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并虎-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交出这传国玺给袁术,能换取我孙策的自立资本,那我孙策还留他在身干什么?”

    “这传国玺对我孙策而言,就是一道枷锁圜土,而只有我孙策有资本自立了,才是自由的鹰隼。”

    “伯符,你知道么?上次我和丁靖斗将交战之时,丁靖称呼我为小霸王,当时其实我心中挺不服的,我想我孙策比那项羽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凭什么只能是小霸王!”

    “现在想想的话,却发现我以前真的错了,项羽做事无拘无束,不受任何人、任何事的牵制,而我孙策虽然看似潇洒自若,其实不过是一头被套紧了圈子的猛犬罢了。”

    “而这套住我的圈子,就是袁术,就是这传国玺!”

    “只有摆脱这传国玺和袁术,我孙策才算狮归兽海,才能与昔日的项羽一较高低!”

    这下子,周瑜一时之间也有些惊呆了,想不到孙策的觉悟竟然如此之高,甚至带着他周瑜也有些恍然大悟了。

    周瑜看着孙策,肃然言道:“伯符,我支持你的决定!”

    孙策点了点头,笑道:“公瑾,我就知道你能明白我的想法,传令下去吧,全军就地扎营休息,我明日就去寿春,向袁术献玺去!”

    ……

    两日后,丁靖终于再次抵达了杭阜河的某处渡口,这里就是此前徐盛领着乡亲们渡河的地方。

    看着激流滚滚的河面,丁靖的心情也是澎湃不已,两日的行军之中,除了一些零星的袁术军之外,他丁靖再没遇到任何追击威胁,连孙策军似乎也彻底消失,放弃了对他的追逐。

    丁靖军面前杭阜河的渡桥周围,正有数百袁术军在此留守把关,就是为了防止丁靖杀个回马枪,想要再回到临湖去。

    此刻,丁靖的眼中满是兴奋之色,只要击破这些守军,他就可以再次回到临湖的土地上。

    而刘勋的大部分军队,此刻还傻乎乎地在巢县围剿自己,如此他丁靖过了杭阜河之后,岂非可以彻底来去自如!

    (本章完)


第425章 意外



    想着折返临湖后的各种好处与便利,丁靖的心中是更加迫切,恨不得立即带着大家冲杀过去。

    只是大家在巢县奋战数日后,又连续急行军了两日,精神和体力都消耗极大。

    而且把守在渡桥周围的袁军,虽然只有数百人,但是却是早有防备的,各种路障、陷阱都布置充足。

    若是此刻丁靖直接领军冲杀而去,即便能够击破防御,顺利过河,却也会对自军留下不必要的损失,实在得不偿失。

    “全军后退五里后扎营休息,明早再突破守军过河!”

    于是,丁靖立即传令大家休息一夜,等养好精神体力之后,再一举跨过河去。

    唯有如此张弛有度的行进下,北归并州的速度与时间,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是夜,丁靖军停步扎营休息,被绑在马背上受尽颠簸的徐盛,也终于被释放了下来。

    当双脚重新踏在地面之后,徐盛甚至无法站稳自己的身体,生生喘息了许久,才堪堪缓了过来。

    见徐盛这副孬样,丁靖立即走了过来,对着徐盛戏弄笑道:“文向,对这第一次骑马的感觉如何呀?”

    看着嬉笑不止的丁靖,徐盛的脸上满是苍白与无奈,只能苦笑地回道:“主公,我这算是骑马么?简直就是被马骑啊!”

    “哈哈,这也是没办法嘛!你从来没骑过马,如果按照常规训导的话,恐怕个把月也才只能让你熟悉一下马匹而已,这将你绑在马上奔驰,也是为了让你尽快熟悉马匹的情况,掌握战马的奔跑节奏嘛!”丁靖坏笑着说道。

    徐盛却是将信将疑,当即问道:“诶?还有这种操作么?”

