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宠之嫡女医妃-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一会儿;一个小厮就领着萧奕过来了;萧奕笑眯眯地给苏氏、林氏等人请安后;道:“祖母;阿玥;我来接你们一起进宫。”
  苏氏一听;顿时喜笑颜开;高兴地说道:“世子;你真是有心了。”说着;她想到了什么;以长辈的口吻语重心长地告诫道;“皇上罚你思过一事;我也听说了。你别嫌我老婆子烦;世子;你以后行事还是要三思而行;可不要再惹皇上生气了。”
  萧奕笑呵呵地应道:“祖母教训的是;我记住了。”
  萧奕对自己的尊重;苏氏感到很满意;欣慰地点头道:“好好;这才是好孩子。”跟着又道;“好了;时辰不早了;我们也应该出发了。”说完就由丫鬟扶着上了马车。
  南宫玥向林氏道了别;冲萧奕笑着点了点头;坐上了自己的朱轮车。
  苏氏的马车和南宫玥的朱轮车依次驶出了南宫府;朝皇宫出发。
  今日;连老天爷都作美;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整个王都几乎都为皇帝四十大寿而行动起来;一路行来;经新街口后;就看到一路彩坊接连不断;连缀着彩墙、彩廊、演剧采台、歌台、灯坊、灯楼、灯廊、龙棚、灯棚无数;路径的寺观;大设庆祝经坛;还有用彩绸结成的“万寿无疆”、“天子万年”等大字赫然出现在途径的墙面上;一路看来;金碧相辉;锦绮相错;华灯宝烛;霏雾氤氲;看来竟比春节还要热闹繁华。
  萧奕骑马护送着南宫玥和苏氏的马车一直到了宫门口;才分开。
  萧奕被内侍引去了太和殿;而南宫玥和苏氏则由宫女引着先去了凤鸾宫;向皇后请安。
  正好;二公主也在;她的脸上还是蒙着厚厚的面纱;让人看不到她脸上的伤势到底如何了。
  “参见皇后娘娘;二公主殿下。”
  南宫玥以无可挑剔的礼仪给皇后行礼;就算她不抬头;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二公主投射在自己身上那怨毒的视线。
  南宫玥选择视若无睹;笑吟吟地与皇后对答了几句;皇后就吩咐宫女带着南宫玥和苏氏先去偏殿歇息。
  “母后;儿臣先……”
  后头传来二公主欲借口告辞的声音;却被皇后若无其事地打断了:“皓雪;难得你一片孝心;肯在这里陪着母后;果然是长大了;懂事了。”
  皇后一顶“孝顺”的大帽子扣下来;二公主也只能无奈地坐了回去。
  南宫玥勾了勾嘴角;若无其事地扶着苏氏继续往前走。
  偏殿中;不少命妇正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说话;见到南宫玥和苏氏进入殿内;顿时一静;品阶低的夫人们纷纷起身向南宫玥行了礼;待到那声“免礼”之后;这才又自顾自地谈笑起来。
  宫女引着南宫玥和苏氏到了一处空位坐下;又给上了茶水点心。
  突然;不远处传来一个女音道:“宣平伯夫人;我记得贵府和南宫府结了亲对吧?”
  一句话便让不少目光转移到了宣平伯夫人身上;这既然两家是亲戚;宣平伯夫人却不去打声招呼;莫非是……
  那一道道揣测的目光看得宣平伯夫人浑身难受极了;她虽然跟南宫府说不上有仇;可是自打苏卿萍嫁进宣平伯府后;府里就没一件好事;更别说南宫府大夫人的侄子还……想到那赵子昂;宣平伯夫人都不禁露出怨毒之色。
  可是在这样的场合;也不能让人看笑话;宣平伯夫人只能若无其事地起身走了过来。
  双方看来毫无芥蒂地见了礼后;气氛便尴尬起来;宣平伯夫人眼珠一转;故意问道:“南宫老夫人;怎么府上大夫人病还没好吗?”
