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眼鉴宝-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三人已经走在了空无一人的大街上,张乾的声音回响在马路上,很是响亮。
老四闻言撇了撇嘴,不以为然的说道:“这算什么,广东人说话就这样,曾志伟那样的老头子的都能被称作靓仔,我喊声靓女怎么了。”
现在不过早上六点多钟,虽然天色已经大亮了,不过太阳还没有出来,再加上昨天这里下了一场雨,这会有一些薄薄的雾气。
透过这层薄物,依稀可以看到玉器街道两旁,有不少人在走动着,不过这里并没有一般市场上的喧哗,倒真的有些像是鬼门关开小鬼摆摊一般。
“老幺,我怎么觉得这地方透着邪性啊,这里能有什么好东西?再说了,就这天气,有好物件你也看不出来啊,咱们回去得了,等太阳出来了再来。”
张乾胆子一向很小,来到这有些诡异的地方,心里不由紧张了起来。伸手拉住了王浩明,站在街口,显然是不想进去。
“老大,这些摆摊的,可大多都是挖坟掘墓的,身上多多少少都沾染着死人气,你小心点啊,别让哪个冤死的小鬼,把你的魂给勾走了。”
老四知道张乾胆小,平时就怕鬼神之类的东西,故意在后面出言吓唬他,张乾还偏就吃这一套,死死的抓住王浩明的衣服,说什么都不愿意往前走了。
“我说四哥,你就别吓唬老大了。这种鬼市的机会很难得的,老大,你也别怕,他蒙你的。”
王浩明被老四说的哭笑不得,他现在可是急着想进去。
因为按照常理说,平洲这地方一般是不可能有鬼市的,估计是借着这次原石交易会的东风,全国各地的那些三教九流玩古董的人,才会聚集到这里来的。
要知道,古玩和玉石,本就是相通的,很多玉石商人往往也都是古董收藏家,也是古董收藏这个圈子里比较有实力的一帮人,所以全国各地的古玩“走鬼”们,都会在这个时间集中到这个地点来。
正如老四所说的,这些人的身份都很复杂,真是出现一些挖坟掘墓的人,那也不稀奇,也往往就是这些人手里,才会出现一些古玩中的精品物件。
“不行,举头二尺有神明,鬼门关开了没多久,我还是回去了,你们哥俩去逛吧,”
张乾看了那个香港版的“方世玉”系列电影,此刻看着前面寂静无声,影影绰绰的街道,还是打起了退堂鼓。
“得,老大,那你就先回去吧,不过我们不回去,俗话说人多鬼也怕,你自己回宾馆的时候小心点。”
王浩明懒得的老大墨迹下去了,说完之后就走向着玉器街走去,等会太阳出来雾气散掉以后,这鬼市恐怕也要收摊了。
张乾听到王浩明的话后,浑身打了个哆嗦,回头看看来路上空无一人的街道,脸色都变了。
连忙跟了上去,说道:“别,等等我,我还是跟着你们吧。”
其实这些雾气都很稀薄,离得远了看,好像朦朦胧胧的,走近之后,人和人之间看的还是非常清楚的,根本就不影响视线。
“老大,四哥,你们看中什么物件了。可不要轻易开口问价。这地方不同于一般的市场,只要你问了价钱,那就等着挨宰吧。”
王浩明一边在前面走着,一边回头小声的叮嘱着。
“不问价怎么买东西?”
