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帝,哥罩你-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想想当初真不应该将那些一炮弹一股脑地全扔下去,好歹留下一些也好让辽军有所顾忌。还是缺少经验啊,眼看着辽军越来越近,徐诚忻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但辽人的鼓声实在有些烦人。
  “兄弟们!”徐诚忻一声大喊,无意间发现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党考验……辽狗就要发疯了,面对疯狗我们应该怎么办?!”
  “杀!”
  “对!可辽狗又多又凶,怎么办?!”
  “狠狠地杀!”
  “记住!辽狗全无人性,一旦破城我们必死无疑,易州城的百姓必死无疑。为了活命,为了妻儿老小,杀!”
  “杀!杀!杀!”
  愤怒的吼叫不断向四周扩散,这吼声一下子压住了辽人的鼓声,也让所有人热血沸腾,恐惧也瞬间散去了很多。从辽兵开始出动起,战术就已经定下来了,做为指挥官,徐诚忻要做的就是尽量精确地把握好时机。乌压压的辽兵不断在逼进,一些沉不住气地士兵已经开始去搬滚木。
  “沉住气,听指挥!”徐诚忻不停的提醒士兵,“举盾!”
  话音刚落,无数支狼牙箭从天从而降,辽军开始向城里抛射。尽管早有准备,仍然有不少人中箭。特别是城墙下的民兵与民壮,他们没有什么战斗经验,不懂得听从命令有多么重要。另一些人往往被别人的惨叫吸引,忍不住便过去帮忙而忽略了自己,第二轮箭雨下来又倒下一批。
  带队的军官大急,但又不敢乱动,只得徒劳地对他们大喊大叫,却起不了什么作用,那些百姓完全乱了套。直到死了足够多的人,他们才醒悟过来,再也不敢冲动了,老老实实地躲在墙后、板下。战争经验都是从死人堆里换来的,这样的教训谁也忘不了。
  辽军非常忌惮火器,进行得很慢,而且队伍非常分散,再加上粗重的木盾,防御得非常到位。他们并不知道所有的炸弹早就用完了,而且徐诚忻也不想用火枪与弓箭。因为,面对这些用三四个人抬着的、用整根树杆捆成的木盾,不管是火枪还是弓箭根本伤不了他们。
  辽人也不笨啊,徐诚忻暗想:这木盾挡住火力,掩护步兵挺进,这简直是坦克加步兵的冲锋。可惜你们的意图太明显,哥看了这么多战争片,岂会没有破解的办法。
  兀衍也想不到,他的部队竟然可以这么顺利的到达城墙下方,易州城别说炸弹,连一枪都没放。看来这个办法很有用啊,现在离夺取易州城仅仅只有一堵墙。只要登上一小股辽军,为下面的人争取一小会时间,这个缺口就会越来越大,拿下易州便只是时间问题。
  “拿下易州!”兀衍一挥手,马上有传命兵舞动旗帜,攻城开始了。
  霎时鼓声震天,呐喊声响彻云天,后面的辽军蜂拥而上,带着梯子和撞木向前挤进来。城下的辽兵依然举着木盾,掩护着跟上来的人。城下立时黑压压的全是人头,一架架带着树皮的梯子竖起来,悍不惧死的辽人嘴咬弯刀拼命向上爬。
  “滚木!”
  徐诚忻一声令下,早就等不及的士兵们立即搬起一根根粗重的滚木狠狠向下砸去。滚木沿着梯子刮来,将上面的人一路扫下去,噼里啪啦的跟下面的人摔在一起。也有不少灵巧地躲过,继续向上猛爬,迎接他们的还有一阵火枪与弓箭。
  古人攻城靠的就是比谁更狠、更不要命。更多的梯子架起来,更多的人拼命地向上爬来。同时,辽军后排的弓箭手也没有停,雨点一般的飞箭几乎让城墙上的人抬不起头来。不时有士兵中箭倒下,立时有一队队百姓上来将他们的尸体抬走,将伤都送去治疗。而这些百姓面临着与士兵们同样的危险,有些刚刚爬上城头便一头栽倒在地。
  “别管死人了,把活的抬下去救治!”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从眼前消失,徐诚忻有些麻木了。
  “只要能拉弓的都给我留下,杀!狠狠地杀!”一支冷箭贴着他的脸颊飞过,他毫不在意,不时探出头去观察敌情。城墙上的滚木已经扔得差不多了,城下的辽军却爬得越来越高,另一伙人正扛着撞木有条不紊地砸着城门。
  一旁的曹方忙不迭地拿起一面盾牌挡在徐诚忻面前,只到得盾牌上“叮叮”两声。“将军,辽军的弓箭手,得想办法压制他们。”
  徐诚忻点点头道:“但我们得先解决下面的坦克阵,传命:倒油!”