  一说到赵氏;苏氏的脸上僵硬了一瞬;随即淡淡地道:“她身子不好;需要静养。”
  宣平伯夫人目光闪了闪;知道这其中必有问题;叹道:“府上的大夫人都病了一年多了吧?郡主的医术如此高明;居然都治不好吗?”
  南宫玥若无其事地拂了拂绣有莲叶暗纹的袖摆;道:“多谢伯夫人关心。我大伯母的病只是要静养些时日而已。”
  “也是。这有些病啊;不是吃副药;扎个针就能完全好起来的。”宣平伯夫人感慨地颔首道;“就像是裴世子……”说着她低呼一声;好像察觉自己说错话似的;不好意思地用帕子掩嘴。
  苏氏神色微僵;却也不好和她争吵。
  宣平伯夫人心底暗笑;压低声音又道:“南宫老夫人;你我也算亲戚;所以我才与你说。听我们家伯爷说;昨日有御史在朝上上奏要废裴世子的世子位;改立裴二公子为世子……”
  南宫玥眉头微蹙;虽然早就听说裴家二房想争那世子之位;却没想到居然这么快就闹到皇帝跟前了。
  宣平伯夫人继续道:“我们家伯爷自然是极力反对的……”
  话还没说完;就只听边上传来一道轻柔的声音:“那还真是多谢吕伯爷和吕夫人了。”
  南宫玥循声看去;却见建安伯夫人和南宫琤不知道何时走到了她们跟前。南宫琤的气色看来还不错;南宫玥忙与她颔首致意。
  建安伯夫人瞧着有些憔悴;即便是面上涂了脂粉;也难掩其眼下的青影;眼神看起来亦是显得有几分黯淡。
  南宫玥心中暗暗叹了口气。也是;裴元辰如今这番模样;甚至连世子位都可能不保;也难怪建安伯夫人心中焦虑。
  宣平伯夫人神色有几分尴尬;但很快地就镇定了下来;自己又没说错什么话;有什么好心虚的?!
  她若无其事地道:“裴夫人不必如此客气……咱们两家也算是亲戚;自当守望相助。”宣平伯夫人的儿子吕衍娶了苏氏的侄女苏卿萍;建安伯夫人的儿子娶了苏氏的孙女南宫琤;两家可不就是拐着弯儿的亲戚了。
  宣平伯夫人一脸唏嘘地又道:“我也知道夫人心里不好受……想当初;我家的衍儿被废了世子位;可真是让我挖心似的疼。”
  若非这么多双眼睛看着;若非今日是皇帝圣寿;建安伯夫人差点没翻脸。居然拿那臭名昭彰的吕衍同她的儿子相提并论;吕珩哪一点比得上她的辰儿了?
  宣平伯夫人自然也注意到了建安伯夫人面色不佳;不过她只以为对方是因裴元辰之事忧心;压根就没想过别人瞧不上自己儿子;还在那里滔滔不绝道:“不过夫人也不必过于忧心;再如何;世子已经娶了妻;只要早早生下嫡子;就算是现在爵位一时落到二房;那也只能算是借爵……”
  自前朝起就有个说法;叫做借爵!通常是兄长早逝;留有幼子不能袭爵;便由皇帝下旨;由弟弟先袭爵位;待得侄子长大成人;叔叔再行归还爵位。
  宣平伯夫人这主意听着是不错;可是一旦爵位落入了二房之手;哪里会再肯轻易拱手还给长房;与其借爵还爵;那倒还不如建安伯活得长久点;等着南宫琤和裴元辰的嫡子长大成人;直接把爵位传给自己的孙子还妥当一点。
  这若是真让二房借爵;那还不从此把南宫琤当眼中钉;不止是以后南宫琤生孩子难;恐怕这孩子即便生了;能不能平安长大还不好说……
  宣平伯夫人又如何不懂这个道理;她分明就是说风凉话。
  南宫琤上前施礼;目光清澈地看着宣平伯夫人;极其诚恳地道:“夫人的经验之谈;晚辈甚是感激……”
