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嫡门-第3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能如何呢?她不过是个失宠的妾室,难道还能拦着大老爷不再续弦?
因此小万氏过世后,方姨娘的情绪起伏得颇大,接到府里的消息,范安阳不禁庆幸,来西山避暑时,她顺手把三姑娘给带了来,之前不带她,是因为她还小,小四也一样,怕他们离不开方姨娘,方姨娘也不肯让他们离开跟前。
不过现在想来,离不开人的,不是孩子,而是方姨娘这做娘的。
用过饭,带着三个孩子在别院里散步消食,三姑娘一直牵着范安阳的手,边走还边很有姐姐派头的叮嘱着小四,让他别跑,才刚吃过饭就跑来跑去,一会儿会肚痛,转头又指着丫鬟,让她们跟紧小四和小煦,别让他们跑,让他们用走的。
一路走到园中亭子,丫鬟拿着熏香球在亭子四周晃呀晃,驱除蚊虫之后,才有丫鬟进亭子把软软的椅垫放到石杌上,倒了碗果汤给范安阳,见三姑娘盯着看,也给她倒了一碗,姑嫂两个各捧一碗喝起来,小煦原在亭子外跑来跑去,看到他娘在喝东西,忙跑进来看,知是果汤,吵着也要喝,小丫鬟们忙又倒了两碗给他们,嬷嬷们侍候小主子们喝果汤。
才喝到一半,就听到杜云寻道,“你们可真是享福!喝什么哪?”
小煦捧着碗,看到他爹进来,忙把手里的碗给他爹,“喝。爹爹喝。”
杜云寻觉得很受用,接过碗一口饮尽,三姑娘看着她二哥看得傻眼,看他喝完了,便把小手里的碗也递出去。“二哥喝。”
杜云寻却愣住了,“三妹乖,给爹喝,爹也渴了!”说着指向走在他身后的大老爷。
小四跳下椅子,把手里的碗递给走在大老爷身前的杜相,“祖父喝。”
“嗯,真是乖孩子。”杜相笑得眉眼弯弯,接过小四的碗,碗里的果汤所剩不多,不过到底是孩子的一片心。
三姑娘不甘落于人后,跟着把碗给大老爷,其实她已经喝完了,大老爷不以为忤接过手。
走在最后的杜云方略尴尬,没人给他喝的。
杜云寻笑他,“想喝啊!等你出了孝,就赶紧成家生子,你娘在九泉之下也才能安心。”(未完待续。)
ps:谢谢十九平方童鞋打赏的平安符~
☆、第八百六十九章 月圆人也圆 五
紧赶慢赶的,王进苑带着孩子,总算回到京城。
西山,杜府别院二门处。
范安阳带着弟妹和儿子在二门相迎,待马车停稳,仆妇们便上前打开车门,把小主子们迎下车,小念念穿着鹅黄齐胸襦裙,身条抽长了许多,出落的像个大姑娘了!小宝没什么变,只是有些害羞,王进苑的儿子让奶娘抱在怀里,一双眼骨碌碌的到处张望。
王进苑最后下车,看到范安阳就笑弯了眼。
“哎呀!可回来!”
范安阳笑,“可把你们盼回来了!”
相视一笑后,王进苑就敛了笑,“该先带孩子们,去给夫人上炷香。”
范安阳笑容淡了些,“嗯,你们是昨儿下晌到通州的吧?”
“瞒不过你。”王进苑挽着范安阳的手,孩子们跟在后头,小四牵着小煦,小宝一直看他们两,他记得弟弟,可怎么会有两个弟弟?还有个妹妹!他的眼睛不断在三姑娘和小四之间转来转去,似想不明白,怎么会多出两个人来。
念念却是晓得,她有一对比自己小的叔叔和姑姑,可不知道是不是他们两。
让人把行李先送回房,范安阳领着她们去给小万氏上香。
王进苑对小万氏是真没什么好印象,小念念也只隐约记得,府里有位在庄子上养病的祖母,小宝就更不用说了,完全不记得这个人,不过该尽的礼数不能免,在祠堂里给小万氏上香,王进苑带着念念和小宝给高明亭上香。
“这是你们的生身之母,是你爹的元配。因意外而身亡。”范安阳在旁说道,小念念点头,她还记得她娘,她画过她娘的画像,小宝也记得他娘,不过毕竟年纪小,那些记忆已经淡化。
都上过香之后。范安阳让人送小煦他们三个回去。自己送王进苑他们回房,把念念姐弟打发去洗漱,王进苑和范安阳在内室的榻上坐下。“刚刚没问你,方才那两个是……”
“是三妹妹和四弟弟。”范安阳道,“都长大了,不好总跟着方姨娘。”
方姨娘怯弱成性。王进苑也是知道的,“对了。你回来的正好,刚好帮我分担事儿。”
“干么?我才回来,就想使唤我做事啊!我告诉你啊!我可是长嫂,嗯哼。只有我使唤你的份。”王进苑故做凶恶的吓唬范安阳,范安阳啧了一声。
“行了你!”范安阳便道自己怀孩子了,“之前忙二妹妹的事。后来又忙夫人的事,连自己有喜都不知道。”
王进苑一听急得不行。“你没事吧?”
