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汉-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杀啊……杀……杀……”
    尹长生一撕面具,高呼:“刘秀在此,降者不杀!”说话之间,人已如冲天火凤般升上了城楼,刀锋化为暗夜之中的一道闪电,
    那群正放箭的任城守军顿化为数截。
    刘秀的身形快若虚影,刀锋更如一道厉风般扫过城头,每一个垛口中的守兵都几乎是在没能反应过来之时,便已身首异处。
    那城门口的守将哪见过这般威势?他自然明白刘秀的可怕,此刻刘秀的大军已攻入城中,他哪里还敢反抗?与城头的一干守卒皆骇然而降。
    城外,大批骑兵也已如风般卷入任城之中,为首者正是卓茂,他的骑兵洗劫了官庄,烧了粮草后立刻操小道赶来任城,同时也留下了数百人在官庄外伏击尹长生,阻止尹长生返回任城。
    此刻的刘奉尚未睡,这些日子他都很晚才觉,而在每天睡前他必读一段《春秋》,这是习惯。
    而这段时间,则是因为他遇上了他征战以来,最为强悍的对手刘秀!
    刘奉从未小看刘秀,他也不会小看任何一位刘家的子孙,这是他的骄傲。
    因为刘奉始终相信,刘家的子孙是最优秀的,是这个世上最具潜力的,这是他身为刘家一员最基本的骄傲,便像他和兄长刘林,都是这类人物,所以刘奉绝不会小看刘秀。
    何况,刘秀还是武皇刘正极为欣赏的人,刘奉相信武皇便像是相信神一样,如果不是因为兄长刘林极力支持王郎,他实不想与刘秀为敌。
    当然,刘秀近来和往昔的表现都让刘奉不敢小看。
    刘奉仔细研究过刘秀的每一战,包括在昆阳城救绿林军,甚至对刘秀与江湖人士对决他也会很仔细地研究。是以,刘奉知道刘秀每一件在江湖之中广为流传的事。
    正因为对刘秀的研究极为深入,这使他的心情也更为沉重,因为,他发现刘秀行事不依常规,没有任何固定的模式,作战诡变百出,对于江湖决斗也是一样,似乎并不计名誉,只求成功。
    刘秀像是一个混混的作风,像一个无赖一样战斗,这便是刘奉对刘秀的评价。
    一个能像无赖一般战斗的人,就不会默守陈规,就不会以世俗人的方式去看待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对手,刘奉确实有些头痛,但他却必须面对。
    而近两天,刘奉却没来由地有点心绪不宁,他总以为是自己确有些累了,在苦思不到破敌之计后,他只有选择苦守。
    苦守是刘奉惟一的抉择,昔日他所有的作战方式都以主动攻击著称,可是这一次他却要改变原则,只因为这个对手是从未有过败绩的刘秀,更是惯于以少胜多的强手。
    突然之间,刘奉似乎有所觉,他听到了一声极为高昂悠长的啸声,此啸声仿佛自心底升起,挥之不去。
    “好深厚的功力!”刘奉吃了一惊,自语道,但说完顿时色变,他听到了遥遥传来的喊杀之声。
    刘奉推开窗子,那喊杀声更为清晰,而在此时一名偏将浑身浴血地奔了进来。
    “报……报元帅,大事不好,刘秀他……他攻入城中了……”
    “啊……”刘奉的脑中“嗡”地一声响,几乎炸开了。
    刘秀居然这么快就攻破了他这坚城,而他居然毫无所觉!
