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门-第2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九皇子沉吟了半晌,“大概没有吧!你忘了,五皇兄和八皇兄的外家是杨家,杨家肯定有派家将去保护,七皇兄的岳父可是护国公,他们家的家将可不比杨家差。”

    十皇子点头,“九哥说的是,只是,他们两家的家将都此了得,又怎么会,让五皇兄受了伤,八皇兄就这么死了?”

    呃,这个嘛!九皇子摇头,“我哪知道啊!”

    想到了安王已死,两个半大小子的情绪都低落下来,嬷嬷们赶忙上前,劝着这两位赶紧的,回房睡觉去。

    隔日天没亮,御卫们就侍候着两位皇子启程,行行复行行,来到通州城外不远,就见到诚王的人,往诚王歇脚的小城会合。

    诚王把久别数月的弟弟们从上到下,仔细的打量过一遍后,才松口气道:“你们没事就好。”

    “我们能有什么事啊!他们把我们护得,那儿都不能去啊!"总算可以跟人抱怨一下了,九皇子毫不客气的跟诚王抱怨起来。

    十皇子也道,“因为有刺客作祟,别说他们不让我们四处看,就是沿咯的地方官,也不让我们到处看。”

    诚王笑着安抚他们几句,便问:“十一皇弟还没到吗?”

    “十一皇弟好像一直待在纪州啊!我听他们说,纪州崔家很是殷勤的招待他。”

    诚王微沉了脸,吩咐人侍候两个皇子去洗漱,转头交代人:“去看看十一殿下可回了。”

    “十一殿下还在纪州,听说跟崔家女搅在一起,这一两个月,都住在崔家。”

    诚王冷笑,“我记得崔家除了四房的崔时明在朝为官,其他人都无官身?”

    “是,不过崔家在纪州是百年世家,崔侍郎是庶出,听说未出仕前,一直被嫡支打压。”

    诚王身边幕僚摇头叹息,“崔侍郎也是难得,侍母至孝,纵使长辈处处刁难,他无不乖乖应承的。”

    “我记得他有个幼子,在广陵书院求学。”

    “是,崔三公子去科考上二甲七十六名,如今是宁州山城县的父母官。”

    诚王颌首,“崔三公子的兄长呢?也在朝为官?”

    “并没有,崔侍郎元配所出子女与嫡支走的近,反倒跟崔侍郎夫妻不亲,大公子和二公子仅童生身份。”

    哦?同父兄弟,幼弟高中进士,身为一地父母官,兄长们却还仅是童生?

    “去查明白来,看是那个崔家女手腕这么好,勾得十一殿下连亲兄长过世,都没放在心上。”

    御卫领命而去。

    等御卫走了,一个幕僚迟疑的道,“学生记得,这崔家,当初和那个叫顾四海的海贼勾结在一块。”

    诚王点头,“世家大族怎么可能那么轻易覆灭。”

    十一皇子滞留在纪州不动,诚王他们在小镇修整两日,便启程入通州城,他们没有入驿站,而是直接进京。

    他们进宫复命时,怀王还在驿站里拥被高卧,平王则抱着酒坛子睡了一夜。

    待得知诚王他们仨儿已经入宫复命,怀王气得跳脚,“这个狡猾的家伙,他们没进通州休息?”

    “没有,听说诚王他们天没亮就进通州城,驿丞接了消息,一直候到日上三竿,却还不见人,派人去打听,才晓得他们进通州后,片刻未停的直接进京入宫。”回话的太监低垂着头,暗为自家主子摇头。

    “他们三个一起?”

    “是。”本来怀王是最早回来的,被诚王他们抢先进宫去,叫怀王怎不生怨。

    这要是让皇帝知晓,他们早就回到通州,却迟迟不动,会不会让皇上认为怀王殿下是故意拖延呢?

    “王爷勿忧,您手臂上还有伤呢!旅途劳顿在通州修整数日,也属正常,皇上圣明,不会怪罪您的。”

    好像有点道理啊!怀王摸摸下巴,幕僚又道:“安王爷过世,可到现在,十一殿下却还不见人影呢!”

    就算他们明日进宫,也绝对是赶在十一皇子前头的。

    只不过他们忘记一件很重要的事,诸王出京是为皇帝出巡,正事都没办的怀王,计较着进宫复命先后,却忘了到时候要如何复命啊!