“没事儿,就是容易累。”范安阳靠在王进苑的肩头,就像小时候一样,“你回来的正是时候啊!刚好帮忙管家。”
“去你的!”王进苑啐她一口,可到底不敢做什么,就怕让范安阳不舒服。“你还好吧?”
“好。”范安阳笑弯了眼。
王进苑问起杜云蕾的事情,“知道父亲给她订了亲,相公就说,她肯定不会乖乖就范,果然,话才说完没几天,就接到消息说她逃了。后来是怎么处理的啊?”
范安阳叹了口气,把杜云蕾的事详细说给王进苑听,王进苑听完之后讶异的张大了嘴,半晌回不过神,“因为要找她,意外破获人贩子贩卖人口?”
“嗯,不过她没讨着好,被改名换姓换了身份,不再是杜家女,而是远亲谢春意。”
又说起黄家人的言行,王进苑掩嘴直笑,“我看你不是因为管事累着了,而是不想再搭理黄家人吧?”
嘿嘿,范安阳傻笑,“不过自打三弟回府后,那对夫妻就没再上门了。”范安阳有些疑惑,王进苑笑着安抚她。“你还盼着他们来啊?庄户人家,没来,自然是忙田里的事情呗!还能因为啥?”
她顿了下,“不过,二弟真打算帮黄二郎找差事?”
“人家要求的还不是一般的差事呢!要钱多事少,还要体面,最好还有房让他们住,有人侍候他们一家。”范安阳是真不懂,那个黄二嫂的脑洞怎会开得这么大,这样的条件她也敢开出口,除非,她知道了谢春意与杜府真正的关系。
这个想法突然跳进脑中,范安阳一惊,抬袖掩唇若有所思,谢春意才与自己说,会老实安份过日子,不会再给他们添麻烦,又怎会把这件事说出去,那么,黄二嫂又为何有底气来跟他们提这要求?
在黄家的谢春意也跟范安阳有着同样的疑惑。
因农忙,全家出动,只有黄老太太上了年纪,腿脚和腰骨都有毛病,大家不让她下田,怕要是个有万一就不好,谢春意本来也应该跟着下田的,不过黄老太太开口留她在跟前侍候,黄大老爷也道,老太太年纪大了,身边不好没人在,谢春意才进门,以前又没下过田,留她在老太太身边侍候正好。
这天,家里人天没亮就下田去了,谢春意跟老太太吃过饭,起身收拾碗盘欲走,老太太忽道,“谢氏啊!你以前不止没下过田,也没做过这些活计吧?”
谢春意一悚,张大眼惊讶的看着老太太。
老太太朝她眨眨眼,“我没说错吧?”
“老太太真厉害。”
“要不是那天你去给杜夫人上香,杜府的回礼这么厚重,我还看不出来,不过你以前和相府的关系,应不止是远亲而已吧?”