  宣平伯夫人的脸色瞬间扭曲了。她好心给他们出主意;南宫琤倒是讽刺起自己了!……等等;南宫琤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她知道了儿子吕衍不能人道;所以才……
  宣平伯夫人顿时心口一跳;脸颊火辣辣的;越想越是不安;感觉周围的目光像是都在嘲讽自己似的。她僵硬地找了个借口;便落荒而逃。
  建安伯夫人温和地拍了拍南宫琤的手;两人相视而笑。
  南宫玥把她们之间的小动作看在眼里;眸中亦染上笑意;大姐姐看来与建安伯夫人处得不错。
  这个令人不快的小插曲过去后;气氛又变得活络起来;众人聊的聊;笑的笑……又在偏殿闲话了一会儿;就有宫女来报;说是着时辰差不多了;请各位夫人、姑娘赶往太和殿赴宴。
  时值夏日;已经酉时过半;但天色还没暗下来。
  众人浩浩荡荡地赶往太和殿……直到近戍时;这文武官员、世家勋贵才算全部到齐坐定;一眼看去;整个大殿都是一排排人头。
  随着内侍扯着破公鸭嗓一声高呼:“皇上驾到!太后驾到!皇后娘娘驾到!”
  众人再不敢说笑;都站起身来;躬身静候;原本喧阗一片的太和殿霎时安静下来。
  待皇帝携着太后和皇后进殿;众人齐齐下跪磕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千岁!”
  跟着又齐声为皇帝祝寿:“祝皇上万寿无疆;福如东海!”
  皇帝今日自然是心情大好;大笑着于雕龙髹金大椅上坐下;颔首道:“好!好!都平身吧!”
  众人再次就座后;刘公公高声喊道:“宴席开始!”
  几乎是话落的那一瞬;那此起彼伏的礼花爆竹声就在太和殿外“噼里啪啦”地响起;与此同时;一排排身穿粉色宫装的宫女从殿外走来;端上各式的吃食;乾果四品;乾果四品;饽饽四品;前菜七品;膳汤一品;御菜五品……水晶软糖、五香腰果、花生粘、沙舟踏翠、琵琶大虾、龙凤柔情、香油膳糊……各式各样的食物看得众人目不暇接。
  只是此刻却是没人敢用膳食的;接下来;亲王们、皇子们、文武百官……都按照身份高低一一向皇帝贺寿;献上自己精心准备的寿礼;并由一名内侍宣读寿礼为何人所献;又为何物。
  一时间;各种古玩玉器;珠宝如意;书画雕塑;奇花异草等等奇珍异品都呈到皇帝跟前;件件都是华美珍贵;真是争奇斗艳;琳琅满目。打个比方;这光是大皇子送的就有万寿南极星图、蟠桃献寿图、群仙捧日图、万万寿玉杯、万寿玉犀炉、万年如意玉杯、长寿玉瓶、寿意扇器十全、八仙献寿碗……等等三四十样;已经把内侍都念得口干舌燥;众人则听得昏昏欲睡;
  可是皇帝坐拥天下;再精贵的礼物也都见多了;脸上始终淡淡的。
  大皇子当然也注意到皇帝眸中的漫不经心;眼中闪过一丝阴霾;心中更是懊恼不已。
  这天下最难的礼物恐怕便是皇子献给皇帝的寿礼;既要有孝心;又不能太贵重奢侈;可太普通、廉价的自然更是不行!
  大皇子头痛了一月;才拟了这张礼单;可是显然还是没有揣摩到圣意。
  大皇子献上礼物后;便轮到了二皇子。
  二皇子淡淡地瞟了大皇子一眼;心道:以大皇兄如此的头脑;真是不足为惧;看来自己最大的敌人;还是三皇弟!
