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帝,哥罩你-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这么重的炮……我看至少也有五千斤了吧,你怎么运输呢?”
  “大人,这炮是可以分解的。”汪腾颇有些得意地说:“分为炮管、炮座、炮架三部分。虽然总重有八千斤,但分成三总分的话就没问题了。”
  “这倒是个好办法,看来你们军器监进步很快,都不用我操心啦。还可有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尽管问我。”
  汪腾早就等着这个机会,忙道:“大人,小的认为难的还是在炮弹上。那炮弹打出去爆炸时间极难掌握,有时引线干脆熄火,大人可有什么妙招?”
  徐诚忻想了想,这事的确有些为难。现在的炮弹都是在弹体上挖一凹槽,内盘引线,发炮同时点燃。引线的燃烧时间全凭估计,而且炮管内环境恶劣极易熄火。上次在易州用炮时,就是至少三成炮弹没有炸响。
  汪腾见他不语,估计是把他难住了,解围道:“此事太过难办,我们军器监的人都想遍了也解决不了,大人不必急在一时。”
  徐诚忻点点头,道:“你们能知难而上就很不错。办法是有的,可惜怕现在还做不了。”
  汪腾一惊,忙问有何办法,徐诚忻便把引信的概念说与他听。这引信虽小却聚集着大量的基础工艺和技术,依当时的条件是做不出来的。就算做出来了,也用不到这种圆形的炮弹上。徐诚忻说出来也是为了给他们一个思考的方向,就机械碰击类的引信还是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实现的。他还让人找来纸笔,画了一个草图,把工作原理解说一遍。
  汪腾听得大脑洞开,如同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他越想越觉得巧妙,同时又越想越觉得难办,东西虽好做实在做不出来,不禁有些沮丧。
  徐诚忻见状,笑笑道:“不必心急,你造的火炮在当下已经够用了。至于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研究。只是要记住,任何东西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比如这火炮,要有好的炼钢、淬火、浇铸、切割、打磨等技术,只有这些技术水平都上去了,造出来的火炮才够猛。你们研究所的人员还要大量增加,研究的课题再细分,叫你造火炮不要只盯着火炮。比如这个……”
  徐诚忻又在纸上画了一个轴承,说道:“能把这东西做出来,再加上炼出好的钢,再重的东西也能一车拉走。”
  汪腾终于明白他父亲为什么如此推崇这位徐大人,这人的脑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啊,一个比一个牛逼。
  第211章 傀儡幽云国 '本章字数:3036 最新更新时间:2015…01…09 00:06:30。0'
  绍圣三年,也就是公元1096年8月中,宋哲宗赵煦下达了强攻西夏的命令。在他的计划中,这一仗只许胜不话败。胜,则减少一个宿敌,同时交好辽国,获得富足的喘息时间。为最终结盟女真同灭辽国打下基础。败,则从此在北方失去话语权,除了龟缩防守再无与北方诸国讨价还价实力。
  接连几天,进行从各路卫戍区大量抽调兵力,人数达二十万。二十万禁军兵力已经是极限了,除去各主要关卡、要塞必不可少的守军,禁军精锐几乎倾巢而出。大军浩浩荡荡开向夏州方向,与杜中师会合。
  三十余万的大军,听起来很威风,给后勤的压力是相当巨大的。孙子云:驰车千驷,草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不仅仅是粮草,衣食主行、武器装备都要跟上,可谓“日费千金”。户部的库房没用上几天,一下子又被掏空了。这还不够,朝廷又接连下旨,命各路州县严控税赋、劳役。特别是江南各路富庶之地,一大帮人的眼睛都盯着,让他们不得不努力筹钱。
