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夫家的小娇娘-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真正让中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
杨一的话语,其中的蛊惑性和煽动力不可谓不强,但也是因为都说到了点子上,才会有这种振奋人心的力量。不过姜建漠见多识广的一方父母官,可不是那种三言两语就会被戳中g点的小青年,心中已经微微动摇,脸上依旧没有表示。
“更何况,连白香山的诗歌都追求‘老妪能解’,那些历史学家们,怎么就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呢?”杨一最后祭出了最有力的论点,算是总结收尾。
“哦,你的意思是,你这个稿子,能比得上白诗了?”姜建漠奇道,脸上首次带上了笑意。
而这也正是杨一想要造成的效果,先前的演说固然激越快意,但这件事始终是找人给自己帮忙,最后收尾处小小的自矜一下,也算是缓和气氛。
“不敢自夸,但总要有个方向努力,不是吗?”
“好,那就看看你的稿子有没有这种能力。”姜建漠不动声色地起身出门,片刻后又回到客厅,只是身后跟了两个人。
一个年轻干练的小伙,一个四五十上下的农村妇女。
“这是我的司机小王,还有负责家政的黄婶,你不是推崇让历史走近老百姓吗?那就让他们先给你把关。”姜建漠其实心中已经勉强认可了杨一的说辞。是以虽然对这份稿件仍有芥蒂,但在女儿和女儿的同学面前总归是要讲道理的,于是干脆拉了司机和保姆来给自己做台阶。
把一叠稿纸分成两份,递给有些局促的两人:“来,帮忙看看好坏。”
“这怎么能行,我一个乡下人,哪里看得懂这个啊!”保姆黄婶连连摆手:“我给您把唐秘书叫来您看怎么样。”
那个部队转业的大头兵司机也是涨红脸不敢接。
“放心,这稿子就是给老百姓看的,让小唐来反而没用!快拿着,这是任务!”姜书记这个大帽子一压下来,两人没法再推辞,只好犹豫着接过稿子看了起来。
半天的工夫,直到姜家父女在杨一的坚持下,去餐桌上吃过了晚饭再回来的时候……
“哎,黄婶,你看完没有,我还等着看后面呢!”
“个毛头小子,你急啥急啥!我眼睛不好使看得慢,你再等一会儿……”
杨一姜喃相视而笑,剩下姜建漠在一旁心情复杂着,心忖这小子的稿子就这么吸引人么?随即又想到自己最开始看的时候,也是差点陷进坑里,沉吟了一阵,片刻间就有了决断。
有意思的少年也许不多,但他不应该在这种时候出现——在他们父女有了隔阂的时候。
所以自己可以帮他一次,但他必须要付出些什么。
第10章雏凤欲清鸣
如果姜喃是一个男孩子,姜建漠自忖无论如何也会促成这份文稿的出版事宜,并且还会对“他”和杨一成为朋友乐见其成。一个人在十五六岁的年纪,如果有一个可以指引方向的朋友或者说道标,裨益无疑是巨大的,而姜建漠在杨一身上就看到了这种能力和品质。
但是偏偏自己养了个女儿,同时这个女儿还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缘故,变得个性难测,所以姜建漠更是警惕起来,害怕在女儿的身上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故事。
杨一表现得越出众,这种警惕就越明显。
但是姜建漠是一个男人,身居高位的男人,有些话说得太过直白未免不符合他的身份,于是书记大人很有技巧地迂回着:“小杨是吧,既然喃喃肯为你当说客,而你也有这个能力,我可不能做恶人啊!等一下给你个电话,是我一个老同学的儿子,他现在自己搞了个出版社,你明天直接找他就行了。”
杨一点头道谢,没有激动得不能自已,只是单纯的表达谢意而已,不为面前男人的权势,也不为身边女生的容貌。
“你和喃喃初中一直是同学么?这次中考怎么样?有把握进一中或者外国语吗?”姜建漠开始有意识地引导话题。
“一直是同学吧,不过今天好像还是第一次说上话。”杨一有些不确定地看着姜喃,不管这个女孩如何的温婉可亲异或是叛逆古怪,前世的他都只能远远观望而已,但是现在……心里感慨着命运的奇妙,如果算上重生前的岁月,那就应该是好多年了。
“是啊,要不是今天无意间碰上,谁知道我们班里还藏着个大作家。”姜喃就笑,眉目如画,清扬婉兮!只是眼神中传递过来的信息却很是复杂。
刚认识?姜建漠暗暗揣摩着两个小辈言语的真伪,若无其事道:“那不要紧,以后都到了一中,还是同学嘛,就可以多相互帮助了!”
