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斗战胜佛之悟空传-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过十年,于是他决定解甲出游,游走四方,去寻找那心中的信念。


第二十章: 《燃灯点化遇菩提,阿弥得道悟真性 》

  王子将心中的想法告诉了国王和母后,国王一听,大为吃惊,以为自己的孩子受到了邪魔的诱惑,变得神志不清,国王极力反对他的王子放弃他的国家和人民,放弃国家接班人的身份,去找什么信念。

  国王对王子说:“我的儿啊,你如今尽享荣华富贵,何苦去找寻那原本不一定存在的信念。”

  王子答道:“父王,再多的富贵也无法解脱人们的苦难,如我一人尊享,每天只需睡一张床,吃三顿饭足矣,我实在是不明白生存的意义。”

  国王苦劝,王后也心疼自己的儿子,劝导王子不要离开。

  望着身为国王王后的父母的期望,年纪还轻的王子没有勇气突破这一切,答应放弃那些在他父王眼里奇怪的念头,安心做他的王子。

  就这样又过了十年,王子乔达摩西达多虽然没有再次拿起兵器征杀战场,但是他的目光却越来越关注到,任何时期,任何地方,在任何人身上都无法去除的各种苦难。

  这些苦难来自种种原因,有生存,有贪婪,有邪念,有嫉妒,有误解,眼见得人们在世界上苦苦挣扎,乔达摩悉达多如同自己在体验这一切,内心集聚着苦恼。

  终于,乔达摩悉达多决定放弃太子身份和王宫的安逸生活,离家寻道,父母这次再度苦劝无果。

  这时的他,内心中已不再是那个王子,他只是乔达摩西达多,心中的信念占领了一切,于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他只身悄悄出城,渡过尼连禅河对岸,义无反顾地向远方而去。

  迷惘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解脱,经过了六载的艰苦寻找和修行,乔达摩悉达多见到了人世间更多的生死,但仍无法找到解脱之道,内心愈发迷惘。

  又六年,乔达摩西达多返回王宫所在,行至伽耶城外,在尼连禅河对岸,望着自己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心中念想着多年没能谋面的父王,内心跟随着脚步终于准备做一停歇。

  乔达摩西达多寻找到歇息的地方,在河的岸边坐下,静静的参悟人世间苦乐之根源。

  见一颗高大的菩提树,遮天碧叶,生的出奇,树下有莲台,上有菩提二字。见此二字,乔达摩西达似有顿悟,不自觉间走向前,用手轻抚树干,仔细观看许久,随后转身坐向那莲台。

  平日普通路过行人皆无法近看莲台,今日乔达摩西达不但稳稳坐上,而且一落坐便有光华显现,众人皆奇。

  菩提见阿弥陀转世修行而来,为他挡住了日晒风雨,并将自己的先天灵气灌输其心。

  乔达摩西达多正在沉思,忽觉周身凡尘尽退,浑身通透,灵光现顶,心清如镜,感受入大通明境界,世俗烦恼皆被抛开,顿时开始不断开悟。

  乔达摩西达多在菩提树下心无旁骛,冥思苦想,誓“不得道,不起座“。

  在其苦思的时候,有邪魔化作美女前来诱惑,但他丝毫不为所动。

  在经过了七七四十九日之后,乔达摩西达多在菩提树下终于大彻大悟,领悟到解脱生死苦难之道,得道彻悟。

  菩提见转世的阿弥陀顿悟,还了原身。

  转世阿弥陀多见了菩提,惊讶不已。转世得道的阿弥陀对菩提道:“难道是你引我顿悟的吗?”

  菩提道:“正是我。”

  转世的阿弥陀多连忙给菩提行了个大礼:“多谢点化。”

  菩提道:“你我是有缘,如今你得顿悟,也是你的造化。不知道兄可还记得我是谁?”

  阿弥陀道:“不知,还请仙者指点。”

  菩提道:“阿弥陀,你我本欲争天帝,但最终无果,那日你为传承道法,投身此界,可还记得?”

  转世的阿弥陀听菩提如此一说,忙行大礼,说道“难道是菩提兄弟?”

  菩提道“哈哈,正是我。你终于想起来了。”

  阿弥陀拉着菩提的手,感叹不已,连忙说道“多谢道兄点化,现终于又得相见。”

  “兄弟不必客气,你我一路有缘,如今你还原真身得道,既是你的造化,也是你的天意。”

  阿弥陀道“此次就道兄,能力长进不少啊,可是有什么大奇缘?”

  “哈哈,当然,我们边走边说!”

  “好!”

