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耶律重元淬了一口腥红的唾沫,想站起来,却是再没一点力气。抬头看向唐奕,也比自己好不到哪儿去,亦是爬都爬不起来。
  只不过,那张已经惨不忍睹的脸上,竟然犹挂着一抹化不开的渗人惨笑……
  耶律重元心中一颤,他居然还能笑得出来?
  四肢摊平地仰面躺倒,目无焦距的看着天,“小儿的仇,算你还了!”
  ……
  唐奕同样仰倒看天,从怀里摸出那册羊毛脱脂法的册子,用最后一点力气扔到耶律重元脸上。
  “老王爷的仇,你却没还完!”
  “……”
  耶律重元抓起脸上的书册,看了一眼就扔到一边,又问了一遍刚刚把唐奕火气勾出来的那个问题。
  “为什么给他一百万?”
  唐奕意外地没有再发火,冷笑道:“怪你自己啊!你不自作聪明地把我给你钱的事透漏出去,弄得老子身败名裂,能有今天的局面吗!?”
  “呃……”
  耶律重元说不出话来了,那件事儿,他办得是有点儿太天真了。
  “那这书册又是什么?”
  “金山。”
  “金山?”
  唐奕不想和他废话,“过几日,我会派技工入辽,帮你把摊子支起来。要是还特么用不好,就趁早能跑多远,跑多远,别特么做什么皇帝梦了!”
  耶律重元狐疑地仔细翻了几页,眼睛逐渐亮了起来。
  还真是金山,这就是把大辽最不值钱的东西,变成最值钱的布匹的点石成金之术,比耶律洪基那一百万强了何止十倍!?
  激动地撑起身子,猛一抱拳,“谢了!”
  “……”唐奕一阵无语。
  这一刻,他甚至有些厌恶自己,眼前的人明明是仇人,可是为了所谓的大局,你还不得不把最好的东西给他。
  可能,这就是权力背后的肮脏吧?
  ……
  正有些出神,却闻耶律重元再次发声,“有一事不明,还望子浩解惑。”
  “说!”
  “你之前派人来,不让我接耶律洪基的册封旨意,是何用意?”
  唐奕脑仁儿直疼,答非所问,“我劝你还是跑吧。”
  “跑?”耶律重元怔住。
  “跑吧,就你这脑子,斗不到耶律洪基……”
  耶律重元被说得面热,“还望子浩明示。”
  唐奕道:“不接新皇旨意,你就还是先皇御封的皇太弟;接了,你就是新皇的皇太叔。懂了吗?”
  “不,不懂……”
  “傻叉!!”唐奕恨不得骂出声。
  “很难懂吗?先皇的皇太弟,说明你才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即使日后起兵,在你这边也算师出有名,不算谋逆。”
  “可是,新皇的皇太叔,说明你接受了耶律洪基是合法皇帝,将来起兵,说出大天也是谋反。”
  “一个名正言顺,一个忤逆大罪,能特么一样吗!?”
  耶律重元瞪大了眼睛,这回可算听懂了。特么南朝人的花花肠子就是多,他这个粗人还真没往这方面想。
  本着稳住耶律洪基的目的,他还一直觉得,那道旨意应该接的。
  ……
  再次抱拳,这回却是真心的一礼。
  “子浩之恩重元铭记!来日若达成所愿,必以厚报!!”
  唐奕翻了个身,在耶律重元看不见的角度,冷冷一笑……
  还?你还真不一定还得起!


第520章 消息抵京
  唐奕人还没回京,可他在大辽与耶律洪基洽谈的结果就已经先一步派人传回了开封。
  传信的仆役深深知道这个消息对大宋意味着什么,日夜兼程,只五日就回到了京师。
  可是,正值子夜,城门四闭,无法第一时间禀告朝廷。无奈之下,只得从汴水南下,直接回了观澜。
  范仲淹半夜被叫醒,听说是北边回来的消息,就知道唐奕那里有信儿了。
  兴奋地爬起来,与信使一见,果然是喜讯。
  “成了!!”
