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嫡门-第3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姐都住在常苑呢!
砚香闻言也是暗松口气,“可不是吗?”
因为没有逮到来送礼的婆子,所以明知可能是高家三房送来的,却因没有证据不能拿她们怎么办!砚香想到这儿,就觉得气闷。
范安阳则觉高三夫人有病,这女人怎么这么喜欢自家女儿去给人做后母啊?王进苑若不是年纪略大,又是嫁回外祖母娘家来,想来她大姨母也未必乐意女儿给人当后娘。
京里又不止杜云启一个男人,何必死盯着他不放呢?
砚香也觉得高三夫人有病,“大公子可是高家的外孙耶!她这样谋害大公子,难道不怕高大夫人跟她翻脸。”
其实两家早就翻脸了,只是这是家丑,不足为外人道。
高尚书夫人自去年连连丢脸,就一直装病,高家现在是高大夫人当家,二老爷和四老爷很知趣,请大哥帮忙寻了外放的缺,只把要求取功名的儿子们留在京里,托大哥照看,很麻利的带着女儿们去任上了。
只有三老爷,这个扶不上墙的烂泥,他不想出京去受苦,又想高官厚禄拥有权势和财富,他们夫妻都认为,长兄父子能得皇帝重用,全是受益于有杜相这好亲戚之助。
所以三夫人才会非常执拗的要把女儿嫁给杜云启做继室,再加上高尚书夫人的许诺,让他们夫妻觉得这门亲事应该是他们女儿的,但高大夫人不止不帮忙,还认了杜云启的未婚妻做干女儿!
这实在是太过份了!
三夫人屡屡教唆人,在小宝跟前说王进苑坏话,又说范安阳不安好心,总之是把所有拦着他们女儿嫁进杜家的人,全都骂遍了!把小宝吓得不想去高家。
眼看着杜云启再娶的日子就快到了,他们便铤而走险,想说小宝他们几个孩子若有个万一,这婚事肯定就要作罢,所以便狠下心,要对付小宝。
“你想想看,对高家尚不设防,那对自家庄子上送来的东西,可会有所防范?”
砚香郑重点头,“您放心,我会让他们一定要盯牢二姑娘。”
才说着,前头忽然传来喧哗声,范安阳皱起眉头,砚香连忙问车夫怎么回事。
“前头不远就是镇江伯府,好像有人在他们府外头闹事。”车夫有些头疼,这些人要闹事就闹事,可是可不可以别耽搁他们这些过路人啊?
“有没有旁的路,可以绕过去?”
“那要回头,前头那个路口可以绕出去,只是会比较远。”车夫看了看周遭的情况,因为后头已经有车在调头了,所以他们暂时是转不出去,他忙跟范安阳回禀了情况,范安阳想了下,就道,“没事,咱们就等一会儿,如果前头一直不散,那等后头的车散得差不多,咱们也调头走别条路回府。”
车夫欸了一声,侍卫们便四散开来,守着马车。
等了半晌,前头吵闹声越来越大,砚香看范安阳有些不耐烦,忙问车夫,外头状况,车夫看后头的车变少了,便道可以调头了,侍卫们忙护着车调头,一路疾行回到家,范安阳就把这事抛到脑后去了,不想,隔没几天,吃完晚饭正喝着茶,杜云寻跟她说,永宁侯府不知犯了何事,竟然全家都被逮到牢里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啊?”范安阳差点把茶喷出来,有点小难的把茶给咽下去后才问。
“好像是镇江伯把永宁侯一家给告到刑部去了。”杜云寻抱着儿子,小煦伸手要抓桌上的茶盏,他防着儿子被烫着,边心不在焉的道。
第一卷 第七百三十三章 墙倒众人推
刑部尚书很头大。
“你们说,这个案子怎么审?”刑部尚书挠挠头,觉得自己顶上的三千烦恼丝就快保不住了!
“要我说啊,还是呈给皇上,由皇上定夺吧?”刑部左侍郎试探问道。
右侍郎没好气瞪他,“什么都没查,什么都没问,就这样呈交皇上,皇上要是问起来,咱们怎么回答?”
要他说,这种家族纠纷,摆明了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镇江伯府有钱,永宁侯府没钱,亲戚间相互帮衬着钱财,这不是很正常的吗?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嘛!
现在不过就是,镇江伯不甘总是为永宁府的花销付钱,而永宁侯府上上下下大手大脚花钱花惯了,不肯让冤大头就这么跑了,于是天天上镇江伯府去闹腾,想要逼得镇江伯受不了,松口答应他们继续供应他们花销。
只是,这回他们错估了,镇江伯非但没答应他们的要求,反倒将他们一家子全告了官。
其中一项罪名,便是意图谋害涂家子嗣。
“单就这项罪名,就没办法轻放。”刑部尚书重重叹息,永宁侯一家也是,做得太过份了!