  曹方不懂什么是坦克,但倒油是懂的,马上传下令去。已经被烧得沸腾的一锅锅热油突然从城墙上倾泄而下,辽军顿时惊声大叫,运气不好的直接被油炸。就算有些能忍痛继续攻城的,梯子已经沾满油脂,一大半滑落下去。
  但是噩梦才刚刚开始,在辽军惊魂未定时,一阵火箭落下。本已煮沸的油脂,触火便着,“烘”的一声,城墙下的木头都被点着起来。沾了油的士兵们也不能幸免,数不清的火人带着痛苦的尖叫或狂奔或就地打滚。他们的疯狂没有维持多久,一阵阵恶心的皮肉焦臭味散发开来,几欲让人呕吐。
  “瞄准辽军的弓箭手,给我狠狠的打!”
  墙外一片火光,那些滚木和辽人带来的木盾均已燃烧,火势之猛让人难以靠近。大家终于可以抽出手来对付弓箭手了,霎时火枪、弓箭飞射,仗着高处的优势,辽军的弓箭手死伤惨重。
  辽军一时不能攻城,只得暂时退了回去,等待火势的减小。
  一直在后面指挥作战的兀衍恼火不已,大骂徐诚忻卑鄙无耻。依他的说法,只有真刀真枪地干才算是男子汉。偏偏遇上了这位不是偷袭就是炸弹,要不就是今天的桐油加火箭,就是不跟你好好打一仗,真让他感觉有种有劲使不出的愤懑。
  “我就不信易州城里有那么多油,”兀衍杀气腾腾的叫嚣着:“你还能有多少花招!”一见火势渐平,令旗一挥,新一波的进攻又开始了。
  辽军的木盾已经烧毁,他们干脆轻装上阵,一路边放箭边杀过来。仗着人多势众,不一会儿就冲到城下。那些梯子都是活木,一时不易烧毁,辽军又从后面运来不少,梯子架好,一串串的辽军便不停地向上冲锋。
  突然一捆捆冒着青烟的柴草从城头扔下来,辽人正庆幸宋军已经没有更多的油时,忽感眼刺鼻酸,忍不住就鼻涕眼泪直流。原来这些柴草上都已洒满了硫磺,点燃后产生的气体成了不折不扣的化学武器。
  浓烟借着风势不断向辽军纵深漫延,辽军霎时失去战斗力。趁着这段时间,宋军一顿猛攻,顿时死伤无数,直到把柴草扑灭,辽军总算能重振旗鼓。兀衍在后面暴跳如雷,恨不能亲自上去将徐诚忻撕成碎片。
  “杀!杀光他们,为死去的契丹勇士报仇!”这是兀衍与宋做战以来最艰难的一场战役,看着手下的士兵们各种不同的死法,他心如刀绞。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已经打下保票,三天之内必须破城。他早就做了最坏的打算,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攻下易州城。
  但徐诚忻更没有退路,城墙是他们唯一的屏障。现在能用的花招都用掉了,接下去才是真正的战斗,能不能守住就靠这些初生牛犊的新兵。他望着城外依然众多的辽军,不禁向南方的远处眺望。不知道京城有没有收到消息,我们的援军还有多久才能到达。哲宗皇帝,你得给力些,哥可是在为你拼命啊……
  第100章:太后遗言 '本章字数:2992 最新更新时间:2014…09…18 07:00:00。0'
  八月将尽,秋高气爽,与这气候不同的是京城里暗藏着耐人寻味的玄机。陈桥三万兵马就驻扎在城外十里处,京城内殿前司与侍卫司的马步军“三衙”都指挥使全都接到了高太后的密旨。至于是什么样的旨意自然无从知晓,只是他们都吃住在衙门,闭门谢客。
  赤县知县事简由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主管京城的治安,虽说没有下达宵禁之类的措施,但谁都能感受到京城外松内紧的气氛。为此朝中大臣议论纷纷,就算神宗皇帝驾崩时也没有这么大动干戈,而高太后不过是个摄政后宫。
  高太后病危,这已经不是个秘密了。那日早朝结束,高太后在回宫的路上突然晕倒,就再也没有从床上起身。对此哲宗皇帝心知肚明,太医早就暗示过他。前几日的精神焕发只是暂时的回光返照,太后的身体已经到了油尽灯枯之境。
  自徐诚忻离开京城起,高太后连续十天卧病在床,宋哲宗又恢复了忙碌的旱朝。朝中的大臣一拨接着一拨地前去侍病,出来时均一把鼻涕一把泪。哲宗冷眼旁观,他宁可相信这些大臣是唇亡齿寒的自悲。
  见完了大臣,又要见亲人,高太后似乎很依恋这些皇亲血脉。特别是那些年纪较长的叔侄一辈,一连好几天了就是不放他们回去,时不时的想起来要见见他们。这些王爷什么的自然不好推辞,都表现得一付理所当然的模样,每日都早早地来嘘寒问暖。
  “启奏陛下,太皇太后请您过去叙话。”快到二更时,王旭站在门口小声通报。
  “终于到我了。”哲宗叹了口气暗暗想道。他并不忙着起身,坐在位置上顿了顿对王旭说:“她……的病情可曾好转?”
