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斗战胜佛之悟空传-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

  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

  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除未定哉。

  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

  西天灵鹫山大雷音寺里,众菩萨、八大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尼、比丘僧、优婆塞、优婆夷等等,都在七宝莲台之下听如来说法。

  如来宏大庄严的声音在大殿里响着:这: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为有,非无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无定色,色即是空。空无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

  话音落去,但见天花缤纷而下。如来高坐七宝莲台上看着远方“果然来了。”,释迦摩尼如来宝相庄严,忽然说:“孙悟空来了!”

  众人抬头往外一看,果然看见有两个孙悟空,一路吆吆喝喝,挥舞着铁棒,往大雄宝殿而来。

  “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八大金刚慌忙上前去挡住,喝道:“你们哪里去?”

  “这妖精变作我的模样,无人能分出真假,来请如来为我辨个清白!”

  两人直往里闯,众金刚挡不住,被他们闯进殿来。

  两个孙悟空都跪在七宝莲台下,说道:“万望如来大开方便之门,为弟子辩明真假,分个清白!”

  孙悟空跪于佛祖之前拜告道:“弟子保护唐三藏,来造宝山,求取真经,一路上炼魔缚怪,不知费了多少精神。前至中途,偶遇强徒劫掳,委是弟子二次打伤几人,师父怪我赶回,不容同拜如来金身。弟子无奈,只得投奔南海,见观音诉苦。不期这个妖精,假变弟子声音相貌,将师父打了,把行李抢去。师弟悟净寻至我山,被这妖假捏巧言,说有真僧取经之故。悟净脱身至南海,备说详细。观音知之,遂令弟子同悟净再至我山。因此,两人比并真假,打至南海,又打到天宫,又曾打见唐三藏,打见冥府,俱莫能辨认。故此大胆轻造,千乞大开方便之门,广垂慈悯之念,与弟子辨明邪正,庶好保护唐僧亲拜金身,取经回东土,永扬大教。”

  说着,把事情原委详详细细说了一遍,两个都是一同说话,都是一样说词。如来正要说话,忽然南边彩云飘飘,观音菩萨来了,上前拜见如来。

  释迦摩尼如来待观音拜完,合掌道:“观音尊者,你看那两个孙悟空,谁真谁假?”

  观音摇摇头,叹息道“前天他们来了弟子愚昧,弟子不能分别。他们又到了天宫地府,也是难认,特来拜见如来,千万给他辨明辨明。”

  如来笑道:“你们法力广大,却只能遍知周天之事,不能尽识周天之物,也不能全知周天万物种类。”

  “请如来指示周天万种类!”

  “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也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在这十类之中。”

  观音菩萨低头问道:“敢问是哪四猴?”

  “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

  “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

  “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

  “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这四种猴子,不在十类之中,天地之间也没有他们的名号。这第四猴六耳猕猴,他随便往哪里一站,就能知道方圆千里内的事情。人一说话,他就能听见,所以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真悟空是灵明石猴,假悟空,就是六耳猕猴!”假孙悟空听见如来说出了他的来历本相,知道时机到了,急忙一纵身,跳起来就跑。

  释迦摩尼如来见他要跑,叫一声:“拿下!”

  四大菩萨、八大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齐动身,把他围在中间。

  孙悟空也要上前,释迦摩尼如来道:“悟空,你别动手,看我给你擒拿他。”

  释迦摩尼如来必定要出手,不然这假悟空死了,以后怎么向菩提交代。

  孙悟空吓得毛骨悚然,慌忙摇身变作一只小蜜蜂,往上疾飞,想到逃走。释迦摩尼如来把金钵盂一抛,不偏不倚,正罩着了那只小蜜蜂,当地一声落下来,钵口朝地,把小蜜蜂盖在了钵盂下面。众人见假孙悟空不见了,还以为跑了,四顾寻找。

  释迦摩尼如来笑道:“妖精没跑掉,就在我这钵盂下面!”

  八大金钢围了上去,把钵盂揭起来一看,果然是一只猕猴,只是并没有长着六只耳朵,想必是因为他的耳朵太过了得,才得了六耳的名号。看他模样,与孙悟空着实很相像。

  六耳猕猴满面惊恐,双目四顾,想要逃走,可怜被如来的金钵盂一罩,法力全失,脱身不得。忽然一根硕大铁棒打了下来,正在打在猕猴身上,把他打成了一团肉饼。

  正是孙悟空跳了过来,金箍棒打下来了“善哉!善哉!”