  “当日兄弟转身投人凡间,我逐渐静下心来,又想:“四方各界众生尚有众多苦难,我等理应做番功果,普渡众生啊,何苦如此纠缠于原本不可能的天帝呢!”

  于是便到人世间行走,足迹行遍四大部洲各洲各地,看遍人间百态,不觉一日又回到西牛贺洲,所以又来到了那揭罗曷国,此国方圆有数百里,周围地势艰险,与世相隔,见此处五谷丰登,国中之人民风淳朴,轻财好义。”

  当初初来此地,便到国都城中行走,见城中两旁居家繁盛,市集繁华,正行走间,在僻静之处见到一座殿堂,殿堂里外并无豪华装点,只是一个普通稍大的房屋院落,略加改造,门前有一匾额,上面写着:“佛道燃灯,更古清明“。

  里面隐约有人在讲课授法。

  菩提乃是喜好修行,逢道听说,遇法求教,见这里有人讲法,便停下观瞧。

  见一个行人老者,似乎是修行者的模样,正欲前往那屋里,菩提向前施礼问道:“请问,这是什么地方?是什么人在里面讲法?”

  老者回答道:“你是外来的吧,这是一个得道的圣人名叫燃灯,在此讲的是佛法。”

  菩提听了,原来也是修行而且是得道之人,于是就进门观瞧,那门洞开并没有什么人把守,只是院内有两棵大树,均高逾十丈,见上面分别停着一只孔雀和一只大鹏,身形巨大,羽翅生辉,生得嘴坚爪利,果不是凡鸟。

  这燃灯佛究竟是什么圣者?

  原来,燃灯佛是上古出生,后自己悟道修行的神圣,由于出生时正是夜晚,他一出生,身边的一切便光明如灯照,整个房间都被照亮,于是父母就为他起了“燃灯“这个名字。

  燃灯出生后第二天一早,便有凤凰来到他家门口的树前,落在树上鸣叫,人们皆以为奇。

  燃灯长大后聪慧异于常人,心地宽厚善良,四处访学,讲道,逐步创立了一门叫做佛的道法,学此道法,可参透生死,除去世间欲望和烦恼。

  燃灯为弘扬这门道法在那揭罗曷国建立了一个佛学讲堂,每日讲法,普渡众生。

  菩提随那老者进到讲堂门里,只见门内又有一个别样的洞天,别看门不大,里面却很宽广,整个是一个殿堂模样,下面坐了有几百人在听讲法,上面高台上坐着一个老者,慈眉善目,把那佛法谆谆讲来,正是燃灯。

  菩提在最后面坐下,准备听燃灯讲何种法。

  原来,今天燃灯讲的正是前生今世,善恶因果,除却欲望,不生争念,为大觉大悟。

  菩提听得燃灯讲法,想到自己的历经波折,颇有感触,便又顿时增长了领悟。

  菩提想:“我等本欲争那天帝,但却无果,现天帝已有人选,自己再无可能,又不愿在天庭供职,居于人下,本欲彻底归隐修行,但可惜自己的苦苦修行,具有的大道和法力从此再无处施展,但今日见世间有一如此治世之尊灵,何不将来与那阿弥陀一起修行传承于他,我又不必参与世事之争,自在修行,而阿弥陀又志在传承道法,岂不两全!”

  想到此处,菩提离开了燃灯之处,打定主意,决定留在西牛贺洲,待那阿弥陀转世,寻机将其点化。

  菩提在西牛贺洲四下寻找,发现一处理想之地,乃是一处僻静的深山,名为灵台方寸山,此山高大秀丽,清净深远,多有悬崖峭壁,遍布奇花异草,空谷幽兰,是个归隐修行的好去处。

  遂在此山中开辟一洞府,命名为:“斜月三星洞,菩提便在此安养修心,同时静等转世的阿弥陀。”

  转世后的阿弥陀名为“乔达摩西达多”,终于在菩提树下彻悟之后,心脱凡尘,获真仙大法,之后并没有渡过家乡门口的那条熟悉的尼连禅河,去见别离多年就近在眼前的父王,而是和菩提二人四处访道,一路救助苦难众生,更加洞悉了人生痛苦的本源,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使贪、瞋、痴等烦恼不再起于心头,大觉悟,后被称释迦摩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又称“如来!”。


第二十一章:《弘扬佛法,雷音佛寺》

  话说菩提点化转世后阿弥陀之后,便带阿弥陀来到了燃灯佛师所在的地方,此时转世阿弥陀以被称为“释迦牟尼”。

  二人来到燃灯讲佛之处,待燃灯讲完,众人逐渐散去,释迦牟尼和菩提二人依旧没人走,二人来到燃灯眼前,释迦牟尼施了个佛家礼,燃灯见是那日来的有缘人菩提,心想此二人,定也是个修行得道的,也便在下座还礼。

  释迦牟尼先开口道“我二人修行访法,今日到此打扰,刚才在下面听您讲法,颇有感悟,希望能在此长期学法,还望佛师能收留?”

