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并虎-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军救下的女孩,正是吾之八妹,俨在此谢过将军!”甄俨再次向丁靖拱手拜谢。

    丁靖却是摆了摆手,笑道:“举手之劳,不必挂谢。”

    见丁靖如此豪迈,甄俨也不再矫情,随即想到什么,又对丁靖问道:“将军可知那日伏击刺客,是谁安排?”

    “此事沮授先生已调查清楚,那些刺客都是治中李历的门客。”丁靖也未隐瞒,如实和甄俨说道,“只是事发之后,那李历便如同人间蒸发,沮授先生派人遍寻邺城,也不见其人。”

    “若是那李历有日被吾拿住,吾必杀其头,以报此仇!”丁靖以手握拳,狠狠地说道。

    “将军不必着急!”甄俨却是笑着说道,“吾知晓那李历去向何处?”

    “何处?”丁靖连忙问道。

    甄俨以手指向东边,轻声说道:“渤海。”

    “竟是袁绍!”丁靖惊呼道,立即意识到李历前往渤海是去投靠袁绍,又想到历史上袁绍谋取冀州的举动,丁靖便知晓了自己徒遭刺杀的缘由,定是自己前来与韩馥结盟,扰乱了袁绍的夺冀计划。

    ……

    不久,二人事情协商得差不多了,甄俨也告辞离去,丁靖亲自送其出门。

    甄俨回到家族中后,连忙传下家主令,分派家族财力、人力迁去并州,协助丁靖构建财富势力。并指派其弟甄尧为并州方面的总管,前往并州任丁靖麾下从事一职,甄尧欣然而往。

    甄俨的动作很大,可见他是下了真决心,决定支持丁靖,借丁靖保住甄家未来的富贵。

    就在甄俨安排家族在并州的事务之时,其八妹甄宓来到其书房,嗲声嗲气的说道:“二哥,我也想跟三哥去并州,您让我也去嘛!”

    甄俨轻抚甄宓额头,说道:“并州苦寒,八妹何必去那地方?待在冀州岂非更好?”

    “家里无聊,洛儿(甄宓乳名)不想待!”甄宓撒娇道。

    甄俨思虑片刻,知道并州虽然苦寒,但是已被丁靖强军肃清,如今正安稳无比、蓬勃发展,并没有什么危险,又拗不过甄宓不停撒娇,连忙宠溺的摸了摸妹妹的头,笑道:“好,我肯许你随三弟去并州。”

    “哦!太好了!哦!讨好了!”得甄俨准许,甄宓高兴喊道,活像一只快乐的小鹿一般,不停蹦跶。

    说来也奇怪,这甄宓虽然八岁,却自幼聪明,识字解文亦是一遍就精通,若是假以时日,将来可成女博士。聪慧是一方面,甄宓的相貌也是不凡,虽是八岁,却已经眉黛含嫣,待过几年,必是倾国倾城的美人儿。

    若非丁靖那日迅杀刺客,如此才貌双全的萝莉,可不就没了么!

    也因此,甄俨才会主动找上丁靖,显露投靠支持的意思,说来这前因后果也实属缘分。

    (本章完)


第45章 常山破陶升



    几日后,韩馥筹集好了大军粮草,征讨黑山军的行动也正式展开。

    冀州方面以张郃为大将,统兵马两万,作为主力,于南面广平为进攻方向,清剿黑山军白绕部;东面则有冀州大将潘凤领兵马一万五,从赵郡进攻黑山军杨凤部。

    并州方面,丁靖指派高顺为大将,率领大军两万由上党、壶关一带进攻,直取黑山军于毒部。至于丁靖,则让曹性领三千骑兵,与自己在冀州汇合,借道冀州来到常山郡,攻打实力较弱的黑山军陶升部。

    至于黑山军最大势力的张燕,因为其一直东来西蹿,丁靖等人皆不知其大队踪迹,只能暂时搁置不管,先挑这些弱的下手。

    围攻计划布置完成,丁靖与曹性会师后,立即驱军至常山境内。

    只见这常山虽是冀州一郡,可是贫寒程度却不下并州边郡,只因为这常山临近代地,时常遭受异族乌丸袭扰,百姓苦不堪言。现今又有黑山军劫掠此地,这常山更显得破败,偌大的郡地,却无一处城池有繁荣之象。