    “元帅,咱们快走吧,前方的兄弟快挺不住了,他们很快就要杀到这儿来了!”那偏将焦灼地道。
    “备马!”刘奉这才清醒过来,喝了一声,立刻回房摘下兵器甲胄。
    刘奉的家将立刻牵来其座骑,一些家将早已全副武装,准备随时作战。
    冲出帅府,任城之中早已乱在一片,枭城军与任城军已杀成了一团。
    北城因城内已大乱,因此在慌乱之下也被自北门狂攻的邓禹大破城门杀入。
    枭城军自两座城门杀入,顿时任城军的抵抗在天机弩和铁骑之下完全溃散。
    枭城的骑兵在任城大街小巷之中极速推行,所过之处,任城军在毫无斗志的情况下死的死,降的降,更有些人打开城门,自西门逃走。
    刘奉看到这种局面,顿时气得快窒息过去,同时也明白大势已去。
    “元帅,我们快走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名偏将急忙催道。
    刘奉长叹一声,只好调头向西门逃去,一群亲卫相随拥护。
    任城很快便已平定,在枭城军无坚不摧的攻势之下,任城战士根本就无斗志,而且到处都传闻刘奉逃走了,于是那些战士们只好无条件投降,以换起保命的机会。
    刘秀攻到帅府之时,府内已空,只剩下几名老弱应声而降,这时他才得知刘奉自西门逃走。
    刘秀立刻在帅府中坐镇,等待各路将士前来汇报城中的情况。
    而这些很快便有了结果,城中的战士大多已经降服,余者非死即逃,刘奉与几名副将踪迹全无。
    对于城中的百姓并无惊扰,因为百姓皆闭户不敢出。在这种战乱的年代,百姓也已经习惯了如何保全自身。
    邓禹最先来报,城中初定,刘秀立命邓禹、冯异诸人拟写文书公告城中百姓,以安定民心,另外收编受伤的战士。
    此次诈开城门之计,确使枭城军损失大减,一举而破任城这座坚城,但接下来的却是如何善后,以及下一步该如何攻克内丘的李育大军。
    李育乃王郎最得力的一名大将,其部下之兵几占王郎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王郎便是凭李育北守而有邯郸之稳固,若不能破内丘李育大军,则攻打邯郸只可能首尾难以兼顾。
    李育必会倾兵攻袭枭城,因此,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便必须先破李育的内丘大军。
    而内丘则比任城不知坚固多少,且李育更是一个极度可怕的对手,昔日未随王郎起事之前便已是名震北方,因此林渺若想攻克李育大军,确需要费一些神。
    尤达知道自己来迟了,城头之上的大旗早已换成了枭城军的。至于城内如何,几可想象得到,因此,他惟有长叹一声,去搬兵解尹长生在官庄之围。
    可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他甚至都不知道去哪儿搬救兵好。
    刑台城的兵力自保倒是没问题,但要想出征则略显不够,那便只好去内丘找李育了。可是尤达又担心尹长生受不住攻击,而内丘的兵力根本就不可能立刻赶来,何况,野战是刘秀枭城军的特长,这之中的变数确实很难预料。
    李育得知任城失守,心神大震,若任城都被攻下,那刘秀的大军便像是一把刀子一般插入了他们的腹地,从而对邯郸和内丘的联系和交通造成极大的冲击。
    不过,李育心中稍安便是在于内丘的后援,太行的各大寨洞都会向他们提供支援。
    太行十八寨七十二洞的人物本就大多与王郎有交情,在这种情况下,自然相助内丘,这使李育并不担心刘秀切断其与邯郸的联系。
    但是刘秀如此突然地便大败刘奉,夺下任城,对王郎军中的将士心理会有极大的冲击,这是不可避免的。
    刘秀的势力也会在北方膨胀得更快,更不可抑制。
    其它的诸如青犊、大彤诸路义军,因与刘秀有交情,此刻却只是袖手旁观,并不施以援手,这让王郎也无可奈何。
    当然,大彤、青犊诸路义军也是在极力扩张,招兵买马,也颇有跃跃欲试想成为北方龙头的野心,不过却是上江、大彤、铁胫、五幡、青犊的联合体。
    事实上这几路义军若是联手,确实是北方一股绝不可小视的力量。
    当然,在这几路义军之中并无真正能主导一方的大将。
    王郎对任城的惨失大为震怒,失城和粮草被烧,全都是因为有人易容成尹长生,这使王郎对尹长生也极为恼火,甚至怀疑尹长生与刘秀本就是同伙。
    刘奉回到邯郸,他也说不清尹长生的身分,因为他确实派尹长生去接应粮草,而张义飞又说是尹长生烧的粮草,他都无法为尹长生辩驳,而任城被破,也确是因为尹长生叫开了城门,尽管在黑暗之中难以分清真假,但不管结果怎么说,尹长生都脱不了干系。
    王郎下令,若遇尹长生,必擒之以泄心头之恨。
    任城之失,不仅损失了极多的粮草,更伤亡近万战士,而且还失去了北方的一面屏障。
    刘奉失任城,却因其身分特殊,王郎也不好太过相责,且此刻正是用人之际,自不好再折损这样的大将。不过,对现在在邯郸的军防也略有些担忧。
    刘秀巧破任城,不仅名动北方,便是中原诸地也为之讶然和震惊。
    刘秀的崛起本就足以让天下人吃惊,先不过是宛城的一个小混混,后又在湖阳世家闹了一通,在宛城闹一通,再去邯郸闹一通后,就成了枭城之主。
    这样一个年轻人能在小小的枭城以奇迹般地一跃而成为北方最具实力的人物,又怎能不让天下人为之瞩目?
