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吩咐完,回身轻笑着拍了拍陈曙的肩膀,“恭喜陈将军,惹了个惹不起的存在!”
  ……
  唐奕当然不知道曹老二会跑到广南去,立了功,又惹了祸……
  更不知道,他亲手带过的邓州营就这么……
  没了。
  他现在犯愁的是,赵祯真没把他当外人,自己搞不定张贵妃,却推给了他。
  其实也没啥。就是陪个不是,让张贵妃面子上过的去。
  但是,就唐奕这个脾气,除了赵祯和范仲淹,他跟谁服过软?
  人是去了,但压根就没打算说软话。
  而张贵妃也在跟唐奕拿架子。
  唐奕上午求见,张贵妃让他在外面等。等了半个时辰,到中午了,又说睡下了,让他接着等。
  姥姥的!
  唐子浩惯你这毛病!?
  向宫人甩了一句,“下午醒了再叫我吧。”
  然后,直接走了。
  回到自己的小楼,唐奕又开始头疼,看来,苏明允又下雨天打孩子了。
  苏轼、苏辙、苏小妹都在,另外几个熊孩子当然也少不了。
  这就是一群祖宗,烦的唐奕不要不要的。
  不过,幸好啊!
  一进屋就见二苏在下棋,而另几个年龄小的,则是围着一个稍大点的女孩一起玩耍,倒也没来烦他。
  见唐奕回来,那女孩起身轻轻一拂。
  唐奕则恭敬拱手,“公主殿下!”
  然后,
  逃似的上楼了。
  福康帝姬来了回山之后,着实帮了大忙。但是,这个忙帮的唐奕心里发荒。
  因为他很清楚,赵祯为什么把福康弄到回山来。


第310章 道歉?
  赵祯是个浪漫主义者,年轻的时候就曾因追逐爱情,弄的遍体鳞伤。
  所以,在给唐奕赐婚的这个问题上之所以到现在都没提,就是赵祯有利益之外的考量。
  对此,唐奕只能报以苦笑。只能从长计议,看能不能打消赵祯赐婚的念头。
  ……
  上楼没呆多一会儿,就有内侍过来,说是张贵妃醒了,让他过去。
  去你大爷的!能不能来点高级的!?
  用过中饭不过一刻钟,你特么咋醒那快呢?
  下楼随着内侍到了张贵妃处。这次倒也没拿架子,直接让唐奕进去了。
  厅中,张贵妃一身宝蓝华服,正襟危坐,霞帔彩冠配以其精细的五官,虽过了女人最好的年纪,但依然风姿卓然。
  只是,眉宇间那几分英气,让唐奕觉得,这是个挺厉害的女人。
  “听说你来找过本宫?”张贵妃一张嘴就是不阴不阳、不温不火的,让人听着好生气闷。
  唐奕抿然,“陛下让草民来见一见贵妃娘娘。”
  “见一见就完了?”张贵娘皮笑肉不笑的道,“本宫有什么好见的?”
  “是没什么好见的……”
  哐当……
  张贵妃一怔,万没想到唐奕说出这么一句。而她身后的屏风则是哐当一响,似是什么东西碰到了屏风。
  “你好大的胆子,陛下让你来认错。你就是这般态度吗!?”张贵妃终于端不住了,声色厉敛。
  唐奕依然风清云淡,“那草民应该怎样的态度呢?”
  说完这句,唐奕不由一叹,缓声道“草民能来,不是因为真的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是陛下让我来的。”
  “来了之后,草民也不是想向贵妃娘娘道歉,而是有一些话陛下不能说,但是草民却可以说。”
  哐当……
  屏风又是一动。
  张贵妃则被唐奕的几句抢白,和屏风的响动弄的心绪一乱。
  “有什么话,陛下都会和本宫说,用不着你一个娃娃在此欺人!”
  “草民欺人什么样儿,我想贵妃娘娘应当知道的……”
  “你!?”
  张贵妃气的嘴色煞白,却一时无语。
  “这么和贵妃娘娘说吧,陛下让草民来与娘娘道歉,是以长辈的身份要求晚辈,是没把草民当外人,这是亲疏之情,而不是君臣之谊。”
  “草民能来,也是以晚辈听从长辈之心,来与贵妃娘娘说话。不然,娘娘认为,草民来见禁宫妃嫔合适吗?”
