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并虎-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章完)


第691章 五年变化2



    而当丁靖的规矩出台后,这些不属于丁靖统治体系内的世家和诸侯,一时间也全都偃旗息鼓了,尽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派出了族中还算聪慧子弟,前来并州学院求学。

    当然,也有一些诸侯和世家,却是真的派出了族中最优秀的子弟,前来并州学院求学,就比如弘农杨家的杨修,荆州蔡家的蔡翎。

    甚至,连一些坐镇一方的诸侯,都派出自己的子侄前来并州学院求学。

    就比如江东孙策,他就把自己的弟弟孙权,派到了并州学院来求学;还有兖州的曹操,更是一下子派来了三个亲儿子,分别为曹丕、曹植和曹彰;甚至连最为狡诈无信的袁术,都把自己的小儿子袁否派来并州学院求学。

    眼见着这些称霸一方的诸侯,居然真的如此放心派子弟前来求学,饶是丁靖也不得有些诧异和佩服。

    毕竟,在这样的世事局面之下,被派来并州求学的诸侯子弟,很可能被他丁靖挟持当做为人质。

    不过,丁靖虽然有把人挟持当人质的打算,但是这么做的风险也极大,很可能得罪天下而造众诸侯群起攻之,所以丁靖暂时不会干出这等傻事来。

    对于这些诸侯和世家派来求学的子弟,丁靖全部按照了此前设下的规矩承诺,对他们尽皆一视同仁。

    在经过严格的考核之后,只要这些世家、诸侯的子弟能够通过,那么就可以进入并州学院任意学习。

    提到曹操和袁术,就不得不说一说这五年间,中原大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五年间,曹操终于占领了整个中原,其不但将青州最后残余的袁谭给吞并,而且还趁袁术和刘备大战之机,将整个徐州也一并攻占了下来。