    若说南方的刘玄,那是因为一开始便有势力强大的绿林军作支持,更得刘家之人的支持,但是刘秀却是孑然一身一步步积累出今日的力量,每一步都是他自己打拼出来的,这确实让人钦服。
    许多人是花了数十年的积累才得以功成名就,但刘秀只用了两年的时间。
    两年的时间,天下局势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莽的王朝若雪山崩溃一般,一发不可收拾,直到倾覆,这之间便仅在这一两年之间。
    而刘秀也由宛城的一个小人物,一跃而成了北方的霸主,其威名并不只是因为枭城军的兵力,同时也是因为其武功和智慧。
    相传刘秀胜了湖阳世家的主人白善麟,更在昔日杀手盟的超级杀手手中每每生还,还杀了鬼影子、剑无心等昔年让江湖人闻名丧胆的杀手,更与樊祟交过手,甚至重创了西域王母门的大日法王。
    大日法王随西域王母门进入中原来,被认为是西域第一高手,却没想到也重创于刘秀的刀下,这便使得江湖之人把刘秀的武功传得极神,有人甚至说刘秀的武功乃是得到了武皇刘正的亲传,这才会使其武功超卓不凡。
    如果他真是武皇刘正的弟子,自然不会有人再怀疑刘秀的武功,任何江湖人物都会相信,昔日武皇天下无敌,其弟子也必是世上难有敌手。
    一个武功超绝、智慧超群、用兵若神的年轻人,许多人都会惊羡。
    湖阳世家也在后悔,昔日为何要让白玉兰嫁给王贤应,为什么不是那个并不起眼,却很有个性的林渺,那样,也不会让白玉兰痛苦不堪,也不会与刘秀成为敌人。
    当然,此刻湖阳世家与刘秀并不是仇人,这是因为白善麟和白善喜,至少,此刻双方是合作的关系。不过,要说白善麟没有悔意,那也是不现实的,毕竟,如果王郎与林渺的战争以林渺获胜的话,白玉兰注定也会成为悲剧。
    白玉兰的牺牲,确实是让人心痛的!不过,白善麟终于找出了王翰。
    王翰,这是湖阳世家找寻了数十年的人,因此,白善麟又可以返回湖阳世家了。
    刘玄迁都长安,在百官的迎接之下于十一月十八日抵达长安。
    长安百姓相迎十里,只为欢迎新君的到来,因为刘玄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太平的契机。
    战乱早已让世人厌倦了,也让天下的百姓深受其害,而绿林军在攻下宛城后在南阳施行了一系列减免苛税的利民政策,这才是百姓拥戴绿林军的原因之一。
    而刘玄正式迁都长安,也便真正确立了其大汉天子的身分。
    刘玄定都长安,立刻大封宗室和功臣,封李轶为舞阴王,田立为廪丘王,朱鲔为大司马,王凤为三辅王,王匡为护国大将军,申屠健诸人皆封侯,同时刘玄更大赦天下。
    而在此时,洛阳传来消息称,樊祟诸赤眉军将领逃离了洛阳。
    洛阳守将派去追赶的人皆为樊祟所杀,而且樊祟更返回濮阳赤眉军中,情况可能会有些不太妙。
    刘玄也吃了一惊,樊祟果然逃了!
    “万岁,我看樊祟必会起兵造反,我们不能不防啊!”王常上前禀道。
    刘玄打量了王常一眼,他对这位爱将确实是打心底喜欢,不由得问道:“大将军认为该怎么办?”
    “防患于未然,我们必须守住赤眉军西进之路,再逐渐分化他们!若想破赤眉,恐非一日两日之功,还得从长计议。”王常肃然道。
    “好!朕就派舞阴王李轶、廪丘王田立、大司马朱鲔、白虎公陈侨率三十万大军,与河南太守武勃共同镇定洛阳,伺机破赤眉!”刘玄悠然道。
    “臣等听令!”李轶、田立、朱鲔、陈侨大喜,立刻上前领命,他们怎不知道洛阳地富,油水丰厚,而且又过离京城,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说了算,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怎么不让他们欢喜?
    朝中诸将也似都有羡慕之意,但却没人敢与这几人争功,要知这几人乃是绿林军中昔日最早的开国功臣。
    “大将军王常听封!”刘玄又呼了声。
    “臣王常在!”
