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别看这个宋楷平时溜里溜气,可是坐下之后,就完全换了一个人。
  “文以主物,学以载道……”宋楷此时正襟危坐,手里攥着一纸文章,真像个老学究一般,点评开了……
  “兄弟,你这文章写的确实漂亮。然,漂亮有何用?文章不是你粉饰前程的霓裳彩裙,而观世、评世、治世、言世之载具。”
  “所谓济世文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这是一篇《论》,说的是田亩税弊、农耕不勤之理。”
  “但是……”
  宋楷面容肃穆,不见半分纨绔之相。
  “你下过田吗?知道种田的人实际所想吗?既然说的是均州田政,可是均州有田几何?均税几何?年入农产几何?民这症疾又出之何处?”
  对面的儒生被宋楷问得哑口无言,汗都下来了。


第589章 起叛
  宋楷还没说完。
  “不瞒你说,凡我观澜学生作文,必要先查实,再阅文录。但凡有一丝不确定之处,师父们连笔都不让碰。”
  一指身边的苏辙,“他也写过有关田亩的论策,可你知道吗?为了一篇文章,他看了不下百万字的农书旧册、各州农报,还亲自跑到京郊农户家中住了一段,体验农之疾苦,回来之后才敢下笔作文。”
  “你想见范师?岂知范师收徒,第一句教导就是:千古文章事,重于百世秋!策论文章,马虎不得,也不是木香纸白的书房里就能写得出来的。”
  那儒生听得面红耳赤,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所谓差距,这就是所谓差距!
  “学生……受教了!”
  说完,连宋楷手里的作文也不要了,调头就走。
  “四年之后,再来讨教!”
  得!让宋楷说得连试都没脸考了。
  ……
  宋楷不以为意,心道,这样的贡生朝廷录取了也是浪费钱银。大宋朝就是养了太多只会动嘴,不会干事儿的庸官,才致使官冗难去的。
  “下一个!”
  贡生堆里闻声顿时走出一个年轻人,一脸堆笑地来到“宋教谕”身前。
  “兄台……你就让我进去吧!”
  好吧,连文章也不递了,省得丢人。
  “小生只是进去看看,绝不叨扰诸位相公。”
  他是真想进去看看,观澜书院到底是怎么教出这样一帮牲口的。
  “对呀……”那边有人附和。“我们就进去看看。”
  宋楷嘿嘿贱笑,慢摇着脑袋,“不行……”
  “起码得比得上我吧?”
  “取解我可只考了一百四十七,在书院里可是倒数第一哦……”
  ……
  观澜门前设了卡,名为筛选。
  可是,以儒生考教儒生,无形之中,怎么看,怎么像是向天下仕子宣战。
  虽说,在场的贡生们看了苏辙的文章,再听了二人的点评,心里是服气的。
  可是,这毕竟是少数,有更多仕子没来过,道听途说之下,皆是心中不平,无不想看看,这个观澜书院到底哪来的这般狂妄?
  于是,这个卡子不但没把贡生吓退,反倒引来更多的儒生前来“挑战”。
  观澜门前俨然成了一处文会擂台,吸引八方仕子前来一较高下。
  ……
  唐奕现在可没心思管山门下的那些个烂事儿。
  因为,耶律重元来信了!
  ……
  接到信,只看了一眼,唐奕立时心跳加速,面色朝红。
  来了!
  略一迟疑,疯了一般冲出小楼。
  先到老师院中,给范仲淹看过之后,范仲淹也是一阵摇晃,险些晕厥。
  “速去报于陛下!”
  ……
  之后,唐奕急速下山,直奔开封。
  一个时辰之后,唐奕站在福宁殿外等着通传,直到此时,他依旧无法平静。
  信中说,耶律重元终于要动手了,起事之期就在冬月。上请南朝,于起事之后认可其正统之名,准许其派使驻宋!
  ……
  赵祯此时正在殿中翻阅奏折,一听李大官说唐奕来了,还带着耶律重元的亲笔书信,眉头忍不住地抽抽了两下……
  “把信拿进来,人不许进来!”
  好吧,赵祯还没消气儿,不想看见这个倒霉孩子。
  李秉臣暗笑,也不多言,出去没一会儿就拿了一封手书进来。
  赵祯翻开一看,腾的就站了起来,“让那小子快滚进来!”
