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并虎-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袁术毕竟在淮南根深蒂固,哪怕各项实力都不如曹操,却也不是一时之间就可以被消灭的。

    而袁术所变现出的韧性也很强,哪怕和曹操打起来是十战九输,他也没有一点退缩绝望的态度,反而是愈加坚定顽强,因为袁术心中很清楚,如果他的态度不够强硬,那么灭亡的速度只会更快。

    并且,袁术心中始终相信,只要他能够坚持住,等到孙策平定后乱之后,那么反击曹操的日子就不会太远。

    ……

    ……

    就在曹操和袁术陷入死战的时候,丁靖征伐凉益的战事情况,也进入到了关键时候。

    此时,张郃依旧领着主力大军,在剑阁关前久攻不退,以此迫使益州军的兵伍,全部向川北各地集结。

    另一方面,杨任和魏延统领的陷阵军,也顺着巴郡的崇山峻岭,穿过了宣汉、宕渠等地,再过一个月的跋涉行进,应该就能顺利抵达江州城了。

    总而言之,攻伐益州的形式,正在按照预想中的情况进行,并无什么意外情况发生。

    不过,虽然攻伐益州的形式没有出现什么岔子,但是张绣、马超进攻凉州、打通西域的步伐,却是遭到了许多的困难。

    凉州本来就是个混乱之地,各种割据势力数不胜数,想要将这些割据势力全部剿灭,不花上个三五年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了快点让凉州恢复统治,张绣和马超按照丁靖给出的计划,只全力进攻韩遂的残党势力,而那些摇摆不定的中立势力,则尽量选择招安纳降的方式。

    只是,凉州毕竟民风彪悍、战事纷繁,对于臣服于丁靖之事,许多势力都表现的或阳奉阴违、或顽抗到底。

    对于这些不识好歹的家伙,马超和张绣也认清了现实,尤其是马超这个西凉本地人,更是对这些桀骜不驯的西凉势力,有着身份充足的认识。

    想要让西凉诸势力彻底纳首臣服,用甜枣来讨好却是不可能的,必须用钢刀来震服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马超和张绣也不再循规蹈矩,立即展现出了战场杀神的威势来。

    对于那些阳奉阴违、顽抗到底的势力,绝不会再给任何商量缓和的余地,全部以雷霆军威踏碎成齑粉就对了。

    果然,随着马超和张绣彻底露出杀戮的姿态之后,凉州土地上的各路割据军阀,也纷纷被震破了胆子。

    尤其是马超武勇的名头,更是重新在凉州风靡传扬,而伴随武名传扬的,还有马超那杀人不眨眼的凶名。

    一时间,西凉土地上的各路割据军阀,大都认清了眼前形势,虽然尽皆心有不甘,但是却只能交出兵权,向丁靖表示臣服。

    对于这些臣服的军阀,丁靖虽没有赶尽杀绝,但是为了防止他们再次兴风作浪,丁靖却也对他们做出了许多监督控制。

    如果表现得老实顺从的话,那么基本的富贵也是少不了的,但是如果还有心存不死的话,那么丁靖也只能斩草除根了。

    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混乱纷争的西凉土地,立刻变得一片安宁平静了起来,除了尚有零星的匪患之外,再也看不到各路割据势力你争我打的战乱场景了。

    对此,西凉的民众居然一时之间,还有些不能适应过来,一些看惯了战乱纷争的民众,甚至以为自己是不是活在梦中。

    (本章完)


第七百五十七章 西羌国



    眼见着羌王迷当被马超刺死,饶是羌王最忠诚的部下,也再也没有奋战之心了。

    一时间,众羌胡兵马尽皆慑于马超威势,纷纷丢兵下马,跪地乞降。

    而被羌王迷当联合而来的各部羌胡首领,也纷纷臣服于地,对着马超三叩九拜,忏悔者自己的一时糊涂,希望马超能够原谅他们的不尊。

    对于这些苟且势利的羌胡首领,马超真的很想将他们全部推下去斩了,如此也一了百了、眼前清净。

    可是,马超得到过丁靖的嘱令,对于这些改过自新的羌胡首领,不应当全部斩尽杀绝,应该对他们表现出宽容的一面。

    如此,西凉各部势力才会心服口服,西凉才能够长治久安。

    所以,面对这些纳首投降的羌胡首领,马超也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直接给处决了,而是将他们全部交给善于和羌胡打交道的张绣处理。

