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福宁殿中。
  王德用、赵德刚、范仲淹、杜衍、尹洙一个不少地列于下首。
  甚至连朝官们不知道的,曹佾、潘丰亦在此列。
  众人默不作声地看着正位的赵祯。
  “可否确定?”
  赵祯问话,曹佾急忙上前一步,“回陛下,十之八九!”
  潘丰接道:“可靠消息,北朝的辞旧年表三日前就到了。可是昨日,快马飞驿又来了公文御令,直投萧思耶的手里,应该就是针对那件事无疑了!”
  王德用则是冷着声音道:“昨天晚间,北朝使馆的人先后去了贾昌朝、包拯、唐介、王拱辰,还有另外几个言官的府上。”
  除了一个贾子明是宰相,剩下的都是大宋的言官、谏臣。去干什么,不用想也知道了。
  ……
  赵祯听得脸色越来越难看,终于来了吗?
  范仲淹道:“辽人怕是沉不住气,想要撕破面皮了。”
  赵祯抓起案上的镇纸,想扔出去,却又忍住了,握着镇纸的指节发白。
  “公然勾连我朝谏臣,好生霸气!”
  范仲淹道:“此事咱们有愧,辽人自是无所顾忌。再说,辽人也清楚,咱们怕把事情放上台面,更添胆气。”
  曹佾一叹,看了看左右的诸位老臣,咬了咬牙,终还是忍不住,再上一步,拱手长揖。
  “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第488章 皇威
  “臣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包括赵祯在内,所有人都是一怔。
  都这个时候了,还有什么是不能讲的?
  “这里并无外人,景休直言便是。”
  曹佾再咬了咬牙,身子压得更低,“是陛下做出决断的时候了!”
  赵祯愣了一愣,“决断?”
  只听曹佾继续道:“是要燕云,还是唐子浩?还请陛下圣裁!”
  众人无不一震,“要燕云,还是唐子浩?”
  既然开了头,曹佾也没什么可顾忌的了。
  “事到如今,情势已然明朗。辽朝想借此事压我皇宋一头,好让耶律洪基更为平稳的上位,甚至也不排除从中捞一些好处的心思。”
  “可是,此事甚大,不可明示。若想安然度过,除了让大郎背下所有恶名,朝廷撇得一干二净,再无他法!”
  “不行!”王德用不等曹佾说完,就断然否决。“咱们大宋的男儿还没死光,难道事事都让唐大郎来堵窟窿!?”
  说到此处,老将军眼中湿润,朝赵祯猛然抱拳,“陛下!!!”
  “他刚刚成年,前途无可限量!您不能……”
  “不能啊!”
  赵祯急忙起身,亲自上前扶起王德用。“老将军不必如此,那孩子也算是朕看着长大,怎忍心让他……”
  赵祯也说不下去了,他这个皇帝欠唐子浩的。
  “臣的话还没说完!”曹佾在二人伤怀之时,突兀插话。
  “若要保下大郎,只能朝上拖延,尽量化解。而且要撤回辽朝的一切布置,断了耶律重元的助资,做出缓和的姿态,安抚辽人。”
  说到这里,曹佾抬起头,一字一顿道:“如此一来,就相当于告诉辽人,这桩事,咱们大宋认下了。”
  “就算他们不事后算账,也必会有所防范,再想从头谋划到今日的地步,却是千难万难了!”
  说完,给赵祯时间消化,隔了半天才道:“所以臣说,要陛下做个决断,是要燕云?还是唐子浩?”
  “……”
  福宁殿中一片死寂,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若是朝廷不认,推给唐奕,那么最多费些口舌,花些银钱。唐奕在辽朝谋划的东西,埋下的人脉都还在,照着这个路线发展,取回那块地,并不是没可能。
  但是,这么做,唐奕就算是彻底废了。
  私通外国,不论是在礼法,还是百姓的情感上,都是无法接受的。
  可是,若是保下唐奕,那么正如曹佾所说,收复燕云也就没了希望。
  良久,赵祯悠悠一叹,“燕云啊……”
  “那是我汉家身上割下来的肉!”
  “却在夷狄手中变成了一把刀,一把悬在我大宋脖子上的饮血长刀!”
  说到这里,看向众人。
  “大郎与朕说过,不取燕云则万事难启。大宋除了守成苟活,再无建树!”