谢春意苦笑,她没想到这老太太竟然看得出来。“是,只是我犯了错事,所以……”谢春意说不下去了,她不知道要不要全盘托出。
老太太也没想探问到底,“你二嫂怕也看出来了。”只是没她看得那么深,杜府要给谢春意撑腰,不代表会帮衬黄家出人头地,黄二嫂只看到可以从中为自己和丈夫捞好处,没想到人家想拿捏他们,就跟捏死只蚂蚁一样简单。
“所以二哥和二嫂才会放着田里的事,成天跑去西山?”谢春意将手里的碗盘放下,迟疑的问。
老太太呵呵笑,“应该是吧!你那二嫂八成是哄你那婆婆,说什么好不容易搭上相府这门亲戚,想请托相府的少爷给你二伯寻个好差事,若能在城里谋个体面的差事,也就不必成天在地里寻摸着看天吃饭了。”
因为村里有人在京里的铺子当差,因为人机灵会来事儿,混得不错,当了几年伙计就给升格做管事,帮着掌柜打理铺子,还在城里买了座宅子,把老子娘都给接去享福。
村子里谁见了不欣羡,大家都想如法炮制,但没人家机灵,没人家会来事儿,嘴也不够甜,机运没人家好,所以虽有不少进京做事的,但大多不上不下的吊着,差事繁重领的钱也不多,甚至还有因故被东家打伤打残被扔回来的,想跟人家一样在京里置产,那是作梦,顶多只是比村里种田的人家好过一些而已。
所以黄二郎夫妻想要杜府代为寻个好差事,并不算太出人意料之外。
但是,她那个二伯大字不识一个,能做什么事?拍卖楼里的差事肯定是不可能,杜府的差事更不会让他去做,她才跟二嫂说,她不会给家里添麻烦,谁知道二伯夫妻就给了她一耳光。
谢春意气得米分脸绯红,泪水几欲夺眶而出。
老太太并未发现谢春意快哭了,她正在想,黄二嫂是怎么看出谢春意和杜府关系匪浅的,要知道,就算是她自己,也是琢磨了许久,才想明白的。
其实她猜错了,看出不对劲的,不是黄二嫂,而是黄大嫂。
她是跟着谢春意进杜府的,初始她恨不得多生几双眼,好把杜府的一切统统记牢在心里,根本没发现异状,直到出杜府,她也都还没查觉得出什么不对,是离开杜府时,谢春意依依不舍的表现,让她起了疑惑,进而对杜府的回礼产生质疑。
黄二嫂能从谢春意那里拐走大半的东西,全是拜她所赐,她也拿了一小半去孝敬两重婆婆,然后自己留了几件首饰,悄悄带回娘家后,请她娘家嫂子拿去当铺当当,这一当就知道那些首饰的价值了。
如果谢春意真如落马河庄庄头所言,是杜府老家分支一位老祖宗家的曾外孙女,与相府并不亲,不过是去给相府杜夫人上炷香,杜二少奶奶为何要回这么重的礼?于是她去套了谢春意的话,谢春意太单纯,连被人套话都不曾察觉。
范安阳要是晓得,原来是她回的礼太重,才让人对谢春意身份起疑,只怕是要呕得吐血了!
黄大嫂是长嫂,自持身份,做不出黄二嫂那等痴缠的行为来,她就想,让黄二嫂他们夫妻打头阵,等得了准信后,她再出手,看是要把黄二郎的差事抢过来给自己的丈夫,还是请杜二少爷另给丈夫谋个差事。
黄二嫂被人当枪使,却毫无所觉。
老太太是知道自家儿孙的资质的,就算谢春意与相府关系匪浅,那也只有她与相府关系亲近,黄家人想藉此攀结上相府,人家杜府可愿让他们攀结?
再说,人家大费周章隐瞒这关系,把谢春意嫁到黄家来,就是没打算让黄家知道这层关系,那他们自以为是的巴结上去,会不会惹恼了相府呢?
老太太想到这儿,心里直骂二孙子夫妻两,可千万别惹出祸事来带累家里,一边看着谢春意,想着如何开口。(未完待续。)
ps:谢谢豆豆暖房童鞋宝贵的月票~本来应该祝大家平安夜快乐的,结果变成祝大家圣诞节快乐~对自己的码字速度无语了!
☆、第八百七十章 月圆人也圆 六
就在老太太准备开口时,外头传来声响。
“有人在吗?”是个女人的声音,谢春意愣了下随即反应过来,是落马河庄庄头太太的声音。
“在,在。”她对老太太福了福,便提脚往外头开门去了,看着谢春意这流畅的动作,老太太叹了口气,还用得着问吗?寻常人家的姑娘会施礼得这般自然流利?