    当丁靖大军来到这常山城,常山城守赵浮引人出城相迎,丁靖立即随赵浮入城,赵浮也知道丁靖此行目的,连忙将常山的情况纷纷与丁靖细说。

    原来常山至今已是人口流失过半,境内有地不能耕,民众有力无处泄,整个常山如今只有二十万户不存,且都在乡间小村,各个城池内几乎没有富户豪强。

    如此情况,造成常山财政粮存皆是不足,整个郡也只有三千郡兵,实在扩充不了军卒队伍,这也导致黑山军敢在常山郡狂妄纵横劫掠。

    也正是这诸多原因,几乎没有人愿意来这常山任职一方,许多朝廷安排来的官吏,来到常山后,见到此处状况就立马弃官而走,因此这常山的官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多亏了常山本地青年,不愿见家乡就此残败,这才有不多的当地青年自荐入官府,代管本地事务,这才让常山有了基础的官治安定。

    而这常山城守赵浮,就是常山本地人士,也是一个自发充当此处官职的人。

    看着面前赵浮二十多岁的样子,却已经面色憔悴,如同三十多的样貌,可见其人在职期间是有多么的心力交瘁。

    对于这些敢以身犯险,在此任官的人才,丁靖也十分佩服,佩服他们敢把性命留在于此,不求官途富贵,只求安定一方的心意。

    丁靖入常山城后,与赵浮不停交流,心中越发感慨,只叹这汉末乱世的无情,百姓的无奈。

    就在丁靖与赵浮相谈交流不止之时,忽然有斥候来报,言城外有人马数万来袭,丁靖闻言大惊,连忙领军至城上探查情况。

    原来这黑山军陶升听闻丁靖来袭,心中愤怒不止,他带人纵横常山,无人敢当,如今丁靖竟然敢来剿杀,实在是将他陶升不放在眼里,这才连忙领人前来常山城下,欲给丁靖一个下马威。

    丁靖带人于城头向外望去,只见城外有数万贼兵来迎,会于城前叫嚣挑衅。丁靖张目望去,只见贼军虽然人数众多,然而持戈带甲的却只有零星,多是些被陶升裹挟而来的流民百姓,堪称狐群狗党,并无队伍行列。

    丁靖让曹性带士卒于城头将贼兵射退,亲自领两千铁骑杀出城外。

    陶升见状,连忙令帐下岳曼出战,这岳曼使一杆长刀,颇有武力,得令后挥刀驾马杀向丁靖。

    岳曼与丁靖战至一处,不三回合,被丁靖一戟刺死于马下。

    见岳曼被丁靖杀死,陶升阵中一名头目大怒,立即拨马持叉来战。此人名岳塊,乃是岳曼长兄,其投靠黑山军前曾是一猎户,用一杆捕虎叉,勇力过人。

    “我乃截虎夜叉岳塊是也!敢来与我厮斗?”岳塊手提虎叉,头裹黄巾,身穿绿袄,厉声大叫道。

    丁靖转眼看向杀来的岳塊,只见岳塊手中虎叉寒光四起,慑人心魄,丁靖却毫不畏惧,拨马而进,直接朝着岳塊杀去。

    “贼子受死!”

    丁靖大喝一声,驾马跃起,提戟由上而下劈来,岳塊顿时一惊,连忙提叉抵挡,却被虎齿戟斩断虎叉,半个身子被虎齿戟削去,命丧当场。

    又一头目死于丁靖戟下,陶升所携贼兵尽皆惊骇,不禁纷纷后退,想要远离丁靖这个煞神,贼兵队形更是混乱。

    丁靖虎齿戟一挥,身后铁骑尽皆冲锋而出,搅得陶升队伍人仰马翻,贼兵抵挡不过,尽皆后退而逃。

    见丁靖大胜,城中曹性、赵浮亦领军而出,一齐冲杀陶升贼军。

    陶升根本无法掌控队伍反抗,又见丁靖驱马径直朝他杀来,只能拨马便逃,不再抵抗。

    丁靖怎能放过这陶升贼首,连忙带军冲杀向前,追赶陶升。

    无奈这黑山贼军人数众多,四散于前,虽不具备威胁,却也妨碍了丁靖的追击速度。

    眼看陶升就要跑掉,丁靖举戟向天,大喝道:“并州丁靖在此!挡我者死!”

    此声大喝如同雷涌,吓得周围贼军尽皆远离,生生为丁靖让出一条道来,丁靖连忙抓住机会,驾马前追。

    不一刻,丁靖凭借马好,就要追上陶升,却突然见到前方一白衣小将,驰马从侧面堵截。

    陶升正好撞到那白衣小将面前,白衣小将挺枪而迎,不一回合,刺陶升于马下。

    白衣小将凭空杀出,抢了丁靖的猎物,一时间丁靖气愤不止,手提虎齿戟,直指那人,喝道:“尔是何人?为何抢吾猎物!”