  心里虽然如此想着;他面上还是不动声色;起身走到大殿中央;先恭敬地给皇帝祝寿:“儿臣祝父皇万寿无疆。”跟着笑吟吟地说道;“儿臣不像大皇兄准备了如此多的礼物;还请父皇莫要怪罪。”
  他话是这么说;但言谈间却透着一丝自信;仿佛在说;这礼物贵在精;而不在多。
  他从身后的内侍手中接过一本金色封皮的佛经;上前一步;恭敬地双手捧上;“儿臣知晓父皇尊崇佛法;这是儿臣亲手书写的《佛说四十二章经》;儿臣已经诵读了千遍;为父皇和大裕祈福;望我大裕千秋万代!”
  这份礼物倒是出乎皇帝的意料;给了刘公公一个眼色;令他呈上来看看。
  刘公公忙接过那本佛经;小心地递给了皇帝。
  见状;二皇子高悬的心总算是稍稍放下;皇帝此番举止;便代表自己是送对了东西。之前有段时间;因为皇帝突然对三皇子器重起来;也让二皇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变了路线。
  显然这一次;他的礼物送对了;让皇帝感受到了他的“心意”。
  二皇子定了定神;继续道:“儿臣还给父皇准备了一座玉佛;乃是请白龙寺前任主持弥光大师开光。”这弥光大师自从将主持之位让给徒弟也就是现任主持后;已经十几年未曾现身讲佛;甚至有传言弥光大师已经修成了活佛;能请到这位大师开光;二皇子确实很是费了一番心力。
  皇帝翻了翻手中的佛经;见其中的确是二皇子的字迹;而且看那纸张的边缘确实被翻阅了许多遍;心中有些满意;道:“二皇儿有心了。”
  皇帝这一句有心让二皇子心中雀跃不已;忙道:“父皇能明白儿臣的一片孝心就好。”
  跟着二皇子便行礼退回了座位;同时眼角不着痕迹地瞟过三皇子韩凌赋。他心中得意;以为自己这次必胜无疑;却没想到韩凌赋面上仍旧是带着浅浅的笑意;一副风度翩翩、自信从容的模样。
  二皇子心中一沉;难不成三皇弟准备了什么礼物能将自己给比下去?
  不可能的!他随即便对自己说;父皇什么稀罕的宝贝没见过;除了“心意”;又能有什么东西让父皇另眼相看?
  如此一想;二皇子心中又定了定;觉得三皇子不过是在故作镇定罢了。无论对方送的到底是什么;反正很快就能见分晓!
  韩凌赋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中走到方才二皇子所站之处;先是如他人一般给皇帝祝寿后;跟着却是告罪道:“启禀父皇;儿臣今日擅自将利器带入宫中;还请父皇恕罪!”
  他此言一出;殿中众人都愣了愣;自然知道三皇子此言绝对不会是为了简单的请罪。
  先抑后扬;三皇子必然还有后招。
  皇帝也起了几分兴味;抬了抬手道:“朕恕你无罪便是。”
  “谢父皇。”韩凌赋躬身作揖;又道;“还请父皇恩准儿臣将此物呈入殿中!”
  看来三皇子这次是要献上什么罕见贵重的名兵利器不成!?
  这一刻;无论是皇帝;还是殿中的其他人几乎都是这么想的。
  得了皇帝的应允后;便有一个侍卫双手捧着一个金漆红木盒进殿;走到韩凌赋身后;恭敬地对皇帝行礼。
  韩凌赋亲自打开了红木盒;取出了一把弓弩;他心知皇帝生性多疑;因此只取了弩;而把铁矢留在了盒中。
  皇帝只扫了一眼;便确信那不过是把弓弩而已;样子看来似乎与普通的弓弩略有些不同;却绝非什么稀罕玩意;于是就有些意兴阑珊。
  韩凌赋也不着急;又从盒中取出了重新绘制过的弓弩图纸;令刘公公呈了上去。
  这一看;皇帝不由面露精光;喜形于色地朝韩凌赋看去;问道:“三皇儿;这把弓弩果真可以连发十二矢;射程可达八百步?”这若果真如此;那毕竟大大增强大裕军队的战斗力;再不会有类似去年的西戎之祸!