    随着张绣的出面处置,这些羌胡首领在受到一些小小的惩戒之后,便如同其他顺服的势力一样,受到了丁靖的统治和保护。

    一时间,整个西凉土地之上,无论是汉人还是羌胡,全部都处于统一的安定平和之中,再没有一丝动荡和乱战。

    面对如此祥和的西凉,饶是马超这个西凉本土人,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因为,马超心中十分清楚,想要让西凉平定安稳下来,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可以说,西凉已经混乱了接近百年,在这么长久的时间里,西凉就没有一天的安生日子。

    所以,想要让西凉平稳安定起来,只凭借雷霆万钧的强悍武力,却是一件万万不够的事情。

    而丁靖之所以能够让西凉在一年之内就被平定,除了他丁靖的大军浩浩席卷之外,最重要的是丁靖在西凉执行的各项政策。

    凉州的情况其实和幽州有些类似,但是却又和幽州大有不同。

    幽州草原极为辽阔,对于那些草原胡族,既不能太过于严苛,也不能太过于放松。

    因此,在给予幽州的胡族各项政策之时,丁靖的标准都极为严厉,而且彻底施行汉化手段。

    可是,对于凉州的羌胡就不同了,这里的羌胡和北地、并州的羌胡一样,在上古时代之时,和汉族都是同出一支的部族。

    因此,凉州的羌胡和汉族在长相和习俗上,皆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双方也更容易融合混同。

    所以,在对于凉州的羌胡部落,不需要像幽州那般严格汉化,只需要循序渐进就行了。

    于是,丁靖在凉州施行的政策,就开放自由了许多,除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和法律要求之外,几乎不限制凉州民众的各项往来交流。

    这样的政策,让本就桀骜自由的凉州民众,居然感受不到一种新统治者的不同。

    没有太多的压迫,没有多余的危险,生活也更加安定,赋税还有减免。

    这样的生活环境,怎会不让凉州民众感到雀喜?

    因此,除了少部分穷凶极恶之徒外,大部分的凉州民众,都彻底接受了丁靖的统治。

    而且,由于冀州、幽州、司隶等地的建设积累,丁靖麾下的官吏们,对于西凉的重建事宜,也全部有着十足的经验在手。

    再加上大量的并州书院毕业生,被丁靖征集召来指导凉州建设,以至于才平定了凉州不到几个月,凉州就有了迅速发展的蓬勃生机。

    眼见着凉州进入了蒸蒸日上的发展阶段,凉州西面的诸多域外势力,也变得无比灼热眼红了起来,就比如位于龙雪城以西的西羌国。

    这西羌国自然也是古羌族的一支分系部族,但是早在数百年前,西羌国的祖先就从雍凉之地,漫漫长迁入西面高原,并在西海附近筑城建国。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西羌国的人口也发展到了二三十万,俨然成了西海境的第一大国。