    平王这厢也得了消息,他是完全不在乎这进宫先后的,相反的,他宁可不要当第一个,知道诚王他们进宫去了,他扶着头吩咐众人,“收拾一下,咱们立刻进宫去吧!”(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二章 迟迟未归的人 一
    中秋这天气温突然下降,还下起了滂沱大雨,杜大总管盯着人清理府内各处沟渠,就怕这突如其来的大雨成灾。

    常苑里,范安阳托着腮坐在窗前大炕上,“我看就让小念念留在高家过节好了,不然这雨下得这么大,她一个小人儿这样往来两府之间,我不放心。”

    “那奴婢就派人去高家说一声?”

    “嗯,再添点节礼送去,说话要客气些,请高大夫人和高家老祖宗多担待。”

    瑞香点点头,方嬷嬷瞧着忍不住开口道:“不如让奴婢走这一遭吧?”

    “嬷嬷的膝头不是一下雨就痛吗?还是老实在府里待着,瑞香可以的,不过是传个话送个礼罢了!”范安阳道。

    瑞香也拍着胸脯道:“嬷嬷放心吧!这点小事,我可以的,不然,二少奶奶要嫌我什么都不会,把我赶出去怎么办?”

    方嬷嬷其实也不太想出门,只是想着要去高家,怕瑞香年纪小说错话,那可就得罪人了。

    “嬷嬷放心吧!她那么大个人了,再过个一年半载的,也得出门子的大姑娘了,难道传句话还不会啊?”贺璋家的领着人端了早饭过来。“不过,先用过饭再出门。”

    “是。”瑞香笑吟吟的上来服侍范安阳用饭,范安阳便赶她,“去吃你的吧!一会儿要出门呢!我这儿有砚香在。”

    瑞香假哭,“二少奶奶这就嫌我了!”

    “快去吧!你。”范安阳啐她,用过饭,墨香把准备好的礼单取来让她过目,范安阳看过一遍。指着礼单上的布料道:“这个再添一些,我记得高家过了中秋,要办喜事?”

    “是,高家二房、五房和六房要嫁女也有要娶媳,还有三房和七房的媳妇要添丁。”

    范安阳看着礼单发呆,过了好一会儿,才道:“添几疋喜庆的。嗯。花样你看着办。”

    “高家五房以下是庶出。”范嬷嬷提醒她,怕礼加得太厚。

    “到时候还得送礼的呢!今儿这些,是替小念念送高家老祖宗几位长辈的。给她们添福寿的。”

    话声方落,就听瑞香在那儿学话,见大家转头看她,她也不扭捏。大大方方的道:“我嘴拙,自然要挑好的记起来。回头到高家表现的好,也才不落了二少奶奶的面子咩!”

    “知道自己嘴拙还说那么多!”砚香轻拍了她一下,瑞香呵呵笑不以为意,很快。礼备好了,瑞香就带着礼坐了车往高家去。

    高家老祖宗屋里正热闹着,几房媳妇、孙媳、曾孙儿女们围着老人家说笑。高尚书夫人坐在老祖宗身边,面上虽笑着。但看着小念念,心里头却有些复杂。

    小念念只亲老祖宗和她祖母,对这位高尚书夫人这位曾祖母是很客气有礼,但绝对不亲近。

    自西山归京后,杜府把她送来陪老祖宗小住,这是杜大少奶奶去梅州之前,就跟老祖宗和她娘说好的,想到这个长孙女做这种决定,竟然连跟自己打个招呼都没有,高尚书夫人就觉来气。

    再看到自己最引以为傲的孙儿娶的那个庶女,高尚书夫人更觉要喘不过气了。

    高明亭这丫头就是生来呕自己的。

    小孩子很敏感,高尚书夫人面上虽笑得很亲切,但小念念却觉得曾祖母皮笑肉不笑,眼睛冷冷的好可怕,瑟缩偎入老祖宗怀里,老祖宗笑呵呵的拍拍她,“小念念这是怎么了?会冷啊?奶娘呢?给念丫头取衣服来。”

    高大夫人忙转头,对自己的大丫鬟道:“去我房里,把我刚作好要给念念的小袄取来。”

    大丫鬟应是转身就走,二夫人也扭头吩咐人给针线房,取给念念的衣服,其他几房的夫人和奶奶们,也让丫鬟们回去取衣。

    高尚书夫人看了气闷,这是怎样?争相的讨好这么个小娃娃。

    “先取我那件月白色的披风来,先把念念给包起来。”

    丫鬟们应诺而去,老祖宗的披风自然是暖和的,小念念包得暖呼呼的,冲着老祖宗笑弯了眼。

    “嗯,等她们给你拿新衣服来啊!咱们就一件件看,好看了,咱们再穿。”

    “好!”小念念大声回答,高大夫人瞧着心喜,把她抱到了怀里,不多时,大夫人的丫鬟先到了,去针线房的还没回来,但其他几房的丫鬟已经取了衣服回来。

    老祖宗就陪着小念念一件件看,一件件挑,高尚书夫人瞧着不悦,但能说什么?老祖宗还因为自己纵容刘奶娘欺高明亭的事,恼着自己呢!今儿中秋,可是不巧遇着大雨,只怕上门的客人不会多,要怎么打断小念念一人独宠的局面呢?