  王旭快步走上前去,低声道:“太皇太后今日病情突然转重,已经晕睡好几次了。醒来有时还会说些胡话,说是见到先睿圣宣孝皇帝了。不过这次看似已经清醒了,圣上可要赶紧些。”先睿圣宣孝皇帝即高太后的丈夫宋英宗赵曙,听起来情况果然有些不妙。
  哲宗一惊,脸上表情颇为复杂,起身道:“摆驾福宁殿。”说完大步流星地向外走去,王旭赶紧快步追上去。
  福宁殿内外室,几位太医正眉头紧锁,小声地讨论着,见圣上驾到忙跪下相迎。
  “景国手,太后怎么样了?”
  景太医不敢抬头,回道:“陛下,太皇太后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无力,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近日印堂愈沉,凹陷、筋络常起,心弱脾寒……”
  哲宗早就不耐烦了,皱着眉头打断道:“现在可醒着?”
  “刚刚醒来片刻,此时又已经晕睡过去了。”
  哲宗叹了口气道:“太后有话要与朕说,你可知她多久方可醒来?”
  “这个……恕臣无能,微臣实无把握。”
  “依你这么说,太后可能就此长睡不醒了?”高太后的病情哲宗自然是心中有数的,她的大限也就是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了。
  景太医一时不敢回话,边上一人斗胆回道:“禀圣上,太后年寿已高,生老病殆人之常理,此时确是灯枯,臣等已回天乏术,死罪。”
  哲宗一时无语,心中正犹豫,景太医突道:“陛下若有需要,臣有一法可让太后暂时醒转。但此法伤害颇大,如饮鸠止渴,请陛下圣裁。”
  景太医说这话,让其余的人都捏了一把汗。其实大家都清楚高太后随时都会驾薨,如果一切按正常的死了大家相安无事。若中间你去插一手,让有心人编排几句,这事情就可大可小了。但景太医敢说这样的话自然有他的道理,哲宗早已跟他私下里交谈几次高太后的病情,哲宗的心太他也摸得几分。
  “你随我来。”哲宗想了想终于对他说了一句,便抬腿走进内庭。
  病入膏肓的高太后静静地躺在床上,一脸暮气,面色暗淡无光,泛出冷冷的青黑色。一头花白的头发没有一点光泽,和她的皮肤一样看上去又脆而又硬,哲宗从没发现她竟然是这么老了。现在看上去再也没有那种高堂之上的威严与霸气,再尊贵的人也离不了一个“死”字,其实她现在已经像是一具尸体了。
  在哲宗的授意下,景太医开始给高太后施针。大约过了短短的一盏茶时间,高太后的脸上突然泛起了诡异的红潮。她缓缓地睁开双眼,如同刚刚从梦中苏醒。
  哲宗忙低声道:“煦儿给太后请安。”
  高太后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他身后的景太医,似乎明白了什么。喉咙里“喀喀”响了两声,又吁了口气轻声“嗯”了一下道:“你们都退下吧。”景太医与众宫女太监忙躬身退了出去,里面只剩下了他们俩个。
  “朝中一切可都安好?”
  “太后放心,诸事有朕在,不会出什么岔子。”哲宗面无表情的说。
  高太后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道:“是啊,煦儿已经长大。你可曾记得,当年衰家力排众议……才让你坐上了皇位。”
  “朕也记得当年并不怎么想坐这个位置。”
  “你不想当皇帝,可……可有人惦记着。”高太后有些气急,哲宗顿了顿终于伸手帮她轻拍胸口。
  “你……不错,”高太后定了定神继续说:“懂得韬光养晦,到最近我才清楚你的心思。”
  见他不语,高太后接着说:“衰家大限将至,为我们赵氏基业着想,有些话必须告知你。”
  “请太后明示。”
  “这第一件,须得小心祸起萧墙。衰家从陈桥调兵三万,又警示京城各处要害并非小题大作。”
  哲宗一惊,道:“何人?”
