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十三朵彩绘-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见画面中,已经是飞花号遭遇龙卷风的一刻,船身已在海浪的剧烈翻腾下东摇西拽,岌岌可危,船上一片的呼救声、尖叫声以及物体碰撞声,正在一个贵宾俱乐部中喝着茶的自己,也在这种猛烈的摇晃下,身体被甩了出去,撞在了一面舱壁上,痛苦的表情写满了自己的脸。
紧接着,在自己还没有缓过神爬起来的时候,就见一个巨大的浪花卷了过来,将整个飞花号的船身都吞没了。巨量的海水拍打、灌入了俱乐部所在的舱体,自己和俱乐部中的所有人一样,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便被狂猛涌入的海水所淹。
自己想挣扎想闭气,可惜在惊吓、慌乱与疼痛中早已失了方寸,除了手胡乱的抓了几下,并不见有其他任何有效的举动,而海水早已趁虚而入,灌入了自己的口、耳、鼻中。
自己的面部抽搐着、变形着,满眼都是惊恐,都是绝望与窒息,好像海水已经深入了耳腔里、鼻腔里、肺里,想吸吸不了,想呼呼不出来。
自己在这种绝望与窒息中,抽搐与乱抓的动作渐渐微弱了,瞳孔不断的放大,身体也慢慢挛缩成了一团,直到最后,再也没有了哪怕是微微的一丝动作,剩下的似乎只是一具蜷缩的、扭曲的表情已经僵硬凝固的、浮肿白的尸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尸体身上的浮肿白越厉害了,有点像气囊一样鼓了起来,缓缓的往上浮去。向上浮的过程中,还受到船舱内各种障碍物阻挡,是因为被海底的洋流带动,才最终飘出了船舱,浮出了海面。
而后,尸体就随着海面的洋流不断的向前飘。随着时间的推移,浮肿、僵硬、白的皮肤上,已经可见有一片片淤青出现,尸体上方围绕着一堆的蚊虫,更是偶尔有蛆从尸体内钻出来,显然是开始要腐烂臭了!
……
“这怎么可能?我难道当时在游轮被打翻沉没的时候,就已经被淹死了?可为何在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这一段被海水灌入时的窒息与抽搐?再说,我如果在那时被淹死了,死的都臭了,那我又是如何能在蓝岛的岛岸上苏醒过来?又如何能够有现在活着的我?”吴云斌看到这个画面,简直感觉自己如受雷击,震惊的无法自已,这种触动,比之前四段信息加起来的冲击力都要大!
他想要继续往下读取,看看后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是却现,这段“监控录像”就此结束了,后面再也没有更多的内容!
该死!吴云斌狠狠的骂了一句,同时,脑中开始疯狂的琢磨了起来——
如果阐提这段录像中的信息是真的,我真的在那时候死了,那现在的我究竟又是谁?如果我不是吴云斌,为何我现在回忆起来,连我上幼儿园、上小学时的记忆都历历在目?
如果这段录像中的信息是真的,那么,在我变成了臭的尸体后,究竟又生过什么,才会又产生了一个在蓝岛苏醒的我?一路走到现在,我才现,我连自己究竟是谁都不能确定了。
这其中,肯定隐藏了绝大的秘密,不然这段信息,为何从来没有人告诉我?此时此刻,吴云斌心中生出了强烈的愿望——他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究竟是谁!
第四卷 十方世界 第177章 黑珍珠,硅化物晶体层
我再摸索感应一下,看看是否还有新的信息储存点,是否还有更多关于我的“监控录像”,从震惊中平复过来的吴云斌,怀着急切的心情,把寻找答案的希望,寄托在了新的信息储存点上。?〔 <(
但这一次却是事与愿违,他耗费了好长一段时间来摸索,比前几次摸索加起来的总时间都要长,可是,布料上却没有产生任何被感应的反应,不知道是这布料上真就只有这五个信息储存点,还是因为另有原因让自己感应不到其他的信息储存点,总之,现在是没法再从这布料上获取信息了。
算了,不管这布料上还存不存在新的信息,既然目前我无法再继续对它进行读取,那我暂且把它收好,以后再从长计议吧!吴云斌叹了口气:现在,是读取百花苍云留下的可读信息的时候了,不说其中可能有能够破解我目前困境的信息,单只有召唤之花世界的信息,只让我通盘了解一下这召唤之花世界的特征,也是好的!