  张贵妃这时恨不得上去挠花了这个唐子浩。
  “晚辈?本宫怎么没看出你像个晚辈的样子!?进来之后,句句夹枪带棒,这是晚辈应该的?”
  唐奕又是一叹,“那是因为娘娘现在还不是草民的长辈,甚至可以说是……”
  “是什么?”
  “外人。”
  哐当……
  这回唐奕都要忍不住笑了,您要偷听,也淡定点行不?
  张贵妃反应不过来了,怎么绕来绕去,本宫成外人了?
  她也不想想,就唐奕那张嘴,死的都能说成活的,她想在唐奕这儿找便宜,那可有点难度。
  “草民也不耽误娘娘的时间,就直说了吧。”
  “张尧佐一家于我的嫌隙,说白了,与娘娘是没有关系的。”
  “怎会无关!?”张贵妃不干了。“那是本宫的族叔!”
  唐奕摇头,“是族叔呢?还是娘娘在宫外的倚仗呢?”
  “你!……”张贵妃瞬间色变,下意识地撇了眼屏风后头。
  唐奕一下就戳中了关键。说心理话,对于张尧佐这个长辈,张贵妃是没有多少亲情的,甚至还有一丝怨恨。
  张贵妃自幼丧父,与母亲投奔到张尧佐这里,而张尧佐不但没认下她这个侄女,反而以防人非议为由把他们母女赶了出去。
  张母不得以,只能到齐国长公主府做歌女,抚养张贵妃。后来,又是齐国公主把她送入宫,才有了今日的风光。
  “娘娘不必惊慌,这里没有‘外人’”唐奕特意把“外人”二字咬的重些。
  “娘娘深居宫闱,恐无依靠,想在朝中找一个能帮着说话的人,这一点无可厚非,陛下知道也不会在意。”
  张贵妃心中稍定,气势更弱,“你……你倒是个敢说话的孩子。”
  “既然娘娘说草民敢说话,那草民就再多说几句吧。”
  “张尧佐不是个好依靠……”
  张家父子与汝南王府走的太近,不管从赵祯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别的方面考量,不但不能帮张贵妃什么,反而会害了她。
  就算赵祯再好的脾气,能容忍一个有通敌之嫌的女人睡在自己身边吗?
  “那……”
  张贵妃脸色一苦,她又何尝不知道?
  自从那两父子得势之后,嚣张跋扈,还没见有什么用,却已经惹了一身的不是。
  但是,又能怎么办?除了张尧佐,她举目无亲。
  “娘娘是想说不靠他,靠谁吧?”
  “……”
  “娘娘这是当局者迷了。”
  “怎讲?”
  “不论朝堂,亦或禁宫,谁能护着娘娘?”
  “当然是官家。只要娘娘悉心侍奉官家,少些算计、少些争恩,官家仁爱,又怎会让娘娘受得半点委屈呢?”
  张贵妃一怔,显然已被唐奕说动。只是马上又暗了下来,“子浩尚年轻,当不知这其中的规则。”
  曹皇后有曹家做后盾,十几年无子依然后位稳固。
  可是她呢?
  除了张尧佐,她是无依无靠。一旦哪天一把火烧到她身上,朝里连个帮她说请的人都没有,那真是只有等死的份。
  唐奕知道她想的是什么,拱手道:“娘娘的担心怕是多余的。陛下以仁治世,后宫曹皇后贤良礼让。从上古前秦往后数,就没有哪一朝、哪一帝的宫禁像陛下这般平静、祥和了。娘娘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若是娘娘还是心有不安,怕朝中有事牵扯娘娘,那娘娘觉得,草民可还够分量?”
  张贵妃一滞,“子浩……是什么意思?”
  “若是娘娘信得过草民,草民可以当娘娘宫外的那个靠山。有人祸引宫墙,草民还是可以帮娘娘挡一挡的。”
  张贵妃身子猛然一僵,“子浩,当真?”
