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前提是稳定,之后再说什么兵魂、血性之类强军的话。
  唐奕一叹,这也是没办法的,老赵家除了太祖,就都是“怂将”带出来的,自然都是“怂兵”。
  “若想彻底的强军塑武,非一日之功也。”
  大宋的军制是从根儿上就坏了的,想靠几句口号,一点后世带兵手段就彻底扭转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长期的大工程。
  见赵祯神情一萎,唐奕又道:“但是,陛下莫急,咱们可以先把邓州营这个标杆树立起来,塑造成一个典型,大加宣传,以提震士气。然后再加上一些……”
  “加上一些什么?大郎直言便是。”
  既然赵祯都让说了,唐奕也没什么好矜持的了。
  “草民想从邓州营的将士之中调出几个,来观澜书院任教。”
  “书院任教?!”赵祯心说,你可真敢想啊!让武人去教文人?那还不得吵翻天?
  “是的!”唐奕坚定道。“草民是这么想的,陛下也看到了,观澜这批学生,不说千古仅有,但也差不太多了,将来必定是我大宋的中流砥柱。”
  “再加上文人监军的传统,一时半会儿是无法改变的,早一点接触军伍,早一点了解什么是兵,什么是军队,对他们,对大宋,都是有好处的。”
  “教些战法、战略也就够了吧?”
  赵祯还是觉得不妥,毕竟以武带文,在大宋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王德用插话道:“陛下不知,文官就算再懂战法,再精战略,不懂得什么是兵,不知道手下的军将想的是什么,也一样带不出一支强军。”
  “那这……”赵祯苦着脸一摊手。“让朕如何去和朝臣们说呢?”
  “陛下!”唐奕躬身一揖。“观澜是民学。”
  话下之意,用不着您跟文臣们说什么,我们是民学,怎么折腾他们管得着吗?
  “那就……”赵祯一咬牙,“大郎去做吧!”
  “陛下放心,若朝臣鼓噪,都推给草民便是。”
  “且安心做你的事情吧,这点事儿,朕还能帮你扛一扛!”
  既然下了决心,同意了唐子浩的建议,那赵祯就不能任由观澜被文臣构陷,而自己躲了清闲。不然,会寒了观澜人的心。
  “你且下去吧!”
  “草民告退。”
  “对了,看看还有空院儿没有,腾出两套,明日汝南郡王和北海郡王要搬过来。”
  “没有!”唐奕一瞪眼,都不管这是皇帝吩咐了。“就一套,北海郡王来了有,汝南王就没有!”
  赵祯被他弄乐了,这小子使性子就从来不分场合。
  “没有也得有。皇后临盆在即,他二人身为皇族大宗正,是一定要在场的!”


第326章 阎王营
  在后世,唐奕听到过这样的一个讨论,说,有一个皇帝想认下自己流落民间的私生子,却不敢认……
  然后,有人就开骂了,说这个皇帝窝囊死算了,当了皇帝,天底下你最大,却连自己儿子都不敢认,简直是扯淡。
  ……
  好吧,别的朝代什么样儿唐奕不知道,但是在大宋朝,别说是私生子了,就不是私生的,都不是你想认就能认的。
  大宋朝皇族出世,必须得有大宗正寺出面严明正身,发下皇族专属的“身份证”,你才能算是皇族了,以后才能享受皇族的待遇。
  包括“赐名、爵位、供养钱、入族谱等等。”
  这事,皇帝是说了不算的,一切由宗正寺来掌管。
  若是没有那张“身份证”,别说你是私生的,就算是皇后生的也没用,一切皇族待遇跟你都没关系。
  所以,别看赵祯把曹皇后藏到回山来生孩子,但是规矩不能破,必须要宗正寺在场才行。
  这事儿不是唐奕可以任性的,只得乖乖照办。
  不过,在他看来,赵祯也没必要弄的这么正式,反正是个丫头片子,这可怜的邻家大叔注定没有儿子的命。
  ……
  唐奕下去了,赵祯又和王德用商量了起来,这个邓州营到底怎么个重建法儿,应该归到哪一军之下。
  王德用一琢磨,“要不?干脆单设一军吧?”
  赵祯一翻白眼,那也太扯了。
  五百人的一营,直接扩成五千人的一军?
  “砍一半,设一厢吧!”