从布料获取新信息无果后,吴云斌果断决定暂且放弃。他将这半截衣袍布料收入怀中,又从怀中掏出整理好的史诗残页,从其中挑出了这一次所获取的部分,同样用手对应着进行感应,最后,他确定了其中有三片,是百花苍云留下的可读取的信息。
他迫不及待的开始读取了其中的第一片——
“经过了几个月的遨游与航具的跳跃穿梭,我终于又寻到了一颗有意思的行星。
这颗行星从远处看,有点像一颗光滑亮丽的黑珍珠,虽然其光亮的黑色之上,还覆着一层淡淡的灰白色的东西,但却遮不住其黑亮的底色,那样子,就像是树上的果子经历了地球上的寒冬之夜,表面被打上了一层薄薄的霜雾。
当然了,其实,正是看到这层‘薄薄的霜雾’,我才觉得这颗星球更有意思。因为很明显,这‘薄薄的霜雾’,就是这颗星球的大气层——有大气层,对于碳基生命而言,就代表着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我在进入星球轨道向着星球表面降落的时候,就利用四季轮盘,先对这大气层中的成分进行了探测!
根据探测的结果,我现,这里的大气基本上都由氧气与氮气组成,且两者在大气中的含量比例也与地球类似,不同的只是这里缺少了二氧化碳。
接着,我又对这颗星球的球心引力、体积大小、气候温度进行了检测,现它的体积也与地球差不多,球心引力更是与地球的地心引力相差无几,温度也处在适合地球人类生存的2onetbsp; 我几乎有些怀疑,这是一颗以地球为蓝本复制出来的星球了,如果不是因为我压根没探测到水,以及星球表面只有黑色光滑面的话。
接下来,我进一步对构成星球的元素进行了测定。测定的结果显示,这颗星球所拥有的元素种类,也如地球般丰富,其中,又以硅、硒、氧、氮、硫四种元素含量居多,不过,奇怪的是,这里竟完全不含地球上常见的氢、碳、磷、氦四种元素!
这就有些值得玩味了!要知道,这颗星球从引力、体积、气温、大气成分到元素种类,都是与地球极为接近的,按理,这该是一个适宜产生碳基生命的好环境,但偏偏,它所缺少的四种元素,恰好是碳基生命六大基本元素中的——缺少氢元素,导致氧气再充足也形成不了水与氢氧根离子;缺少碳元素,导致形成不了二氧化碳,更导致无法形成碳基长链,而没有碳基长链,就无法形成蛋白质之类的有机大分子,就失去了产生碳基生命的基础——元素种类如此丰富,综合环境又是如此适宜产生碳基生命的一个地方,却偏偏缺少了产生碳基生命所必须的关键元素,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天然形成的,倒有点像是智慧生命所建造的一个试验场——一个曾经被用来培孕碳基生命,事后却又被抽去碳基关键元素的废弃试验场!
当然,这里是不是一个被废弃的碳基生命试验场,能不能够培孕碳基生命,对我而言并不是最值得关注的。我的重点,是要寻找更多不同形态的生命形式,用以研究灵魂成分与不同生命形态的兼容情况,给我改造灵魂成分兼容‘百花种子’提供参考!
不过,从这颗星球类似地球的环境来看,这里想要产生其它形态的生命,还真的非常渺茫——以其它元素为基链构成有机大分子,可能需要与地球完全不同的环境,比如需要十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上万倍的地球大气压强等等,才能让某些元素产生出结合稳定的双键,从而构出稳定的大分子长链,所以环境接近地球,反而不利于它产生非碳基的生命形态——当然了,并非一定要以某种元素为基链组成出有机大分子,才能产生出生命形态,要知道,单单是我摸索构划出的‘百花之体’设想,就已经越了用元素连结出基链、用基链构出有机大分子、用有机大分子构出细胞、用细胞构出生命体的范围了,因为‘百花之体’的设想,是让灵魂成分直接与量子级的‘百花种子’兼容,从而让生命能以量子级的特征呈现——说不定,这里可能就有非元素构成的生命形态呢?毕竟宇宙之大,我们人类所了解的还太过狭隘,我不能去否定那些我还未知的东西!