杨一摇摇头,大大方方地咧嘴一笑:“这可没机会了,我的数理化不好,总分估计只能上三中的高中部。说不好还要花钱,要不我也不会这么着急出这书了。”
姜喃听到这话却愣了愣,对面这个男孩的笑容干净明朗,眼神中有别样的深邃,让她目眩。心里却对自己的这种状态有些奇怪,无非是两次演讲和写了本奇奇怪怪的书而已,可为什么在听到他说出无缘一中的时候,会泛起莫名的伤感?
在人生的汊流口,他们,只是两条被命运拨向不同方向的小小游鱼么?
随即又想到父亲还在身边,于是也假假地抿着粉唇展露一个灿烂笑容:“这下知道偏科的坏处了吧,我看你干脆就在家里写书算了,说不定以后真的成了大作家哟。”
“瞎说,就算要写作,也可以当成业余爱好的做的嘛!哪有劝自己同学不上学的!”姜建漠在这一刻又拿出他父亲和长辈的严肃面孔,心里面却已经轻松了很多:“其实只要自己刻苦努力,不管在那个高中都可以考进好大学的。”
不过内心对女儿的担忧一去,学者出身的姜建漠又有些为杨一惋惜起来——就让这个小子待在三中里,未免有些看着明珠蒙尘的遗憾啊。
罗戈是个胖子。
这么年轻就胖到这个份儿上,实在是让杨一有些啧称奇。
当然同样的,杨一对面的罗戈也在啧称奇,眼前的这个小子,居然拿着一张市委书记的签名条找上了门儿!
如果是其他任何一个市委书记,罗戈也不至于讶然到这个份儿,但是换了姜建漠,那个看着他长大的姜叔叔,这就未免有些不可思议。
认识他的人,谁不知道这个学究死板的要命,别说一些普通的富贵官家子弟,就算是他的顶头上司的儿子,也未必能拿到这么一张有他签名的小纸条,更遑论其他不相干的人。
眼前这个小子,可别是随便弄了一张阿猫阿狗的签名来诈自己吧?
可是马上他就知道不是了。
因为即使眼睛中那种不信任的神色只是一闪而逝,却依然被面前这个少年敏锐地捕捉到,但是他却丝毫没有被怀疑的不快,反倒微笑着提议:“还是打个电话证明吧。”
费力地挪动着自己英年早肥的胖大身材,罗戈摇摇头,能有这份心性和态度,就足以证明这个男孩子的非同一般,现在这张签名条是不是姜建漠的,已经不再重要。
那么就审稿。
罗戈虽然年轻,也不过刚刚三十出头,可是这个半道出家的生意人眼光却着实老道,要不然也不会把一个私人出版社经营到颇有规模。所以对他来讲,一般只要扫上一眼开头,立刻就能判断出一份稿子有没有潜力和出版的必要。
可是自从接过杨一递过来的稿子后,他却两耳不闻窗外事,很是沉迷地看了一个上午,就连一旁的作者本人连连提醒都没用。
直到临近中午饭点,罗戈才意犹未尽地捻了捻稿子的最后一张纸,直到确定再没有下一页后,才咂咂嘴直起身子,似乎对于就这么突然完结很是不满。
好!自从自己踏进出版业这个行当来,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出色的稿子。
明明只是一本历史科普读物,偏偏这个少年就能够把它讲述得如此动人,这种写史的笔法,充满了活力和生气,每一个字都透着灵气,而这些灵气的字句,就组成了这么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件件跌宕的事。
和这本书比起来,以前那些解读历史的书籍,不说臭不可闻,却也是些嚼之无味的鸡肋,面目可憎到让人难生亲近之心!那种历史读物还怎么吸引老百姓,还怎么从人家口袋里掏钱?
97年这个时候,国内的图书市场刚刚和国际接轨,而畅销书这个概念,也才逐渐清晰明确起来,罗戈正是因为发掘了几本本身质量比较优秀的商业化图书,这才让出版社渐渐成了规模。
但他也知道自己的苦处,自己的事业虽然看起来蒸蒸日上,大有业内后起之秀的架势,可比起越州人民出版社,越州文艺出版社那种老大哥来说,它还缺少一份沉淀和底蕴。而某些文化领域的行当里,对于这些恰恰是非常看重的。
现在,这本章 《宋朝》 ,让自己的出版社有了凤凰一鸣天下惊的资本。
决不能让他跑了,必须要攥在自己手里!
