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场神算-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明宇其实也有同感的,他想了想就说道:“那得看他们吃饭的时候聊什么,还有吃完饭后去哪里。”

    蔡江道:“吃饭的时候聊什么我们是无法知道的,至于说去哪里倒是可以跟踪一下。”

    吴明宇眼睛转了转,说:“走吧,咱们也去吃饭,然后跟着他们看看到底去哪里。”

    蔡江说道:“好,不过我们两个不能一起出去,我先走,在外面等你。”

    “好”,吴明宇点头之后,蔡江马上走了,吴明宇也开始收拾东西。

    朱杰龙请袁天南吃饭,在饭桌上其实并没有聊官场的事情,朱杰龙不说,袁天南自然也不会主动提起,说的都是鸡毛蒜皮的事。

    吃过饭后,朱杰龙迫不及待地请袁天南去家里,袁天南知道是要他帮忙鉴定那个古董了。

    朱杰龙的家和分给袁天南住的那套房子一样,都是一百四十平米的大房子,四室两厅,一家五口住在里面感觉很合适。

    朱杰龙的一家五口包括他夫妻俩和儿子儿媳夫妻,还有一个五岁的大胖孙子。

    袁天南跟着朱杰龙走进门,家人全都在,朱杰龙给家人介绍袁天南,朱杰龙的儿子朱俊最为开心,握住袁天南的手,用在网上看到关于袁天南鉴宝天才的溢美之词一个劲的夸赞,把袁天南夸得很是不好意思。

    朱杰龙的老婆和儿媳妇都十分热情,一个削水果,一个倒茶。

    袁天南刚刚坐下来,朱俊立刻递来一支烟,看香烟牌子那是一百块一包的好烟:“袁县长,抽支烟。我爸的面子够大的啊,竟然能够把您请到家里来,哈哈。”

    袁天南笑道:“别这么说,你爸是我的领导,他有什么吩咐我敢不听吗,哈哈哈。”

    朱家人一起大笑。

    朱杰龙看着儿子说道:“今天请袁县长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请他帮忙鉴定一下咱们家的传家宝。”

    “真的啊?”朱俊非常开心:“太好了太好了,袁县长您不知道,我家那个祖上留下的碗,我爷爷说那是宋朝的东西,但是,给几个所谓的专家鉴定都说是假的,请您给帮忙鉴定一下,看看到底是真是假,呵呵。”

    袁天南笑道:“既然是几个专家鉴定过,那应该没错的了,其实我也不怎么会看的。”

    朱杰龙父子都说袁天南太谦虚了,迫不及待之下,朱俊催促父亲赶紧把宝贝拿出来。

    朱杰龙也很心急想知道结果,急忙跑进书房打开保险柜,很慎重的从里面拿出一个方形的盒子来。

    打开后,发现还用三层绸缎包裹着,想来这个碗在朱家人眼里的确是传家宝。

    这个碗还挺大,和现在的汤碗差不多,通体白色,一种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初看确实是很有些年头了。

    经过小依的分析,给出了提示,袁天南看着一家四口满脸期待的眼神,于是说道:“你们是怎么认为的,之前请的专家又是怎么说的?”

    朱杰龙说道:“我父亲得到它的时候就说这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白瓷,十分珍贵,叮嘱我不能随意出手,作为传家宝传下去。但是拿去给几个专家看过,他们都说是八十年代的仿造品,为此,搞得我们为这个事寝食难安,不知道是信我父亲的话还是信专家的,很纠结。”

    袁天南点点头,朱俊马上问:“袁县长,我们就听您的,麻烦给详细说说吧。”

    袁天南点头说道:“好,那我就说说我的看法。”

    “好好好,快说说。”两父子一起点头。

    袁天南说道:“首先,这个碗不是假的,确实是宋代的东西!”

    “啊!”朱家人一起喜呼,朱俊大笑:“哈哈哈,我就说嘛,那些所谓的专家全都是砖家,麻痹的就应该一砖头拍死丫的!”