  高太后摇摇头说:“不管是何人,想来都让人心痛,或许衰家的这些布置能让他心生恐惧,早断杂念。如若不然……手足相残……兄弟互戕……”她心中忧愤,不由气急,忙努力平息心情继续道:“以后你掌管天下生杀大权,希望你不要学前朝玄武之事。”
  哲宗正想说话,高太后似乎是怕时间不够用,抢先说道:“第二件,善待老臣。近日常有大臣来此哭诉,方知皇帝施政与衰家大相径庭。诸臣心知必不能相容,如今朝中大臣人心惶惶。衰家亦知你心意已决,但念在诸臣为我赵家用力多年,望妥善处之。”
  “朕只会按律处置,太后不必挂怀。”
  高太后感觉有些气短,几欲再次昏迷,只因还有一些话没说完,硬撑着。
  “最后一件事,小心用人,小心用兵,须多想想太祖皇帝是如何得的江山。”当初宋太祖赵匡胤以“陈桥兵变”取得帝位,宋朝各帝常常担心此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对兵权控制极严,别出心裁的将发兵权与统兵权分开,又使武将轮岗任职,使“兵无常将,将无常帅”。
  这些措施极大的限制了兵变的可能,却也极大的削弱了宋军的战斗力。所以人们常说宋代文弱,其骨子里却是因为赵氏家族害怕皇位被夺导致的。高太后是在提醒他:宁可兵弱一点也要保住自己的赵氏家族的王位。
  “铁卫营……脱离朝廷管制已是不妥,好在人数不多。杜中师父子尚可,但徐诚忻之流来历不明、喜好不明,虽才能出众却不可大用。”
  哲宗心中大不以为然,道:“太后过虑了,徐诚忻来自江南杭州,自随朕以来,一心为朝廷办事,出谋划策、见解颇高。朕用人向来知人善用、用人不疑,岂可半途而废?”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高太后的声音越来越弱,“这是书本上教的,你是一国之君,用人之道自然大不相同……”
  哲宗凑近问道:“如何不同?”
  “用人……只两字:可控!”高太后气若游丝,“你可知他想要什么?你……要想好用什么来控他……要让他离……”
  高太后终于不再发出一点声音,脸色也恢复了黑硬。哲宗直起身子,怔怔地看了她一会,似乎不太敢相信她已经死了。过了半天他才转身对外面叫道:“来人!”声音冷静而又庄重,正如一位皇帝所应有的那种气势。
  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这位多年挡在哲宗皇帝前面的高太后终于去世了。终年62岁,谥号宣仁圣烈皇后。高太后廉洁自奉,处事公正,所以她垂帘听政期间,朝政比较清明,她因此也被称为女中尧舜。同时,她又是反对变法的保守派首领,注重赵家集权,大力宣扬封建礼教伦常观念,是是非非自由后人评说。
  而就在高太后去世的同时,北疆辽人入侵的消息也终于传入了东京。
  第101章:鏖战 '本章字数:3042 最新更新时间:2014…09…19 07:00:00。0'
  “兄弟们!拼命的时候到了,让这些入侵者见识一下我大宋男儿的气势,干他娘的!杀!”
  “杀!”
  “杀!”
  徐诚忻努力地鼓舞着众人的士气,同时也让自己忘记恐惧、激发斗志。城墙上步兵顶在前面,后排是弓箭手、火枪手。火药和霹雳弹已经用尽,弓箭和石块的储存还很多,但这些根本不足以挡住辽人逼近的势头。越来越多的辽军士兵攀上城头,宋军士兵枪挑刀砍,奋力将他们推下去。
  “绝不能让辽人的脚踩上城头!”
  “后面的别磨蹭,快送石块上来……什么都行,能砸死的都送上来!”
