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并虎-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王匡帐下将领韩浩提议,言称:“安邑城内守军稀少,又历经战事两日,必定军心不稳,何不派人劝降?”

    王匡觉得韩浩之话有理,便让人到安邑城下喊话,让安邑城开门投降,否则打破城池,老幼不留。

    安邑城内军民得知此事后,尽皆害怕不已,不少人心生降意。

    就连徐晃身边士卒也惊恐万分,不少人每日浑噩,不想再继续守城。

    如此情况令徐晃担心不已,知道再如此下去,不出数日,这安邑城就要从自己手下易手。

    亲兵见状,建议徐晃道:“将军兵少,不足守城,那河内军围三缺一,将军何不驾马开西城门而去,待寻得主公后,再领大军前来,夺回河东不迟!”

    徐晃闻言心有意动,不过想到自己如果弃城而走,即便主公丁靖领大军前来,也只会陷入被动,说不定连河东也难以夺回。

    如此罪过,徐晃不愿背负,连声斥责亲兵道:“此话休要再提,主公托付河东于吾,如今河东大半皆失,已是失责,若在丢掉安邑,吾是罪人矣!”

    言罢,徐晃又令士卒牵来自己战马,当着全城将士民众的面,将自己的战马斩杀,以此表达自己毫无退意,只求于安邑城共存亡。

    城中军民被徐晃气势所慑,尽皆叹服,低迷的士气也提升不少,皆愿死守城池。

    见徐晃没有投降之意,王匡更是怒不可遏,道:“真是不识抬举的东西,命令全军攻城,破城后将士可自由洗劫城内三日!”

    听得王匡命令,河内军尽皆欣喜,更是奋勇攻城。

    见河内军来势汹汹,徐晃广开城内府库,拿出无数金银财物,分发于将士,激励士气,将士得钱后尽皆眼红,不惧敌众,悍然守城。

    只是河内军毕竟人多,徐晃帐下军卒人少,连续守城数日,已是人员大减,并且各个疲劳不堪。

    如此情况,徐晃再开府库,清仓而出摆于街道上,召集城中民众青壮,口中言道:“若能有人能上城墙,再守城十日,这些财物就是所有上城墙参战的人的!”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城中青壮见到如此多明晃晃的财物就在眼前,心从胆边身,纷纷拿起武器上城墙。

    有了无数青壮加入守城,徐晃压力大减,不过徐晃知道这种情况不是长久之计,最多再坚持一旬,若是还未援军前来,到时候他也没有办法了。

    ……

    就在徐晃守城之时,丁靖大军已经赶到河东境内,只是丁靖大军却被挡在襄陵城下,这襄陵城就像一颗钉子一样扎在这里,令丁靖大军不便前行。

    若是丁靖大军绕过襄陵不管的话,则军队粮道容易被截断,届时恐怕丁靖的这支援军也会折在这里。

    就在这时,军师贾诩对丁靖道:“安邑至关重要,若是不管则必失,届时我军将陷入彻底的被动局面。”

    “那我军该如何做?”丁靖向贾诩问道。

    贾诩建议道:“可派一支骑军先前往安邑救援,暂时保住安邑再说!”

    “如此的话,那支骑军人数则不可少,否则难解安邑之危。”丁靖低头说道,随即看向帐中道,“张绣何在?”

    “末将在!”张绣出列说道。

    见张绣出列,丁靖令道:“羌胡骑兵擅奔袭,可日夜驾马驱驰,汝即刻令所有羌骑,星夜疾驰援救徐晃,不求攻破河内军,只保住安邑城不失就可!”

    “诺!”张绣立刻领命出帐,带羌骑军队出营而去。

    “主公,有张将军及羌骑兵前往,安邑可无忧矣!”见张绣领军而去,贾诩起身继续说道,“只是我军若想收复河东全境,将河内军赶出去,这襄陵城则必克不可,否则有襄陵牵制,我军行动多有不利。”

    “文和,言之有理。”丁靖点了点头,说道,“只是这襄陵城内的张超,只是坚守不出,我军想要攻下城池,必是旷日持久。”

    “只怕待我军攻下襄陵,那时候我军早已经人困马乏,再与王匡大军交战,战事必定陷入僵持,如此对我军实所得不偿失。”丁靖忧心说道。

    (本章完)


