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甲,第一名……”
  “一甲,第一名……开封、苏轼!”
  “一甲,第一名……开封、苏轼!”
  “一甲,第一……”
  苏子瞻的名子被连念了三遍。
  “一甲,第二名,开封……章衡。”
  当章衡的名字都已经念出来了,苏小轼还是有点不敢相信,愣愣地指着自己,“我?……我第一?”
  唐奕不无羡慕地笑骂道:“还等个屁?赶紧去啊!”
  要是没有辽朝的事情,这个最荣耀的一甲第一名,应该是开封唐奕,才对……
  看着苏轼又没头没脑的来了一句:
  “咱们,两不相欠……”
  苏轼当然不知道唐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唐奕到底欠过他什么。但是,这个时候他哪还有心思琢磨这个,头名状元啊,牛了个逼了啊!
  兴奋地就要往出蹿。
  可是,却被曾巩一脚给踹了回来。
  苏轼这才想起忘了什么,老老实实又退了回来。
  按照旧例,那边内侍大监传胪唱名,得中者立马要随礼部的官员步入宫城,于殿上得圣恩御赐进士袍、笏。
  可是,这是旧例。
  第一名是苏轼,第二名章衡,第三名也是观澜的学生,窦卞。
  前三甲都唱完了名,却不一见一个得中三鼎甲的贡士出列,连礼部引官都不急着上前催促。
  唱名大监也不有疑,继续高唱:
  “二甲……苏辙……”
  “二甲……曾巩……”
  一连念了十余个名字,还是没人出来。
  这时候,有不名所以的百姓都有点急了,“什么情况?光听名,你也得出来让咱看看是谁吧?”
  而见过几次传胪的人则是一脸鄙夷,“你懂什么?这十多人都是观澜儒生,照前两科的旧礼,观澜儒生不管第几,都要先行过谢师大礼之后,放可入宫听赐。”
  “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啊!”
  可是……
  可是,今科有点不一样啊?
  前两科观澜应举的也就十多人,就算他们不上去,大有别人出来,冲淡了少人的尴尬。
  可今科观澜有一百好几十号人,而且皆是排在前列。他们不出去,这传胪就好像独角戏一般,光一群太监在那喊,一点意思也没有。
  ……
  别说百姓了,唱到六十多名,唱名的大监和礼部引官都急了,六十多名就出来两个人,其余的都在底下站着呢,好像根本没他们事儿似的。
  趁着两名间歇的当口儿,最外头唱最后一遍的大监汗都下来了,问向身边的人,“这……这还唱不唱了?”
  不想,一个苍老威严的声音在其身后响起,“唱你的名,余事莫要理会!”
  那大监一回头,急忘恭敬回话,“小的听老祖宗的……”
  却是内务省总管大监李秉臣出现在了东华门外!


第605章 威!!
  李大官出现在东华门外,着实让人意外。
  百姓们,还有一众官员无不好奇地看着这位满头银白的老大监,都弄不明白,这老头也不是传胪唱名的,这是干嘛来了?
  李秉臣全然不把众人异样的眼神放在眼里,双手抄前,就那么往那儿一站,既不说话,也无动作,好像根本没他这个人一样。
  这时,大伙儿也顾不上他了,因为唱名内侍又继续硬着头皮干着“只闻名,不见人”的活计。
  ……
  “三甲……程颢。”
  “三甲……范纯礼。”
  ……
  “三甲……宋楷。”
  ……
  “三……”
  宋楷之名一念完,内侍惯性地又一张嘴,可这个“三”念到一半,生生让他吞了回去。
  因为,自第一百六十一名宋楷之后,深宫之中没动静了。
  ……
  “怎么停了?”
  包括传胪内侍在内,外面听榜的儒生和看热闹的百姓无不愕然。
  今天这一榜怎么这么不太平呢?这才一百多怎么就停了?
  ……
  他们却是不知道,念到这里,观澜书院今科一共一百四十七人已经尽数唱完名了。
  宋楷之名一停,观澜队伍之中的曾巩立时面容一肃。
  “观澜上下……都有了!”
