。
  因要估计产妇及婴儿,又都是女宾,满月宴并未持续多久,结束后,静瑶回到棠梨宫歇息,倚波则为她送来了各府各地送来的礼物清单,她接过来,大致过目。
  排在最前头的,自然是关系最近的几处王府,安王府自不必说,近来与她的渊源颇深,送的礼物也都是合她心意的,郑王越王上次宫变时亏欠了皇帝,难得有机会巴结,此次可谓费尽心思,淘换了不少奇珍异宝敬献,她扫过一眼,并未多放心思,倒是武宁郡王有些叫她意外,因为赐婚与周太妃一事格外感激她,除了寻常的金银珠宝,还特意亲手打磨了一柄漂亮的佩刀赠与皇长子。
  宇文泓习武,想来将来彦儿也免不了要习武,想来这把佩刀倒是十分实用,更为难得的是这位八叔的一片心。
  静瑶笑了笑,跟倚波嘱咐道,“明年武宁郡王大婚,你记得早些提醒我,咱们提前做准备,也要给八王回份大礼才好。”
  倚波痛快应下了。
  静瑶继续往下看,忽然在名单中见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大理国的段三公主。
  皇长子诞生,身为友邦的大理国自然早备了贺礼,没想到的是,段菁菁居然还单独送了她一份。
  静瑶饶有兴致的看下去,见段菁菁送的是自己酿的果子酒,自己制的各色香膏,还有自己亲手设计的几套大理特色的衣裙等等等,虽不是什么奇珍异宝,但别出心裁,很有意思。
  想到小姑娘的模样,静瑶忍不住莞尔,叹道,“这么快,段三公主已经回去大半年了。”
  倚波听见了,也想起那位公主的模样,也跟着笑道,“想想段三公主在的时候,宫里多了许多乐趣,这大半年没见她,我还怪想念她的。”
  静瑶笑笑,“快了,就快见到她了,今年要为太后办圣寿大节,照路程来算,段三公主下个月就该启程了。”
  倚波眼睛一亮,“这样说来,岂不是很快就能见到她了?
  不知不觉都一年了,不知段三公主变样了没,还同以前一样的性子吗?”
  静瑶叹道,“模样大约变不了多少,这性子嘛……如若能沉稳些,便是最好。”
  她想过了,如若今年相见,段菁菁依然对李尚林有意,她便想办法撮合一下。世上最难得两情相悦,况且现在李尚林已经入了内阁,未来大有前途,就算论起门第,也不比那些世家子差。
  更重要的是,段菁菁这样的心性,倘若不能嫁给自己喜欢的人,实在可惜了。
  作者有话要说:  鱼儿正在努力,以他的身份,做改变不易,加油!
  ………


第一百零三章 
  说完了段菁菁,静瑶继续往下看,除过各王府,藩国,及京中世家重臣,再往下,便是各地刺史了。皇长子诞生实在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事,地方上自打得了消息,也是积极筹备着庆贺。
  静瑶的心间却是忽然一紧,目光急着在名单中寻找 ,果不其然,就看到了父亲的名字。
  那清单上清清楚楚的写着青州刺史,陆永霖的大名,那三个字那么亲切与清晰。
  有多久没见过亲人了,此时忽然见到爹爹的名讳,她眼眶一热,险些流下泪来。
  只是好端端的对着一份礼单感伤,实在有些匪夷所思了,怕引起别人奇怪,她便同倚波说,“我有些口渴,为我倒杯水吧。”
  倚波忙应好,“对了,小厨房的桃花羹该做好了,我去给你端。”说着便去给她忙活。
  她趁殿中无人,这才敢拿帕子沾沾微湿的眼眶,等稍稍平静,又忽然想了起来,今次皇长子的满月礼,全国五品官员以上的官员都需参加,那父亲今日岂不是也入了宫?
