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以去!但是,有二点必须做到。”
  “哪两点?”
  “第一,不能在大辽谈。可以是雄州,在白沟河边境,哪怕是海上,也不能进辽地半步。这样一来,大郎的人身安全可保万全。”
  “第二,宁可撤兵,也不能增岁币一毫!!”
  “老将军想想,只要大郎去了,辽人增币的愿望没能达成,到时就算撤兵,咱们找个台阶下来,与大郎撇清关系,那大郎许他百万岁币的事情也就不攻自破了。毕竟大郎许给他,又亲自去扑灭了辽人的美梦,百姓、朝臣谁还会信他国书上的狂言?”
  众人一想,对啊,宋公序说的没错!


第507章 太假了
  宋庠的提议让大伙儿都沉默了,过了好久,赵祯才将信将疑地看向唐奕。
  “能行吗?”
  唐奕咧嘴笑了,知道要是不给这帮人吃定心丸,很难放他出去。
  “我看行。”
  “唉!”赵祯又是唉声叹气。“只是……又要委屈大郎一段时间了。”
  至少在唐奕回来之前,“通辽”这个骂名是摘不下来的。
  “陛下安心,草民脸皮厚得很,算不得什么大事儿。”
  ……
  范仲淹也知道,这趟唐奕是非去不可的。略一沉吟,出声道:“陛下,还是派个臣子随行吧!万一有变,也好帮大郎分担一些责任。不然,回来连个替他说得上话的人都没有。”
  “范公所言极是!”文彦博附和道。
  站在正中间的吴育一激灵,顿时预感不妙,他刚才可是自请要去的。
  正要往回缩,但是,已经晚了……
  赵祯一琢磨也对,抬头就看到了吴育。正好他自请要去,而且上次和唐奕出去配合得也不错,那就他吧!
  “既然如此,吴卿家可愿再陪大郎走上一遭?”
  “不行!”
  “不行!!”
  赵祯本以为他就是顺水推舟,吴育肯定不会推辞。却没想到,不光吴育脱口回绝,连唐奕也瞪着眼珠子直摇头。
  什么情况??
  吴育急了,“陛下,陛下还是换个人吧。”
  和唐奕出去一趟,就差点没把心蹦出来,至少得少活十年。再和他出去?估计就回不来了。
  唐奕也是急道:“吴相公年老体衰,禁不起折腾,陛下还是换个人吧!”
  这老头儿看上去挺老实,其实一点都不听话,还絮叨。有一次唐奕就够了,才不想再和他搭伴儿呢。
  可是,吴育一听这话不干了,老夫才五十,正当年。
  “启禀陛下,微臣身体康健得很,只要不是和这混小子一起出去,要微臣干什么都行!”
  唐奕眼睛一立,怎么着?你还嫌弃上我了?
  “陛下不知,吴相公身体是没问题,但心胆皆虚,动不动就吓得晕死过去。”
  “你个臭小子,莫在陛下面前编排与我!”
  吴育怒了,也不管什么场合了。
  “你干的那些事儿,换了谁都得吓个半死。自己无法无天,还要怪老夫不成!?”
  唐奕一撇嘴,“陛下都知道,陛下怎么没像您似的?”
  “陛下那是没亲临实境!”
  吴育瞪着老眼,又觉得这话有点不合适,又补了一句,“陛下是别人能比的吗?”
  好吧,刚刚还是挺沉重的一个话题、挺正经的一件大事,这会却……
  赵祯就弄不明白了,怎么就提了一嘴让他俩搭伙,咋就都炸了?
  王德用、范仲淹则是乐了,那一路的事情,他们是都知道的。听唐奕说时还不觉得,现在看吴育的反应就知道,这位让唐奕折腾得当真不轻。
  “好了,好了。”赵祯无语地劝阻二人。
  “皆是为了国事,何需动了火气?”
  “陛下不知道啊!!”吴育一脸委屈,都快哭了。“这浑小子在京里还好些,一放出去,那真是无法无天,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
  “所以嘛……”赵祯开始和稀泥。“唐大郎身边就得放一个人盯着他。此人呢,还真就非爱卿莫属了!”
  “我……”吴育一口气没上来,差点憋死。怎么我就这么倒霉?还非我莫属?
