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何以解忧思-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妩媚。
贺倾杯一脸惊诧:他不知道,那个天真、任性,又有些冲动的小阿璃何时变得如此令他……难以捉摸。
“……阿璃,你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了。”贺倾杯不知该心酸还是欣慰。
抚悠轻轻一笑:“我向来如此。”
“……我知道了。”捆好最后一束艾草,贺倾杯黯然离去。
抚悠长长吐出一口气,仰靠在囚车上,伸手对着天空比量,微合指尖做了个摘星的姿势,歪着头,眯起眼,穿过指尖,去看那天空最耀眼的一颗星。
作者有话要说: 舅舅的身份……其实并不意外吧
☆、玉华宫
五月的长安,天已热了起来,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早早换了夏衣,可此时朝廷,却正经历立国以来最严酷的一场寒冬。真相未白,皇帝不欲事态扩大,遂匆匆离了太极宫这是非之地,往玉华山中避暑,太子、诸王妃主伴驾随行,牢狱中的岐王也被秘密转押至凤凰谷,以防心属岐王的武人趁长安空虚,营救岐王,发动兵变;期间,除几位枢近大臣隔日往返于两宫之间奏报军国要是,其余不论是对岐王落井投石的告发,还是岐王府为转移视线而检举旁人,皇帝一概不闻不问,只一道圣敕派遣渤海王李政通接替丹阳防务,令李靖远、韩黎阳、武成宽火速回京,便做起了装聋作痴的阿家翁。
玉华宫位于坊州中部县子午岭南端,绵延排布在正中凤凰谷、西北芝兰谷、东北珊瑚谷中,三组宫苑山水相连,合为一体。登高远望,坐落在青山翠木间的玉华宫,昼如凤栖碧梧,夜似星苍龙尾,近观则雕梁粉壁、赤墀青琐,奇花香草被阶绕庭,竹枝轻条垂檐拂户,布绮罗,列奇珍,不可胜言。然而这样一座“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的宫殿,建造之初的原由却并不怎么美妙——玉华宫,乃为防御突厥所置!
前朝恭帝先元三年,晋王李寄清奏请修建玉华宫,以为抵御突厥之前哨,但后来有了擅奇谋、长伐交的辛玄青,突厥人连年内乱,自顾不暇,玉华宫御敌的作用和意义大大降低,因其“夏有寒泉,地无大暑”,渐渐成了一座避暑的离宫。抚悠等北上,该是越走越凉,可暑热就像插了翅膀,穷追不舍,一路追进长安,变本加厉地热得厉害。到了长安,辛酉仁得知法驾往离宫避暑,便又马不停蹄地押着她往玉华宫去。
甫入凤凰谷,山间微雨方收,清风入怀,竟起寒意,抚悠困病交加,昏昏沉沉中觉得自己燥热的身体好像忽跌进了秋水寒潭,她燃着犀牛角,细葛布裁成的夏衣轻灵地游弋于树丛般的折戟残剑中。拔出一柄挂锈的断刀,眼前忽地一亮,照见了二十三年前那个娱酒不废,沈日夜些,兰膏明烛,华灯错些的良夜:
夜深,人静,上过牛油的宫门,以鸦鸣为号,悄无声息地为衔枚裹蹄的军队次第打开。这支军队深入宫禁如入无人之地,直到包围了皇帝当日就寝的庆福殿,才与忠于皇帝的禁军展开激战。禁军寡不敌众,宁死不降者百又三人,五人一列廿人一行,被缚在殿门之外。一百零三柄长刀映着白森森的月光,齐齐挥落,血雾弥漫,月也染赤。施刑军士一人手提一颗血淋淋头颅,以刀击地,齐声大喝。山谷回音,大地震颤。檐下一人抱一女子痛哭不已,不远处站了戎装的两人,抚悠认出后面那剑眉星目、年轻英毅的是她的父亲,她想喊一声“阿耶”,父亲身前的人却正漫不经心地瞟了一眼过来——
这一眼,击穿心脏。
“咔嚓”,铁锁打开。抚悠一个激灵,醒了。
