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大宋-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陪笑道:“给您老请安了,大郎召唤,许是有急事,我等这不就来了嘛。”
范仲淹略略一怔,马上想到可能是耶律重元起事的事情,点了点头。
“进去吧。”
“哎……”众人如蒙大赦,喜滋滋地就要朝唐家小楼而去。
不想,刚越过去,就听见身后的范公又出声儿了:
“过了今天,少往这儿跑,不知道这几个月是他最关键的时候吗!?”
“是……”
大伙儿大气都不敢喘,悄悄地走了。
进到小楼。虽没了外面的那般小心,但也无人说没用的。唐奕叫他们来,肯定是有正事儿的。
“三个月!”唐奕也不废话了。“三个月之内,各地除保证正常运作的资金流,银钱尽数入京!”
大伙儿一滞,曹佾惊道:“开始了!?”
唐奕点头,“开始了!”
“那三个月是不是太紧了?”
观澜现在是多大的摊子?华联门店全宋有数百家;观澜运力遍布大宋水网;酒业还好,但香料、肥皂、沼气灯池在江南、荆湖、西北、湖北诸地也有数十家分号,这么大庞大复杂的产业,怎么可能三个月之内就完成如此零散的汇总、转运?
“不行!”唐奕不容有疑。
“三个月必须到位!若无银钱,粮草顶数儿;若无粮草,兵甲、战刃、马匹、民夫!”
“总之,所有打仗用得上的,三个月之后,或是雄州,或是开封,必须备齐!”
众人有点懵,面面相觑。
唐大郎这回是赌上身家性命,不记后果的要玩把大的了!
他们还不知道,不光唐奕,赵祯也是赌上大宋所有可用之兵,要玩这把大的!
唐奕环视众人,“我说过,燕云不复,强宋难成!燕云能不能复,全看这一战。”
说到这里,唐奕语气有些凄凉,“我们没有精力再谋划一个十年了……”
曹佾点头,“放心,我明天就下江南,亲自督办。三个月!多一天,我曹佾的名字倒着写!”
马大伟道:“我这明天就回邓州!”
“我去荆湖两路……”
“那我去西北……”
……
见大家都动了起来,唐奕欣慰地重重抱拳,“拜托了!!”
……
送走曹佾他们,唐奕见外面天已经黑了,没有呆在小楼,而是缓步出院,向后山行了过去,他想去看看阎王营。
……
让唐奕意外的是,阎王营本应在夜色中寂静下来的军营,此时却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常。
而且,唐奕还在校场边儿上,看到一个颇为意外的人——王德用。
“这么晚了,您老怎么在这儿?”
王德用背着手,月色之下,灰白的须发犹为刺眼,一双老目冷冽地看着校场之中,咧嘴笑道:
“杨家小子不善夜战,老夫来给他支支招。”
这也间接地告诉了唐奕,为什么大晚上阎王营还是这么热闹。
唐奕摇头轻笑,“杨二哥还真是面子大,把您老都请来了。”
王德用凝重道:“大战将近,老夫当然要出一份力。”
“……”
唐奕一暗:“范师父已经与您说了?”
“嗯。”
唐奕看向场中在黑暗中走马、擎枪的阎王营,“其实,我不想他们参与此战。”
“哦?”王德用偏头看向唐奕。“为何?”
“这是咱们大宋军中的一颗种子啊,不能再……”
王德用笑了,也看向黑暗中奔走的军士。
“你是觉得这支从邓州营过来的铁军,被灭了一次,绝不能再灭第二次了吧?”
唐奕不说话,王德用猜到了他的心思,这些兵,都是他的好兄弟……
见唐奕不接,王德用把话扯到别处,“官家可有定计?”
“有,倾兵待战!”
“那你呢?”
“有,倾财养战!”
“哈哈……”王德用朗声笑了。“陛下和你,这是倾其所有了啊!”
转向唐奕,“那你知道军人如何倾其所有吗?”
“……”
唐奕当然知道:
国与命!
就是军人的所有……
王德用又道:“战场就是军人的所有!你既然说这是大宋军人的种子,什么种子?惜命怕死的种子?”
“……”唐奕一时无言,道理都懂,可是落到自己身上……
人总是自私的。
“你不让杨家小子去,就是在侮辱他,侮辱这五千阎王兵!”