  全国上下一片忙碌,徐诚忻也不敢偷懒,本着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精神正积极备战。军器监开足马力生产了一年多的火器,共造得大小火炮三千余门,火枪五万支,炮弹、霹雳弹更是堆满了仓库。徐诚忻看着这些黑黝黝的家伙,顿时感觉腰杆子也硬了。
  武器有了,打仗最关键的还是人。这段时间他观察了铁卫军的训练情况,还算不错,毕竟都是禁军中抽调过来的,基本的军事素养还是具备的。问题是他们以前没接触过火器,现在虽然练习过一阵子,但对于多兵种多武器的配合还是有些生硬。于是现在的重点训练课目就是骑兵、步兵、炮兵与火枪兵之间的配合,把各兵种的优劣朝廷仔细透彻地分析。
  时间宝贵,杜中师手里虽然有三十多万大军,但依照宋兵常打败仗的传统,谁都不知道下一场战争时爆发。徐诚忻常常感叹自己的出现改变了宋朝的历史,但这一次的改变让他有些心惊胆战,宋辽夏三国大战,接下去还有女真在那儿候着,哥不会把宋朝给害没了吧……
  9月底,北方终于送回了一个好消息:杜中师在夏州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杀敌六万余,自伤十余万,最终拿下夏州。耶律洪基闻讯立即拔营出兵,紧随宋军之后逼进西夏国都兴庆。两国大军一鼓作气仅用二日便攻下兴庆,西夏崇宗李乾顺率领残存一万多人已先行向西面逃窜。
  宋辽两国士兵分别从南北两门入城,待杜中师父子进入皇宫,里面竟已被辽人洗劫一空。本来辽人打仗主要就是为了抢夺财物,每下一城必逐户搜刮已经是一个传统。一国之皇宫岂会落空,不用上司下令,众将士便一拥而上,只要能带走的先抬回营内再说。
  而杜中师治军极严,每到一处必秋毫无犯,必等主将下了命令才敢动手。这么严明的军纪在这里却是吃了亏,他也是忘了自己的盟军是一条永远吃不饱的恶狼。
  耶律洪基也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出于友好竟送来了五万两银子,以示安慰。杜中师心中又愤怒又郁闷,打掉一个国家,竟只得五万两白银的战利品,这简直是个笑话,一怒之下拒而不受。辽人也不以为意,厚着脸皮当没这回事,直接收回银子开始与宋讨论如何分配西夏领土事宜。
  按原先约定的,打下西夏后,夏土同有之。这本没什么好谈的,一人一半也就是了。但现在的耶律洪基已经是野心勃勃,刚刚灭了西夏,又见宋兵打个夏州竟死了将近十万兵力。这等战力怎么能与他麾下的铁骑相提并论,再说打西夏主要靠的还是他辽军,好处当然也应该多得一点。
  他还没有把这一想法提出来,大宋的使臣就把底牌给亮了出来:只要收回幽云十六州,西夏的领土大宋可以一寸也不要。辽人一听大喜,这相当于辽国一半左右的面积,用来换区区幽云十六州傻子才会不同意。
  耶律洪基正想发话却被长子耶律浚阻止了,问其何故。耶律浚说:“父皇,幽云十六州乃是宋人屏障,若重回宋手,我军再想长驱直入中原大地就没那么简单了。再则,近几月来宋军正四处易马,想是要重振禁军。幽云十六州是重要的马场,一旦落入宋室,他们便再也不缺战马,与我军实在不利。”
  耶律洪基冷静下来一想果然有理,但又舍不得大片西夏领土,沉思片刻道:“浚儿可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
  “儿臣有一计,正待献于父皇。”说罢便在耶律洪基耳畔低语一阵。耶律洪基听后脸上露出贪婪的笑容,道:“此计甚妙,便命你依计行事吧。哈哈……”
  “儿臣遵旨。”
  宋使在那里等着辽人的回话,不想一等就是十余天。也不见有人来跟他谈正事,倒是不时冒出几个辽国贵族老爷跟他聊聊天,喝喝酒。一晃又是十余天,宋使莫明不已,实在等得不耐烦了,一再逼问之下,辽人的谈判官员才出现。说出来的话更让人莫明其妙:“贵使有所不知,那幽云十六州其实早就在不辽人管辖范围之内了。”
  “这怎么可能!幽云十六州一直在你们辽国境内,里面驻扎的是辽军,住的是辽人,怎么又不在你的管辖之内啦?”
  “看起来是这样,但其实幽云十六州已经不存在了。现在我们都称之为幽云国。只因幽云国国主对吾皇有数次大恩,圣上为感谢他特赐幽云十六州,扶他为幽云国国主。不过自此人当上幽云国国主后便少与圣上来往,所以圣上已经言明,如果贵国实在想收回幽云十六州也不反对你们用武力解决。幽云国立国不久,城内兵稀将寡,以贵国实力必是唾手可得。”
  这叫什么事!有这情况你早说啊,等了半给我来这么一出,当人家都是傻的,看不出来?