  随即又觉失态,稳了稳身形,偷瞄了一眼屏风。
  唐奕抿然道:“其实,道理很简单,陛下是草民的长辈,若娘娘一心侍奉陛下,别无二心,那娘娘也就是草民的长辈。而曹家又是草民的朋友,这其中的关系以娘娘的智慧,应该是不难理清的。”
  唐奕这番话,一半儿是给屏风后面的那位听的,另一半儿才是给张贵妃听的。


第311章 势弱
  既然赵祯没把唐奕当外人,让他掺合到“家事”中来,那唐奕只能是发挥他大嘴的本色,什么炮都放了。
  唐奕此番话不失真诚,但也留了一个心眼儿。
  意思就是,你和皇帝站在一边,那就是与我唐奕站在一边。因为我是绝对的皇帝的人,这是给屏风后面那人听的。
  同时,他也是在暗示张贵妃,在宫中与曹皇后少些争斗,多些照拂,那么不光是他,曹家亦是她的盟友。
  张贵妃是聪明人,唐奕一点就透。
  不由起身一拂,“子浩果然如陛下所言,是个心直口快的孩子,本宫受教了。”
  “不敢!”唐奕急忙回礼。
  张贵妃在宫中能老实些,对赵祯,对曹皇后,甚至是对唐奕,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草民说这番话,倒是添着脸没把自己当成‘外人’了,冒犯之处,娘娘还要多多包含才是!”
  “子浩,言重了!陛下待子浩如血亲,将来还要子浩多多帮陛下分忧呢!”
  得。
  屏风后面那位心说,早知道是这么个情形,早点把他叫来啊!这小子好就好在,知道什么时候该耍浑,什么时候该收着。
  他是疯子?
  那满朝就没有一个明白人了!
  听着外间唐奕又续了几句家常体己的话,就告辞出去了,屏风后面的这位自然也就该出来了。
  当然就是赵祯本人。
  赵祯亦是好心,借着听听唐奕怎么“道歉”为名,其实就是在帮唐奕掠阵,省得张贵妃太过分,为难于他。
  出来就见张贵妃局促地一拂身子,“臣妾……”
  “唉……”赵祯装模作样的一叹。“这个混蛋小子目中无人,说话也没个遮拦,爱妃莫要与之计较。”
  张贵妃一喜。
  赵祯这话,不责备唐奕逾越,反而倒像是帮自家小孩说情,言下之意已经再明显不过了。而且,还给了她台阶下。
  张贵妃自然收回原来想要说的那番说辞,轻笑道:“这个却没觉得,倒是平添了几分寻常人家的生气呢。”
  赵祯大笑,“爱妃是贤良之人,当然不会和那个浑小子一般见识。好了,朕且回去,晚上再来看爱妃。”
  说着,就大步往外走,张贵妃是聪明人,应该怎么做,以后在宫中要如何自处,不用人教。
  张贵妃一听赵祯晚上会来,自是喜上眉梢,“恭送陛下!”
  待赵赵走后,张贵妃独自沉吟良久。
  “来人。”挥手招来内侍,“去皇后那边传个话,就说等午休一过,本宫要去请安!”
  ……
  ……
  唐奕这个美啊!
  解决了张贵妃这个隐患,也除了唐奕最后一块心病。
  最近真是诸事皆顺。
  通济渠的疏导方案已经定了下来,来年开春儿就可征夫开挖。一旦南北水路一通,唐奕整个的商业布局也就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他就可以大张旗鼓的开干了。
  与大辽莱州设互市的事情也有了眉目。
  大辽要是莱州收宋商的税,可以啊,那大宋也要求在雄州互市收辽人的税。
  耶律宗真一琢磨,这事儿好像不占便宜。于是给萧英来了诏谕,收税的事儿也就不再提了。
  少了这一层阻隔,两国迅速达成协议,于来年正月起,在莱州设立権场互市,互通有无。
  莱州那个破地方,别看是州府,其实就是个大农村。
  事实上,除了燕云十六和辽朝五京之地,大辽别的州府都是大农村。
  莱州城也就一万人口,辽人乐不得通过互市,让宋人帮他们发展起来一个富城。
  再有,休养了三四个月的黑子也终于能下地活动了。
  这一次是鬼门关前捡了一条命,要不是孙郎中医术回天,董惜琴照顾入微,这憨货可能就交待了。
  ……
  时间进入腊月,年关越来越近,随之而来的天气也越来越冷。
  但,赵祯和后宫嫔妃,还有殿前诸臣,住的却更踏实了。
  快过年了,皇家仪典也多了起来,年尾的大朝会,还有祭天祭祖,在回山是肯定办不了的。
  按说,这个时候回宫住应该方便不少,可是,赵祯宁可往反于回山与开封之间,也不回去。
  对此,朝中诸臣竟也默认了。
  唐奕就奇了怪了,你们这是折腾个什么劲?
