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牌农女-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女子都能跳出琴棋书画、相夫教子的小圈子,投身为家为国为天下的大圈子,不敢说半边天,小半边天总能撑起来的。到那时候,老百姓的日子肯定比现在要好。”
    叶知秋不是一个喜欢喊口号的人,说这些话却是真心的。她不敢奢望,凭她一己之力,能给这个时代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她只希望她这只蝴蝶的翅膀小小地煽动一下,能潜移默化地带来些许改变,给她的后世子孙。尤其是女孩子们,谋得哪怕一点点的福祉也好。
    凤康比是都明白她的心思,跨上一步。和她比肩而跪,“父皇,儿臣不稀罕郡主县主,儿臣想娶的叶知秋这个农家女,请父皇成全。”
    凤帝扫了他一眼,又将目光投向叶知秋,“丫头,你应该知道,朕赐你封号。不是看不起你的身份,而是为你扬声造势。垒建靠山?”
    “我知道。”叶知秋重重点头,“与皇家的其他媳妇相比。我没有做官的爹,也没有让人看得起的身份,您是怕我被人轻视,被人侮辱。
    皇上大可不必担心,只有自轻自贱的人才会被人轻视侮辱。我站着不比她们弯,坐着不比她们矮,不是那么好欺负的。而且,谁说我没有靠山?
    这农场里的男女老少,天底下的农民百姓,都是我的娘家人。连您这个一国之君都大不过民,更何况别人了?”
    “说得好。”凤帝拊掌大笑,“朕就准你以农女的身份与康儿大婚。”
    “谢主隆恩。”叶知秋和凤康齐齐磕头谢恩。
    凤帝止了笑声,将两人叫起来赐座。全德很有眼色地上前,给三人各斟了一杯茶。
    凤帝端起茶盏喝了两口茶,看了看凤康和叶知秋,笑道:“三日后,你们随朕一同回京,筹办婚事吧。”
    “三日后?!”叶知秋和凤康对望了一下,都从对方眼底看到了惊讶之色。
    他不是来看病的吗?病还没看,怎么就要回京了?难道真的是沈长浩弄错了,他得的根本就不是瘕痛症?
    凤康心里想着,嘴上便问了出来,“父皇昨天不是还说,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要多留些日子吗?为何突然改了主意,急着回京呢?”
    “朕离开京城已有十多日了,回京路上还要再耽搁七八日。离开太久,文武百官又要在朕耳边喋喋不休了。”凤帝颇为头疼地拍了拍脑门,“朕老胳膊老腿的,经不住他们念咒了。
    再者说,你和叶丫头年纪都不小了,还是早些把婚事办了吧,也好快快生个小叶丫头出来,陪朕打地鼠。”
    叶知秋见凤康长眉紧皱,几次欲言又止,猜到他想问病情的事,便站起身来,“全德公公,我想准备些礼物带到京城去,可不太知道送礼的规矩,能不能麻烦你指点我一下?”
    ——L

☆、第305章 脑中

全德最大的优点就是机灵,会看眼色。听叶知秋这么说,便以帮忙挑选礼物为名,将从旁伺候的几名宫人一并带走了。
    “你们也退下。”凤帝对环立四周的明暗两卫挥了挥手,待他们悉数走远,才看向凤康,“你今天对朕格外殷勤,应该是想问朕是不是得了瘕痛症吧?”
    凤康没想到他如此直白,又吃惊又紧张,心脏怦怦直跳,“是,儿臣想知道父皇是否真的……”
    “真的。”不等他问完,凤帝便一口承认了,“已经有两年多了。”
    饶是早有心理准备,凤康还是控制不住脸色大变,“那……父皇……病在何处?”
    “这里。”凤帝用托腮的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什么?!”凤康面上瞬间没了血色,不可置信地张大了眸子,“怎么会?”
    瘕痛症生在哪里都是要命的,然而生在别处或许还有治愈的希望,生在脑中无疑于从一开始就宣判了死刑。像父皇这样聪明绝顶、睿智无双的人,怎会偏偏病在那里?
    “康儿,你要看开一些。”凤帝云淡风轻地笑着,仿佛在说别人的事情,“朕出生没几年就被立为皇太子,从小锦衣玉食,享尽天下万民的尊崇。
    江山社稷,严父慈母,财富女人,孝子贤孙,应有尽有。即便坐在龙椅上,不能如平民百姓那般自由,也借皇位之便给自己找了不少的乐子。
    顺风顺水地活到六旬有余,已经死而无憾了!”