……
“对!!”
“王爷爷说得好!”
却是不知何时,杨怀玉已经带着几个厢督、营将朝这边走了过来。
来到近前,杨怀玉重重地捶了唐奕一下,“早就说过,你敢把老子藏起来,兄弟没得做!”
那边,曹觉则是一脸坏笑,“大宋的兵七十年没进过燕云了,你敢不让小爷第一个马踏幽州,想死吧你!?”
唐奕苦笑,“前途未知,可能是我越到眼前,越是患得患失了吧!”
陈志扬乐了,一指场中飞驰的战马,“大郎好好瞅瞅,就这兵?契丹蛮子挡得住吗?”
“平推,懂不?去了就是平推!”
“最好辽人别太怂,不然,咱就去溜个弯儿就把燕云拿回来了,那多没意思。”
“放心!咱是阎王营,谁还挡得住阎王?”
“少得意!”却是王德用冷声喝斥。“骄兵必败!”
这位是军中祖师爷,秀才哪敢顶嘴,缩着脖子就退了回去。
但是,申屠鸣良却是个直性子,依旧是那一身黑漆漆的重甲在身,瓮声道:“还真不是咱傲气……”
说着,狠敲了身上的战甲两下,铛铛作响。
“就咱那五百个大铁坨子,咱还是那句话,除非自己把自己累死,辽人那破刀破棒,砸在身上也就听个响儿!”
“谁也挡不住咱!”
第593章 辽国之乱
申屠鸣良本来就黑,又着了一身黑甲,再加上晚上……
好吧,这巨汉吹牛的时候,除了一双眸子锃亮,一口钢牙雪白,就看不见别的东西了。
唐奕被他的话逗乐了,“就申屠大哥这体魄……难了点。”
“哈哈……”申屠鸣良大笑。“你大郎还怕啥?你鼓捣起来的这一军,怎么可能是纸糊的?”
唐奕陪笑,心道,可能是自己想太多了,想吃下阎王营?辽人还真没那个好牙口。
……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唐奕也好,赵祯也罢,现在是能做的都做了,如今只等耶律重元起事之后,静关其变。
大辽那边的事,短期之内都用不到他了。
在唐奕与赵祯,还有一众核心人物无数次的推演当中,应该是在临近冬月之时,把耶律重元反叛的消息传给耶律洪基。让他“稍有”准备,一来不至于措手不及;二来也不会过分刺激耶律重元,让这货又怂回去。
等到耶律重元起兵攻打大定之时,两方乱战一处,相互消耗,这个时间大宋则可彻底撕毁澶渊之盟,挥师北进。
有西夏从旁掣肘,纳其耶、突吉台两部暗中策应,加之萧家的默许,不管最后耶律洪基与耶律重元谁赢了,应该都没有余力再反攻大宋。
至于萧家为什么会默许大宋占去燕云……
这个时候不谈情义,只说利益,他们很清楚在争位的路上,要付出什么代价。
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可是就为了让大辽乱起来,唐奕从刚到大宋就开始思考,第一次入辽就开始布局,整整蛰伏了十年!
……
话说回来,既然辽朝那边已经是谋无可谋,唐奕也真正的静下心来专心读书。
别忘了,还有一个状元的牛皮已经吹出去了。
进冬月。
一切如旧,唐奕依然为了状元在苦读。
观澜山门前的“文擂”也依然人头攒动。
曹佾、潘丰等人更是奔波在外,估计过年是回不来了。
而文彦博则是头发都愁白了,这个治世良相。真的就快玩不转了。
……
冬月十七。
大辽传来消息,大宋朝堂一片哗然,大辽那个“皇太弟”起兵自立了!
耶律重元自许皇位正统,冬月十四自立德召大圣皇帝,于幽州登基。且召告天下,即刻挥师北上,直指辽都大定。
而这个时候,耶律洪基那个没正事儿的还在钻山林、追兔子。
说起来,这还是唐奕给耶律重元出的主意。当初,耶律洪基登基,下召封耶律重元为“皇太叔”,唐奕没让他接旨。
理论上,耶律重元还是耶律宗真亲立的储君,他完全师出有名,以耶律洪基篡位为由,攻伐辽都。
可是,耶律洪基也有传位诏书啊?