  王德用听到这里,以为赵祯要放弃唐奕,选择燕云。
  “那也不能……”
  “老将军!”范仲淹拦住他,凄然道。“那是大郎之志。”
  赵祯这样选,无可厚非,这是一个皇帝应该的选择。即使唐奕站在这里,他自己也会这么选,以牺牲一人,换故土归国——值得!
  赵禎笑了,“朕还没说完,老将军莫急……”
  “燕云确实重要,若换了唐奕以外任何一人,哪怕是朕自已!”
  “就换了!”
  赵祯眼中精光暴射,“因为值得!”
  “可是……”
  话锋一转,“用燕云来换一个唐子浩,值吗!?”
  随后,赵祯语气更加坚定:
  “不值!别说一十六州故土,十个燕云朕也不换!”
  “废了布置,就废了!我赵祯犹在,唐子浩犹在!”
  “智不可得,攻之!”
  “朕却不信,有唐子浩,有你们,大宋上下一心,政通民和,有生之年,拿不回那一十六州的祖宗基业!!”
  “!!!!”
  王德用有点晃神儿,这话……这话是赵祯说出来的?是咱们那个“和事佬”说出来的?
  猛的抱拳,再次拜倒。
  “有陛下这句,老臣愿再苟活二十载,戎装再起,助我皇宋,达成所愿!”
  范仲淹、杜衍、尹洙、曹佾、潘丰,无不激动难明,齐齐拜倒。
  “臣等愿效死力!”
  ……
  殿上诸人唯一人没动,一瞬不瞬地看着赵祯。
  “好!!!”
  赵德刚高喝一声,响彻福宁殿。
  老王爷笑了,笑得无比欣慰。
  “此情此景,老臣却是有一甲子不曾见过了!”
  赵祯愣道:“皇叔你……”
  赵德刚笑道:“大郎的事且先放一放,今日老臣却有几句心里话,与陛下说说。”
  “皇叔请讲!”
  赵德刚眼神一阵恍惚。
  “臣今年八十有四,垂暮老矣。当年父皇崩世之时,也还只是个五岁孩童。”
  众人一怔,不知道赵德刚怎么说起太祖来了。要知道太祖之死,到现在也是老赵家的禁忌。
  赵德刚却仿佛没看见大家的表情,仍然自顾自的说着。
  “那时,老臣尚且年幼,对当年的人和事印象也是模糊不清。以后再想起,也就只剩下一个概念了。”
  赵祯问道:“什么概念?”
  “精、气、神!”
  赵德刚一字一顿道:“当年,不论是父皇,还是太宗皇帝,亦或是满朝文武,那股子朝气,是现在没法比的!”
  “虽然内蕃未平,外敌不息,百姓生活也远没今日富足。但是,从上到下脸上都挂满着希望,挂满着冲劲儿,用唐大郎的一句糙话就是‘老子天下第一’!”
  听到此处,王德用被其感染,他比赵德刚小不了几岁,也是满脸追忆。
  “是啊……”
  “那时,我们的父辈犹在!潘美、曹彬、杨无敌、石守信,我大宋战将云集、名臣无数,在太祖、太宗的带领下,南征北战,横扫六合,何等豪迈,何等傲然!”
  赵德刚接道:“老臣还记得雍熙年间,太宗皇帝高临开封城头,与北伐将士送行。那股挥师百万、剑指天下的气魄,那股复我河山、铁血长空的胆气,却是在先皇与陛下身上再也没见到过了。”
  “因为,陛下与先皇……真的是太软弱了……”
  “……”


第489章 迟到了五十年的勇气
  赵德刚说得露骨,甚至是忤逆,但却似全不自知。
  他见识过太祖和太宗的宏志,也见识过真宗与赵祯的一味求稳求和。
  雍熙北伐!
  正是那次无功而返的北进,折了大宋的胆气。以至于辽人铁骑打到了自家门口,皇帝却只想着逃,却不愿再拿起剑,与夷狄拼命!!
  当年,赵德刚在澶渊城头,亲眼见识了大宋君臣的懦弱,亲眼看着真宗与辽人签下那份城下之盟。
  他的心在滴血,他不知道大宋到底怎么了!?哪出了问题!?
  让蛮人给阉了吗?
  ……
  这些话,他在心里憋了五十年,整整五十年!
  “身为太祖之后,老臣这一辈子谨小慎微,生怕一个不好,给子孙招祸。”
  “老王爷!”杜衍想止住他的话。这话怎么能说得出口,何况当着赵祯的面儿说?