    凤康极少听他说这些推心置腹的话,哽咽地喊了一声“父皇”。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凤帝似乎不愿多谈,站起身来。舒展了一下腰身,“和那丫头玩了几场,朕身上有些乏了。要去休息片刻。”
    “是。”凤康答应着起身,伸手来扶。“儿臣送您回房……”
    “不必了。”凤帝避开他的手,“你去告诉那丫头,朕晚上想吃她说的麻辣烫。”
    凤康又应了声“是”,目送他迈着闲适的步子走远,才坐回凳子上,整理着杂乱的心情。
    叶知秋看了看那份根据全德建议列下的送礼名单,上到皇太后,皇后。下到各个王府公主府有头脸的大丫头,足足二十几页,忍不住苦笑。
    她倒不是送不起礼,只是这么多人,加上一大堆讲究和注意事项,光是准备礼物恐怕也得三天。还要收拾行装,准备车马,时间实在太紧迫了。
    正在犯愁,就见元妈推门进来了,她如同见了救星。几步迎上来,“元妈,你可来了。皇上说让我三天后进京。正赶上阿福和龚阳都不在,我这儿快要火上房了!”
    “三天时间足够了,有什么好急的?”元妈淡淡的一句话就把她稳住了,“亏你当着这么大个家,遇到这么大点儿事就慌神了?”
    叶知秋脸上一红,“这不是太突然了吗?”
    元妈接过她手里的送礼名单,飞快地扫了一遍。虽然上面有将近一半的人她都不认识,不过规矩是一成不变的。什么样的品级送什么样的礼,怎样通过礼品的细微差别来表示亲疏远近。她心中有数。
    “这单子我替你收着,等云罗从学堂回来。我让她帮着列一份礼品单,明天一早你叫几个可靠的人照着置办。
    成亲是大事。我知道你不愿意使唤下人,但是过场总是要走的。不为自己,也要给雪亲王留脸面。
    除了添香和小蝶,另外从村里挑几个做事麻利、不多口舌的媳妇,再从学堂挑十几个齐整懂事的丫头小子,跟你一块儿去。这事儿我来办,正好趁这几天教他们学学规矩,顺便帮你收拾箱笼。
    宫里必定会给你准备凤冠霞帔,嫁衣不用自己缝,四时的衣裳鞋袜巾帕荷包总要有几箱。你不擅长针黹,我们人少也忙不过来,就交给梅香,让‘千丝坊’去做吧。
    成亲之前,太后必定要召你进宫相看一回。到时候要穿什么戴什么,我来给你准备。
    嫁妆交给龚阳,车马交给多寿,在京城的住处让阿福来安排。大体上也就这些,其余的都是小事,等路上或者进京之后再慢慢筹备也来得及。”
    叶知秋用近乎崇拜的眼神看着元妈,不止因为她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更因为她这一番话出口,便把一团乱麻的事情理了个井井有条。
    “元妈,你太厉害了!”
    元妈不领情地瞥了她一眼,“若换作旁人成亲,你办起事来只怕比我还要头头是道。分明是欢喜得忘了形,真是个不知羞的丫头!”
    叶知秋刚才的确有些身在局中,不知所措的感觉,嘴上却不肯承认,“不就是成个亲吗?我有什么好欢喜的?”
    元妈“哼”一声,嘴角染上了浅浅的笑意,“可给闻府送信了?”
    “还没呢,待会儿我派人去接公主和阿福,顺手把信捎过去。”最初的忙乱过去,叶知秋的脑筋也清晰了不少,“对了,也还没跟爷爷说呢,我这就找他去。”
    元妈目送她风风火火出门而去的背影,不由得想起自己和老邱筹备婚事时的情景,眼神渐渐地恍惚了。
    成老爹听说凤帝答应给叶知秋和凤康赐婚了,高兴得老泪纵横,跪下拜了一圈菩萨之后,非要去见皇上当面谢恩。
    叶知秋拦不住他,也不忍坏了他的好心情,于是陪他一起来到凤康的宅子。因凤帝正在小睡,不好打扰,便跪在院子里,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送走了成老爹,把该安排的事情安排下去,才得空来找凤康。走近了,见他两眼通红,顿时生出不妙的预感来,“难道皇上真的……”
    “嗯。”凤康神色凝重地点了一下头。
    叶知秋的心忽地沉了下去,急忙追问:“在什么地方?”