  北宋军制,一伍五十人是最小的战斗单元,两伍为一都,五都为一指挥,也就是一营五百人,五营为一厢,也就是满编两千五百人。
  往上还有,两厢为一军,十军为一大军。
  邓州营只余十九人,这其中给观澜三人,再把曹觉剃出来,就只剩十五人,能带出一厢的精兵已经算是不错了。
  “那谁来统领?”王德用问道。
  “原营指挥曹满江断了一臂,肯定是不行了,把下面的都头直接跨到一厢都尉也不太行吧?”
  曹觉就更不行了。
  换到别的厢,他够格。但是,在邓州营,他一直以下属军卒的身份从军,直接跳到原来各级长官的上面,这在军中是大忌,就算升他的官,也要调到别军,不可在原部。
  “要不……”王德用想说,“要不让我家咸融来管吧!”
  可惜,最后还是没说出口,他孙子王守忠已经是殿直,掌着大内近卫了,要是把手再伸到禁军里,不合规矩。
  “要不,让杨家二小子来吧?”老国公最后还是改口了。
  杨怀玉?这个可以有。
  赵祯点了点头,“杨怀玉此次南征表现极勇,倒是应该升一升了。”
  第二天早朝,赵祯直接宣布了对邓州营的封赏。
  原邓州厢营,编入禁军神威军,扩军一厢,赐名——
  阎王营!
  好吧,这个名字是唐奕给起的。他觉得比什么神威、神武、震南、征西的,霸气得多。
  至于什么神鬼忌讳,邓州营就是从阎王殿里爬回来的,谁还怕这个?
  而邓州营一十九名将士也是各有封上,最低级的配军都直升都头。
  曹满江更是连升无数级,从九品上蹿到了五品上的天雄都尉,暂待任用。
  新邓州厢由杨怀玉执掌将印,并令其在禁军各营挑选精悍之兵充入新军。
  而且,赵祯特意作了一篇《告邓州军勇亡魂书》,以祭奠邓州营死难将士。
  圣喻一下,邓州营将士自然鼓舞振奋。
  而曹满江一听唐奕要让他在观澜执教,惊的眼珠子没掉出来。
  “我来教书?这可不是儿戏。”
  “谁也没给你说,这是儿戏啊!”
  唐奕撇着嘴,“实话跟你说吧,陛下把你直接提到了五品上,就是让你置仕之后,也能有份儿好待遇。”
  “这事儿是官家授意?”
  “那你以为啊,这就是官家的主意,要让这帮文生早点接触军营。”
  “那行,我干!”
  “这就对了嘛!”唐奕大笑。
  他是连蒙再骗啊,主要还是怕老曹来了观澜以后放不开手脚,干脆把赵祯拉出来给老曹壮胆。
  “挑两个人跟你一起。放心,在观澜的待遇比吃饷可高太多了。”
  老曹略一沉吟……
  “那就李方休和胡林吧!”
  李大魁走了,李家就剩下李方休和李贺,有这么个机会,老曹想把兄弟两个拉出来一个,别再有什么战事,都搭在沙场之上。
  “行!你们跟他们通个气儿,不用担心前程,一定让他们舒舒服服地退下来。”
  “这个不急,那我到书院能干点啥啊?我又不会教书。”
  唐奕白眼道:“以前在军中干什么,到书院还干什么呗。”
  “除了排兵部阵不用教,什么吃喝拉撒站立坐走都归你管!”
  “……!!”
  曹满江听的直瞪眼,“那这群嫩娃娃哪受得了咱邓州营那一套?”
  “这不是你操心的,我只有一个要求……”
  “啥?”
  唐奕阴森一笑,“别拿他们当人!”
  “……”
  观澜上院的学霸们还不知道,让他们记一辈子的“曹阎王”降临观澜了!
  ……
  既然定下来了,唐奕也不耽误,直接把马大伟叫来,三人一起去找老师范仲淹。
  上院大改,不光是规矩,还有衣着用度、相应的院规都得改,这得和老师一起商量,也得马大传去张罗着置办。
  而针对上院儒生相互攀比富贵,拉帮结派的问题,唐奕订的规矩也很简单:
  “没收一切个人物品,穿的用的书院统一配发。”
  范仲淹一琢磨,“这个可行,大伙用的都一样,也就不用比了。”
  “但是,出身富贵的学生总会自己掏钱搞些特殊怎么办?”