    “那是当然!”丁靖拍了拍胸脯笑道,“来,文向,你现在再上马背看看,试着能不能在马背上坐稳。”

    徐盛听着丁靖的话语,心中虽然后怕依旧,却也只能小心翼翼地跨上马背。

    而这个时代的马鞍还很简单,只是一层简单的隔垫,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马鞍那般,可以让骑士平稳的跨作在马背上。

    因此,这个时代的骑士跨在马背上,几乎没有稳定的支撑点,所有的平衡都完全依靠自己腰腿的力量和技巧。

    此时,徐盛小心翼翼地跨在马背上,立刻就体会到了一股重重的失衡感,整个身子也摇摇晃晃的,眼看着就要从马背上侧偏倒落下来。

    为了防止自己从马上摔倒,徐盛立即本能性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尽量让子的身体适应马背的起伏结构。

    就这样不断的调整之下,徐盛终于可以在马背上安稳坐住,甚至还能让战马缓缓慢走。

    而徐盛之所以能这般快速的适应这些简单的骑马技巧,还是真的多亏了丁靖这两天把徐盛绑在马上奔驰的做法。

    这两日里,被绑在马背上的徐盛,为了让自己所遭受的颠簸痛哭尽量减轻一些,只能极力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去适应、去调整,以至于缓缓的让徐盛的身体,潜意识里对战马的结构有了一定适应,于是才有了现在徐盛的快速的平衡掌控力。

    当然,以现在徐盛的能力,最多也只能跨在马背上不动,或者让战马缓缓走动。

    想要让徐盛熟练的掌控战马,御马疾驰作战,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的。

    ……

    次日清晨,丁靖一早便让全军起身准备战斗,争取一举冲破袁术军的防守,早点踏上回家的路程。

    就在丁靖准备出击之时,突有斥候前来回报,道:“主公,前方杭阜河渡桥发生乱战,防守渡桥的袁术军,突然和一支不明军伍交战了起来!”

    丁靖听后,有些猝不及防地叫道:“什么?!”

    随后,丁靖立即领军向渡桥靠近,并且远远地偷窥观察,却发现正如斥候所回报的一样,此刻的杭阜河南面,正有数千乱军,正不断地冲击着袁术军的防守,双方正打得不可开交。

    并且身为官军的袁术军,还反而一副即将溃败的样子。

    看着渡桥上的大战情况,丁靖瞬间就发现了一些意外情况,忍不住叫道:“咋回事儿啊?怎么那支和袁术军战斗的人马,打扮的许干等巢湖贼有点像呀?”

    “等会儿!许干等人此前好像提到过,说他们的大当家郑宝,已经领着数千巢湖贼前往了临湖,莫非现在这帮人就是……”丁靖立即想到了什么,再次忍不住大叫道。

    “主公,这帮和袁术军交战的人马,除了少部分人穿戴兵甲之外,其余人都是褐衣麻布,一看就是草匪贼军,而且人数也还不少,我想他们应该就是郑宝统领的巢湖贼没错了,毕竟这淮南之地,除了他们之外,也不会有势力是如此了!”有副将对着丁靖分析道。

    丁靖亦是点了点头,也确定了与袁术军交战的人马,应该就是郑宝统率的巢湖贼,只是他实在不明白,许干说郑宝前往临湖的目的,是为了图谋他丁靖的,却为何又会和袁术军交手?

    难道他郑宝不怕因此又惹得袁术发怒,令袁术再次挥军围剿他们巢湖贼么?

    原来丁靖还不知道,他逃亡巢县的消息,早已经传遍了整个临湖,因此郑宝也知道丁靖不在临湖,而在巢县的事实。

    郑宝为了快点回到巢县,就必须渡过杭阜河才行,否则就需要辗转数百里,绕道北面的合淝才行。

    可为了防止丁靖逃回临湖,杭阜河的所有渡桥,全部都被袁术军控制把持,任何人不得往来通过。

    于是为了快点渡河回到巢县,郑宝就主动与把守的袁术军沟通,想要让袁术军通融一下,放他们渡桥过去。

    可是对于他郑宝放下身段的请求,却遭到了袁术军的言辞拒绝,概不允许郑宝通过。

    这下子郑宝也算是动了真怒,本来前往临湖扑了个空的他就满肚子火气,现在被区区数百人的袁术军这般小视,岂能不让他发怒!

    于是,郑宝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动手进攻守桥的袁术军,想要凭借自己的人数优势,将这支袁术军全部歼灭。

    如此,他郑宝不但可以快点返回巢县,争取早日擒杀丁靖,而且还可以做到不留活口,让袁术不知道是他郑宝动的杀手。

    (本章完)


第426章 孙策献玺



    此刻,在不远处暗中观察的丁靖,虽然不懂得郑宝为何有胆子进攻袁术军,但是面前的情况已经告诉了他,这一切都是事实,至于原因为何,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主公,守桥的袁术军就要溃败了,我们该如何做?”副将向着丁靖问道。