第55章 声东击西



    张绣带着羌胡骑兵先去救援徐晃,星夜兼程两日,终于来到安邑城外。

    王匡见并州骑兵到来,立即让韩浩领五千弓弩手、八千长枪兵,前去阻挡张绣,防止张绣进入安邑。

    韩浩领军前去阻挡张绣,却中了张绣的疑兵之计,被张绣派出羌将说日五达,引两千骑兵勾引。而张绣则领其余骑兵绕道西面,借西面王匡兵马不足的机会,杀至安邑城下,还搅翻了进攻安邑的不少河内军队。

    不但令河内军折损不少,还让张绣成功带人进入安邑城,弥补了安邑城守军不足的境况。

    有了张绣的救援,安邑城顿时变得坚若磐石,而且具备了反击之力,让王匡的军队棘手不已。

    如此情况,让王匡愤怒不已,将责任推至韩浩一人头上,怒骂韩浩无能,降其军职为校尉,统领的人马转交给王匡外甥胡班暂时指挥。

    安邑之急暂时被解,丁靖在襄陵这边的情况却陷入了困境。

    襄陵城池虽不大,但其中却有张超军卒一万人防守,丁靖想要强攻下城池,至少需要四万人才行,而且损失还极大。

    如今丁靖手头只有两万余人,虽对襄陵形成包围之势,却不能轻易拿下城池,强攻两日,丁靖麾下已经折损数千人,而襄陵城却依旧安然无恙。

    此时,襄陵城中的张超亦是放心无比,口中嘲笑道:“这并虎丁靖,不过如此,连这小小襄陵都夺不回去,还想着侵吞河内,简直痴心妄想!”

    见张超如此态度,一旁的军师陈宫不禁提醒道:“将军切勿忽视那丁靖,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想必那丁靖还有后招,切不可放松警惕。”

    听到陈宫话语,张超依旧不以为然,大笑道:“纵使那丁靖有韩信之能,想凭借两万军卒夺下这万人守军的襄陵,岂是痴人说梦?公台(陈宫字)不必担心,吾自有计较。”

    话说丁靖连续强攻襄陵城两日,也算是摸清了这襄陵城中的敌军虚实,张扬手中军队不愧为陈留精卒,皆是敢战之军,丁靖想要强攻下襄陵,绝非那么简单。

    就在丁靖陷入苦恼之际,军师贾诩出谋道:“主公,襄陵城坚兵多,强攻必不能下,何不采取声东击西之计,佯攻东面,实取西面。”

    “好计策!”丁靖闻言兴奋说道。

    于是丁靖停止四面合围进攻襄陵,集结大军于东面,将所有投石车汇集一起,日夜不停投石。并且命令士卒,每三个时辰进攻一次,昼夜不断。

    如此情况,襄陵东面城墙很快就遭到了最迅猛的攻击,城墙龟裂无数,士卒损伤不止。

    张超见此状况,担心东面城墙有失,立即调集其余三面城墙的守军至东面城墙,集中力量防御此处。

    见张超把几乎全部兵力投入到东面守城,陈宫立时大急,连忙拉住张超,说道:“将军集全军防守东墙,若是丁靖派兵袭击其余城墙,如何防守?”

    张超闻言却是说道:“丁靖大军只有两万,如今尽皆集结在东面攻击,何来兵力攻打其余地方?”

    陈宫虽然也觉得张超说话有理,不过心中依旧担心,总觉得哪里不对,为了以防万一,陈宫建议道:“若是如此,将军可予宫士卒两千,屯于城内,以防不测。”