  “成了……”
  老人家激动得团团直转,这块压在大宋胸口五十年之久的大石头,真的让大郎给撬开了。
  “快……”范仲淹心绪激动地支使仆役。“快去到曹国舅别院把他叫醒,让他连夜进城,把这个天大喜讯报于陛下。”
  实在不巧,赵祯本来在观澜住得好好的,可是呆的时间太长了,昨天才回鸾开封。要是还在观澜,范仲淹都要亲自去掀赵祯的被窝了。
  ……
  其实,范仲淹也是高兴得有些失态,纵使把曹佾叫起来,与那信使一样,他也进不了城。
  直到早晨开了城门,曹佾才得入城。等他跑到皇宫的时候,早朝都快下了。
  曹佾也不管什么早不早朝了,直接请见。
  赵祯还不知道小舅子这么心急火燎地跑来是什么事儿,还以为前几日杜衍生了一场大病,至今未愈,他前脚离开,后脚就出了意外,曹佾这是来报丧的呢。
  只是,曹佾人还在紫宸殿外,声音却已经先到了。
  “陛下有喜……有大喜降临啊!”
  朝臣们直皱眉,国舅爷今天是怎么了,怎能这般失态?
  赵祯更是一阵面热,陛下有喜?这话听着怎么那么别扭?
  “景休莫急,何喜之有?”
  “成了!成了!”曹佾急步上到殿中,依旧语无伦次……
  “什么成了?”
  “唐奕的事儿办成了!”
  赵祯腾的一下就弹了起来,“当真?”
  而文彦博、富弼这两个殿上唯一知道唐奕真正计划的宰相,也是激动得忍不住上前两步,“国舅是说,子浩谈成了!?”
  “当真!”
  “谈成了!!”
  呼~~!
  无论赵祯,还是文、富二人,皆是长出一口气……
  “成了!”
  ……
  满朝文武无不一头的雾水,唐子浩谈成了?也就是说,岁币不用加了?
  你们就算再向着那小子,也不用激动成这样儿吧?
  成何体统?
  贾昌朝一皱眉,谈成了?没增?这和他之前的预测相去甚远啊。
  包拯更是心情一松,谈成了,说明自己之前选择的无条件相信是对的,唐奕没有通敌。
  可是,曹佾下面的话,却让文武百官、贾昌朝、包拯都不淡定了……
  只见曹佾难掩激动之色,“一切皆按原定计划,增币百万,辽帝不无应允!”
  噗!!!
  殿上一下就炸了。
  什么情况?增币?这还特么叫什么谈成了?
  也就是说,唐子浩别说是断了辽人的美梦了,甚至连一分钱都没讲下来,全按辽人国书给吃了下去?
  也就是说,特么派个榆木疙瘩去谈判,也不能比这个结果再坏了,还把宰相和陛下乐成这个样子?
  “陛下!!”
  包拯再难忍住,大步出班,“微臣需要一个解释。”
  说实话,包拯有点怒了,他的无条件的信任就换来这么一个结果?他的不闻不问就换来一场骗局?
  增币百万……大宋的骨头已经贱到这个地步了?辽人说加钱就给加钱?还要不要脸?
  “解释?”曹佾忘情复述,根本没看出包拯的不善。“成了!增币百万啊!成了啊!”
  “……”
  “……”
  曹景休这是疯了?
  “陛下!”
  贾昌朝先是失落,又是狂喜。原来是增币百万一分没少的结果,这个千载难逢之机,怎能不好好把握?
  “臣也需要陛下明示!”
  “臣等附议,还望陛下明示!”
  “臣等附议……”
  “臣附议……”
  一下子,满朝文武都炸锅了。
  增币百万,这是奇耻大辱,怎么还把皇帝高兴成这个样子?就因为去的人是唐子浩?
  大宋的官可不是吃素了,大伙儿已经做好了开炮的准备。
  咳!咳……
  赵祯尴尬地清了清嗓子,知道文武百官可能是误会了。
  不过,他却不急,事已办成,不用再隐瞒分毫了,唐奕也能把背了这么长时间的大锅卸下来了。
  “文爱卿,你与众卿家细细说说这其中的玄妙吧。”
  “臣遵旨!”
  傲然地直了直腰杆儿,刨去与唐奕私下的关系不说,这事儿是在他这个宰相任上办成的,与他文彦博脸上也有光。
  “首先有一点要与众位同僚说明,五年前,唐子浩第一次使辽,确实许给了耶律洪基百万的岁赠。”
  “什么!?”
  包拯都不等他把话说完,第一个就怒了。
  他被骗了!
  而贾昌朝阴阴地一笑,“希仁现在知道,昌朝并没冤枉唐子浩了吧?”