    徐州一失,刘备也没了立足之地,万般无奈之下,刘备只好投降了曹操。

    对于刘备这样的豪杰人物,曹操自然是相见恨晚,对刘备的投效更是欢喜倍加,甚至将刘备带回许都,引荐给了当今汉帝。

    而汉帝见到刘备,并且得知刘备为汉室宗亲,也同样是一副欣喜万分的样子,甚至根据族谱排列,称呼刘备为“皇叔”。

    然而,在见到刘备受汉帝如此青睐器重、连皇叔这样的殊荣称呼都能直唤出口之后,曹操却是有些猜忌不悦了起来。

    他总觉得刘备将会成为自己身边的一道隐患,而为了探明刘备的虚实情况,曹操也旁敲侧击了多次,却依旧没有发现刘备的问题。

    对于曹操的各种猜疑,刘备自然也是感同身受,但是他自己现在也是寄人篱下,对于曹操的不信任,他别无他法去解释,只能唯诺是从,以此排解曹操的猜疑。

    其实,曹操和刘备都没有想到,他们二人间的疏离情况,都是汉帝有意为之的。

    由于曹操对朝廷的掌控力愈加浓厚,汉帝刘协的心中自然是不愿意的,为了削减曹操的控制力,汉帝可谓是想尽了许多办法。

    而刘备的出现,更是给了汉帝一个绝妙的机会,他刘协想借刘备之手,来重新掌控皇帝真正的权力。

    刘备这样的豪杰人物,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的话,自然能帮他刘协许多大忙。

    可如果刘备和曹操站在了一起,那么他刘协的情况就会更加糟糕。

    所以,刘协才会展现出对刘备的亲昵之情,如果刘备能因此而鼎力支持他,那么结果自然是最好的。

    就算刘备最后并无支持自己的心意,那他刘协也能借这份亲昵之情,令曹操对刘备提防小心,防止刘备彻底倾向于曹操,使曹操对朝廷的掌控力更加坚固。

    正是因为曹操和刘协的巨大权力矛盾,整个中原的曹家势力,其内部却埋藏着无数不安定分子,这令曹操不得不分出无数精力来稳定己方内部。

    而除了内部的隐患情况之外,曹操的外部压力,也同样不小。

    因为夺取徐州的事情后,曹操和袁术的关系,是彻底陷入了不死不休之中。

    曹操和袁术双方,在徐州、豫州等一大片土地上,交战和摩擦此起彼伏,就没有一天安生的日子。

    本来,占据中原的曹操面对占据淮南的袁术,是有着绝对的优势的。

    可是,就在曹操展现出碾压袁术的姿态后,向袁术借兵攻取江东的孙策,却是突然领着大军渡江北上,帮助袁术一起进攻曹操。

    有了孙策带来的江东军,袁术的战斗力顿时直线飙升,瞬间让曹操失去了全部的优势。

    因此,五年的时间里,曹操虽然占据了整个中原,但是却惹上了最为麻烦的对手,那就是与之不死不休的袁术。

    对于孙策的全心相助,袁术也是心中感动,甚至将自己最喜欢的女儿许配给了孙策,以此表示自己对孙策的欣赏和喜欢。

    除了中原曹操和江淮袁孙的繁复战事之外,西面的雍凉在这五年间,也是战事从没有断绝过。

    尤其是韩遂和马腾这两个结义兄弟,二人的矛盾是越来越大,甚至直接爆发出了兵戎相见的武力冲突。

    而凉州本就是个军阀遍地走的地方,无论是汉族还是异族势力,在这里都是数之不尽的。

    而作为凉州最大军阀的韩遂和马腾爆发冲突后,这片土地上的其他各种中小军阀,也不得不被裹挟着参与到了这庞大的战争之中。

    最后,韩遂凭借和羌族势力的友好交情,以及其诡诈狡猾的计谋,终于打败了整个马腾势力,连马腾都被韩遂围杀而死,韩遂也一举成了凉州最大的军阀势力。

    为了躲避韩遂的斩草除根,作为马腾之子的马超,也不得不带着家族和残军逃出凉州,向关中的吕布投诚效力。

    对于马超这样的青年猛将,以及马家军的强悍战力,吕布岂会有拒绝的道理,当然是欣然的接受了。

    只是,马超投效吕布之后,却是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希望吕布能助他铲除韩遂,以报杀父之仇。

    对于韩遂这种成名已久的悍徒,吕布却是一点也不担心,再说吕布对凉州早就垂涎许久,现在有了马超的请求之后,也算给他吕布一个杀入凉州的名头。

    (本章完)


第692章 鹿门来客



    总而言之,这五年的时间里,整个天下依旧战乱不止,只是河北之地因为被丁靖统一了,所以显得格外和平安定一些。

    而随着河北实力越来越强,丁靖也终于按捺不住了,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用自己的强大实力,去推翻挡在自己统一天下之路上的一切障碍。

    然而,摆在丁靖面前的进攻对象,严格而言却只有三个,一个是占据中原的曹操,另一个是占据关中的吕布,最后一个是占据辽东极远的公孙度。

    这三个诸侯皆不是寻常之辈,无论其中哪一个,都不是轻易可以对付的。

    首先是统一中原的曹操,其麾下文武众多,综合实力比之丁靖的河北而言,也只是稍逊一筹罢了。

    其次是占据关中的吕布,其综合实力虽然差得远,但是其军武实力,却是当世首屈一指,同样不是一个易于之辈。

    最后是远在辽东的公孙康,他反而是三人中看似比较好对付的一个,但是丁靖仔细研究过公孙康后,却发现这辽东也并不是好对付的。

    只因为辽东实在太遥远了,漫长的征伐道路,甚至比曾经北伐草原还要困难。

    而且,如果丁靖发兵辽东,想要停军撤退也不容易,可谓是只能胜、不能败,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思来想去之后,丁靖还是将目光放在了曹操和吕布身上,决定在这二人中选出下一个攻伐目标。

    就在丁靖对明日之敌还拿捏不定的时候,一个令人惊诧的情况,却是突然摆在了丁靖面前。

    此刻,丁靖的桌面上摆着一封从司隶急送而来奏报,奏报上说一支从荆州来的车队已经抵达了司隶,而这支车队上的人员,居然都是荆州鹿山书院的师生,他们准备前来并州学院论学。

    所谓论学,根据丁靖的理解,应该和踢馆无异,所以这支鹿山书院的师生,显然就是来并州学院踢馆的。

    对此,丁靖感到惊诧的同时,却也有些兴趣盎然了。

    经过五年的发展,并州学院早已经今非昔比,但是作为并州学院的建立者,丁靖却知道并州学院的最大危机,那就是并州学院的底蕴太薄。

    虽然并州学院的知识和制度很新潮,但是新潮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无敌的,还需要无数的实践和交流作检验,方能更加完善并州学院的制度和知识,使这一套理论体系成为最适合这个时代的理论体系。