  哗啦啦整队之声立时响起,只见一百四十七名进士迅速整装肃立,排成一个整齐的方阵。
  百姓无不惊骇,所有人不自觉地向后靠,让出地方,万人成聚的东华门前为之一清。
  这一刻,仿佛天地间都再无他物,只这一众白衣秀士闪耀乾坤。
  ……
  而一百四十七个观澜弟子列队完毕,目光聚拢,所有视线齐齐聚向位于队前的那个身影。
  曾子固一抖儒袖,带头将双掌缓缓将抱于身前,高举过顶,长揖到地。
  “谢……师恩!”
  余下一百四十六人整齐化一,有样学样儿,抖袖、抱手、师礼及地!
  “谢……”
  “师恩!!”
  “……”
  “……”
  这一刻,除了观澜学子山呼一般的呐喊震彻整个东华门外,再没了任何声息……
  “这……这是观澜的谢师大礼?”
  百姓们都看傻眼了,“给唐……子浩的……谢师大礼?”
  所有人面面相觑、呆若木鸡。
  范仲淹八年前第一次立于东华门前接受一十九位进士的谢师大礼,那已经是旷世奇观。
  试问,谁的弟子一科能中一十九人?
  ……
  但是今天,一百四十七个今科进士同执师礼……
  以前谁见过?以后又有谁能见到?
  “啧啧……”所有人不禁乍舌,恨不得在最前面受师礼的就是自己。
  “以前只道,这世间最荣耀之事莫过于这东华门前唱状元之名,现在才知,这世间比唱状元名更荣耀的是,当状元之师!”
  ……
  “日你!!”
  混在人群之中的赵宗懿本来还挺高兴,唐奕罢考,这对他们一家来说跟吃了“参宝”一样提气……
  可是,闹特么这么一出……
  咬牙切齿地大骂:
  “他特么这是要飞!”
  ……
  事到如今,大伙儿哪里还看不出来,深宫传胪都停了,就是为了给观澜谢师大礼让道。
  官家这就是要让唐子浩集万千瞩目、无上荣耀于一身啊!
  ……
  传胪的内侍们心说,唐疯子这回这风头算是出到头儿了。自此之后,东华门唱名再无人可以超越他了吧?
  要说谢师也谢过了,这回该让我继续了吧?
  哪成想,刚想到这儿,就见身旁的李秉臣缓缓上前两步,一声尖锐的唱喝再次把众人的目光集中到一处。
  “有,旨意~~!”
  噗!!!
  众人差点没喷了,传胪传一半儿,又要宣旨?
  可是哪容有疑?
  旨意一下,东华门前万众折腰,躬身接旨。
  “圣人召御,任唐奕为雄州观察使,率团北进,代天子行事……”
  “狄青狄汉臣知征北召讨使,即刻北上,主理河北两路军政事宜……”
  “鲁国公王德用领河北两路禁军都监之职。随使入辽,权宜行事!”
  “……”
  唐奕上前几步,双手高托于顶,接过圣旨。
  “臣等,领旨……”
  待唐奕接了旨,李秉臣面容肃穆,全无半点平时的和蔼之色,从身后接过一方锦盒。
  “这是公主殿下亲手所绣的大宋龙旗,愿子浩亲手把这面龙旗插在燕云的城头!”
  说到这里,李秉臣立视唐奕,老目之中精光暴敛。
  “陛下让咱家带话儿——大宋百年荣辱全在汝一肩之重!”
  “拜托了!”
  言罢,李秉臣躬身一礼,长揖至地。
  ……
  东华门外落可闻针,除了李大官的尖声厉嗓,就只有唐子浩那一声——臣、等、领、旨,在空中激荡盘旋……
  此时此刻,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收起了原本的神情,目光渐敛、庄严冷冽。
  大宋朝时隔七十年之后,终于再燃北伐之志!
  对每一个宋人来说,这是心结,是宁死亦能不忘的国愿!
  ……
  ……
  而此时,唐奕接过锦盒缓缓打开,伸手一抖……
  立时,一面红底黑围上绣金龙腾舞的七尺大旗展现开来。
  心中热血猛的上涌:
  “杨怀玉!!”
  “末将在!”
  “立旗!开拨!”
  “得令!”
  ……
  呼……
  许是苍天亦见汉儿之志,晴空之下罡风乍起,大红龙旗瞬间鼓胀,迎风烈烈。
  “众将听令!!”杨怀玉一声大喝。“开拔……”
  “北进!!”