囚车停在灯火昏暗的角门旁,她被扭押下车,穿过窄仄湿滑的道路,关进一处不知名的院落。屋内没有灯烛,她摸索着推开窗,坐在玉轮洒下的那仅有的一片光中:方才那不是梦,是二十三年前的玉华宫兵谏,抱头痛哭的是前朝恭帝宇文燕山与皇后贺兰氏,站在父亲身前的,是当今天子。她没有看清他的面容,只是实难与弘义宫中对爱子百依百顺的慈父形象合为一体。这位向来被人称颂“仁慈”的天子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一面?岐王入狱,党附不同势力之人必然都有所动作,躲进山中不问政事正是目下最好的处置之法;圣驾出行,将诸王妃主带出长安,断了他们与外臣的交际与联系,免生事端;最后,玉华宫兴建之初乃为防御突厥,李忧离若想利用外患缓解内压,他那精明的圣人老父可是棋先一步——或许这才是当年那个战功赫赫、“阴谋篡位”的李寄清吧!而不是那个为政十年,寸土未拓,靠了能征善战的儿子才有今日局面的昏昏老人。二十三年后,又是玉华宫,抚悠虽自惭没有父亲那般翻天地转乾坤的本事,却也要拼尽全力助李忧离脱险。“阿耶,佑我。”她合掌,食指抵在冰凉的唇上,在月下默默祈祷。
清风徐来,月明无星,一阵琵琶声打破了虫儿的絮絮低诉,原是一曲《玉阶怨》,却又非同往常曲调,郁错低回,更为缠绵,非为炫技,唯信手由心而已,正是“我有相思意,翻作琵琶语,念念托此音,直上重霄九”——抚悠识得这琵琶声,是李忧离!一路艰辛折磨不曾落下一滴眼泪,此刻竟泪如雨下难以自己。
“他还不知我回长安了吧,倒也许有人将沉船的消息故意透露给他,所以曲中才做如此悲切之声,若能让他知晓我也在此处,该有多好!”抚悠虽如此想,却苦同在明月之下,相隔咫尺而不能通传音信。
“岐王与你就隔了三道院墙,想让他知道你在此处吗?”
“谁?”抚悠吓了一跳。来者并未掌灯,站在暗处,只隐隐约约看到晃动的人影。“此处的看守,呵,二十三年了,我已在此处守了二十三年了。”那人说着奇奇怪怪的话,边向里走。抚悠道:“王宫宿卫,番上轮职,怎会有人一守二十三年?你莫欺我。”那人并不解释,径走到案几前摸索着坐下:“趁热喝碗热酪浆吧。”“他是谁?”此刻看清,还有一人。来者道:“他是哑巴,也是此处的看守。”顿了下,抚悠问:“有火吗?何不点亮灯烛?”那人道:“我是个瞎子,有没有,都一样。”抚悠心觉奇怪,她好歹也是“朝廷要犯”,看守竟如此松弛?瞎子倒好了酪浆,将碗向着抚悠的方向推了推:“喝吧,这山谷夜里冷得很。”
月光恰斜斜地在案几处分了明暗,来者先坐于暗处,抚悠只得在明处坐了。酪浆微烫,喝下去心中甚是熨帖。“你能帮我为岐王传信?”既然他这样说,她索性挑明了看他究竟有何目的。“再过半个时辰,那边殿上有我相熟之人值宿,你有什么话捎给他?”抚悠见他答应得痛快,条件也不提,甚为疑惑:“你为何要帮我?”沉默片刻,那人道:“我听说,你是辛大将军的女儿。”
“是,关我进来的就是我的亲伯父。”她的身份已不是秘密,便也不怕旁人套话。“我追随大将军多年,若不是二十三年前这眼……”那人哽了下,转而问道,“二十三年前的事,你可知晓?大将军可曾告诉过你?”抚悠道:“略知道些,但先父自不肯透露半字于我,我是从岐王处得知。”
“岐王?”那人嗤道,“兵谏那日他才呱呱坠地,能知道什么?”抚悠听他意思,仿佛其中尚有不为人知的隐情。那人又问:“你知道大将军为何出使突厥?为何这一出使便一去不回?为何他会被人按上通敌叛国的罪名?”抚悠道:“父亲去突厥是为了说服前朝长阳长公主继续维护突厥与中原的和平,他这些年不回长安是为了分化瓦解突厥,至于被按上通敌叛国的罪名,自然是朝中奸佞……”话未说完,便听一声冷笑:“你竟信这些?”又听那人怅然道:“这玉华宫的事,你当真丝毫不知啊!”