  “好了。”赵祯拍板。“就这么定下了。”
  赵祯没忽悠他,还真的就他吴育最是合适。
  朝里几个重要的官员,文、富分身乏术,现在大宋既要支撑边境的几十万大军,又要保证朝廷正常运作,这两个人少一个都不行。
  庞籍和丁度性格偏向硬朗,不适合出使;宋庠也不行,他一出去,就真的什么都听唐奕的了。
  也就一个吴育,大事儿上做不了唐奕的主,太出格儿的事儿,唐奕又做不了他的主。
  绝配!
  ……
  事情定了下来,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等到众人散去,范仲淹却没走。
  赵祯知道他为什么没走,别看范仲淹不论是过年时候的那件事,还是今天这件事,都很少说话,但是,其实最心疼弟子的还是他。
  “范卿是为了大郎的事才留下的吧?”
  范仲淹长揖到地,“正是!”
  “陛下还要多多费心,别让大郎承受太多非议啊!”
  赵祯笑道:“范卿放心,朕又怎么会不想着呢?”
  说完,对李大官吩咐道:“你去宣唐介、包拯、王拱辰进来。”
  范仲淹闻声不由心中一松,当朝谏臣言官以这三人为首,只要他们不发声,朝中对唐奕的压力会小上太多了。
  不多时,包拯和王拱辰听宣而来,独少了唐介。原来,唐介正好不在回山,回京职守去了。
  少了一个,赵祯却也没当回事儿。唐介在不在其实也没太大关系。他应该是倾向唐大郎这边的。
  待包、王二人见了礼,赵祯缓声道:“朕也就不绕弯子了,今日招两位爱卿前来,是有一事相求。”
  二人闻言,急忙拜倒,“陛下言重了!君臣之间何来‘求’字,请陛下吩咐就是。”
  赵祯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旁边的范仲淹,暗叹一声,“不瞒两位爱卿,近日朝中会有一事发生,有关国体、常伦。到时……到时两位爱卿可否缄默不言?”
  “……”
  “……”
  王拱辰怔了一下,想到范仲淹在这里,那多半又是唐子浩惹了什么事。因为范公这么多年,只为了这个弟子的事情上过两次朝,所以,他才想到是唐奕。
  沉吟了一下,王拱辰一咬牙,“臣斗胆问一句,是何事让微臣闭嘴?”
  他觉得,既然你让我不掺合,那总得告诉我是什么事吧,这要求不过份。
  可是,没想到……
  “不用问了,臣……答应!”
  出声的是包拯!!!
  别说王拱辰有点懵,连范仲淹和赵祯也都懵了。
  因为在料想之中,唐介会无条件答应赵祯的要求,因为他知道的事情最多;王拱辰只要费些口舌,也不难拿下;唯一最难的就是这个六亲不认,只认死理的包拯。
  可是,谁能想到,包拯居然会答应得这么痛快!?
  比王拱辰还痛快……
  范仲淹暗道,有点太假了吧?


第508章 包拯的自醒
  此包拯虽然不是演义小说里的那个包黑子、包青天,但,不论是演义,还是史实,有一点却是共通的,那就是,包拯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性格。
  说好听点,这是个和范仲淹一样纯粹得不能再纯粹的人。说不好听点,就是一根筋。
  他只认公理,只认法度,其它一切,甭管你是谁,皇帝老子、自己的亲儿子,谁也不好使!
  看看他的“战绩”就知道,这位干过多少牛逼事儿。
  光运转使以上的朝廷大员,就被他干掉了六七个;搅黄了张尧佐的宣微南院使;骂得宋庠、宋祁两兄弟见他就躲;好几次喷得赵祯一点脾气没有,连皇帝想给小舅子求个情,给叔丈人谋个官都不行。
  另外,大家都认为北宋换得最勤的是宰相,其实不然,大宋换得最勤的,是开封府尹这个位子。
  放眼北宋百年,一共换了一百八十几个开封府尹,平均每半年换一任。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官儿不好当。
  作为当世第一城的执政官,引领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城,不单单要有能力,还得要压得住场子。开封城里除了皇亲贵胄,就是重臣亲眷,没点实力,没点威望,根本挑不起这个担子。
  所以,开封府尹这个职位,一般都是由皇家亲王或是宰相重臣来兼任,一般人干不了。
  唯独一个包拯,区区监察御史,也只能算是中等官员,赵祯怎么敢把他放到那么重要的位置?
