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并虎-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丁靖也知道这只是初版而已,想要拿来作教科书,还差点火候。
此后,丁靖立即让蔡琰和宋柯,来充作自己的试验学生。
一边用这本初版的格物教材来教授他们,一边在教授之中寻找纰漏和不足。
以此来及时做好补充和修改。
而蔡琰可是真正的学霸,又精通数算知识,并且还有教授为师的经验,让她来充作学生,以实际教学的方式检查不足,绝对是足够了。
但是丁靖依旧不放心,这才又找来宋柯,让他也来当学生。
这宋柯就是丁靖和袁绍争夺邺城之时,所俘虏的袁军器械制作大师。
如今宋柯已经是丁靖的并州器械局里,地位最高的匠作大师,几乎负责整个并州的器械制造,地位极高,权力极大。
他宋柯能有今天的这种地位,全部都是仰仗丁靖的看重与提拔。
因此,对于丁靖找他来当学生,宋柯是绝对不敢推辞,立即乖乖的就来了。
而在经过丁靖的教授之后,宋柯才知道丁靖教授自己的东西,是有多么的逆天与超凡。
身为冀州最厉害的匠作大师,宋柯的思维和潜意识里,天生就暗含着物理的思维因子。
只是这些东西,都被他宋柯视作是多年匠作的经验,都是些捉摸不到的虚妄之物罢了。
而在见到丁靖的格物教科书后,宋柯才发现这些捉摸不到的经验之谈,竟然还能如此的系统化,如此的清晰明了的阐述出来。
此刻,宋柯的脑海里已经可以预见,如果天下的匠作都能够学习这本格物书籍,那么整个天下的匠作技艺,都将得到不可想象的提升。
甚至传说中墨子打造的会飞木鸟,也不再仅仅是传说了,或许终有一日可以真的打造出来!
就这样,又经过一个多月的检验,在蔡琰和宋柯的共同帮助下,丁靖对自己的格物教科书,进行了数轮的修订,彻底完成了终稿书籍。
自此,并州学院的青学部,终于正式完成了教科书的编纂。
(本章完)
第453章 双令齐下定幽州
整编好教材之后,具体的教学事宜,则都交给了蔡邕父女俩全权负责,根本不用丁靖再操心了。
同一时间,一道来自幽州的信报,却是突然送到了丁靖的面前。
信报是荀攸派人送回来的,其上详细描述了在丁靖先行离开幽州后,荀攸是如何安排幽州的各项善后事宜的。
原来,在丁靖秘密潜行返回并州之后,荀攸就立即指挥赵云、徐荣二将,分别统领大军为主力,并令其余投诚的幽州军为策应,共同从西、南两个方向,前往进攻幽北的叛逆分子。
至于这些叛逆分子是谁?毫无疑问就是那些不听号令的乌丸众部落。
而荀攸定下的战略目标,也十分直接狠厉,凡是不尊并州号令的乌丸部落,无论其规模大小、人数多少,全部击破屠尽就是。
当然,荀攸也不是要将幽北乌丸众给赶尽杀绝,如果有乌丸部落痛改前非,愿意重新听从丁靖军的统治号令,那么也可以网开一面,免除一死。
于是,在徐荣和赵云强势击破了两个较大规模的乌丸部落后,其余心存不服的乌丸部落,顿时全部震怖万分,唯恐并州军的铁蹄降临到自己的部落头上。
若是昔日乌延、丘力居等大首领还在的话,面对丁靖军如此狠厉强势的压迫,他们恐怕早就振臂一呼,纠结联合各部落,共同一起反抗了。
可是乌延、丘力居一死,幽北剩余的各部落之中,根本再无一人有这等威望了,相当于是群龙无首。
而且此前乌丸联军起兵攻幽,早就将幽北乌丸众里的一些青壮勇士,给征召的差不多了。
如今这种情况下,他们幽北乌丸又哪里能再挤出大量的青壮勇士,去抵抗丁靖军和幽州军的联合兵锋。
果然,在拔掉几个强硬的乌丸部落之后,其余的乌丸部落也知道天命难抗,只能纷纷向并州军纳降臣服。
对于这些臣服的乌丸部落,荀攸也的确言而有信,全部都既往不咎。
所谓兔子急了还咬人,这幽北的乌丸众,还剩有十几、二十万,如果把他们逼得太急、太过了,恐怕会引起极为动荡的反抗。
那样的话,这本就濒临崩坏的幽州,将更加的雪上加霜,对丁靖在此的统治也十分不利。
不过,为了防止这些乌丸众投而复反,荀攸也不能放任这些乌丸众不管。
恶犬必须拔牙之后,才不会再咬伤人!
