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斗战胜佛之悟空传-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乙天尊谢过灵宝天尊,自此便在灵霄阁中行天帝之职。

  天地初生未久,虽无秩序,却也无事,天帝倒也清闲自在。

  太一初得道法,还不具高深法力,需要渐逐修行,方能具体达成,因此潜心修炼。

  大罗天上八十一天,世间已过千百年,除了天地初生时诞生的草木生灵,又有万物繁生。

  天地初生之上古,有诸般神兽,大都顽劣凶残,在诸般有灵性之兽中,有一只白牛,乃是牛之祖兽,即天地第一只牛形。

  白牛身形巨大,肩高数丈,头顶一对长角,威武雄壮,力大无比,虽力大善斗却不与百兽争,生在昆仑山中,因食仙草,逐渐成精,有了灵性,恰遇灵宝天尊,便被天尊点化,收归门下为徒。

  那牛祖不同于其他仙灵,天性灵动。

  灵宝天尊问他:“你欲学何法?”

  那牛祖答道:“只愿学术,却无心习经。”

  灵宝天尊知是其天性所致,便只传其法术,那白牛却也用心,学会了天尊所授的七十二般变化。

  如此这般,灵宝天尊徒众逐渐愈发众多,精灵众生有许多学到了天尊的道法,只是悟性不同,如牛祖那样学到高深法术者还是少数,学得法术者,自行修炼,又互相传授,渐渐数量众多,灵宝依旧不辍。

  此时的天地逐渐开始有妖有魔,为妖者乃是那些得了灵性成精的花草石木,鸟兽鱼虫。为魔者,乃是那些具有法力的妖精,有非单单为生存之需的主动迫害他人之心。

  妖魔好斗,一开始还各自零散,后来,逐渐集结成群,群体相争,与普通生灵,与妖精,与其他的妖魔群体之间,不断争斗。

  无论是妖还是普通生灵,不胜其扰,那上古之时有许多神兽,或有蛮力,或有法术,大都为魔,各种争斗,参与其中。

  妖魔与生灵不断争斗,愈发混乱,天帝太乙天尊看在眼里,遂请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一起来到灵霄阁中。

  太乙天尊问道:“那妖魔横生,争斗也越来越多,万物苍生受到毁灭,如此情形,是否需要应对?”

  灵宝天尊道:“生灵由自然而生,妖魔也自然生成,并无本质区别,至于争斗,乃是此界苍生本性,因此不必忧虑,无须干涉。”

  “道德天尊,有何看法。”

  太乙天尊点头,便问道德天尊有何看法。

  那道德天尊的想法与灵宝天尊却有不同,见太乙天尊问他,答道:“世间万物该当有序而生,和睦相处,不该如此,法力只该当维护秩序时使用,而不能胡乱行使,扰乱生灵,魔族所为,应当制止。”

  太乙天帝听老君这样一说,也觉有理,又是点头。

  灵宝天尊见天帝并无偏向某一方的意见,便道:“我只传承元始道法,此界的治理,还要太乙天尊和道德天尊来定。”

  太乙天尊和道德天尊听灵宝天尊所述,同时点了点头。

  太乙天帝道:“这样吧,二位天尊所言都有道理,不如先不做处置,且看事态情形如何发展,再做计较。”

  “好!”

  其他二位天尊也同意,遂就此议定,各自回宫。

  道德天尊回到自己的兜率宫中,回想今天在灵霄阁中灵宝天尊所说,心中始终不能认同。

  按其心意,有序的天地、祥和的世界才是传承元始之道。

  而现今的世界,除却草木虫兽,便是非妖即魔。

  没有灵性的草木虫兽倒也无碍,且是天地生机所必需,只是这成了精的妖和魔,没有善念,不讲秩序,随性而为,尤其是魔,不但没有善念,反而恶念丛生,主动伤生害命,非此界应有之相。

  虽是做如此之想,无奈道德天尊一人大法术未成,虽有心,却还不能有所作为。无奈,只得按照太乙天尊提法,观察事态的发展如何,再做定夺。同时道德天尊也加紧修炼所学法术,又建造了八卦炉,炼制丹药,法力得以日渐精进。

  就在诸位天尊左右犹豫未决之时,魔族却在扩张发展,天地间不断地有成精成妖的生灵,也不断有妖成为魔族一员。魔族的一个个群族则不断吸收壮大,又互相争斗,获胜者在兼并其他魔族群族中快速壮大,逐渐有魔族首领开始称王称霸。

