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都市之洞天仙境-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展示出自己的情怀与心中的声音……
日头到了顶上,夏蝉开始鸣叫起来,“知了知了”的,是小的蝉;如电铃一样高声吟叫的,是大个的老夏蝉,鼓噪得很。
所幸,这些老蝉都在那高山最高的大树上,传到周易的新屋里的时候,声音已经很小了;而那些小知了们,唱不了多久,就被那些邪恶的大公鸡、大母鸡们当零嘴给吃了个干净。
蝉声合着夏日的热浪,成了最好的催眠曲。
周易躺在躺椅上,慢慢的摇晃着,感受着暖熏的夏风,静静的入了眠……
……
他是被狗叫声吵起来的。
不知何时,本来安睡下去的三只狗儿,又充满了电力,大闹了起来。
即便平日里最慵懒的大黄,被调皮鬼周小黑和机灵鬼周小花一闹,也终于忍不住闹腾起来,嘹亮的狗吠声,传出老远老远,几胜那丛林深处的老狼的嗷叫。
周易擦了擦眼睛、揉了揉脸,慢慢的醒了神,长长的伸了个懒腰,骨骼啪啦啦的一阵响,只觉全身的精气神都被补足了。
下午干些什么呢?
他上了一会儿网,索性无事可做,又拿了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拿了一根钓竿和无数自制的饵,去了水边。
周易没有去那个近水边的石洞——那里太不开阔,也显得阴暗了些。
他径自在湖边的一棵大树下坐了,抛了饵钩、固定了钓竿,便拿着书籍,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这样的风、这样的阳光、这样的青草绿树,这样温暖而温和的夏日的午后,总要到外面走走坐坐,才不算辜负!
时光一如这湖水一般,你未看见它的涨息,却已经流逝。
那如银色幕布一般倒悬而下的洪流瀑水,那轰响在山谷之外的水声,便是最好的明证。
周易的午后也不仅仅只是钓鱼看书。
他或许还去看看那些小牲口们,照看一下那些草木们,又或看到某树开好的野花,免不了要浇些灵泉水予以嘉奖;或者看重了空间里的某株草花,便小心的将她移植出来,移到屋檐底下,移到一个瓷瓦小盆中,摆放在居室里、廊道中……
似乎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了,但其实又没什么事必须要做的。
就这样,日头又偏斜了下去,渐渐的,只露出半个身子,带着那淡红色乃至凄红的如火一般的色彩。
很多人给它取一个名字:残阳。
它是美的,即便仅仅是被映红的云霞,也是那么的美;但也意味着一日的过去,意味着无数生命在这一天又落下帷幕……
这是某一部分人,或者说某一部分生灵,可能看到的最后一次日光。又或者,很多生灵的一生,就只有这么一次,随着太阳的落幕,而落寞。
一个轮回已经到了最后。
此处,二胡那苍黄的音调,是最好的东西、最和景致的事物。
有人说:二胡还是悲了些。
一说到二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一个老人、更或者是一个老去的盲人,在那最落魄的地方,拉响那沙哑而沧桑的音弦。
但二胡也可以是悠扬一些的、嘹亮一些的、快活一些的声音。
比如此刻周易拉的这样。
他的二胡拉的并不好,但足够听出那清晰的音调。
周易学二胡,开始是因为作为一个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加入了当时那个小学唯一的一个兴趣班,后来,又跟着楼下那个拉二胡的大爷学了些时日,总算还有些模样,不至于像吉他那样,连音调都不知道怎么弹了……
就在这胡弦的清哑中,太阳终于沉下去了——沉入了山的那边的那边、又或许是海的那边的那边——月渐渐的,也在那边升了起来,清冷而明亮、寂寞而安然。
这个时候,一个人窝在沙发里,拿着零食爆米花,看一场寂寞的电影,或许是周易最好的选择了。
山中的夜,是最静的,即便有无数虫儿在歌唱、即便有无数星辰在闪烁,但你能感受到的,只能的静,愈发的寂静,合着那草木的影子,更显得凄清起来。
或许三只狗儿的叫声,也就是唯一的热闹了。
每当这个时候,周易就想着,或许,身边,是该有个人了……
————
感谢“永恒的大学”的打赏!
感谢“安然泰若”与“思乡人”的推荐票!