    那白衣小将却是不惧,兀自将陶升人头割下,栓于马脖前,枪指陶升人头,淡然道:“这狗头上又无汝之名号,何谈为汝之猎物?”

    “少年人,汝成功的激怒了吾!”

    见白衣小将如此嚣张,丁靖大怒,拨马提枪便要杀了此人,以泄心中气愤。

    (本章完)


第46章 常山赵子龙



    丁靖挥戟袭来,白衣小将亦是捻枪来刺,二人彼此直取致命处,毫不留情。

    转瞬间枪戟相交,拼得火花四溅,烟尘滚滚。

    二人武艺皆是不相上下,谁也奈何不了谁,却谁也不愿服输,直拼的风生水起、互不相让。

    且说另一面,陶升贼军兵败,曹性与赵浮直追杀了数十里才止住,贼军中跪地投降者不计其数。

    二人追杀残军期间,又遇见一支义军人马前来,其首领名为夏侯兰,乃是常山真定人氏。

    曹性见这支人马虽兵甲不全,却行军规整、训练有素,却是不敢小视,又见此部军马亦在冲杀陶升残军,便上前询问道:“来军是何处人马?”

    那义军首领夏侯兰听到官军问话,驱马提枪至前,欣然回答道:“吾等皆是真定平民,听闻并虎丁靖带大军前来剿杀黑山军,特来相投!”

    听到夏侯兰话语,曹性亦是高兴,立即与义军合兵一处,共同追击残余贼兵溃军,直到下午时刻才止住兵锋。

    今日一战,陶升的数万贼兵死伤近半,投降者更是过万,唯有不过千人逃走。

    如此战绩,可谓丰盛,当称旗开得胜。

    就在曹性、赵浮带人押解俘虏,清点战利品之时,却始终不见丁靖回来。曹性不免有些担心,立即带人前去寻找,夏侯兰见状也心存忧虑,亦跟随搜寻而出。

    曹性、夏侯兰领人出城遍寻丁靖踪迹之时,丁靖已和那白衣小将战了一个下午,尽皆大汗淋漓,手臂发麻。

    “痛快哉!少年人武艺不错,可愿跟随与吾!”丁靖用戟撞开白衣小将的长枪,口中踊跃喊道,二人已经交战近百回合,却依旧难分身负。

    丁靖见这白衣小将武艺精湛,枪术用的平稳有序,竟不在张绣之下,如此人才,他岂能不生招揽之意。

    白衣少年却是冷哼一声,长枪一横,口中喊道:“欲让吾跟随,先胜吾手中长枪再说!”

    说来便挺枪再刺,又与丁靖交战不止,丁靖的武艺,这白衣小将也不得不服气,他自幼跟随名师学习枪术,枪法早已是一流境界,却不想在此遇到一个比自己还年轻的猛人,竟能与他战得不相上下。

    最令白衣小将气不过的是,与己交战的用戟少年,明明比自己年龄小,却竟然以长者姿态称呼自己“少年人”,怎能让白衣小将不气。

    也难怪丁靖如此,只怪这白衣小将生得眉目清秀、品貌不凡,虽是二十好几,却似十**岁,这才令丁靖羡慕其外貌显少,这才有意称呼其为“少年人”,实乃心存微微羡慕,只因为丁靖虽是只有十六岁,却高大壮硕得如同二十岁成年猛汉,特别显老。

    在这种微微的心理不平衡之下,才有意调笑那白衣小将。

    二人驾马相交又数十回合,突然南面传来纷纷马蹄声,乃是大军前来之象。

    丁靖再次扫开白衣小将的长枪,口中大笑道:“吾大军将至,汝若再不下马受降,定教你身首异处!”

    “即是众军都来,吾亦不怕!”言罢,纵马横枪,再取丁靖。

    二人再次交战。

    不一会儿,曹性、夏侯兰临军而来,正瞧见丁靖与白衣小将正酣战不止。

    曹性见状,连忙张弓搭箭对准白衣小将,口中大喝道:“休伤吾家主公!”

    一旁的夏侯兰见到白衣小将,面露惊色,随即大喊道:“子龙住手!那是安北将军!”

    白衣小将听闻夏侯兰话语,连忙停手收枪,惊呼道:“汝是并虎丁靖!?”