  “让本王说完!”赵德刚面目狰狞。
  “本王虽也是懦弱一生,但是……”
  “但是,本王毕竟姓赵,毕竟是汉家儿郎,是大宋子民。看着大宋越来越屈辱,臣却是再也憋不住了。”
  赵祯心口发闷,“叔皇所言极是……朕……愧对先祖!”
  “不!”赵德刚一口否认。
  “说句大不敬的话,陛下比先皇强得多。”
  “至少,陛下的血还没彻底冷掉!”
  ……
  说到这里,赵德刚环视众人。
  “本王与大郎第一次见面,是在华联铺的开业大典之上。当时,那个小子当着京中贵胄的面儿,把潘国为骂了个狗血淋头。”
  潘丰脸色一红,窘道:“老王爷,提那些旧事做甚?”
  赵德刚笑道:“却是要提的。”
  “因为本王当时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像他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硬人,本王已经许多年没有见过了。他让我想起你们的祖上,与太祖、太宗一同横扫六合的那批‘硬人’!”
  “这些年,本王一直静静地看着这个孩子一步步走过来。”
  说到这里,赵德刚顿了一下,“诸位没发现吗?”
  “若是早十年,别说是谋划燕云,就算是生出这个想法,有几人会认同!?更别说,咱们已经谋划了一半儿了!”
  赵祯一怔,他不禁问自己,喃喃地说出了声儿:
  “十年前……?朕是不敢放一个孩子这么折腾的吧?”
  “哪里是敢不敢的问题?”赵德刚笃定道。“刚刚那番‘智不可得,攻之!’‘有生之年必复燕云’的宏图铁志,会有吗?!”
  “想来,要是没有唐子浩,范希文会继续在官场沉沦!”
  “本王会继续混吃等死!”
  “曹景休、潘国为还继续做他的富家翁!”
  “尹师鲁可能已经变成了一捧黄土!”
  “而陛下……”
  “陛下也必是得过且过地支应着大宋,苟活于世!”
  “谁敢去想燕云几时归宋!?”
  “……”
  不会!
  真的不会!
  ……
  赵德刚是在告诉赵祯,唐奕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人。
  时至今日,虽然他革宋的志向还未实现,但是却把大宋君臣的心志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正把宋人的胆气一点点地挣回来,把众人的精气神再次点燃。
  至少,从前的赵祯是绝说不出刚刚那番热血之言的。
  “智不可得,攻之!”
  这样有血性的话,一甲子,一甲子也没人说过了!
  “所以……”赵德刚目光坚定道。“陛下说的对,别说一个燕云,十个燕云来换唐子浩,也不能换!”
  “对!”
  王德用一拍大腿,“老王爷此言甚是!”
  赵祯笑了,笑的无比舒心……
  之前,他虽然说宁保唐奕,也不要燕云。话虽绝然,但也不是没有挣扎的。
  燕云啊?
  于一位大宋皇帝来说,意味着千秋功绩!
  意味着,他的父亲、父亲的父亲、父亲的兄长,都无法完成的千秋功业!
  可是,这个突然爆发的“老实”皇叔点醒了他,比起一城一地的得失,更重要的是那股子兵血未冷、宋志未寒的精、气、神!
  更重要的是,唐子浩还在,这股精气神就不会丢,那就一切都有可能!
  “那就这么定了!”
  赵祯猛然高喝,再没了往日的温良谦和,似一个嗜血猛兽,眼中血光乍现。
  “且让辽人先得意着,来日,朕以兵戈取之!”
  ……
  众人无不拜倒,“陛下圣明,臣等愿效犬马之劳!!”
  范仲淹诚心拜下,心中与尹洙、杜衍等人一样,澎湃万分。
  此时的大宋皇帝,已非昔日可比!
  赵祯,却是登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同样大宋也找回了缺失多年的血性!
  一切——皆有可能!
  ……
  只是,谁也没注意到,赵德刚虽随之拜倒,却是一言未发,沟壑纵横的老迈面庞不欢不怒,心中亦是不悲不喜。
  时辰……到了!
  ……
  不知不觉,赵祯与几位老臣在福宁殿中已经细谈了一个时辰。
  ……
  卯时半,漏院里已经快要炸锅了。
  按常例,这个时辰都已经该下朝了,可是,咱们那位从来不迟到的皇帝,却在年关大朝这个接骨眼儿上,迟到了……
  富弼面沉似水,与文彦博对视一眼,“怎么还不出来?”