谢谢你们的支持!
第二十六章 至
太阳斜挂在天边,带着余晖,肆意的发散着温度。
西边的云已经烧了起来,火红火红的,就像一朵朵火焰升在天际,将整片天空都映成了鲜艳的赤红。
一座高架的长桥,不知从哪里延伸而来,又不知要走到哪里去,就这么如长龙一般穿梭在群山万壑之间。
水泥钢筋精制成的银白坚硬的长龙,凶猛而霸道,遇山则穿山、遇水则踏水,遇到那深渊谷壑则架空飞过,一去也不知有几千里!
几千年前的人,又哪里能想象今日人力之伟大,人迹之恢宏?!
这是一条环湘的旅游高速。
据说预计要在今年建成。
事实上,去年便说预计要建成了,但到了今年,也不过打全了地墩子,铺平了桥面,真正细致的地方,还没有开始——高速桥路面上,还是坑坑洼洼的一片,两路面相接的地方,还参差出一根根的钢丝铁筋。
而今年,已经过了大半了,似乎还没有开工的打算呢。
了解些情况的人都说,今年是肯定完不了工的,看看明年怎么样。不过,听说今年会有上面的人下来视察,或许会完工一段吧。
高速公路完不完工,对于附近清山镇上的人来说,不过是一个谈资而已。
但未建成的旅游高速,却是一个进行文体活动、登高望远的绝好去处。
可以想象,在那两座几百米的高山之间,一座高桥飞架而过,两边都是山风山景、底下是流水潺潺,头上是清风明日,满眼都是开阔朗明,胸怀之中,顿时开阔了不少。
登山,或许因为山路的崎岖,未免苦困。
但在这高桥之上,既能享受“千里目”之明阔,又能吹着山风,平直顺畅而行,实在是再好不过。
于是,跳广场舞的、跳霹雳舞的、游街的、闲逛的、吃宵夜喝酒的,都到了桥上。
沿着桥走上几里路又走回来,既锻炼了身体,又放宽了视野,实在不错!
本来,沿山路到进入洞天的路口,不有小十里的路途,但两座小山被高桥穿洞而过,不到三四里的路,便从清山镇上到了入洞天的路口处。
周易的二伯母周宁氏合着几个老友老伴,沿桥一路走过,不知不觉就到了入洞天的口子处。
“咦——怎么就到了我们老屋洞天的口子这里?”周宁氏惊奇道。
路因着山洞隧道的穿凿,本来就近的大半,又因为几人边走边说,浑然没感觉的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便走出了好几里。
说是好几里,也不过一两千米的路途而已。
高架桥到了这里,已经不能说是桥了,沿着路平平而去,几乎到了一个坡道上顶点,再往前去,再过了一个低谷,穿过一个黑洞洞的隧道,不知又要往哪里去。
“听说你们家周易就在老屋养鸡,原来就是这里啊。”旁边一个烫红了长发的时尚骨感的中年妇人说道。这个妇人虽然保养得不错,但微微黯淡的皮肤、眼角处的鱼尾纹,无一不暴露出她真实的年纪。
“他现在没有养鸡了呢,专门种桃子,好像还种了些葡萄。”二伯母解释道,“你们不知道,我们家的周易,可会享受,那山里面,被他收拾得那叫一个美噢!种出来的桃子,听说要卖二十块钱一个呢!”
“二十块钱一个?”另一个约莫四十来岁的圆脸妇人疑道。她心里还有话没说出来:二十块钱一个,谁买?不是真的种地种傻了罢!
圆脸妇人身形矮小而丰腴,全身上下,包括那张脸,无一处不是圆的,脸上也常带着笑容,看着颇有喜感。
周家二伯母听出了对方的意思,也不气,只道:“你们不晓得,去年他那桃子就卖十块钱一个,都被抢光了。今年的桃,比去年还要大还要好,卖个二十块钱有什么稀奇的?外面那些卖桃子的,难吃得要死,就长得好看些,也敢卖几十块钱一斤呢!”
她说的外面,也就是山外面的地方,那些发达的城市。
暗红头发的妇人听了周宁氏这么一说,好似想起了什么,也道:“是去年秋天卖的桃子吗?别人也给我吃过一个,那味道……”她还啧了啧嘴,似有回味。
“嗯咯,去年那个就是我们家周易卖的。”话语之中,带着些连她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自豪。当日听说周易回来种田的时候,所有人都吃了一惊,谁想到,这个大学生,连种田也能种出一朵花来?