  燃灯道“佛渡有缘之人,既然你二人有此心意,必是与佛法灵性相通,你们就留下听吧!我收你二人做我佛门的门徒,与那些听法的有些不同,就算是我佛门的弟子吧!”

  “多谢佛师!”二人赶紧行礼感谢,自此二人便归了佛门。

  光阴荏苒,释迦牟尼在燃灯门下学习佛法,由于其前世今生的神灵悟性,已经是佛门里公认的最集佛法大成的子弟。同时佛门的弟子日渐多起来,日渐兴盛,每次讲法时,人数上千,有时甚至数千。正式弟子不算,那在家修行的比丘尼,比丘僧就三五千。

  一日释迦摩尼见听法的人越聚越多,甚至已经拥挤到殿堂外,于是在讲法完毕时对佛师燃灯说:“佛师,我看那听法的门众越来越多,我们何不另寻一个大的去处,建立一个更大的法堂,已弘扬佛法呢?”

  燃灯听完道:“释迦牟尼,得我佛法者是为有缘方可,不可强求。”

  释迦摩尼听完燃灯这么说,也没说什么,不过心中不是太认可佛师的说法,心里还总想着一日扩建殿堂,以更大弘扬佛法的事情。

  释迦牟尼回去以后和菩提提起这事,说了自己的想法,菩提听后点了点头,对着释迦牟尼说道“如今你我已经深得佛法旨意,如将其传给更多的徒众,渡化更多的众生,不是更好,不是更大的造化吗?只是那燃灯佛师年岁已高,恐怕是不愿更动。不如你我自己先找到一个好去处,然后报给佛师知道。如何?”

  “恩,这是个好办法!”

  于是第二天,释迦摩尼与那菩提来到燃灯面前辞别,释迦摩尼道:“佛师,我们来此听您讲佛法已多时,原本我们游走修行,渡众生,我们想继续出外传佛法,以渡更多的众生。”

  燃灯未加多言,点头同意。

  于是释迦摩尼,菩提二人辞别燃灯,四处寻找更广阔的讲法天地去了。

  传道苦行,在常人看来是一件极辛苦的事,但在释迦摩尼和菩提眼里,却有着十分的乐趣,因此也并不觉得辛苦,甚至从未想过此问题,一路前行。

  这一天,释迦摩尼,菩提二人来到一处山地,远看那山,顶摩霄汉,根接须弥,祥云缭绕,高耸入云。近看,奇花、异草、古柏、苍松林立,怪石参差嶙峋,禽兽也都安闲悠然,飞鸟白鹤立在枝头鸣叫跳跃,真是世间罕有。

  那山脚下,所过地方,家家和善,户户有礼。

  释迦牟尼对着菩提说道:“这真是个修法的灵地。”

  “是啊!”菩提也点头称是!

  原来此处正是那燃灯座前护法之大鹏的窝巢所在,名为灵鹫山。

  此山势浩大,方能容下大鹏千丈之原身。

  释迦摩尼和那菩提一见此山,心中便十分喜欢,于是二人在此落脚,每日在那灵鹫山顶修炼,吸日月精华,悟天地道法。

  修炼之时,释迦摩尼和菩提也不忘传法,很快,慕名前来的信众越来越多,众徒捐献的礼佛之物也逐步增多。

  日月如梭,释迦摩尼和菩提在灵山修行传法不觉已近一年,释迦摩尼眼见如此多的信徒从众,以及那些敬献来的宝物,也越来越多。

  一日,二人认为在此安定传道时机成熟,便请工匠,着手修建一座佛寺,作了在此长久传扬佛法的打算。

  佛寺的选址就在灵鹫峰顶之上,释迦摩尼此时历经修行,又有菩提相助,已具大法力,便将那峰顶的巨巢移至山后山脚之下,为新的佛寺腾出空间。

  历时多日,佛寺终于建成,坐落山巅,气势庄严,只是装饰简朴略显简单,却也是错落有致,仙圣之气凝聚,刚一建成,便吸引那彩凤青鸾来那上空飞舞盘旋,四周鹤鸣猿啼,不凡之地,真是个不染尘世,讲法传道的好居所。

  二人见那建成的法寺,不禁十分欣喜,建成之日与众佛徒一起前来观看,此时菩提问道“道兄,是该为宝寺起个名字了!”