  这其中最厉害的几个称王的魔王都是飞禽走兽所变,分别乃是: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

  而那牛魔王乃是曾师从灵宝天尊的牛祖,原本不好争斗,自打习得灵宝之法,自觉法力高强,从此便入魔道,聚集妖魔,侵扰生灵,因不但力大无穷,且有七十二般变化大法术,四周小魔都归于其麾下,又去与其他魔族群族争斗,屡屡获胜,因而不断扩大,竟成为最大魔族,手下有十万魔族之众。

  其他较大魔族也大都如此,只是不及牛魔王法力,妖魔数量略少,但那些魔王却也法术高强,各怀绝技。

  蛟魔王能翻江倒海,

  鹏魔王振翅飞万里,

  狮驼王能搬山覆岭,

  猕猴王善聆听知晓天地诸事,

  禺狨王则有能使神魔皆惧的法术。

  这些大大小小的魔族不但扰动生灵,互相之间也不停地你争我夺,天地间从此再无些许宁日,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未成精的生灵被动生灭,而成了妖精的则也不得不投靠强大的魔族以求自保,一时间,凡妖即魔,地界地上连同海中四处被魔族占领,几乎成为了魔界一般。

  这一切,当然看在天界眼里,但灵宝天尊不认为这些情形有何不妥,况且其中有不少还是其传授的弟子,虽未完全入魔族,但加入魔族的数量也是众多。

  有灵宝天尊如此态度,那太乙天尊也就不加过问,实际上太乙天尊即便是想过问此一情形,也无有足够法力处置,就如灵宝天尊所言,听凭自然。

  但那受命元始天尊治理本界天地的道德天尊却不这样想,一切的事态都在向他的观念的反方向发展,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道德天尊见此情形,认为再也不能放任不管,任由魔族发展,天地将由魔族占领,而那魔族凭恶而生,无规无矩,滥杀生灵,更不会支持和建立对生灵有益的任何事物秩序,对于神灵,自然是没有任何恭敬。

  道德天尊心中产生了消减地界魔族力量之心,为了做到这一点,其认为有必要让另一生灵取代魔族,占领地界,甚至可以修成法术,从而为天地众生出力,心有善念,遵从秩序,敬天又敬神。

  关键其还得能够听从管束,掌控其行径,这样就非得自己亲自去创造不可。

  好在道德天尊经过这许久的修炼,已是法力高深,精通天地之法,解化之术,无论飞腾遁形,点化五行,移山填海,都已是能信手拈来,再加上先天神体和后天仙丹,此时其已可称作是此界天地法力第一上神,即有术又得道,可安世界,能够开始真正按照其意志治理此界天地了。


第六章:《太清谋划正大统,世间寻宝与灵猴》

  先且不说其他几位听鸿钧老祖讲道的神灵,且说这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原生本是为执掌此界天地运转规则的化身,又听了鸿钧大道之法,胸中有宏广天地,缜密体系,见天地乱象,便生出欲发挥其所能,统一天地规则之心。

  而,观此时天地间万物已有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飞禽走兽,花草树木,虽生机万象,但缺少灵性,具有先天灵气者的数量非常之少,可将来择其愿听号令者参与治理,但却不能成为气候,因此,势必需要再造能超越并可统御当前万物的生灵。

  道德天尊寻思此生灵应为仙体,能传承道法,助其统领。可是那天地开辟以来,仙神屈指可数,现有诸仙乃是先天精气所化,再无神灵生出。

  而那些无有灵性的树木,走兽大都无有灵根,自己何处去找寻?

  太上老君有了此想法后,便寻一机会,与其他二清商议此事。

  三清同出鸿钧之门,经常互邀你我在一起切磋伦道讲法,互相帮忙。

  这一天,又是三清一起伦道之日,三人约好至太上三十三重天兜率宫一聚。到了相约之时,太上出宫门迎接二清,将二清请了进去。

  三人分别落座,开始伦道。

  那元始天尊讲世间万物,灵宝天尊讲轮回生死,道德天尊讲天地规则。

  而谈到这世间万物时,太上口开说道“有生死却无轮回,有法则却无一统。天上有众仙神却无归处,地上有生机却无生灵,仍是未全满之相。”

  少许,停顿之后太上老君又开口道“现今世间,有十二真仙,有日月星辰,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五行广大,却无归一法则,却又缺一生灵生于其中,不知二位是否同意。”

  元始天尊不解说道“此世间乃是鸿钧所化,上古大神盘古所生,已然完全,需何法则,又缺一怎样生灵呢?”