圆脸的妇人奇道:“秋天里的桃儿——难道他还搭了什么温室大棚不成?”
温室大棚在现代并不算什么奇特的东西,但在这样的南方山区,却极少有人搭建棚子的。毕竟冬天也不甚冷,没这么个必要。
“没有呢!也不知道他怎么做的。你们看看,他虽然也是个名牌大学的大学生,但又不是学农林专业的,以前也没种过地,怎么就种出这么些好东西来了?”
“我看他肯定是得了什么新技术,才回来种田的……”暗红色头发的妇人猜测道。
周宁氏和圆脸妇人听了,也赞同的点了点头——或许还真是这样……
三人一边说着话,一边继续往山里面去,走不多久,轰鸣声响起,水汽氤氲肆意,夏日的热,一下子就被驱散了,搏得个神清气爽!
眼前所见,不是那飞泻直下百许米的银瀑,又是什么?
沿铺平的斜道继续往上,穿过了冷洞,群山万壑立时奔赴而来,千亩平湖坦坦荡荡的平铺在视野之中。
平湖之畔,绿茵茵的一片铺开,是周易开辟的百亩果园。
红发妇人指着那绿云叠叠而起的几十亩低矮果树林,怪道:“这是什么树?怎么看起来有点像山上的刺葡萄。”
“就是刺葡萄!也不知道周易是怎么培育的,就长成了一棵树的样子,听说还省了搭网的麻烦哩。”
“不会是什么新品种吧。我在这里这么多年,都没见过这样的葡萄藤。”圆脸妇人疑道。
三人说着话,继续往前,果树林渐渐落到了眼前。
“哎呀——这草,长得真漂亮!这么整整齐齐的,不会是特意种的罢!”尖脸妇人看见杂种的牧草,惊叹道。
山里的草多得很,但这么绿油油、翠嫩嫩、齐整整的一片草地,可不多见,何况还有那紫色顶花的点缀?
“听说是什么牧草,养牛羊呢!”
说道牛羊,一群长出了角的羊,如小鹿一般,不知从哪棵树后灵巧跃出,转眼又消失在草丛树林的深处。
“哎呦——刚才你们看到没有,那羊跳得老高了!”圆脸的妇人一惊一乍。
三人继续往前,那一片桃林带着一个个粉嫩嫩的丰满桃儿展现在几人眼前。
“哎呦——这桃子,真长得好嘞!”圆脸的妇人继续她的惊叹。
红发妇女也在旁边附和。
周宁氏满眼的笑意。
她把周易当做了自家的孩子;如今见周易的成果被人家这么夸赞,心里也是与有荣焉。
“二十块钱的一个桃子,多贵哟!要不我们偷偷的摘几个走吧——”红发妇人眼睛里带着几分孩子般的顽皮,低声笑着建议道。
“要的、要的。”圆脸妇人也高兴的符合。
周宁氏也笑着同意。
因为相互之间了解,所以她知道这只是一个玩闹而已,几个人不可能真偷了周易的桃儿。
她可不是一个大方的人呢,寻常吃用都是传统妇人的精打细算,对于孩子的东西,更心疼,若真是这么拿了走人,她可不会愿意。
十几二十块钱一个的桃儿,可不是别的不值钱的玩意。
三人说好了,就这么鬼鬼祟祟的往林子里钻。
还没走进桃林,刚跨过那条水渠,只听见大风呼啦几下,整片草地都被吹得东倒西歪,一个巨大的黑影从天而降!
这是一只巨大的公鸡。
几人见过最大的鸡,也就是农家养上几年的,不过八九斤而已——那样的公鸡的体型,也极其大了。
但眼前这只威风凛凛、五彩光耀竟有半人来高的大公鸡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妖怪?!