    “汝是常山赵子龙?!”听到夏侯兰话语,丁靖连忙止住虎齿戟,口中亦是惊呼。

    作为一个穿越者,丁靖岂能没有听过常山赵子龙的名头,在后世小说戏剧中,赵云的武力通常仅次于虓虎吕布,其人帅气英武,又沉稳有义,堪称完美将军,身受后世人之喜爱。

    “汝怎知吾?”听到丁靖话语,赵云不解问道。

    丁靖也是一愣,意识到自己露馅了,连忙故作了然,说道:“吾初至常山就听闻郡内流传,说这常山有一赵子龙,乃常山第一猛士。”

    “今日你我交战一番,果然是名不虚传呀!汝真猛士也!”丁靖哈哈笑道。

    赵云听闻也不怀疑,受了丁靖如此夸奖,也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脸上的自豪之意显而易见。

    见赵云态度转好,丁靖连忙招揽,说道:“子龙可愿与吾共举大业?”

    “吾与子龙前来,就是为了投靠安北将军的。”赵云还未及回答,夏侯兰已是拍马至二人前,喜悦说道。

    曹性也将夏侯兰领着乡勇,前来投靠的事情,尽皆告诉丁靖。丁靖听后大喜,连忙收二人于麾下,赐二人校尉之职,以示恩重。

    ……

    有了赵云、夏侯兰二人相投后,丁靖在常山境内更是如虎添翼,一月来,又接连破掉黑山军数处山寨巢穴,剿灭贼兵无数。

    不过令丁靖有些无奈的是,这帮黑山军虽然战斗力低下,可是却顽固的很。

    丁靖多次施与常山内的黑山军以恩义,想要攻心计收服残余贼军,却皆不能成功。那些黑山军依据山川险要据守,与丁靖大军相持到底,丁靖大军若不能攻破黑山军防守,就不能令其服从。

    若是他继续死剿贼军,必是旷日持久的战事,不但令手下军士会有不少损失,还会浪费许多时日,而如今天下大乱,丁靖又怎可能在这帮贼匪身上花费太多时日?

    而若是他停止进攻,后撤放弃的话,则这次行动堪称彻底失败,不但有损他的名头,失信于并冀,反而会令黑山军斗志更盛,更加扰乱四方。

    如此情况,实在令丁靖头疼不已。

    (本章完)


第47章 黑山军反击



    围歼黑山军的行动持续了足足月余,丁靖、张郃、潘凤等三路军都不能取得彻底胜利,已被黑山军依托地利优势,将大军拖入持久战中。

    唯有西路的上党方向,高顺用诱敌之计,全歼了于毒的精锐军力,生擒黑山军头目之一的于毒。并且收买投降之贼军,获得上党各山寨虚实情况,高顺借此尽破上党境内黑山军的全部山寨巢穴,彻底肃清了黑山军在并州的盘踞势力。

    当丁靖收到高顺的战报后,心中顿时又喜又惊,喜得是高顺解决了黑山军于毒部,还俘获了十数万被裹挟的流民,充实了并州上党的人口。惊得是高顺竟是四路军队中最先完成作战目标的,而且用时还如此迅速,简直令丁靖都略感羞愧。

    不过高顺在送来的军报里,也详细的描述了肃清于毒部的过程,丁靖也得知了事情的经过,原来最开始,高顺对于黑山军于毒部也没有什么好战法,也和其他几路进攻军队一样,不停进攻,一路推进。

    虽然有不少胜利,却难以根除于毒部的军众,令高顺也气恼无奈不已。

    一日,忽有二人来至军营前,求见高顺,言称有收纳于毒贼军之计。

    高顺听得士兵传报,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接见了前来的二人。这二人气质皆不同凡响,一人身着素衣,腰背间挎着一柄宝剑,颇有大侠风范。另一人身着文袍素靴,眉目有神,似胸有韬略之士。

    二人见到高顺后,纷纷自我介绍,原来这二人尽是随洛阳迁民而来并州,一人名为史阿,是剑神王越之徒,另一人名为荀攸,乃颍川荀氏族人,曾任黄门侍郎一职。

    史阿、荀攸来到并州后,四处观察,发现丁靖军伍法令严明,治下井井有条,有匡扶社稷之雄心,便有了前来效力之心。

    又见高顺大军被黑山军于毒部拖延,就挺身而来,前来相助。

    荀攸为高顺出谋划策,提出诱敌计,让高顺率大军诈败几场,令于毒升起小视之心,又让高顺布下诱饵,引于毒倾巢而出,再早设埋伏,一举歼灭于毒部。

    高顺依照荀攸计策行事,果然取得大胜,又趁胜追击,收买分化于毒部各头目,以此彻底肃清了上党境内的黑山军。

    丁靖看完战报后,顿时有了计较,如今贾诩坐镇并州,行安抚迁民之事,其身重担,不可分离。丁靖正愁着身边没有智囊画策,如今高顺处得荀攸来投,便连忙写令与高顺,让他带人速速将荀攸送至常山,以做他参军,协助剿灭黑山军。

