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帝,哥罩你-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章惇翻了翻了白眼,心道:你想得轻巧,这些士兵吃惯了皇粮,猛得让他们自行其力哪有那么简单的。你倒是轻松,兵一裁顾自己练兵去了,扔下一副烂摊子让我来收拾。
  “徐大人想得果然周到,”章惇眯着眼睛道:“想必心中早已打算好如何安排那些退役的士兵了,还请不吝赐教。”
  “这个倒还没想妥,正好章太师在这儿,咱们商量商量,总要定个万全之策才好。”
  “这样啊……”章惇呵呵笑道:“你我二人毕竟计短,不如你写份折子,本相着三司一起讨论讨论,大家一起合计一下好何?”
  徐诚忻想想这事也急不来,只能一步步来了,幸好听他口气似乎是不反对的。“也好,明天我就把折子递上来,到时还有劳章太师多多费心了。”
  “为朝廷办事,应该的、应该的。”
  本来徐诚忻还想跟他谈一谈将帅的轮换制度以及统兵制度,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看这章惇不是很给力,还是先办好这两件事再说吧。
  “徐大人新登高位,今天有不少人来拜贺过了吧?”章惇随口问道。
  “章太师深谙官场之道,一言中的。”徐诚忻有些无奈地笑道:“不瞒您说,今天我喝下去的茶都快有十斤了。”
  章惇也笑道:“徐大人乃圣上近臣,自然是门庭若市,慢慢习惯了就好。只是须得记住一点……”他一本正经地说:“切不可结党,此是大忌。”
  徐诚忻也正色答道:“章太师,你我在一起算不算结党?”
  章惇站起身哈哈大笑,道:“徐大人果然一点就通。那好,本相为避嫌就不累你再多喝几两茶水了,大人请留步。”
  天色已晚,徐诚忻也不再挽留,谈笑着送他出了大门,章惇坐上小轿回府去了。
  回到房中,徐诚忻想不明白章惇到底是来干嘛的,好象除了给自己提点忠告什么都没表达。
  晚晴问明事由后,想了想沉吟道:“这章太师是神宗的旧臣,加上高太后勉强也算得上是三朝元老了,怎么说也没必要来拜访你这个后生小辈。他既然来了,又不象其他人那样尽说好话,对相公提的计划也不甚赞同。说他来示威的吧也不象,倒是提点了不少官场要旨……”
  徐诚忻想得有些烦了,道:“这个老章,有话也不明说,尽使这些让人弄不明白的事。你说你也算是个想要变法的人,怎么说跟我算是一条道上的。现在你掌政事,我掌军事,咱们共心协力把事都办了多好。”
  听了他的话晚晴眼前一亮,似乎明白了些什么,道:“相公,我觉得章太师此行大有深意。以我之见,他是来结仇的,也是来结盟的。”
  徐诚忻糊涂了,笑道:“你这话说得太有哲理了,相公我不明觉厉啊!”
  晚晴心中一亮,也不去管“不明觉厉”是何意,便说:“相公想,如今的朝廷谁最得圣宠?”
  “自然是他章太师啦。”
  “相公忘了还有你自己。”晚晴侃侃而谈:“帝王之道贵在制衡,若殿上某大臣一家独大,其权势必危及皇位。如今朝中文有章太师,武有相公你,满朝文武均以你二人为马首。若你们合而为一,谁最担心?”见徐诚忻眼睛一闪,她接着又说:“章太师深谙此道,为安上心,不得已要与相公结怨。但相公其实是与他同路,坏相公的事其实就是坏了自己的事。”
  “明白了,所以他事先过来提醒我一下,切不可结党。明里是与我来结仇,暗里却是要与我结盟的。”徐诚忻暗暗叹服,章惇果然是名臣,权术玩得那叫一个转。
  第175章 折柳曲 '本章字数:2970 最新更新时间:2014…12…02 07:00:00。0'
  第二天,由晚晴执笔,徐诚忻连上二道折子。一是建议朝廷重开武举,章惇一点头这事议了没一会儿就定下来了。第二件是裁军,朝臣们各抒己见,有同意的有反对的,也有建议慢慢来,化上三五年时间来办它。
  哲宗拿不定注意,最后问章惇的意见。章惇回道,此事关系重大,牵涉太广,不能一蹴而就,可从长计议。王修与吕商英不乐意了,徐诚忻也不甘寂寞,与章惇为首的文臣据理力争,争到后来也没争出个结果来。
  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哲宗他老人家倒是一副安逸的模样,最后发下话来:此事容后再议,退朝。