    朱杰龙马上训斥:“怎么说话呢,人家是专家,肯定有其优秀之处,怎么能说得这么粗鲁的?袁县长,你继续说,呵呵。”因为听到是宋代的东西,不管怎么说那也是古董,肯定很珍贵就对了,朱杰龙心里开心无须掩饰。

    袁天南话锋一转,说道:“不过,这既不是定窑也不是官窑的东西。”

    朱杰龙和朱俊神情一愕,朱俊急忙问道:“官窑是什么没意思?”

    袁天南说:“官窑,是指南宋宋高宗时期一些窑口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在当时俗称官窑。南宋官窑瓷器沿袭北宋风格,规整对称,宫廷气势,高雅大气,一丝不苟。因为胎土含铁量极高,手感沉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后称紫口铁足。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另外肉腐留骨……哦,肉腐留骨的意思是露胎处象死人骨头,俗称骨董,也是那时所造。我们今天所称官窑泛指历朝官府烧造瓷器,其实,历史上仅指南宋时期烧造的瓷器,后世再无此称呼。”

    “噢……”朱杰龙父子频频点头,还没问,袁天南又说道:“再说定窑,定窑是我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

第606章 608 意料中的意外

    第606章 608 意料中的意外

    看朱家人听得入迷,袁天南继续耐心地介绍,说道:“定窑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朱杰龙父子听袁天南娓娓道来,表现得十分受教,也很是佩服,朱杰龙问道:“袁县长,你说我这个碗不是定窑烧制的,那是哪个窑烧制的?”

    朱杰龙心想,就算不是定窑烧制的东西,那也是其他明窑烧制,一样是好东西,因此心里十分期待。

    袁天南笑道:“你们应该都听说过,宋代有最著名的五大名窑,烧制白瓷的就只有定窑,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反观你这个碗的釉色既不够白,胎质也厚了些,因此属于民窑烧制的。”

    “民窑?”朱俊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袁天南点头说道:“是的,民窑,意思是烧制的瓷器都是供民间使用的,也就是像现在商店里卖的瓷器一样。民窑和官窑最大的区别就是在瓷器的质量和产量上,官窑因为是专门供皇家使用,不但质量要最好,产量也不高,不符合标准的要打碎深埋也不允许流入民间,体现皇家的至高无上,因此存世不多,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谁都懂。而民窑则不同,在宋代最鼎盛时期的民窑瓷器,不管是种类还是数量都非常多,只要是宋代的古墓都有出土此类瓷器,而目古玩界也有很多人出让,因此说价格不高。”

    朱杰龙和朱俊听到这更加失望,还是朱俊的脑子转得快,问道:“袁县长,请您帮忙估个价,这个碗究竟值多少钱?”

    袁天南想了想,说道:“这种碗在宋代就是餐具,按照现在的市场价大约一万块钱。”

    “这么少!”朱俊脱口而出,他一直以来都认为至少值个五百万的,没想到只值个一万块,太令人失望了。

    袁天南说道:“就是这个价,毕竟存世是在太多了。”

    对于这个鉴宝天才有条理的一番话,朱家人深信不疑,谢过袁天南把他送走之后,尽皆什么不语。

    朱俊说道:“唉,真是空欢喜一场,亏我们把宝贝供起来,但是却只值一万块钱。爸,明天我就拿去卖了吧,我卧室的床也该换了。”

    朱杰龙斥道:“你的目光只停留在自己的床上,也太短浅了,虽然说不算名贵,但毕竟是古董,留给后代始终是一件老东西,怎么能说不值钱就卖了呢?”

    “呵呵”,朱俊满脸不屑:“留给后代,我怕以后哪个孙子发现被骗后,一恼怒把我的牌位给烧了呢。”

    “你都胡说些什么啊?不许说不吉利的话!”朱俊的母亲看不过眼,马上出声责怪。

    朱杰龙说是这样说,但是内心也挺苦恼的,想了一会,忽然眼睛一亮,立刻有了主意。

    下来考察干部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州委组织部干部处的处长白雁飞,另一个是白雁飞的部下温小东。

    白雁飞是个45岁的中年人,温小东则只有27岁。

    虽然只是一个处级干部,但是因为出自组织部,那绝对是见官大一级的存在。白雁飞和温小东来到,县委书记卢芳和县委组织部部长李爱文以及县政府六名副县长都不敢怠慢,一起在县委县政府大院恭候。

    卢芳代表县委县政府对白处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特地陪他说了一会话才把接待的任务交给李爱文。

    这次考察干部的目的,自然是对有意提拔的对象进行面对面交谈,然后审核他们的资历等,如果没什么意外,就会开始公示,公示期一到没什么意外即可提拔。

    因此,白雁飞找谁谈话就显得非常关键!

