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嫡门-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人家因年事已高,所以每年迁往西山避暑时,就得先看她的身体状况如何,再来决定搬迁与否,如果她的健康情况不允许,高家就要有人留在京里陪她老人家。
高明亭未出阁时,都是由她陪伴老人家在京里度过夏天,她嫁人之后,这个差事,便由各房的姑娘,及媳妇们轮流来陪伴。
正当大家开始发愁,不知今年是谁倒霉,要留在京里陪伴老祖宗时,她老人家竟然想去西山?高尚书夫人大喜,等去了西山的别院,她就安排三房的孙女们住在老祖宗的院子里,让她们日夜伴着老祖宗,时日一长,老人家心肠软,到时让她们哭求,老祖宗岂有不应的理?
不过她得先把长子夫妻,弄离老祖宗身边才行。
拉扒出自己的嫁妆单子,再三思量了两天,高尚书夫人才让人把长媳找来。
“今年老祖宗要一道儿去西山避暑,咱们家在西山的别院实在住不下所有的人,所以,我想跟你打个商量。”高尚书夫人斟酌再三,才看着长媳的眼慢慢的说。
“您说。”大夫人坐在下首,迎视着婆婆的打量。
“这是我在西山的一处宅子,有两进,我在想,你们夫妻和延哥儿住在这里,他们上朝也方便些。”高尚书夫人把地契拿在手里扬了扬。
大夫人笑容满面。“成啊!长者赐不可辞嘛!既是母亲一片爱子之心,媳妇便代相公领受了!”她身边的丫鬟上前一步,从高尚书夫人的心腹婆子手里接过地契,大夫人仔细看过之后,心底暗嗤笑。
高尚书夫人给的这宅子,她有印象,不大。真的不大。虽说有两进,但一进是倒座房,实际能住人的。也就二进院了,正房三间带两耳房,东厢三间,没有西厢。只有一座亭子,根本不能住人。也没后罩房,后院仅有两间退步,这侍候的人要是带多一点,就挤不下了。
给他们这么一座宅子。就算老祖宗想过去住,也没地方可住。
大夫人心道,婆母这次真是大出血啊!连宅子都拿出来送她了。不收白不收,可没人规定。她收了这宅子,就一定得住进去啊!
呵!
高尚书夫人见媳妇不疑有它的收了宅子,以为自己的计划成功了,婆媳两相对笑得很高兴。
直到动身去西山别院,她在别院里,迟迟没看到老祖宗到来,才惊觉不对。
“老祖宗呢?”高尚书夫人质问着,管事们摇摇头,她问三房的孙女们,女孩们答道:“老祖宗的车本来在我们前头,可是半道上车多,老祖宗说她头晕,叫车夫赶到路旁歇息会儿,叫我们先走。”
“你们就没等老祖宗,自己走了?”高尚书夫人闻言气急败坏的叫着。
女孩们委屈极了,“老祖宗叫我们先走的。”曾祖母发话,她们敢不听吗?她们不是大堂姐,不是自小养在老祖宗跟前的,谁敢违逆老人家啊!
高尚书夫人忙叫人去找,管事们连忙出门去找人,其实出了门,就各自寻地方坐下歇息了!老祖宗的马车是由大老爷父子亲自护送的,上哪儿去还用得着问吗?
尚书夫人忘记了,长媳虽然随夫一直在任上,但她娘家在京里又不是没有根基的,不然,尚书夫人怎么会自她进门,就一直瞧她不顺眼,不就是因为人家是地道京里长大的吗?
京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用的,她一个新进门的媳妇,倒比当家主事的婆婆还清楚,要是会持家的婆婆,便会利用这一点,把媳妇的优势变成自己的,偏偏尚书夫人不是这样的人,她反与媳妇置起气来。
人家不搭理她,她便认为媳妇瞧不起自己。
尚书夫人拿出一座宅子,想把长媳弄离身边越远越好,但其实,管事们都知道,大夫人在西山,不仅有宅子,而且比现在一家子人住的别院还要大,还要好,最重要的是,离皇上的离宫近啊!
他们都知道的事,尚书夫人不晓得,还洋洋得意,觉得只给长媳一座小宅子,就把人打发得远远的,实在是太划算了!
“严管事,咱们真不用去找老祖宗啊?”
“找啥啊?大老爷把人接到他那儿去享福了!咱们还找去干么?”严管事朝伙计招手,让他续茶。
伙计提着长嘴壸动作轻灵的给座上所有人的茶碗都续上茶,转身离开后,严管事才道,“回去之后,都给我机灵点,可别给我漏馅啊!”