  无它,就因为这哥们谁的账都不买,只认一个理。
  所以,整个大宋最难缠、最不好说话的,就是他。
  怎么今天……突然就这么“乖”了?
  ……
  “臣不问,臣答应陛下!”包拯一句话把所有人都弄懵了。
  看着皇帝与范公,包括王拱辰都一脸见鬼似的看着自己,包拯不由凄然一笑。
  说实话,他自己都有点不适应,这还是他吗?
  “微臣有几句话在心里憋了许久,想与陛下说说……”
  “包卿家,但说无妨。”
  “其实……”
  包拯整理了一下心绪,面容肃穆地坦然道:“其实年前,辽使萧思耶大闹朝堂、南平郡王饮鸠自尽的前一天,辽馆派人与臣下接触过,请陛下恕臣不报之罪!”
  “……”
  赵祯与范仲淹对视一眼,辽人把耶律重元的那件事泄露给大宋言官,这个赵祯是知道的,只是当做不知罢了。因为赵祯知道,让他们掺合进来没好处。此时他有些不明白,包拯这个时候提这件事做甚?
  包拯继续道:“微臣现在提起此事,是因那次之事过后,臣下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心中除了自责,就只剩下惭愧……”
  “王爷之死,臣,有责任!”
  赵祯一怔,“包卿家,何出此言?”
  包拯道:“那一日,臣明知辽臣别有用心,但是却没打算阻止,反而想当堂让陛下严查此事。”
  “只不过,萧思耶太心急,自己先跳了出来。而老王爷又抢在微臣出声之前,把所有的非议都拦了下来。不然,依臣的秉性,是一定会出来自领公道的。”
  赵祯叹了口气道:“皇叔是刻意为之的,确是不敢让众卿家掺合进来,否则只怕就更复杂了。”
  “所以……臣有责任。”
  赵祯闻声,急忙劝阻,“卿家不必多想,皇叔之死,罪在辽人,与卿家没有半点关系。”
  “不,有关!”包拯又开始犯倔。
  赵祯扭不过他,只得听他继续说下去。
  包拯又道:“其实,那一日朝上的情况,明眼人都看得出,王爷是在代人领罪,至于保的是谁,十之八九是唐子浩。”
  “包括王老将军与王爷连日列班;还有陛下在上朝前就召见了范公等一众重臣。”
  “种种迹象都说明,事情肯定不像辽人说的那么简单,陛下和王爷、范公、文相公都在不惜一些代价的掩饰着什么。”
  赵祯点头,不说他猜对了,也不说他没猜对。
  “爱卿知道就好……”
  包拯继续道:“可是,尽管微臣看出了不妥,尽管知道这是辽人的诡计,但是,若不是王爷以死相抵,臣还是要出来说一句所谓的公道话。”
  “因为在臣看来,法度大于天,公理胜似一切。尽管再怎么事出有因,私通卖国的罪名都是要查一查的,至少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
  赵祯无言以对,正是因为没法给天下人交代,皇叔才会以命相抵。
  “可是,臣错了!”包拯脸色凄然。“直到老王爷饮下毒酒,臣才猛然惊醒,正是臣的这种愚蠢的公道,被辽人所利用,也就是这种愚蠢的公道,逼死了王爷!”
  “汉家儒道讲求君子之治、尚仁重礼,卖国通敌是错,这是礼;我们手段恶劣,辽人盛怒,要给人家一个公道,这也是理,所人有都觉得天经地义。因为从蒙童开始,我们就是这么学的,先生也是这么教的。”
  “可是,国与国之间,真的有善恶吗?真的有对错吗?对辽人的恶,不正恰恰是对大宋的善吗?”
  “如果我们像辽人一样不讲理,那王爷还会死吗?如果我们也以小人手段回敬小人之志,那老王爷还用得着用这么极端的办法把唐大郎保下来吗!?”
  “不用!”包拯越说越激动。
  “正是我们被君子之道、礼教之法捆住了手脚,凡事都要讲个公道,才逼死了王爷!”
  说到这里,包拯长揖拜倒,“所以这次,臣不问了。在与辽的问题上,臣……万事万从!”
  “……”
  堂上三人无不骇然。
  包拯,牛了个逼了!