*******
翌日天尚未明,有人提来一桶水扔下几件衣裳转身就走,抚悠知道他们不会让她蓬头垢面地去面圣,于是沾水净面,将自己修饰整齐。水是刚从井里汲来的,凉得很,可也顾不得。她将自己收拾体面,并非因为要见天子,而是身处逆势越发要精神抖擞不能被人看轻。
早晨,只得一碗糠米饭果腹,便被红光满面、趾高气扬的辛酉仁押去受审,却并不见贺倾杯身影,想来六亲不认这种事他还是有所顾忌。玉华宫的建筑格局亦同太极宫,天子居中,太子居东,西边是侍女宦者所居,只是除三座主殿外,其余宫室依山水之势林园之巧,并不苛求对称。今日天子燕居庆功殿,也即从前的庆福殿,辛酉仁向内侍说明,内侍入内通传,他这一行便于庭中静候。抚悠想到此处曾经处决百又三人,便觉阴风阵阵,倒是当今天子的胆量着实令人佩服——在这样的地方竟能安睡!莫非真如昨日那瞎子说所,“李绀他,就没有一颗人的心”!
不一会儿,内侍折返,宣抚悠单独入内。辛酉仁虽不明就里,却也只能赔笑。抚悠跟着内侍,兜兜转转进了一间小殿,一路上虽尽是珠帘锦帐娇颜美娥,也不敢分心旁顾。那殿极小,看起来最适合二人晤言私谈,天子居中箕坐,视线落于一卷书上,并不抬眼。抚悠行稽首大礼,礼罢良久不闻回应,她忍不住偷偷抬头,天子却也正眯眼睨着她,那目光真如昨夜恍惚中的一瞥,令她动也不敢。
“书倒是好书,辛玄青确乃不世之才!”天子盘膝坐了,肘支在隐几上,将书卷放置一旁。
抚悠瞧见《玄青策》三字,直觉晕眩,她早知此书是个麻烦,如今果被居心叵测之人翻了出来。好在她与李忧离早就“串过供”,答道:“禀陛下,此书乃岐王托名之作,古人云‘有此父斯有此子’,是陛下雄才大略,岐王天资聪颖。”
只听皇帝轻声一笑:“你也像你父亲吗?”听他口气平和,抚悠心下倏地一松,却又兀地更紧——不能被表象迷惑,每答一句都必须谨慎!“儿女总有类父母之处,不知陛下所指是何。”皇帝语气甚缓:“‘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你父若生战国,必与张仪、苏秦齐名。听说,你也甚长此道。”抚悠想:纵横之术,世之所誉奇谋妙略,世之所非阴谋挑拨,天子何意?皇帝接着道:“听说你在突厥,曾一展长才。”“原是此事。”抚悠暗道。
皇帝知道她的“事迹”,应是太子告知,太子岐王立场相左,恐怕颠倒黑白,甚至诬她勾结外夷也不无可能,倒正趁这机会辩白:“民女驽钝,纵横之术只学得些皮毛,当初煽动玉都兰攻打北突厥确是想拖住双方使其不干扰中原局面,却不料玉都兰势如破竹,一时难以控制,险些弄巧成拙。幸赖国朝鸿运,岐王英勇,击溃玉都兰,才使北、西突厥两败其伤。此事之后,民女自知智捉,再不敢自作聪明了。”——她这样“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狼狈在年老睿智的天子看来,大约值得一乐吧。果然,天子失笑:“抬起头来。”抚悠抬起头,天子原本凝视她的笑眸忽又转作深沉,一手支额:“朕似乎,见过你。”