“严管事,那咱们日后,就靠向大老爷了?”
“不然你们还想靠上三老爷?”
高三老爷眼高手低,身上挂着闲差,一个月里去衙门的时间,一支手掌就数完了,现在是靠着高尚书,一旦高尚书退下来,他还能有什么前途,二老爷和四老爷都比他好多了。
尚书夫人就是因为如此,才会一心为他打算。
几个小厮还有些犹豫,严管事索性直接撕开来说,“哪!你们看看,咱们老太爷这尚书的位置还能坐几年?老太爷年岁有了吧?他老人家已经是尚书之职,再上去便是宰相之位,但就算言首辅退下来,也还有其他几位尚书,比咱们老太爷资历更深。”
换句话说,他们家老太爷可能就坐在尚书这位置上,直到致仕了。
以他们老太爷目前的权势,都没能让三老爷补上个有实权的实缺,三老爷日后的前途便可想而知了!
外人不晓得,他们这些管事最是清楚,这些年高府的花销日益庞大,收入远远不及支出,这么大的缺口都是大老爷补上的,一旦大老爷抽手,高府这花花架子就撑不住了!
白痴才会靠向三老爷去。
第一卷 第六百八十八章 弹劾
高尚书夫人等了又等,等到天色暗下来,丫鬟们窸窸窣窣的,将屋里的灯都点上了,二门上的婆子来报,尚书大人去了杜府,让夫人不用等他用饭。
“老太爷这是?”尚书夫人疑惑不解,“可派人告诉老太爷,老祖宗……”
“老太爷知道了,说老祖宗是去大老爷那儿了,让您别管。”说到最后,婆子头垂得低低的,几乎不敢抬头看尚书夫人了。
丈夫知道?几时知道的?是早就知道,还是,敢情他们父子就瞒着她一个呢?就不怕她会担心老祖宗的安危吗?
尚书夫人气得眼前一片发黑,几个媳妇、孙媳妇急忙围上来相劝,三房的几个姑娘靠在角落里,“老祖宗去大伯父那儿住,那咱们是不是就不用跟老祖宗一起住了啊?”
说话的,是年纪最小的,她总觉得老祖宗身上有怪味儿,她不喜欢靠近老祖宗,可是母亲和祖母却老要她们去讨好老祖宗。原本每年到西山别院来避暑,是小姑娘们最期待的事,因为老祖宗年高体弱,并不到西山来,她们便不用像在京里时,天天要往老祖宗跟前去晨昏定省。
相熟的友人亲戚家相约外出踏青、端午赛舟、赏荷等各式各样的聚会,只要跟母亲打声招呼,就算母亲不同意,祖母还会帮着做主,不像在京里时,要出门,不止要跟母亲、祖母说,最重要的是,还得老祖宗首肯,天知道老祖宗有多守旧,十次里有九次不应允的。
得知今年老祖宗竟然破天荒的要到西山来避暑。祖母还要她们陪着老人家一起住,小姑娘们满心不愿,却只能乖巧应诺。
这下子好啦!老祖宗去大伯父家住了,她们便不用去老祖宗的院子住了吧?
几个姐姐却没那么乐观,年纪最大的忧心不己,“可别把咱们送到大伯母那里去,我听娘说。祖母送大伯母的那宅子可小了。老祖宗真要住下,怕是没地方呢!而且那宅子年久失修,这个时节又多雨……”
山区多虫蛇。再遇雨,光想就觉得难受,被姐姐这么一说,几个小姑娘都开始烦恼起来。
偏偏。怕什么就来什么!
三夫人提议道,“今儿天晚了。待明儿,咱们就过去探望下老祖宗吧?要是住得不舒服,还是得劝老祖宗搬回来住才好。”
四夫人没什么精神的附和着,三夫人又道。“大嫂那处宅子才新得的,什么都还没收拾好,就这样贸然把老祖宗接过去。岂不是委屈了老祖宗?”
“三嫂说的是,老祖宗最喜欢热闹了。在咱们家别院,还有明芳、明美她们相陪,大嫂那里,就只有大嫂一个人作伴,也太委屈老祖宗了。”
三房的几个小姑娘被点名,一个个偷偷瞪了四夫人好几眼,四夫人没发现,倒是四房的姑娘们看到了。
三夫人半含酸的应道:“弟妹说的是,大嫂再能干,也不能分身有术,又要打理家里,又要陪伴老祖宗。”
想到大夫人从婆婆手里拿到的宅子,三夫人就来气,虽然知道那宅子不大,还很陈旧,但总好过没有啊!