    她朝二夫人使眼色,让她把在旁边玩闹的孙子带过来。

    二夫人装着没看到,三夫人也没睬她,把高尚书夫人气坏了。心道,要是赶紧的,有个客人上门来,就能打断这场面了。

    可她没想到,待会上门的客人,让她更加生气。

    门上丫鬟来报,道是有客人来了。

    “谁啊?下这么大的雨,还上门来?”高尚书夫人觉得这时上门的客人真是来得太好了!心道,不管这是来求什么的,回头她都会叫丈夫应承下来。

    不想,丫鬟道:“是杜相府上来人,是那位二少奶奶遣了身边的大丫鬟过来。”

    “快请,快请。”

    瑞香领着捧礼的人进屋里来,她与老祖宗等人一一见过礼后,小念念便冲她问:“瑞香,婶婶让你来接我的吗?”

    “不是。老祖宗,我们二少奶奶说,今儿中秋佳节,又适逢天降甘霖,怕天雨路滑,念念小姐往来两府间不安全,想说。让她再府上多住两天,也好让她陪着您老人家多享几日天伦。”

    “那感情好,念念就住下不回去了,你们二少奶奶放心吗?”

    “您这儿是福窝呢!又是小小姐的外家,有什么不放心的?就是怕扰了您清净。”瑞香这说的心底话,军户人家里头,能活到这么大年岁。五代同堂的。不容易啊!

    有三代同堂就偷笑了,其实更多的是,老太太儿子、媳妇、老伴都没啦!自己一个人要拉拔孙辈。

    像她家。叔伯都在战场上丢了命,她姥姥哭断肠,没等她爹从战场上回来,就伤心过度死了。

    她大娘就带着她两个哥哥守着。后来她爹断了只胳臂,瞎了只眼。不能打仗退下来后,就换她大哥、二哥入伍去,这两个哥哥,她连见都没见过。就丢了性命,大娘伤心过度跟着去了,她爹才娶了她娘。生下她三哥和她。

    所以看到高家老祖宗身边儿孙满堂,便觉得是福窝。

    老祖宗直笑。让人打赏。

    小念念知道今天不能回家,有点失望,她想婶婶啊!想红红、白白一家子啊!今天突然变冷了,没有红红它们可以偎着取暖,小念念觉得好伤心啊!

    瑞香把礼单取出来,巧笑倩兮的又说了一通话,逗得老祖宗笑个不停,高大夫人暗暗点头,虽说高家不是没有喜庆颜色和花样的布料,但人家送礼送到这个份上,表示是把他们家的事放在心上的,又是以小念念的名义送的,让高家人念这小丫头的好,做婶娘做到这个份上,大夫人觉得,自家女儿真是比不上人家周到啊!

    高家几房夫人、奶奶们都得了礼,旁的不说,光这布匹就值了,七房一个姑娘就拉着她娘低语,“娘啊!那料子我喜欢,回头给我裁衣吧?九哥成亲,我就有新衣穿了。”

    “好,好,好。”七夫人拍着女儿的手应诺。

    其他几房的女儿看了也如是要求,杜府这次送过来的布料不只好,样式新还讨喜应景,不是双喜就是牡丹等团花,而且都是红色系的,大红、玫瑰红、粉红、橘红等等,数量还不少,一房拿个三、五匹都还有剩。

    这位二少奶奶还真是疼这侄女儿啊!

    不过想想也是,高明亭之前不懂事,这小丫头全仗她叔和婶照顾,就说这孩子聪慧,真是谁带的跟谁亲啊!不像她那个娘,瞧瞧,去了梅州大半年了,连个节礼也没让人送回来。

    这两厢比较之下,真是高下立见哪!

    其他几房夫人略同情的看向大夫人,当初要不是高尚书夫人故意刁难,以这位的性子,怎可能把女儿一丢十几年!