  回宫后,又把徐诚忻叫来按抚他几句,又问起铁卫营扩编之事。
  徐诚忻便把他与王修商量的办法说了,哲宗听了也没什么意见,就嘱咐他几句让他去办了。
  一纸公文下去,下面便开始忙起来了。各路禁军中抽调的兵丁源源不断地送往铁卫营,让陈友直之流兴奋不已。营盘扩了又扩,装备马匹由兵部调派,他们只需要好好训练他们就成。铁卫营本来就名声在外,那些禁军虽然资格老点,却也不敢托大。再加上徐诚忻订下的军规极严,用不了多久便开始走上正轨。
  徐诚忻又抽空跑了几趟军器监,火枪火炮加足马力生产,北上的战马也不断送来。按他的设计,三万步兵,五万骑兵,二万枪炮营,这样的配置能攻能守,十分均衡。
  兵马军械正在一步步到位,估计不出三个月就可以全部完成。徐诚忻又开始着手准备军官学校的事情,兵部倒是有不少熟读兵书的武官。但考虑到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他又将易州的曹方调来担任教官。铁卫营的诸将也没让他们闲着,命他们定期到校授课。
  这个命令让董统他们紧张得不行,忙不迭得翻书准备。徐诚忻笑道:“你们看什么书,书上的东西兵部自然有人教,你们的长处在于实战经验。把你们的真实感受说给他们听就行了,他们缺的就是这个。”
  重开武科的消息让天下武人喜笑颜开,加上《知天下》报社不遗余力的宣传,学武之人越来越多,北宋的文弱之风正在不知不觉的改变。徐诚忻开武科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想从中能选拔出多少人才,主要还是想提升武官的地位。只有这样,大家才会重视军人,才能有更多的才学之士投身行伍,从而增加大宋的国防力量。
  同时让他料想不到的是,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让他在军中的威望与日俱增。武官面对文人再也不会有自卑之感,军中又以能入铁卫营为荣,因为它是徐诚忻的嫡系部队。
  一连忙了十多天,徐诚忻才把诸事的大框架搭好。哲宗已经催了他好几次了,江南经略使之职未了,也不便滞留太久。
  其实扬州的事一办,再加上润王已经倒台,对哲宗来说江南的事也没多大好担心的。余下的就是扫除倭匪这件棘手的事,还有徐诚忻执意要办的兴建海军。哲宗估计这些事都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弄出成就来的,他是想让徐诚忻过去先摸摸情况,回来再商量个具体可行的办法。
  诸事交待完毕,徐诚忻就带着几名亲兵启程赶往扬州而去。临行时晚晴她们不放心,曾劝他多带些人在身边,要是再碰到那伙山贼就麻烦了。
  徐诚忻笑道:“现在赵颜已经自身难保,哪还有功夫来找我麻烦。再说,我带得人多了反而目标更大,人少行动起来又快又隐密,没几天就能到扬州了。”晚晴和赵舒想想也有道理,便与他依依惜别。
  徐诚忻一行走得比较低调,一路果然非常顺利的就到了扬州。
  扬州的局势已经趋于稳定,在牛畂的建议下,府下的各个空缺均已补上。杨焕立下两件功劳也升任扬州团练使,成东山营的主将。
  唯有刘武仍是郁闷不已,事情的来龙去脉范斫虽告诉了他,但对于那两个女刺客总是耿耿于怀,恨不能再与她们大战三百回命。徐诚忻便安慰他说,你输给她们实属正常,以她们的武功就算是十个刘武也未必打得赢。
  刘武听了更是郁闷,心想老大,你也太不会安慰人了。
  徐诚忻也并不在意,扬州的事一了,他就急着要继续南下。巡视江南各路倒并不怎么放在心上,主要还是想尽快去明州,主持造船建海军的事。
  在扬州停了二日,徐诚忻便与牛知府辞别。现在淮南东路的转运使与扬州通判人的选还在吏部扯皮,牛畂便率本地大小官员为钦差送行。扬州的百姓也来了不少,毕竟他办了这么多贪官,老百姓还是很感激的,这出城的一路倒也风光无限。
  徐诚忻觉得倍儿有面子,不断从马车内探出脑袋向大家挥手致意。冷不防看到附近向他鞠躬的黄福黄掌柜,不由一笑,忙向他挥挥手道:“黄掌柜再见!”
  钦差大人亲口跟他道别让黄福激动不已,忙又行礼,又叫道:“大人放心,墨玉儿那边自有小人照顾!”