  这句话一出;立刻引起群臣震动;尤其是那些武臣。他们最清楚这句话的分量;这常规的弓弩最多连发五矢;射程不足五百步。
  二皇子面色一下子沉了下来;而韩凌赋却是嘴角微勾;自信地说道:“父皇;儿臣已经试验过了;射程只多不少。”
  “好好!”皇帝闻言;越发欣喜;急忙吩咐刘公公;“怀仁;赶快安排人来试射;朕要亲眼看看。”
  刘公公立刻吩咐了下去;这时;威扬侯站起身主动请缨道:“皇上;可否由微臣来试试这新的弓弩?”
  皇帝自然是准了。
  待刘公公那边准备好以后;皇帝迫不及待地带领众人出殿试射。
  太和殿外的空地上;几个宫中侍卫已经摆好了五六个箭靶。
  威扬侯在韩凌赋的那名手下的协助下;在弓弩上架好了十二铁矢;然后对准了七八百步意外的靶子……
  “嗖!嗖!嗖……”
  那锐利到让女眷们听着心里发寒的箭矢破空声连连响起;化作一道道肉眼几乎快捕捉不到的残影;跟着便见其中一个靶子上立刻多了数根铁矢。
  满场哗然!
  “果然有八百步射程!好!太好了!”皇帝爽朗地大笑着;红光满面;毫不吝啬地大声赞许;“三皇儿你做得好;有功社稷;朕一定要好好地嘉奖你!”
  皇帝的连番夸奖让韩凌赋面露喜色;强自按捺心中的雀跃;恭敬地说道:“这都是父皇教导有方;儿臣身为皇子;理应为我大裕尽些绵薄之力。”
  “三皇儿;你能有如此心思;朕心甚慰!”皇帝欣慰不已地叹道。
  眼看这新的弓弩威力如此强大;文武大臣们亦是欣喜不已;交头接耳地讨论着;唯有二皇子和三皇子面色阴沉;好像是吃坏了肚子似的。
  “皇上;”威远侯神情激动地看着手中的弓弩;接着便恭敬地将那弓弩呈给了皇帝;赞道;“这弩射程远;上弦快;可连发十二箭;这可减少了不少时间……”
  对于战场来说;争的正是时间;哪怕是弹指间;关乎的便是上百条甚至上千条人命啊!
  皇帝是马背上长大的;年少时也随先帝打过仗;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他接过那弓弩;如获至宝地打量着;眼中熠熠生辉。
  韩凌赋走到皇帝跟前;拱手作揖道:“父皇;儿臣以为这弓弩可推广开来;用在与长狄的战役上!”
  “三皇子殿下所言甚是;以此弩必可灭长狄!”宣平伯马上出列附和;跟着喜气洋洋地说道;“微臣恭喜皇上;贺喜皇上;这真是天降神兵;很快四海必皆臣服于皇上之下;唯我大裕马首是瞻!”
  “父皇;可请兵部尽快督造此弩;儿臣愿为父皇效力亲自押送;运往北疆。”韩凌赋跪下请愿。
  大皇子和二皇子顿时目光如电地射向韩凌赋;三皇弟可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啊;这若是真让他送了弓弩去了北疆;不止军功要记他一笔;还可以因此给北疆的王大将军和北境军施恩……说不准因此就笼络了北疆的势力!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皇帝的身上;等待着皇帝的决议。
  皇帝好一会儿没说话;目光朝四周看了半圈;问道:“安逸侯何在?”
  皇帝的五个字让一直悄无声息、低调沉默的官语白成为了全场的焦段;所有的视线集中到他身上。
  这是自官语白除服后第一次出现在众人面前;他眉眼温和;身上丝毫没有曾经身为武将的那股锐气;只见他上前一步;一派从容地对着皇帝躬身道:“臣在。”
  “安逸侯;你曾经是武将;征战沙场多年;从无败绩。你觉得这张弩如何?”皇帝问。
  韩凌赋有些意外地看着官语白;没想到父皇竟然会问他的意见。官语白此人实在有些难以看透;不过;父皇正在兴头上;只要稍有眼色之人也应该附合才是!