  “什么书童、丫鬟都撵回家去,财物一并没收。”
  “用处不大。”马大伟提醒道。“山下就是回山繁华之地,离的这么近,难免儒生把钱存在山下,时不时出去花天酒地。”
  唐奕嘿嘿一笑,“早想好了!”拍的一声把一个小册子扔到桌上,“看看这个,能不能治得了他们!”
  马大伟翻开一看,不禁惊道:“你这也太损了点儿吧?”
  ……


第327章 书院大改
  那小册子上,是一整套的佣工制度。
  没错!
  佣工制度!!
  对象,就是观澜上院的这些倒霉学霸。
  唐奕准备在观澜上院发行“饭票”,实行工分制。
  每月给予儒生们发一些饭票。
  注意,是一些饭票!
  这个数量唐奕算过了,也就是能吃饱,饿不死的水平,要是想要大鱼大肉的吃好,可能困难点儿。
  而且,册子里面还规定,什么笔墨纸砚、内裤袜子、牙粉、面巾,都得用这“一些饭票”来换。
  所以,这个白发给你的饭票,够用才见鬼呢,唐奕是存心给他们找不自在。
  那不够怎么办呢?
  好办!
  可以给书院打工,挣工分,用工分来换饭票。
  工种、工作有很多种,给予的工分也各不相同,小册子里都记着呢。
  比如,打扫公共场所啦,整里书斋啦,食舍帮工啦,后山的炭厂里打工啦,挑粪啦……什么都有。只要你肯出力气,在书院里肯定能吃得饱,穿得暖。
  让这些嫩秀才去做工?干粗活?马大伟心说,大郎这招也太损了。
  范仲淹也拿起小册子来看,更是看的眼皮直跳。
  让儒生们去出苦力?还挑粪?这画面范仲淹有点不敢想。
  “有这个必要吗?”
  “有!”唐奕笃定的点头,“既然要改,那就彻底点儿。”
  唐奕当然不缺这个钱,但是,他想用这种方式来彻底打破这些儒生现有的价值观。
  什么两手不沾阳春水,什么君子远庖厨,全特么给我滚蛋。
  唐奕就是要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让儒生们现在就学会自力更生,并接触底层民众,了解民间的疾苦。
  只有现在他们懂得了老百姓生活的不易,将来身处高位,做出决定的时候,才不至于脱离百姓。
  可能会有人骂,可能会有人抵制,但是,那又能怎样儿呢?反正军事化管理都已经引进来了,就不差再折腾点。
  范仲淹知道,这么做绝对有利无害,但同时他也知道,这么做阻力必将更大。
  “那大郎就去做吧!”思量再三,范仲淹还是决定支持唐奕。
  正要继续商讨,却见有内侍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范公,陛下……陛下有旨。”这货跑的气儿都喘不匀了。
  范仲淹道:“大官慢讲,陛下有什么旨?”
  “陛下有旨,传范公即刻觐见!”
  范仲淹眉头一皱,赵祯虽住在观澜,但没有特殊的事情是不会召见他的。
  唐奕见老师表情,摸出一大块银子塞到那内侍手中,“大官,可知是陛下急召吾师是何要务?”
  “皇后娘娘要生了……”
  唐奕一震,看向老师,却见范仲淹已经大步急行而出。
  ……
  回山不比禁宫,皇后在大内生产,朝臣来关心国本,也只能在宫外候着。
  而回山的休政殿就在皇帝行在的边儿上,里面有什么动静,外面竖着耳朵听,就听得见。
  所以,皇后临盆的消息一出,现在在回山的朝臣就都聚到了休政殿前,眼巴巴地等着听信儿。
  赵祯身边信得过的朝臣只剩一个富弼,于是就把范仲淹、杜衍叫来,与富弼一道压住休政殿的场子。
  等唐奕到的时候,已经看不到赵祯的影子,他已经亲自守在了皇后寝宫门前。
  只见到老师站在文臣之中,与富弼低声交谈。而曹佾则是站在外圈,急的团团转。
  唐奕靠过去,“你荒甚!?这是大喜之事。”
  曹佾不搭理他,双手合十,仰头看天,“满天神佛、诸天道君,保佑家姐,平平安安渡过此关……”
  那样子滑稽得很,但是唐奕却一点都笑不出来。
  曹皇后已经三十多岁了,放在古代绝对算是大龄产妇,这个时代女性临盆本来就和在鬼门关上走一回差不多,更何况是高龄产妇。胎位稍有不正,就容易出现一尸两命的悲惨结局。
  拍拍曹佾的肩膀,“别担心,皇后娘娘吉人自有天相。”
  潘丰也靠过来,安慰道:“放心,必是龙儿!”