    “脑中。”凤康声调艰涩地道。
    “脑瘤吗?”叶知秋脸色又白了几分。“那皇上来清阳府……”
    凤康摇了摇头,自嘲地笑了一下,“我还是太不了解父皇了。他一辈子不愿受人束缚,又怎会被区区病痛摆布。不远千里来求医?
    他那么怕麻烦的人,与其在身上动刀,日日药石环伺,宁愿听之任之,顺其自然。更何况还是生在脑中的,只怕闻老太医也束手无策。
    他这次出京,想是预料到自己时日无多,所以找了个借口。想要离开困了他一辈子的皇宫,看一看他执掌了大半生的江山是什么样子的……”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已经变了调。飞快地转过身去,不想让她看见自己落下的眼泪。
    叶知秋走近两步,手臂环住他的腰身,红着眼圈,语气却分外坚定,“闻老太医束手无策,不代表苏木也没有办法。他治好了爷爷的眼睛,而且这些年一直在研究外科手术。他也一定能医好皇上的病。
    你放心,一定会有办法的,我马上去把他找来!”
    说完就要松手。却被凤康紧紧地抓住了,“不能去,这件事张扬不得……”
    “苏木不会说出去的。”叶知秋干脆利落地截断他的话茬,“我知道皇上洒脱,不在乎生死,可是如果有办法呢?能治为什么不治?还有什么比他的命更重要的?”
    她的话音仿佛穿透脊背,直直地钻入了心底。凤康表情挣扎半晌,松开她的腕子,改牵她的手。“我和你一起去。”
    “好。”叶知秋走到他身侧,静静地等他情绪平复下来。
    今天没有病人。闻苏木正在棚里打理药草,见叶知秋和凤康携手而来。很是意外。将手里的活计交给一名学徒,引着他们来到医馆后院的客室之中,吩咐高宝上茶。
    叶知秋和凤康都没有闲心喝茶,等高宝出了门,便说明来意。
    “皇上竟然得了瘕痛之症?”吃惊过后,闻苏木一向和煦的面容显得分外沉重,“若是生在别处,尚能以切除之法,配上抑制杀伐的方子,先破后立,进行治疗。
    人脑最为精密复杂,乃人体中枢,稍有不慎,就会牵连损毁一处或几处的机能,着实棘手!”
    这一点凤康早已心知肚明,他现在关心不是这病是否棘手,而是治疗的方法,“我听说闻老太医在太医院供职的时候,曾经为宫中一位女官治疗过瘕痛症,那位女官至今健在,你可知道这件事?”
    “我知道。”闻苏木不假思索地点头,“除了疫病,瘕痛症乃是当今世上最为顽固致死最高的疾病,祖父年轻时针对此症做过不少研究,并且整理成册,取名为《瘕问》。
    上面只记录了一例治疗成功的病人,便是王爷所说的那位女官。在这里行医的几年间,我反复研究过那本册子,是以记得非常清楚。
    王爷是想问祖父是否有治疗之方吧?
    说实话,瘕痛症太过复杂多变,潜藏又深,往往发现的时候就已经处在晚期,因此治疗成功的例子太少,没有现成的依据可循。
    祖父治好那位女官,亦是侥幸的成分居多。况且他已经许久不曾行医,只怕无法也不敢为皇上医治。若是皇上和王爷信得过我,我倒是可以尽力一试。
    不过有一件事我要事先禀明,我只给动物治过此症,不曾给人治过,治好的把握连一成的一成都未必能有。”
    虽然凤康原本就没抱多大希望,听他这么说,眼神还是忍不住黯了又黯。
    “木针疗法呢?”一直沉默的叶知秋突然出声问道,“可不可以用木针疗法治疗脑瘤?”
    ——L

☆、第306章 进京送嫁

没有精密仪器辅助,开颅手术的风险实在太高,而凤帝的身份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差池,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
    木针缺点很多,但有一个优点是银针不能相比的,那就是可以放在药水之中充分浸泡,通过施针达到把药送到指定位置的效果。
    这跟她曾经听说过的“埋药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比直接在穴位埋药的弊端要少。
    闻苏木认真地想了半晌,“可以一试,不过我要先给皇上诊脉,确认瘕肿的准确位置和具体症状,方能决定。”
    凤康见叶知秋看不过,会意地点了点头,“我会尽力劝说父皇,让闻兄为他诊视。”
    “我也会再仔细参读一遍祖父传给我的册子,看看是否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还没有正式接手那位尊贵无比的病人,闻苏木就先用上了十分的心,神色郑重地道,“你们放心,我定会尽我所能。”
    虽然叶知秋保证闻苏木不会说出去,可事关重大,凤康依然不太放心,正色地道:“闻兄,我不说你也应该知道,父皇得病的消息若是传开,会引起多么严重的后果吧?”