  今日彦儿在皇极殿现身,父亲在群臣之列,也该看到他了,他还不知道,他的女儿并没有死,那被皇帝抱在怀中的孩子,也该叫他一声外祖父……
  倚波把桃花羹端了进来,她接过慢慢喝,等一碗甜羹喝完,心里就起了个想法,她既然在这世上活得好好的,总该见一见父母。
  父亲进了京,不知母亲有没有来,他们夫妻二人一直伉俪情深,一同前来也说不定。
  她重新拿起那份清单,假意对父亲送来的贺礼很感兴趣,同倚波说,“前两天想着要彦儿做顶虎头帽,正愁没有合适珠子做老虎眼睛,你瞧,青州刺史这就送了两盒东珠,还是五彩的,可真是难得。还有这宫中的阿胶,听闻每每都靠京东路进贡,我月子里恢复得好,也多亏了他们的功劳。要是有机会,我该当面感谢才是。”
  倚波听了,在旁道,“可是您是后妃,怎么能见外臣呢……见见这位刺史大人的夫人或许还可以。”
  静瑶眼睛一亮,“那不知这位陆夫人可曾进京了?你去帮我打听打听,如果进了京,看看能否有机会请进宫来叙话,我也好感谢一下。”
  她身为后妃,想见一见朝中命妇,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倚波一口应了下来,“好啊,我这就去问问。”
  她受宠,棠梨宫中的宫人们相跟着腰板也挺得直,尤其是倚波,身为掌事宫女,现如今很有面子,加之在宫中待得时间也久,各处的人都活络,没过多久,就打听清楚了,回来同她复命道,“真是巧呢,那位刺史夫人同刺史今次一同进京了,现如今就在驿馆住着,而且还有个消息……”
  倚波语声顿了顿,喘了口气,这可叫她心里一紧,赶紧问道,“什么消息?”
  倚波见她紧张,忙安慰道:“是好消息,听司礼监的人说,陛下最近几日在选调地方官员,这位陆大人很得赏识,听闻年后就要进京任职了。”
  “是吗?”
  静瑶一愣。这的确是好事,父亲进京,岂不是离自己近了?就算不能相认,但能时时听到他们的消息,也比从前远隔天边的好啊!
  她心里惊喜,一时没控制住情绪,有些外显,引得倚波有些奇怪,“怎么这么高兴?你跟这位陆大人很熟吗?可是有什么渊源?”
  她怔了怔,忙摇头,“没有,我与他们哪里会有什么渊源……只是听说陆大人一向廉洁奉公,深得当地百姓爱戴,陛下重用这样的人才,是社稷之福,我……是为陛下的英明开心。”
  “……是吗?”
  倚波觉得陛下的确英明神武,但阿淳因为这件事就能高兴成这样……是不是有些夸张了?
  不过想来人家正值情浓,如此也并不奇怪吧……倚波便没多想,只是转而问她,“既然陆夫人也在京中,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召她一见?”