“这稿子我要了!”胖子倒是有决断的很,不过很快又跟上一句:“这稿子真的是你写的?”
不是罗戈疑心重,只能怪杨一的年纪摆在这里,太过让人吃惊,而罗戈说出这句话也不过是没有经过大脑的下意识反应而已。
“这只是章 第一卷 ,如果这一次的合作成功,后续内容都会交给你们操作!不过你对稿子就这么有信心?我之前可是跑了好些家出版社的。”杨一的话倒是给自觉失言的罗戈解了围,这也让胖子老总不由得再次打量起杨一,这个学生年纪不大,气度不小!接人待物也是到位得很,又写出这一本堪称奇书的上佳之作,难怪就是姜叔那等大人物都会对他另眼相看。
“不是尸位素餐,就是有眼不识金镶玉。”罗戈从鼻子里哼了一句,不过马上反应过来杨一话里的意思:“你还有稿子?”
少年哑然失笑:“大宋上下三百多年,我这才写到哪里啊?”
胖子顿时大喜过望。
“不过我有两个小要求!”杨一深知趁热打铁的道理,有些话,在别人高兴的时候说出来和不高兴的时候说出来,效果天差地别。
“说!”胖子罗戈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了他制霸暑期档图书市场的美梦,对于自己的新晋财神爷格外慷慨。
“我还有一个‘御用’插画师,章 第一卷 的配图插画,都要用她的作品。”想起那个被生活压迫得失去本来颜色的女孩,杨一就一阵唏嘘。
几幅插画而已,不是问题!胖子大手一挥表示毫不在乎。
“另外,能不能根据第一次印刷的册数,先支付一部分稿费?”这才是杨一写书的终极目的——为了能让母亲不为那一笔赞助费发愁。
罗戈听到这话一愣:“你急着用钱么?”
“算是吧,马上就要下中考成绩了,我估分以后觉得没有过线,差一笔赞助费。”杨一的神情很是坦然。
罗戈的表情就有些怪异,一个能够写出这种佳作的孩子,却说中考分数不够,只怕也是个偏科的怪才。
虽然时近正午,可是天上厚重的云层把越州遮了个严严实实,只有遥遥的铅云尽头有一丝明如创世的光,那光亮随着云块的不断推移,而在这片锦绣之地上缓慢游弋着,直到斜斜投进出版社所在的小院子。
这种天色一般是阵雨将来的前兆,于是院子里的梧桐树哗的响,难得的惬意天气。杨一就坐在这样的院子里,笑着解释自己需要用钱的缘由,并不像这个年纪的少年,那种特有的自尊总是格外敏感,一说起家庭的窘迫和自身的缺陷就斗鸡一般炸起来。
却又不同于老油条似的那种人情世故,只是一种很纯粹的本色。
这让罗戈对杨一的好感愈发分明起来,当即拍了板:“都没问题!那合同呢,现在就签了吧!”
第11章起航的序
杨敏不知道自己这些天是怎么过来的,她就连走路都有种踩在云上一样的感觉。
当某一天中午,儿子跑回来拉着自己去签约的时候,自己甚至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差点就在人家出版社的胖子领导面前丢了脸,只是一想到自己的儿子真的是把那些稿子变成了铅字,就止不住的想哭,这个没有多大野心的女人就觉得自己这辈子也算没有白过。
可是接下来的几天,每当她上班前从新华书店门口经过,发现摆在最显眼位置的那一摞章 《宋朝那些事儿》 少人问津时,就忍不住心中惶惶——别看她平时里一副精明又泼辣的样子,可是本质却依然是不脱质朴本色的普通人,总是觉得收了人家这么多钱,这书要是再卖不出去,那不就是坑人么?