“想是民女相貌确实肖似父母”——差点脱口而出的话抚悠咬了舌头咽下去——比起今日之事,这实在是细枝末节的小事,为此说谎不值得。抚悠叩首请罪:“陛下明察秋毫、洞若观火,民女在弘义宫时曾有幸一睹圣容。因过去常听先父念及陛下风采,钦慕不已,当日陛下驾临弘义宫探视岐王,民女按捺不住,便混在婢女之中。祈陛下恕罪。”说罢再拜。沉默片刻,皇帝喃喃:“哦,这就对了。怪道那日岐王目光似总在朕身后……”皇帝果然无意追究这小小的欺瞒,只是道:“你与岐王,倒是亲厚。”——这才是关键,皇帝的想法是,若非岐王与辛玄青暗中沟通,怎会与他的女儿如此熟识?他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可就算岐王真的曾与辛玄青书信往来密切,却真与抚悠毫不相干。“民女初回长安,得知先父遭人诬陷,又不容于叔伯,遭逢变故,无依无靠,念及英皇后在世时一句戏言,便贸然求助岐王。岐王故知我乃‘罪犯’家眷,但恐是念我孤儿寡母,甚为可怜,便发了慈悲之心。那日我所见的只是王府幕僚,连岐王正脸都不曾看清。之后,民女颠沛辗转回到突厥,恰逢那拓欺凌幼侄、鸠占鹊巢,我想那拓不臣于我晋国,而玉都兰又与我有总角之交,对我十分信任,若利用这层关系请朝廷襄助,他必定会像他的父亲罗民可汗一样效忠朝廷。因当年与岐王府记室有一面之缘,我便请他从中牵线。那次,我亦未见到岐王,从头至尾都是与王府僚佐商谈。想必岐王终究顾忌我的罪女身份,虽怜我孤弱,却也不想与我扯上关系。我与岐王相见,是岐王助北突厥击败玉都兰那次。玉都兰惹恼岐王,岐王欲擒他使其受辱,我深知玉都兰刚愎记仇,却无法告知岐王,情急之下只有李代桃僵助玉都兰逃走。岐王误伤了我,后左右认出是我,才开释误会。至于我与岐王自此亲厚,也不过是……”她顿了顿,道,“两心相悦罢了。”
“‘两心相悦’……”皇帝玩味此话,倏而一笑,“你倒是对答如流。”顿了顿,道,“朕年老昏昏,难辨真伪,太子、诸王公卿面前,丹阳之事,但愿你也能说清。”说罢下榻,施施然步出殿外,虽年过六旬,脚步却仍十分稳健。抚悠俯首直至内侍前来唤她,拭了拭汗津津的额头起身,这才觉出两条腿俱已软了。
她想:皇帝的问话是欲解皇子与外臣勾结的心结,但却对她父亲“叛国投敌”一事毫不关心,是断定不可能在女儿口中问出父亲的罪行,还是像那瞎子说的,“他根本就知道辛将军没有叛国,这不过是迟了十六年的报复”?