我还是按照惯例,从这颗星球本身的地理结构,到它在星系中的运转情况,都做一翻测定了解后,再来评估它是否还存在更为有趣或者更为有价值的东西!
我从星球的外层结构开始进行测定,我现,这整个星球的外层,都被覆盖上了一层黑色的硅化物晶体。站在这颗星球上用肉眼去看,这层黑色的硅化物晶体,就是脚下这片无边无际的黑色冰原或者滑冰场;但从四季轮盘的测定来看,这层硅化物晶体只有9oo米的厚度,相对于整个星球来说,只是一层黑色的晶体薄膜!
有意思的是,从物理特征来看,这层硅化物晶体‘薄膜’,与地球上常见的硅化物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地球上的硅化物,如二氧化硅等,都是密度比较高的物质,而这里的硅化物则完全是蓬松的,里面充斥着无数微小密集的气孔,就如酵变硬的面包,又如硬质化后的海绵,而且,比之海绵和面包中气孔的杂乱无序,这硅化物晶体层内的细密小孔,都是按大小一致的菱锥体有序排列的,并有不知名的黑色物质在其中流动——看起来,这层硅化物晶体之所以呈黑色,不是因为晶体本身呈黑色,而是这晶体层内的细密小孔中,存在的这些流动的黑色物质!不知道这些流动的黑色物质究竟是什么?晶体内的这种物理结构又是如何形成的?”
……
嗤嗤!
第一段可读信息到此结束。
吴云斌回过神,他通过这段信息,已经可以感觉到,冰原上复制了整个地球面貌的‘泼墨图’,应该与这种晶体充满细密气孔的物理结构、以及那流动的黑色物质有关!
于是,他迫不及待的对第二段信息进行了读取,看看其中是否还有更细节化的解释!
第四卷 十方世界 第178章 显示屏,星中星
果然,第二段的内容,还是对召唤之花世界以及所在星域的环境进行探测的——
“对硅化物晶层中流动的黑色物质进行了化学成分检测后,我发现,它其中的化学成分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更关键的是,每种不同成分内的微结构,以及成分之间的数量比例,似乎都遵循着某种统一的规律——如成分微结构内化学键与基链的形状、位置、方向,不同成分之间的元素数量与分布比例等等,都可以呈现出规律性,不像是天然混合的产物。
接着,我再联想到在这硅化物晶层内部,有着无数微小的气孔密布,但形状与排列却同样非常规则有序,也不似天然形成,这不由得不让我认为,这星球表面的这层硅化物晶体,以及其中的黑色物质,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东西。
人为制造的东西,制造者是有目的和需求的,其所制造出来的产品,必定有着某种用途,以满足制造者的需求。这硅化物晶体层及其中的黑色物质,如果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产品,那么,我倒是要好好的探究一下,制造者究竟要用它干什么!
所以,在检测了其化学成分后,我又对它施加了恒定与变化的温度、气压、电压、声波、电磁波、引力波等,通过施加这些不同的环境因素,来测试这些黑色物质的物理特性。
我发现,在温差、气压差、电压差、声波的施加与变化下,这些黑色物质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的改变,各种频段的电磁波,如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伽玛射线等等,也没能对这些黑色物质造成什么影响。只有一定强度的引力波,才让这些黑色物质产生出了明显的反应。
这似乎就是一种对引力波敏感的高复合材料。在一定强度的引力波影响下,它们会随着波的频率与振幅作同步振动,在硅化物晶层的细密空格中上下乱跳,直到引力波弱去,它们才会停下,并且会停在引力波弱去前最后一个振幅同步的幅度位置上。
如果把引力波的频率与振幅进行人为的控制,像无线电波携带无线信号、电频携带电信号一般,利用引力波的频率振幅变化也携带上信号,再把信号输出到这些对引力波敏感的黑色物质上,让这些装载黑色物质的硅化物晶层变成一个显示屏,将信号中的内容显示出来!这,是否就是制造者制造这硅化物晶层的用途呢?