  文彦博沉吟道:“当是快了吧……”
  其实,他心里也没底。
  今早一来,他就发现有点不对劲儿。一向还算和善的大辽通政使萧思耶冷着脸,一副距人千里的样子,西夏贺岁使也是似笑非笑。心里有鬼的文彦博总觉得,这货在等着看好戏。
  唐介似乎有话要与他们说,但是包拯一直贴在他身边,找不到机会。王拱辰和几个言官也是眼神闪躲。
  而包拯那头倔驴看过来的目光好像刀子一般,似是要把他和富彦国扒光了。
  安慰富弼道:“陛下与诸公当是知道了些什么,正在谋划,我等只得静观其变就是。”
  正说着……
  “出来了!”却是吴育叫出了声。
  果然,漏辽侧门闪出几个身影。
  众臣一看,好家伙,个个紫袍玉带,份量都不轻。
  王德用、赵德刚赫然在列,而置仕已久的范仲淹、杜衍、尹洙也都来了。
  更为夸张的,是王德用的一身金甲。白发苍苍却盔甲齐备,左手抓着腰间宝剑,威严无比!
  而赵德刚……
  穿的是祭服!!
  只有皇族祭祀大典才穿的祭祀华服。
  文彦博一怔,大朝不假,但老王爷也不用穿得这么隆重吧?
  ……
  可是,不容他多想,职守内侍已经出来了。
  “陛下有旨,大庆殿见驾!”


第490章 文扒皮发威
  萧思耶,听名字就有点不伦不类。
  姓是汉姓,名却是契丹味道颇重。
  现在大辽朝中,最如日中天的,就是这个萧思耶,还有萧古浑了。
  当然,原因无外乎就是萧古浑有个好女儿,眼瞅就要成了大辽皇后。而那个要成为辽后的女人萧思奴,正好是萧思耶的亲妹妹。
  宋辽关系,不光在大宋,在大辽也从来都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事逢耶律洪基即位最关键的时期,萧思耶在接替萧英出任这个通政使之初,一直还算挺好说话。有时南朝臣僚在两国问题上稍有出格,萧思耶也是忍着,毕竟此时无事就是万幸。
  但是今天,萧思耶是不打算忍了。南人居然敢与耶律重元勾结,却是定要敲打一番的。
  ……
  大朝会,百官同殿,本来也不是为了议政而设。事逢年关,所谓参政面圣,上达天听,也就是走个过场,其实更像是一个表彰大会。毕竟一众外使也在列班,能议出个什么来?
  一套朝仪下来,倒也并无异状。
  赵祯照例对是年有功能臣予以封赏,赞扬几句,勉励来年再接再励。
  又让李大官念了一篇祈祷来年谷丰民安的文章,还特意拿出内库财帛,把殿上的言官谏臣赏了个遍。
  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拿人手短,得了赏,一会儿少说话。
  直到“下一环节”各国觐献年表的时候,真正的考验终于来了。
  大辽作为大宋周边,乃至当世都是仅次于大宋的大国,当然要第一个致辞献表。
  萧思耶适时出班,立于殿中。
  大宋的官员对这位辽官已经是见怪不怪。这几年,宋辽常驻使节,成效颇丰,属实解决了许多之前无法解决的问题。不光省下许多钱不说,也让两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亲密。
  这几年,辽通政使献表都是挑吉利的说,再没有了从前那种夹枪带棒,给大宋添堵的情况发生。
  只不过,今年好像不太一样。
  萧思耶脸上是一点笑模样都没有,而反观大宋这边,几位相公无不眼神犀利,高位上的皇帝更是目光微敛,一副全情戒备的样子。
  这是……
  要出事儿?
  ……
  没错,不但是要出事儿,而且还是出大事!
  只见萧思耶长揖而礼,语气恭敬,“外臣萧思耶,参见大宋皇帝陛下!祝宋皇万寿无疆!”
  赵祯缓声道:“辽使免礼吧!萧卿来开封也有四个月了吧?朕一直没抽出时间亲见,却是怠慢了。”
  “宋皇言重,两国多年亲交,且经年南北皆是太平祥和之象,并无大事,外臣又怎敢惊扰皇帝陛下呢?”