老四有些不解的问道,他们这会走过了三个摊位,都是卖成品玉石挂件摆件之类的东西,王浩明对这些不怎么感兴趣。
在平洲的鬼市看玉、石翡翠,那不是有病吗,想买玉器的话,等到白天满大街都是。
老四听了王浩明的话之后,注意观察了一下,现刚才经过的那几个摊位前,不管是买的还是卖的,还真是没有人说话。
“一个物件,这些卖家往往会给出好几个价钱,你出言问了又不买的话,要是被别人听到了,卖家会赖着你,说是被你泄了底价,这也是老辈传下来的规矩,不过话说回来,不张嘴说话,一样可以谈价钱。你们注意看那些人的动作,就知道了。”
王浩明嘴里说着话,停住了脚步,在一个摊位前站住了。
这是个古玩摊子,三米见方的摊位上,摆满了青铜瓷器,古籍善本,还有一些铜钱刀币,玉石到是不多,只有几块看着有点像古玉的摆件,放在了摊位的中间个置。
“嘿,这个小哥年龄虽然不大,可是位行家啊,过来看看,有中意的我给你便宜点。”
王浩明的话被这摊主听到了,咧开嘴笑了起来,做古玩这行的买卖,不怕遇到明白人,越是明白人越容易走眼交学费。
鬼市这地方,那可是真正考究眼力的地方,不明不白的在这种地方载了跟头的人,多了去了。
摊主说话的时候,有意压低了腔调,声音很估计是个老手,想保持着鬼市的神秘感。
很多人在古玩鬼市这种环境里,看着满大大街的古董,心里往往会产生一些偏差,不自觉的就会认为这些物件是真的。
其实这些玩意里面出真品和珍品的概率,虽然要比各个城市的古玩市场高一些,但也是十物九假,一个摊子上,能有一件真品,那就很了不起了。
“老幺,那些人互相拉着手,是不是在谈价钱?”张乾四边打量了一番,还真让他看出了点门道来。
“对。”
王浩明点了点头,没多解释,这种讲价的方式,是古时候传下来的,以前讲究财不露白,一个物件的成交价格,买卖双方都是要保密的,所以就明了这种谈价格的方法。
不过在古代那会,人们所穿的衣服袖子肥大,在用手势谈价格的时候,袖子可以把手遮挡住,外人根本无法看到,不过现在只是应景走个形式而已了。
即使用这种方法来谈价钱,有心人还是能从手势上看出一二的。
“老幺,你在这看着,我去转转”
老四这会也起了淘宝的兴趣,兴冲冲的掉头去到另外一个摊子上,这就是鬼市的魅力所在,即使你不懂古玩,到了这种环境之中,也会产生一种淘宝捡漏的心理。
就像是去到美食街,看着那些美食点心,即使不饿也会食指大动,都是一个道理。
张乾看到王浩明蹲在地上就不动弹了,他站在那里也有些无聊,此时他也知道这里都是和自己一样的普通人,也不怎么害怕了,遂跟着老四后面去转悠了。
王浩明知道那哥俩家里都是做买卖的,虽然不懂的古玩,但是打小对做生意就是耳熏目染,绝对不至于吃什么
“老板,您这里的物件,仿的也忒厉害了吧。”
王浩明蹲的双腿都有些麻了,算是将这摊个上距离他比较近的物件,都看了一遍,让他失望的是,就没有一个好玩意儿,根本就没动用眼中灵气,王浩明都能分辨的出来,不过这话不能说假的厉害,否则别人会和你急眼的。
“小伙子,刚才还说你懂规矩呢,这就说行外话了不是?鬼市上的东西,只看不说,爱买不买,你走好,不送。”
虽然王浩明话说的比较含蓄,还是惹恼了这个摊主,马上就下了逐客令,王浩明也知道自己犯了忌讳,有些不好意思的对摊主笑了笑,站起了身子。
就在王浩明准备离开的时候,他的目光被这摊位角落处的一堆碎瓷片给吸引住了。
说是一堆,其实也没多少,估计有那么个三四十片,稀稀拉拉的摆在摊子的一个角落里,不注意看,还真发现不了。
王浩明这段时间跟着荣叔学到不少东西,尤其是瓷器方面的知识。
听闻瓷片收藏现在也慢慢走热了,不过他还从来没见过这样摆成一堆的碎瓷片,不由走到那个角落蹲下身子看了起来。
这摊个老板虽然出言赶人了,那也只是一时气恼,没有将生意往外推的道理,当下也没有做声。
其实相比那些完好的古玩瓷器,在收藏圈子里,还是很多人都认为瓷片利润并不高,增值前景也不大,王浩明也是想把它当作自己学习的资料和鉴定的辅助工具,借以识别陶瓷伪品而已。
“地摊无好货,这话还真是不假。”
王浩明一边拨弄着地上的碎瓷片,一边摇着头,他看了有七八片了,从胎、釉断面就能看出来其烧制工艺粗糙,估计是民间日常用的一些瓷器,没有什么收藏价值。
“这样的东西也拿出来卖?咦?”