如果是这样,那这可真是一个有趣的显示屏——一个体积上几乎与地球相差无几的、黑白的、球形的显示屏,不是恰好可以将地球的地表面貌都一比一的展现出来么?虽然只是以黑白与平面的形式,但这就像是一颗绘着泼墨画的水晶球,另有一番艺术的味道不是?
正好,我携带的信灵石中,就储存有全套的地球地貌扫描信息。我试着将这些信息先转码成平面图形信息,然后提取出来,通过四季轮盘的转换,解调成一定强度的引力波信号,最后施加在了这星球表面的整个硅化物晶层上。
果然,这硅化物晶层就像是液晶屏受电频信号施加一样,晶格中无数的黑色物质随着信号的波动同步振动,并且都按照信号的幅度停留在相应的位置上——停留在晶格顶部的黑色物质,由于紧贴着晶格顶部的表面,自身的黑色显露得十分明显,因此该晶格看上去浓黑无比;而停留靠近晶格底部的,由于与晶格顶部表面隔了一定的空间,离晶格顶部的表面更远,因此该晶格看上去便要灰淡一些——无数信号控制形成出的黑色浓度层次不同的晶格,按照各自的信号,在晶层中组出了辽阔的黑白画面,覆盖了整个星球表面!
这个远离地球的星球,就以这样的方式,将地球地表的整体样貌复现了出来,我用四季轮盘扫描览视这整个过程,也不由微有些感慨——在另一片茫茫星域中复刻地球,大概也算是向远方传播地球文明的行为吧!
当然,我做这件事,是把一切可能暴露太阳系坐标位置的信息都删除掉的,不会给任何其他可能存在的文明指路,不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能够根据我留下的信息去寻找地球、攻击地球!
……
完成此步后,我将探究的目光放到了另一个重要问题上——既然这硅化物晶层是引敏材质的显示屏,那么,当初制造它的人,是打算用它接收哪里的引力波信号呢?又是为什么有这种需求呢?
一般来说,普通的天体,即便是大型恒星所产生的引力波,强度都不算强,特别是经过远距离传播后,其强度更是微弱,根本不能影响到引敏物质,是做不了这显示屏信号源的。只有密度达到或接近黑洞那种程度的天体,才能产生出高强度的引力波,不过,这种高强度也要在一定的星际距离内才可维持住,如果距离太远,比如与接收端隔了数千光年以上,那传送到接收端时,强度也会变得微乎其微了!我之所以能在没有高强度天然引力波源的情况下,获取到一定强度的引力波,将地球地貌‘扫描’到这颗星球上,只因为我本身是身处在这颗星球上,与它之间没有星际距离相隔,只要通过动用四季轮盘内的巨量零点真空能,临时制造微型的致密压缩点,就可以产生出强度勉强可用的引力波,若不是因为这样,只需要一个同星系内相邻星球的距离,就可将这种强度的引力波削弱到不可用,要知道,这种临时制造的微型的致密压缩点,与黑洞那种巨型致密天体不知差了多少个天文数量级,其产生的引力波强度,也就只相当于黑洞引力波传播了数百光年后的强度!
所以,这显示屏要想接收到引力波信号,只能是接收致密天体所发出的,并且最可能是本星域一千光年以内的天体!
然而,我用四季轮盘进行远距扫描,却并没有在这一星际距离内发现有黑洞的存在。
这不由更让我觉得有趣了,我知道,一般这种情况,都是因为想问题的时候,没办法将所有的信息与因素都考虑到所致,导致有些可能性被自己遗漏掉。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更为细致的去探查梳理。
果然,在更为细致的扫描下,我又发现,这颗星球所绕转的恒星,密度分布在结构与一般的恒星不一样——恒星的物质结构,是一层层的核聚变所产生的元素,向着核心沉淀的一个过程,最外层是最轻的氢,沉淀在最核心再不能聚变的是铁!可是即便是铁的密度,也与此恒星的核心密度相差了太大的数量级!