  ……
  客套话说完了,下面就该觐年表了。可是,萧思耶却没有要进行下去的意思。
  略一沉吟,“若说无大事,却也不尽然,外臣正有一事想请教皇帝陛下。”
  众人一皱眉,文彦博则是不等萧思耶说下去,抢先道:
  “萧通使,此为我大宋年关大朝,是各邦觐表,以示万国祥和之时。值此良辰,确非请教佳期。萧通政此时进言,倒显得有些失了礼数了。”
  “扰了各邦使节的祝举事小,若是影响了宋辽两朝的兄弟之谊,却是不美了。”
  “若有请教,还是下朝之后,与我朝陛下单独献言吧!我皇宋天家向来仁善兼听,一定会耐心赐教的!!”
  这一番话说得连范仲淹、杜衍都暗竖拇指。
  文宽夫确有过人之处,几句话连削带打,把萧思耶堵得死死的。
  可是,萧思耶要是让文彦博这么给顶回去了,他也就不算是来找事儿的了。
  “文相公,此言差矣!宋辽之交近年慎密,不就是建立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上吗?正因为所有事情都放在明面,才少了诸多误会。才能走到今日的境地。”
  文彦博眼睛一立,奶奶的,这是要跟我正面硬刚啊?
  论吵架,整个大宋,他就怕两个人——
  一个是师尊孙复,不敢吵;
  一个是唐子浩,吵不过!
  正要撸袖子就上,“文爱卿,且让萧通政说吧。”
  却是赵祯开口了。
  在福宁殿已经做好了准备,赵祯也无所谓压不压着了,让他说就是。
  萧思耶暗暗冷笑,说?说就说!
  “外臣想要请教大宋皇帝,宋民唐子浩,与我朝皇太弟勾结,助资银钱、图谋不轨,是何道理!?”
  “再问陛下,这是大宋天家之意?还是唐子浩与我北朝重臣勾结,其心当诛!”
  嘶~~!
  大庆殿内百官臣僚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唐子浩……
  万没想到,是与那疯子沾边儿的事儿。
  ……
  赵祯冷眼看着萧思耶,这是一点余地都没留啊!
  不过,心里早已有了算计,赵祯并无波澜。正要说话,却是文彦博先出声了。
  给皇帝使了个眼色,意思是:陛下,还没到您出来的时候,让臣来!
  回身扫了一眼萧思耶,小样儿的,噎我?
  “且问萧通政,这是通政自己的见解,还是大辽皇帝授意?”
  萧思耶一怔,“自然是我朝陛下让外臣代为请教!”
  “请教!?”文彦博冷笑,故意抬高了声调。
  “好一个请教啊……”
  说完,扫了四下一眼,不出声儿了。
  ……
  大宋百官暗道,文扒皮的那张嘴……是真厉害!!
  一句话,大辽那点小心思,萧思耶那点声色厉敛,被他抓了个正着,还赤祼祼地晾在了大庆殿上。
  各邦使节又不是傻子,开始可能还没听明白,文彦博这么一点,还有什么不明白?
  宋朝的重要人物唐子浩勾结大辽皇太弟?这事儿可太大,大到足够让这两个大帝国开兵见仗了。
  可是,萧思耶第一次说,还有文彦博第二次问,他都强调了“请教”二字。
  这措词……
  如此大的事,却用了如此轻描淡写的措词?
  辽人……
  辽人分明就是没有要干的意思嘛。
  众人连带着,那个什么皇太弟与唐疯子勾结的事儿也一并看轻了。说不准就是辽人编造出来的瞎话,想从大宋身上刮点油水下来。
  本来,王德用想冲出来了,可是文彦博这么一抢白,老将军又缩回去了,且让这“后生”先支应着吧。
  ……
  萧思耶汗都下来了,这回可没之前那么好搪塞了。
  正要说话,文扒皮哪能给他辩白的机会?
  “再问萧通政,可有证据?”


第491章 大宋吵架王
  “再问萧通政,可有证据?”
  这话问得萧思耶又是一懵。
  “没,没有……”
  “哦~~!”文彦博表情夸张。“原来没有啊……”
  废话!
  让他们知道了是一回事儿,让他们抓住证据是另外一回事儿。要是真有证据,唐奕挖个坑把自己埋了算了,还混个屁?
  “既然没有……”
  “当然没有!”这回是萧思耶抢先了。
  有些支吾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