    六名副县长除袁天南之外,其余五个都推掉了所有的工作和应酬,坐在自己的办公室期待着能够听到通知,并且让自己的秘书设法前去打听。

    最为期待的当属朱杰龙无疑,因为也确实他最有资格稳定县长宝座,毕竟他现在就代着这个空缺的县长安排工作。

    令所有人都震惊无比的是,白雁飞约谈的人,居然是最没有可能当上县长的袁天南!

    朱杰龙等五个副县长听秘书报告之后,惊得眼珠子快掉下来。

    就算他们不愿意相信,可事实摆在眼前,的的确确是袁天南被县委组织部的人请了过去,然后和白雁飞、温小东进行了半个小时的闭门谈话,他出来的时候,没有人能够从他的脸色看出任何表情。

    而白雁飞和温小东也在袁天南走后不久就下楼上车走了,这就更加充分的证明要提拔袁天南做县长了!

    朱杰龙满脸沮丧,他其实也知道,自己虽然资历很不错,可唯一的缺陷就是年龄摆在那里了,53岁,在官场上已经属于老人,如果没有特殊的能力,想再进一步已经变得不可能。

    他看着书柜里摆放着的盒子,本想着只要白雁飞处长找自己谈话,自己就会将这个宋代瓷碗送给他,让他帮忙将报告写得好看一些,但是现在,他连送出去的机会都没有!

    宋代瓷碗送不出去,也就代表着他要在副县长的位置上干到退休了。

    在小依的提示下,袁天南知道这个现在位置为他莫属,而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当然是得到州委书记龚浩然和省委林书记的首肯,有这两位大佬罩着,他就算不想当也是不可能的。

    为了上任之后能够尽快并且顺利地开展工作,袁天南让小依开始将那五个副县长的经历全部搜索出来,每个人的特点、缺点、是否干过非法的事情等信息都十分明了,这些资料的用处太大了!

第607章 609 醍醐灌顶

    第607章 609 醍醐灌顶

    也正因为有了这么一出,那五个副县长但凡见到袁天南的影子就会远远避开,不好意思或者不想和他照面打招呼,在内心深处,他们对年纪轻轻的袁天南当他们的顶头上司觉得十分丢人,也对袁天南嗤之以鼻。

    他们的部下也在各自的主子面前打抱不平,把袁天南的祖宗全给骂了一遍,但是这样的安慰不足以抚平他们内心的创伤。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州里的老家伙全都瞎眼了吗,要不然,怎么可能会提拔袁天南这小子当县长,他们这么做,让我们还有何面目在县政府混啊?”

    蔡江的牢骚最大,不过他不敢在别处发,只敢在吴明宇面前发,因为他觉得比较贴心的吴明宇的心情肯定也和自己一样。

    吴明宇却深沉得多,脸色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听了蔡江的牢骚只是笑了笑就告诫道:“老蔡,做官要最注意的是不要在背后说领导的坏话,我和你同级,你更不应该在我面前说州领导的不是,明白吗?”