  开个大朝会,都得大伙儿半夜就起来,着急忙慌地坐船进京。然后在大庆殿接待完百官和各国使节之后,再一路坐船回来,这不有病吗!?
  他哪知道,现在就算他撵人,大臣们也不会走的。
  观澜多舒服啊,虽然紧巴了点儿,但住的暖阁都是地龙取暧,又暖和,又干净。而且吃穿用度,都是唐子浩帮着张罗,全是当世最好的。
  现在他们也算明白了,为什么南平郡王和鲁国公不在开封好好呆着,都要跑到回山来养老。
  在这儿呆着,能多活好几年!
  可惜,要么你关系够硬,和范仲淹交好;要么权位够高,否则,想来,人家也不要你。
  这段时间,朝中又有了变动,而且,是大变动。
  狄青南下,杨文广从西北急调随之征南,西北之地一下子没了两员重将,一时之间竟显空虚,大宋无将可用的尴尬也显现了出来。
  无奈,赵祯只得把刚刚当上副相,还不足年的庞籍调回西北。恐其一人不足担当军政两务,又把丁度派了过去。
  政事堂一下去了两人,接任之选却成了个难题。
  按赵祯和唐奕的意思,当然是要让文扒皮回来。曾公亮这货有点木,一点儿都不听话;富弼又在内相的位置,理论上管不着政事堂的事情。
  但是,文扒皮下去也是不足一年,就这么就回来了,也说不过去啊?
  于是,赵祯想到了陈执中,那个直肠子,最起码听话。
  可惜,赵祯还是把事情想简单了。
  把准备让陈执中出任参知政事的事情拿到朝堂上一议,立马招来诸臣的反对。而且,反对之激烈是赵祯没想到的。
  这不但左右了赵祯的决定,而且让唐奕猛然惊醒:
  文扒皮去年放出去了;宋庠这个紧跟赵祯脚步的谗臣也走了;如今庞籍和丁度去了西北,唐大炮还在扬州享福……
  不知不觉间,与观澜一条心的重臣就只剩下一个富弼,一个包拯,还有脑子不太灵的吴育。
  而赵祯迫于满朝压力,调入京的那位参知政事,更是让唐奕心惊。
  离京五年有余的贾昌朝,
  又回来了……


第312章 曹觉之危
  贾昌朝回京,唐奕就跟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这老货可比张尧佐难对付的多,不定起什么妖蛾子。
  更让唐奕恶心的是,从庆历新政开始,就和范仲淹对着干的,顽固保守派也住进了唐奕给范仲淹建的书院。
  而且,你还不得不招待他。
  ……
  而更闹心的事儿,还在后面。
  这一日早晨,刚起来,回来没多长时间的曹佾就一脚踹开了唐奕的房门。
  进来之后,二话不说,直接把一份奏报复本甩在了唐奕脸上。
  唐奕一看,惊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曹,曹,曹老二跑广南去了!?”
  曹佾拍着桌子大喝:“我弟弟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和你没完!”
  唐奕苦声道:“不是,你等会儿……”
  一边好声安抚,一边又看了一遍奏报。
  “特么,他惹这么大的祸,没个三长两短,有点难啊!”
  这上面说,曹老二发疯发到广南去了,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儿,直接把一个广南将领的脑袋给切了。
  这傻玩意儿,你就算私下里把人剁了,这事儿也好运作啊?
  万军之中啊?
  光天化日啊?
  你就算是皇帝小舅子,也没这么个作法儿。这事儿,他也救不了啊!
  “我不管!”曹佾咆哮着。
  找了弟弟好几年,没想到现在找着了,却是以这样的方式找到的。
  “你惹出了的事儿,你去给我把他带回来。”
  “不是,仙长,咱能不能讲点理?”唐奕不干了。
  “特么,你那弟弟在开封耍横儿也就算了,跑军中去装大爷,还切脑袋……这特么也怪我!?”
  “反正你看着办!”
  曹佾是真没了主意,明天这件就得在朝堂上炸开锅。现在,除了官家和唐奕,他也找不到别人了。
  “你再看看这个吧!”说着,曹佾又把一份奏报甩到唐奕眼前。
  唐奕一看,腾的就站起来了。
  “邓州营!?”