王浩明两根手指捏起了一个只有拇指甲大小的碎瓷片,正要笑话这老板财迷呢,却现这块瓷片与刚才所看到都不一样。
就是因为所以刚才王浩明一直用手指搓弄着,从指尖传来的感觉很润滑,就连断面也没有扎手的感觉,凭着手感,王浩明觉得这个应该是件不错的官瓷碎片。
王浩明连忙把瓷片拿到眼前,仔细看了起来,从外表上看,这应该是个青瓷,带釉色那一面,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断面的胎质细密。
只是这物件实在是小了点,王浩明根本无法分辨出这到底是什么窑烧制的。
王浩明用眼中的灵力在这瓷片上扫了一眼,现这瓷片虽然里面竟然还留存着一些淡淡的灵气,并且颜色为紫色。
只是这里面的灵气已经非常的稀薄了,而且王浩明可以感觉到,这些灵气还在慢慢的流失,恐怕过不了多久,这里卖的灵气就会完全消失掉了。
将手里这个不起眼的小碎瓷片放在了摊位边上,王浩明又继续在那一堆碎瓷里面翻找起来,让他惊喜的是,居然又找出一个碎瓷片。
是个瓷器的底盘,不过应该只是一个瓷器底盘的五分之一,从颜色上看,和刚才那个一模一样,在底盘上,王浩明依稀可以看到上面“士”字。
第二百一十九章 汝窑瓷片…… 抱歉,时间设定错了,把226章设前面了
这个发现让王浩明来了精神,他没有再件件的翻找,而是将眼中灵力释放了出去,将这一小堆碎瓷片全部笼罩住了。
去掉开始看过的七八个碎瓷片,这一小堆也不过就剩下了三十余片。
王浩明惊讶的发现,在这三十多个碎瓷片里面,居然有十四件瓷片之中,都蕴含有稀薄的灵气,并且这些灵气的颜色,和他一开始开到的那一片,完全相同。
“会不会是一个瓷器呢?”
心中冒出一个这样的念头来。这也不是没有可能,一件瓷器被打碎了,碎片存放在一起,也是很正常的。
王浩明把那些含有灵气的瓷片都挑了出来。当然,在挑的时候,他也掺杂了一些没有收藏价值的碎瓷片。他这是怕被地摊老板看出什么猫腻来,等会乱要高价。
古玩这东西,价钱是没有什么谱的,物价局可是管不到这儿。
其实王浩明是多虑了,那地摊老板在看到他摆弄这些碎瓷片之后,压根就没往这边看上一眼,这些碎瓷片本来就根本不是他的,前几天在他的摊位旁边,有个河南的“走鬼”摊子。
就在昨天的时候,河南那位摊主好像家里出了什么急事,要赶回河南,当时就在鬼币上把自己摊位上的东西,以很低的价格,全部转给了这个老板。
这些碎瓷片儿那会就没算钱,算是搭头白送给他的,所以现在这个摊主,对那些破瓷片根本就不怎么在意。
王浩明将这些带有灵气的碎瓷片,一件件的摆在手心里,这些碎片都不大,最小的就是刚才那个指甲大小的,最大的也不过七八公分,形状各异,王浩明摆弄了好一会,才大致摆出了个物件出来。
王浩明粗粗看了一眼,马上就把这些碎瓷片打乱放到了地摊上。
“老板,搭个手吧。”
王浩明把那十六个带有灵气的碎瓷片。还有七八个没什么价值的瓷片摆成了一堆,然后站起身来,指着那堆瓷片对地摊老板说道。
地摊老板闻言从小板凳上站了起来,走到王浩明放在一起的碎瓷片处。蹲下身子拨弄了一下,说道:“这些可是按片卖的。”
“规矩我懂的,你给价吧。”王浩明点了点头,把右手伸了过去。
老板也伸出了自己的右手,五指张开,然后紧握成拳头状。
过了几秒钟之后,把拳头松开了,眼睛紧盯着王浩明。
先张开五指,自然是五的意思,然后攥成拳头,也就是说,这地摊老板开价是五十元一片。
王浩明摇了摇头,用自己的右手将地摊老板右手五指一一合拢,只留下了一根食指。
俗话说: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王浩明的举动,表明了他只肯出十块钱一片。
北京那位的碎瓷片展览馆才开了几年而已,并且这时网络不算特别达,“片儿白”的事迹只是流传在京津一带。
就全国而言,玩瓷片的人还不是很多,连带着这些瓷片的价格,也并不是很贵,要是放在几年前,这些瓷片也就是卖个五毛一块的,现在王浩明出到10块钱一片,价格已经不算低了。
至于后面几年的钧窑、汝窑瓷片涨到数千上万元一块的时候,再想从这些古玩地摊上找到真品瓷片,那已经是不大可能了,因为到那会,就连瓷片也有作假的了。
“反正这些破瓷片都算是捡来的,”
地摊老板想了一下,又把那些瓷片的数量清查了一遍,最后点了点头,和王浩明握了一下手之后,道:“就按你说的价,成交。”
王浩明闻言也没显露出什么高兴的样子,伸手掏出钱夹,掏出两张一百和一张五十的钞票,递给了地摊老板。