这轮哉奂哉的宫阙,上有光风霁月青冥高天,下有波谲云诡暗流翻涌,内有如花美眷三千缠绵,外有铁甲森森无情刀箭,有世上最为人艳羡的富贵荣华,也有人间最为危险的尔虞我诈。
二十三年前,玉华宫,究竟发生了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这个真相,我并不打算写出来……
会不会被打?233333333
☆、疑云锁
“岐王班师回京后,我二人奉命追剿莫小刀,实是以追剿为名将军队调至江淮,以便监控丹阳。这也是为何我二人接到岐王书信言陈王入狱,丹阳恐有不测风云之后,能及时南下,迅速攻克丹阳的原因。岐王一直都在提防丹阳,说他与周渤溢勾结,臣委实难以想通。”李靖远如实禀奏,并呈上岐王手书。皇帝看罢,依次予太子、相王及左仆射、侍中、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御史大夫等宰辅一一看过。
“李将军还不知陆佩具已认罪了吧。”司徒祚发难。“陈王……”“李将军!”李靖远刚开口便又被司徒祚打断,“朝廷已褫夺他的封爵,如今他只是庶人陆佩。”李靖远看他一眼,眼睫一垂一扬间不动声色:“我不知陆长珉承认何事,亦与我并无干系。”王追远冷问:“你们不是生死兄弟?怎就与你无关?”李靖远不卑不亢:“某也曾与周渤溢为生死兄弟,但他既背叛朝廷,某也只有大义灭亲。”此话答得巧妙,既推翻了兄弟即为同谋的阴险论调,也在皇帝面前有理有据地表明立场。
司徒祚见李靖远不为所动,便道:“那我就与将军直言吧,陆佩已承认岐王确与周渤溢勾结,企图借谢煜明之力谋夺皇位,武监军从丹阳缴获的书信就是铁证!”李靖远心中“吭噔”一声:司徒祚御前之言必定不虚,但陈王为何要陷害岐王?是被人握住了把柄或是遭受了不堪之折磨?毕竟从心而论,他们江淮归众与岐王并不同心,陈王不肯为岐王舍命无可厚非,换做是他李戬也未必能高义薄云天。沉默片刻将心中情绪掩饰,李靖远淡淡回道:“书信乃武监军缴获,我与黎阳皆不在场。”司徒祚待要再说,李靖远又道:“司徒侍郎,李某所言俱为李某所知,李某所知,岐王安排我等监视丹阳是真,岐王下令我等出兵丹阳是真,其余无论是陆长珉所供或是武监军所获,李某不知为不知,不敢有丝毫欺蒙圣上。”说罢朝上叩首。
太子宗长神情疏懒中忽现出一丝笑意:“闻弦歌而知雅意,司徒侍郎莫再追问,你再问,李将军就要说假话了。”此话风趣,在座却无人敢笑,亦无人笑得出来。太子又道:“不如听听武监军如何说法。”
武成宽起身趋前再拜道:“禀陛下,李将军与韩将军攻入周渤溢宅邸后,臣便与诸人一同搜寻周渤溢下落。不料周渤溢不曾找到,却找到这些大逆不道的书信,当日在我身边之人,皆可为证!”
“武监军不去找人,倒有心思翻箱倒柜。还是说——”那声音冷诮,“原就是冲这几封信去的?”
屏风之后,忽闻妇人之言,众人俱都吃惊——其实抚悠早早就在殿上,只是被安排在屏风之后,她猜不透皇帝心思,为何一早单独召见,又为何让她悄悄听殿上辩论,但他既然这样做了,她没理由不善加利用。“何人大胆!”卢矩怒道。殿上内侍道:“卢相,此女是辛酉仁从丹阳押回的辛氏女,陛下命她在此候审。”卢矩听罢老脸一僵,心中暗道不妙:“陛下已见过辛女并许她屏后听辨,其中暗含何意?”相王年轻,想不到卢矩所想,更想不到皇帝所想,虽不解她为何会在屏风之后,但心中更将她作为击垮岐王的软肋,因此听到是她,不由暗喜,问道:“就是岐王秘密派往丹阳与周渤溢会面的叛臣之女?”