  一名队正抱起一块巨石“嗨”的一声砸下去,正中一人头顶,顿时脑壳并裂,红白液体溅了下面的人一头。巨石去势不减,翻了几个跟斗跌落在人群之中,又被砸翻几个。下面的辽人十分密集,可惜没有炸弹,要不然扔个下去就能放倒一片。徐诚忻暗暗发狠,下次出兵一定要很多带火器,这种人海战术最怕的就是片伤。
  “咚咚咚……”辽人的鼓声更紧,加上震天的喊杀声,让众人感觉到脚下的城墙在微微颤动。
  充满血腥的白刃战让铁卫营的新兵失去了优势,眼看着一个个生命在自己面前悲壮地死去,不由使他们手脚发软、心生犹豫。用自己手的武器砍进另一个人的脖子,感受到刀刃与骨头的碰击,然后看着血液从他的伤口里喷涌而出,对任何人来说都需要一个过程。
  “拉尸体!”徐诚忻虽然努力不去看那些尸体,但城墙上越来越多的尸体不仅影响作战更影响众人的士气。
  那五百民兵基本上无法参加战斗,开始担负起搬运尸体的工作。他们按要求将自己人的尸体抬下去,辽人的尸体直接抛下城墙。这份工作也是相当危险的,当你正抬起一具尸体时,一支雕翎会突然让你也变成一具尸体。或者冷不防的,一个不知是谁的头颅会滚到你跟着。
  要在平时大多数人都会被吓得转身就跑,但人的潜能在危险的环境中不断的被激发出来。神经受到不断重复的刺激,开始变得麻木、忽视,再加上二千易州老兵的提醒与示范,新兵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
  辽军还在潮水一般向上涌过来,一波接着一波。弓箭手早就放弃了对城下目标的进攻,只要辽人一露头马上有十多把弓将他射成刺猬。当弓箭来不及时,就直接抽出腰刀冲上去砍。守在第一线的步兵大量的减员,弓箭已经越来越没有必要了。
  “火枪手,抽刀顶上去!”一名队正已经杀红了眼,第一个冲到垛口。一支雕翎正中他的左肩,他身形一晃,举起右手咬牙一砍,切掉箭尾,紧接着挥刀砍向爬上来的辽军。后面的士兵被他激励,都奋不顾身地冲上来。
  “杀!要死也要死得象个男人!”一名士兵话音刚落,一柄马刀突然捅进他的肚子,身形顿时僵住。他怒目圆睁,一手紧紧抓住敌人的刀刃,大吼一声举起右手将那辽人的脑袋砍落。与此同时另一把马刀也劈了下来,正中他的脑门,一屡殷红的鲜血从他的额头迅速流下来,两具尸体连在一起同时翻倒在地。
  徐诚忻怒火中烧,冲着刘武喊道:“别管我,他妈的都给我上去杀!”说完将手中的弓一扔,抽刀上前。
  做为亲兵,第一职责便是保护主将的安全,因为主将对整个战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将一死不仅指挥失控,对整支军队的士气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刘武不敢大意,和几个亲后兵紧跟在徐诚忻身边,一边砍杀一边努力保护他。
  徐诚忻对于战斗的血腥已经完全麻木。不仅如此,看着一个个他所熟悉的士兵倒下去,心中还充满了愤怒,急切地想要用最血腥的手段来报复辽军。几个大步来到垛口,推开一名疲惫的士兵,冲着刚刚爬上来的辽军当头砍下。那辽人忙举刀架住,徐诚忻见一刀不成,又砍,再架,再砍……
  那辽兵郁闷了,碰到一个疯样的人,只知道照着他的脑袋狂砍。徐诚忻站得高有优势,那辽人接连挡了四、五刀,只觉手臂酥麻却又一时无法躲开。终于抵挡不住,被徐诚忻一刀砍碎天灵盖翻下墙去。
  “真他娘的过瘾!”徐诚忻吐了口唾沫,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
  “将军小心!”刘武将盾在他面前一举,只听得“当当当”接连数声。这么密集的箭羽瞄准这边,显然是已经发现徐诚忻这个重要目标了。
  刘武大急,喊道:“将军快退,辽军发现你了!”
  “我怕他个蛋!”徐诚忻从地上捡起一面盾牌,继续上前砍杀。刘武和几名亲兵不敢用强,只得跟上去。
  此时,辽人的进攻更猛,他们的梯子被砸坏不少,但后面送上来更多的梯子。鼓声更紧,喊杀声震天,城门也被撞坏了,幸好徐诚忻早有准备,迎接他们的是一堵更坚固的石墙。如此一来辽军便放弃了从城门突破,把所有精力集中在城墙上。
  兀衍已经不耐烦了,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想要占领城墙。发起了足足半个时辰的高频率进攻,不断有辽兵翻过垛口,站上城墙。宋军一见大急,拼了命的上去砍杀,将上面的敌军清除。然而这边刚扫平,那边又出状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