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嫡门-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七长公主带着一双儿女就住在公主府里,安西侯则被她大伯子等人把持住,如果太后真心疼这个女儿,就不会放任安西侯的父母兄弟这样张狂,奈何,太后的心思不是在富阳侯府,就是在怀王身上,对女儿外孙们,她是一点都没放在心上。
至于皇帝,他对杨太后千方百计想逼自己娶她侄女为妻,十分不耐烦,连带着对这两个妹妹也不怎么上心,皇后倒是颇看顾这两个小姑子,但这种家宅私事,两位长公主没张口,她如何插手去管?
杨妃对这两个长公主也不是很了解,现在听女儿和宫女这么一说,顿觉不妙,安西侯之弟指的是安西侯伯叔家的孩子,还是七驸马的庶子呢?
她急急遣人去查,才晓得,四公主许亲的对象,是七驸马小弟的儿子。
老安西侯过世之后,他幼弟仗着父母疼宠,向二老讨了一大笔钱,说要去做生意,带着妻子出京后,就遇上船难死了,留下原配生的长子和两个庶子、三个庶女及继室生的小儿子。
杨妃算一算,唐家几房的孩子都比安西侯年长,唯一比他年纪小的,就数四房继室生的小儿子了。
“这个孩子的品性如何?才学如何?”
去打听消息的太监忙把打听来的消息说给杨妃听,品性不错,是个乖巧听话的,才学颇佳,己经考上秀才,正在努力备考。
四公主一听,没有公婆,却有一对太公婆,不过看样子应该轮不到她来奉养才是。
安西侯唐代振自小就跟着七长公主住在公主府,现在他要成亲了,安西侯府便要收回自住,而非任凭他的叔伯鸠占鹊巢,就算因孝道,要奉养祖父母,也没有要他一个隔房晚辈奉养伯叔的理,他们又不是没有儿女。
再说,他与祖父母、叔伯及堂兄弟们的感情都不深,唐家大房、二房想要拿捏他,只怕不容易。
不过准四驸马唐代邦与他这位堂兄不同,父母双亡之后,他便是养在祖父母跟前的,一旦唐家长房和二房被人从安西侯府赶出来,他这位四驸马可就成了香饽饽。
四公主想到这里就不高兴了!
凭什么两位皇姐嫁的都比她好,父皇真是偏心!
四公主完全忘了,之前只盼着不要被嫁给异族人去和亲,现在却不用去和亲了,她便开始攀比了!
二公主有喜,皇后赏赐了一堆东西,二公主这天特意进宫谢恩,皇后大大方方受了礼,“行啦!你陪着你母妃回去吧!你有孩子了,她怕是有一大堆话要交代你。”
二公主谢了恩,便陪着兰妃回景福殿。
待母女两舒舒服服的倚在窗前,吹着凉风,喝着消暑汤,兰妃身边的嬷嬷便来回报四公主婚事的后续。
“原来是安西侯的堂弟啊!我就说,明明记得七皇姑只生一个儿子的嘛!那来的安西侯之弟好尚四皇妹。”二公主笑吟吟的捧着盛着消暑汤的碧水蓝茶碗道。
兰妃正喝着茶,闻言瞧了女儿一眼,“你父皇这是打算为你七皇姑撑腰了!”对杨太后一派的人,兰妃统统很不待见,就连两位长公主,她也非常不喜,你说你一个长公主,有自己的府邸,却看着自己的丈夫被父母兄长给逼到最后急病而亡,然后就放任公婆和大伯子小叔子们把她儿子的侯府弄得乌烟瘴气,放纵他们在外败坏她儿子的名声,完全不作为,就盼着别人去替她出头。
凭什么啊?
太后不睬她们姐妹,她们没告到皇帝和皇后那么去,但是,七长公主却让儿子找上诚王,希望诚王帮她出头,帮她把她的公婆叔伯们全赶出去。
哼哼!