等那老板接过钱之后,王浩明马上蹲下了身子,也顾不上有些瓷片上都沾染了泥土,小心翼翼的把那十六个蕴含灵气的瓷片装到了自己的手包里,至于那搭配的碎瓷王浩明又随手给丢到了摊个上。
“谢啦,老板,咱回见。”
王浩明压抑住心头的兴奋,向那个被他这番举动搞的有些莫名其妙的地摊老板,打了个招呼之后,马上离开了。
这回头还是别见面的好,否则要是被那地摊老板知道了这些瓷片的价值,恐怕跳河的心都会有了。
“难道那些瓷片里面有宝贝?”的摊老板在心中猜想着,不过这时说什么也晚了,已经是钱货两清了。
走在玉器街这青石马路上,王浩明只想大喊几声,来泄一下心中的快意,单凭这手包里的十来个碎瓷片,王浩明就是此行不虚了。
有些人就不明白了,这不就是买了些破瓷片嘛,值得这么高兴吗?就算是这瓷片是钧定汝等名窑生成出来的,那也不过就值个千儿八的。
放到四五年后,也不过就是万儿八千,这漏检的也不算出彩儿啊。
这话也没错,五大名窑的瓷器值钱,这是世人皆知的,但是五大名窑瓷片,还真不怎么值钱。
即使你拿去卖给‘片儿白’,他也不过能给个四五百一片的价格,那还要看瓷片的大小,不过王浩明收到的这十几个瓷片,组合起来之后,那价格就是无法估量的了。
在王浩明看到那个底座瓷片的时候,他已经认出来了,这是汝窑的瓷器碎片,并且是官窑的瓷器。
因为他在碎瓷片里又找到了剩下的几个底座瓷片,将之拼凑起来之后,从原本的一个‘士’字,变成了‘奉华’这两个字。
很多朋友都知道,在北宋末年,并没有形成瓷器底下写款的制度,只有部分瓷器写款。
像汝窑的款识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甲、乙、丙之类的编号,但这种编号不是烧制的时候写上去的,都是后来才刻上去的。
第二种款识,只写一个字:‘蔡’一听就是姓氏,不用查,蔡京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以蔡京当时的的位,完全可以使用汝窑。
还有一种就是王浩明手上的这一类了。在瓷器底下写有很明确的文字,而这些文字,往往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拿王浩明手上这些瓷片拼凑出来的“奉华”二字打个比方,奉化指的就是南罗德寿宫的配殿奉华堂,是罗高宗赵构的宠妃刘贵妃居住的地方。很多写“奉华”的汝窑都是当时刘贵妃所用过的。
史书上记载,刘贵妃其人还有点儿才华,会画画,她自己有两方章。刻着‘奉华’两个字,画完以后盖在上面,奉华款的汝窑瓷器都应该是刘贵妃的私人之物,这足可以证明,王浩明包里的这些瓷片,绝对都是南罗的官窑瓷器。
最让王浩明兴奋的是,这十几个碎瓷片,都是一只汝窑瓷器上面的,并且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全部都在这里了。
也就是说,王浩明用这些汝窑瓷片,完全可以修复出一只完整的汝窑瓷器出来。
说句题外话:香港苏富比2012年4月4日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34口叫价,以天价2。0786亿港元成交。
较拍卖前估值底价高逾3倍,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老幺,捡到什么宝贝了?看你那张脸都笑开了花。”
王浩明正准备去找张乾和老四的时候,张乾不知道从哪里钻了出来,手上似乎还拿着件什么东西。
“老大,今儿这鬼市,没白来,给你看看。”
王浩明自个儿兴奋了半天,正找不到人倾吐呢,一把拉住张乾,打开自己的手包,把那些瓷片展露了出来。
张乾看王浩明说的神神秘秘的,把头伸了过去,这一看之下,大失所望。一脸不屑的说道:“切,不就是些破瓷片嘛,我还当你捡到了个金元宝呢。”
王浩明没和张乾一般见识,这地摊检漏所带来的满足感,是一般人无法体会的,其中美妙不足以与外人言道。
张乾有些不大相信,把手伸进包里。拿出一块汝瓷碎片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子丑寅卯来。
随手把瓷片放回王浩明手包里,将信将疑的问道:“老幺,都碎成这样了,这还能拼凑起来吗?你是不是看走眼了?你听谁说这破烂玩意值钱的?”