  静瑶想了想,“那就明日午后吧,你叫人悄悄去递消息,不要太引人瞩目才好。”
  这么多的地方刺史,她只点名要见陆夫人,倘若落在有心之人的嘴里,还不知又要生出什么是非。
  但眼看父母近在京城,她实在难以抑制思亲之情,所以只得一切尽力小心,低调。
  ~~
  第二日午后,接到邀请的陆夫人带着满心的忐忑入了宫。
  女儿静瑶离世一年有余了,一家人虽然心痛,却也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但直到去年接到静瑶迟到的信件,又叫她心中重泛起波澜。是以此次家里老爷进京,虽正值年关,她也还是跟来了,就算去女儿坟前看看,也算了了心中的念想了。
  来京的第二日,陆夫人就悄悄去了陆静瑶的坟前,那本是惠王府的墓园,但经宇文铭叛乱一事,惠王府早已被遣散,是以那片墓园也早已荒废。
  眼看着女儿的尸身埋在这样一个地方,可叫陆夫人好不伤心。
  这个该死的宇文铭,如果不是当时仗势强娶,她的静瑶何至于落得如此凄惨的地步。
  仇人虽死,可女儿的命却换不回来了……想到静瑶临死前还写信提醒他们防备宇文铭的野心,陆夫人总是难以抑制的心痛,以致入京这几天来,始终愁眉不展。
  眼看着已经到了宫门外,照规矩要下车步行,陆夫人理了理思索,强迫自己展开眉头,皇宫是贵人们所在的地方,若是愁眉苦脸的进来,可是犯了大忌。
  宫门处早已有人接应,等她下了车,便被一路引到了棠梨宫。前几天的大雪已经化得差不多了,此时天气晴朗,午后的阳光带了暖意,叫这座大名鼎鼎的宫苑显得较想象中温和许多。
  陆夫人在殿门外稍等,待宫女进去通传,很快便得了允许,由掌事宫女亲自引着进去。
  殿中暖榻上端正坐着一位美丽少妇,不用问也知这就是传闻中最得圣心的惠妃,陆夫人不敢抬头细看,只是垂眸扫到那华丽的裙裾,便立刻下跪行大礼,尊道,“臣妇参见惠妃娘娘,娘娘万福。”
  眼见亲生母亲对自己行礼,静瑶忍不住鼻子发酸,忙立起身来,弯腰亲自将人扶起,温声道:“夫人不必多礼,您千里迢迢进京辛苦了,快起来吧。”
  陆夫人规规矩矩的道谢,方立起身来,静瑶又赶紧叫人赐座上茶,眼看着母亲坐好,忍不住悄悄打量了好几遍母亲。见母亲表情虽平和,但眉目间依然隐约有哀伤,心间也是滋味难言。
  世间最痛,莫过白发送黑发,她死于非命,母亲必定不会好过,她明白母亲的哀伤来自哪里,有心安慰,却苦于不能说。
  她只能试着微笑,亲切与母亲聊起家常:“夫人进京几日了?可还习惯?”
  陆夫人回答说,“劳娘娘惦念,臣妇三天前到的京城,青州气候与京城相差无几,臣妇一切都好。”
  静瑶点了点头,又试着问起家中的情况,譬如父亲的身体及兄长的差事,陆夫人规矩作答,心间却不禁有些疑惑,这位娘娘的举止言谈,甚至说话的语调,为何都与她的静瑶有些相似?
  若非是明显不同的面貌,她甚至险些以为,自己的女儿还在世……
  或许是出于这样一份情愫,陆夫人只觉得这位惠妃骨子里透着亲切,渐渐地,便放下些许拘束与防备感。
  以这样的身份忽然见面,静瑶也知道母亲会堤防什么,只是闲问些家常,不敢问得太多。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忽听见配殿那里传来了婴儿啼哭,原来是午睡的彦儿醒来了,静瑶有心想叫母亲与彦儿见见面,便叫乳母将孩子抱到了跟前。
  陆夫人非二品以上的诰命,所以未能出席昨日的满月宴,今日乃是头一次得见皇长子。
  彦儿明明哭的脸红脖子粗,但只要一到娘亲怀中就能安静下来,静瑶微微头疼,同母亲解释,“孩子虽小,却已经有许多心眼了,才不过一个月,就能识别抱着还是放下,还能分辨得出本宫与乳母。”
  幼小的孩子总有一种力量,能很快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眼见彦儿的可爱模样,陆夫人的眉眼更加温和起来,同她说,“娘娘莫恼,这说明皇长子机敏过人,是好事。”
  看着母亲慈祥的笑容,静瑶忍不住想问,自己小时也是这般吗?但脑子还是清醒的,到底没说出口。
  不过也总是忍不住想同母亲多多分享彦儿的趣事,她道:“机敏不机敏暂且不说,不过倒时格外闹腾,近来每到入夜睡前,总是免不了要嚎啕大哭,乳母几个也哄不好,真是叫人头疼。”
  听到这里,陆夫人难免心头微动,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女儿,静瑶小时候,也有一阵是这样的……
  她试着道:“皇长子莫不是腹中有胀气了?这是小儿常见的症候,娘娘可试着叫乳母给小皇子多揉揉肚子,再者乳母平素也要忌口,不要吃易导致胀气的食物,过去这一阵儿,等小皇子身体再长长就好了。”
  静瑶就知道母亲有经验,因为她可记得,小时候母亲总向她提及自己小时候有多难带,一哭就要两刻钟,同现在彦儿的症状一模一样……
  她抬眼看向乳母,“陆夫人的话可都记下了?”