    因此,鹿山学院的学子前来论学,却是给了并州学院一个与其他高等学院交流的机会。

    而丁靖完全相信,通过这一次交流,并州学院当可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疏漏,并且从中找出继续前进的道路。

    当即,丁靖立即回令在司隶的徐晃和李儒,让他俩务必照顾保护好鹿山书院的师生,将他们平安顺利的送来晋阳城。

    另外,丁靖又去面见蔡琰,将鹿门书院要来论学的消息告诉了她。

    如今,蔡琰虽然嫁作丁家人妇,并且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是其在并州学院的讲师职责,却从来没有丢下过。

    直到今天,蔡琰依旧是并州学院最重要的讲师之一,尤其是在大学部的艺术院,蔡琰更是主讲导师之一。

    因此,丁靖才会向蔡琰提前透露下消息,让蔡琰转告整个并州学院,要师生们做好迎接踢馆的准备。

    “夫君,他们鹿门书院敢来论学,那我们并州学院就让他们瞧瞧厉害!”

    而当蔡琰听到鹿门书院要来论学的消息之后,整个人也是激动得不行,甚至有些跃跃欲试的求战模样,完全保持不住平时安静贤淑的气质。

    见蔡琰这副模样,丁靖也是失笑摇头,弹了弹蔡琰的额头,笑道:“琰儿,别嚣张得太早了,万一被鹿门书院胜出一筹,可就令天下人耻笑咯!”

    蔡琰依旧保持着自信满满的样子,拍着胸脯保证道:“夫君放心,不是我太自大,而是我们并州学院有自信!”

    见蔡琰这副认真自信的样子,丁靖只觉得自己的老婆真有个性、真是可爱,以至于丁靖内心不禁一炽,忍不住将自傲的蔡琰抱入怀中。

    “夫君……”

    对于丁靖的突然一抱,蔡琰完全是没有预料到,有些慌张的轻叫了一声。

    ……

    不提丁靖夫妻间的恩爱秀场,且看抵达司隶雒阳城的鹿门书院师生。

    如今,徐晃和李儒这两位丁靖留在司隶的文武之首,居然同一时间抵达了雒阳城,以至于掌管雒阳城的徐盛、卫旌和步骘三人,都有些惊吓住了。

    徐晃和李儒来雒阳城,可不是来找徐盛、卫旌和步骘三人的,他们完全是为鹿门书院的师生而来的。

    二人抵达雒阳城后,径直前来雒阳城的驿站,直接面见鹿门师生的领队。

    这领着鹿门师生前来论学的领队,正是作为鹿门书院名师之一的司马徽。

    司马徽自然也对徐晃和李儒闻名许久,尤其是李儒这个人,恐怕天下没几个人不知道他的。

    不过,司马徽毕竟是当世名师,所以在见到徐晃和李儒之后,他的表现却是淡定异常,并没有任何紧张和惊慌。

    “司马先生,我等奉镇北将军之令,特来护送鹿门师生北上晋阳论学!”

    徐晃和李儒见到司马徽之后,立即向着司马徽一礼,并说出了此来的意图。

    得知徐晃和李儒的来意之后,司马徽却是一点也不意外,因为他早就预料到此次前来论学之事,绝对是一个令丁靖不得不重视的事情,而丁靖派出徐晃和李儒这两个司隶最高的文武官员,也显得合情合理了。

    “二位不必多礼!”司马徽也立即向二人见礼。

    一番寒噤之后,徐晃和李儒当即又问道:“司马先生,镇北将军十分期待鹿门书院和并州学院的论学之景,不知鹿门师生可准备完善?能否即刻前往晋阳城?”

    司马徽闻言一愣,有些尴尬地言道:“二位,恐怕现在就算我想快点带队北上,却也有些身不由己了啊。”

    (本章完)


第693章 鹿门学子在雒阳



    听到司马徽的话语,徐晃和李儒也是一愣,不禁问道:“司马先生,为何如此说?”

    司马徽当即解释道:“如今我们鹿门的师生,对雒阳城的重建十分好奇,想来不在雒阳城留个半月、二十天,恐怕大家都舍不得离开。”

    对此,徐晃和李儒也没什么办法,他们总不可能把鹿门师生全部绑出雒阳城带走吧?