  车内的紫瑶一听,不禁问道:“相公,这墨玉儿是何许人也?”
  “呃……她是我的一个朋友。”
  “听起来是个女的。”
  “是女的,不过也只是个朋友而已。”
  紫瑶咯咯娇笑,道:“相公有些紧张,莫非怕我跟晚晴姐姐说?”
  “胡说,我又没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有什么好怕的。”
  紫瑶瞥了他一眼,似笑非笑地说:“扬州的百姓可不是这样传的,相公要是喜欢就将她收进房中便是,有什么好怕的。”
  徐诚忻身体往后一靠,叹道:“你家相公高风亮节,世俗之人如何能够懂得。”
  “相公的脸皮还是这么厚……”
  徐诚忻哈哈一笑,将她拉入怀中,正色道:“墨玉儿与我们不同,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否则就是害了人家。”
  “那你们就这样老死不相往来了?”
  “那倒不一定,我不是说她是朋友嘛,有缘的话自然会有相见的一天。但看的是缘分,强求了反倒无趣。”
  紫瑶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道:“相公,紫瑶与你算是有缘分的吗?”
  徐诚忻笑道:“我们的缘分才刚刚开始,大得很呢,话说你打算帮我生几个儿子?”
  紫瑶钻在他怀是不敢抬头,只低声道:“相公想要几个?”徐诚忻听了开怀大笑。
  这次出行有紫瑶相伴,想来路上不会再寂寞,不知不觉就出了城门。送别的人群陆陆续续散了,路上只剩下钦差的行仗,缓缓地前行。
  走了一会儿,忽然听到一阵琴声。正在闭目养神的徐诚忻猛地惊醒,侧耳倾听一会忙叫道:“停车!”
  紫瑶一惊,忙问何故。徐诚忻却不及回话便翻身下车,寻声望去。
  果然,在官道一侧的不远处,有一位白衣女子端坐于树下。一张瑶琴摆于几上,见徐诚忻下车了也不起身,仍聚精会神地弹着琴。
  刘武不知何故,忙上前请示,徐诚忻对他连连摆手。刘武仔细一看,那人竟是墨玉儿,立即明白过来。赶紧暗暗传令下去:所有人保持安静,不要打扰大人听琴。
  于是,一队人马傻傻地立于道中,静静地听墨玉儿弹琴。徐诚忻虽听不出这是什么曲子,却也不由伤感,呆呆地看着那精灵一般的墨玉儿思绪万千。
  一曲终了,墨玉儿才缓缓站起身,对着徐诚忻遥遥一拜。徐诚忻猛然惊醒,赶紧也对着她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然后俩个人不知如何是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呆立着。
  呆立了一会,墨玉儿又扬起手指弹奏,这次却弹了几下便停了。
  紫瑶也是个通琴音的,轻声提醒道:“相公,玉儿请相公先行呢。”
  “啊,哦哦……”徐诚忻眼眶有些发红,忙不迭地转身走了几步,又忍不住回头深深地看了一眼墨玉儿。远远的似乎看到她淡淡一笑,然后又施了一礼。
  徐诚忻轻轻叹了口气,对刘武道:“走吧。”说罢与紫瑶回到车内,又不时从窗口偷望。
  队伍又不紧不慢地出发了,墨玉儿仍静静地站在树下,直到转过一个弯,那俏丽的人儿便突然从眼前消失了。
  过了好一会,徐诚忻突然问道:“紫瑶,刚才墨玉儿弹的是什么曲子?”