每每看到老妈这幅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样子,杨一就莞尔,现在这个年代,图书市场还远没有炒作的概念,就连后世一些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都不甚明了,自然是要慢慢卖的,这又不是什么一锤子买卖。
“放心吧,明天就是正式暑假的第一个礼拜天,到时候你就知道有多火了!”杨一的话让杨敏稍微放下了些担心,也就没再继续数落儿子。连她自己都没有发现,自从儿子一个月前在学校当着全校人的面为自己正名,现在又出了书以后,无形中家庭地位倒是提高了不少,很多话都能让她听进去。
七月里的第一个周末,远在97年的时候,暑假里的各种补习班和培训班还远未像后世那么泛滥,而家长们最乐意带孩子去的地方,恐怕也只有新华书店了。
三中的老校长薛海清此时就在临时客串着保姆兼假期老师,带着一个孙子一个外孙女来到了新华书店。
“令子,藤儿,去那边看书,别乱跑,等会儿爷爷过来找你们。”孙子薛令子和外孙女宋藤儿都是小学五年级,却因为家学渊源的缘故,并不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那么好动停不下来,反而是轻车熟路地小跑向儿童书柜。至于老爷子,一般都在新华书店旁边的扫尘斎淘一些旧书,直到饭点才会回来叫上两个孙儿一同回家,这是祖孙三人的老惯例了。
可是今天老校长却敏感地觉察到了古怪,虽然是暑假里的周末,可是未免人也太多了点,并且还都挤在一个书架前,甚至柜台前也已经排了不短的队伍,在等着付钱。
老小孩老小孩,和所有老来玩心大起的老人一样,薛海清也有些好奇地凑过去,对于一名在教育干线上工作了一辈子的老知识分子来说,其他的热闹可以不屑去看,但是书店里扎堆的奇观,如果不去看个究竟,怕是一上午也没有心思去淘古籍了。
“你来这边干嘛,又不是你们小孩子看的书!”一位母亲被自己的孩子急急地牵着来到了众人扎堆的书架前,脸上似有不满,但是在这种静谧地氛围下,却也不好敞着嗓子教训自己的孩子,只好把脸一沉,就准备转向学生读物那里。
她那似在读初中的儿子立刻就不干了,又摄于周围足足围了二十好几人,却全都沉浸在书中世界的那种近乎神圣的宁静感,而不敢拿出平时耍泼撒赖的绝招,只是一副急的要哭的样子小声哼道:“妈你看了再说啊,我在杨阳家看的就是这本,给杨阳补课的老师都说了的,这是好书!”
看着儿子在所剩不多的书堆中抓过来一本就不想放手的模样,中年母亲有些愠怒,却又只能有些无奈地一把抽过来:“什么书这么好看,我跟你说,上次给你买的什么七龙珠你爸爸到现在还在怪我,可别想我再花钱买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然后打开书漫不经心地翻了两页,却看着看着就忘记了自己的目的,转而下意识地换了个舒服点的姿势,靠在书架边看了起来,时而面目严肃,时而绽出一丝乐不可支的笑意。而他的儿子,也早早又抽出了一本。
哟呵!看到母子俩这幅模样,薛海清更加好奇,看清楚了书的封皮后,也从还剩的寥寥两三本里面拣出一本,殊为小心地翻了开来。
这一打开,和书本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就再也挪不开自己的视线。
今天是礼拜六,但是对于姜建漠来说,也就和平常的日子差不太多,唯一的不同是办公地点换到了市委大院的家中。
从成堆的文件中站起身来,到了客厅却发现字纸篓中的垃圾袋里堆满了渣滓,而保姆黄婶正在厨房里忙碌着,为几个上门玩的亲戚朋友的小孩张罗午饭。于是书记大人拧起垃圾袋就出了门,倒是随和的很,看不出半分高高在上的做派。
沿着玉兰树的树荫匆匆来去,回头的时候却碰上了办公室的老陈,这人是军转干部,因为行事风格和脾气的缘故,和姜建漠并不太对路,但每每遇事却又能够秉公而论,让姜建漠也是颇为称道。
不过这个平日里严肃干练的人,这个时候却一副急匆匆的狼狈模样,想来是他家中的胭脂虎又下了什么最高指示,让书记大人心中莞尔:“老陈,都快吃饭了还要出去?”
“嗨,家里那老娘们儿!”老婆不在跟前的时候,这个军队里退下来的汉子倒是硬气得很:“不就是一本破书么?家里那小子在同学家看到了,回来一嚷嚷要买,这不……怎么说也是为了学习,不能委屈了孩子么!”