    于是,二人只能暂时留在雒阳城,等鹿门师生对雒阳的兴趣减淡之后,再护送鹿门师生北上晋阳城。

    此时,司马徽带来的三十多个鹿门师生,全部都在雒阳城内外四周游荡观察,探寻着雒阳城重建过程中的秘密。

    对于这些鹿门师生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来过这个大汉旧都雒阳城。

    不过,雒阳城被董卓军焚毁的惨事,这些鹿门师生却都是全部听说过的。

    因此,在来到雒阳城之前,这帮鹿门师生还以为雒阳城依旧是焦土一片。

    可来到雒阳城之后,鹿门师生才发现,那个本该断壁残垣、焦土遍地的雒阳城,居然已经重建成一个和荆州襄阳城差不多的城池了。

    这种翻天覆地的重建速度,令鹿门书院感到惊诧的同时,却也感到无比的敬佩,以至于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便才会如此按捺不住地探究雒阳城,想找到雒阳城如此迅速恢复元气的秘密。

    而这深入探究雒阳城之后,鹿门学子却发现了一些更多令人惊奇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却都是鹿门师生见都没见过的。

    ……

    首先是雒阳城施行的法律制度,已经和当世通行的汉律大相径庭,其管辖范围上分成了两大体系。

    一个体系为公法,包括《刑律》、《官吏律》、《环境自然律》、《诉讼律》和《宪法》;另一个体系为私法,包括《民商律》、《经济律》、《婚姻家庭律》。

    两个体系的法律中,公法规范的是官府内部间、官府和民众间的法律规定,私法规范的是民众和民众间的的法律规定。

    所有的发条总计千余条,可谓是从方方面面都有限定和管制,可谓是极为严格。

    但是,这些法律虽然十分严格,但是却并非严苛,法律规范中除了基本的底线原则之外,其规范内容并无任何苛刻之意,是正常人都能够轻易做到的范围。

    而为了展现出法律的作用,丁靖在各个城池都设立了地方审讯院,这些审讯院独立于行政衙门而施行司法之职,专门解决各种官府和民间的违法乱纪现象。

    正是这一套宽容而又严格的法律存在,令丁靖之下的官府和民众,皆能够稳定而迅速的发展富强。

    此时,鹿门书院的一个名为马良的学子,则坐在雒阳城审讯院中的陪听席上,在此旁听一件关于继承归属的案子。

    根据官府置办的《婚姻家庭法》,除了有明确公认的遗嘱之外,一个人身死之后,他的个人财产将被配偶和子女平均继承。

    无论是正室、侧室,还是妾室,无论是长子、次子,还是女儿,只要有婚配认证和直系血缘的,都有明确的继承权。

    对于这种偏离宗法嫡长子继承制的继承规定,马良一开始是感到极为震惊的,他甚至一度以为这种继承制度是在开玩笑的。

    可在旁听审讯院按照法规审理了一个继承案之后,马良才知道这一切并不是在开玩笑,它们全都是真实的法规。

    对于这些新奇而不同的法规,马良一时间不能判定他的好坏,他只能推测这个法规的存在,对一个大世家的延续是不利的,他会让一个经过几百上千年积累的大世家,在两三代之内就化作普通家族,比《推恩令》还要恐怖狠厉。

    因此,这也让马良产生了一个疑问,那就是河北的世家大族们,到底是为何如此屈服于丁靖,以至于丁靖能让这样的法律遍行河北。

    其实,马良的疑惑是有答案的,因为在丁靖置办的法律中,有一部名为《经济律》的法律。

    在《经济律》中,有这样一条规定,那就是世家大族的资产,可以统合筹计到一起,向官府登记申请成为一种名为“公司”的东西,这公司中有一个名为股份的制度。

    通过股份这件东西的存在,一个大家族可以化作一个大公司,而大家族的成员便通过执掌公司的股份来获取红利,以此避免了被强制分割继承的后果,而大家族的族长,也随之变成了名为“董事长”的职务。