公鸡并没有其他动作,就这么站在原地,两只晶亮的眼睛直直的盯着眼前三人,盯得三人毛发倒竖、心中寒气微生,不敢乱动。
一阵嘶哑而明亮的叫声传来,三只比大公鸡还高上小半个头的大鹅扑拉着翅膀,从草堆里、沟渠里扑拉出来,扑到几人面前,正正好将三人围住,还放长了脖子朝天一阵乱叫。
林子里,不知从哪里钻出几十只大小不一的羊。
这些羊身上都被人为的印上了号码。
它们从林子里钻出,好奇的向这边张望着,也慢慢的围看了过来,就如同人看热闹一般。
越来越多的羊围过来,牛也过来了,“哞——哞——”的叫着,往三人这边看上几眼,又低头吃几口草,又看上几眼……
更多的大牲口小动物围了过来,让三人进也不好、退也不是。
“周易!周易!快来救命嘞!”三人看着面前大大小小百来只动物,心里直发毛,大声叫道。
“汪——汪——”一阵狗叫声传出,一黑一花一黄三只狗一阵风似的,无分先后飞奔而来。
百来只动物见着三只飞奔而来的狗,顿时分开两边,留出一条通道,供三狗行走。
三狗奔到三人面前,三双眼睛滴溜溜的看着面前三人。
“小黑、小黄、小花,你们还记得我吗?”周宁氏一脸“讨好”的看着三只汪。
三只狗看着眼前这人,似乎有些熟悉,鼻子轻轻的动几下,闻出了熟悉的味。
周小黑又飞奔回去了。
周小黄对着群兽一顿乱叫,谁也听不到他在说些什么,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无论是“咯咯咯”还是“嘎嘎嘎”或者是“咩咩咩”,都隐没入林子中,继续玩闹去了,只在偶尔间,撇过头,往这边好奇的看上一眼。
————————
感谢“夜色倾城荒漠如烟”的支持与鼓励!
上了“都市签约作者新书榜”啦!
感谢所有的你们的支持!
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的支持本书!
有你们的支持,本书才能更好!有你们的支持,它才能展现出最大的价值!
本人也会继续努力!谢谢你们!
ah
a
第二十七章 桃和鱼
红发妇人和圆脸妇女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看着眼前那只半拉人高大的大黄狗,浑身的肌肉都绷紧了,连眼中也尽是警惕。
两人往周宁氏身后躲了躲,等待周易的到来。
没多久,大黑狗一如去时一般,带起一阵风,如一道黑影掠过,跑到几人面前,汪汪的大叫,尾巴摇得那叫一个欢快。
他大脑袋往周宁氏身上蹭了蹭,往他来时的方向看去。
周宁氏也试探着摸了摸他的脑袋,一人一狗迅速的熟悉起来。
他们本来就是熟悉的,只是些许时日不见,又没有周易在场,所以才显得生疏和警惕。
“周易,你可来了。你养那么大一只的鸡鸭,还有半人来高的鹅,可把我们吓死了!”周宁氏还未说话,红头发的妇人就开口道。
“手板姨、螃蟹姨、二伯母,你们怎么过来了?”
周易口中的手板姨就是红头发的妇人——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叫手板姨,反正是跟着堂妹这么称呼着;螃蟹姨是那个圆脸妇人,因为姓庞,自小就被周易叫作“螃蟹姨”。
手板姨原名叫作吴红,而螃蟹姨原名叫庞永霞。
“我们也没事,在高速桥上走走,还没走多远,就到了洞天那口子那里;看天还没黑,就想着进来看看你,偷个桃子吃,没想到被你家的鸡还有那些鸭、鹅、牛羊给围上了。你再不来,就要被他们吃啦!”周宁氏笑着解释道。
圆胖胖着脸的螃蟹姨站在旁边,直如弥勒佛一样的满脸带笑,也不说话。
“哎呀——先到屋里去喝杯茶,休息休息吧!走了这么远,也累了。”周易没理会什么“偷-桃子”的玩笑话,拉着周宁氏,便往家里去。
一栋木石结构的房子,静悄悄的立在果林的一旁,清水绿树环绕,自然而清晰。
二楼走廊上的植物,已经从上面探出头,垂吊下来,组成一到绿色的帘幕;天竺葵开出红色的锦簇,一团团的,似火般鲜艳,与天边的晚霞映照着,愈发的生动起来。
三人走进堂屋,便感觉一股清凉凉的气息扑面而来——是地气的凉润——炎热的夏日,一下子舒顺起来。
就在堂屋里,几人坐在那张八仙桌上,一人一大碗用门前泉水冷过、用山胡椒煎出来的茶水,一股清凉的味道,从喉口凉到了心尖尖上,将最后一点暑意驱干,也将微微的疲惫冲刷而去。
“嗯~好久没喝过这样的茶水了。”
自从搬到镇上去住之后,周宁氏就没再用山胡椒煎过茶;自己都不做,在别人家就更喝不到了。
茶叶泡出来的茶,适合小口的品、静心的尝;品的不仅仅是味道,还有茶香、茶色、茶具,茶的文化,更深一层次的,从茶里面品出一种传统文化的底蕴,是对人品性的酝酿,也是对人心胸的洗练。
若说到解渴,只要喝过这样山胡椒煎出来的茶的,无一不称一声好!