  释迦摩尼正在思考此事,忽听到寺中钟声隆隆,如响雷般震天动地,释迦摩尼想:“名字有了,就叫雷音寺吧。”

  与菩提和佛众一说,尽皆称好。

  雷音法寺建成,释迦摩尼和菩提住进雷音寺之中,招来这些年跟随学法的徒众,在寺内讲法。

  有了如此的讲法处所,果然与之前不一般。

  没几日,徒众迅速与日增加,释迦摩尼坐当中,开坛讲法的时候,万人攒动,一片弘扬佛法的大胜景,而菩提坐在一旁偶然说一两佛法。

  一切业已安顿,释迦摩尼对着菩提说道:“如今此处各项事宜已经安定,该去接燃灯佛师来了,让他老入驻上座,也让那里的徒众也到这里一并听法。”

  “是啊!”

  于是,二人安排好雷音寺里的事情,去到燃灯的驻处去了。

  二人又见到燃灯,燃灯与二人久别,见到二人归来当然十分高兴叫徒众把二人的客房安置了。

  次日,与二人一起聊天叙旧。释迦牟尼道“我二人这次去了,一路弘扬佛道,如今已经在那雷音寺安顿,此次回来是为了接老师去雷音寺讲佛法传道。”

  燃灯一听道:“你大力弘扬佛法,乃大善举,好意我已知晓,只是我在此已然多年,不再想更动。”

  释迦摩尼,菩提二人知道了燃灯的想法,稍加劝说了一番,不能劝动,也就罢了。

  但是二人并没有马上离开,原来释迦摩尼和菩提打算将在此的徒众也请至灵鹫山处。

  于是,释迦摩尼和菩提便每日与众徒说解那灵鹫山雷音寺的好处,连那比丘众徒慢慢的也知道了。

  逐渐已经有些徒众开始前往灵山,慢慢又变得越来越多,于是二人商议,由释迦牟尼返回灵山,菩提则继续在燃灯处逐步宣讲,促使这些门徒去往灵鹫山安顿。

  每当有燃灯处徒众到达灵山,释迦摩尼专门派接引使者在山前迎接。

  到达灵鹫山的徒众又四处传扬灵鹫山听佛法的好处,慢慢的灵鹫山雷音寺便天下皆知了。

  这样一来,燃灯圣殿处听法的徒众是越来越少,每次讲法时人数越来变化得明显,燃灯知道这一切的缘由,并不在意,依旧自己讲法,不做任何干涉。

  但此时却有一神明看不过去,是谁呢?原来正是那燃灯护法:大鹏。这大鹏擅长飞腾,振翅便能九万里,和孔雀一样,是当年燃灯出生时降临在燃灯门前的凤凰所生,凤凰生孔雀和大鹏后留下孔雀和大鹏随燃灯修行护法多年,大鹏善飞,孔雀善斗,各有法力。


第二十二章:《孔雀争锋抱不平,受让佛尊得册封》

  大鹏见释迦摩尼再次返回后,鼓动众门徒去往自己的巢窝所在灵鹫山,而此处越来越冷清,心里自是生出不满,为那燃灯佛师甚为不平,便趁人不注意,悄悄振翅飞回灵鹫山。

  在那山顶空中,大鹏向下一望,不禁气冲脑顶,原来自己那筑在灵鹫山顶的巢窝,早已被推至山底,凌乱在山脚下,不堪入目,大鹏带怒而回。

  大鹏回到燃灯处所,马上找来孔雀,对孔雀道:“难怪如今此处日渐冷清,都是那释迦摩尼和菩提所为,他们占了我那灵鹫峰,还把我的巢窝推倒。并且还在山顶建了一个寺院,将这里的徒众全部招引过去,而至这里日渐冷清,这口气,一定要出!”

  孔雀听大鹏这样一说,早已怒了,道:“那释迦摩尼占你窝巢,实在是过分,而且还带走这里的徒众,长此下去,这里恐怕要没有什么人了,你我作为佛之护法,岂能容忍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大鹏连道:“说得是,你我联手,去到那灵鹫山,把那释迦摩尼赶走!”