诚王不过是个晚辈,叫他去替七长公主出头?为什么不找怀王,不找平王?还不是怕杨妃知道了,会奚落她吗?
所以就为难她儿子了?
兰妃一想起来就生气,二公主见状忙劝道,“您大人有大量,别跟七皇姑生气了,她就是个可怜人。”
“可怜什么?”兰妃恨声道,“你知道什么,当年,大家都说她有福气,能嫁给安西侯,要知道安西侯高大英武又有谋略,年纪轻轻能一步一步在军中拚搏出来,那等心性智谋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可是,他去打仗不在京里,你七皇姑为人妻,就不该缩在公主府里,该当拿出她公主的气势来,而不是被唐家那些妯娌压着骂她不孝!”
兰妃想起当年事就来气,“什么孝不孝啊!还想要她怎样?她那公爹着实老不休,四五十岁的人了,竟然要媳妇出钱让他纳小妾,一开口就要一万两作聘礼,还要她出钱置宅买下人侍候。”
二公主傻傻的看着她娘发飊,有点想不太明白,为什么她娘火气这么大,“你知道吗?她明知不该为,却还是应下了,然后找我借钱,我谁啊!跟她很熟吗?她怎不去找她亲舅舅和表姐借钱啊!”
原来七长公主被妯娌们逼得应下公爹那荒唐的要求后,手头上却没这么多闲钱,因而找上兰妃借钱。
“那您借她了?”
“呵呵,我傻啊!借她这种钱,我没借她,却跟皇帝说了这事,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二公主还没想明白,兰妃已经揪着女儿道:“我可跟你啊!你可千万别跟她学,知道不?”
“晓得了。”二公主应下,与兰妃说起自家在西山的别院,兰妃便道:“我听你六哥说,阿昭她们家的别院很是特别,真的很特别?”
“嗯。可惜您不能出宫,要不然,就能亲眼瞧瞧她们家别院了。”
“对了,我上回请她帮我画的画,也不知画好了没,回头你帮我问问。”
“好。”
母女两说说笑笑很是惬意,羌部五王子一行人却团团坐在四方馆里发愁。
第一卷 第七百五十三章 老祖宗逝
五王子皱着眉头看着大侄子,心道,他侄儿这般出众,就算娶大燕公主也绝不辱没对方的,但现在大燕没有适龄的公主了,难道要让大侄儿屈就大燕朝臣家的姑娘?
“南蛮皇帝实在狡猾,竟然不应咱们所求,兀自给大燕的公主赐了婚。”嘉宁郡主生气的拍桌怒道。
“你要真想嫁怀王,最好是别再说大燕皇帝是南蛮,也甭说他狡猾。”嘉宝郡王冷冷的看妹妹一眼。
嘉宁郡主恼了,“我是为你不平耶!”
“那还真是多谢妹妹了。”嘉宝郡王淡淡的道,不再埋会妹妹,嘉宁郡主气恼的一跺脚,就坐到五王子身边不再说话,五王子不掺和他们兄妹拌嘴,等他们闭嘴了,才和大侄儿商量对策。
嘉宁郡主却不耐烦听他们说这些,起身要出去,嘉宝郡王生怕她去找怀王,忙出声让侍从拦她,嘉宁郡主扬起鞭子抽向他们,侍从急退,鞭子尾端还是甩到他们身上,疼得他们龇牙咧嘴,嘉宁郡主冷哼一声转身走人。
“还不快跟上去。”见侄女已经跑出去,五王子赶忙催人跟上去。
“真是个不省心的。”嘉宝郡王看着妹妹的背影骂了一句,回过头朝叔父歉意微笑。
五王子不以为意的摆摆手,示侄儿坐下,重新讨论对策。
他们原本的打算是把嘉宁郡主嫁给莫少将军,然后嘉宝郡王向大燕皇帝求娶四公主,可是也不知大燕皇帝抽什么风,竟然毫无征兆的就把四公主许了人。
“现在怎么办?”他们讨论了好几个方案,让嘉宝郡王求娶宗室女。但宗室女适龄的,父兄在朝握有重权的,几乎没有,那么就只能降低要求,不用宗室女,选重臣之女也行。
然而大燕皇帝会乐见重臣与他们羌部结亲吗?叔侄两左思右想,又找来部下讨论。直到月上中天。仍是没有结论,奉命侍候这些贵客的仆役们,暗自觉得好笑。以为他们大燕是菜市啊!由着他们拿捏的,要娶谁要嫁谁,由他们说了算?