  消息传到汴京,整个朝廷都怒了。这辽人也太不要脸了,耍赖皮都耍到这份上了,叔可忍婶不能忍啊!打!文武百官一片喊打,不就是个小小的幽云十六州嘛,让杜中师顺道把它解决了。
  但冷静下来一想,事情绝对没那么简单,辽人说得这么从容,还主动邀请你去攻打,岂会没有后着。早朝过后,哲宗把章惇与徐诚忻叫到跟前商量怎么处理此事。
  章惇斩钉截铁地说:“打,肯定是要打的,不然我大宋的颜面何在。只是具体怎么打还要谋划一番,也不知那突然冒出来的幽云国国主是何许人也。”
  徐诚忻笑道:“陛下,我刚刚从北方得到消息,所谓幽云国国主说起来竟是我的老相识。”
  二人一惊,忙问是何人。
  “圣上还记得死在寿县的杭州周通判?就是他的儿子周南安。此人自被救出大牢后就直接送到了辽国,据说上次辽军南下曾随军效命。这次不知怎么回事竟被辽人扶上了幽云国国主之位,当起了傀儡皇帝。”
  “竟然是他……”哲宗又好气又好笑。杭州贪腐案是在他的关注下办成的,那时他还不曾亲政,能办点事自然是很用功,对案中之人犯也是很清楚的。
  章惇却是不识周南安,不禁问道:“此人为人如何?”
  徐诚忻道:“虽有些学问,但妄自尊大、钻营取巧,终归是个纨绔子弟难成大器,最关键的是他现在投敌叛国,不是个好东西。”
  哲宗接口道:“徐爱卿既然这么了解他,不如就辛苦你带着铁卫军去跑一趟会会他,如能他归降朕可赦了他的罪。如果他一意孤行,执意要与我大宋为敌再用兵征讨,你们看如何?”
  徐诚忻还未回话,章惇已经回道:“如此最好,徐大人能言善辩、才思敏捷,上次与辽人谈判为我大宋立下汗马功劳。此次再度北上必不会令圣上与我等失望,能者多劳,就有劳徐大人了。”
  徐诚忻听了郁闷不已,哥还没同意呢,你们俩个已经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就不能让哥在家多陪陪老婆吗!
  “陛下,我这段时间实在有些忙,衙门里的事多,铁卫军、军器监那边也要抓紧,怕一时走不开,不如别派贤人跑一趟吧。”
  哲宗摆手说道:“衙门里自有吕商英看着,各级官吏按部就班各行其职,想来也不会出什么岔子。铁卫军与军器监有什么要求,只要吩咐下去就行,没必要天天在那儿杵着。还有,朕让范斫继续一路保护你,不会有什么危险,事成之后也是大功一件,朕自有封赏。”
  “恭喜徐大人,嗯?怎么还不快谢恩?”章惇笑眯眯地说道。听起来好象那件大功已经到手了一般,徐诚忻只得暗骂几句“死老头”草草谢了恩,算是应承下来了。
  第212章 三陪郎君 '本章字数:2955 最新更新时间:2015…01…08 07:00:00。0'
  徐诚忻把即将出使幽州的事情跟家人一说,大家顿时噎住了,相公在家才住了二个月又要离家。徐诚忻知道大家不舍,但皇命难违,只得出言开解一番。赵舒小孩心性,直接将饭碗一推,嘟着小嘴在那儿生闷气了,心里将自己的哥哥怪了十几遍。
  晚晴见状也劝道:“相公是朝廷命官,一切自然要以国事为重。圣上既然信任他,那也是咱们家的荣幸,外出公干也是难免的。应该用不了多久便可回家了吧,相公是吗?”
  “是啊是啊,这趟关事不会耽搁很久,只是去跟一个故人聊聊天,用不了几天。”徐诚忻忙应道。
  紫瑶问道:“不知圣上命你何时出发?”
  徐诚忻笑道:“这倒没明说,反正就这几天吧,也不是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早点晚点都没事。大家既然都舍不得我,那我就在家多呆几天,我们一起玩玩游戏如何?”
  “谁舍不得你啦。”赵舒小声嘀咕。
  晚晴扑哧一笑,道:“既然舍得相公,那你眼圈红什么?”