  文彦博横了贾昌朝一眼,心说,老毛病还是改不了。
  太贪,总喜欢早早就跳出,想挣最多的好处。可惜,往往又都事得其反。
  换了个和煦笑脸看向包拯,“希仁莫急,听彦博把话说完。”
  “唐子浩确实许了辽人岁赠,但却非坊间所传的那般卖国叛逆之行,而是高瞻远瞩的一招绝杀之棋!”
  “哦?”包拯轻疑。“什么棋?”
  “所谋何局?”
  文彦博郑重道:“饵棋!”
  “谋的是大宋的尊严!”
  “……”
  大伙不明觉厉,只得竖起耳朵细听文彦博的下文。
  “如果一切皆按原计划而定,唐子浩应该是用岁币换了大辽的一块地。”
  “一块地!?”包拯心中一颤,声音都有些颤抖。“不,不会是一十六州吧……”
  文彦博摇头苦笑,“燕云哪有那般好到手?”
  “是来州,距离辽都大定只几百里距离的来州!”
  “还有辽河口。”曹佾插话。“大郎传信,不但来州顺利到手,连辽河口也一并拿下!!”
  “!!!”
  “还有辽河口?”文、富和赵祯无不意外。“这么说,还多了一块地?”
  ……
  朝官们有点脑袋不够用,来,来州!?大宋有多少年没占过辽人的便宜了,更别说占地。
  开国之初,太祖、太宗两位官家费了九年二虎之力,才从燕云抢回来十县之地,那也已经是七八十年前的事情了……
  来州?辽河口?归大宋了?
  文彦博见大伙呆愣愣的样子,以为大家都还没明白。
  “大家还不明白吗?唐子浩把宋辽岁币变成了租金,占了大辽的两块地啊!”
  “明,明白……”
  这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只不过是幸福来得太突然,大伙儿有点接受不了。
  宋辽岁币……
  没了!!!


第521章 文扒皮的馊主意
  所有人都是既有点懵,又是难掩激动地浑身颤抖。
  唐疯子的套路还是野啊,谁想得到,他竟会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把宋辽岁币的问题一下就给解决了。
  也有人恍然大悟,唐疯子这次确是为了这件事背负了诸多骂名。
  唯一一个心直往下沉的就是——贾昌朝。
  这老货在心里把曹佾、文彦博、富弼他们骂了个遍,跟唐疯子没学点好的,学会说话大喘气了,让他是几起几落,差点神经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这个重镑消息把大宋君臣激动得够呛。
  而在列班朝官非常靠前的位置,一个身影却是怔怔出神……
  按说,这里是殿中除了赵祯外,最显眼的位置之一,但是两年来,大家已经习惯了无视这个位置的存在。
  因为,那里站着一个异类——狄青。
  那个因战功爬到文人头顶上的武人;那个自从上了位,就被孤立得犹胜贾昌朝的西府宰执;那个几乎被所有人遗忘的当世第一战将……
  “来州……辽河口!?”狄青喃喃出声。虽无人注意到他的反常,但他自己已经完全到了一个忘我的境界。
  相比于文官把注意力集中在岁币上,作为当世第一战将,狄青关心的,却是即将到手的来州和辽河口这两座城的战略意义。
  来州自不多说,单单是距离辽都只有三四百里这一点,就足够重要了。
  因为不知道唐奕与辽人签订的国契之中限制了驻军人数,狄青兴奋地认为,这简直就是辽人脑袋出问题了才答应下来的。
  从来州到大定可是一路坦途,无险无滩,这可太吓人了。
  想想大宋,从边境到开封尽管千里之遥,但也是无险可守,就已经让大宋付出巨大的代价。
  狄青现在有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感觉。
  而辽河口……
  看似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是,实际上它的地位一点不亚于来州。
  辽河口放到后世,就在辽宁锦州与辽东半岛正中间的辽东湾里,那里是辽河的入海口。
  看似荒凉,可是,辽境之中的航运大河并不多,辽河就是其中最大的一条。
  大宋要是在这里占住脚,那么,不但能威慑辽阳与大定的陆路交通,还能北望辽阳,东震大辽辰州、苏州(辽国的苏州是今大连)。
  最重要的是,扼住了辽河水路入海之径,如此一来,大宋就等于把辽人关在了陆地上,整个渤海湾都成了大宋的海疆,宋船可以随意进出,辽人却不敢离岸半步。
  唐奕挑这两个地方,就好似排兵布阵的阵眼所在,和平时期可为商埠,一旦有战,那上下两地封锁海疆,南北呼应,可震慑整个大辽。
  即可单独屯兵以进,又可两相呼应阻断交通,对辽都形成多向进攻态势。
  毫不夸张地说,唐奕这是一招绝户棋,一下把宋辽之间的战略优劣调了个个儿。一旦大宋心存歹意,别说是燕云,吞并整个大辽也不是没有可能。
  想到这里,狄青深吸一口气,“臣……请奏!!”