    经过这几年的历练,闻苏木早已不再是那个不谙世事的世家少爷,聪慧依旧,更添了几分为人处事的圆滑,自然明白他什么意思,“雪亲王不必担心,我晓得利害,方才说过的话,我绝不会向任何人透露半字。”
    “多谢。”凤康朝他抱了抱拳,便站了起来,“事不宜迟,我这就回去找父皇谈谈。”
    “我也该回去做饭了。”叶知秋随后起身。
    闻苏木将他们一直送出医馆大门外,才停住脚步,微笑地道:“我听说皇上要下旨赐婚了。恭喜你们。”
    “谢谢。”叶知秋先道谢又道歉,“对不起啊,我应该亲口告诉你的。只顾着别的事情。就把这事给忘了。”
    “没关系,我理解。”闻苏木温润地笑着。“三天的时间有些仓促,你想必会很忙。若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只管开口,不要客气。”
    叶知秋说声“好”,跟他道了别,便和凤康一道往村里走去。
    闻苏木立在原地,目送那一个高大挺拔一个纤细窈窕的身影,双双隐没在夕阳的光影之中。心里一阵失落,又一阵释然。至于失落什么释然什么,他搞不清楚,也不想搞清楚。
    总归从一开始,他就不曾奢望过什么,奢望便是亵渎。
    回到村里,凤康并未立刻寻到与凤帝单独谈话的机会。
    凤玥和阿福接到凤帝即将赐婚的消息,俱是惊喜交加,当即离开闻府,赶回秋叶村。拉着他和叶知秋说了半天恭喜的话。闻夫人也替叶知秋感到高兴,捎信说明天会带府里得力的下人过来帮忙。
    晚饭是凤帝点名要的麻辣烫,听叶知秋说这东西吃起来很有挑战性。便兴致勃勃地下了一道旨,让大家不分主仆上下,聚在一起比着吃。
    经过这几年的推广,辣椒在华楚国已经不算什么新奇之物了。从御膳席到普通老百姓的饭桌,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可仍旧有许多人无法承受它的热情火辣,对它敬而远之。
    拿成家来说,虎头吃过几次之后,变得嗜辣如命;成老爹却是一口也吃不得,每次见到辣椒都要感慨一番。说番国的东西就是难吃。
    考虑到凤帝的身体状况,叶知秋特地改良了汤料。将辣度调低两档。即便如此,还是华丽丽地放倒了一群人。
    凤玥小小地尝了一下。就辣得满脸通红,眼泪鼻涕一齐流,急忙叫翠芸端水漱口;一名太医大喇喇地塞了一嘴,直接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嚷嚷着“胡子要烧着了”。
    阿福是个不能碰辣的,明智地选择不吃;全德在宫里吃过两回,自觉不惧,硬撑着吃了小半碗,便大汗淋漓,最终举手投降了。
    凤康在叶知秋这里吃过几次,出使番国期间也不止一次领教过辣椒的威力,比凤玥等人都要强上一些,也只吃了大半碗。
    其余的人不是望而却步,就是浅尝辄止,只有叶知秋和凤帝面不改色心不跳,各自吃完一整碗,连汤都喝光了。
    吃饱喝足,凤帝抚着肚子大呼过瘾,“叶丫头,明天再来比过。”
    “父皇,您就饶了我们吧。”凤玥第一个出声反对,“这东西又麻又辣,跟吞火一般,儿臣说什么也不再碰了。”
    全德嘴唇红肿,心有余悸地吸着凉气,“奴才也不敢逞能了。”
    “皇上,这种东西偶尔吃一次尝个新鲜就好,吃太多了对身体不好。”叶知秋也笑着劝道。
    凤帝脸上似有惋惜之色,转头吩咐全德,“把食谱记下来,回去交给御厨,让他们时不时照着做一做。”
    “是。”全德躬身答应,瞥见他嘴角那抹意味深长的笑意,暗自叹了一口气,只怕这食谱带回去,宫里那些娘娘们又要倒霉了。
    叶知秋很有先见之明,早早地煮好了大麦茶。在众人丢盔弃甲的时候,及时端上来,每人喝下一杯,去热解辣。另外准备了饭菜,让凤康和凤玥带着大家吃了,这场麻辣烫风波才算过去。
    晚茶之后,凤康才寻了个空当,跟凤帝提出让闻苏木为他诊治的事情。
    凤帝并未责备他的多嘴,也不像预料的那般讳疾忌医,简单地问了几句,便答应下来。