    高家这厢热热闹闹的,宫里头却是冷清的很,完全没有过节的气氛。

    安王新丧,太后又病重,天灾还没完全过去,诸王甫返京,皇帝却没心情过节。

    怀王因伤未能往海南州去,他自己没去,也没让人捎个信回京,让皇帝另派人前往堪灾,皇帝对此很不满,另外,安王过世,他的同母兄弟却滞留在纪州,迟迟不归,为的不是黎民百姓,而是个不知羞的崔氏女。

    梅妃沉浸在丧子之痛中,完全没发现,小女儿已被皇后带去椒房殿住着了,当然也就不知诸王都回京了,独十一皇子还未归。

    “你们说,皇后把七公主带去椒房殿,会不会就此扣住,不让她回来梅妃身边了?”

    “可是七公主年幼,她这会儿若在,看到娘娘这样子,肯定又会怕得哭哭啼啼,反正咱们一时半会儿也顾不上她,就让她在皇后那里住着吧!至少椒房殿中还有三公主在。”

    “还是想想十一殿下吧!诸王都回来了,就他一个迟迟没有音讯,皇上肯定生气了。”

    承福殿中侍候的宫人们为十一皇子焦心不己,却又不知怎么跟梅妃说,“不如让人跟方相说一声,让方相夫人进宫来提点娘娘?”(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三章 迟迟未归的人 二
    中秋佳节,皇帝心情不好,朝廷就不过节了?这怎么可能,所以该赏的还是得赏,还得让百官归家团聚过节。

    范安柏成亲后,这是第一次过中秋,范太傅很重视,范夫人带着长媳忙里忙外,三夫人看着羡慕不已,不过她儿子的婚事总算是订下来了,年底前也要迎娶新妇进门。

    “到时候啊,就让大哥儿媳妇带着弟妹们打理家务,咱们两个老的,就可以好好享媳妇福了。”中秋团圆宴上,范夫人携三夫人的手展望着。

    “那就托大嫂金口玉言啦!”妯娌两说说笑笑,一旁范大少奶奶笑不露齿在旁侍候,三少奶奶青白着脸低垂着头,她这胎怀相不好,范夫人见她状况不好,免了她日常请安,让她安心养胎。

    只是她不敢,还是天天坚持去婆母跟前请安,奶娘和贴身丫鬟都劝不听,范夫人说过她几回后,也没空老旧事重提,就由着她去,只是每回来都是劳师动众的,因她怀相实在很差,她是媳妇,去给婆婆请安总不好乘轿,虽然范夫人拨了软轿给她坐,她都没用。

    折腾来折腾去的,中秋过后,天还没放晴,一早她又去请安,结果,脚下一滑,得,动胎气啦!范夫人大怒,狠狠的责罚了侍候的人,范安阳得了消息回娘家来探望时,她还气呼呼的拍桌直骂。

    可把匆匆赶来的范安阳给骇着了!

    屋里这么慓悍的夫人是她娘?傻眼!

    范夫人看到女儿回来,努力的缓和情绪,结果看到女儿傻站在门口,瞠目结舌的望着自己,不禁气笑了。

    “还不进来!傻站在那儿做什么?”

    “娘别气。气坏了自己可没人替,别气,别气。”砚香悄悄推了主子一下,范安阳像是被按开了开关,嘴巴一张就哗啦啦的安抚着她娘。

    范大少奶奶和侍候的众人见了直笑,范夫人气恼的戳着女儿的额角。“你的规矩和礼仪呢?见了你嫂子,还没问安吧?”

    “是。”范安阳规规矩矩的与大少奶奶见礼。少奶奶笑着回礼。随即拉着范安阳的手道:“妹妹回来的正是时候。”

    范安阳拖着嫂子坐到范夫人身边,“娘刚刚怎么发这么大的火?”

    大少奶奶看了范夫人一眼,见她颌首。便三言两语就交代了三少奶奶的事。

    “三嫂也是担心嘛!”范安阳接过茶盏,放到身边的几桌上。

    “她担心什么?她这胎怀相不好,叫她老实待着不乱跑,偏不听。每天早晚都要折腾一遍,这要传出去。人家不定怎么说我这做婆婆的,是怎么当的,净折腾个庶子媳妇。”

    名声这玩意啊!真是!范安阳轻叹一声,“谁让我们大嫂千伶百俐。将进门的二嫂也是个贤惠的,她担心您和三婶就不疼她了呗!”

    “这有什么相关啊?”范夫人嗔道。“她们是她们,她是她。能放在一起比吗?”