  李秉臣不敢有疑,忙不迭地出去叫人。心里还直打鼓,这是怎地了?刚刚不是还说不见呢吗?
  这时,身后又传说赵祯的急吼:
  “再传文宽夫、富彦国,速速来见!”
  看来,是大事!
  ……
  唐奕进到殿中,正要行礼,“免了!”
  “消息无误!?”
  唐奕回道:“华联幽州主事刘韬亲自回来送的信,当是无误!”
  赵祯缓缓点头,若有所思……
  “等文、富二人到了,再说吧……”
  过了一会儿,文扒皮和富弼二人急匆匆地进来了。
  也是不等见礼,赵祯已经把书信递了过去。
  二人一看,同时惊叫出声:
  “这么快!?”
  在他们的计算当中,耶律重元反叛,最大的可能是明年。
  文扒皮冷静下来,略一思量,“也说得过去,耶律重元这个时间选的极好!”
  “可是……”
  “哪有什么可是!”
  唐奕哪有心思让他可是,立时分析起来:“这个时机选的确是极好!”
  “一来,一进冬月,大辽依旧礼要进行冬猎,耶律洪基与五万皮室军皆不在大定,正好让他趁虚而入!”
  “二来,冬月之时已是隆冬,大辽北境诸地大雪封路,耶律重元起叛,各部就算想拢兵勤王,也被大雪所阻。”
  赵祯看向唐奕,“那你觉得,他能成事吗?”
  唐奕沉吟道:“若我们不参与,最少七成胜算!”
  抬头道:“耶律洪基聚拢兵源的速度远没有他叔父来的快,依咱们的情报,他手底下的皮室军只有六万之数。”
  “而耶律重元可动用的北上之兵却有十万,加之大定无守,他可长驱直入。”
  “先夺京师,控制朝政,再出重兵把正巡猎的耶律洪基堵在山里……”
  “……”
  “……”
  众人听到这里,冷汗都下来了。
  一旦耶律洪基被堵在山里,既无粮草,也无援兵,冷饿交加之下,耶律重元都不用攻,只一个冬天,耶律洪基自败!
  见赵祯和两位相公一脸惊骇,唐奕急忙安慰道:“陛下不用担心。”
  “耶律重元来信,意在安抚我朝别背后捅刀,也有让咱们第一时间出来发声拥他为正朔的意思。”
  “只要咱们这个当世第一大国承认他的合法性,辽朝内部必定有人心虚怯战,他也好快速地稳定各部,顺利登位。”
  “毕竟,现在大辽不想打仗的权贵不在少数。”
  “但是……”唐奕话锋一转。
  “但是,这只是耶律重元一厢情愿的以为罢了。”
  “这个信,咱们是一定要让耶律洪基看到的!”
  赵祯点头,这也是之前计划之中的事情,刚刚也只是初闻之下的骇然罢了。
  “那就依计行事,将消息透漏给辽廷吧。”
  唐奕摇头,“现在还早了点。”
  “哦?”
  唐奕道:“现在就泄露给耶律洪基,他必定会准备万全。不光大定会有提防,甚至可能秘密招集自部,整兵以待!”
  “如此一来,那事态必定反转,耶律重元这边反倒危险了。”
  “于大宋最有利的情况,既不是耶律重元胜,也不是耶律洪基胜,而是两伤……”
  “只有两伤之下,咱们才能借机北进,一举拿下燕云!”


第590章 孤注一掷
  大宋现在需要大辽乱起来。
  这个“乱”要有一定的规模,否则,无法趁虚而入。
  而这个“乱”还要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否则,以大宋千疮百孔的军队,还有紧巴巴的财政,很可能吃不下这块肥肉。
  由此不难看出,唐奕虽然谋划了这么多年,但是其中的难度,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走差一步,都有可能失控。
  一处掌握不好,就可能影响全局的布置。
  唐奕与赵祯说明其中利害,赵祯沉重地点点头。
  凶险!!
  大宋也好,耶律洪基也好,耶律重元也罢,对于三方来说,这都是一个凶险无比的大势之局。
  看向唐奕,“西夏如何?此局走到今日这一步,西夏人绝不能再掺合进来了。”
  唐奕躬身道:“对于西夏,陛下倒是可以安心,李杰讹已经打开了局面,立足在夏辽边界,聚拢了一些党项部族。虽还不能对李祚谅正面构成威胁,但是却已经让其不胜其扰。这场大戏,李贼必定要缺席了。”
  赵祯心下一宽,对李秉臣道:“去把狄青叫来。”
  李秉臣领命,急匆匆的又出去了。
  不多时,狄青来到福宁殿,一看文、富二人和唐大郎都在。
  “参见陛下!”