  官语白不紧不慢地说道:“皇上;可否让臣仔细看看这张弩?”
  皇帝立刻把弩交给了刘公公;示意他转交给官语白。
  接下来全场都安静了下来;其他人都悄无声息;看着官语白翻来覆去地将那张弩看了好几遍;又拉了拉弓弦;最后搭上十二根铁矢;亲自试射了一遍。
  “嗖!嗖!嗖……”
  再次亲眼看着那十二道铁矢制造的奇迹;众人还是震慑不已。
  官语白把弩递给一个小内侍;微扬唇角;云淡风清地说道:“禀皇上;依臣之见这不过是一个制作精巧的玩意儿罢了;若想用作沙场之上;实在过于儿戏……”
  …题外话…
  谢谢:
  151**880赠送5颗钻石;男神很帅的王大人赠送10颗钻石。


第230章 …论弩
  官语白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韩凌赋整张脸都阴沉了下来;差点就要翻脸。总算他记得自己一贯温和如玉的形象;硬是按捺住了。
  就连皇帝都是面色一沉;眼神晦暗莫测。
  周围的文武大臣都是噤若寒蝉;已经有大臣暗暗摇头;心里不知道是感慨;还是敬佩:谁都知道皇帝因这新弩;兴致正高;这若是普通人还不干脆就趁热打铁地哄皇帝开心;没准还能因此蹭一点恩宠;这安逸侯还真是与众不同。
  亦有人眼中闪过讽刺;心想:官语白这作风;说好听;便是耿直;说不好听;便是榆木脑袋;不会做人;也难怪官家会落得如此下场……
  大概也只要大皇子和二皇子面藏喜色;却又不敢表露得太过明显。
  “安逸侯;与朕细细道来。”皇帝沉声道。
  “回皇上;”官语白不紧不慢地回答道;“皇上;此弩虽一次能发十二矢;但这十二矢却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便是其准度。”他顿了顿后;解释道;“方才臣和威扬侯都各发了十二矢;然每一次打在箭靶上的却不足一半。”
  之前试弩时;那十二道铁矢“刷刷刷”就飞了出去;肉眼几乎无法捕捉;最后只注意到箭靶上插了数支铁矢;却不曾细数过到底靶上射中了多少支。
  官语白这么一说;众人细细一数;便发现的确如此。
  皇帝若有所思;没有立刻表态。
  韩凌赋则暗暗松了口气;他还以为官语白要说什么;如果是这个问题的话;他和崔威早就已经发现了。他心里讽刺地一笑;刚才官语白夸夸其谈地说什么“玩意儿”;分明就是在哗众取宠;此刻看来;这个曾经被人传得如此神乎的官小将军也不过如此。
  “父皇;”韩凌赋上前半步道;“请听儿臣一言。”
  众臣见他胸有成竹;知道今日怕是有好戏看了。
  “三皇儿;你说吧。”皇帝自然是应允了。
  韩凌赋抬头挺胸;说道:“父皇;其实准确度的问题儿臣也发现了;除此以外;儿臣还发现这十二箭连发;每一箭的间隔时间亦有些不均;时快时慢……”
  韩凌赋淡定地朝官语白看了看;那眼神仿佛在说;他便干脆把这弩的缺点都说出来;看你还有什么刺可以挑!
  官语白平静地回望;唇边依然含着一丝淡淡的笑意;对于韩凌赋的挑衅丝毫不以为异。
  韩凌赋不禁一阵气闷;但还是继续说道:“父皇;依儿臣所见;这几个缺陷看着是问题;但实际上也不是什么问题;”他自信地侃侃而谈;“今日倘若是儿臣与安逸侯一对一;或者是数人对数人;那刚刚所说的问题也会成为胜败的关键;但是如今这弓弩是拿到战场上人手一把;让数千人;甚至数万人使用;届时几万支箭齐发;漫天的箭羽又有谁能躲过?”
  闻言;威扬侯亦是点头;“皇上;微臣以为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