幽北的乌丸众就是恶犬,而他们的凶牙就是战马与刀箭。
为了去除幽北乌丸众的凶牙,荀攸突发奇想,特意为幽北乌丸众颁布两条特令,分别是羊马令和兵铁令。
在兵铁令中,明言禁止幽北乌丸部落组建军队,也不准乌丸众私藏超过一尺长的刀剑和长兵器,弓弩等物也全部禁止。
这条命令,可谓是直接剪除了乌丸众的武装力量。
当然,草原上到处都是纠纷和战乱,一些部落因为一点点的草场归属纠纷,都可能直接爆发整个部落的火拼大战。
甚至,在草原之上,还流窜着一些趁火打劫的贼匪,这些贼匪心狠手辣,常常来去自如,每每偷袭攻掠各个部落,对各个部落有着不小的威胁。
因此,如果荀攸不准各乌丸部落组建武装力量,那相当于让各乌丸部落,就此成为任意宰割的羔羊。
这种事情,各个部落又岂能答应!
不过,对于各个部落的激烈反对,荀攸依旧坚持原令不变。
并且再三申令,如果哪个部落敢私自组建军伍,那么久休怪并州军的刀锋太锐利了!
同时,荀攸极力劝导各个部落,如果发生各种纠纷,绝对不能彼此用拳头和刀剑来解决问题纠纷。
哪个部落若敢率先动手攻伐其他部落,也同样休怪并州军动手裁决杀人!
当然,对于各部落彼此间的纠纷,虽然命令禁止私斗来解决,但是却允许各部落来幽州找他荀攸主持公道。
并且一旦由他荀攸主持了公道,则任何部落都不得违背不尊。
如果哪个部落对他荀攸的裁决不服的,还可以到蓟城来搭建决战擂台,由纷争部落各自派出三名勇士角斗,哪一方最终获胜,由哪一方重新选定裁决结果。
而幽北的乌丸各部落在免除自身武装力量后,为了保证他们不受草原贼匪的攻掠,荀攸下令徐荣和赵云二人,领大军前往草原,全力清剿整个幽北草原的贼匪势力。
在花费数月的时间之后,幽北草原的贼匪,大体都被并州军清剿完毕,只剩下零星的小型匪军。
此后,荀攸又在幽北草原上,设置了相隔成线的五座军寨,并将其命名为“五寨”。
这五寨各自常驻一千汉军骑兵,并且又让各部落派出青壮进入五寨,充作协防偏军,每两年轮换一次人马。
以此组成了一道由骑军构建的流动长城,共同维护幽北草原的安定。
而五寨除了维护草原稳定之外,平时也负责自我生产,比如养养马、放放羊什么的,尽量做到自给自足,减少幽州和各乌丸部落的负担。
自此之后,幽北各部落的安全保障,并未因为武装被解除,而受到丝毫的削弱。
甚至,整个幽北草原都变得更加安定和谐,战乱和纷争大大减少,这让每个投靠到丁靖势力下的乌丸部落,都实在是没有想到的。
除了军铁令和驻军五寨,让每一个乌丸部落的生活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之外,荀攸下达的另一项羊马令,则更是改变了整个草原。
荀攸下达的羊马令,内容也十分简单明确,就是将丁靖在并州实施的羌汉交易政策,照搬到了这幽州的土地之上。
根据羊马令中的条款,各个乌丸部落饲养的马匹,可挑选出优良战马,直接与幽州官府以市价交易。
而乌丸的这些优质战马,甚至还可以直接和官府,进行铁器、食盐等战略物资的交换。
除了优良战马之外,其余的劣马和牛羊等牲畜,则完全允许乌丸人和幽州的汉人进行民间的自由交易,甚至官府对这些交易还提供减税和扶持的优待。
这条羊马令一下达,整个幽州都彻底沸腾了,无论是汉人还是乌丸人,全部都对此感到兴高采烈。
昔日,汉家朝廷对商业本就采取扼制高压的政策,连汉人自己间的交易都无比受限,更何况与胡人进行贸易往来?