山胡椒是没有太多的底蕴的,不适合文人雅客在熏香之中品茗,但对于田地间劳作的老农,却是绝佳的饮品——消暑解渴、祛劳提神。
几人喝过茶,歇了一会儿,眼看太阳欲低,便准备告辞去。
天黑之后,路可不大好走,即便是在这高架桥上;还带着传统属性的妇女,她们还承担着一些家务事,比如做饭。
不过,带回去几斤桃子是必然的。
本来只是打算散散步,结果还能看得这田园美景,若再能淘上一袋好滋味的桃子回去,那真是意外之喜了。
桃,成熟到香气四溢、汁水欲滴的丰腴的桃,三人都已经品尝过,对于周易卖十五块钱一斤别无异议。
当然,周易是不打算要钱的,但以周宁氏为首的三个妇人,却无论如何也要给钱——毕竟,作为长辈,哪里能贪小辈的便宜?
周易若是自己种着吃,拿几个就拿几个,也不算什么,但现在是准备拿来卖钱的,就拿不得了。
镇上,哪户人家不沾亲带故的?若都这么拿,大家都不要做生意啦!
周易见此,也没坚持。
三人每人拿着一个袋子,随周易去桃林里摘桃。
桃香已经极盛,淡淡的香气转浓,已经笼罩住整个桃林。
三个妇人拿着袋子,亦步亦趋的跟在周易身后,等着他将树上的桃子小心的摘下、递来,然后轻轻的放入袋中收藏。
吴红受不了这桃香,接过一个桃子,又向不远处果林下边的水渠里走去。
水清清的、柔柔的,在嫩绿的草丛里闪耀着柔波,一只只鱼儿在水里自在穿行;螃蟹举着两只大钳,凶神恶煞的,似乎不惧任何事物;泥地里的鳅,轻轻的摆动着身子,在泥里窜动;那一个个细小的洞,鼓出一个个气泡,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那里面生活着一只只黄鳝——已经不需要经验了——一只手指头粗细的黑黄色鳝鱼从洞中窜出,脑袋竖立起来,摇呀摇,一只被金钟草漏过的虫儿在空中飞过,只见黑黄色的影子一闪,空中的飞虫便不见了踪影,只剩黄鳝们,继续竖直了身子,在空中摇啊摇……
吴红并不眼馋这些螃蟹、鳝鱼还有泥鳅。
鱼她吃得多了,即便这水渠里的鱼要胜过市场上的不少,也不是她的目标。
她眼睛随着清水渠中那一只只一两个指节长的淡青淡黄色灵动的小虾转动——好久没吃过新鲜的虾了!
在城里面,某些水产市场上,新鲜的基围虾并不少见,但这样长在淡水里的小虾,却几乎见不着。
像这样的山区乡镇,晒干的虾米,倒是多得很,但这样鲜活的虾,若非本人到溪湖之中捞取,那也是万万见不到的。
清水渠中的虾,相对于那些小溪、小河里面的虾米,已经很大了,几近一个半指节的身长,几乎长到了这一类虾的极限——那清润丰腴的肉质,那新鲜虾味的气息,只要想一想,她就流口水。
“周易!你这些虾也卖吗?”
周易已经摘完了桃,看着手板姨坐在水边,也不由看了过去,“咦——怎么有这么多虾?都长这么大啦!”
他也很是惊奇。
虾没少见,但这么大一只的虾,在山区可是少见得很。平日里没关注这些清渠里的小东西,竟然已经一群群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