  “谁红了,那是,那是热气熏的……”
  “哦……”众人一付恍然大悟的语气,脸上却满是戏谑。赵舒很又窘又恼,狠狠瞪了一眼起身离席,回房去生闷气了。
  采羽二人忙跟上去,徐诚忻把她们叫住,说道:“你们在这儿吃,我去哄哄她。”
  晚晴笑道:“本就应该你去,旁人说了都没用。”徐诚忻笑笑出了厅堂,向赵舒的闺房走去。
  推开房门,走进内室一看,赵舒正坐在桌前手托下巴发呆,见他进来立即便没了恼意。
  “舒儿怎么不吃完饭就回房了,饿肚子会变得又瘦又难看,小心相公不喜欢你喽。”
  赵舒扁扁嘴瞧着他,一付“人家又不是小孩子,你还想骗我”的模样。顿了顿说:“相公本来就不喜欢舒儿,你以为我不知道。”
  “谁说的!这是谁造的谣,看我不打死他!”徐诚忻一本正经地说。
  “这还用谁说吗,当初你为了不娶我连大牢都去住过了,要不是皇帝哥哥逼着,你才不会娶我。”
  “这个,”徐诚忻抓抓后脑,赵舒人小鬼大,看着比较糊涂,其实心里想得很明白。忙解释道:“我就是因为喜欢你才不想娶你啊,这娶你跟喜欢你原本就是两回事。”
  赵舒迷惑地看着他,说:“喜欢一个人自然就要娶她啦,这有什么不对?”
  “这对你们来说是正常的,可我并不是这样认为。你看我已经有了娘子,现在又把你娶进门,你们都一心一意的待我,而我只能把心思分成两份,与你们是不是有些不公呢?”
  “是三份。”赵舒纠正道。
  “其实已经是四份啦。”
  “嗯?”
  这个时机不对,徐诚忻不想把蓝月玟扯进来,忙道:“不管是几份,超过一份就是不对了。”
  “这有何不对的,你看哪个有钱男子不是三妻四妾的。况且我嫁予你也没在意是否正室,只要跟你在一起就觉得开心。”
  “你们看起来是正常的,但对于我来说一时还接受不了,所以……不过现在好多了。”徐诚忻见她真情流露,不由感动,不由拉住她的手道:“以后不能怀疑我了,只须记住:相公是喜欢舒儿的,听到了没有?”
  赵舒靠在他怀里,点点头。停了一下又道:“相公为何总是‘你们你们’的,都是大宋的臣民,难道你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吗?”
  “也没什么,只是我家乡的风俗与京城有些区别而已。”
  “相公的家乡不是在杭州吗?与京城并没什么不同啊。”
  “在两浙路是没错,不过并不在杭州,而是一个十分偏远的小山村。这地方很难找,出来这么久连我都有些忘记路了。”徐诚忻怕她追问下去,干脆把话说死了。
  “世外桃源?”
  “哪里来的世外桃源,这世上根本不这种地方。”顿了顿,他又问道:“舒儿,如果有一天我要离开京城,住到一个小山村去。那里人烟稀少,没有店铺酒楼,好吃的好玩的都没有,每天只有粗茶淡饭,平平淡淡过日子,你愿意跟着吗?”
  赵舒白了他一眼,道:“你是我相公,自然要跟着啦。我会带许多银子过去,把需要的东西都买齐,相公就不必吃苦了。”
  徐诚忻失笑,刚刚还在夸她懂事,现在又恢复小孩子模样了。不过让她们过粗茶淡饭的日子也是说说而已,徐诚忻是绝对不肯的,便笑道:“好注意,咱们就去造一个世外桃源出来,咱们一家子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哈哈哈哈。”
  “好呀好呀,”赵舒听着就兴奋起来,连声叫好,又忙不迭地打算起来。比如造什么样的房子、什么样的花园池子、带些什么人什么东西去等等。
  徐诚忻赶紧打住,道:“去了就不便回不来了,你离开皇帝哥哥不会难过吗?”
  赵舒怔了怔,缓缓道:“舒儿定会想念皇帝哥哥的,不过与相公比起来,还是相公更好一点。”
  “我哪里好啦。”徐诚忻好奇地问道。
  赵舒想了想,正色道:“哥哥是皇帝,但凡做皇帝的都一样,把江山社稷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舒儿不过是一个公主,古往今来,用公主和亲换取和平的公案多之又多。幸好舒儿嫁给了相公,不然指不定被哥哥嫁到哪个蛮夷之国去了呢。但是相公不同,当初相公为了不负晚晴姐姐连坐牢杀头都不怕,可见是个重情义的,我自然还是更看重相公的。”
  徐诚忻暗想,其实你也是哲宗手里的一枚棋子。但这话最好别说,不然真伤了她的心。
  “想不到舒儿看得这么透彻,”徐诚忻夸道:“看来也只有聪明的女子才能嫁到一位好的相公,这话一点也不假。”
  赵舒皱着鼻子笑起来,道:“相公你是在夸谁啊?”