因此,昔日汉胡的交易往来,除了一些特设的互市之外,其余的交易几乎全部都被禁止。
而有了荀攸发布的这条羊马令,汉胡间的交易可谓彻底解除限制,对汉胡双方都是好处连连。
(本章完)
第454章 公孙康
昔日,每到严冬时节,寒冷与饥饿就会遍布草原,而草原上的乌丸部落,也会因此面临着牛羊大量死亡的情况。
如果能在严冬到来之前,将牛羊交易给汉人,继而换取一些可保存过冬的粮食,这对每一个草原人而言,都是一件极为划算的买卖。
一些贫乏的部落,甚至可以借此渡过寒冬,避免因冰雪严寒而亡族的下场。
同时,汉人对草原上的牛羊,也同样眼热无比。
而且就算收购的牛羊数量太多,以至于喂养保存都成问题,那也不需要太过担心。
虽然幽州不像并州有盐池、盐矿,但是幽州却临靠渤海,有着成片的海盐晒田,只要天气不算太恶劣,幽州每年的海盐生产数量,也是极为庞大惊人的。
在充足的盐产供给之下,多余吃不完的牛羊肉,完全可以进行腌制,以方便长期保存,顺便还能运至其他地方交易呢!
自此,有了军铁令和羊马令的双管齐下,幽州的情况瞬间彻底好转。
一时间丁靖和并州军的威望,在幽州简直是如日中天,一些躁动不安的势力,也彻底平静下来。
无论是幽州汉人,还是幽北乌丸人,对于丁靖势力的统治,尽皆表示彻底的心服口服。
而在解决了幽州内部的各种问题之后,荀攸的目光便放到了幽州外部的威胁上。
对于此时的幽州而言,最大的威胁就是远遁昌黎柳城的丘力居残党,也就是蹋顿和楼班二人。
他们两个不但都是丘力居的亲生子侄,而且还是乌丸众中最出色的年轻头领,若是放任不管的话,来日必定卷土重来,危患极大。
除了二人自身的本事之外,他二人麾下还有一两万的乌丸残军,尽皆是丘力居的旧部精锐,战斗力同样不可小觑。
因此,荀攸必须想办法将蹋顿和楼班儿子解决才行,否则实在后患无穷,叫人心中难安。
可是辽东实在遥远,且二人暂驻在昌黎柳城,如果荀攸派军前去进攻,可谓是长途跋涉的疲军之战,胜负实在难以预料。
而且柳城乃乌丸人的王庭,如果荀攸派军前去进攻,难保刚刚臣服的乌丸部落,会不会生出其他的心思想法。
若是因此让刚刚臣服的乌丸部落,产生并州军对他们有斩草除根之心的想法话,那将导致各个乌丸部落再次引发暴动反抗,那么之前好不容易维持的稳定局面,将被瞬间打破。
届时,整个幽州地界,将再次陷入战火的涂炭。
就在荀攸对蹋顿、楼班感到难以对付之时,徐荣却是突然前来找到荀攸,问道:“荀军师可是在忧虑辽东的乌丸叛逆?”
“蹋顿、楼班皆是狼心蛇胆之辈,若是不提早铲除,必定后患无穷!”荀攸看着到来的徐荣,点头说道,“可是辽东偏远太甚,大军难以跋涉征讨二人,实在令我心中焦虑!”
听到荀攸果然是为蹋顿、楼班二人而焦虑,徐荣顿时微微一笑,说道:“荀军师,我这儿有一良策,可兵不血刃的就把蹋顿、楼班铲除!”
荀攸顿时一惊,急忙问道:“将军有何良策?!”
“军师可知辽东太守公孙康?”徐荣突然问道。
荀攸却是一愣,微微思索后,应道:“公孙康这人我也听过,不过我也只知道他是辽东太守罢了,将军为何突然提他?”
徐荣连忙解释道:“荀军师,你只是其一、不知其二呀!我与公孙康乃是同乡,自幼便相互熟识,其为人豪迈勇武,又不乏胆略心计,有麒麟之才!”