    不提丁靖这面,且说冀州军方面,张郃、潘凤尽皆将才,二人东、南夹击,将黑山军杨凤、白绕二部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岂料黑山军依险要相托,与冀州军周旋不止,令张郃、潘凤尽皆无奈。

    忽一日,太行山上冲出一支万人黑山军,绕开了冀州军主力,走小路至赵郡高邑一带,此地乃是冀州军屯粮之地。

    因为最近一月,黑山军被冀州军压制,所以冀州军放松了警惕,将高邑这军粮存储重地守军派往前线协同作战,令此地守军却不过千余人,防御薄弱。

    摸至此地的黑山军趁夜袭击,突破守军防线,杀入高邑城内,将城中粮仓全部点燃,仓内粮草尽皆焚毁,无一斛粮食被救出。

    高邑粮仓被烧,大火直上天际,数十里之外依旧可以见到。身在前线的张郃听闻军粮被袭,顿时惊慌,连忙分出一半军队前来救援,只留潘凤领一半人马坚守前线。

    张郃虽星夜驰军来救高邑,却亦是晚了,如今夏秋之际,天干物燥,粮食易燃不可扑灭,数万大军的作战兵粮一夜间全部丧失。

    袭击高邑粮仓的黑山军部队不是别人,正是黑山军最大头目张燕的队伍,这张燕人称飞燕,行军来去无踪,最擅长袭击作战,这偷袭高邑的战略计划,正是其作战风格。

    张燕袭击完高邑还不算,又领军赶至武安,来到潘凤所领冀州军之后,并派人至杨凤、白绕等黑山军处通信。

    黑山军杨凤、白绕得张燕信件后,纷纷大喜,立即领军出山进攻潘凤军,潘凤军也不害怕,领军出营作战。熟不料张燕趁机从后方袭击,烧毁冀州军大营辎重,突袭潘凤大军后部。

    黑山军各部彼此配合,三面围攻潘凤的冀州军,潘凤军战事吃紧,不能阻挡,被打得大败后撤五十里。

    黑山军得此大胜,冀州军遭此大败,一时间冀州震动,无数人逃往他地避难。

    大军粮草被焚,营寨辎重又被夺去,张郃、潘凤所领冀州军已经无力野外作战,唯有退回广平城、巨鹿城一线防守。

    如此态势,则令丁靖陷入了危机之中,他大军身处常山,由此与冀州军的掎角之势打破,反而呈被黑山军呈包围之势。

    而根据探马来报,正有一支黑山军白绕部,从赵郡前往常山郡而来。

    毫无疑问,黑山军这是要彻底在常山解决丁靖,以报丁靖联合冀州围剿黑山军之仇。

    最令丁靖无奈的就是,冀州为其供应粮食的道路也被黑山军占领,令军中无粮草补充,剩余粮草也只够坚持十日。

    十日时间,莫说打败黑山军,就是用来冲出黑山军包围圈都不容易。

    得知这种情况后,丁靖气得差点砸了桌子,心中大骂冀州军无能,另一方面也开始自省了起来,只怪他也轻视了黑山军,竟没想到黑山军竟然如此顽强,还能把握机会绝地反击,反而将冀州军打败,继而来围攻他自己。

    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今丁靖被困守在常山境内,岂能容忍黑山军顺利将他包围,他必须在黑山军彻底包围自己之前,给黑山军一些沉痛的教训。

    丁靖来到常山境内后,每日遍察常山地形,知晓常山南部有一地名石邑,这石邑虽不大,却是赵郡进入常山郡的必经之路,南面黑山军欲要快来常山,必过此处。

    丁靖立即擂鼓升帐,召集军中将领,分配军令,道:“黑山军前来必过石邑,我军可于此设下埋伏,给黑山军一些下马威!”

    “如何计较,请主公明说!”曹性说道,想要听丁靖把计划详细诉说,也好分配一下各将职责。

    丁靖拿出常山地图,手指石邑地点,言道:“石邑西面有一山,名为石山,可埋伏大军。石邑东面有一林,林不大,只可藏千人。吾令曹性领骑军三千,暗藏于西面石山中,待黑山军前来,放其大军过。吾自领军于正面结阵对抗黑山军,待吾与黑山军交战,曹性再从后杀出,黑山军必向东溃退。”

    “那让吾再领一军埋伏在东林之中,可全歼此支黑山军!”赵云连忙说道。

    丁靖却是一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