四公主的婚事定下来了,楚秀宁的一双儿女婚事也订下了。楚秀宁暗松口气的同时,也不由庆幸。幸好皇帝没真允了自己,拿她女儿去和亲啊!
倒是鲁王世子夫人有点遗憾,当初怎么就没想到,把女儿嫁给七长公主的儿子去呢?
好歹那是太后的外孙。皇帝的外甥,又有侯位在身,有他们鲁王府撑腰。不怕七长公主的公婆和大伯子他们作怪。
想到女儿在杨家也不知过得是好是歹,鲁王世子夫人就心痛如绞。她三番两次派人去杨家,想要接女儿回府小住,不止是被拒绝而已,连女儿的面都没见着啊!
天下父母心,叫她怎能不操心女儿呢?
同样为儿女操碎心的,还有高家三夫人。
高三老爷原就没什么能耐,不像二老爷和四老爷,还能谋个外放什么的,他不过一个闲职,连实差都补不上,寻什么外放,就算想学四老爷那样,谋个学政来当当,都因才学太差,就算看在他爹的份上,都没人敢应承。
丈夫没出息,儿子又被她宠坏了,只会拿钱玩乐,就没做过什么正经事。算计着给女儿攀附门好亲事,没想到会落空,现在女儿年纪不小了,婚事却还是没着落,叫她怎么不忧心。
原本仗着婆婆撑腰,想着强压大嫂一头,逼着大嫂允诺让女儿嫁去杜家,现在她相中的好女婿已经娶了新妻,带着儿女去了任上,她早前安插收买的人手却被梳理清了出来。
她冷静下来才发现,之前为了收买人念念身边的人花费不少,她手上的现银去了近半,剩下的这些,要张罗儿子的聘礼,女儿的嫁妆,怎么算这钱都轧不过来啊!
高三夫人愁煞了,拿着算筹在屋里,和心腹盘着帐,看搅有没有那里漏算掉了。
可是算来算去,这账面上的钱没多出来,还少了近百两,高三夫人急坏了,忙把管铺面的心腹喊来,一问之下才晓得,竟是儿子去铺子帐上取走的。
“他拿这么多钱要做什么?”
“少爷身边的小厮说,少爷看上了一盒极珍贵的墨,想要买下来送给夫子做寿礼的。”
墨?寿礼?
高三夫人头疼欲裂,他老娘都快为钱愁死了,他竟然拿这么大一笔钱去给他的先生置寿礼,却没先告诉自己一声,做他老娘二十多年,他怎么就没给自己笀礼啊?
心腹们面面相觑,不明白高三夫人在想什么,明明之前是她自己交代少爷,要用心对待先生,不可轻慢了,那知道先生做寿,少爷备盒墨送去,有什么不对呢?
她们不知,这并没有错,问题在于高三夫人觉得儿子出手太过,他大可以买盒便宜一点的墨送去做寿礼的。
“为了一百两的墨大发雷霆?”高大夫人端着茶碗问。
“是啊!尚书夫人知道了,把三夫人叫去痛骂了一顿。”来回事的婆子抿着嘴边笑边回答。
高大夫人噙着笑花,“嗯,如星,给柳嬷嬷赏。”
“是。”大丫鬟笑吟吟的走上前,给那回事的婆子一个荷包,柳嬷嬷捏着荷包,感觉到里头硬硬的一大块,笑容更深忙弯腰道谢。
“行啦!尚书夫人那边若有什么事情,记得脚程快些来跟我说一声便是。”
“是是是,大夫人您放心,回头有什么消息,奴婢一准儿立马来跟您说。”
高大夫人点点头示意大丫鬟领她出去,“三房那个宝贝儿子今年多大了?”