“其辽东太守之位,还是我昔日侍奉董卓之时,为其推举表荐的。”
“而公孙康据领辽东之后,更是北吞玄菟,东打高句丽,西击乌丸,南取乐浪半岛等地。”
“不但开疆扩土、威行海外,而且还广纳贤才、严刑峻法,在辽东的实力极为鼎盛,被胡人和高句丽称作辽东王!”
听完徐荣的一番描述之后,荀攸整个人都有些惊呆了。
他想不到偏远的辽东之地,竟然还藏着公孙康这样强大的势力。
突然,荀攸哑然地看着徐荣,有些诧异地问道:“将军,难道你是想要请公孙康出兵柳城,去对付那楼班和蹋顿二人?”
徐荣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
“我和公孙康乃是同乡,又对他有举荐之恩,若我修书一封前往辽东,料想他不会拒绝我们的请求!”徐荣自信说道。
“好!若能让公孙康替我们解决遗患,自然是最好不过!”荀攸亦是拍手叫好道。
……
一月之后,徐荣写给公孙康的请求信,终于抵达到了辽东郡襄平城。
当公孙康拿到徐荣的信件之后,他的神色也是无比惊诧,忍不住喜悦地叹道:“没想到啊!没想到啊!我这同乡徐荣竟然没随董卓殉亡,反而投靠了并州军,并且还写信来向我嘘寒问暖,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啊!”
突然,公孙康看到信件后半部分的内容后,神色却是慢慢变得冷淡无比,再没有刚刚的欣喜感动。
“来人!传韩忠前来见我!”公孙康突然令道。
这韩忠是公孙康手下第一大将,不但统兵能力不错,而且武艺也是十分过人。
“主公召我何事?”韩忠来见公孙康后,连忙跪拜问道。
公孙康微微摆手,指了指面前桌案上的徐荣书信,言道:“此乃并州军送来的书信!”
韩忠微微一愣,不懂并州军为何会不远万里的送信来此,顿时诧异问道:“主公,并州军在信上写了些什么?”
“如今并州军已经占据幽州右北平以西,并且将反抗的乌丸全部驱赶到了昌黎柳城一代。”公孙康继续说道,“因此,并州军想请我们辽东出兵柳城,将残余的乌丸军全部清理掉!”
“韩忠,你觉得我该不该答应此事?”公孙康继续问道。
韩忠闻言之后,顿时思虑不止,片刻之后,才说道:“主公,虽然我辽东势大强悍,击破柳城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此事对我们辽东而言,有弊而无益!”
“哦,此言何意?”公孙康立即问道。
(本章完)
第455章 震惊的刘晔
韩忠立刻解释道:“主公,如果并州军占据了燕幽的话,那么我们岂知他们并州军会不会得陇望蜀,再来窥觑我们辽东?”
“说句不好听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辽东说不定也会成为并州军侵攻的下一个目标。”
“因此,如果我们听从并州军的请求,帮他们将乌丸残军彻底铲除的话,相当于是自毁了我们辽东和燕幽之间的一道屏障。”
“来日他们并州军,若是真的引兵杀来辽东,那我们就只能与之直接进入正面的硬战之中了。”
“而并州军骁勇善战,更是天下皆知,我辽东军与之搏杀,胜负难料呀!”
“可若是柳城的乌丸残军尚存的话,就算并州军将来杀到我们辽东,也必须击败这帮乌丸残军才行!”
“到时候,我们不但可以借他们两军交战的时机,加紧召集兵马、构建防御,而且还能坐山观虎斗,从中渔翁得利。”
“要是机会成熟,我们甚至还可以顺势攻入燕幽,纵横河北也不一定!”韩忠有些激动地说道,“所以这柳城的乌丸残军,我们绝不能帮并州军清除了,反而要暗中扶持他们,将他们留在辽西、昌黎,来做我辽东和燕幽的屏障!”