  乳母赶紧道是,静瑶又同母亲道谢,“多谢夫人指教,倘若奏效,您可帮本宫解决了大难题。”
  这位娘娘出奇的和蔼亲切,叫头一回进宫的陆夫人放松不少,不知不觉,竟也过去了近一个时辰了。
  陆夫人察觉时间不早,忙起身告退,静瑶虽不舍母亲,却也知道不能坏了规矩,忙叫人将母亲送至宫门外。
  现在的母亲,只是寻常的四品官员家眷,名义上来说,比不得李家母亲亲厚,所以她只能坐在殿中,目送母亲离开,棉帘掀起后又落下,母亲就这样走了。
  她有些伤感,可转念一想,又觉得幸运,毕竟上天没有叫她抱憾冤死,她又有命活到现在,有了夫君,儿子,甚至还有重见母亲的机会,已是不易了。
  ~~
  皇长子满月礼后过完,朝廷的年节休沐也跟着结束,新的一年来到,一切重新步入正轨。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皇长子也眼看着一天天的长大,小家伙身体不错,自打出生便一直能吃能睡。食量大的时候,一个乳母供不过来,需两个乳母一同喂养,到满两个月的时候,已经彻长底成了个小圆脸,高了一截,比才降生时重了近一倍。
  不过再怎么肉嘟嘟,彦儿依然是个漂亮娃儿,阖宫上下最引人瞩目的,除过父皇就属他了,小家伙每每出动,必定前呼后拥,阵仗可极大。
  其实并非静瑶愿意如此,但除过刮风下雨天不好的日子,太后必定每日都要召见小家伙。虽说从棠梨宫到福宁宫路途并不远,但毕竟彦儿的身份至关重要,静瑶不好每次都亲自跟着,只得冒着被人诟病的风险,在儿子身边加派人手,生怕万一有个不小心,将孩子磕了碰了。
  现如今孩子是她最重要的人,这深宫凶险,她竭尽全力,也要保她的孩子平安。
  福宁宫里的那位尊贵婆母就爱折腾人,她心间虽不畅快,也只得竭力隐忍。毕竟从那道禁止选秀的圣旨下发后,太后与皇帝之间的关系曾一度降到冰点,她不好在此时再对宇文泓提什么。
  普天之下,以孝为先,皇帝与太后母子失和,传扬出去,可是大大的不利。
  不过眼看离三月初太后的寿诞越来越近,宫中上下都在加紧筹备,见皇帝很上心,太后在愠怒之余,心里才终于舒服了一些。
  又是一年春来到,京城阳光和暖,繁花正待盛开之时,大梁再度迎来了贵客。
  去年离京时,有太后亲自相邀,后来皇帝又命鸿胪寺特意向大理王室发了请柬,加之段三公主也心心念念的要再来大梁,是以此次大理国依然很给面子,不仅段三公主来了,连王后也亲自到访。
  因为大理王后的到访,今次大梁的礼数相较去年段氏兄妹到来时做得更足,后宫未立皇后,便由位分最高的静瑶亲自接待。
  二月中的这天,静瑶身着后妃冠服,立于玄武门前,眼看着大理王室的车队渐渐驶近,停驻。先由双方礼官依据两国礼法互相问候,再接着,便见那车门打开,一位衣着华丽的贵妇落了地。
  那便是大理王后了。
  静瑶朝王后微微颌首示意,还没来得及打招呼,忽然之间却眼前一亮,因为王后身边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段菁菁紧跟着母后露面了。
  再次见到小姑娘,静瑶由衷的开心,而段菁菁今次跟随母亲出使,比上回安分规矩了不少,一身正经的公主礼服板板整整的穿在身上,虽然还是那双大眼睛,深酒窝,但瞧上去可比去年温婉了许多。