    蔡江摆摆手,满脸不以为然:“老吴啊老吴,现在还需要顾忌这些吗,我们做副县长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们却视而不见,却把位置交给一个额头都能挤出奶的小子来做,这不是瞎了眼是什么。我不是为自己感到不平,而是为你老吴感到不平,你的资历比我还要老,分管的工作多而杂,都能搞得井井有条……”

    吴明宇连忙打断蔡江的话说道:“好啦好啦,别说这些了。你也知道,县长不是那么好当的,想把政绩做出来,就需要下面的副手团结一致,一切行动听指挥,紧密协作才有可能;如果是我当县长,你老蔡因为眼红一点不配合的话,我怎么能做得好,很简单的道理嘛。”

    “噢……对对对对!”蔡江刚想说自己不会眼红,但是一转念就领会了吴明宇的意思,顿时犹如醍醐灌顶,满脸都是喜气:“哈哈哈,真不愧是老吴,高,实在是高,哈哈哈。”

    吴明宇的眼睛露出了奸诈,笑道:“对什么你对,我只是举例说县长不好当,你可别误会啊。”

    蔡江站起来,笑道:“好,我不误会,走吧,下班时间到了,以后呀,只要时间一到我们就下班,绝对不能像以前那样拼了命的加班,人年纪大了,周身都出毛病,唉……”

    吴明宇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做为副手如果阳奉阴违,不和正职配合,干什么事都拖泥带水或者虚报数据,工作是没办法做好的,一旦工作出现大问题,上级会认为你工作能力太差,下一届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吴明宇给蔡江的提示就是这个,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事业单位,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只不过是看谁更有手腕了。

    在还没有宣布袁天南升为县长之前,袁天南也很喜欢其他同事不想和自己照面,因为他也不想和这些人虚伪的寒暄,对方主动避开,反而让他无所顾忌,该去哪就去哪,很自由。

    当然了,既然找了自己谈话,接下来就是公示期了,在公示期间,当然不能说错话或者搞出什么新闻事件,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下乡。

    桐木乡已经了解得很透彻了,袁天南这次来到了和桐木乡交界的磨盘乡。

    磨盘乡相比桐木乡,经济条件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字:穷。另外还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人口都不多。

    因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族规,不得不说,这族规是影响当地致富的头号拦路虎。

    经过四天的走访,袁天南已经将磨盘乡的三个村寨走访完毕,今天,他要去最后一个,也是最高、最远的村寨走访。

    樟峰寨,因为处在樟峰山而得名。

    樟峰山很高,高到看不见峰顶,因为很多时候,从半山腰开始就开始被白雾笼罩,很少机会能够露出全貌。樟峰寨就处在白雾缭绕之中,给人非常神秘的感觉。

    从磨盘乡走到樟峰寨需要一天的时间,早上六点出发,得到傍晚七点多才能到达,不只是路途遥远,而且山高坡陡、山路崎岖,十分难走。

    袁天南这次下乡带着秘书吴文彬一起,没有像上次那样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

    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两人慢慢走着上山,吴文彬虽然出生在这样的地方,但是也累得快走不动了。

    “歇一会吧领导,我实在是走不动了。”

    吴文彬话说完已经坐到旁边的一块石头上,拿出纸巾擦汗。

    袁天南却没有见汗,也没有牛喘,还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笑道:“好吧,既然你这么累就先歇会。”

    吴文彬看着袁天南问道:“领导你的身体好好啊,一点都看不出累的样子,您是怎么做到的?”

    袁天南笑道:“多锻炼呗,你别有时间就睡懒觉,要多锻炼身体,明白么?”

    吴文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呵呵,我这人最大的爱好就是睡懒觉,很难改。”

    袁天南说道:“所以我才把你叫出来一起爬爬山,要不然你都要失去侗族人民的优良传统了。”

    吴文彬大笑,还没笑完,一袁天南忽然说道:“咦,我怎么好像听到歌声?”

    吴文彬不笑了,竖起耳朵听了一会,说道:“确实是女孩的歌声。嗨,领导您应该知道,少数民族的女孩都喜欢唱歌,不管去到哪个民族都会听到歌声的,这一点都不奇怪。”

    袁天南说道:“在这人迹罕至的高山听到歌声,想来应该是樟峰寨的女孩在唱歌。”

    吴文彬说:“应该是,这里距离樟峰寨不算很远了。”

    袁天南说道:“你在这休息会,我绕过去看看。”

    吴文彬心想领导对什么事都好奇,点头说:“好的,领导注意安全哈。”

    袁天南看看面前的小路,开始绕过山梁往里走,走了一会,眼睛忽然睁大,急忙往地上蹲,然后透过面前的草丛往前偷窥。

第608章 610 美不胜收

    第608章 610 美不胜收

    一幅美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呈现在袁天南的面前!