呵呵,这就看你要信谁的了,完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的有理的事情。
耶律重元可以说,耶律宗真不是病死的,死因存疑。且最后一段日子卧床不起,神智不清,传位诏书有假。
反正不管怎么说,耶律重元起兵不算叛逆。如果最后赢了,那收拢大辽诸部,只这一条,就省去了不知多少麻烦。
……
冬月十九。
耶律重元正式向大宋上表。愿永为兄弟之邦,互不侵犯。希望大宋奉其正朔,承认他为大辽合法皇帝,并上请宋皇,准许他派遣使节,常驻大宋。
……
冬月二十。
耶律重元自立仅三天,就以帅十万大军兵临大定城下。辽都吃紧,还在外巡猎的耶律洪基闻讯,急速回援。
……
冬月二十四。
赵祯传召大辽使节耶律德绪,言明耶律重元之乱为大辽内乱,大宋概不参与。待辽乱平息之后,再向辽主递交言事书,详细说明大宋立场。
看似大宋拒绝了耶律重元之请,但是,与此同时,雄州二十万大军为解“辽朝忧虑”,再次回撤百里,已经撤到了雄州以南。间接的向耶律重元传达了信号,给耶律重元吃了“半颗定心丸”。
……
冬月二十六。
耶律德绪派快驿绕道云州,把大宋皇帝拒绝耶律重元的召会传给正在驰援大定路上的耶律洪基。
可是,在耶律德绪的奏报之中,对大宋边军南撤百里之事……只、字、未、提!
……
腊月十九。
大辽再次传来消息,再次让大宋朝廷一片震惊。
耶律重元奇袭之下,久攻月余,竟未能拿下辽都。
大定,犹在耶律洪基手中!
而与此同时,耶律洪基下召契丹各部举兵勤王。松格鲁部、萧古浑部积极响应,已经于半月前加入战场。
这个消息,不但大宋朝臣们惊得不轻,唐奕和赵祯更是惊得不轻。
特么和剧本写的不太一样啊?松格鲁,还有萧古浑,反应怎么可能这么快!?
原本耶律洪基手上只有六万皮室军,耶律重元却有十万大军。又是奇袭,就算一时攻不下大定,趁耶律洪基回援,阻其锋芒,完全可以打。
而且,大定怎么会久攻不下呢?这是唐奕一直想不通的。
他去过大定,那破城一捅一个窟窿。且辽主巡猎,大定几乎是举城相随,剩下的就是一座空城,怎么可能打不下来?
而如今的形势却是,松格鲁,加上萧古浑各举兵三万,加上六万皮室军,人数上已经比耶律重元占优了。
如此发展下去,耶律重元可能挺不过这个冬天就会败下阵来,毕竟他的十万兵和皮室军这支精锐之中的精锐相比,还是差上了不少。
……
这个时候,容不得赵祯多想事因,要尽快把事态拉回到原来的轨迹才是正理。
急令西夏的李杰讹疯狂侵扰夏辽边境,让突吉台部借口边乱严重,无法驰援大定。又暗中与萧家相通,以大雪封路为由,再拒勤王。
同时,雄州重兵再次回撤。这回撤的更是彻底,直接把防线拉到了大名府,距离国境整整一千里。
如此一来,就等于与燕云边境不设防,撤底让耶律重元放心。
……
腊月二十九,大年前夜。
于白沟河一线,防卫大宋的三万守军终于北进,驰援大定战场……
宋辽千里国境,近百年来,第一次出现了真空!
第594章 突变
大辽内战打成什么样儿,赵祯等人未能得见。
但是,从耶律重元已经把宋辽边境的守兵都派去驰援了,可想而知,战况一定是十分焦灼的。
……
事实上,辽国战情远比想像中的要惨烈得多。
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这种叛乱与平叛的战争更加是你死我活的局面。
耶律洪基冬月出猎并没有带走全部的皮室军,大定城中尚有三万守军。
这位大辽新帝并不傻,他虽不在大定城中,但这毕竟是一国都城,怎么可能拱手让给耶律重元?