二夫人静坐一旁,不掺和此事,见她们说得差不多了,便请示要不要摆饭,待侍候婆婆用过饭了,她便借口要去安排明天出门的车马,溜了。
四夫人跟着走人,她虽有心把女儿嫁去杜家,但婆婆一心要扶持三房,她和丈夫思量再三,最后决定放弃了。
二老爷原本也是看不开,凭什么大哥的女儿能嫁杜相的孙子,他的女儿就不行?一样是尚书的孙女啊!
但后来他跟大舅子吃酒解闷,被大舅子一言道破玄机,“你以为人家杜相看的是你爹,可照我说,杜相看重的是你大哥,你可知你大哥这些年在任上立了多少功吗?日后势必能得皇上重用,杜相年纪不小啦!你们想着人家提携你们,可人家却在考虑有朝一日自己退下来,孙子的岳家能提携他孙子咧!”
其实大家考虑的都是一样的,他们希望女儿进杜家后,杜相能看在孙媳的份上提携他们,杜相却看好他大哥,希望日后他大哥能照应女婿。
这么说起来,杜相是觉得他大哥前途看好,比他爹更有前途?
因为一直待在京里,平日往来的,也多是冲着他有个尚书父亲而来,所以高二老爷身在局中看不清,那回被大舅子这么一点拨,他倒是看出些门道来了,大哥回京后,往来的友人们,言词间提到他大哥的次数,要比说到他爹的次数要多上好几倍。
高二老爷冷静了几天,才想通,与其巴望着女婿的祖父提携自己,还不如和兄嫂打好关系,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高字来不是?他们是同父同母的嫡亲兄弟,不依靠亲兄弟,反舍近求远的想靠姻亲拉抬自家,弄得兄弟不和,岂不是徒惹人看笑话?
二老爷是想明白了,三老爷却是摇摆不定,一会儿觉得母亲说的对,一下子又觉得杜相看不上他女儿,妻子朝他吼一嗓子,他就又改变主意。
四老爷比二老爷更早看明白,这世上又不只杜家有好儿郎能嫁,为什么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呢?
二夫人和四夫人因为丈夫的态度,在婆婆跟前虽不能表现得太过,但总能找理由避开去,尚书夫人正愁不能打发走她们两房,她偏心太过,又怕儿媳们说她偏心三房,因此她们避开,正中她的下怀。
当晚,高尚书回来时,面色沉沉,并未回正房,而是直接进了书房歇息,天没亮就上朝去了,因此高尚书夫人虽然很想知道丈夫到底和杜相说了什么,却也只能暂时按下。
用过早饭,她便带着三夫人及三房的孙女们去见老祖宗。
车夫们有些为难,他们都知道,大老爷一家不住在尚书夫人给的宅子那里,但要怎么跟尚书夫人解释,为何他们知道呢?
严管事过去逐一拍了他们的头,“尚书夫人让你们送她去哪,就去哪儿,其余的事,都由主子做主。”
了解。
高家的马车就往高尚书夫人给长媳的宅子去,晨光灿灿,微风徐徐,坐在车里凉风透过竹帘穿进车中,一个丫鬟执扇搧凉,一个丫鬟手执美人棰为尚书夫人揰腿,尚书夫人倚着迎枕昏昏欲睡。
车行不远,就来到宅子前头,丫鬟们率先下车,打量了下四周,心下存疑,这么荒凉?门前的落叶都没扫,不像有人住的样子啊?
“快去通传,尚书夫人来了,怎么没人前来相迎?”大丫鬟不悦的指挥人去敲门,车夫们暗撇了嘴,尚书夫人要来之前,又没派人通知,宅子里的人又不知尚书夫人会来,又怎么可能有人出来相迎?哦,对,大夫人他们不是住在这儿,就算提前派人通知,也应该不是通知这里吧?
擂门声在山间传得很远,附近几户人家纷纷派家人出来查看,不巧,其中一家的主人正好在御史台供职,因前两天被上司训斥,罚他在家反省,心情正不好着,昨儿刚搬到西山别院,择席,一个晚上没合眼,好不容易睡过去,却又被人吵醒。
披着衣服趿上鞋就往外去,吓得他老婆赶紧拉住他,“老爷,你这个样子要去哪儿?”
“去外头瞧瞧,吵什么呢?都!”
御史夫人早就派人去打听了,听丈夫问,连忙一五一十的说了,御史一听,好嘛!又是高尚书这家!
“高家又不住咱们这附近,她大清早的跑来扰人清梦做啥?”