    张超闻言,虽觉得陈宫的想法多此一举,不过二人毕竟同伍,这点要求不好拒绝,便拨派士卒两千人给陈宫,陈宫则带领这两千人伏在城内,虽是接应其他三面城墙,防止丁靖偷袭。

    而丁靖大军于东面进攻数日,虽是投石不断、佯攻不停,其实并未真心要攻打这处,暗地里让人早已经准备好了夜战火把草垛,并让人偷偷在城西放置云梯无数。

    见张超军队全部放在东面城墙防守,一日夜晚,乌云遮月,天色不明,丁靖命投石车依旧不停进攻东面城墙,并让赵云领五千士卒夜间佯攻东墙,不能让守城军卒有休息时间。

    另一面,丁靖早已经领着其余大军骑马速绕至西面,果然见到西面城墙火把零星,城墙上的守军竟连三十人不到,可谓防守空虚。

    只见丁靖一声令下,曹性、徐荣身先士卒,领着千余健卒持云梯冲来,西墙守军见敌军来袭,立即鸣金示警。

    可惜为时已晚,三十人的守城军卒哪里挡得住千余人的快兵突袭,曹性亲自带人乱箭掩护,即刻间就射杀了城上的守军。

    徐荣也乘势登上城头,正要夺取城墙大开城门放大军尽入,只见一支过千人的援军鸣金赶来,正是陈宫所领军卒。

    见丁靖军队登上城头,陈宫心知果不出其所料,丁靖果然是假攻东城墙、实取西城墙,心中悔叹没能劝阻张超成功,让张超带人都去了东面城墙。

    此时,已容不得陈宫后悔,连忙命令士卒冲上城头,欲将徐荣等军杀回城下。另一面又令人前去东城墙,通报张超西城墙遭袭,让他快派援兵过来。

    却说徐荣杀上城头,就要冲下去打开城门,却被陈宫援军拦住。

    徐荣顿时气急,以为主公声东击西之策被看破,敌军早已经埋伏在此,又见敌军人少,便知道敌人并未看破主公计策,而是凑巧有军屯于此。

    想到这里,徐荣也不让人后撤,领着登上城头的士卒杀入陈宫军中。

    丁靖交予徐荣偷取城墙的士卒,尽是并州军最强悍的士卒,军伍构成基本是丁靖身边的亲卒,比高顺的陷阵军还要悍勇。

    又有徐荣身先士卒,陈宫手下士卒哪里能够抵挡,即刻间就被徐荣带兵冲散,随后曹性又带人爬上城墙,有了曹性得加入,陈宫更是不能阻挡,眼睁睁得看着并州军卒冲到城门处,就要大开城门。

    陈宫知道事已休矣,连忙领人撤退,欲与张超大军汇合,再做计较。

    见西城门大开,丁靖知道徐荣、曹性的袭击已经成功,连忙领士卒冲锋,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如潮般杀入城中。

    当陈宫与张超相遇,张超见陈宫身边士卒零散,不禁问道:“公台,出了何事?”

    “将军,并州军已经夺了西城门,如今应是杀入城内了!”陈宫如实说道。

    张超闻言大怒,喝骂道:“啊~丁靖小儿,竟如此狡诈!吾誓要杀汝!”

    见张超如此愤怒,就要带人杀向城西,和丁靖大军拼了,陈宫连忙劝阻道:“将军且慢!丁靖有备而来,我军连日守城,早已疲惫,此时与之交战,必败无疑!”

    “何不东开城门,将丁靖大军攻城器械破坏,再转军与河内军汇合,则胜利可期。”陈宫立即建议道。

    (本章完)


第56章 陈宫与王匡



    听到陈宫之劝,张超依旧犹豫不决,心有不甘。

    就在此时,张超身旁行军司马王楷突然说道:“将军,若是丢失襄陵,不但有损王匡托付,还会使我陈留军遭天下人耻笑也!”

    张超听后心中一惊,觉得王楷之言切中要害,他领军一万守城,若是被丁靖以两万人,不到半月夺去城池,这事情要是流传出去,陈留军的脸都要丢光了,即便回到陈留,其兄长张邈也定会痛责于他。

    想到此处,张超心意已决,言道:“我军尚有士卒近万,丁靖袭城虽迅捷,其军队必不多,若是速去西城堵截,可重新夺回城门!”

    言罢,张超不再拖延,带上士卒即刻朝西城区杀去,陈宫想要再劝,却也是无能为力。

    丁靖杀入襄陵西门后,几乎毫无阻挡,便令郝昭带步卒紧守城门,曹性、徐晃各领千人向南北城门杀去,丁靖自己则令大军主力朝东门杀去,将张扬军队彻底驱逐出城,速速夺取城池。