大丫鬟们算了下,才回答,“三房的七少爷今年十九了。”
“十九了啊!也该成亲了吧?”
“还没呢!听说之前三夫人想着要等七少爷考上功名再来成家,只是七少爷屡试不中,如今连个秀才都不是。”
外头清风徐徐。院子里竹叶沙沙作响,这里是高大夫人嫁妆别院,老祖宗如今每年都跟她到此处住下,高尚书夫人已经不敢再把孙女儿们塞过来,只是隔三岔五会带着高三夫人和孙女、孙媳妇们过来给老祖宗请安。
老祖宗自念念姐弟跟着父亲去任上后,精气神就不再似往常那么好,好像她憋着一股劲儿。就是为了她们姐弟两。
想着她们姐弟有父亲照顾。继母还是长孙媳的干女儿,她们姐弟身边侍候的,又都是长孙媳精心挑选的。想来,就算她立时闭上去,去了九泉底下,见到她那曾长孙女也能有个交代了。所以老人家的精神就不似以前那么好了。
高大夫人心疼她,总是变着花样。想逗老人家开心,可惜老人家精神不济,看戏听书总是没两下就睡过去了。
高大老爷知道后,只叫妻子别再折腾。免得老人家受累,只消邀请交好的亲朋时不时带着小辈们来看望老人家就好。
这交好的亲朋也得精挑细选过,要是孩子怕生怕老人家的。也不好请人带来,否则没让老人家开怀。反惹老人家不快,就不好。
高大夫人颌首,就点了娘家的侄儿、侄孙,和范安阳母子,以及丁家姐妹母子。
自家侄孙差不多十岁上下,老祖宗喜欢乖巧会读书的孩子,她都请人家带男孩子来,想着阳气旺些,要是邀女孩来,就怕老祖宗记挂小念念。
范安阳的儿子小煦小朋友是个不怕生的,和他差不多时间出生的表兄弟们,也都是好脾性的,这一群虎头虎脑的小家伙正是最好玩的年纪,拿个绑了彩带的摇铃逗他们走路,就能跟人家玩半天,就算跌了,也不哭,拍一拍就又爬起来继续玩。
看得老祖宗开心得很。
这天,范安阳让人把儿子收拾好,要带他去高大夫人别院赴约时,忽然看到墨香面色凝重的进屋来。
“怎么了?”
“高家老祖宗去了。”
范安阳愣了下,坐在炕上半晌没说话。
贺璋家的几个忙拉着墨香问,“什么时候去的?怎么去的?”
“说是一早丫鬟进屋侍候老人家起身,才发现人不知几时去了,来人说,老人家面带笑容,好像放下了心中重担似的。”
高家老祖宗对高明亭的事,一直觉得对长孙夫妻过意不去,高明亭的早逝,留下的一双儿女还这么小,家里祖母和叔婶不想怎么帮她照顾孩子,只想着从中扒取好处,老人家看在眼里,焉有不伤心的。
如今诸事底定,老祖宗算是放下心中大石,这口气一散,人也就去了。
范安阳叹了口气,让人把儿子抱下去,自个儿换了身衣服,便往高大夫人的别院去。
高家老祖宗这一去,高尚书丁忧,高三夫人可以不必急着筹儿女嫁聘要用的钱财了。
高大老爷是长孙,也要丁忧,不过他只需守孝一年,高尚书需要守孝三年,还有高二老爷和四老爷他们,高尚书年岁不小了,守孝三年后,他还能撑多久?皇帝会起复他吗?