想当初,范安阳可是让范嬷嬷教过谢春意礼仪的,谢春意流落鲁王庄子时,也被教规矩的嬷嬷狠狠的教训过的。
谢春意并不知黄老太太心里所想,她只庆幸庄头太太上门,打断了老太太。
庄头太太看到她来开门,微怔愣了下,随即笑弯了眼。
“谢姑奶奶安好,我家二少奶奶让我来跟您请安咧!”庄头太太亲热的挽上谢春意的手,边大声道,“我家大少奶奶带着孩子从任上回京,路过老宅时,族长托她照看您些,二少奶奶便让我上门来请您和姑爷,看几时方便,去府里小聚。”
谢春意道了谢,却没有立时应下,“田里正忙着,得和家里长辈通个气。”
“应该的,应该的。”庄头太太笑着直点头,跟着谢春意去见老太太,又把话说了一遍,老太太是能做主的,当场就应下,庄头太太忙道,“那回头我就让当家的送信去府里说一声,自打七房老祖宗走了之后啊!族长就一直揪着心,放不下啊!毕竟是长辈托付,不敢有违,要是族长知道姑奶奶一切安好,肯定很高兴。”
老太太点头。“谢氏是个懂事的孩子,偏偏命苦,也就难怪她外曾祖父要托付族长照看她。”
庄头太太马上便笑着回道,“我们谢姑奶奶幼时命苦,但能嫁到贵府,也是她苦尽甘来了,有两重婆婆疼着。夫妻和美。妯娌亲善,这可是旁人家没有的好福气哪!”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老太太听了心里高兴。脸上笑成了菊花,庄头太太又拍捧了老太太好一番话,然后才提醒老人家,人家族长只交代照看谢家姑奶奶。可没要人照看黄家一家子。
老太太乍听此言,心里有些不喜。后又想到,人家特意来交代,怕是对二孙子夫妻生烦了吧?罢了,老三夫妻有贵人照应。总比都没有的好,还是把二郎夫妻约束好,别让他们跟着去生事。
老太太其实没想太多。自家是庄户人家,祖祖辈辈都是种田的。大字不识一个,连去城里做事,都还被人嫌弃,二郎当初进京做事,要不是二郎媳妇的兄弟护着,怕是早就把小命给交代了。
就算真让人给他们谋了差事,他们能做多久?别跟村头王大爷家的孙子一样,被恶客打断了腿,东家意思意思赔一两银子,就把人扔回来的好。
自家条件太差,老太太年纪大了,不敢妄想太多,让庄头太太这么一敲打,就打定主意不让二郎夫妻再往京里去纠缠相府。
谢春意送庄头太太出去,边走边道了谢,她不知庄头太太知道多少,只讪讪的请她代向二少奶奶回话,待府里定好日子,她就带丈夫同去。
庄头太太笑着应下,离开黄家时,正好遇上从田里回来做饭的黄大嫂和黄大太太。
双方打了招呼,就分别离开,黄大太太看到三媳妇站在门口,便问,“她来做啥?”
谢春意接过婆婆手里的斗笠和布巾,拿着斗笠帮婆婆搧风,“相府的大少奶奶从任上回府,途经老家,杜家族长托她照看我,来问我几时方便,让我带相公去府里小聚。”
大太太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和老三走一趟。”谢春意应诺,跟着婆婆进屋,侍候她更衣,然后跟着婆婆去厨房做饭。
黄大嫂径自回房,换下被泥水弄湿的衣物,坐在屋里拿着把蒲扇有一下没有一下的搧着风。
原以为按照老二夫妻那死缠不放的德性,杜二少爷肯定受不了,会早早松口应下帮他们,没想到人家还有避不见面的招数,真是太可恶了!
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往上爬,就这样放过吗?
另一方面,黄二嫂在田边喝水,大囡囡和二囡囡姐妹坐在她旁边玩着,大房的儿子跟在大郎身后,步履蹒跚的走在田地里。
两个年纪与她相仿的媳妇,提着食盒边说笑边朝她走来。
“二郎媳妇!”
“二嫂嫂。”
黄二嫂抬头一看,原来一个是旁边那块田地姚老头家的媳妇,另一个则是族里六长老家的媳妇。
“你们来送饭啊?”
“是啊!”
说着便坐在黄二嫂身边,“二嫂啊!你之前怎么老不在家啊?跟我二哥上哪儿去了?”田里正忙活的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是全员出动,只有像黄老太太那般上了年纪的,才会留在家里。
记得去年黄老太太还跟着下田,不过年初时,老太太大病一场,还没完全复原咧!所以今年老太太就都待在家里,没有到田里来,六长老家的媳妇作势往田里张望了下,“咦,怎么没看到你们家新媳妇啊?”
“是啊!”
“哦,她待在家里陪老太太,你们也知道,老太太身体不好。”
“那是。”闲聊了一会儿,又来了几位婶子,也是提了食盒过来送饭的,大伙儿说笑了一阵,忽然有人问,“二郎媳妇啊!听说你哥帮你们家二郎谋到差事了啊?你不跟着去京里享福,还跑到田里来做什么?”
我哥?黄二嫂愣怔了下,摇头否认,“没啊!我家二郎几时谋到京里的差事了?谁说的?”