    不久,丁靖大军与张扬大军迎面相遇,张扬见到丁靖后怒急,立刻让士卒冲杀而前,誓要把丁靖诛杀。

    丁靖亦是不退,军队早已经摆出锋失阵,执锐向前,亦是冲杀而来。

    两军相交,丁靖匹马持戟突击在前,直取张超而来,士卒尽皆阻拦不住。

    见丁靖如此骁勇,张超等人顿时惊骇,纷纷拨马躲避,如此牵一发动全身,张扬身边大军尽皆后退,再也抵挡不住丁靖大军锋失阵的冲击。

    转瞬间,张超大军不停溃退,再不能阻挡丁靖之军。张超见事态不妙,后悔又没听陈宫之言,不该来找丁靖交战的。

    此情此景,张超也只能无奈,立刻命令大军后撤。

    丁靖岂能让张超安然走脱,立刻领大军追赶,如此情况张超便留下军司马王楷带数千人阻截。

    王楷闻言心惊胆寒,丁靖之骁勇岂是他能阻挡,张超留他断后,可不是让他白白送死。

    见丁靖杀来,王楷也顾不上其他,立即丢弃武器盔甲,倒地而降。

    丁靖没空搭理王楷,留下士卒看管降军后,又领军跃过王楷头顶,带人继续追击张超。

    丁靖身旁多是骑军,转瞬间就追上张超,张超见无路可走,决定拼死一战。

    张超驻马停下,想要和丁靖背水一战,不料其士卒早已经溃退混乱,跟他一起转身战斗的只有千余亲兵,其余军士尽皆四散而逃,难成军阵。

    见张超不再逃避,丁靖拨马于前,戟指张超,喝道:“速速投降,饶尔不死!”

    “匹夫休要猖狂!”张超闻言大怒,提刀驾马朝丁靖杀来。

    见张超上来送死,丁靖也不客气,虎齿戟横扫而来,张超虽是将军,武力却是平常,只一回合,就被丁靖扫于马下,横死当场。

    主将身死,其余亲兵尽皆愤慨,决死而战,丁靖大军被这些亲兵纠缠,难以再追溃军。

    此战,丁靖重新夺回襄陵城,击杀敌将张扬,除少许陈留兵逃走外,可谓全胜。

    不过夺回襄陵只是此次战役的开始,丁靖最大的目标还是包围安邑城的王匡大军,只有击败王匡,将其赶出河东,此战才是最终胜利。

    却说襄陵一战,陈留兵逃出来的只有千人多,其中也走了一条大鱼,那就是陈宫。

    此时陈宫匹马逃出城外,心中悲叹不已,张超兵败被杀,他已无脸返回陈留见张邈,如今他唯一的去处也就只有王匡那里了,若是能帮王匡打败丁靖,为张超报仇的话,则不失张邈与他的情义。

    想到这里,陈宫不再停留,快马加鞭朝安邑而去,欲速与王匡汇合。

    丁靖夺回襄陵后,只领大军休息了一夜,便重整旗鼓继续出发,朝安邑而来与王匡决战,只留下郝昭领三千人驻守襄陵,确保大军粮道。

    却说陈宫来到王匡大营后,王匡连忙将其迎入帐中,只见陈宫面色黢黑、神色萎靡,不由惊问道:“公台这是怎么了?”

    “襄陵失了,张超将军也死了。”陈宫悲叹道。

    王匡闻言更是惊慌,想不到万人防守的襄陵竟然不到半月就被攻下,连忙叫道:“如此,并州军岂不是即刻而至!”

    见王匡心中惊恐,不知所措的样子,陈宫略显失望,继而说道:“将军不必担忧,如今河内军马尚有数万,可分兵两面,一军屯于夏县,一军屯于闻喜,如此可成掎角之势,北拒丁靖,西围安邑。”

    “若是安邑出兵来,与丁靖援军夹击我军,该当如何?”听到陈宫话语,王匡却没有立即答应,而是说出了心中的担心。

    陈宫却是早已预料王匡有此疑惑,画策笑道:“将军应知安邑城内守军状况吧!”

    “几乎都是羌胡骑兵,也不知那丁靖如何得这羌胡人帮助。”王匡摇头说道,随即心有灵光,看向陈宫说道,“汝是说羌骑虽猛,却不擅攻城,大军驻守夏县,可克制安邑出兵,令其不能与丁靖军彼此配合!”

    “正是!”见王匡明白了自己的想法,陈宫继续说道,“让夏县拖住安邑守军,将军自领主力大军屯于闻喜,若可借闻喜之地势,击败丁靖军队,则胜负也未可知矣。”

    听到陈宫述说,王匡心中了然,知道这种情况如果退兵的话,军势必泄,届时丁靖引军反攻河内,于他不利。

    若能采取陈宫之策,以掎角之势应对丁靖,旷日之战下,若是能把握机会,说不定能打败丁靖。

    此举虽是冒险,却也有机可乘,于是王匡欣然采纳陈宫策略,将军队一分为二,令大将朱汉领军一万屯于夏县,牵制安邑。

    王匡自己则带领其余大军及主力,赶往闻喜,与丁靖援军周旋。

    (本章完)


第57章 伏击



    却说王匡令朱汉驻守夏县牵制安邑后,自己则星夜领大军来到闻喜,屯兵防守,以待丁靖军队前来。

    陈宫见王匡一味死守,白白将战势转为被动,心中叹息,便向王匡建议道:“将军,丁靖大军骑步混杂,又急于解救安邑,必派先锋骑军前来探查我军虚实,若是能伏杀这支先锋部队,可钝其兵锐,打击并州军士气。”