  释迦摩尼如来见孙悟空把假的六耳猕猴打死了,假装有些不忍。

  怒喝“悟空,你”

  “佛祖不该慈悯他,他打伤了我师父,抢夺了包袱,依照律法,是白日抢劫杀人,也是个斩头罪呢!”

  “他是有罪,但若是你不生二心,一心保护唐僧来取经,他又哪里会有机可乘?他见你不来取经,所以才想自己来取经去东土弘扬,成就功果。这也是心有佛法,罪犹可恕。

  “他知道我不会要他性命,才敢同你来我这里。

  “再者,你他本是同根,多少有些情谊,佛门中人,心中常怀善念,你又何必要把他打死?”

  这一番话说出来,孙悟空脸色忽然变了。

  这是在告诉自己,不听话难道就是这样的下场,这是警告还是暗示。

  释迦摩尼如来看见孙悟空神色尴尬,还是传经大业要紧,也就不再想他,对孙悟空说道:“你自己快去保护金蝉子来此求经吧!”

  孙悟空被如来刚才那番话说得有些面子上挂不住了,见如来要他回去保唐僧来取经,以退为进,朝上磕了一个头,道:“上告佛祖,那和尚铁了心不要我了。我再去,他也不会收留,只是白白受他冷眼!还请如来行个方便,把念一念,褪下这个金箍,交还如来,放我还俗去吧!”

  这猴子,我叫他自己去,他倒讨价还价了!

  释迦摩尼如来笑道:“你别乱想,不要放刁。我叫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好保护唐僧来,那时功成归极乐,你也坐莲台!”

  这几句话,恩威并施。

  观音在旁边听如来这么说,忙合掌谢了如来,对孙悟空道:“悟空,我陪你走一趟去。”

  孙悟空暗喜,跟着观音驾云而去,后面跟着惠岸和白鹦鹉。不一会,到了那户山村人家,沙和尚听到空中响动,看见是观音菩萨来了,忙请金蝉子一起出来迎接。

  金蝉子二人拜完,观音道:“三藏,前几天打你的,是假悟空六耳猕猴,已被如来识破,悟空把他打死了。你要收留悟空,只有他保护你,才到得了灵山,才能见到佛祖,取得真经。你们师徒要一体同心,再莫分心!”

  观音亲自送孙悟空回来,金蝉子自然明白孙悟空的一份记忆已经找回,那么为何悟空还是记不起来了那时的记忆。

  “谨遵教旨。”

  忽又见东边一阵狂风滚滚而来,众人一看,原来是猪八戒背着两个包袱,驾风回来了。

  猪八戒落下地来,看见观音在,慌忙倒身下拜道:“弟子前天别了师父到花果山水帘洞找包袱,看见有一个假唐僧一个假八戒,都被弟子打死了,是两个猴精。到洞里找到包袱,查点了一下,什么也没有少!”

  看见观音身边站着孙悟空,又问:“还有一个孙悟空呢?”

  观音把如来识破真假的事说了一遍,猪八戒又磕头致谢。观音见师徒几人又重归一起了,嘱咐他们要尽释前嫌,同心同德,去西天拜佛求经,成就正果。

  师徒几人拜谢了,观音驾祥云,与惠岸、白鹦鹉一起回南海去了。师徒几人整理了行李马匹,谢了那户山村人家,找明大路方向,往西而去。


第三百三十八章:《火焰山》

  若干种性本来同,海纳无穷。千思万虑终成妄,般般色色和融。有日功完行满,圆明法性高隆。休教差别走西东,紧锁牢肸。收来安放丹炉内,炼得金乌一样红。朗朗辉辉娇艳,任教出入乘龙。

  话表三藏遵菩萨教旨,收了行者,与八戒、沙僧剪断二心,锁肸猿马,同心戮力,赶奔西天。说不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历过了夏月炎天,却又值三秋霜景,但见那——

  薄云断绝西风紧,鹤鸣远岫霜林锦。光景正苍凉,山长水更长。征鸿来北塞,玄鸟归南陌。客路怯孤单,衲衣容易寒。

  师徒四众,进前行处,渐觉热气蒸人。三藏勒马道:“如今正是秋天,却怎返有热气?”八戒道:“原来不知,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为天尽头。若到申酉时,国王差人上城,擂鼓吹角,混杂海沸之声。日乃太阳真火,落于西海之间,如火淬水,接声滚沸;若无鼓角之声混耳,即振杀城中小儿。此地热气蒸人,想必到日落之处也。”大圣听说,忍不住笑道:“呆子莫乱谈!若论斯哈哩国,正好早哩。似师父朝三暮二的,这等担阁,就从小至老,老了又小,老小三生,也还不到。”八戒道:“哥啊,据你说,不是日落之处,为何这等酷热?”沙僧道:“想是天时不正,秋行夏令故也。”他三个正都争讲,只见那路旁有座庄院,乃是红瓦盖的房舍,红砖砌的垣墙,红油门扇,红漆板榻,一片都是红的。三藏下马道:“悟空,你去那人家问个消息,看那炎热之故何也。”大圣收了金箍棒,整肃衣裳,扭捏作个斯文气象,绰下大路,径至门前观看。那门里忽然走出一个老者,但见他——