姜建漠就有些讶异,老陈家里的也是一成天脚不落屋的皮猴儿,今天居然叫嚷着要买书,这倒是市委大院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
于是好奇道:“什么书这么好?我也给我家喃喃买本回来。”
“听那小子说是个啥历史书,章 《宋朝那档子事儿》 还是什么的!”老陈抹了把满脑门子的汗,打了个哈:“反正我这不去买么,给你家喃喃也带一本得了。”
呃,听到记大人瞬间一滞,然后心中苦笑连连,嘴上却推辞道:“这倒不用了,这书我家喃喃看过了!”
确实是看过,搞不好自己女儿还是这本书的第一个读者!只不过,虽然预料到这本书一定会被很多人知道和传看,却没想到会如此之快。
于是又想到那个沉稳内敛的少年,自己是不是不太应该对他戒备太多?
回到家中,一群孩子已经做到了饭桌上,都在等他,而自己的女儿明显是这一群孩子的焦点,有两个老朋友的小子,虽然嘴里对自己连连问好,但眼神却也只离开了那个温婉娴雅的女孩片刻而已。
这让姜建漠生出一丝无与伦比的自豪来,于是笑着对姜喃道:“喃喃,你那个陈伯伯的儿子,居然也喜欢看章 《宋朝那些事儿》 呢。”
这一下打开了话题,本来在座的两三个男孩子还因为姜建漠的缘故不敢过于随意,听到书记大人主动提起,马上很有表现欲的接话道:“这书我知道,刚出版的时候我就买了,真的很不错呢,姜喃你可以去看看。”
另外一个亲戚家的女孩子就附和:“是啊,我爸也说这书蛮有味道的。”
而其中一个隐然为首的男孩似乎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笑着摇头道:“是吗?但是我觉得这书也就那样啊,靠耍嘴皮子逗乐为生,还真看不出什么好来。”此刻全然忘记了自己初看这本书时的那种投入。
没有丝毫征召的,原本温柔笑着的姜喃眉头一皱,虽然片刻后就恢复了宠辱不惊的得体模样,但偶尔对上那个男生殷切的视线时,眼神已经明显疏离了起来。
那个此时不知道身在何处的男孩,那个曾经和她一起在暗蓝的暮色下抽过烟,听着风吟虫鸣,唯一能和她分享小秘密的男孩!还有发生在他身上的那些可以称之为翻天覆地的神奇变化,和偶尔对自己微笑时干净的面容,构成了她此刻维护他的理由。
“真是肤浅!”姜建漠去卫生间洗手,于是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到了姜喃这声评语,顿时一个个悚然。
桌子上饭菜升腾起的蒸气氤氲着,衬托着周围的气氛格外凝滞。
先前还得意洋洋为自己的特立独行而叫好的男生瞬间变了脸,满眼的不敢相信地看着自己对面的女孩。
这么重的话,以前谁听到姜大小姐说过?
《宋朝那些事儿》 卖疯了,而越州人民出版社的总编快急疯了,尤其是在听到办公室的葛黎高力说起这本书最开始是投到自己的出版社后。
“老李啊!这个事儿……”总编大人欲言又止,对面的李老夫子就是拒绝了这本书投稿的始作俑者,但是人家的年纪资历都摆在这里,让他也不好说太重的话:“你当时怎么就不能多考虑一下呢?年纪小又怎么了,年纪小就不能写书了?”
“他哪里是年纪小?他这书分明就是不正经!”说实话老头儿心里也有点儿后悔,但是这种老人一来最是古板,二来又要面子,哪里肯在单位众人面前承认自己走了眼。
“怎么就叫不正经了?我一个老战友,市委宣传部的,成天价跟我夸这本书,还说人家好多领导都买这书给孩子看,人家领导也都看不正经的书?”总编气急,简直恨不得啃这个老头儿两口。
“领导就不会犯错误了?领导……”
李老头儿还是嘴硬,让原来准备只是说两句解解气的总编一时火起:“您老是不是觉得出版社的工作太累?我可以批准你休两个月的假!”
“我什么时候要求休假了?我身体好得很,我还可以再干二十年!”李老夫子忿忿然起身:“我们是人民出版社,不是金钱出版社!”
这一场总编办公室的争执以极快的速度在全社上下传播着,有些觉得李老夫子倚老卖老的人等着看他的笑话,却不知道这个老头儿此刻正在新华书店里,一脸不屑又舍不得放手地读着章 《宋朝》 ,临到书店关门,最终还是很不甘心地掏钱买了一本。
第12章这就是家宴?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