  灵宝天尊也处于迷惑之中,也问道“太上,法则是应建立,生灵不知是何作用。此世间似乎好像不需要这一物啊!”

  太上老君听到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所言,知其所想与二清大有不同,非是那二清不如太上老君,乃是天地本无定法,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更加倾向于因果循环,自然因果,而太上老君却更倾向于自建法则。

  太上老君明白二清的想法后,便未继续延伸此话题,遂于二人谈论其他道法,直至畅快方休。

  话说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离开太上老君的住处时,走到门外,灵宝天尊见已远离三十三重天,便对元始天尊开口说道“元始,老君今日所提之事,你有什么看法?”

  “我想老君是想自成一大统啊!”元始天尊看了看眼下的兜率宫说道!

  而灵宝天尊也是神灵,立刻领会,答道“元始是不是表示反对呢?”

  只见元始天尊微微一笑,没有作答!

  灵宝天尊见元始天尊笑而不语,又说道“以我看老君的决心已下啊!”

  “顺其自然吧!天造是自然,神造也是自然,该发生的自会发生,我等无需过问。”

  “先天之法与后天之法,各占其半。”

  元始天尊点了点头,更多无语,二人便各自回各自的住处去了。

  太上老君送走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回到住处,还是想着如何弘扬天赐神道的事情。

  太上老君本是掌管天地之法则,对那些稀少灵性的树木,飞禽走兽无甚有用。与那二清不同,太上更想自己创立法则,而于天地生根,运转于天地之界。

  太上老君寻思此生灵应为仙体,能传承道法,助其统领。

  可是那天地开辟以来,仙神屈指可数,现有诸仙乃是先天精气所化,再无神灵生出。

  而那些无有灵性的树木,走兽大都无有灵根,自己何处去找寻?还不如自行创造,更加称心。

  拿定主意,太上老君心中有了安排,于是出了这兜率宫天界,到地上游走一番,欲寻宝物来化仙灵之体。

  那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多日不到地界,距离听道之前的情形,已是大为不同。

  地界山河已经不是之前刚刚生成那样荒凉沉寂,而是生机勃勃。混乱的江河一齐归于大海,树木花草种类又增添了许多,随着那日月光华滋养,走兽也繁衍万千,给山河增添几分生机,如果不是妖魔丛生,一切是诸般美妙。

  太上老君在地界游走,同时思考自己的想法,越想越觉得有必要传承自己所学的道法,依照自己的想法管理这天地万物。

  太上老君这一路在地界游走查看,一路找寻过去。

  这一日行至一处大山之旁,此山名为昆仑山,乃是开天辟地时盘古脊柱生成。

  昆仑山气势磅礴,绵延不绝,山顶常年能见风雪,乃是个滋生神物的地方,众多开天之时生出的生灵,都在此生息,怪兽灵猴,奇花异草满山遍地。

  道德天尊于是决定在这山中仔细游走几日,看看能否寻得理想的宝物。

  那昆仑山下有土,山上有石,山体有林木,山间有走兽,多乃是凡物,不易点化成仙,皆不是老君心中理想之物。

  一日,太上老君正行走至山脚下,远远望得前面有一棵碧绿冉冉的大树,宽叶直干,闪出道道金光,一看就是个非凡之物,太上老君走上前去,定神观瞧,原来是一棵芭蕉树。

  只见此树高三丈有余,树干笔直,顶上迎空生有两片硕大芭蕉神叶,每个也约有三丈长,迎风而动,映日而闪耀。

  太上老君一见心中一喜,想到:“这芭蕉叶乃是不凡之物,如果能做成宝扇,可以在炼化时助其扇风旺火之用。”

  于是便摘了那两片巨大芭蕉叶下来,又看了遍仔细。原来,这两片芭蕉神叶,一片是太阴之气所生,一片是太阳之气所养,那太阴所生之叶可生阴风化雨,而太阳所生之叶可生阳风助火。

  于是太上老君便上前摘了那芭蕉宝树最高处的两片叶子各做成一柄神扇,金丝为骨,绿叶为面,形状能伸缩自如,放在怀里。

  回头再见那芭蕉树,却没有原先的金光和仙气了,原来,只有天地初开所生成之物,长期吸收日月精华才能生出灵物。

  再往不远处看,只见一只生有六耳的猕猴,蹲在一只树上向这边观望,与众不同。

  这六耳猕猴是何出处?