  紫瑶不禁“扑哧”一笑,好雅的一件事,偏让他一句话给毁了。
  “她弹的是《折柳曲》,柳皆音‘留’,那姑娘可能想留你的呢。后面她又弹了一小段,曲名叫《催兰舟》,是劝征人早去早归的曲子。”
  “是嘛,”徐诚忻嘿嘿笑了几声,道:“既然盛情难却,下次有机会就来看看她,才是做朋友的道理,也不枉她送我一程。”
  第176章 无意伤紫瑶 '本章字数:3043 最新更新时间:2014…12…03 07:00:00。0'
  离开扬州后渡过长江,向西南前行,不日来到江南东路州府--江宁。
  本来江宁是徐诚忻彻查的重点,只是前面出了扬州那档事,又回京平叛,耽搁了不少时间。如今赵颜一倒,章惇乘机整治官场,官风为之一紧,江宁的情况好多了。
  当然,钦差大人驾临各种仪式、孝敬还是免不了的,这种官场陋习也并不是用几次整治就能消灭得了。不过与扬州相比,江宁的官员已经非常保守了,没人再敢送贵重礼物,只象征性的送了些书画玩物,却也化了不少心思。
  倒是那些富商豪客,想要跟他攀上点关系,出手比较阔绰。徐诚忻依旧来者不拒,统统收下,他最近缺钱缺得厉害。水军要建,铁卫营的装备、马匹要补充,而且还要准备着与辽国、女真打大仗。
  户部尚书刘正是个铁公鸡,把钱袋子看得比命还重。枢密院和兵部几次带着圣旨让他拨钱,他都以各种理由推托,逼急了就挤牙膏一般挤点给你。哲宗对这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你们闹去,他让刘正打理户部也算是找对人了。
  徐诚忻自然也是无可奈何,干脆自己想办法。大宋的富庶州县都在江南,他真心希望能多出些贪官,收礼收一点,抄家黑一点,没准就能凑足了。
  江宁的官吏相对扬州来说还算不错,税赋正常、帐目清晰,一时也查不大的漏洞。小贪小拿倒是有些,但要彻查起来费时费力,他也没这个心思。想想这些事也是免不了的,便只是将他们警示一番就算了。
  徐诚忻惋惜这里没油水可捞,正打算不日启程南下。不想刘武从民间得来消息,说是去年年底江宁辖下的润州、常州曾报雪灾,朝廷为此下拨了不少银子。可百姓们都说雪是下了一场,但并未成灾。这明显是地方官员谎报灾情,黑朝廷的银子。
  徐诚忻一听精神大振,立马前往彻查。一查之下果然如此,只是当时在任的官吏都在前段时间致仕还乡。
  “贪了银子就想跑,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徐诚忻嘿嘿冷笑,当即命当地衙门派出捕快将他们一一捉拿归案。同时将这些贪官的家产尽数抄了,他亲自清点数目,脏银二一添作五,一半送户部一半自己留下用来筹建水军。
  处理灾银贪墨案又化了他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银子捞了不少,同时他扫贪的名声也已经威震天下了。特别是江南各路,人人都称颂这位年青的国舅爷、江南经略使是位青天大老爷。一时上门伸冤告状的百姓络绎不绝,让他着实忙碌了一阵,地方官吏倒成了他的辅助。
  半个月以后,徐诚忻吃不消了,再这样下去就无法脱身了。感叹在法制不健全的社会里,再清的官也只能管一时一地。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只得狠狠心,将案卷悉数推给当地方官吏,责令其好好断案。
  再次踏上行程,已经是农历四月初了,天气转暧。江南各地处处枝吐新芽、鸟雀南归,一付生机勃勃的景象。越往南走越是暖和,大家身上的衣服也开始一件件减下来,走起路来更为轻松。
  不日徐诚忻一行便来到了他的老家--杭州。杭州是他发迹之地,这里有他的朋友和产业,他必然是要来看一看的。
  杭州知府章帆也算是个旧交了,虽说长得有些猥琐,但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至少当年跟他一起合作扳倒了周通判。
  应徐诚忻的要求,章帆没有大摆宴席,只是在西湖边的“不染轩”订了间雅座为他接风。来赴宴的人也只有几个,除知府章帆还有后任通判贾祝全和团练使刘中玉(也就是刘武的父亲)。
  这边徐诚忻带着刘武范斫,还有形影不离的紫瑶,均着一身便服。按理说紫瑶是不应该来的,但徐诚忻已经把她当成自己的女人,哪管得了这些规矩,只管事事宠着她。紫瑶也是个知趣儿的女子,自定下终身已心无旁骛,每日只牵挂着自家相公。一路上为他排忧解困,事事依着他,只要徐诚忻认为可行的,她是不再管什么规矩了。
  章帆等人清楚徐诚忻的脾气,也不见怪,大家一起回忆往事,感慨一番,气氛很是不错。
  刘武现在已经是骑都尉,品轶与他老子相当,这让老刘非常满意。自己混了大半辈子才弄个从五品,儿子跟着这位徐大人,只一年不到就赶上来了,前程似锦啊。
  现在唯一让他操心的是刘武的婚事,他暗暗物色了位大家闺秀早就等着儿子回来商量着把婚事办了。今天一见儿子的面就憋不住把事跟他一说,不想刘武全不给他面子,一口回绝。说是好男儿志在四方,现在正是杀敌报国之时,不想被这些儿女之事牵绊。
  父子俩在桌角轻轻争了几句,让徐诚忻听到了,忙劝道:“伯父不必担心,刘武是我兄弟,他的婚事我帮你看着。他现在年纪也还小,不急。等时机成熟了,三个五个都包在我身上,哈哈哈。”
  老刘笑道:“有徐大人看着哪有不放心的,只是我家这小子见识短脾气却犟,要是迷上那些不正经的女子终是个祸害。”
  刘武不服气,道:“爹您这话就不对了,那女子是不是正经我心里自然有数。你要是硬安排了个我不中意的,就算再正经的女子对我来说也是个祸害。您看徐大哥的婚事都是自己做的主,哪个不是称心如意的?!”