    不过,西羌国虽然发展壮大数百年,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和大汉国为敌过。

    甚至大汉昔年远征西域之时,西羌国还出兵出力助战,以帮大汉在西域建立统治。

    因此,本就与大汉友好相处的西羌国,在见到凉州的飞速发展之后,便也想分一杯羹,看能不能和丁靖进行合作,也拉他们西羌国快速发展一把。

    面对西羌国的示好,丁靖自然是热切欢迎。

    不过,西羌国想要被带着一起发展,却也不是免费的。

    丁靖对西羌国只有两个要求,第一是臣服于他丁靖,做大汉国的附属国,每年定期向他丁靖纳贡,第二就是出兵助他丁靖远征西域,帮丁靖重建大汉西域都护府。

    对于这两个如此严苛的要求,西羌国的国王彻里吉在听闻之后,也感到无比的惊愕为难。

    对于做大汉的附属国之事,彻里吉心里其实并不抵触,毕竟他们西羌国自建国以来,就一直臣服于大汉。

    连附属国都能完全接受,那该有的纳贡事宜,彻里吉自然也不会反对。

    唯一让彻里吉感到为难的事情,却是帮助丁靖出兵远征西域。

    作为西羌国的国王,彻里吉自然知道西域的情况,对于西域这个富庶程度不低于中原的地方,大汉曾经建立过西域都护府。

    不过,大汉对于西域的掌控力,早已经当然无存了。

    如今西域这个地方,也已经是诸国林立,光兵力达到三五万的大国就有好几个,比如什么于寘国、疏勒国、龟兹国、焉耆国、乌孙国等。

    当然,一些兵力有一两万的小国家,在西域同样不少,比如什么精绝国、车师国、鄯善国等等。

    总而言之,西域各国的军力总数,加起来足足有二三十万人的样子。

    而这还只是常规战兵,如果丁靖真的要对西域动兵,西域各国能够组建的军伍数量,至少还要再翻一倍人马。

    如此众多的西域各国和军力,彻里吉几乎不敢想象,那位大将军丁靖,该如何去应对。

    当即,彻里吉将自己的丞相雅丹召来,向其询问道:“丞相,如果要大将军丁靖助我西羌国发展,那我西羌国就必须出兵助大将军收服西域,可那西域又岂是好招惹的?这可该如何是好啊?”

1/28 5:38:44|49623865

第758章 西羌国2



    见国王彻里吉如此为难,雅丹也不禁长叹,言道:“那汉国的大将军丁靖,也不知道是拥有什么样的神力,居然能让混乱的凉州,不但迅速化作安定,而且还让贫瘠的凉州,同样迅速变得十分富庶。”

    “国王陛下,我也派人东入凉州探查过了,那大将军丁靖不但为凉州带来了各种神奇的种子和农具,而且还建造了许多成片的大棚屋,以收拢流民在内做事,那大棚屋好像是叫什么作坊吧。”

    “一些不起眼的粗料和杂物,在进入这些作坊之后,就会迅速变成各种精致的物什送出来,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而且,这些精致的物什制造出来后,就会被诸多的马车送往城镇,销售往来于各大货铺,而且还能以极低的价格卖给平民百姓。”

    听着丞相雅丹的长叹,彻里吉也是接连点头,说道:“丞相所言之事,我也派人打听详细了,来!丞相我给你看两个大宝贝!”

    说着,彻里吉就从王座的垫子底下,拿出了两本装订完备的书籍。

    “丞相,这是凉州现在卖得最好的两本书,一本是普通人最喜欢买来看的,一本是读书士子最喜欢买来看的,都是手下人从武威郡姑臧城的一个小书铺买的。”

    言罢,彻里吉就把手中的两本书籍,小心的递给了丞相雅丹,一副唯恐把书籍弄破了样子。

    丞相雅丹刚刚接手书籍,虽还未进行翻看,却已经被手头的两本书,骇得满脸惊诧仓皇。

    彻里吉拿出手的这两本书,无一不是装订完好、用纸优良,光是这本书上的好纸,恐怕就不是什么凡品。

    当丞相雅丹将两本书翻开之后,更是难将双目离开这两本书上。

    这两本书,一本为《看图学字》,上面每一页的版面,都是一副惊喜图画,而在页底的位置,这按照每页图画的欣喜,书写着一个相应的文字。

    比如,《看图学字》的某页上,画着一匹健壮的良驹,那么该页的底部,就有一个“马”字;还比如某页上画着一座木板桥,那么该页的底部,就有一个“桥”字。

    而这本《看图学字》总计也有一百多页,如果能将其看透弄清的话,那么至少也能掌握一百多个汉字。

    如果有人能学得如此多的文字,在这个民间普遍无人识字的天下,他就能瞬间提升好几层的地位,成为方圆里少有的学问人。

    然而,除了这本《看图学字》之外,最让雅丹感到震撼的,还是手中另一本名为《一千个为何》的书籍。

    这本《一千个为何》和《看图学字》着实不同,它并不是一本基础识字的书籍,而是一本具有学识探究的书籍。

    在这本《一千个为何》的书中,一共列举了数百近千个问题,比如什么“人为何会打呼噜”、“女人为何也长胡子”、“马为何事站着睡觉”、“为何先看闪电后听雷”等等问题。

    书中的这些问题,都是平常就能看到事物,但是却都十分有趣,背后有着难明的道理。

    因此,哪怕是学识最渊博的人,恐怕都难以尽明这些问题的原由。

    可是,这些书中的问题,却都有答案给出。

    虽然,丞相雅丹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正确,但是看书中说得有理有据,好像又距离正确答案是八九不离十了。

    “国王陛下,先不说这两本书中蕴含的学识,光是这书中的清晰文字、完好纸张、精致装订,就已经是难得一见了。”雅丹也不知道翻阅了多久,这才如梦方醒,连忙对着国王彻里吉惊言道,“这两本书想要制作出来,恐怕要花不少的金钱和时间吧?!”