满府开销近半都是在镇江伯府的铺子赊账,儿孙在外的花销也都挂在人家的帐上,这还不够,竟然还想谋害人家子嗣,真不怪看似老好人的镇江伯要动怒翻脸。
镇江伯状告永宁侯府一事,在京里掀起了轩然大波,早些年,永宁侯权势远大过镇江伯这新贵,老永宁侯给嫡长子周仲春求娶镇江伯原配嫡长女涂氏为妻。人都说是镇江伯府高攀了!
可是随着时光推移大浪淘沙,永宁侯府后继无人,没人重振老永宁侯昔年荣光,但镇江伯府却不然,镇江伯世子可是在塩运使这个位置上一坐数年,年年考绩都是优呢!
反观永宁侯府呢?
永宁侯除了个侯爵头衔,身上是既无实职也无虚衔。世子更是连太学都只读了一年就被淘汰了。至于他其他兄弟,就更甭提了,连太学都进不了。学文不成,习武也吃不了苦,无人重振祖辈荣光。
老永宁侯和老镇江伯一样,长年在外征战。把家业、儿女都交给妻子,老镇江伯夫人是继室。对元配嫡长子她是轻不得重不得,见他行事荒唐,多说他两句,他长姐涂氏就会怒气冲冲的回娘家来给弟弟撑腰。老镇江伯夫人无奈,只得不管他,并严加管教自己的儿女。
后来。老镇江伯从战场上归来,发现长子不止不成材。竟然还嫌他这做父亲的碍眼,收买了他身边侍候的丫鬟想毒死他,亏得他命大,逃过一劫,只是这逆子是不能再留在府里,他不顾长女反对,将他除族,并打断他一双腿,将他拘在老家,交给心腹看管。
然后把家业传给了继室所出的嫡次子,也就是现在的镇江伯涂方海,他也许很平庸,但好在他有一个贤妻,和出色的长子。
永宁侯府就没镇江伯府那么幸运了!
老永宁侯一辈子为大燕效命,征战四方,妻子却是个心慈手软耳根子软的,长子周仲春眼高手低是个庸才,次子周仲夏比长子略好些,但都不及么儿周仲秋的聪慧和能言善道。
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周仲夏相貌俊美又会讨老人家欢心,老永宁侯夫人一度想要丈夫改立么儿为世子,这件事在周家引起不小的风波,后来虽然不了了之,但终究让兄弟间有了隔阂。
偏疼小儿子的老永宁侯夫人事事顺着么儿,就像涂三夫人一样,儿子没开口要钱,她就已经双手奉上,以为家里有着金山银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她宠着么儿,长子夫妻和次子夫妇看着眼里,心里怎么会没有想法。
于是等老永宁侯过世,永宁侯继承家业才赫然发现,家产已被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挥霍得差不多了!
知道内情的人家,说起永宁侯府时,都忍不住要教训自家儿孙,娶妻娶贤!看看两代永宁侯夫人,一个是胡涂耳根子软,一个是嚣张跋扈心思恶毒,前者就不说了,后者竟然纵容孙子的妾室,给娘家侄孙媳妇下毒?
既然都能谋害娘家子嗣了,那她有没朝女婿和孙婿家下毒手呢?
消息一出,周家的亲戚们人人自危,周家出嫁的姑奶奶、姑太太们哭哭啼啼的喊冤,其实高门大户的内宅里,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隐私,兄弟阋墙、妯娌不合、妻妾争风、嫡庶争宠,怎么可能是干净的?
有的时候是,主子们无心去争斗,可耐不住底下的人要争出头啊!
跟着姑娘嫁到婆家的人,想要立足,就要想法子把姑爷院子里的那些老人打压下去,而那些自小侍候少爷长大的丫鬟、仆妇,又怎么肯被这些新人踩下去?
于是乎竞争无所不在,时不时你踩我一脚,我绊你一腿的,要是自小侍候少爷长大的通房丫鬟们加入战局,那情况就更加激烈了!
而这还只是新妇进门后,陪房和陪嫁丫鬟们与侍候姑爷的老人之间的冲突,若再加上婆婆、太婆婆院子里的人,还有妯娌们的人,那可就热闹了!
所以周氏女们没有办法说自己绝对清白,但因为这件事,使得她们的处境更加艰难。
不止周仲夏的女儿、孙女们怨怪永宁侯夫人,就是永宁侯夫人的女儿和孙女也怪她。
永宁侯夫人气死了,她真没授意让范安兰去害范安菊啊!她顶多,只是没拦着而已嘛!谁知道那个死没良心的家伙,竟然就告到官府去了呢?