  赵祯虚手一托,“狄卿免礼吧!叫你来,是有一事尚需你的意见。依卿之见,我朝尚有多少可战之兵?”
  狄青一怔,问这个做甚?但不敢有疑,略一沉吟道:“不知陛下问的是……”
  赵祯补充道:“马上拉出去就能打的。”
  “拉出来就能打的?”
  “十五万西军。”狄青也不磨叽了。“加上殿前司的神威军。”
  “……”
  “……”
  “……”
  文彦博、富弼二人闻言,无不默然,赵祯更是胸口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
  “我皇宋拥兵百万,竟然只有二十万可战之兵了!?”
  狄青一窘,“敢问陛下,是不是要对大辽用兵?”
  “是!”
  “何时?”
  “一年之内!”
  “那也就只有这二十万了!”
  狄青解释道:“除了西军长年守边待战,满编满伍,且老弱之兵淘汰尽出,这十五万大军尚可一战。”
  “余者虽有百万之众,然陛下别忘了,我朝除了在西北,已经五十年没打过大仗了!”
  “禁军疏于武备、兵源老弱,加之……”
  后边儿的话狄青没往出说,加之将门空饷吃得太狠,五万人的一个大军,能有三万实员就不错了,剩下两万都只是兵籍上的一个名字。而那三万之中,还不乏白发苍苍的“爷爷兵”!
  “除了殿直的神威军有御前值守之务,马虎不得,还可一战,其他的……”
  “拉去与辽人骑兵一较高下,纯属填命!”
  赵祯听完,颓然地摊在龙椅之上。
  二十万……大宋朝现在只有二十万可用之兵!?何以保家卫国?
  ……
  唐奕见赵祯如此,出声劝慰,“现在不是纠结此事的时候,二十万若运作得当,也是够用!”
  赵祯回过神来,现在确实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
  “狄卿!”
  “臣在!”
  “朕要你在三月个之内,把西军、神威军调到雄州与石进勇换防,此事必须隐密,不可引得辽人注意。能不能办到?”
  “……”
  狄汉臣看着赵祯,没有马上回答。
  沉吟良久,“陛下这是要孤注一掷吗?”
  这简直就是亡命一搏!
  所有力量聚于雄州,剑指燕云。这等气势让狄汉臣热血上涌,大宋皇帝终于有血性了。
  可是,这也等于放弃了西夏防御,放弃了京师戍卫。
  太冒险了!
  赵祯站了起来,“大郎说的对,此一战乃国运之战!大宋朝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否则,不等辽夏来攻,自己就烂透了!”
  “就这么定了!”赵祯仿佛在给自己打气。“三月之内,调集所有可用之兵,剑指燕云!”
  狄汉臣重重一礼,“臣,遵旨!”
  待赵祯点头应下,狄青又道:“此事了结之后,臣……请外放雄州统兵。”
  国运之战,他狄汉臣怎么可以坐在西府之中看热闹?战场才是他的归属!
  赵祯一笑,“汉臣莫急!三军调动、各边戍卫,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乱。西府还需汉臣掌舵,至于雄州……”
  “现在你去,还为时过早。待起事之时,少不得要仰仗汉臣之能!”
  狄青闻言,心中大定,这等于是赵祯把征辽之职预定给他了。
  “臣,定效死力!”
  赵祯大乐,“好!但有一点。”
  “汉臣以后可不能再做缩头鹌鹑喽!”
  “呃……”狄青纵使挺大个岁数了,依旧窘得老脸一红。
  “臣,不敢了……”
  ……
  唐奕一听,心里热乎。赵祯真的不是原来的那个赵祯了,那个守成之君赵祯早已经一去不复反了。
  “那我这就去辽馆,与萧誉等人……”
  “你去干嘛?”
  都没等他说完,赵祯就把他给顶了回来。
  “满朝文武皆是能事之辈,用你一个半大小子上蹿下跳吗?”
  “我……”唐奕被顶得差点没憋死。
  我都二十五了好吗!?不是吧你,还记着那夜的事儿呢啊!?