  曹佾知道,唐奕和邓州的那一营军汉关系匪浅,但,现在不是说那个的时候儿。
  “你先看完再说。”
  唐奕强压心里激荡,耐心看下去。
  这是一份战报,报的是广南军将袁用不顾狄青将令,协近万将士冒然出战,大败而回。
  这都不是关键。
  关键是,袁用大败,又令南下的邓州厢军一营将士断后,以助大军撤退。
  邓州厢营不辱将命,于昆仑关阻近万侬敌两个时辰,斩敌近千,确保了广南军全线脱险。
  最后,又一路撤退,掩杀路歼敌俅数百。撤至宾州,却遭袁用遗弃,不肯开城救援。
  不得已,邓州厢营又与侬贼绝战宾州城下,以百人之数歼敌近千,坚持到了征南先锋杨文广所辖部到达。
  五百将士,只余一十九人得活!
  此后,杨文广下令将逆将袁用拿下,曹觉不满其行径,当众斩杀……
  看完战报,唐奕猛然叫道:“杀的好!”
  那一营的人,很多都是他亲自训练过的,相处时间虽不长,但就这么没了,唐奕怎能不恨?
  只不过……
  依这封战报来看,袁用让邓州营断后,致使死杀惨重这是肯定的了,曹老二受不了这个气,宰了袁用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你把战报写成这样儿,这完全是在藐视皇帝和朝臣们的智商啊!
  “这……这也太假了吧?”
  曹佾一叹“……”
  在二人看来,有点脑子的一看这战报,都知道是假的。
  有点太扯淡了!
  广南军近万人都败了,邓州一营乌合之众就能阻敌两个时辰?
  两个时辰完了还能退,退了还没乱,还杀了几百!?
  最后还能跑到宾州城下,以百人残部,毙敌一千。最最后,还特么活了十九个!?
  哦操!这特么是天兵天将吧?
  别说是一营五百厢勇,就算是五千最精锐的西军,在败退的情况下,也做不到阻而能退,退而不乱,杀敌两千余。
  此时,唐奕就算为邓州营全灭而激愤,也不能偏袒到这个份儿上,这战报根本就不可能有人信。
  “怎么办?你说吧!”
  “什么怎么办?”唐奕拧着眉头。
  “你去跟官家说,让广南把曹觉押回京城再审。绝不能在回京之前就定了性!”
  “这不难。”曹佾沉吟道,“景渝毕竟是有爵位在身的,如今广南军界,除了狄青和杨文广,没有人比他的地位再高。只要狄青不出声,送回京再审,不是什么难事!”
  唐奕摇头,“这就好,但是,现在还不能回京!”
  “我这就给狄帅去信,让他把曹老二先扣下。”
  曹佾不解道:“为什么?”
  为什么?
  现在广南局势未明,朝廷微词颇多。这个时候曹老二因来,很可能成为朝臣们的宣泄口,拿他开刀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唐奕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朝中能帮他们说话的人太少了。
  “先看看情势再说吧。”
  这份战报和那个奏本,在明天早朝上,还不定起多大的浪呢。
  ……
  唐奕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第二天早朝,群臣直接就炸锅了。
  广南本来就乱成了一锅粥,曹老二还敢当众杀人,更是给人落下了口实,而且那份战报,更是雪上加霜。
  当初,狄青挂帅出征大伙儿就都不同意。不以文官压阵,官家独信一个武人,这让一朝的老学究儿们就不舒服。
  这下可好,狄青这战报,分明就是有意偏袒,哪有这么夸的!?
  照这战报的写法,有三千邓州营厢勇,大宋就天下无敌了呗?
  而且,别忘了,现在政事堂做主的是曾公亮和贾昌朝。
  这两位和唐子浩、和观澜商合都不怎么对付。加之对武人天然的蔑视。更不能放过这一遭死命打压的机会。
  早朝之上,赵祯差点没让他们咽死。
  除了富弼、包拯觐言,慎重而行,情况有待查明。列班百官无不一口同声的要求将曹觉正法,以儆效尤。
  赵祯只得一个“拖字诀”行事,暂时把事情压了下来,等广南局势平定之后再说。
  下朝之后,唐奕也知道了早朝的情势,气的把屋里能摔的都摔了。
  他倒不是没预料到朝臣的反应,他是疼心!!!


第313章 困局
  整个早朝,所有人都盯着曹觉,盯着狄青的做假战报,盯着没给狄青派文臣监军。
  所有人都选择性地忽略了,袁用冒进的事实!
  所有人都忘了,邓州营五百军士的死活!
  那个大殿上,有一头算一头。
  所有人都在为了从这件事上捞一点政治上的好处而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