    本来,按照丁靖一开始的想法,他是想要看郑宝和袁术军,彼此互相狗咬狗的。

    待双方两败俱伤之后,他丁靖再领军而出,那时便可顺利突击而过。

    只是令丁靖没想到,郑宝统率的巢湖贼,所展现的凶悍程度,远远超过了他在巢县遇到的许干等人,不愧都是巢湖贼中的精锐贼匪。

    以至于哪怕是袁术军的正规人马,面对郑宝军的冲击,竟是毫无一点战力优势。

    而郑宝军不但各个凶悍,而且人数也足足有三四千,是守桥袁术军的四五倍。

    于是,这才有了守桥袁术军的溃败之像,实在是双方劣势太大了。

    丁靖立即言道:“不能等了,如果守桥的袁术军被击败,则渡桥将彻底落入郑宝手里,以郑宝麾下的战力,我们再想要冲杀过去,恐怕极为困难。”

    “因此,我们必须乘着袁术军还未彻底溃败,赶紧挥军杀出去支援,帮袁术军抵挡住郑宝的攻击!”丁靖继续言道,立即传下命令,“传我军令,全军出击,目标为郑宝的贼军,杀!”

    一时间,丁靖军数十骑呼啸而出,向着渡桥处疾驰冲杀而来,喊声震天。

    见着突然出现的骑军部队,郑宝军和袁术军皆是大惊,纷纷措手不及,不知是何人兵马前来。

    “我为郑宝人头而来,挡我者死!”

    眼见着自军就要杀到桥上,丁靖立即张口大吼道,以此喝退不明就里的袁术军,防止袁术军对他们做出防备行动。

    果然,听到丁靖的震吼后,众袁术军皆以为丁靖军乃是己方友军,纷纷避让闪开,放丁靖军冲袭而过。

    而郑宝军却是更加大骇,甚至以为有大量袁术军的援军即将杀到,纷纷惊恐后退,不想再继续战斗下去了。

    而巢湖贼阵中的郑宝也是一脸惊骇,不懂突然出现的丁靖军到底是什么情况,难道真的是袁术军的援军来了?!

    就在郑宝惊慌无措之时,丁靖军的骑兵却已经冲入了巢湖贼的阵中,搅得惊恐的郑宝军一片混乱。

    见丁靖军如此生猛,之前还处于被动的守桥袁术军,也纷纷抖擞精神,跟在丁靖的骑军锋矢之后,一起反击杀向郑宝军,将之前的失利和伤亡,全部返还了回去。

    而丁靖本人,更是直取巢湖贼的阵中指挥枢纽,向着郑宝本人疾驰杀来。

    见丁靖高举着耀眼的虎齿戟,郑宝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忍不住手指着丁靖,颤抖惊骇地叫道:“是……是……丁并虎!”

    然而郑宝叫声一落,丁靖却已经一路冲撞而来,直接杀到了郑宝面前。

    只见丁靖横扫大戟,戟上的刃齿直接将郑宝的脑袋扫下,随即一道腥红的血液如泉涌一般,从郑宝的脖颈处,上喷而出,直喷出数米之高。

    看着老大郑宝被丁靖斩首,周围的巢湖贼尽皆胆寒惊骇,纷纷向后倒退,不敢靠近丁靖军身旁。

    “啊!大当家被杀啦!大当家被杀啦!”

    一时间,周围的巢湖贼惊嚎四起,所有人都惶恐不知所措,再无任何战斗之心,纷纷四散而逃,唯恐自己也落得如此下场。

    见郑宝一死,巢湖贼就像失去头雁的雁群一般,无头四散而走之后,丁靖也没有任何追击之心,立刻领军向西而去,去往临湖县接应在那等待的步骘等人。

    ……

    就在丁靖渡过杭阜河的两日后,孙策亦是抵达了寿春城,这里淮南最富庶繁华的城池,亦是袁术亲自坐镇的地方。

    抵达寿春城后,孙策没有耽搁一丝时间,直接前往后将军府,拜见袁术。

    袁术听孙策突然来拜,顿时疑惑不解,立即让人将孙策带到面前,问道:“伯符,你不是正领军去剿灭那庐江的丁靖么?为何突然来我寿春?”

    听到袁术疑问,孙策直接跪拜在地,哭叫道:“刘表势大,我孙策父仇不得报,今母舅吴景于曲阿,却听闻正被那扬州刺史刘繇逼迫攻打,我孙策老母家小尽皆在曲阿,必定被那刘繇迫害!”

    “策此来拜见后将军,是想要恳求后将军皆我雄兵数千、辎重若干,让我渡江救难省亲,还望后将军怜惜!”