高大老爷父子好说,都是凭自己的能力考上功名,并在任上表现优秀的,等他们出了孝期,又有杜相这亲家、王家干亲在朝堂上,起复之事不愁,二老爷和四老爷就麻烦点,他们能力没高大老爷父子那么好,不过,他们都是有官身在,等出孝,高大老爷帮着活动一番,一样外放去,应该不难。
唯一犯难的,当数高三老爷了!
他这官职是因其父而来,等高三老爷出孝,他爹还在守制呢!想做官,只怕是难了!
老祖宗过世的消息传到高家别院,高尚书上朝去了不在府里,高尚书夫人整个人都懵了,头顶上那座大山没啦!可为什么,她不觉得高兴,反倒觉得一片茫然呢?
高三夫人如遭雷劈,老祖宗没了,公爹要丁忧,丈夫也要丁忧,儿子和女儿的婚事怎么办啊?那个老虔婆怎么早不死晚不死,偏偏这个时候死了!好歹等她把儿媳妇娶进门,女儿嫁出去再死啊!
第一卷 第七百五十四章 孝顺
生老病死天道轮回。
纵使是贵为皇帝也都难逃一死。
高家老祖宗年事已高,早些年就一直传出体弱多病,曾长孙女高明亭便是因长年在老人家身边侍疾,而传出好名声,进而让杜相看中择为嫡长孙媳的。
现在高明亭已去,其夫在守制后再娶,带着一双儿女与新妇赴任,想来老人家是放下心中重担,就撒手西归了!
高家开始忙着给老人家办丧事,问题就来了,老人家是跟着嫡长孙夫妻住在西山长孙媳的陪嫁别院,她在别院里过世,这丧事是要在高大夫人的别院里办呢?还是要挪回高家在西山的别院来办?还是,要移灵回高府在京里的宅子办?
高尚书母丧,他整个人如坠五里云雾中,完全无法反应过来,他娘,怎么,一句话都没交代,就这么去了呢?
他的几个幕僚们哀声叹气相对无语,高家与杜府结亲,他们乐见其成,但他们没有想到,事情后来会是这样发展,而高尚书夫人和三夫人的作为更是让人难以理解,闺女在婆家小产了,谁家长辈不是想着延医寻药,务求尽快把闺女的身体调养好,好为婆家生儿育女开枝散叶,也就只有高家,会急吼吼的给女婿塞媵妾了!
高明亭过世后,高尚书夫人和三夫人为了杜云启继室人选,和大老爷夫妻形同撕破脸,也让这些幕僚们傻眼,完全不懂这两个女人是怎么想的。
现在高家老祖宗过世了,高尚书要丁忧,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出路着想了,是要请辞?还是投靠高大老爷呢?
高大老爷为官多年。身边自然也有用得惯的幕僚,他们去投靠,是会被重用,还是……他们忙着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便没人去提醒高尚书,一些该注意的细节。
高大老爷夫妻商量了一番之后,高大老爷便去找父亲。想要商议这事。不想,才一进高家别院,就被母亲身边的嬷嬷拦下。
“大老爷。您去看看夫人吧!从知道老祖宗过世后,夫人整个人就不对劲了!”
大老爷眼睛扫过家里的摆设,廊下挂的还是红灯笼,再看来拦他的嬷嬷。身上穿的虽是深褚色的比甲,但耳上戴的。手上的戒指,还有发髻上的簪子,全是赤金的首饰。
“嬷嬷也是母亲身边的老人了,想来平日最是能干得用的。”
那个嬷嬷闻言满脸笑如春花开。可下一刻,就变了脸,因为高大老爷接着道。“嬷嬷既是母亲身边老人,自然该懂得。祖母过世,父母亲顿失亲长,心情最是沉重之际,嬷嬷等人是该为主分忧,而非给主子添乱,你看看自己身上的穿著打扮,象话吗?”