    “朕封你为邓王,食邑八县,赐姓刘,于明日立刻起身前往宛城,行南阳太守之职,朕赏你金牌一面,可先斩后奏,拥赏罚大权!”刘玄悠然道。
    “臣王常谢主隆恩!”王常大喜。
    殿中众臣无不惊羡,有些人甚至议论起来了,要知道,李轶虽封舞阴王,但他与其他几人共事洛阳,并未赐国姓,可是王常却被赐八县之地,还被赐刘姓,封邓王后更有赏罚生杀大权,也便是说整个南阳都成了王常的,这是何等荣耀和恩宠?
    王凤和王匡、陈牧诸人有些眼红,不过他们素知王常为人,更明白王常的能力,绿林军若没有王常,只怕早在湖阳之时就被迁灭了,王常可以说是他们的救命恩人,更是整个更始天下最不能缺的人。
    “邓王此去南阳,一来震慑南方,二来协防赤眉军西进,更要造福南阳百姓,此任甚重,邓王莫要辜负了朕对你的期望!”刘玄突然间竟显得有些语重心长地道。
    “万岁请放心,臣必竭尽所能!”王常恳然道。
    “好,若无它事,便退朝吧!”刘玄打了个呵欠挥挥手道。
    公元二十四年终(更始二年),赤眉军在樊祟的重整之下,分为两部西进中原。
    一部由樊祟与逄安率领,攻击长社,南击宛城。
    另一部由徐宣、谢禄、杨音指挥,攻陷阳翟,转兵梁地,击杀了河南太守武勃。
    王常为樊祟大军所逼,死守宛城,洛阳无救援之兵,樊祟攻城数日不下,惟有作罢,进而谢禄、杨音两道并进,西向攻打长安。
    而与此同时,各地王侯不理政事,掌权后不思造福百姓,却恣意胡作非为。
    李轶、朱鲔在关东,王匡、张卯在三辅都擅作威福,残暴虐民,朝中官员也只知欺压、掠夺百姓。
    刘玄对此却听之任之,久寻风痴、火怪下落未果,使得刘玄性情大变,日常醉得不省人事,少理政事。
    樊祟起兵西进,连连大胜,百姓重入水火之中,各地昔日臣服更始政权的反王势力又各拥兵自居,使得天下再次四分五裂,陷入你争我夺的混乱局面。
    天下百姓更是对刘玄的政权伤透了心,对绿林军更是大失所望。
    次年正月,樊祟、逄安攻破武关,徐宣等人攻破陆浑关,会师于弘农,那些百姓在对绿林军更始政权彻底失望后,纷纷加入赤眉军,天下百姓反而更希望赤眉军能击败刘玄。
    樊祟对军队重新加以编制,万人为一营,共分三十营,每营置三老,从事各一人,一时声势大壮。
    同月,刘秀在柏人大败李育大军,并斩李育首级,王郎大将倪宏也相继战亡,尹长生降于枭城军。
    上谷(郡名,属幽州,今河北怀来一带)太守耿况、渔阳(郡名,属幽州,今河北密云一带)太守彭宠派遣部将吴汉、寇恂率兵前来助战。
    刘秀与那两路大军会合,再集合信都大军直逼邯郸。
    王郎大军望风披靡,根本就不敢与刘秀一战。
    王郎的大部分兵力只好退居邯郸,以求与刘秀作最后一搏。
    在这种王郎失势的情况之下,其它的义军更是不敢相助,皆惧万一刘秀拿他们开刀,那可就得不偿失了,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敢真个主动去惹刘秀?刘秀不来打他们已经够好了。
    依然与邯郸有所联系的便只有高湖与重连两支义军,但其势已不足为患,因为黄河帮的牵制已经使他们有些头痛,想分身也是乏术。
    何况,此刻刘秀的势力并不惧这两支义军的联攻。
    赤眉军便像是昔日大攻长安的绿林军一样,成了举世瞩目的力量。
    数月之间,更始政权给天下百姓带来的并不是平安和安定,而是使得百姓处于更深的灾难之中。
    绿林军起身于山贼草寇,而掌权之后,这些人的本性全露了出来,百姓自然成了受害者,天下百姓怨声载道。
    天下百姓确实没想到绿林军给他们带来的却是更为深重的灾难,这便在连年征战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上又雪上加霜,因此,赤眉军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
    昔日,赤眉军与绿林军并立于天下,百姓大多倾向于绿林,那是因为绿林军更多的是代表刘家的力量,但这一刻却截然不同。
    在这种时刻,依然没有人会忘记刘家之人,没有忘记大汉江山,至少,刘玄的更始政权所代表的依然是大汉天下。
    赤眉军连连大捷,军容极盛,但形式尚散,这便成了最大的问题。
    樊祟的心中也没谱,但他得到了最好的消息却是秦复平定了天魔门的叛乱,尽管使天魔门内部元气大伤,但至少这场争夺是秦复赢了。
    秦复来找樊祟是在平定天魔门内乱之后的两个月,因为他与寿通海交手,虽杀了寿通海,但自身也受了重伤,这才闭关休养了两月才追上就要西进长安的樊祟。
    “少主,此刻是我们恢复大秦的最好时机,我们指日可破长安,然后我们便可改天下国号,少主登基!”樊祟见到秦复,心中略有激动地道。
    秦复欣然笑了,道:“长安城并不是这么好攻的,不要忘了,刘玄身边最可怕的战将尚未曾出手!王匡、张卯、申屠建、王凤、朱鲔、胡段、李松等一些人,无不是一代高手,更是沙场猛将,此战并不易打!”