    当然,这个法律只是给了一些比较团结的世家一个防止被分裂的办法,对于一些内部矛盾严重的家族,却是没什么实质性效果的。

    其实,随着丁靖对商业和制造业的重视,各大目光深远的世家,已经将家族经营的重心,从土地潜移默化到了商贸和制造上。

    这样的经营模式,其实更加符合《经济法》的内容,对于一个大家族的转型和延续,反而更加有利,这也是河北世家对《婚姻家庭法》的反抗烈度并不高的原因之一。

    ……

    除了审讯院中旁听的马良之外,在洛阳城北郊的徐庶、庞统、诸葛亮等人,却是同样惊奇不已。

    洛阳城北郊全是一片适合耕种的土地,如今这大片土地上,早已经种满了各种粮食作物,几乎每一块耕种土地都被利用了起来,连一个角落都没有遗漏。

    而最令这帮鹿门学子惊奇的,还是雒阳城北郊的水利体系。

    整个雒阳北郊,可谓是阡陌纵横、水网密布,每一块农田的划分、每一个水道的排列,全部都是错落有致、计算精准,令人观之以后,好似进入了一副规整的画中一般。

    此外,农田上农夫所用的各种耕种器具,以及灌溉水道旁的各种水利器具,更是让这帮鹿门学子叹为观止。

    “孔明,你说那些都是什么东西?怎么和我大汉通行的农具完全不同啊?莫非是什么杀敌利器?”

    此时,徐庶咋舌地指着灌溉水道旁的一个高大轮盘,极为惊诧地大叫道,以为那是什么战争利器。

    (本章完)


第694章 鹿门学子在雒阳2



    诸葛亮顺着徐庶手指着的方向望去,却见到一片田亩之中的水道旁,正立着一个数米高的木制圆轮。

    对于这个大圆轮,诸葛亮觉得有些熟悉,便向徐庶等人问道:“诸位可知十常侍中的毕岚?”

    听到诸葛亮突然这么一问,在场的鹿门学子皆是一愣,不禁反问道:“孔明,为何突然提起毕岚这个贼逆?”

    对于号称“十常侍”的十二个宦官,除了十常侍的父兄子弟之外,这大汉天下间恐怕没几个人是不恨他们的。

    因此,听到诸葛亮突然提起毕岚后,在场的鹿门学子皆是心头感到一恶,面色不禁冷峻严肃了起来,显得颇为气愤。

    见众同窗如此同仇敌忾的样子,诸葛亮也不禁摇了摇头,解释道:“诸位,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那水道旁的大圆轮,应该是从毕岚制造的翻车改进而来的。”

    “中平三年时,十常侍制造翻车,用于取河水洒路,以此保持皇宫路面清洁。”

    诸葛亮继续说道,“而我们面前的这个大圆轮,应该与毕岚造的翻车结构相似,只不过毕岚用翻车来清洁皇宫道路,而镇北将军丁靖则用那大圆轮灌溉田地。”

    听完诸葛亮的解释,在场众人再次感到惊诧愕然,想不到大圆轮的功能,居然能够如此造福农耕,而且这个大圆轮的前身,居然还是毕岚制造的翻车。

    对于十常侍恶贼之一的毕岚,居然有能力造出这等利国利民的器具,在场的鹿门学子实在有些不能接受。

    “孔明,你说的那个翻车,真的是毕岚制造的么?”鹿门学子石韬,有些不相信地问道。

    诸葛亮点了点头,说道:“此事并非什么隐秘之事,当初居住于洛阳的官民应该大多都知道,这还是我……,是我一个家中长辈亲口告诉给我的。”

    其实,毕岚造翻车的事情,是几年前李儒讲述给诸葛亮的,刚刚诸葛亮差点把李儒和自己的关系说了出来,还好诸葛亮反应力够快,及时改口才避免泄露。

    然而,听着诸葛亮的描述,在场的鹿门学子们,依旧不太相信是毕岚制造了翻车。

    “孔明,我还是不相信毕岚能够造出翻车,我猜肯定是他剽窃了他人的制造成果,又假以己名而宣扬世人,实在是最狡猾阴险之辈!”鹿门学子孟建,抱着最大的恶意揣测道。

    然而,孟建的话音一落,一道莺声燕语却从不远处传来,言道:“孔明没有说出,那大圆轮的确从毕岚的翻车改造而来,如今它已经改名为水车,专门用来取水灌溉田亩。”

    众鹿门学子听到这声音后,立即转首寻声望去,却见到一个黄毛丫头正走了过来。

    “阿丑,你怎么来了?”鹿门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