“家里头,除了母亲这个主子,还有三房的弟妹和侄媳妇及侄女们,怎么就没有一个把家理起来的?看看那些是什么?还是你们以为,老太爷丁忧,就不会有言官盯着咱们家了?”
他边说边用手指了廊下的灯笼,还有来往丫鬟、仆从身上的穿著。
众人被他这么一指全变了脸,哎呀!怎么忘了老祖宗过世,他们要穿孝服啊!高老夫人身边那个嬷嬷,这会儿才缓过劲来,暗恼自己怎么这样粗心大意,一早起身时,竟忘了要避讳!
“大总管呢?”高大老爷扬声问,就有小丫鬟上前来道,大总管早早就吩咐人备下丧服及除红,但因在别院,跟来侍候的人有限,所以有些地方的红还没掩去。
高大老爷冷哼一声,小丫鬟忙又道,“大总管回府去了,说是要把老祖宗早备下的棺木送过来,这会儿应该还在京里吧!”
“老太爷呢?”
本来高尚书夫妻应该被称为老太爷和老夫人的,但是老夫人不喜欢被称为老夫人,觉得那把她叫老了,只让人称呼她尚书夫人,而她也以丈夫贵为尚书为荣,只是现在,老太爷丁忧,自然就不再是尚书,大家便不好再称呼她尚书夫人,而要改称她老夫人了。
那拦大老爷的那个嬷嬷,见大老爷提脚要走,忙追上前,“大老爷。老夫人那里……”
大老爷定定的看着她,看得她汗流浃背,“母亲那里,我自然会过去,不过祖母的事,要先处理,我想,母亲事祖母至孝,应该不至于计较这个吧?”
天气热,老人家去了,有一大堆事情赶着要办,他不懂他娘叫这么一个不着调的婆子来,要把他拉去她那儿做啥呢?
老夫人能想啥?自然是想要长子先应承她,日后得拉他三弟一把呗!
三夫人自打知道老祖宗过世,除了埋怨她死的不是时候外,便是想到丈夫的前途,为了杜云启的继室人选,大房和三房算是撕破脸了,三夫人直到这会儿才反应过来,自己当初太过冲动!
老太爷丁忧后,再起复,还能官复原职吗?肯定不行,朝廷不会因为高尚书的老母亲过世了,就把那位置空在那儿,等他出孝起复,说不定一早送上折子,下午就点了人接手尚书一职。
等三老爷出孝,这前途肯定不能寄望在老太爷身上,三夫人脑筋动得快,就想着趁这时候,让婆婆出面,让大伯应承下,日后要提携三老爷一把。
老夫人本来心茫茫然,听三夫人在耳边絮絮叨叨老半天,才恍然回神,是啊!婆婆死了,她头顶压着的那座大山是没了,可是紧接着,丈夫守孝,儿子、孙子统统要给老祖宗守孝。
等到丈夫三年后出孝,这朝堂上可还有他的位置?几个儿子中,就数老三最没本事,三个儿子这么些年来,一直守在他们两老身边,可是临了,老二和老四都有办法寻人谋了外放的差事,独独老三。
现在一家子要守孝,等出孝之后,他的兄弟们起复的起复,他呢?怎么办?
老夫人后悔之前不该把长子夫妻逼得太过,想到这里,她便忍不住要迁怒到三夫人头上。
三夫人在她身边侍候多年,岂有看不出婆母对她生怒了!
忙把自己的盘算那么一说,“你说的也有理,只是,这么急,会不会让老大生气啊?”
老祖宗才去,她们就急着逼大老爷应承下出孝后,要提携三老爷,老夫人觉得太急迫了,可是三夫人却觉得,得急,得急,得趁大夫人没来,就赶紧逼大老爷应下,不然就可能会生变。
在老夫人身边侍候的人全是人精,这个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