听完韩忠的分析,公孙康亦是连连点头,在他的想法里,其实也不想这么白白的去帮并州军铲除遗患,哪怕是他的好友徐荣写信来求。
能做到辽东之王的位置,公孙康可谓是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
如今的他,早就不是曾经那个恩怨分明的公孙康了,如果只讲恩义情面,他公孙康也站不到今天这个地位。
于是,公孙康直接采纳了韩忠的建议,派人暗中联系柳城的蹋顿、楼班二人,为二人送来大量粮草支援,帮助二人渡过面前的难关。
得到公孙康的救济之后,蹋顿、楼班二人亦是惊喜感激万分。
而在惊喜之余,聪明的蹋顿、楼班二人,立刻明白了公孙康救济自己的目的。
当即,二人直接遣使前往辽东襄平城,向公孙康纳拜称臣。
见蹋顿、楼班二人如此知趣,公孙康亦是心中喜悦,对二人的资助更加优渥。
不过,公孙康也不想此时就得罪了并州军,毕竟他们辽东明年还要征讨高句丽,实在不该再妄生事端。
因此,在暗中扶持蹋顿、楼班二人之时,公孙康也派出人马到辽西装装样子,假作正在征讨柳城的样子。
同时,公孙康又遣使者前往燕幽蓟城,向荀攸表达他们辽东的态度。
公孙康直接告诉荀攸,言明乌丸也是他们辽东的隐患,对并州军驱逐歼灭乌丸军主力,表示十分的感激和佩服。
并且,公孙康还向荀攸郑重保证,承诺辽东将出兵昌黎,竭力剿灭柳城的乌丸残军。
果然,得到公孙康的答复之后,荀攸对远遁柳城的乌丸残军,也立即放下心来,专心致志地投身到幽州的治理之中。
如此又过了数月,等到幽州春种时节过后,幽州的事务也进入到了稳定阶段。
于是,荀攸留下徐荣和张济二将,与田豫、公孙越共同掌管幽州事务,他自己则领着其余并州军将士,班师返回太原。
……
此时,丁靖看着荀攸传回太原的信报,顿时对幽州的情况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有徐荣、张济二人留在幽州,丁靖心里也比较放心。
毕竟二人同样是出身西凉边军,对于幽州这等苦寒边疆,也能够快速适应,做起事来也比较得心应手。
而且徐荣本身就是幽州人,再加上其文武双全,让他为首来统辖节度整个燕幽之地,却是完全足够了。
在知道荀攸即将领大军返回之后,丁靖心中更是欣喜无比,连忙传令下去,让贾诩早点做好准备,一定要为荀攸等征战在外的将士们,举行一场隆重的接风洗尘盛会。
就在丁靖为荀攸的返回而欣喜欢呼之时,蔡邕却是突然领着一人前来面见丁靖,此人竟是丁靖在淮南见过的刘晔刘子扬。
见到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刘晔,丁靖也是震然一惊,咋舌问道:“子扬,你为何会在太原?”
原来,早在半年之前,也就是史阿、郝昭护送华佗的车队经过阳泉之时,刘晔就悬印于堂,跟随着车队一起来了这并州。
只是当时刘晔声称是来北方游历,因此史阿、郝昭二人也没将此事禀告给丁靖,故而丁靖见到刘晔出现在这里,才会如此哑然错愕。
来到并州之后,刘晔才发现自己此前对并州的印象,实在是大错特错了。
在淮南之时,刘晔一直以为并州作为边塞苦寒之地,一定是人烟稀少、荒芜贫瘠的风光情景。
然而到了并州之后,刘晔才发现并州的情况,根本与想象之中的完全不同。
如今的并州,人口数量早已经翻了数倍,城镇、村庄遍地生根,而且治安和商贸也都极为发达,哪里有一点苦寒边塞的情景。
甚至,刘晔还把并州和淮南进行了一番比较,却发现两地除了风土地貌不同之外,无论是人口还是商贸,简直不相上下。
要知道淮南可是当今天下,数一数二的富庶繁荣之地!
甚至并州的贸易繁荣程度,比之淮南还要更胜一筹,一些草市、街市更是不少,简直让刘晔难以想象。
最令刘晔咋舌难料的,当属并州的中心,也就是太原的繁荣程度了。
如今整个太原郡人口过百万,而太原城范围内的人口,就有二三十万。
这般规模的人口数量,已经与昔日汉都洛阳相当了!
除了人口数量之外,太原的商贸更是超乎了刘晔的想象,整个太原城专门修建了两座大型市场。
这两座市场中,除了人口买卖和兵铁买卖被禁止之外,其余一切交易都被允许,并且交易税也只收一种,那就是只收买卖成交额的百分之五。
如此低廉的交易税收,极大的鼓舞了商人来此贸易的兴趣,以至于太原的市场每日都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每一天的交易量,都是不可估量的。
然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