    见孙策这般硬汉,竟然如此哭泣哀求自己,袁术心中亦是有些恻隐动容。

    但是他袁术现在正图谋徐州,正是兵力和辎重紧张之时,怎可轻易借兵粮给孙策?

    而且袁术也不昏痴,他知道孙策有其父孙坚的遗风,都是不甘屈居人下的雄才,让孙策领兵自走江东,无疑是有纵虎归山、放龙入海的风险。

    “伯符,你也知道我现在的情况,我虽然很想帮你保全家人,可我现在的兵力也是捉襟见肘,却是不能帮你呀!”袁术一脸断然地回绝道。

    “我知后将军也有困难,必不可能平白帮助我孙策。”听袁术回绝,孙策心中似乎也是早有所料,立即从怀中掏出一物,再言道:“此物乃亡父遗下的传国玺,我愿用此物为抵押,借取后将军的兵粮!”

    袁术听闻孙策手中之物乃是传国玺,顿时惊喜震然,立即取入手中观摩,发现果然是真正的传国玺,顿时爱不释手,当场将其据为己有。

    袁术也知传国玺的重要,见孙策肯奉出此物给自己,拿他袁术也不能太过小气,便大笑道:“我并非要你的传国玺,今日权且留在我这里为质,我借你精兵三千、战马五百匹、辎重若干,待你渡江救回家人之后,一定要快点回来!”

    “对了,伯符你的职位低微,恐怕借你的士卒不服。”袁术想了想后,继续说道,“我表封你为折冲校尉、镇寇将军,明日点起兵马辎重后,就可领军前行。”

    得袁术加封和军助之后,孙策顿时大喜,连忙再拜再谢,次日便引军而南走,去与周瑜等人会和。

    (本章完)


第427章 淮南再震动



    数日之后,孙策将传国玺献给袁术的消息,不知如何走露了出来,并且迅速传遍了整个淮南。

    而对淮南的所有人来说,传国玺现世的消息,可远比丁靖到来的消息,还要震撼轰动无数倍了。

    一时间无数人,纷纷前来拜见袁术,想要确认袁术是否真的得到了传国玺。

    而一些心怀汉室的人,更是直言袁术,叫袁术赶紧将玉玺送返许昌,归还陛下,尽责人臣本分。

    对于这样的言论,袁术理都不理,玉玺这东西虽是国之重器,但是对于此刻的袁术而言,他却一心要将其据为己有,预想着拥有玉玺的自己,才是真正的真命天子,日后能够荣登极座、取而代之。

    而袁术的反应与行为,可谓是直接暴露了他心中的野心,一些恪忠的名士,则纷纷发言痛斥袁术,宣称袁术的行为,是真正的大逆不忠,其中的典型代表人物,就是避难淮南的马日磾和何夔。

    马日磾、何夔二人昔日都是朝廷重臣,在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之时,二人有幸趁机逃了出来,便一直在淮南躲避纷乱。

    见马、何二人如此不识抬举,竟敢如此辱骂冒犯他袁术,于是袁术直接指派兵马,将二人囚禁起来,让二人对诋毁自己的事实认罪,并且逼迫二人改口宣言夸赞他袁术,以此挽回他袁术失去的威望。

    对于袁术的**淫威,二人中的何夔度德刚直,誓死不愿服从袁术。

    于是袁术勃然大怒,直接将何夔下狱,严刑拷打,终日折磨,好不凄惨。

    见到何夔的下场后,马日磾心中惊恐,便立马主动向袁术屈服,答应改口夸赞讨好袁术后,才被袁术宽恕。

    自此之后,马日磾便终日发言宣扬夸赞袁术。

    而马日磾又师承经学大师马融,影响力极大,在马日磾的带动下,无数士子皆被其影响,纷纷对袁术另眼相看,以至于袁术的名望,竟然有些超越其兄袁绍了。

    ……

    此刻,阳泉城,城令府内,刘晔与鲁肃对酌谈聊。

    刘晔一脸震惊与落寞,怅然道:“真可谓世事难料,昔日遗落的传国玺,竟会在此时突然现世,并且还落入了后将军袁术手中。”

    “依袁术的野心与禀性,恐怕他会死死的将传国玺据为己有,难道真如丁靖此前对我所言,这刘汉的江山,真的就要崩塌倾倒了么?!”

    鲁肃惊疑道:“子扬,那天你和丁靖到底谈了些什么啊?怎么还扯到江山社稷之事了!”