从冬月二十到这段时间,辽都大定俨然就是人间地狱、血海修罗。
攻城之军把并不大的大定城围成了铁桶,而守城之军则借城墙之利,也是力战到底。
目前的情况是,三万皮室军固守城郭,而耶律重元偏偏又不能把十万大军都投入到攻城战中,他要分出五万去延缓耶律洪基回援的速度,宁死也不能让耶律洪基驰援杀到,形成内外夹击之势。
……
耶律重元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
不幸的是,他没想到松格鲁部和萧古浑部会反应这么快,竟举六万勤王之师与耶律洪基会合,这完全在计划之外。
九万大军一同增援大定,着实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
而幸运的是,北方变幻莫测的天气帮了他一把。
从冬月二十二开始,大定以北至临潢一线就连降大雪,“冒烟儿”的风雪一连刮了十多天,北地积雪厚余三尺,把南下的道路彻底封死了,致使耶律洪基的援军寸步难行推进极慢。
不然,他那区区五万阻敌之军,怎么可能让耶律洪基九万精兵临近过年都没回到大定呢?
但是,耶律重元很清楚,光靠老天是挡不住耶律洪基的。
那九万大军已经推到了距离大定不足一百五十里的位置,就算有那五万阻兵挫其锋锐,但最多也只需半个月就能兵临大定城下。
如今,他五万大军不顾冬寒拼命攻城,但是一个月下来,城头上的皮室军已经不足两万,可他的损失更为惨重,攻城之兵已经只余三万,两万多人填在了大定城下。
无奈之下,耶律重元只能挺而走险,把宋辽边境的三万守军急召而来。
只要在耶律洪基到来之前攻下大定,加上阻敌之兵的五万,他手上仍有十万强兵,占据大定城郭之利,与耶律洪基决一死战,胜面还是很大的。
……
……
耶律重元那边打成什么样且不多说,单千里边境不设防这一点,就足够让大宋君臣动心了。
别忘了,现在大宋与燕云之间有宋辽大道那条新式的水泥大路。
这条路宛若通天坦途,把燕云和大宋连接到了一起。
别看大宋军队缩到了大名府,距离边境遥远。但是,赵祯若真想北进,只要五天……五天就可以跨过无人防守的白沟河,七天就可以进兵空城一般的幽州。
从来都是大辽巨剑高悬、锋指大宋,什么时候百年燕云对大宋来说也是这般唾手可得了?
试问这样的诱惑,谁人能不动心?
朝堂上已经吵翻了天,有好战者当然声称这是千载良机,比雍熙北伐的局势好上不知道多少倍。只要大宋举两路大军北上,除了云州,长城以内的燕云失地,复之有望。
而怠战居安者也是大有人在,言煌煌天宋怎可不顾道义、背弃祖德。既然撤去边军,就不能背信弃义,行小人之事,为天下万邦所不耻。
……
对于那些畏战腐儒,连包拯这种正义之臣都嗤之以鼻。特么不敢打就说不敢打,这个时候还讲什么大义,装他妈的什么君子?
赵祯、文、富等肱骨之臣当然不会听信宵小之徒的谗言,但是也没有被主战者冲昏头脑。
赵祯也想马上收回燕云,实在是即刻出兵并非最佳的时机。
一来,与原本设想出入太多。大辽内叛从开始到现在也不到两个月,大宋不论君臣武将,还是后勤物资,根本没有准备好这么快就介入战场。
二来,此时无论是耶律洪基,还是耶律重元,都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一旦大宋北进,很难说耶律重元与耶律洪基会不会暂时息战,一至对外。
如若那样,以大宋现在军队的风貌,就算拿了燕云,能守得住吗?
……
可是,正当大宋群臣犹豫不决之时,大辽战况再生变故。
正月十三,距离上元节只有两天,北方再传战报:
耶律重元,大败!!
……
赵祯接到奏报,愣了足足有一刻钟。
“怎么……怎么会败得这么快!?”
下首的文彦博、富弼、庞籍、狄青等人,也都无不面色灰白。
文彦博道:“年后,许是耶律洪基也清楚,耶律重元援军一到,大定城破只在旦夕之间,容不得他在耽搁片刻。是以,不计代价地与耶律重元阻敌血战于仪坤州以南。苦战多日,以自损五万兵将的代价,将耶律重元阻军尽数歼灭。”
“然后,其日夜兼程,终在正月初七兵回大定。”
“如今,耶律重元北阻耶律洪基折损五万,久攻大定又损近三万,手中只剩下五万可用之兵,自知攻之无胜,改为防守,已经南撤北古口了。”
庞籍有些不死心,“耶律重元就没有翻盘之机了吗?”