  只闻赵祯继续道:“老老实实回去备考,这边不用你操心!”
  看向文、富二人,“你们也是,大比圆满之前,少去撩拨他!”
  文彦博满脑袋是汗,这话是说给他听呢啊!
  而富弼看着赵祯训唐奕就想笑,早就传闻,那夜大郎夜闯禁宫,把赵祯气得扔了鞋。看来,不像是假的。
  见唐奕一脸不愤,和声安慰道:“也好,左右咱们不可能耶律重元与耶律洪基一开打就马上介入,怎么也得让这二人折腾一年半载。”
  “时机尚早,现在大郎的首要之务还是安心备考。”
  唐奕无语点头,恨恨地的偷瞄了一眼赵祯。
  心道,还不如让这老皇帝“客气”一点儿呢,也不知这股火气能顶到什么时候?
  ……


第591章 丧心病狂
  这边上到君王,下至唐奕这个“白身”,在福宁殿上已经拼了,而那边……
  汝南王府对于范纯仁等人为何被幽禁也有了消息。
  “此事当真!?”
  赵宗实一脸不可置信地瞪着牛眼,原本还算斯文的面容此时也显得狰狞可怖。
  “当真!”赵宗懿重重点头。
  “真是天赐良机,天亡唐子浩!”
  “快!”赵宗实急道。“速传贾子明来见!”
  ……
  等待贾昌朝的时间,赵宗实搓着手,在厅中来回乱蹿,嘴里还一个劲的嘟囔:
  “若真如此……当如何利用?”
  “若真如此……当如何利用……”
  足足过了两个时辰,天已经擦黑了,贾昌朝方姗姗来迟。
  “亚父……”
  贾子明一进来就眉头紧皱,“与世子说过多次了,此时尽量少做接触,万一被人看到……”
  赵宗实面色微冷,转而隐去,陪笑道:“实在是事出紧急,不得不让亚父来做主。”
  “唉!”老贾一叹。“何事?世子现在可以说了。”
  “被幽禁的董平书传出了消息!”
  “……”贾昌朝又一声暗叹,这几兄弟果然还是没听他的,去碰了那么董平书。
  声音有些冷淡地道:“哦?他说了什么?”
  赵宗懿道:“据咱们所查,董平书虽被幽禁,然从未被提审。在大理寺后衙也是衣食从优,除了殿前司亲自看管之外,与平常无异!”
  “而咱们的人也与董平书接上了头。据他所言,好像也非犯了什么事儿被稽查,而像是……”
  “像是封锁消息。”
  “什么消息?”
  这个时候,贾昌朝也没法追究这几兄弟妄动之错了,只得顺着他们的思路想下去。
  “董平书从幽禁的三人来分析,问题很可能出在一个取解的儒生身上。”
  “儒生?”
  “对,儒生!开封解元——梁山伯!董平书回忆,此子写了一篇大策!”
  “他们很可能就是因为那篇大策,而被幽禁的!”
  “什么大策?”贾子明有点糊涂。一个白衣秀士应举酸文,也值得这么大阵仗?
  赵宗实一字一顿道:“《论大辽皇位内争与我朝收复失地之良机》!”
  贾子明眉头皱得更深,“写的是什么?”
  等赵宗实把从董平书那里听来的文章原文一说,老贾不淡定了,腾的一下就蹿了起来,“当真!?”
  “当真!”
  砰的一声,老贾又砸回了椅子,口中喃喃不休: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贾昌朝是何等聪明之人,依那篇捅破天的文章一理思绪,这两年诸多想不通的事情也就一下就明了了。
  为什么南平郡王会莫名其妙地被逼死……原来是为了保护唐子浩在大辽的布置。
  为什么久不用兵的赵祯会向边境铺陈重兵……原来也是为了保住唐子浩的布置!
  为什么朝廷财源吃紧的情况下,文、富二人把宋辽大道和通济渠都接过来?也是为了让唐子浩有余钱保住他的布置!
  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燕云!
  见贾昌朝怔怔发呆,赵宗实有此急切地提醒道:
  “赵祯之所以把看过那文章的人尽数幽禁,说明那文章写的都是真的。也就是说,唐子浩在玩火,稍有闪失,不但燕云不得,连他自己也得搭进去。甚至赵祯要是脑袋一热,把大宋主力西军送入险地,那么,他这个皇帝也算是威信扫地了!”