相王一句话压下两桩大罪,内侍不敢应,却见至尊眯眼望着那扇紫檀木织金锦屏风,于是众人也都或好奇探究或紧张屏息地望向那屏风。静了片刻,屏风后道:“先父罪名,朝廷并无定论,岐王之事,亦尚在廷辩之中,能定先父之罪、岐王之罪者唯有陛下,相王此言是相王之意,陛下之意,抑或是相王——”她有意顿了顿,“代陛下之意?”相王大怒,霍然起身指屏风高声道:“父亲,这罪女竟公然离间父子!”屏风后亦不示弱:“陛下与岐王不是父子?又是谁在公然离间!”诛意之言听得众人心惊,相王哑然。
“辛黯叛国,朕实痛心。”皇帝口说“痛心”,语气却甚淡漠。至尊一笔抹杀父亲功绩,抚悠本该难过,可经历了昨夜之事,觉得若那瞎子所说是实,一切有前因,倒委实不必介怀一个必然的果,只是皇帝此时打压她,这风向是否对忧离不利?不料皇帝接着道:“不过岐王之事尚未查清,相王亦是失言。”也算对两边一视同仁了。抚悠定了定心,又听皇帝道:“让她出来。”于是在内侍引导下,至殿中稽首行礼。众人瞧她身材高挑却十分单细,两颊凹陷并现出病态红晕,但打扮尚属齐整,仪态也是大家教养,想到一介女流经受了长途劳顿和折磨惊吓尚能有如此精气,也算难得——换言之,能有如此坚韧心智,恐不易对付。
李君儒见皇帝并不偏袒自己,并用一个“罪女”给二兄做人证,全无之前一听“岐王”二字就暴起无名之火的形状——就在端午那日左仆射还安排了一人献越王剑,暗中使他当庭说道“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服天下——岐王正是这样一柄‘天子之剑’”以试探皇帝态度,结果皇帝震怒,众人好歹劝说才没要那狂人性命,流徙二千里作罢。可今日态度……
“你受岐王指派暗通丹阳,认是不认?”相王正揣摩圣意,却听太子四平八稳地开口问话,心底忽然一笑,怎么忘了太子殿下呢!
抚悠朝太子肃拜:“‘岐王之事尚未查清’陛下金口玉音,就在方才,抚悠驽钝,但若未错会圣意,今日当是要查清此事,而非给岐王定罪,故太子应问‘是与不是’,而非‘认与不认’。”说罢恭谦垂首。
这小女子接连呛声相王与太子,众人不免有些惊得回不过神,静默片刻,御史大夫张道肃才低咳一声,道:“确实是要查清,你既自认清白,就将岐王为何派你去丹阳,你在丹阳又做了什么如实道来。”
抚悠道:“岐王派遣我去丹阳,对外称是安抚,实则更是要我观察周渤溢与金摩羯二人是否有不臣之心。”
黄门侍郎王追远不以为然:“岐王帐下文武英才济济,如此重要的任务会派一女子前去?”
“正因我是女子,才最合适。大军南下,本就令丹阳惶恐不安,试问此时还有比派一女子更能令金摩羯、周渤溢打消疑虑、甚至掉以轻心的吗?”侍中萧城道:“诸位莫要打断,且听她说完。”
“多谢相公。”抚悠肃拜,将她一行在接风宴上发现傅寿昌之死另有蹊跷,探访脍手脍手遭人灭口,但在脍手家中得到重要线索,顺藤摸瓜,引蛇出洞,跟踪周渤溢查出兰娘子之事一一禀明,最后道:“若岐王与周渤溢勾结,周渤溢何必担心私通赵国的书信落在岐王使者手中,又何苦多此一举杀死脍手隐瞒真相?脍手之死可以查证,至于燕回楼,恐怕——”她看看左右,几不可闻地轻哼一声,“恐怕消息走漏,燕子就飞了。”言下之意,与赵国勾结之人就在殿上,并会以比查实脍手与兰娘子真伪的敕令更快的速度到达丹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