    樊祟热情稍冷,他知道秦复所说没错,而他之所以到了弘农便减缓行军之速,就是因为在华阴至长安这一段路上,他将遇上更始政权中最难缠的对手,这才必须步步为营,小心行事。
    “臣也正是为此事烦恼,绿林军虽然此刻大失民心,但军中依然是战将如云,我也深知王匡、申屠建之辈的能耐,这些人一日在刘玄身边,我们便一日休想破长安城!”樊祟无可奈何地道。
    秦复也点了点头,但旋又道:“如今之计惟先分化更始政权的内部,利用长安城内部的兄弟让刘玄与这些人翻脸!”
    “但是这事说易行难,我也曾想过,可是根本就无法接近这些人。”樊祟道。
    “这个便由我安排,我可以从廖湛这人下手,此人昔日乃是我天魔门的圣使之一,但后来居然叛我天魔门,成为邪神门徒,我会有办法让他去就犯的!”秦复眸子里闪过一缕杀机。
    “廖湛,此人我知道,其为刘玄最为宠信的臣子之一,如果少主能从此人身上着手,那真是太好了,不过,只怕……”
    “不需顾虑这么多,最该想的还是赤眉军,赤眉军已经到了这般声势了,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政权,拥立自己的皇帝了!”秦复道。
    “拥立自己的皇帝?少主是说我们立刻举复秦大旗?”樊祟吃了一惊,问道。
    秦复不由得笑了,道:“大秦早已不复存在,都过了两百多年了,人们早已对昔日的大秦没什么印象,要立国号,也不能是大秦!”
    “不是大秦?那我们该立什么?”樊祟讶问。
    “大汉!”秦复道。
    “大汉?”樊祟惑然道。
    “不错,若立大秦必难得民心,难服众反王军,惟有也立大汉,更打着汉室正统的名号与刘玄对着干,才能更多地争取民心,更大力度地压倒刘玄的气势,也减少了刘家后人的抵抗和斗志!”秦复肯定地道。
    “若复用大汉,那我们大秦的大业岂不是无法……”
    秦复打断樊祟的话道:“能得天下,何用分秦或汉?我大秦灭国两百余年,所有蠃姓子孙都隐姓埋名了两百多年,对于名分我们早就看透了!所以,我们只需要天下,至于其它的却并不是很重要。”
    “少主此话有理,臣愚钝,不知该如何去做,还请少主指点迷津。”樊祟眼睛一亮,反问道。
    “若是不立汉室子孙也便不叫复汉,那样皇帝便应该由你或徐宣等人来做……”
    “这万万不行!这帝位自应是少主您的!”樊祟立刻打断秦复的话道。
    秦复不由得笑了,道:“我知道你对我忠心耿耿,我并没说此位由谁来做,如果这个帝位立一个刘家正统的后人,自然没人可说了。”
    “刘家正统?那少主呢?”樊祟讶问。
    秦复又笑了笑道:“伯伯的易容之术冠绝天下,我已用过数种江湖身分行于江湖而无人能识,又何会在意再多用一种身分?”
    樊祟眼睛一亮道:“少主果然妙计,属下立刻去召集众将商议,不知少主想用什么身分?”
    “昔日城阳王刘章的后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