  “胡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约……”说了一半忽觉有些不妥,忙住嘴。又见那小畜牲正幸灾乐祸地瞧着自己发笑,不禁又气又急。这小畜牲跟着徐大人官升得快,人也学坏了,越来越无法无天了,莫非他已经有意中人?
  通判贾祝全忙笑着上来打圆场,劝道:“刘团练稍安勿躁,令郎跟着徐大人前程似锦,待他日功成名就这婚事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是啊是啊,”徐诚忻站起身拍拍刘武的肩也说道:“这事我给您把关,保准是个名门闺秀。再说,我手下的兵都老实着呢,平时绝不敢去那些烟花之地,哪碰得上什么不正经的女子。”
  众人听着均感有趣,嘻嘻哈哈地边笑边劝解。老刘无法,只得作罢。
  待徐诚忻重新坐回位置,突然发现边上的紫瑶不见了,不由四下张望。范斫悄悄地凑近说:“大人,紫瑶姑娘刚刚独自出去了,看起来不太开心的样子。”
  “嗯?”徐诚忻奇道:“怎么回事?”
  “她就在屋外阑前,大人出去一问便知。”范斫这种死脑筋哪懂得女人的心思。
  徐诚忻忙向众人告罪,推门出来寻找,见她果然独自一人倚在阑干上发呆。徐诚忻探头过去打量她的脸,却见她正默默垂泪,把他吓了一跳。
  “怎么回事,谁欺侮我家紫瑶了?告诉我,相公狠狠扁他。”
  紫瑶忙拭干眼泪,定了定神说:“相公很讨厌烟花女子吗?”
  “没有吧……我何时曾这样说过?”
  “相公刚才明明说烟花之地都是些不正经的女子。”
  徐诚忻一回忆,刚才劝老刘果然说过这样的话。想来紫瑶出自青楼,有了这个短处必是她的一块心病,内心深处总免不了要自卑一些。刚才突然听到徐诚忻说这样的话,禁不住要多想,于是就顾影自怜起来。
  徐诚忻赶紧向她赔礼道歉,又躹躬又作揖,哄了几句她只低头不语。刘武心中好奇,偷偷拉开一条门缝向外张望,看到此情此景暗暗发笑。章帆他们以为出什么事了,纷纷过来打探,一见之下均摇头叹息:真是太失体统了。
  “哎,”徐诚忻叹道:“别人不理解,难道你还不懂我吗?我说那样的话不过是应付一下场面,不管是不是烟花女子都有好有歹,关键是要看人而不是出身。你看你晚晴姐姐也不是名门大户出身,但在我心里的位置比公主都重。你待我如此情深义重,岂会再有轻你之心。”
  他这番一说,倒让紫瑶觉得自己理亏了,忙展颜一笑,道:“相公说得是,是我多心了,那你快回去吧。”
  “你一起回去,不然我也不走。”
  紫瑶见他耍赖,“扑哧”一笑,嗔道:“你看我这样子还好去见他们吗!”
  徐诚忻仔细一看,见她脸上的妆已经乱了,泪眼婆娑的样子楚楚可怜。便心疼地伸手帮她拭去泪痕,道:“变成小花猫了,是不能见人。那你先坐轿回家去吧,我坐坐就回来陪你。”
  紫瑶乖巧地点点头,徐诚忻便叫来伙计,安排好轿子送她出了“不染轩”。
  回到室内,众人佯装不知问起紫瑶怎么走了。徐诚忻非常牛气地说:“女人嘛,总会有些小心眼,刚刚被我一顿训斥。既然知错了我便让她回家候着去,免得在这儿坏了大家的兴致。来来来,咱们继续喝!”
  众人憋着笑,纷纷举杯。
  第177章 回乡拜祖 '本章字数:2857 最新更新时间:2014…12…04 07:00:00。0'
  经过这事后,徐诚忻也清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