    见丞相雅丹如此惊诧的表情,彻里吉却是摇了摇头,言道:“雅丹丞相,我一开始的想法也跟你一样,不过听下面人的调查情况,说像这样精致的书籍,一个普通的小书籍作坊,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能制成数十上百本出来。”

    “怎么可能?”雅丹闻言之后,却是更加诧然地惊叫道。

    彻里吉却是认真的点了点头,郑重地言道:“雅丹丞相不必如此惊慌,这一切都是真的,不止是这些书籍,还有各种其他物什,大将军丁靖境内的各种作坊,都能够大量的快速制造。”

    “这也是为何凉州能如此迅速发展恢复的原因!”彻里吉有些羡慕地叹了一句,便又看向丞相雅丹,言道:“这也是为何我要主动联系大将军丁靖的原因!”

    “说实话!大将军丁靖所展现出的东西,简直用神迹来形容也不为过,如果我们不主动与之亲善交往,我心中也会害怕不安啊!”彻里吉又叹息道。

    听完彻里吉的解释,丞相雅丹也认清了一切,立即言道:“国王,大将军的确非同凡人,我们绝对不能与之作对!”

    彻里吉也点了点头,说道:“雅丹丞相,这样吧!你带着我们国内的珍宝礼物,作为我们西羌国的使者,去长安城拜见大将军丁靖,以此向大将军表达我西羌国的臣服之心。”

    “对了!还要把西域的情况,也详细转告给大将军。”彻里吉继续言道,“如果大将军知晓了西域的情况,或许也会慎重起来,不会像现在这般冒然对西域动武,如此我们也不会再为难了!”

    ……

    ……

    不久后,雅丹按照彻里吉的命令,带着大量的珍宝礼物前往长安,以作使者拜见丁靖。

    见过西羌国丞相雅丹之后,丁靖也明白了西羌国对自己的态度,并且关于西域诸国的情况,也有了清晰十足的认识。

    虽然西域情况复杂,难以轻易的攻取,但是丁靖对于西域的统治之心,却从没有一点的减淡。

    不过,彻里吉提供的情报,也给了丁靖一个提醒,那就是进兵统治西域之事,绝不是仓皇间就能迅速达成的,还必须再从长计议。

    于是,丁靖一面重新制定西域攻略之策,一面也全然接纳了西羌国的臣服。

    同时在临近西羌国的龙雪城,丁靖建立了贸易大市场,允许西羌国在此进行低关税的贸易往来。

    (本章完)


第759章 西域之局…鄯善国



    不过,彻里吉给出的关于西域的形势情报,虽然已经挺详细的了,但是许多细节之处,却依旧显得粗糙不细致。

    为了将征服西域的事宜,确保到万无一失的地步,丁靖必须派出专业的人手,好好地去西域刺探一番才行。

    当即,丁靖命令杨阜为护西域校尉,由猛将庞德携带数百骑的精锐陪同,组成一支十余车的商队,西出敦煌玉门关,向着浩浩的西域漫漫而去。

    只是,只凭这么点武力人手,杨阜和庞德别说在西域侦查搞事,恐怕连遭遇冲突交战时,想要自保都很有难度。

    其实,只派这么点人去西域,虽然看起来冒险了一些,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自从大汉党锢纷争到天下纷乱,至今与西域的联系已经停滞了数十年,以至于大汉对西域的统治也间断了数十年。

    如今,丁靖带着汉人的势力,重新进入西域的话,必定引起西域诸国重视的目光。

    而这种重视的目光,丁靖自己也不敢完全保证,会是好意的目光,还是恶意的目光。

    因此,在彻底征服西域之前,丁靖不能露出太多的獠牙,必须尽量使自己低调、掩藏自己的威势,使西域诸多国家放松警惕。

    所以,对于杨阜、庞德二人组成的车队,丁靖才尽量减少人员。

    当然,对于杨阜、庞德等人的安危,丁靖也不能放着不管。

    为了让杨阜、庞德等人在遇到危机的时候,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援,丁靖又令马超、马岱领骑军两万,在敦煌郡和玉门关一带驻扎。