  闹哄哄的朝堂为之一肃,大伙儿无不好奇地看向狄青。
  这位哑巴相公怎么突然出声了?
  赵祯也有点意外,“狄卿,何事要奏?”
  “臣……请辞枢密使之职,望陛下放臣出知雄州领兵!”
  “……”
  好吧,这个消息也够爆炸,也不小。
  两年了,大伙儿都想把这个异类赶出西府,他却一直谨小慎微,不肯给大家这个机会,怎么突然就自请出知了呢?
  “雄州?”赵祯笑了。
  狄青是个明白人,是此时殿上少数几个还算清醒的人,一眼就看出来州和辽河口的重要性,并且一下就猜到了赵祯下一步的用兵重心。
  可是,还没到时候,不能放狄青下去。
  “狄卿,莫要心急,机会尚早,西府还离不开狄卿。”
  “……”
  狄青神情一暗,知道是自己心急了,“臣冒失了!”
  ……
  可是,此番对话听到朝臣耳朵里,却不是赵祯和狄青那个味道了。
  有人甚至冷哼出声,
  雄州?狄汉臣想得倒美,现在雄州重兵盘踞,怎么可能放心你一个当过西府一把手的武人去执掌大局?
  ……
  不过,狄青这个“意外”却是让大宋君臣平静下来,赵祯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帮唐奕平反。
  “此次唐子浩立下不世之功,朝廷自当礼遇。依朕之见,当御驾郊迎,众卿以为如何?”
  “陛下!”
  朝臣们不干,有点太过了。
  有人提醒道:“陛下,唐子浩只是白身。”
  郊迎大典,那是一个白身能享受的待遇吗?别说他了,就算吴育也没那个资格。狄青平定侬智高那是多大的功劳,也担不起郊迎之礼。
  “陛下!”贾昌朝出班。
  “臣以为,此事虽已初成,然并未落到实处。为恐辽人反悔,现在还是低调一些比较稳妥。”
  赵祯眉头一皱,最近贾子明的话,却是越来越多了。
  不过,他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竟也得到一部分朝臣的赞同。
  赵祯一想,郊迎当然是帮唐奕洗脱骂名的最好办法,盛大的典礼必是天下皆知、百姓关注,借此一次,唐奕那些恶名也就随之冲淡了。
  可是,确实有点过份了……
  那怎么办才好呢?
  “唐子浩有功这是实情,我大宋不能寒了功臣的心,众卿可有好的办法?”
  有朝臣觐言,“要不,陛下准他出仕,许以封赏吧。”
  “不行!!”贾昌朝豁出去了,高声喝止。
  “此番大辽国书之事,虽已经算唐子浩自证,但去岁末,耶律重元助资一案还尚且未平,民间多有议论。”
  “准其入仕,恐难平百姓悠悠之口。”
  赵祯瞪了他一眼,贾昌朝就当没看见。他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太过显眼,可是没办法,那疯子没当官儿都已经这样儿了,让他进了官身,真正开始摄政,那还了得?
  拼得被赵祯憎恨,也得把他拦在朝堂之外。
  文彦博冷笑着看着贾昌朝,这老货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不过,不让当官是吧?好,我给你出一个更损的主意。
  “启禀陛下,臣有一策,应当可行。”
  赵祯面容一松,“文爱卿,请讲!”
  “陛下亲出,郊迎之,确有失礼度,荫其入仕也非上好时机。然,唐子浩立此奇功,陛下若不有所表示,不但寒了臣子的心,也让天下百姓耻笑陛下赏罚不分。”
  “依臣之见,既然陛下不能去,也不能郊迎,派皇族荫亲代行天子之仪,城门迎接,却是可行的吧?”