  原来这世间有三大灵猴,非天地人神鬼,赢鳞毛羽昆五仙五虫之列,乃分别为通哓阴阳的赤尻马猴,能捉拿日月的通臂猿猴,以及这六耳猕猴。而这六耳猕猴颇有灵性,善聆听,能知前后,明万物,只是顽劣异常。


第七章:《偶遇灵石欲练化,与世同君人参果》

  太上老君继续向东前行,跨过多重山,越过无数河不知不觉间,已经到昆仑之境,心想这创仙所需要材料,到底要用什么样的才算理想,老君遍寻不着,正独自思量之际,忽见天空现明亮轨迹,划过天空,极为耀眼,一阵轰响,落下一大片五彩明石,这明石是天外之物,偶有落入此界,落地生五彩,是为五彩神石,天生灵气不凡。

  太上老君一见此五彩奇石不禁欣喜,心中默想:“这造仙灵的材料来了。”

  于是,太上老君沿着那最明亮的轨迹寻去,见有许多五彩明石正散落于此处,于是便在这一片五彩石中找了一颗最为通透的大块五彩石,高有三丈余,老君一见此石,甚为欣喜,欲施法术就地将其点化成仙灵。

  老君先是将其内部精华初步化形,究竟化成何形,突然想到当日在那芭蕉扇旁望见的一只猕猴,生得颇有灵性,于是就依照此形隐约化个形状,又据其眼、耳、鼻、口及身上通处点石九窍,成了仙胎雏形,然后辅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催动法术看能否即刻化之。

  只太上老君凝神聚气,化为五行,用三味真火催炼神石,意图使其成为仙灵之体。

  未成想,此乃天外五彩之石,太上老君虽为此界开天之神灵,亦不能得迅速点化之法,经过数次尝试,念了几轮咒语,那神石似乎丝毫不为所动,老君知是不能速成,只得将其放于山上,让其吸收日月精华,但并未甘于就此放弃,决定多花费些时日来点化神石,于是又多费了许多心思,过去了许多时日,而在炼化五彩石空余之时太上老君也在寻找其它天地之生的宝物。

  老君直炼了个七七四十九天,已使遍了法术,只见那五彩神石依旧未有丝毫变化,还是初始那个雏形模样,如此一来,老君不禁感慨,这世上亦有其无法掌握的玄机所在。

  昆仑山陡峭荒凉,积雪山顶,亦不是个好的久呆之地,于老君便产生了放弃的想法,但却又有不舍,毕竟如此神石难得,又经其点化,就此抛弃,甚为可惜,但不能化成心中理想的仙灵,老君看着那神石,颇为无奈,心想:“我即不能将其点化成形,又不愿将其就此舍弃,干脆让其自行吸收天地灵气,自己修炼去吧,让天地造化点化于它也许才是它最终的归宿,成与不成,何时成形让天地来决定吧。”

  想到此处,老君遂托起那尚未成型的神石去寻找一个能安放的好去处,寻思着还得找人看守,以免野兽妖魔侵扰。

  太上老君驾仙云至云端高处,放眼四方,陆地四海,唯见那东海海外一座仙山,仙气缭绕,老君乃此界开天之神,通晓天下万物诸事,知是那大地之根所在,有地仙之祖居于其间,便定下主意,带着那未成形的仙石前往那仙山。

  太上老君看中的仙山,便是那鸿蒙初生时便存于天地之间大地之根,海中之岛屿的花果山,乃是一个清净之处。

  此地位于东海之中,多年变化,岛上山中有水,有山林,有洞府,仙雾缭绕,花草丛生,四周海阔天空,碧水蓝天,山上翠绿葱荣,水府洞天,多有花果,许多生灵在此嬉戏,尤其是还有那人参神树,始于混沌之中,生于天地初生之时便在此间生长,又有那地仙之祖:“与世同君”在此居住修行。