  “那时,只要我们埋下的力量尽数使出……”
  “世子……”
  老贾终于打断赵宗实的话,“世子的意思,是把此事搅黄?”
  赵宗实有些嫌弃道:“何止搅黄!?若是运作得当,一举胜出也不是不可能!”
  “那是燕云啊……”
  贾昌朝声音都有些颤抖,这孩子魔障了不成!?怎可拿祖宗遗志来做筹码?
  “燕云怎么了?”赵宗实不以为意。“若是一个燕云都舍不得,又何以成千秋大事?”
  “何况,就算燕云得复,那也是他赵祯的燕云,而非我赵宗实的燕云!”
  “那是大宋的燕云!汉人的燕云!!”老贾狂怒咆哮。
  “你们老赵家从太祖到太宗,就没断过这个念想!世子怎可说出如此忤逆之言!?”
  “我……”赵宗实一下呃住,这才发现言语有失。
  赵宗懿急忙出来打圆场,“亚父息怒,亚父息怒!”
  “宗实也只是一时心急,才说出些狂逆之言。把您老叫来商议,可不就是听您的意见嘛。”
  贾昌朝被他安抚下来,缓缓坐下,虽是气愤难平,但犹记得老王爷临终之托。
  缓声道:“老夫纵横朝堂数十年,幸得老王爷赏识才有封侯拜相之机。”
  转脸看向赵宗实,“为了老王爷,老夫可以做一个谗臣、弄臣,但老夫绝不能做一个卖国卖祖的奸臣!”
  “世子明白吗?”
  “明,明白……”
  “若老王爷在世,他宁可不要这个皇位,也不会至祖宗遗愿于不顾去和辽人勾结,败坏自家基业。”
  “世子懂了吗?”
  “懂……懂!”
  贾昌朝点点头,“此事不可再提,老夫宁死也不会与世子谋划此大逆不道之事!”
  说到这里,贾昌朝难掩激动:
  “这是要遗臭万年的啊!!!”
  ……
  说完这些,贾昌朝觉得再没呆下去的理由,起身而走。
  看着贾昌朝离云的背影,赵宗实脸色渐冷,越想越气,猛的抓起桌上的茶碗,砰的一声甩在地上。
  赵宗懿一看,哀声一叹,“十三弟也别太过气愤,大不了再寻良机便是。”
  “上哪儿再找这么好的机会!?”赵宗实怒吼着。“这个老匹夫!越发不把咱们放在眼里,竟教训起我来了!?”
  “唉!”赵宗懿再叹。“不放又如何?”
  赵宗实心下一横,“他不干,咱们自己干!”
  赵宗懿一呃,“可是……”
  谁又愿意处处受老贾掣肘?还不是因为父王临终前把最要命的东西交给了他,没有他出面,很多东西他们兄弟想动也动不了啊?
  “先干了再说!”赵宗实恨声道。“待尘埃落定,到时箭尤在弦,就由不得他不管了!”
  “可是,三十弟想没想过,一旦弄不好,西军尽数被灭,就算咱们把赵祯赶下了皇位,那接手的也是一个烂摊子。到时,大辽南下……”
  “怕什么?”赵宗实冷声道。“你当契丹那些蛮子爱打来打去?到时,许些岁币,大不了割些土地给他们,自会无事!”
  ……


第592章 倾其所有
  汝南王府之中在酝酿什么阴谋,唐奕自然不会知道。
  其实,还是他太过大意,越是关键时刻,越不能掉以轻心,此时稍有不慎,就是无法挽回的局面。
  ……
  现在,唐奕被赵祯下了死命令,一心备考,不可再分心。
  但是,有些心,还是要操的。
  回到观澜,唐奕就命人把曹佾、潘丰、张晋文、马大伟、杨怀安、王咸英、周四海等,几个观澜主事之人叫到回山。
  曹佾等人还不知道详情,只觉唐奕召唤所有人来必有要事,所以皆放下手头上的事情,赶到观澜。
  正撞见范仲淹,老头儿一看他们又来了,立马就不乐意了。
  “你们来做什么?”
  曹佾面容一窘,这位现在已经是大宋朝的老神仙了,他这个国舅在范公面前也得矮一头。
  陪笑道:“给您老请安了,大郎召唤,许是有急事,我等这不就来了嘛。”
  范仲淹略略一怔,马上想到可能是耶律重元起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