御史夫人嘴角直抽,“说是来探望婆母,想请婆母回去住的。”
“高家老祖宗住在咱们家隔壁?”刘御史很是钦佩这位老太太,当初买房的时候,那中人还说,他们这是和高家做邻居呢!谁知道搬到这里十几年,高家人就没在这附近出入过,更别说那位老太太了!
刘夫人摇头,合着她刚刚说的话,丈夫全没听进耳?“刚不就跟你说了?高尚书夫人弄错啦!人家高大夫人在西山离宫附近就有处有大又漂亮的宅子,怎么会跑到这里来住?”
好不容易帮丈夫把衣服穿好了,刘御史便迫不及待的出门去了,还没走到二门,就已经听到外头吵吵嚷嚷,妇人高昂的叫嚷声,让刘御史眉头紧锁,这女人骂的都什么啊?
“骂人的这是那家的仆妇啊?”刘御史拉住刚从外边进来的管事问。
管事嗐了一声,“老爷,那是高尚书夫人在骂她家媳妇啦!”
不是吧?刘御史一脸你别骗我的表情看着管事,管事斩钉截铁的道:“真的,真的,是高尚书夫人,她大概被气昏了,就这样冲下马车站在大门外骂人,明明都知道高大老爷夫妻不住在这儿,她还故意站在那里骂人,老爷,您说,她是不是故意骂给人听的啊?”
废话!不然是骂给谁听啊?他们家怎么有这么笨的下人咧?刘御史啐他一口,撩袍往外走去,他没出角门,就站在门里听着,越听脸色越沉,最后转身进了书房,隔天上书弹劾户部高尚书纵妻胡为,辱骂朝廷命官。
第一卷 第六百八十九章 告急
刘御史弹劾高尚书的事,还没传出来,高尚书夫人正在别院里指挥三个媳妇,“东西就带着日常惯用的就好,其他的,要是有缺,就让她们大伯母给补上就是,东西不用多带,人倒是多带些去。”
她两边额角各贴着块剪成花形的膏药,丫鬟端着湃凉的瓜蜜汁过来,她一把抢过狠狠的灌了一口,才又道,“叫丫鬟和仆妇们都给我打起精神来,要是没侍候好姑娘们,仔细她们的皮。”
呃,不是应该交代她们好好侍候老祖宗的吗?怎么只交代她们侍候好姑娘们呢?四夫人目露疑惑,三夫人直接就开口开了。
高尚书夫人没好气的瞪她一眼,“老祖宗身边侍候的人多的是,她们想靠上去?你大嫂会肯?”
要是有机会,她定要把老太婆身边侍候的所有人换了,可是,别说老太婆不会肯,就是丈夫也不会同意。
好不容易把几个孙女的行装打点好,高尚书夫人看着人上车,这才转回屋去歇息。
当然,陪着她进屋去的,只有三夫人,二夫人和四夫人刻意落后一大截,走着走着,就拐回二夫人屋里去了。
“听说,婆婆昨儿在她送给大嫂的宅子外头骂了小半个时辰?”四夫人仌下后,伸手接过丫鬟端来的消暑汤,顾不得喝就先问道。
二夫人抿了一口清凉的消暑汤,才点头笑道:“那院子看门的老苍头耳背,有人在外头骂了这么久,他愣是没反应,要不是他家里的听到动静,开门出来瞧。只怕婆婆还会一直骂下去。”
高尚书夫人直到那时,才晓得长媳虽收她的地契,却根本没搬到那里住,那她们住到那里去了?
虽然山上凉风习习,可是站久了,也是很累人的,仆妇们半劝半哄的把高尚书夫人塞进马车。到附近的茶楼歇息。然后派人去打听高大夫人她们住在哪儿,结果足足等了半天,才打听到。原来高大夫人在离宫附近就有宅子,不止位置好,地方还挺大的。
高尚书夫人气呼呼的上了车,就往高大夫人的宅子去。去到地方,正想要再骂人。就见一队御卫骑着马从宅子前的街道经过,高尚书夫人不敢造次,规规矩矩的让人上前敲门,结果得到的答案。让她直跳脚。
老祖宗在歇午,大夫人带着儿媳和孙子回娘家去了。
如果大夫人在府里,她是长辈。就算再不乐意,大夫人也得出来相迎。可她不在家,在家的是老祖宗,老人家在歇午,难道她能进去把人吵起来,把她带回去吗?
当然不行,铩羽而归的婆媳两在回家的路上,便议定,既然大夫人的宅子地方大嘛!那应该很乐意几位侄女们过去同住吧?而且还能帮她陪老祖宗呢!