  仙祖居于此间一仙洞之中,外遮水帘,其化大石为桌,中石为凳,小石为杯碗,在此居住不知多少年数,虽未得上神传承,但凭借天生灵性,自己也汲取日月精华,修炼成大法术,移形换影,袖里乾坤,卜算神通,一一皆精。

  又精心侍弄那人参神树,日生夜长,高达千尺,粗有数丈,叶如芭蕉,又使其开花结果,竟有长生灵效,只是十分稀少,每三千年才得开花,再三千年才得结果,又三千年方能成熟,却仅结三十只果实,这果实实不一般,寻常生灵吃一个可成仙活数万年,十分珍稀。

  后来万物滋生,此间方开始多有野兽飞禽,见那仙祖周身光华护体,坐地飞升,与众不同,方知世上有仙灵。

  神树生得高大,远远可见,又有一日,飞来一虫,乃是一只金蝉,落在神树之上,每日鼓噪,吸吮神树汁液为生,竟也得灵体。

  仙祖孤家一身,每日修行也颇为寂寞,此处位于东海,唯有和东海之龙王尚能常谈叙交往,才不至孤单,那东海龙王居于龙宫之中,有此一仙邻,也乐得与之时常来往。

  为方便起见,仙祖便在洞中修一通道直达东海龙宫,方便行走。

  于是此间便时常仙踪龙影,更加灵气非凡。

  那太上老君架仙云霎时间来到花果山,落下云头又详细观看,见其间有一处洞府,洞府外挂一水帘,涓流不息。

  洞外有一石碣,石碣上刻:“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乃是那与世同君所刻。

  太上老君来在洞门口,高声说到:“与世同君可在,道德前来一见。”

  那地仙祖正在水帘洞中打坐修行,忽听见外面有人呼唤自己的名姓,却又不是那龙王的声音,便起身出得洞门来看个究竟,见一仙神立在洞前,身穿太极仙衣,一片仙云缭绕,旁边还有一块五彩仙石,隐约放着光华。

  凭感觉,仙祖猜出是那三清之道德天尊,只是不知那天尊为何突然来此,不敢妄加猜测,正欲问询,太上老君先开口道:“与世同君一向可好,道德有礼。”

  那地仙祖闻听果真是道德天尊到此,连忙施礼,道:“不知天尊来此,有失远迎,快请进来一坐。”

  太上老君点了点头,将那五彩神石置于洞外,随仙祖进入那水帘洞内。

  老君来到洞中,见那洞内颇为宽阔,桌凳杯碗一应齐全,倒是个修养生息的好地方,仙祖请天尊先行落座,自去洞外取了那人参仙果,转身回到洞中。

  地仙祖将人参仙果奉上与天尊润口,天尊见那仙果,鲜嫩光洁,通透润泽,自认虽为天神,也未曾见过,不禁称奇,吃一口唇齿甜香满溢,神清气爽,身轻欲飘,果然非凡奇特。

  老君尝了几口,连声夸赞,吃罢人参果,太上老君便问道:“仙祖在此仙境一向可好?”

  地仙祖笑着说道:“方寸之地修行而已,不知天尊来我这清净之地有何贵干?”

  太上老君又说道道:“我此次前来有事想求仙祖相帮。”

  地仙祖一听,心中不解,道:“哦,我一世外之小仙岂敢说能帮到天尊,但有所能,定会出力。”

  老君点头道:“我在那昆仑山上寻得天降神石,取其精华者欲将其点化,怎奈劳费多时,不得其要领,依旧无功,我便欲将其自行吸取天地日月精华,任其随天而化,又恐其被那妖魔野兽侵扰,便欲请你代为看护,你看如何?”

  仙祖一听,方才明了,那洞外神石原来有此出处,心下想:“若答应道德天尊的请求倒也是一个和三清结交的好机会”,遂对道德天尊道:“如此举手之劳,小仙愿替天尊分忧,可将神石置于那花果山顶,可采天地之气,日月精华,又无侵扰。”

  太上老君一听十分欣喜,起身道谢,仙祖连忙还礼,即刻行至洞外,一挥手,只见那神石迅即飞升而起,稳稳落在那山顶之上。


第八章:《同君婉拒太清邀,女娲出世创生灵》

  太上老君见那仙祖已有如此运用自如的法力,遂心生将其收归自己门下之心,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