    如此,马超、马岱兄弟二人,不但能够接应支援杨阜和庞德,还能再敦煌城、玉门关一带提前构筑前沿要塞,以便日后大军远征的屯驻所需。

    不过,仅仅只有马超、马岱这两个后手接应,却依旧显得有些不足。

    对于西域的风土人情和行形势情况,无论是杨阜还是马超,都不过是一知半解而已。

    所以,为了保证西域之行的顺利,丁靖又令西羌国国王彻里吉,调拨三千精骑作为雇佣军,在昆仑山沿麓策应护卫,以保障杨阜、庞德等人的安危。

    得到丁靖的命令之后,西羌国的国王自然不敢推辞和马虎,立即让自己国内的大将越吉,领着西羌国最精锐的三千铁骑,前往昆仑山北麓跟随,以护杨阜、庞德等人。

    ……

    ……

    且说杨阜、庞德西出玉门关之后,才行出数百里的路程,就遇到了一座不大的土城。

    经过西羌国向导的介绍,杨阜、庞德二人才知道,他们已然来到了鄯善国的境内,而面前的土城真是鄯善国的边境小城蒲昌。

    蒲昌城的城名由来,却是因为城池西面十数里之外,就有一座很大的内湖,名为蒲昌海(今罗布泊)。

    正是这蒲昌海的特殊存在,蒲昌城也成了大汉联通西域的要点之一,如果不是凉州这数十年战乱不止,这蒲昌城早已经恢复了昔日丝绸之路贸易重镇的繁荣。

    来到蒲昌城之后,杨阜立即选择在此驻留了几日,以便把在戈壁行路麻烦的车队,全部换成为更擅长途跋涉的驼队,并且补充了大量的食物和饮水。

    在杨阜逗留在蒲昌城的这几天,队伍中的专业刺探人士,也开始收集情报的隐秘行动,从蒲昌海附近的地形,到蒲昌城内外的人文民俗,甚至是物产情况等等,都进行了细致的收集记录。

    其实,早从数百年之前开始,鄯善国就是大汉在西域最重要的附属国之一。

    从前,鄯善国还本名为楼兰国,从大汉在西域构建统治之后,楼兰国才改名为鄯善国的。

    面对这个距离大汉最近的西域国家,杨阜和庞德经过仔细的考察之后,发现鄯善国对他们这帮数十年不见的汉人队伍,尽皆保持着好奇和崇拜的态度。

    显然,作为大汉在西域最亲近的国家,哪怕大汉失去西域统治权数十年了,鄯善国依旧对大汉国还有着憧憬和敬意。

    了解完这些基本情况之后,杨阜决定直接前往鄯善国的国都杅泥城,直接去拜见鄯善国的国王尼比龙。

    令杨阜没有想到的是,当他抵达杅泥城的时候,鄯善国的国王尼比龙,居然亲自出城热烈来迎。

    待杨阜和鄯善国王交流之后,杨阜才知道鄯善国王的意思。

    原来,鄯善国王尼比龙从小就听长辈说起大汉的许多故事,因此在鄯善国王的内心深处,早就埋下了对大汉的向往。

    如果不是西域混战不断,鄯善国王早就派人前往东方,重新寻找大汉国建立联系。

    于是,在听到杨阜这支汉人队伍从东土而来之后,鄯善国王才会如此热烈欢欣,就是想从杨阜等人的身上,看看大汉到底是不是像他小时候听说的那样神奇。

    终于,在见到杨阜一行人之后,并且和杨阜密切交谈之后,鄯善国王却终于得知了大汉朝的情况,原来大汉朝现在已经平定了内乱,国力也恢复到了汉宣帝的时期,故而准备重新前来西域建立交流,恢复大汉在西域的宗主国统治。

    听着杨阜一番傲然自信的话语,鄯善国王的脸上也是大感欣喜,对杨阜等人也更加热切厚待。

    不过,从鄯善国王欢喜的脸上,杨阜却依旧察觉到了一丝忧虑。

    杨阜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