两人越说越欢喜,直到回到府门,看到来相仰的二夫人她们身边的几个姑娘们,高尚书夫人才不得不把二房和四房的孙女统统襄括进去,否则传出去,就自己偏心眼了,有什么好的,就只顾着三房的孙女,二房和四房的孙女什么都没落着。
却不知,她偏心眼的事,早在京中传开了。
二夫人和四夫人虽然已不再心心念念想把女儿嫁去杜家,但是能有机会和大夫人交好,何乐不为?
故而,她们两得知婆婆这个打算后,二夫人立刻派人去知会大夫人,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女儿们耳提面命,让她们帮着大夫人,别让她被三房的几个侄女气着了。
四夫人也对自家女儿如是交代,几个姑娘对于母亲的交代,自是无不应承的,只是难免私下要议论几句。
杜云启家世好,生的好,前途也好,嫁个这样的丈夫,确实很不错,但祖母偏心只替三房的姐妹着想,完全不顾她们当中有几个年纪与大姐夫年纪较相当的。
二房的姑娘忍不住就问二夫人:“既然大伯母不乐见我们姐妹嫁给大姐夫,您让我们去讨好她,难道是希望她改变主意吗?”
二夫人便把事情撕开来揉碎了说给她们姐妹们听,“与你们大伯母交好,她在京里的亲戚朋友要比你娘我多多了,她与范夫人交好,你们若能入范夫人的眼,请她带着,帮你们相看对象,可不比你祖母要强。”
高尚书夫人虽也在上层的夫人圈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自高明亭的奶娘卷入官司之后,她在夫人圈中的影响力就大为锐减,可是大夫人却因与范安阳的母亲、外祖母交好,而渐为人所知。
按说高明亭婚后的行为,影响了高氏女的名声,身为其母的大夫人名声只会比高尚书夫人更差才是,但是,人家自小在京里长大,手帕交、亲戚们在高明亭的事情传开来时,无不把当年高尚书夫人为了给长媳添堵,强把高明亭扣下的事传了又传。
话一传开,不少贵妇与大夫人有同样的遭遇,进而感同身受,婆婆看媳妇怎么看都不顺眼,扣下儿女为质,舍不得儿女,就留下侍候公婆,明明家里又不是她一个媳妇,丈夫孤身上任,婆婆心疼,就塞了美婢娇妾同去,待丈夫回京述职时,庶子庶女不知多几个了!
原本亲密的夫妻也生疏了!
男人们明知不能宠妾灭妻,不能嫡庶不分,但对养在跟前,手把手带大的庶子女,就是比在京中长大,出色的嫡子女要宠爱,为孩子打算前程婚事时,就是忍不住多为养在身边的庶子女们多想一些。
当初高大夫人被婆婆刁难,却因有个老祖宗搭把手,让不少夫人、奶奶们羡慕不已,谁会知道,十几年后,会演变成今天的局面。
二夫人的兄长是旁观者清,三言两语就点醒了身在局中的妹婿,二老爷回家与妻子一说,二夫人幡然醒悟,婆婆偏心,就让她偏心老三一家去吧!她只管和大嫂打好关系,终究,一笔写不两个高字来,就算大伯帮衬不了兄弟,至少能拉拔下侄儿们吧!
想给女儿有好归宿,最终也是希望能有人帮儿子们嘛!
想清楚了,二夫人做起事来就麻利不少,四夫人不聪明,不过她会看,丈夫既然不愿她掺和,那她紧着二嫂的脚步得了!不管怎么样,前头都有人挡着不是?
大夫人这边得了二夫人通知,在几个侄女们到来之前,就已经有准备了,一早就去跟老祖宗说。
老祖宗虽然换了个地方,但因所有用具几乎都是从家里带来的,所以她倒没有什么不便之处,夜里睡觉丫鬟们怕蚊虫扰了她,特意给她燃了香,难得的让她一夜安眠。
大夫人过来时,她正神清气爽的洗漱过,正用着早饭。
听大夫人说完,她便笑得眉眼弯弯,“她们要来,就让她们来,不过你安排她们离我远一点,虽然说小辈们住得近热闹,不过成天黏呼呼要哭不哭的,看着也心烦。”
大夫人失笑应下,吩咐下去,把几位侄女们安置在西路的园子里,东路的跨院住的是她的长子夫妻和他们的孩子,西路的园子花开得正艳,正适合小姑娘们居住。
才收拾好,高家几位姑娘们就到了,高大夫人让媳妇把她们迎进来,才安置好,就接到丈夫让人传回来的消息,高尚书被弹劾了。
不过,同时,西北告急,羌部大王兴兵南下,已劫掠了数个边城,西北大营与之交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