  曹佾苦脸小声道:“还没什么龙儿啊,不求立下国本大功,只求平安无事吧!”
  曹佾的姐姐曹皇后别看这些年一直后位稳固,其实过的也十分艰难。自入宫起,这二十年未有一男半女,足以让朝臣和有心之人诟病曹皇后无德。
  曹佾现在的想法很简单,不要求必是龙儿,哪怕是个公主,也足以让曹皇后摆脱那些流言蜚语了。
  唐奕和潘丰没接话,后宫这些年就像是着了魔,女多男少。
  自荆王天夭之后,更是十几年未见男丁,虽然生儿生女皆由天定,但依这些年的情况来看,是男孩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潘丰那话只能是美好愿景,聊以安慰罢了。
  ……
  这时,孙郎中也闻讯赶来,远远地看着这边的情形。
  唐奕安慰了曹佾两句,就走到孙郎中身边,给皇后接生问脉,这事是肯定轮不到孙老头这个宫外的医生的。
  “怎么样?有底吗?”
  孙郎中撇嘴道:“放心,三天前刚把过脉,胎气极正,出不了什么问题。”
  “那就好。”
  “倒是你。”孙郎中横着唐奕。“你有底吗?”
  “我有什么底?”
  “那个什么酸啊碱的食疗谱子可是你弄出来的,要是生不出男孩,看你还吹不吹!”
  唐奕一瞪眼睛,吓的左右看看,“你可别瞎说,本来就是没根据的事儿。”
  这事儿,还得从当初孙郎中给曹皇后治不育之症的时候说起。
  那时,唐奕猛然想起后世有个没什么依据的酸碱性的理论,说是想生男孩,女人要维持碱性体质,而男人则是酸性。
  正好唐奕学的是化学,平时又爱研究吃,所以对一些寻常食物的酸碱性很了解。
  于是,就给孙郎中出了这么个馊主意,把赵祯和宫中几个妃嫔的食谱都给换了。
  后来唐奕就去大辽了,回来之后,正好曹皇后和苗贵妃都有了身孕,这事儿就让孙郎中想起来了。
  可唐奕完全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反正也吃不坏,后世都没找到科学的依据,他上哪儿能“有底”去?
  “别往出说啊,这可不是小事儿!”
  万一让朝臣知道了,等会儿曹皇后再生个丫头片子,依唐奕这招人恨的劲儿,他们不作点文章才怪。
  ……


第328章 壁上静观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众臣就聚在休政殿前一个都不肯走。
  可是,曹皇后的喜讯还没等来,又有人出来添乱。
  只见寝宫那边暮的一阵手忙脚乱,大伙儿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以为出了大事,曹皇后生产不顺。
  宫人出来一问才知道,苗贵妃也要生了。
  孙郎中眉头一皱,苗贵妃不应该啊,算着日子应当还有半个月才到日子,怎么今天也来凑热闹!?
  可是,哪由大伙儿多想,寝宫那边已经乱成了一锅粥,连张贵妃都把自己的女使派过去帮着支应。
  外面一众朝臣更是紧张的不得了,有的已经开始学着曹佾的样子,对天祈福了。
  他们是多么期盼曹皇后或者是苗贵妃可以旦下龙儿啊,也好了却大宋无储君继位的窘境。
  唐奕现在站在曹佾身边,心净如水,反而没什么波澜。
  赵祯无子,这是千年的糊涂案,谁也说不清他怎么就这么倒霉。一生积德大善,却落了个绝户命。
  也许……这就是因果报应。
  赵二弑兄席位,抢了太祖一脉的龙根,传到赵祯这里注定无子,把皇帝让给了赵允让一脉。
  而那一家子,从短命凉薄的英宗,到把大宋折腾个半死的神宗,再到抢妓女的胭脂钱,妄图保住江山的徽钦二帝,彻底葬送了大宋的半壁江山。
  而走了大运的康王赵构也是个老绝户,大宋的帝位转了将近两百年,最后落到了太祖七世孙赵昚的手里。
  还是回到了原点,
  还是回到了太祖一脉掌中。
  这其中的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谁又说得清呢?