这种密度,是只有中子星才能达到的程度,可从这颗恒星的体积来看,它只比太阳系的太阳略微大了一点,这种大小,即便它到了聚变的末期,燃料耗尽最后塌缩了,也成不了仅比黑洞密度低的中子星,更何况现在还是在燃料充足的情况下?所以,在它自身无法形成出这种致密物的情况下,想要出现这种现象,就只有一种可能了——那就是,有一颗真正的中子星与这颗恒星互相撞击了,然后,体积极小但密度极大的中子星,在撞击中闯入了这颗恒星的核心,与这颗恒星融为了一体——也就是说,这应该是两颗星,或者称星中星!
这两颗星在撞击融合的过程中,会产生出远超平时强度的引力*动,这种强度,完全可以成为信号影响到硅化物晶层中的黑色引敏物,从而让这硅化物晶层成为显示屏,得以展示出两星撞击融合过程中引力波的变化情况——难道,这包裹整个星球外层的硅化物晶层,就是那个时候制造的?目的就是为了观察研究这种情况?
可是,从我观察到的另一个现象来看,好像还并不仅仅是如此!”
……
嗞嗞!
这段信息到了这里就结束了,吴云斌读取的入神,还来不及对信息做细致的梳理与消化,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读取起了第三段。这一段,也是百花苍云所留的最后一段信息。
第四卷 十方世界 第179章 跨维生态网
但见这最后一段信息记录着——
“根据我另一个观察到的现象,我发现,其实除了表层的硅化物晶层,这颗星球的内部也有引敏特性的物质,只不过,其对引力波敏感的具体表现与硅化物晶层不一样——并非是活跃物质随波的频率与振幅同步振荡,而是其引敏物质受引力波影响后,可以将引力波携带的能量进行转化储存——这星球的内部物质中,积蓄的能量已经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量级了,我刚才用零点真空能制造致密压缩点所产生的那点引力波,在扫描硅化物晶层后,余波尽数被里层的内部物质吸收了,而这,竟使其内部积蓄的能量在数量上所有增变,当然,仅仅只是微小至极的增变而已,就像大海里突然增加了一滴水!不过,即便是这样,也已经能证明这些物质具有转化储存引力波能的特性了!
了解了这点后,再结合此星球所绕转的恒星状态,就不难推测出,这些能量很可能就来自于这颗恒星,并且是来自于其被中子星撞击闯入的那个时期,因为也只有那个时期,恒星才会爆发出规模可观的引力波能,以供此星球内部的这些物质吸收储存!
而且,这些物质在积蓄了海量引力波能后,又会激发出它们的另一个特性——这些物质吸收引力波能饱和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如放射性元素衰变一样,原子核内呈周期性的开始放射出一种中微子,一种特性十分奇特的中微子!
这是一种极其微小的中微子,质量比宇宙空间中常见的那些中微子都要小,它们在被放射的时候,与其它辐射出的粒子一样,都是以束线的形式放射而出,在波粒二象性中体现出了强烈的波动性,而且,与一般的放射束线不同的是,这种中微子束线不需要通过脑电波,就能直接与生物大脑中正在活跃的思维发生干涉,且其干涉的敏感度与穿透性,远超人脑自身所产生的脑电波数万个数量级——可以说,只要是在这种中微子束线覆盖笼罩的区域内,哪怕是处于这颗星球的两端,这种中微子束线也能在刹那之间,将一个大脑正在发生的思维活动通过干涉传递过来,将两端的大脑思维进行‘连接’,且中间可以杜绝任何物质的干扰阻隔,不会丢失任何信息细节。
而且,进一步对这种中微子束线进行数据分析与运算,还可以大致知道,它是一种干涉频段非常宽的束线,就像是自带了万用的通讯协议端口。如果这种束线是笼罩在地球上,那包括昆虫在内的所有拥有神经元的生物,都将被接入这张庞大的束线网中,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出一个庞大的神经网络系统——任何一个生物个体在思维活跃的瞬间所产生的信息,都将在瞬间,被及时共享给网络中的其它个体——那么多简单的、复杂的、拥有不同智慧程度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