狄青凝重摇头,“耶律重元叛乱已经有两个多月,各地勤王之师除了突吉台、纳齐耶两部要防守西夏迟于增员,萧惠的北京道确被大雪阻隔无法南下,其余各部陆续已经与耶律洪基会合。”
“别看此战耶律洪基也是损伤甚巨,可他现在是越打人越多,而耶律重元正好相反,他手上一共就十五万大军,是死一个少一个!”
“两万在白坂道据长城之险防守云州,余者十三万尽数投入了战场,却落得个折损八万精兵的下场。”
“所以……”狄青声音有些艰涩。“所以,耶律重元大势已去!”
“……”
“……”
“……”
在场诸臣无不默然,万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赵祯心存侥幸地看向众人,“那现在,我们还有进兵的可能吗?”
狄青哀叹,“不可妄动……”
……
“不值得冒一回险吗?”赵祯显然还不死心。
“陛下!”狄青哀声道。“臣也想复我燕云,但是,此时还要强行进兵,无异于自取灭亡!”
“……”
……
第595章 到底是谁
狄青的话,把赵祯心中最后一丝侥幸也扫得一干二净。
只闻狄青解释道:
“耶律洪基虽看似此一战折损也是甚重,然,除了大定守城死伤一万多是皇家近卫,仪坤州血战死伤的几乎都是松格鲁部和萧古浑部的族兵。三万精锐皮室军毫发无伤,加上大定城里还有近两万。”
“也就是说,耶律洪基的御前近卫尚有五万之数!可以说,只是伤了皮毛。”
“他手里的皮室军还在,他对大辽的实控能力就犹在。各部也不敢违抗皇命,必定要全力佐之。”
“如果我军现在北进,就算趁虚占下燕云,将面对的很可能是契丹八部的所有精锐!”
后面的话,狄青已经不用说了。
西军加神威军一共就二十万,西北不可能一直空着,就这么点儿兵,怎么守得住燕云呢?
守不住,回撤,那进兵燕云就没有任何意义。
而且,事后大辽必定报复。万一南下,大宋抵挡不住,那可就是前途未知了。
富弼接道:“也就是说,现在只要我们不动,事实上就没有损失,正应了大郎之前十赌十赢的局面。”
“对!”文彦博道。“大郎之计好就好在我们没有损失,可以随时见机入局。而万幸的是,咱们还没与辽廷撕破脸皮,耶律重元就已经败下来了,对我们几乎没有影响。”
“唉……”赵祯苦叹。“只是,如此收场,那孩子怎能甘心?”
“他可是为了此事谋划了十年啊!”
……
……
众人散去,赵祯思量之下,特意把唐奕叫进宫来,又让文、富二人在侧,一同劝慰于他。
……
“没事儿!”唐奕刚来,就一脸的无所谓。
“我还年轻!此次不成,还有下次。”
唐奕当然不能甘心,但是,他不能表现出来。
因为无数双眼睛都正盯着他,好不容易提起来的那口气,也绝不能因此而放下。
赵祯很了解唐奕,知道他心里肯定没有表面那般平静。
一改多日的不待见,和声安慰:
“本来也非万全之策,有成就有败,大郎看开些。”
旁边的文彦博也出声道:“也非全无收获,至少莱州、辽河口咱们已经站稳了脚跟。我看,你之前那个海路入辽的计策大可一试。”
富弼点头:“正是!如此一来倒还简单,只要咱们勤练精兵、积蓄力量,我看不出十年,攻辽可期。”
唐奕知道他们是安慰自己,飒然笑道:“大伙儿不用安慰我,之后如何谋划,以后再说。”
话锋一转道:“现在首要之务倒是可以总结一下,为何会是现在这个局面了?”
唐奕拧着眉头,当真思考了起来,“不应该是这样一个状况啊?”
大伙儿顺着他的思路想下去,一直存在心底的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