    “公台有何见解?”王匡亦是问道。

    “闻喜城以北三十里外有两座山,两山相隔不过一里,成叠山之状,又是在襄陵南下闻喜的大道之旁,乃是极好的伏击地势,”陈宫笑着抚须,娓娓道来,“吾猜丁靖先锋部队必从此路经过,若在此设伏,可取大胜。”

    王匡闻言却是思虑片刻,说道:“吾观丁靖用兵有道,其帐下先锋必定也是谨慎懂兵之人,如此明显的伏击地点,并州军不可能不防备,怕是不会轻易中伏。”

    “将军勿忧。”陈宫继续说道,“吾亦知丁靖帐下人才济济,不过若是让人于前山设伏时故意露出马脚,引并州军袭来,当我军前山伏军退至后山时,并州军必无防备,届时前军转后军,与后山伏军一齐杀出,可取得全胜。”

    王匡思虑片刻,认为这样做也行,伏击成功自然最好,若是伏击不成也不至于落败太惨,也能还算安然的撤退。

    如此不亏的买卖,王匡当然不会犹豫,立即下令道:“胡班、韩浩,汝二人与公台先生领军八千,伏击于叠山,一切号令听从公台先生为准。”

    “诺!”二人连忙答道。

    ……

    话说丁靖夺回襄陵后,星夜起军继续南下,朝闻喜而来。为了节省行军扎营时间,丁靖便令赵云为先锋,杨奉、韩暹二人为副将,领三千快骑先走。

    丁靖给赵云的任务很简单,就是率先到达闻喜,若是闻喜能攻下就夺取,若是不能攻就找好合适的大军驻扎营地,多派探马打探河内军虚实,为后面大军节省时间。

    三人得令后,不敢怠慢,即刻起军出发。

    数日后,赵云先锋军终于来到闻喜北面三十里处的叠山前,便停下大军步伐,并未径直穿过叠山下的大道。

    “先锋为何停滞不前?”见大军不动,副将杨奉、韩暹拨马至赵云身旁,不解地问道。

    赵云却是不急,手指前方叠山前山说道:“二位将军看那山有何不同?”

    韩暹闻言顿时朝前山看去,不解喊道:“也没啥不同呀,不就是座山丘吗?能咋了?”

    “此山位于大道旁,山势险峻,可埋伏军!”杨奉却是看出了前山的端倪,警惕说道。

    赵云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杨将军所见与我相同。”

    “唉,真是婆婆妈妈的,那山里有没有伏兵,让韩爷爷我去看看不就行了。”

    韩暹大叫一声,领本部兵马不走大道,径直朝那前山而来,赵云、杨奉见状,恐韩暹有失,紧随其后带军而来。

    却说前山里躲着着的正是王匡外甥胡班,他领军四千在此伏击,见丁靖军前锋不走大道,却直接向他这前山而来,心中亦是了然,竟没有丝毫惊慌。

    “果然不出公台先生预料,来人,撤退!”胡班连忙下令道,立时前山里的伏军转瞬撤退,不与赵云前锋军交战。

    赵云、杨奉见前山退出数千伏军,心中顿时轻松,心想还好留了个心眼,不然就出大事了。

    而韩暹见真有伏兵在此,心中亦是惊骇,又见没能及时上山,放了伏兵安身而退,却是略感惋惜。

    见并州军前锋不做追击,胡班却是一急,心忖如此则伏击之策失效,必须把并州军勾引上来才行。

    胡班心思一转,让士卒列开阵势,对着身后并州军,让数百人直接脱下裤子,对着并州军方向撒尿不止。

    等士卒在阵前尿出一条水线后,胡班让士卒一齐喊道:“此乃疆界,敢踏过者,杀无赦!”

    见胡班军如此嘲讽藐视的举动,赵云大军尽皆愤怒,就连赵云如此冷静的人都心如霹雳,想要一枪捅死对面所有敌军。

    不过赵云依旧保持了基本的冷静,知晓敌军如此做应该藏有谋划,并不打算追击,而是决定绕道他处再做计较。

    赵云能忍,韩暹、杨奉却不能忍。

    “贼子受死!”

    韩暹大喝一声,带着本部军马冲杀而去,杨奉也不甘示弱,亦带军马上前。

    赵云想要阻止,却是来不及了,只好跟在二人后面,带军冲锋。

    胡班见并州军先锋上钩了,立即引军撤退逃跑,赵云等军队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