  穿一领黄不黄、红不红的葛布深衣,戴一顶青不青、皂不皂的篾丝凉帽。手中拄一根弯不弯、直不直,暴节竹杖,足下踏一双新不新、旧不旧,涘柷敔鞋。面似红铜,须如白练。两道寿眉遮碧眼,一张哈口露金牙。

  那老者猛抬头,看见行者,吃了一惊,拄着竹杖,喝道:“你是那里来的怪人?在我这门首何干?”行者答礼道:“老施主,休怕我,我不是什么怪人,贫僧是东土大唐钦差上西方求经者。师徒四人,适至宝方,见天气蒸热,一则不解其故,二来不知地名,特拜问指教一二。”那老者却才放心,笑云:“长老勿罪,我老汉一时眼花,不识尊颜。”行者道:“不敢。”老者又问:“令师在那条路上?”行者道:“那南首大路上立的不是!”老者教:“请来,请来。”行者欢喜,把手一招,三藏即同八戒、沙僧,牵白马,挑行李近前,都对老者作礼。老者见三藏丰姿标致,八戒沙僧相貌奇稀,又惊又喜,只得请入里坐,教小的们看茶,一壁厢办饭。三藏闻言,起身称谢道:“敢问公公,贵处遇秋,何返炎热?”老者道:“敝地唤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三藏道:“火焰山却在那边?可阻西去之路?”老者道:“西方却去不得。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三藏闻言,大惊失色,不敢再问。

  只见门外一个少年男子,推一辆红车儿,住在门旁,叫声:“卖糕!”大圣拔根毫毛,变个铜钱,问那人买糕。那人接了钱,不论好歹,揭开车儿上衣裹,热气腾腾,拿出一块糕递与行者。行者托在手中,好似火盆里的灼炭,煤炉内的红钉。你看他左手倒在右手,右手换在左手,只道:“热,热,热!难吃,难吃!”那男子笑道:“怕热莫来这里,这里是这等热。”行者道:“你这汉子好不明理,常言道,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他这等热得很,你这糕粉,自何而来?”那人道:“若知糕粉米,敬求铁扇仙。”行者道:“铁扇仙怎的?”那人道:“铁扇仙有柄芭蕉扇。求得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我们就布种,及时收割,故得五谷养生。不然,诚寸草不能生也。”行者闻言,急抽身走入里面,将糕递与三藏道:“师父放心,且莫隔年焦着,吃了糕,我与你说。”长老接糕在手,向本宅老者道:“公公请糕。”老者道:“我家的茶饭未奉,敢吃你糕?”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且不说这家子供奉唐僧加倍,却说那行者霎时径到翠云山,按住祥光,正自找寻洞口,忽然闻得丁丁之声,乃是山林内一个樵夫伐木。行者即趋步至前,又闻得他道——

  云际依依认旧林,断崖荒草路难寻。西山望见朝来雨,南涧归时渡处深。

  行者近前作礼道:“樵哥,问讯了。”那樵子撇了柯斧,答礼道:“长老何往?”行者道:“敢问樵哥,这可是翠云山?”樵子道:“正是。”行者道:“有个铁扇仙的芭蕉洞,在何处?”樵子笑道:“这芭蕉洞虽有,却无个铁扇仙,只有个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行者道:“人言他有一柄芭蕉扇,能熄得火焰山,敢是他么?”樵子道:“正是正是,这圣贤有这件宝贝,善能熄火,保护那方人家,故此称为铁扇仙。我这里人家用不着他,只知他叫做罗刹女,乃大力牛魔王妻也。”

  行者闻言,大惊失色,心中暗想道:“又是冤家了!当年伏了红孩儿,说是这厮养的。前在那解阳山破儿洞遇他叔子,尚且不肯与水,要作报仇之意,今又遇他父母,怎生借得这扇子耶?”樵子见行者沉思默虑,嗟叹不已,便笑道:“长老,你出家人,有何忧疑?这条小路儿向东去,不上五六里,就是芭蕉洞,休得心焦。”行者道:“不瞒樵哥说,我是东土唐朝差往西天求经的唐僧大徒弟。前年在火云洞,曾与罗刹之子红孩儿有些言语,但恐罗刹怀仇不与,故生忧疑。”樵子道:“大丈夫鉴貌辨色,只以求扇为名,莫认往时之溲话,管情借得。”行者闻言,深深唱个大喏道:“谢樵哥教诲,我去也。”遂别了樵夫,径至芭蕉洞口,但见那两扇门紧闭牢关,洞外风光秀丽。好去处!正是那——