  可能包拯自己都没意识到,这些话表面上看是自责、自醒,可是深层次的用意,却是在拷问儒学大道,是在骂大宋的君臣读书都读傻了。
  ……
  范仲淹怔怔地看着包拯,这些话让他忍不住想起唐奕曾经的“狂言”——
  儒学,只是一门学问……
  也仅仅是一门学问,解释不了这天下间所有的问题!
  ……


第509章 倾尽所有,因为值得
  休政殿里君臣之间说些了什么,意味着什么,唐奕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现在的心思,只在即将再次使辽之上。
  回到小楼,萧巧哥正在给他整理书案,见他进来,嘟着小嘴,低着头,理都不理唐奕,转身就要上楼。
  “唉唉唉,别走啊!”唐奕叫住她。
  “干嘛?”
  “我过几天又要去大辽了。”
  萧巧哥回过身,拧着秀眉,“怎么还去呀?这次去哪儿?云州,还是大定?”
  唐奕道:“很可能是来州。”
  萧巧哥点点头,来州离现在父亲任职的地方不远,兴许还能见到母亲呢。
  “那几时走?我去收拾收拾。”
  唐奕道:“收拾什么?这次你不能去。”
  “为什么!?”萧巧哥一脸委屈。“离母亲那么近,你倒不让我去了。”
  “危险。”唐奕没说去见耶律洪基。
  “乖,等过了这段,可能你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呢。”
  “真的?”
  “真的!”
  “那好吧!”萧巧哥乖巧地嘟囔着。“那你自己小心些。”
  “嗯……”
  ……
  “咦,不对呀?”萧巧哥怎么想,怎么觉得别扭。“既然没打算让我随你去,那还特意跟我说什么?”
  唐奕乐了,“逗你玩呗。”
  “坏!”萧巧哥瞪了他一眼,欲上楼去了。
  唐奕嘿嘿笑着,“去我房里,把书架最上头那个锦盒给我拿下来。”
  萧巧哥又白了他一眼,没说话。上楼之后,却还是乖乖地去到唐奕房间拿东西了。
  那个锦盒并不难找,萧巧哥以前也见过。只是拿在手里,忍不住打开看了一眼,然后就愣住了。
  下楼把锦盒交到唐奕手里,“你拿它做什么?”
  唐奕接过,打开,从里面取出一个厚厚的线装册子,淡淡回道:“带它入辽。”
  萧巧哥一惊,“你,你要把它交给耶律洪基?!”
  唐奕不答,反问道:“怎么?你舍不得?”
  萧巧哥两只小手搅到在一起,“那倒不是,这是造福辽人的重宝,唐哥哥肯交给大辽,巧哥当然高兴。可是……”
  唐奕笑着替她说道:“可是,独独便宜了那耶律洪基却让人不爽,是吧?”
  萧巧哥瞪着大眼睛,露出两排银牙,重重点头,“嗯!给他,也不会领唐哥哥的情。”
  唐奕高深一笑,把玩着手里的书册,“不用他领情,别恨死我就万幸了……”
  只见封皮上赫然写着——《毡毛脱脂法》
  ……
  把玩着手里的书册,唐奕坐在小厅里怔怔地出神,思前想后好久才下了决心:算了,给他们又能如何?
  这时,曹佾和潘丰正好进来。
  还没见着人,就听见潘丰的大嗓门,“听说,你又要给耶律重元多送一百万!?”
  进到屋中,一见唐奕手里拿着东西,二人皆是一顿。
  潘丰半天才反应过来,瞪着牛眼,一步蹿上去,夺过唐奕手里的书册。
  “你要干什么!?”
  曹佾也指着书册,一脸的不敢置信,“你,你不会要把它也送出去吧!?”
  唐奕轻笑,“怎么,你们已经知道了我要入辽?”
  “别打岔!”潘丰怒道。“说,是不是要给辽人?”
  唐奕没事儿人一般,“左右现在留着也是留着,先拿来用用吧。”
  “不行!”
  “不可!”
  二人齐齐出声。
  “你疯了?这要命的东西怎么可以给辽人?”
  羊毛脱脂,不论是商业价值,还是战略价值,对于宋辽来说,都是无可估量的。
  这是个,酒业在它面前就像个巨人与孩童一般的存在大生意;是比观澜,加上唐奕手中所有生意都要赚钱的大生意;是可以彻底改变时下百姓生活观念的大生意;更是个无论在谁手上,都是可以颠覆一切的存在。
  ……
  唐奕想把它给辽人,不是真疯了,是什么??