  “自然是在夸你,夸你聪明。”徐诚忻捏捏她的小鼻子道:“明日起相公天天在家陪你们,陪玩陪吃陪睡,做‘三陪郎君’好不好?”
  “好,我们打扑克,好久没跟相公一起玩了。”赵舒开心不已。
  接下去的几天,徐诚忻果然一直呆在家中当起了“三陪”。四个人整天吃吃喝喝,打扑克、走象棋,坐久了便到院子里打网毛球,玩得不亦乐乎。衙门里的事他都已经交待清楚,临时有什么需要他拍板的,吕商英就派衙役来请示,日子过得逍遥自在。直到第三天晚上,大家正在卧房打扑克,忽听管家来报,说有一位叫杜子骞的来求见,徐诚忻一听就跳起来。
  这几天朝中无大事,哲宗一直没起早朝,徐诚忻又整天窝在家里,竟不知杜子骞父子已经班师回朝。快步来到客厅,见一位身着便服的年青人正端坐堂前缓缓饮着香茗。
  “子骞!”徐诚忻大笑数声,冲上去一拳打在他的肩上,问道:“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我竟没听到一点风声。”
  杜子骞在关外带兵打仗大半年,皮肤黑了不少,也粗糙了不少,不过看上去更显得英气逼人。原本光洁的脸庞蓄起了两撇胡须,一双眼睛蕴含着机敏,炯炯有神。他虽然身着便服,但总能从松软的绸布中透出一股震慑人心的力量。
  二人站定,相互打量一番,同时露出赞许的目光。杜子骞笔道:“一路来听说我们的徐大人近日整天钻在脂粉堆里享福,今天一见果然如此,你这脾气可一点都没改啊。哈哈哈……”
  徐诚忻不以为意,拉他重新坐下,道:“自去年易州匆匆一见,已经快一年了吧,兄弟们都想念得紧啊。这次你们又打了个胜仗,可谓是载誉而归,快说说圣上赏了什么给你,好让我们好好高兴高兴。”
  说起这个杜子骞却并不怎么兴奋,道:“家父年事已高,这次与辽夏周旋数月已经精疲力竭,回京后便解甲归田了。圣上对家父褒奖颇多,赐爵号‘开国伯’,也算是功成名就了。下官现在接任父亲的职位,为北府军统帅,近日回京述职,抽空前来拜访老友。”
  徐诚忻听了真心为他们高兴,道:“杜老将军老当益壮,不辞辛劳为国驰骋疆场,实在堪称及我们的楷模,这爵位也是实至名归。子骞你在西夏立了汗马功劳,年纪轻轻就担此大任,将来的前程不可限量,真可喜可贺啊!”
  “唉,一将功成万骨枯。”杜子骞叹道:“我哪有什么功劳,都是将士们用命换来的,这仗打得好生气闷啊!如今西夏是灭了,于我们大宋却没有半点好处,土地都归辽人,连幽云十六州都不知能不能回归我朝。二十多万将士啊,都战死他乡……”
  第213章 准备出行 '本章字数:3233 最新更新时间:2015…01…09 07:00:00。0'
  杜子骞的话让徐诚忻有些心痛,他突然发现杜子骞已经改变了许多。他不再象以前一样潇洒自如、意气风发,而变得沉稳内敛,多了几分沧桑与狠辣。如果以前他是一把锋利的刀子,那么现在更象是一把硬邦邦的铁锤,刀子能割断咽喉,铁锤却能让人粉身碎骨。
  战场是让一个男人最快成熟的地方,做为一个爱兵如子的将军,再也没有比看着自己的士兵不断倒在血泊中更痛苦的事情了。要不是他父亲在一边旁看着,他早就冲上去与敌人拼命了。好在他有一位这样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父亲做为统帅,让他学会了冷静与麻木,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
  同时,徐诚忻感到有些愧疚,人海战术虽是哲宗定下来的,做为军机大臣的他也是有责任的。更凑巧的是这几天都在家与妻妾厮混,连杜子骞回京了都不知道。
  “子骞,你放心,这些将士不会白白牺牲。我徐诚忻今天就把话撂这儿了,该我们的东西一样都不能让他少。西夏已经没了,辽人却占了我们不少便宜,不管他得了什么我定会让他们都吐出来。”
  杜子骞点点头,道:“这正是我今天来此的原因,也是我北府军全体官兵的请求。我大宋与辽结盟灭西夏,无数将士战死沙场。换来的却是寸土未得,幽云十六州划地独立成国,将士们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