    范安阳摇头,“就因为不能放在一起比。她才担心嘛!您看,她是庶子媳妇,论亲近,她及得上大嫂跟您,二嫂和三婶的亲近吗?不成的嘛!”

    她故意把三夫人和未进门的二嫂拉出来相提并论。“三嫂不懂事,您是大人大量的长辈,可别跟她一般见识。”

    范夫人怎不知三少奶奶忧心什么?可争这个宠,还不如把本份做好,为人妻,为人媳,不是单孝敬侍候婆母而已,为夫家开枝散叶是头等要紧的事。

    “知道她怀相不好,都免了她晨昏定省,她还一个劲儿的瞎折腾,我是真不明白,她难道分不出轻重缓急?”

    范安阳心道,三嫂这般急切想表现,就表示这新进门的大嫂真的很好!好到让她觉得非常有威胁感,不然三嫂怎么会不顾腹中胎儿,也一定每天都要到她娘跟前露脸。

    “这事,咱们家谁都不好出面说她,她娘家可有人在京里?让她娘家人来说她才好,孝顺长辈不是在一时,也不是只在晨昏定省上头,给长辈添乱败坏长辈名声,那可也是不孝啊!”大少奶奶低声道。

    范夫人听了眼睛一亮,“你说的是,只是她娘家人都不在京中。”

    前年还有个叔父在京为官,不过去年底补了缺,到山东去当同知了。

    “奴婢记得咱们在西山时,有人投帖要见三少奶奶。”丁嬷嬷道。

    范夫人也想起来了,“是了,说是她族姐随夫进京来做生意?”

    “夫人记性真好。”

    范夫人苦笑,那是她记性好,是因那位族姐的丈夫开了杂货铺,想依附在她名下,她没应,让她们姐妹自去商议。

    范安阳不知这事,坐在一旁听她们讲,范夫人让人去找三少奶奶那族姐,然后带着范安阳来看三少奶奶。

    大少奶奶没跟来,她去厨房安排午饭去了。

    “你这大嫂是个能干的,只一点,她身边的丫鬟,有不老实的,她却放任不管。”范夫人希望儿子媳妇和美,早早给她添孙,自然不希望有人夹在中间生事。

    “这事您不好管。”范安阳直言。

    “可不是。”范夫人觉得头疼,“你哥那边,我不担心,他洁身自好,可就怕你嫂子利用那丫鬟试探你哥。这种事试探不得。”

    范安阳黑脸,“您别只管他们了,操心下小路吧!他身边侍候的人有点少。”

    “我知道,早给他备下了人,可是他不要,我有什么方子啊?”

    儿女都是债,怎么做都觉得好像有那里没考虑到。

    来到范安松屋里,冬青笑着迎上来,范安阳发现冬青比从前更美了,虽是破相,但自心里散发出来的平和,处事的圆融。倒是狠狠的把三少奶奶给压了下去。范安阳心道,也许,她三嫂会这般急切的想出头,不想被压下去,冬青也占了一部份原因?

    三少奶奶得知婆婆带着小姑子来了,慌慌张张的让人给她更衣梳头,等人进来。她虽梳妆好了。但气喘吁吁半天说不出话来。

    范夫人转头看范安阳,大有你瞧,就这个样子!

    范安阳暗摇头。正如大嫂说的,她们怎么跟三少奶奶说,不用放在心上,不用来请安。她都只会认为你只是嘴上说说的客气话,只要她真照她们说的做了。指不定她们要怎么编派她。

    其实三少奶奶的顾虑也没错,这世上确实有不少婆婆是这么做的,嘴上说的体贴大方,但等人真的没做到天天晨昏定省时。就往外放话,指摘儿媳不孝等不实的话来。

    范夫人她们没多待,坐一会儿。就走了。

    回到关睢院坐定,范夫人叹息道:“你看。就是这样子,我要是去看她,她就收拾梳理自己一番,看到我,她已经把自己折腾的说不出话来了。”范夫人气闷,她无心去针对庶媳,但不用人折磨,三少奶奶就已经把自己折腾惨了。

    “祖父对三哥可是有什安排?”

    “大概是要安排他补个缺外放吧!你不知道,那死丫头竟然还使人找你三哥要钱。”范夫人给女儿捋了耳边碎发,母女两坐在炕上说话,外头雨淅沥,范安阳听到这话,心里打雷。

    范安兰还在蹦跶?

    “她求个栖身之所,周三老夫人要倚靠着人,有周三老夫人护持,她在周家日子过得还好,只是她享受惯了的,你爹当日留给她的,又怎够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