    前面是一个面积不大的湖,湖水清澈得发绿,五个女孩有三个在水里沐浴,有两个在岸上洗衣服。

    五个女孩全身1丝不挂,肌肤胜雪,秀发如云;在水里的女孩有两个在洗长发,另外一个则调皮的向她们泼水,引得几个女孩纷纷娇嗔着还手,互相泼水,银铃般的笑声在湖面回荡,当真是美不胜收。

    “小依,这不会是仙女下凡吧?”

    小依捂着小嘴笑道:“虽然不是,但是也可以媲美仙女下凡了。主人,你这样偷看人家沐浴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如果被她们发现,会狠狠惩罚你的哦,嘻嘻。”

    “咳咳”,袁天南顿感有些尴尬,笑道:“好吧,那我悄悄退出去,免得被发现。”

    小依说道:“那几个确实樟峰寨白裤瑶的女孩,这个国内最神秘的民族,主人可要小心应对才是。”

    袁天南说道:“最神秘的民族?你把资料打出来给我看看。”

    “好的主人”,小依小手一挥,小屏幕马上显示出介绍白裤瑶的资料来。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因男子都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主要聚居在桂定省南定市苗山县一带。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憨厚、朴实、勤劳、勇敢的白裤瑶山民,在长期求生存的实践中发展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山地民族,创造了婚俗、葬礼、服饰等各种浓郁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倍受世人关注。以其独特的服饰,自成一体。

    男人服饰最独特之处“白裤”,裤长仅过膝,用蓝布条锁口,正面裤脚上绣有五条红线绣织的红边,中间长两边逐渐短,形似五指。衣服对襟,圆领背开一小叉,有的襟底镶花边。包白头巾,裹里白外黑绑带而得名。白裤瑶妇女四季均穿齐膝百褶裙,裙边绣红线,裙面为蜡染的淡红色环形图案。

    女的上身穿挂衣,胸前和背后两块自己纺织的家机黑布,上面用彩色线绣成各种各样的图案,一尺多长,上面一同印着一个图案,据说这个图案是皇帝御赐的官印;两肩各用10厘米长的黑布相连,无领无袖,腋下无扣。“及膝白裤,背绣大印”,是白裤瑶服饰的概括。还有背篓代担挑的生产运输工具的习俗,也很引人注目。

    白裤瑶住境峰峦叠嶂,岩溶峰峒纵横交错,大小天坑及粘膏树神秘怪异,道路蜿蜒曲折,崎岖险峻,用背篓背东西,比肩挑担子安全、省力。故此,竹背篓成为白裤瑶的重要的运输工具。同时,当你步入白裤瑶乡,貌似碉堡的粮仓均建在村边。瑶家的粮食收藏不放在居家,而藏放在村外边的粮仓,由此可见当地民风淳朴。白裤瑶居住在高山,山上是没有水的,换洗的衣服积集几天后,才到山下有水的地方洗晒。

    袁天南在这樟峰山腰的樟湖边,目睹白裤瑶女孩沐浴洗衣,可是难得一见的瑰丽神奇风景线。

    看到袁天南回来,吴文彬笑问:“领导看到唱歌的美女没有?”

    袁天南笑道:“没有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可惜了。”

    吴文彬笑道:“在山里就是这样的,听声音以为很近,但是实际上距离很远的,树林又高又密,很难看得见人。”

    袁天南说道:“就是,走吧,争取入黑前赶到樟峰寨。”

    樟峰寨确实高,高到连樟湖的源头都甘拜下风。

    “这……”袁天南和吴文彬怔怔地看着溪水的源头,满脸的惊讶,哪怕袁天南见多识广,也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

    这里的确是流到樟湖的那条小溪的源头,这条消息是从石缝中就流出来的,只不过这条石缝及其周围岩石的形状实在是太过……色了!

    这块岩石足足一间民房大小,呈圆形,奇特的是石头从中间凹下去一些,使得两边凸起十分光滑,而凹下去的地方有一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