  孔雀道:“你我联手一起斗败释迦摩尼,他那什么雷音寺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到时候我们是占了雷音寺还是继续在此地修行自随我便。”

  大鹏听了,心理一惊,自然高兴,于是和孔雀即刻前往灵鹫山寻释迦摩尼去了。

  再说那燃灯祖师,正在休息,有徒众来报:“说那大鹏和孔雀护法不知何故,突然怒气冲冲飞奔而去,看方向好像是前往灵鹫山。那大鹏与孔雀曾多次在燃灯面前提及对释迦摩尼行为的不满,燃灯知道此次要出现一场大的争斗,释迦摩尼以及大鹏和孔雀都是具有大法力者,如若发生争斗,后果必然难料,且很有可能出现死伤,同门中人,自己身为佛师,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于是急忙率得力徒众也赶往灵鹫山。”

  孔雀和大鹏振翅高飞,比那佛师快上许多,没多久,便到达灵鹫山,二人在山顶飞舞盘旋,此时正值寒冬,灵鹫峰大雪覆盖,变成雪山,那释迦摩尼正在灵鹫峰雪山之顶修炼,已经修成了六丈金身。

  孔雀见到了释迦摩尼,空中厉声道:“释迦摩尼,菩提你二人为何欺师啊!”

  大鹏也高声叫到:“释迦摩尼,你为何夺我巢窝!”

  释迦摩尼道:“我如何欺师?又如何夺你巢窝!”

  孔雀道:“你私将门徒引导至此,让燃灯佛师门前冷清,不是欺师是什么?还推倒原来大鹏的巢窝,建立寺院,你可知你的孽障吗?”

  释迦摩尼道:“我在此修建寺庙,原是为接佛师至此,弘扬佛法,无奈佛师不愿离开,我才与众徒讲解此地的好处,引众徒至此。而那巢窝,我本不知是何归属,来时见其空空,便移至山底,也不知是大鹏护法所造。”

  孔雀道:“释迦摩尼,你诸多借口,都是欲将取代佛师之位,自立门户,佛门乃是佛师苦心开辟,岂能容你一个外来之人随意取代尊位。”

  于是再不听那释迦摩尼解释,飞在空中直冲下来,向如来扑去。

  释迦摩尼见孔雀杀气十足,直欲取其性命,无奈只得迎战。

  大鹏也挥舞翅膀,伸出利爪前来助战。

  只见那,一个是未来佛门大神尊,一个乃现世佛师神护法。一个是大彻悟者缘菩提,一个乃万里飞腾金大鹏。

  一个要创立天地当尊位,一个欲维护法义护尊卑。

  四仙神混战一处,上下翻飞,孔雀和大鹏挥舞的翅膀,搅动那狂风飞舞,卷起漫天白雪,遮天蔽日,你追我赶,轮番攻击,释迦牟尼与菩提左突右挡,与二护法你来我往,一时难分高下。

  那孔雀是佛师的护法,得传凤凰仙体,法力无边,释迦摩尼尚没有修炼得能抵挡孔雀和大鹏联手的攻击,孔雀见用打斗之术难以速速取胜,便运动法力,只见孔雀只吸得一口气,整个灵山天地之气便尽数进入孔雀腹中,释迦摩尼也被吸入到孔雀腹内。

  原来,被吸入孔雀腹内的释迦摩尼,有钻腹求生之法,故意被孔雀吸入腹内,而后运动法力,从孔雀背部破开一个口子,穿了出来。

  孔雀身体被剖开巨隙,因此受了重伤,不能再战,释迦摩尼催动法力,准备将孔雀就此打杀。

  正在此时,燃灯和众佛与徒众赶到。

  燃灯风风火火赶到了灵山,正见大鹏与菩提厮杀,释迦摩尼从孔雀体内破体而出,欲打杀孔雀,燃灯见此情景,忙上前拦住释迦摩尼。

  燃灯对释迦摩尼说道:“善哉,善哉,切莫杀生。”

  释迦摩尼见燃灯拦阻,收手,行礼。菩提和大鹏见燃灯佛师率众前来也停下打斗,以佛礼见过佛师。

  燃灯道:“释迦摩尼,你因为何事而欲杀生。”

  释迦摩尼道:“佛师前来,正好了却此劫,孔雀欲取我命,我正欲杀之,实乃迫不得已,是那孔雀将我吞如腹内,欲至我与死地在先。”

  燃灯佛师见此情形,心中焦急,知道孔雀和释迦摩尼都还是处在怒争生死的情境,而此一劫乃是由他而起,一个是他得意弟子,一个是他常年护法,佛门慈悲为怀,都不能让他们受到伤害,但是用一般理由当是无法阻止两位深具大法力的修炼者的争斗。

  燃灯不愧为具大智慧之佛师,情急之中,迅即生智,对释迦摩尼道:“你可知今世之缘,甚于前世来生,善是善缘,孽是孽缘。你今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