    刘晔挠了挠头,说道:“子敬,那****送丁靖一行渡淮水之时,丁靖好像想要招揽于我,这才与我所聊颇深,谈了一些关于天下世局的东西。”

    “只是,丁靖所谈述的见解,说起来还真有些大逆不道!”

    “可这几****平心思虑之后,却发现丁靖的想法和见解,的确很是一针见血,这种感觉让我有些不适。”

    “现在又发生袁术匿玺之事,这才让我确信了丁靖的想法,连袁术这种出身四世三公的人物,都开始光明正大的窥觑极位江山,这汉家社稷如何还有匡正的机会?!”

    听着好友刘晔的哀叹长吁,鲁肃的心中也不是滋味,其实他鲁肃已经预料到了汉家的分崩离析,只是这种想法实在是大逆不道,他不敢张口对外声张罢了。

    “子扬,你别丧气颓叹啊!如今陛下莅京许昌,四海尚以许昌为尊,如何说社稷崩塌呢?!”鲁肃立即向着刘晔安抚道。

    刘晔闻言,只是苦笑不止,良久之后,才继续说道:“子敬,也许你说的也对,现今天下虽然动荡混乱,谋逆窥视之人无数,但是我相信拥护陛下、匡扶社稷的人,一定也不会少。”

    “只是唯一让我不解的、看不清的,还是丁靖此人!”刘晔继续说道,“虽然只和丁靖相谈了极短的时间,但是丁靖给我的感觉,却是一种难以言明的情况,我总是有种感觉,这混乱的天下,最后一定将会被他丁靖所平息!”

    鲁肃哑然说道:“子扬,你这话实在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啊!天下分裂、群雄割据,他丁靖虽然主宰一方,甚至还打败过袁绍,但是与袁绍、曹操、袁术、陶谦等人相比,却终究还是差了一些,谋大事者可不会像丁靖这般以身犯险哟!”

    刘晔自然知道鲁肃所言之意,鲁肃这是在对丁靖前来淮南之事,感到不予认同。

    鲁肃虽然也是一个喜欢冒险的商人,但是他的一切冒险举动,都是含有一些底线和原则的。

    而对于丁靖纵横淮南的大胆举动,鲁肃虽然佩服,却不会欣赏赞同,只觉得丁靖来淮南犯险的做法,是在玩弄自己的性命,陷亲族与麾下与不顾。

    刘晔微微摇了摇头,说道:“子敬,或许你说的对吧!与袁绍、曹操比起来,丁靖虽然头角峥嵘,却还是太过张扬浮躁,若其运气不好的话,恐一次失败,便会满盘皆输!”

    “不过,虽然丁靖表现得张扬浮躁,但我总觉这只是他的表象罢了,他身内必定藏有我们所未曾发现的特质,或许这深藏着的特质,便正是令我感到捉摸不透的答案所在。”

    “子敬,我有一件事情,想要请你帮我!”刘晔突然说道。

    鲁肃神色一肃,问道:“子扬,请说!”

    刘晔深吸了一口气后,说道:“子敬,我欲辞去这阳泉长的官职,想到并州游历一番,亲眼去看看丁靖统治下的真实情况,或许这能帮我找到所需要的答案。”

    “因此,我希望在我游历并州之时,想托子敬帮我照拂家中老小,若有事故纠缠家小,还请子敬出手帮助一二。”

    听着刘晔的话语,鲁肃心中可谓惊诧无比,想不到刘晔竟然会有这般决定。

    而二人又毕竟是至交好友,对于刘晔的请求托付,鲁肃自然不会推辞拒绝,立即道:“子扬,你我互为兄弟,你有此所托,我自然是肝胆相助!”

    “只是子扬你……真的决定要去并州了么?”鲁肃再次确认问道。

    毕竟并州距离淮南实在遥远,去往那种偏远之地,各种意外与危险都不可预料。

    因此鲁肃才会对刘晔,如此反复地确认问道,就是担心刘晔的决定,是一时冲动所致的。

    (本章完)


第428章 难道有埋伏?



    刘晔坚定地点了点头,说道:“子敬,你不必太过担心,我心意已决!”

    见刘晔态度了然,鲁肃也知道自己多劝无益,便又问道:“子扬,如果前往并州游历之后,发现丁靖确实有平息乱世的能力后,那时你会如何?”

    刘晔微微一笑,言道:“若是丁靖有平定乱世之能,那我刘晔拜于其帐下,尽点绵薄之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