不得不说,这件事成了年前,京城里最热门的话题,平头百姓们不用操心这案怎么审,这罪怎么定。他们就热衷在这豪门权爵间的恩怨纠葛。
对范家来说,除了范大老爷因范安兰之故,十分关心此案外,其他人都不怎么放在心上,毕竟范安兰已不是范氏女。
不过范安柏因在皇帝身边当差,所以对此案是不得不关注,尤其当皇帝看了卷宗。发现涂家的直接受害者和周家的加害者都姓范。他不得不回答皇帝的疑问。
“是,她们二人都是微臣的庶妹,涂家孙媳范安菊被记在母亲名下的二妹。而周家那位范姨娘,则是已被出族的三妹。”
皇帝对周姨娘母女的事略知一二,他同情的看着范安柏,“朕听说。这周氏也曾意图谋你母亲?”
“是,臣听家里人说。当时母亲怀着微臣,因是头胎所以很多事情都不懂,对周氏送来的吃食毫无防备,一个不注意补得太过。生产的时候差点就难产了”
皇帝闻言,好奇的追问起来,把范安柏问得是面红耳赤。最后只得以不是学医的,不懂其中药理并建议皇帝不如去问御医们。才得以脱身。
不过谁也没想到,皇帝这一好奇,竟然让他追查到,其生母的死因。
原来当年先帝元后身体一直很健壮,皇帝记得很清楚,他母后还能跟着父皇去秋猎,她可不是坐着御辇,而是全程骑马陪着先帝去围场,元后身手矫健,获得不少猎物,把那些矫揉造作的宫妃们给比得头都抬不起来!
只是突然间,元后的身体变差了,然后没多久就撒手人寰。
皇帝当时还小,虽知道母后的死有蹊跷,却不知从何查起,登基后,太后把持着后宫,他想查却处处碰壁,只得将这事放在心里。
直到现在。
范安柏说起,才让皇帝有了新的想法。
周、涂两家的官司说难很难,说简单,也很简单,不管有没有得手,有犯意、有人证、物证,足矣!
范安兰原以为自己所为不过就是件小事,再说,又没真的造成伤害,不想,却成了自己的催命符。
永宁侯被申斥,令其在家好生反省,永宁侯世子等,皆有他案在身,还押,女眷除范安兰伏法外,其余人发还。
从大理寺女监出来,永宁侯夫人恍如隔世,雪花轻轻飘落,碰到了她的脸颊,然后化成水,滴落到她的衣领,滑到衣服里,令她打了个寒颤。
“夫人,雪大,咱们先上车吧?”府里的大总管亲自带着赶车来接人,丫鬟撑着伞走过来道。
世子夫人等人跟在侯夫人身后,缓缓步出大理寺大门,丫鬟们忙上前侍候她们上车,一路无话,回到府门前,大总管请侯夫人跨火盆,然后拿着柚子叶沾水,洒在她们身上,给她们去楣气除恶运。
等她们歇息后,才来向侯夫人禀报眼下的情况。
得知丈夫和儿子还关在牢里,世子夫人不由气急,“怎么回事,不是只有镇江伯告我们家而已?怎么还有他案待查?”
大总管很无奈,他怎么知道呢?“一开始是只有镇江伯告咱们,但后来,陆陆续续又有好些人家状告侯爷、世子及诸位爷和少爷们。”
永宁侯夫人原本富态慈爱老太太模样,进了监牢熬了几个月,整个人迅速消瘦,脸上的线条尖刻,五官显得格外衰老。“咱们家的亲戚都没有帮着走动吗?”
大总管苦笑,府里还有什么亲戚啊?几位少奶奶的娘家虽有打发人来,但人家都只问几时能把他们家的姑奶奶接回去,待知道在牢里时,无一例外的破口大骂。
大总管看了一圈,没发现范安兰,不禁悄声问,“怎么没看到范姨娘?三老太太打发人过来问,她几时能回来?”
“她回不来了!”一个少奶奶没好气的道,就是这贱人的错!要不然家里也不会遭此横祸。
大总管面上诧异,其实他在外头比她们要早知道消息,只是故意问一句罢了!
永宁侯夫人没好气的打断他们的对话,问起永宁侯他们的事,大总管道,“小的昨日才去看过侯爷和诸位爷、少爷们,他们都还好。”
只是他们官司缠身,说不准几时会被刑部的人用刑,不过大总管没说,省得这些夫人、奶奶们闹腾起来,逼着他想法子救人怎么办?