  正默默地想着,寝宫院门一开,大伙一震,以为是生了,可惜出来的是赵允弼和赵允让。
  他们作为宗室之人,这个时候当然要守在寝宫之外,随时等着皇后为皇室添丁。
  但是,院子里,赵祯面沉似水,宫人进进出出,气氛让人窒息。俩人是有点受不住了,出来透口气。
  他们一出来,富弼先靠了上去,朝赵允弼一抱手,“王爷,里面的情形……”
  赵允弼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这个时候,谁也不敢多说半句。
  汝南王赵允让则是抬眼看向曹佾那边,略一沉吟,行了过去。
  走到近前柔声道:“景休毋须担忧,宫中隐婆已经带出话来,皇后娘娘一切都好,旦下龙儿只是时间问题。”
  曹佾面无表情地拱手道:“多谢王爷关心!”
  赵允让和善地点了点头,转头看向他身边的唐奕,佯装温怒,却也算和声细语地道:“唐大郎,上次你到我王府门前,都干了什么?”
  说完,不等唐奕反应,又转而一笑。
  笑骂道:“臭小子!你们小辈的恩怨,我本不应插手。然本王自知家里那几个不省心的顽劣得很,若有得罪之处,大郎莫要和他们一般见识。”
  ……
  唐奕心中大叹:
  这特么可真是“人生如戏,全凭演技”啊!
  你怎么就能说的这么亲和友善?怎么就能这么像真的呢?
  “原来王爷还记得那事啊?草民倒是都忘了。”
  噗……
  曹佾差点没笑出声来,你把人家儿子给扇了,完事儿你说你都忘了?
  还能再无耻点吗?
  能啊!
  只听唐奕道:“王爷且放心,草民当时也是一时气愤才做下的错事。”
  赵允让嘴角抽搐,“知道错了就好!”
  “是的。”唐奕装的无比恭敬。“草民当时只当这二人太过混蛋,不扇他们不足以泄愤。”
  “但是,后来才知道……”
  赵允让表面平静,心里却已经气的要发狂,这小王八蛋说话夹枪带棒,没一句能听的。
  “知道什么?”
  “知道,原来我误会了,混蛋的不是他们,而是另外一个老东西,错怪了两位世子,奕深感愧疚。”
  “噗……”
  曹佾这回是真没忍住,唐奕太坏了。
  “王爷,且先慢聊,佾先告退!”
  曹佾一拱手,调头就跑。不能再呆了,再听下去,他这个外人都得替赵允让尴尬。
  ……
  赵允让脸都绿了,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何况他没理呢?就是想演一波儿,看看能不能缓和一下两方的气氛。
  “唉!”爽然一叹。“大郎,不必如此!本王能放下体面主动找你,难道大郎这点面子都不给本王吗?”
  赵允让真的是来求和的。
  说白了,在他看来,不论他与赵祯之间有何龌龊,那都是皇室内部的事情,与唐奕这个外人没关系。
  唐奕也不用这么着急就站队,大可等尘埃落定之后,再用手中的筹码换取对他最有利的酬劳。
  赵允让给得起!赵祯给了唐奕什么,他也敢给什么。
  只不过,他算错了赵祯的“慈”在这场角逐之中的份量;算错了,说到底唐子浩先是个重情义的“人”,后才是重利益的“商”!
  唐奕闻言反倒笑了。
  “王爷,有什么话还是直说吧,草民脑子转的慢,不习惯绕弯子。”
  “也好!”赵允让点头。“本王从没有针对大郎的意思,若是有误伤之嫌,还望大郎体谅。”
  “那王爷针对的是谁呢?”
  唐奕一句话差点没把赵允让噎死,这浑小子就不能好好地照着名利场中的规矩来吗!?
  见赵允让答不上来,唐奕也是一叹,“王爷,何必如此呢?做个太平王爷不好吗?”
  “本王就是个太平王爷,现在是,将来也是,死后依然是。”
  “可是……”
  “储君一日不立,国即一日不宁啊!”
  “那王爷觉得谁是储君呢?”
  “大郎何必有此一问?难道心中没有计较吗?”
  唐奕摇头,用下巴一指皇后寝宫,“是男是女可还没个定数呢!”
  赵允让一笑,“陛下二十年无子,大郎觉得,这次的机会又有几分呢?”
  唐奕摇头不语,尽管他也希望赵祯生儿子,但是,从历史经验上来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