“还能有谁?自然是你大嫂喽!”
“唉,你到京里去享福,可别忘了咱啊!”
“对对对,往后咱们要是进京去,就可以借住二郎媳妇家了嘛!可就不用赶着回家。可以好好玩个够了!”
“听说拍卖楼最近又要开拍卖会了,唉!要是咱们也有钱去就好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似乎是把黄二郎谋到差事的事,给遗忘了,黄大嫂和大太太提着食盒过来,跟大伙儿聊了几句,大家便各自散去。黄二嫂原以为不过是聊聊而己。没当回事儿。
不想下晌,陆续有人找上黄二嫂,无一不是托她。跟她兄弟说一声,要是有什么好差事,可别忘了她们家的人云云。
一开始,黄二嫂是挺得意的。不过也有些心虚,因为她们去京里。是去杜府,不是找她哥帮忙,再说她哥现在也不过是刚升上管事,就算有什么好差事。那肯定也是先紧着自家人啊!
只是一个接着一个来,到最后几乎全村的人都找上她,要她帮忙在城里找工作了!黄大老爷和大太太有些不悦。老二媳妇都还没给二郎弄到差事,怎么就把事情说出去了?还张冠李戴说是她娘家兄长帮安排的。这什么跟什么啊?
黄大嫂悄悄听了一下午,心里惊诧不已,因为大家都说是她说出去的,可她几时说出去了?二郎的差事还没着落呢!她也还没给大郎弄差事,怎么可能把这种好事说出去?
黄二郎和兄弟两个在较远的田,所以只远远的看到这边的情况,却不知那些人找黄二嫂做什么。
等到天色渐渐暗下来,一家子才拖着脚步慢慢走回家,黄二郎有心问老婆怎么回事,不过就算走在路上,也还是有人不断靠过来,跟黄二嫂说事。
黄大嫂让孩子们跟着爷爷、奶奶,自个儿则扯着丈夫走在最后头,黄大嫂小声的询问丈夫,可有把老二夫妇进京的事说给别人听。
“没有。”黄大郎摇头,“你交代我别跟人说,人家问我他们怎么不在,我都只摇头,什么话都没说。”
黄大嫂若有所思的把目光移到三郎身上,“那会不会是三郎说出去的?”
“他?他根本不知道二弟他们去那儿,能跟人说什么?”不是他说,他这三弟打小运气就实在好得让人想胖揍他一顿。
掉河里没掩死,反倒还抓了条十斤重的鱼,诸如此类的事情层出不穷。
不过他的好运终止在婚姻路上。
那时三郎十五岁,村长托人来说亲,提的就是村长的外孙女,听说是那姑娘来探亲,在路上相中了坐在树下喝水的三郎。
村长的女婿可是镇上的富户啊!家里就只有一个闺女儿,虽是要招上门女婿,但成亲后,这家当日后全都是三郎的啊!大伙儿是又羡又妒,不想才说要挑日子订下来,对方就反悔了,听说是那姑娘看上了另一个少年郎。
婚事虽然黄了,不过村长一家很是愧疚,便又帮着说亲,这回说的是邻村老秀才的老闺女,老秀才和老妻四十出头才生下这个老来女,家里的侄儿侄女都还比她大,老夫妻舍不得女儿出嫁,想招个住得近的女婿。
双方相看后,都觉得不错,谁知,一场风寒夺走老夫妇和小女儿的命,甭说,这亲事又落空了,如是几回,饶是村长有心帮衬,都不免对三郎的克妻运有些却步。
大郎兄弟这才觉得稍稍平衡了,虽是一母同胞,但三郎自小的好运,着实让两个哥哥眼红嫉妒,这下好啦!三郎在婚姻上的不顺遂,让两个哥哥心里舒坦了。
万万没想到,三郎的好运又回来了,虽是娶了个孤女,但架不住人家嫁妆丰厚,人又长得好啊!最重要的是,她识字!
直接就甩两位嫂子八条街啊!这也是为何,大郎支持妻子,去唆使二郎夫妻去攀结杜府,凭什么好事都让三郎占了。
二郎倒没大哥想得多,他只是老婆叫他做,他就做,他们还没成亲前,就一直是这样子相处的,在杜府那时,是他难得动脑的时候。
回到家,大伙儿洗漱完,坐下来吃晚饭,晚饭的饭是谢春意煮的,半生半焦的饭,吃得大太太黑了脸。老太太倒是很习惯了,谁不是这样熬出来的,大老爷见老娘护着谢春意,略感意外,但想到这些天,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