侯夫人涂氏她们毕竟是内宅女眷,对这些事并不是很清楚,只盼着男人们能回来做主。
当日稍晚,永宁侯回来了。
周二老爷得到消息带着儿孙赶过来,看到他大哥时,差点就认不得了!怎么会瘦得脱了形啊!
兄弟两辟室密谈近两个时辰,周二老爷出来时,脸色不怎么好,他没有多说什么,领着自家儿孙走了。
永宁侯夫人久等不到丈夫出来,才急忙带着媳妇们进屋去,随即就传出惊呼,丫鬟仆妇们乱成一团,好一会儿才有人反应过来,“快,快请大夫来!”
永宁侯中风了,永宁侯夫人也跟着病倒,世子夫人带着妯娌和媳妇们几乎要忙昏头,除了要侍疾,还要打点牢里,让丈夫、儿子过得好一点。
当周家这些爷儿们的判决下来时,正好赶上西北传来喜讯,羌部内乱平息,由羌部黎姓长老胜出为王,原羌部大王子女及太后皆死于战乱中,老大王元后之孙于乱中怆慌逃出,投奔北齐。
这日大雪纷飞,通州驿站迎来风尘仆仆的一行人,马车直入客院,杜云方扶着小厮的手下车,他的伤是好了,可是留下后患,每当气候变化,他的胸口就会疼痛难耐,杜云启请大夫给他看过,都说没事,应是心病,就连药谷的药铺坐堂大夫也这么说,连方子都没开,只说让他静静休养几年,若是能想开,就没事了。
杜云启不置可否。
杜云方却清楚,自己为何这胸口为何会疼痛难耐,因为他无法忘记,大嫂那些仆妇和丫鬟是怎么死在自己眼前的,杀死她们的,不是那些流匪,而是万公子那伙人。
他还记得,小侄女是怎么被活活摔死在自己眼前的,那一幕,只要闭上眼就挥之不去。
杜云启和这个弟弟不熟,虽然肩负起长兄的责任,把他接去任上调养,明知他心病缠身,却不知怎么开解他,另一方面,他想,自己是怨怪三弟的,若不是他被人掳走,也不会被人以他为饵,敲开县衙大门,堂而皇之的带着高明亭他们。
长叹一声,朝小厮示意,让他上前去帮忙照顾杜云方,他转身和驿丞问起京城的消息。
当得知永宁侯府和镇江伯府的官司时,他不禁嘴角微抽,再听到驿丞说,周家男丁如今只剩牙牙学语的幼儿,及永宁侯时,他惊讶的追问,“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要谋害涂家子嗣的是周家的一个姨娘吗?怎么世子他们不是被判腰斩,就是流刑?”
“嗐!这墙倒众人推啊!侯夫人的娘家都把他们一家给告上了,其他被周家迫害的人家,还不趁机跳出来讨公道?这周家正在风尖浪头上,人家都告上了,衙门不能不接!而且还不能审判不公偏袒周家,本来可以轻判的,全都加重量刑。”
杜云启想到了万公子他们,与驿丞又聊了几句,就说起西北的战情。
第一卷 第七百三十四章 心病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爬进屋里,丫鬟们轻笑低语声轻轻滑过院子,一个小人儿穿着厚实的蓝花缎小袄,同色的裤子,小脸蛋红润润的,月白色的披风随着他走动的步伐在寒风里翻飞,后头跟着奶娘和丫鬟们,奶娘还轻声的喊着,“大公子,大少爷还在睡呢!咱们先回去吃早饭吧?”
“要找爹。”小宝很坚持,前两天就听大人们说,他爹就要回来了,昨天早上还派人回来,说就要到了,可是他等啊等,等啊等,就是没等到人,明明还跟姐姐说,爹回来,要叫他起来的。
结果刚刚醒来时,丫鬟芳芳兴高采烈的跟他说,他爹已经回来了!他高兴的刷牙洗脸想要去大门接他爹,谁知道,奶娘却跟他说,他爹昨晚上回来的,现在还在睡。
姐姐骗人,明明答应他要叫他起来的。
奶娘们跟在后头,很无奈,大少爷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大小姐自己都已经睡下了,怎么叫大公子啊!可是大公子这会正在气头上,根本不听人说啊!
小朋友咚咚咚地脚步声,由远而近,内室里架子床上的青色床帷纹风不动,正在外间擦桌抹椅的丫鬟们,看到小宝跑进来,都不禁惊呼出声,有的忙护着水桶怕他绊倒会摔倒弄湿衣服,有的则是赶紧从护着高几上的花瓶,怕他冲得快,带起的风把花瓶弄倒。
小宝进了内室,左右张望了一下,没看到人,不禁有些失望,骗人的吧?爹根本没回来吧?