  朝臣们点头,这确实不过份了。
  而贾昌朝隐感不妙,文扒皮这是打的什么主意?不会是……
  果然,赵祯一下就明白了文彦博的意思,似笑非笑地道:“如此甚好,我看……”
  “就派汝南王府的宗懿、宗楚、宗实几兄弟,代朕相迎吧……”
  贾昌朝眼前一黑,还不如御驾郊迎呢!
  心说,赵祯也不是个好东西,明知唐子浩出使之时,与宗懿几兄弟有过那么一出,这是明着打汝南王府的脸啊!


第522章 观澜造船监
  唐奕还不知道,如今开封从上到下,皆因他与辽人达成的协议炸开了锅。更有一场特殊的、符合他胃口的欢迎仪式等着他。
  ……
  此时,他人在登州已经停歇多日,并没有急于回京。
  一方面,是让吴老头儿缓一缓,接下来回京要走陆路,就没坐船那么轻松了。
  另一方面,则是唐奕借着好不容易出来的机会,办点“私人”的事情。
  吴育在登州馆驿歇了两天,见唐奕天天往外跑,早晚都见不到人,也是心中好奇。事实上,越是了解唐奕,吴老头儿对这青年就越发好奇。
  他到底有多少秘密?为大宋做了多少事情?可能,只有官家才能全部知道吧?
  今天唐奕又要出去,吴育呆得难受,非要跟着。
  唐奕一想也没什么,就让吴育同行。
  可是,吴育没想到的是,唐奕把他带到了兵部隶属的水军营造司。
  更没想到的是,营造司的衙门口儿不知什么时候变成唐奕的私产了,现在的水军营造司叫“观澜造船监”……
  “这,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吴育看着海边忙忙碌碌、巨大无比的造船厂,一脸的震惊。此时,船厂之内至少有十余艘巨舰正在建造之中。
  这么大的营造司,是怎么到唐奕手里的?
  “此为兵部公产,即使归于私有,也要朝议方可决定,怎么老夫从未有印象?”
  唐奕咧嘴一笑,“您老可别觉得我占了朝廷的便宜,这船厂已经在我手里有四五年之久了。”
  “四五年!?”吴育更是迷糊。“这么长时间了?”
  唐奕解释道:“庆历八年大水,朝廷欠了观澜航运百万贯的银钱,外加上千万石的赈济粮。后来,文扒皮那厮耍赖,硬拿原来登州和海州的水军营造司抵了欠款。”
  抬手一指整个船厂,“刚接手的时候可没这般繁荣,只有现在规模的五分之一,最多也就能保证三艘海船同时建造,船工也不过千人之数。”
  当年那两个破造船厂连五十万贯都不值,硬是让文扒皮抵了所有的债务,唐奕现在想起来都肉疼。
  “那现在呢?”吴育忍不住问。
  “现在?”唐奕露出得意之色。“单登州船厂就是熟工一万二千,在建的二级商船十三艘。”
  “海州比这规模还大,有两万船工,在建二级商船十一艘,还有三艘船长六十丈以上的巨舰。”
  “六十丈!?”吴育暗暗乍舌。
  他们去大辽所乘坐的就属于唐奕所说的二级商船,船长三十丈。在吴老头看来,那已经是当世巨舟,大宋造船水平的巅峰了。
  六十丈?大了可是整整一倍。
  “你,你弄那么大的船干什么?”
  二级商船就已经只能走长江水道了,像汴河、汉水这样的支流是进不去的。若再大,连长江都进不去,只能在沿海跑一跑。以老吴头儿眼光来看,纯粹是浪费。
  不想,唐奕目光一转,虚指眼前无边无际的蔚蓝,“用它征服大海!”
  “征服大海?!”吴育越发不明白唐奕所说。
  “四海之内,唯我皇宋是为教化之地,海内诸夷具属荒蛮,降服何用?”
  唐奕轻笑摇头,心说,就算解释你也不一定会认同,最后只说了一句,“我要把全世界的财富都搬回大宋!”
  说完,不再与吴育多说,大步进入船厂。
  吴育确实没太听懂,只觉这个唐疯子的脑袋非常人所能理解。见他动了,也只好急步跟上,倒要看看这船厂里都有什么。
  只是没想到,进到里面,迎接他们的,又是一个让吴育没想到的人物,王德用的四儿子——王咸英。
  这位是正儿八经的朝廷供备库副使,属于兵部军需后勤的重要官员。他怎么跑唐子浩的船厂里来了,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