    闻苏木得到传召,乘着夜色匆匆而来。进门大礼叩拜过,开始请脉问诊。一番望闻问切,又跟随行的太医细细打听了用药情况。
    因为凤帝靠在榻上参读经书,丝毫没有询问的意思,他不便多话,跪下磕了头,告退出门。
    “父皇的病情如何?”凤康将他让进自己房里,便语带急切地问道。
    “皇上脑中的肿块位置极其特殊,加之太医用药准确,得到了良好的抑制,长势缓慢。目前来看,并未对身体的各项机能产生太大的影响。
    据太医所说,皇上每隔几天就会有一次大的发作。据肿块所在的位置推测,发作之时,定会头痛欲裂,恶心难耐,天旋地转,甚至会引起短时间的五感失聪。
    虽然我并未亲身体验过,可也知道那种痛苦远非常人所能承受。皇上却忍耐了足足两年之多,实在令人敬佩!”
    凤康听了这番话,只觉胸口堵闷鼻子发酸。只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不好当着闻苏木的面露出软弱的一面,按下酸楚的情绪问道:“可有医治之法?”
    “王爷和知秋走过,我又看了一遍祖父撰写的册子,认真考虑了用木针治疗瘕痛症的可能性。方才为皇上诊脉,了解了病症,我认为此法的确可行。”
    闻苏木说着打开药箱,从里面取出一株药草来,“这是雷公藤,具有消炎镇痛,通络消肿,驱毒杀虫等功效,对风湿与脓肿也有极其显著的疗效,乃治疗瘕痛症木针的最佳材料。
    只是此药具有很强的毒性,使用之时要极其谨慎,配药也要反反复复仔仔细细地斟酌……”
    不等他说完,凤康便明白了,“闻兄,你能否随我们一同进京?”
    凤帝已经决定三天之后启程回京,拖延不得。想在这几天的时间内定下治病之方,着实太勉强了。况且治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给成老爹治眼睛都要花数月时间,更何况瘕痛症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闻苏木跟他们一起走。
    闻苏木面有迟疑,“能为皇上治病是我的荣幸,我也很想倾力一试。我是担心贸然进京,会引起别人的猜疑。”
    “这的确是个问题。”凤康皱起眉头。
    沈长浩能查出来的消息,别人未必查不出来。闻老太医曾经为宫中女官治好过瘕痛症,他的孙子突然随父皇一起回京,但凡有点头脑的人,都能联想到父皇得了什么病。
    闻苏木略一沉吟,“进京倒是不难,华楚国有兄长送嫁的风俗,我和知秋是干兄妹,完全可以以送嫁的名义作为掩护。
    关键是进京之后,既要给皇上治病,又不能被人察觉,如何才能做到两全其美呢?”
    凤康被他的话点醒了,眸子一亮,“为掩人耳目,你势必不能进宫,让父皇出宫却不是什么难事。父皇和知秋投缘得很,既然能特地跑到清阳府来看她,出宫找她玩几次别人也不会多想。
    到时你就住在知秋那里,见机行事,其他的我来处理。”
    “好,全凭王爷安排。”闻苏木点头应了,急着钻研治病之方,便不多留。
    凤康送他出门,喊一名侍卫打了灯笼护送他回医馆,转身来寻叶知秋说话。
    叶知秋得知凤帝一直在忍受头痛之苦,不免湿目唏嘘。听了他和闻苏木的计划,赞同之余,又忍不住叹气,“幸好闻府那三位老的不知道实情,否则他们死也不会让苏木进京。
    万一治疗的过程中出了什么岔子,可是灭九族的大罪啊!”
    “放心,一切有我呢。”凤康揽住她的肩头,郑重承诺,“不管他能不能治好父皇的病,我都会全力护他周全,绝不会连累你无法跟闻夫人交代。”
    “嗯。”叶知秋重重地点了一下头,反手搂住他的脖子,“凤康,你说我们进京之后,会不会被拴住回不来了?”
    ——L

☆、第307章 枕边风

立藩的事情,她只是小小地提了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