  这么多年……
  羊毛脱脂的工艺攥在手里这么多年,每每赵祯也好,曹潘也好,想把它拿出来用,唐奕都说时机未到。现在,他却要白送给辽人,二人怎么可能接受得了?
  唐奕不想和他们解释太多,敷衍道:“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你有数儿个屁啊!”
  潘丰那个暴脾气,哪听得进去,用力抖着手里的册子,“可是你自己说的,只要大宋攒着这东西,北主方骑蛮就必能驯服。现在你把它给辽人,还怎么驯服!?”
  唐奕不出声,他也没法出声,因为潘丰说的都是事实,他比宋人更了解、羊吃人的厉害。
  可是,不给不行。
  “大郎要给谁?”曹佾比潘丰冷静得多。
  唐奕抬头,“耶律重元!”
  “耶律重元……”
  曹佾也沉默了。
  过了半天才道:“大郎对燕云就那么有把握?”
  “要知道,一旦谋事不成,那耶律重元手里握着这个大杀器,燕云可就再也回不来了。”
  唐奕咬牙道:“正是因为没把握,我才要给!”
  曹佾不解道:“三百万啊!一年三百万还不够他反?”
  “不是钱的问题。”
  “那你还给他送这东西做什么?”
  唐奕看着曹佾,“关系!”
  “耶律重元现在不缺钱,但是,他缺关系!”
  “关系?”
  “对!你想想,他要是反了,大辽朝中谁会支持他?”
  “没有人!”唐奕笃定道。
  一把从潘丰手里夺过那册子,扬到曹佾面前,“这就是他的关系网!有了羊毛贸易,耶律重元就和北方所有的草原部族形成了利益链条。”
  曹佾急道:“不是已经有萧族、突吉台、纳齐耶三部了吗?”
  “萧族只是一半,况且,突吉台和纳齐耶两部也不敢明着支持,最多是勤王之时出工不出力。”
  “一个皮侍军耶律重元都不一定打得过,加上几大部族,他怎么可能反得成!?”
  “那,那你不就是让他反,但是却反不成吗?”
  “我是让他反不成,但却不能是一边倒的惨败。”
  曹佾冷汗都下来了,现在他才知道,大宋这次,或者说唐奕这次,玩的有多惊险。难度太大了,稍有差池,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太冒险了……”
  唐奕一翻白眼,“你不就舍不得这点破羊毛吗?”
  “我就问你一句。”再次一扬手里的册子,“用它换燕云……”
  “换?还、是、不、换??”
  “换……”
  曹佾败下阵来。
  现在,大宋为了燕云,为了开启唐子浩说的那条有燕云才能开始的改革之路,已经是拼了。
  一个羊毛脱脂?换了。
  因为,值得!


第510章 论包拯的火力覆盖
  开弓没有回头箭,大宋君臣既然已经在谋划那块地,那么就没什么舍不得,没什么不能牺牲的,包括——
  鲜血、生命、名声!
  一切的一切……
  ……
  “出一营跟我再去趟大辽。”
  搞定了曹潘二人,唐奕得了几天的空闲。
  这期间,与大辽使臣的沟通也有了新的结果,两国会谈的地点定在了大辽来州的海上。以大宋的水军实力,辽人就算想把唐奕怎么样,也不太可能。
  今天,唐奕特意到后山的阎王营来找杨怀玉。让他出一营兵随他出使。
  杨怀玉此时盯着场中的训练,有一句没一句地问道:“有危险吗?”
  “海上,没危险。”
  “那你随便拉几个禁军的老爷兵跟你去不得了?我这正忙着呢!”
  唐奕一阵无语,“不差这几天吧?”
  杨怀玉斜了他一眼,“新增这两千兵才训了几个月,连马还没摸着呢。谁知道哪天就真打起来了,到时拉不出去可怎么办?”
  唐奕神情一暗,他担心的就是这一点。
  “放心,真打起来,也不用你们。”
  “你敢!!”杨怀玉腾的一下就蹦起来了。
  “唐疯子!”
  “今天我把话撂在这儿,老子这五千兄弟,可不是你出去臭显摆的花架子,有正经事儿你敢把俺们藏起来,老子和你恩断义绝!!”
  唐奕无言,半天才陪着笑道:“至于嘛?就出几个人跟我走一趟,又耽误不了几天。”
  “不去,找别人吧!”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