  大理国母女一行走近了,经由礼官介绍,静瑶微笑同大理王后见礼,“王后与三公主一路远行,实在辛苦,本宫代表大梁诚挚欢迎贵客到来。”
  大理王后慈眉善目,但目光清亮,一看便知是贤德聪慧的人,眼见静瑶大气雍容,她也颌首见礼,“久闻惠妃娘娘美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能与娘娘相识,我十分荣幸。”
  场面话说完,大理王后又特意提到,“去年菁菁返回大理后,一直对娘娘赞不绝口,说在大梁期间,娘娘对她颇多照拂,又教会了她很多事。我这幺女一向顽劣,想来去年叨扰多日,实在叫娘娘费心了。”
  静瑶与大理王后没见过面,原本还有些些陌生感,然而等忽然提到段菁菁,气氛便一下轻松起来,静瑶微笑谦瑾道:“王后太客气了,三公主赏脸远道而来,本宫受陛下所托,尽心招待公主殿下,也是应有的礼数,唯恐哪里做的不好,叫公主不习惯。”
  两人话说到此,一旁装乖的段菁菁终于憋不住了,从母后身旁露了面,笑嘻嘻的同她打招呼,“贵仪……呃不是,惠妃娘娘,我来了!”
  得,段三公主本性毕现,还是从前那般古灵精怪,宫女们使劲憋着笑,静瑶也由衷的弯起唇角,道,“欢迎三公主,大家可都盼了你好久了。”
  段菁菁笑的开心,答说,“我也是啊,我也想你们!”
  大理王后微嗔了一眼,又微笑着同静瑶致歉,“菁菁没规矩,叫娘娘笑话了。”
  静瑶则笑着说没有,此时先前的陌生感消失殆尽,众人因为段菁菁,都欢喜起来。
  宫中早已为段家母女安排好了住处,还是从前专门接待贵宾的碧清园,静瑶亲自将人引去,大理王后也十分知礼,稍稍安顿过后,便主动去福宁宫拜见太后,静瑶自然作陪。
  太后早已得知了消息,此时正在福宁宫里等着呢,静瑶引着贵客进来,并亲自做了介绍,大理王后便客气见礼,“见过皇太后,祝您安康喜乐。”
  太后面上笑的和善,因是头一次见面,不动声色的观察,见大理王后面容宽厚,不似跋扈难缠之人,顿时放了心,和声回应道,“王后多礼了,有劳你们为了哀家远道而来,舟车劳顿,哀家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王后也是随和的笑,“太后言重了,能来参加您的圣寿节,是我大理王室的荣幸。”
  有道是女儿越大越随娘,这大理王后是个体面的人物,想来段菁菁将来也差不到哪儿去,太后越看越满意,心理愈加认定自己的主意。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君:鱼儿,猜猜你娘要干啥?
  皇桑:……娘啊,不要在搞事啦!!!
  ………………
  欢迎段三!


第一百零四章 
  宇文泓同段濡尘是好友,其实太后与大理王后也是差不多年纪,两人闲谈了一会儿家常,太后便装作无意间提起了赵娉婷。
  “说来段三公主与哀家的娘家侄女年纪相仿,记得去年,两人还一道在清晖园里游玩,都是大好年华,实在叫人羡慕。不过去年,哀家那娘家侄女已经定了亲事,是由皇上亲自做主,许给了我们的武宁郡王,也算是一桩好姻缘。”
  一旁的段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