“去去去,和你没共同语言,不信拉到,回头去了上京,就你嘴里的这些破烂玩意儿,我能换来五百万,你信不信?”
和张乾说这些,等于是鸡同鸭讲。王浩明没找到一丝满足感,干脆将手包拉上夹在腋下,不和他废话了。
王浩明之所以对汝窑瓷这么关注。其实还是拜被陈曼菲购买了的那件成化斗彩鸡缸杯所赐,在荣叔修复那件鸡缸杯的时候,曾经给王浩明说过一个有关于汝窑瓷的真实故事。
荣叔进入古玩行,虽然是野路子出身,不过他修复瓷器的技艺,在国内都是很出名的,是全国有名的古瓷修复专家。
国内一些专业考古队如果出土到破碎瓷片的时候,都会找到荣叔来帮忙,而荣叔之所以和北大一些考古系教授认识并且关系良好,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曾经有一个河南的藏家,专程跑到中海找到荣叔。那人暂且称之为老赵吧,老赵是专门收藏古代瓷器的。
藏友们都知道,在本世纪的初期,很多藏家没事都喜欢往农村跑,像京津等地的藏家,最喜欢跑河北和山西。
而这位老赵因为就是河南汝州市人,对传说中的汝窑瓷就多上心了几分,一到周末有空闲的时候。经常会在汝州周边的农村里转悠。
有一个周末老找开着摩托车跑到相邻的宝丰县一带,刚开到一处村子的时候,谁知道原本好好的天气,忽然下起了大雨,当时他就到一处农家去避雨,这农家的只有一个中年妇女带着檐下避着雨。
那时正好是夏天,雨来的快停的也快,没过十分钟就停了,老赵正准备走的时候,这家男主人回来了,不过是被别人扶回来。
夏天农村人下地干活,有时候都不穿鞋子的,这位也是,赤着脚正干活的时候,看到下大雨了,就急忙往家里跑,刚到路边一脚不知道踩到什么东西上了,顿时将脚底划了一个大口子。
当时那是血流如注,还好旁边也有人在地里忙活,就扶着他回来了。
这男主人的脾气挺倔的,临走的时候非要把那块划破他脚的东西挖出来,这不,进到院子里还死死的拿在手上呢。
等到脚包扎好了,这位一看手里的东西,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原来是个碎瓷片,应该是个碗的底座,有小孩巴掌大不知道是哪个缺荣鬼给扔到地里头去的。
当时这男主人骂骂咧咧的就将这破瓷片扔到了院子了,正好扔到老赵的脚边,摔成两半。
老赵是玩古玩的,习惯性的捡起来看了一下,虽然这瓷片上还沾染着泥土,不过那汝窑瓷特有的天青绿釉马上就吸引住了他的眼球,老赵很快就判断出,这绝对是一件汝窑瓷器的碎片。
第二百二十章 汉白瓷…… 抱歉,时间设定错了,把226章设前面了
压抑住心中的兴奋,老赵将已经变成两半的汝窑瓷收到包里。
掏出烟来,和那男主人套起了近乎,这年头,谁都不傻,再说时常都会有像老赵这类人,来村子里收一些瓶瓶罐罐的,这要是件整瓷器,这男主人肯定会待价而沽。
不过碎瓷片他就没放在心上,把刚才被扎脚的地方,很详细的告诉了老赵。
老赵当时那叫一兴奋,将摩托车压在农家,借了把铲子,也顾不上刚下过大雨,道路泥泞,花了十块钱请送这受伤男人回来的人,带他去到男主人被扎脚的地方,仔细的找寻起来。
老赵整整在那里翻找了五个多小时,搞的一身泥水,一手伤口,居然让他将整件瓷器的碎片全凑齐了,整整十二个碎片,他大致的拼凑了一下,一分不差,是一件汝窑瓷的碗。
古瓷器的修复是一件很考究手艺的活。老赵自知手艺不行,就找了关系打听到荣叔的身上,从河南赶过来,请荣叔帮他修复了这个汝瓷官窑碗。
而这个由十二个瓷片修复的汝窑瓷碗,拍出了四百八十八万的高价。远远的高出了张莹那件成化斗彩鸡缸杯。
王浩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