  山以石为骨,石作土之精。烟霞含宿润,苔藓助新青。嵯峨势耸欺蓬岛,幽静花香若海瀛。几树乔松栖野鹤,数株衰柳语山莺。诚然是千年古迹,万载仙踪。碧梧鸣彩凤,活水隐苍龙。曲径荜萝垂挂,石梯藤葛攀笼。猿啸翠岩忻月上,鸟啼高树喜晴空。两林竹荫凉如雨,一径花浓没绣绒。时见白云来远岫,略无定体漫随风。

  行者上前叫:“牛大哥,开门,开门!”呀的一声,洞门开了,里边走出一个毛儿女,手中提着花篮,肩上担着锄子,真个是一身蓝缕无妆饰,满面精神有道心。行者上前迎着,合掌道:“女童,累你转报公主一声。我本是取经的和尚,在西方路上,难过火焰山,特来拜借芭蕉扇一用。”那毛女道:“你是那寺里和尚?叫甚名字?我好与你通报。”行者道:“我是东土来的,叫做孙悟空和尚。”

  那毛女即便回身,转于洞内,对罗刹跪下道:“奶奶,洞门外有个东土来的孙悟空和尚,要见奶奶,拜求芭蕉扇,过火焰山一用。”那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浇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口中骂道:“这泼猴!今日来了!”叫:“丫鬟,取披挂,拿兵器来!”随即取了披挂,拿两口青锋宝剑,整束出来。行者在洞外闪过,偷看怎生打扮,只见他——

  头裹团花手帕,身穿纳锦云袍。腰间双束虎筋绦,微露绣裙偏绡。凤嘴弓鞋三寸,龙须膝裤金销。手提宝剑怒声高,凶比月婆容貌。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返怪老孙,是何道理!”罗刹道:“你这个巧嘴的泼猴!我那儿虽不伤命,再怎生得到我的跟前,几时能见一面?”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若忍耐不得,教你早见阎君!”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罗刹害怕,回头要走,行者道:“嫂嫂,那里去?快借我使使!”那罗刹道:“我的宝贝原不轻借。”行者道:“既不肯借,吃你老叔一棒!”

  好猴王,一只手扯住,一只手去耳内掣出棒来,幌一幌,有碗来粗细。那罗刹挣脱手,举剑来迎,行者随又轮棒便打。两个在翠云山前,不论亲情,却只讲仇隙。这一场好杀——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先言拜借芭蕉扇,不展骁雄耐性柔。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左挡右遮施武艺,前迎后架骋奇谋。却才斗到沉酣处,不觉西方坠日头。罗刹忙将真扇子,一扇挥动鬼神愁!

  那罗刹女与行者相持到晚,见行者棒重,却又解数周密,料斗他不过,即便取出芭蕉扇,幌一幌,一扇阴风,把行者扇得无影无形,莫想收留得住。这罗刹得胜回归。

  那大圣飘飘荡荡,左沉不能落地,右坠不得存身,就如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滚了一夜,直至天明,方才落在一座山上,双手抱住一块峰石。定性良久,仔细观看,却才认得是小须弥山。大圣长叹一声道:“好利害妇人!怎么就把老孙送到这里来了?我当年曾记得在此处告求灵吉菩萨降黄风怪救我师父。那黄风岭至此直南上有三千余里,今在西路转来,乃东南方隅,不知有几万里。等我下去问灵吉菩萨一个消息,好回旧路。”正踌躇间,又听得钟声响亮,急下山坡,径至禅院。那门前道人认得行者的形容,即入里面报道:“前年来请菩萨去降黄风怪的那个毛脸大圣又来了。”菩萨知是悟空,连忙下宝座相迎,入内施礼道:“恭喜!取经来耶?”悟空答道:“正好未到!早哩,早哩!”灵吉道:“既未曾得到雷音,何以回顾荒山?”行者道:“自上年蒙盛情降了黄风怪,一路上不知历过多少苦楚。今到火焰山,不能前进,询问土人,说有个铁扇仙芭蕉扇,扇得火灭,老孙特去寻访,原来那仙是牛魔王的妻,红孩儿的母。他说我把他儿子做了观音菩萨的童子,不得常见,跟我为仇,不肯借扇,与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