奶娘们已经追过来。可是没有女主人的内室,她们不好进去,方奶娘是奶大杜云启的,她倒是无妨。
“大公子,你爹一路急赶慢赶的,可辛苦了,咱们不吵他。先到外头吃早饭可好?”
“要等爹。”小宝咬着唇。很坚持自己的要求。
方奶娘笑眯眯的把他整整衣袍,“对,要等你爹。可你小肚子饿了啊!等你爹起来,肯定要心疼的,到时候奶娘和茹儿她们可就要挨骂了。”
小宝转头看她,方奶娘忙可怜兮兮的道。“大公子最好了,是吧?肯定不想奶娘被骂吧?”
“好吧!”小宝为难的想了想才点头。然后伸出小手让方奶娘抱起,方奶娘抱着他转身要出去时,小宝小小声的问:“爹真的躺在床上睡觉?”
“大公子想看一眼?”
“嗯。”小宝点点头,他已经好久好久没有看到爹了。画在纸上的爹不会说话不会生气一点都不好玩。
方奶娘示意丫鬟轻掀开床帏,好让小宝看一眼,小宝看到床上睡得深沉的男人。惊呼了一声,“熊!”
方奶娘吓了一跳。转头望去,看到满脸胡腮的杜云启,嘴角微抽,拍着小宝的背,疾步走出内室,“乖,那不是熊,是你爹。”
小宝喔了一声,然后问,为什么他爹会变成熊?那他长大能不能也变成熊?方奶娘嘴角一直抽搐,屋里侍候的丫鬟则是低头紧咬着唇,小宝还没问完,“我比较喜欢狐狸,可不可以变狐狸,不要变熊……”
杜云启还没睁开眼睛,就听到稚子幼嫩的声音,听到那些问题时,胡子底下的嘴角也忍不住抽了下。
回到家了啊!张开眼看着床顶,好半晌才坐起身来,拉开床帷。
内室细微的响动,并未惊动外间的人,杜云启起身趿上鞋,伸手取来屏风上的外袍,京城比梅州要冷,所以他披上外袍时,不禁瑟缩了一下,外袍挂在屏风上一个晚上,自然是冰凉的。
他进去浴间洗漱,脸盆架旁的花几上摆的银瓶里,装的倒是热水,脸盆里本就有小半盆水,他倒了些热水进去,试了下温度,才拉过挂在脸盆架上的帕子,投到脸盆里去泡湿,拧干,摊平,敷在脸上,让那热气沁入鼻臆间,好一会儿,才挪开帕子。
“我帮爹洗脸。”小宝不知何时跑进来了,就站在他身后不远处,杜云启转身看他,小宝怯怯的看着他,似在等他回应。
“那还不过来?”杜云启道,小宝这才松了口气似的冲过来,杜云启伸手一抱,把儿子抱满怀,小孩子身上特有的馨香味,让他的心平静了下来。
“爹偏心,就只抱弟弟。”小念念嘟着嘴站在门边。
杜云启还没来得及说话,小宝就已经朝她招手,“姐姐来。”
“来,爹抱抱。”
小念念小手绞着压裙的玉佩,别过头去不理他们,小宝又喊,“姐姐来,别傲娇!”
杜云启愣了下,儿子喊这是什么意思?
“你才傲娇啦!”小念念直觉反应顶了回去,小宝抱着他爹的脖子呵呵笑,小念念恼羞成怒转身要走,杜云启忙开口,“念念长大了,就不要爹了!”
“哪有!”小女生跺脚!杜云启抱着儿子走过去,一伸手把女儿也抱到怀里,一双儿女在怀,杜云启忽然有种这会儿才真的回家了的感觉。
方奶娘几人在外头悄悄拭泪,等到收拾好情绪才开口唤人,杜云启肚子饿得咕咕叫,小宝伸手拍拍父亲的肚子哈哈笑,“姐姐以后不能笑我吃货了!爹的肚子也会叫!”
等到杜云寻过来时,他们父子三人都已经吃饱了,“小煦刚刚在找哥哥和姐姐了。”
“啊!小煦哭了吗?”小念念焦急问道。
“嗯,哭了,你要不要赶紧过去看看?”
“好。”小念念忙带着弟弟去常苑,看着女儿和儿子这么简单就被弟弟给忽悠走了,杜云启忍不住手痒,只是手还没抬起来,就听杜云寻凉凉的道,“他们姐弟两可都是我和阿昭带着的,大哥你悠着点!”
“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