  曹觉闻声,打马出列,猛的抽出腰间长剑,斜指北方:
  “威!!”
  ……
  “威威威!!”
  五千精骑如钢铁洪流,向着北方那个汉人的百年夙愿……前进!
  而此时,一直压抑着胸中戾气的东华门前的百姓、朝官们随着曹觉的那一声“威”,再难抑制心中激荡:
  “威!!”
  “威!!”
  “威!!”
  威……就是前进!
  霎那间,开封城内每一个角落都被这声“威”点燃,天地之间满耳都是这汉儿的呐喊——
  震彻山岳!
  ……
  观澜儒生应和着这威武之声来到唐奕身侧:
  “一路珍重!!”
  ……
  唐奕闻言大笑,胸中豪迈无以言表,飒然翻身上马。
  待阎王营走远,百姓呐喊平息,唐奕环视马下的观澜弟子,继而目光延伸,看向东华门外的所有百姓及官员。
  “尔等闲时,可极目北望!”
  “红旗南下之时……就是燕云复得之日!!”


第606章 十里长亭送君去
  封丘门外。
  狄青、王德用等一众北上之臣安坐马上,等着与阎王营,还有唐奕汇合。
  随着城中山呼海啸一般的威武呐喊渐渐收敛,阎王营的五千精骑终于自城门之中鱼贯涌出。
  唐奕行在最前,一夹马腹,快行几步来二人身前。
  想抱拳见礼,却是扑哧一声苦笑,再也礼貌不下去了。
  “王爷爷与狄帅好不义气,独留我一人在皇城之下现眼。”
  狄青大笑,却不接话,“子浩莫要多言,速速启程!”
  王德用也是飒然笑道:“我等要是去了,哪还有你接旨立旗的份?陛下一片苦心,你个臭小子还不领情?”
  唐奕闻言也只能无语摇头,还真是难为了这一众君臣。
  轻甩马缰,与狄青、王德用三骑并行,徐徐向北开动。
  一边走,一边侧脸看王老将军鹤发枯容坐在马背上,唐奕忍不住道:“我看,还是给您老配辆车得了,此去千里,挺累……”
  话都没说完,王德用就不干了,眼睛一立,“军人,自当骑马!”
  “车是娘们儿坐的东西,老夫还没老到与女人争车的地步!”
  得……
  唐奕一缩脑袋,这老头儿还倔上了,都快八十了,逞什么能?
  不过,一想到这个快八十岁的老头儿要和自己一起入辽……
  “王爷爷!”
  “什么事!?”王德用挺胸昂首,丝毫不服老。
  “您跟我说句实话,陛下让你跟着我,到底为什么?”
  王德用瞥了唐奕一眼,又是目视前方。
  “你还太年轻,总需要一个老的给你压阵。”
  “信你才怪!”唐奕暗自腹绯。
  压阵谁来不行,文扒皮、富弼、吴育,哪个不是沉稳之辈?就算是庞籍、宋庠,和这位爷爷比,也算是年轻力壮的,怎么偏偏派了这老头儿来压阵?
  王德用见他一脸不信的样子,“怎么?你不信?”
  “不信。”唐奕一点儿都不掩饰。
  “哼……”老将军冷哼一声。“不信也得信,老夫还真就是来压阵的。”
  “陛下对你不放心,让老夫来看着你。”
  唐奕撇嘴,“更不信了。”就算真不放心,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不放心。
  ……
  王德用轻笑一声,没有接话。
  赵祯确实不放心,但不是不放心唐奕的能力与忠心,而是不放心这小子到了节骨眼儿上,会不顾死活的又发疯。
  唐奕那天一通“国士无双,怎可谓死?”说服了众人准他入辽。
  但是,让他去是一回事,真到危机万分之时由着这小疯子不要命却是另一回事。
  赵祯让这位年近八十的老将随行,不是因为他可以在关键时刻帮得上唐奕的忙,而是因为到了危机抉择之时,老将军能喊“停”,只有这个老将的话唐奕才听得进去。
  观澜的那些老师父且不说,纵观朝堂,除了王德用,谁还管得住这个小疯子?
  ……
  ……
  不知不觉,大队人马北出开封已经近十里。
  见往来的百姓、商贩渐稀,王德用开始闲走的慢了。
  “这般磨蹭,几时可抵辽地?”
  “杨家小子,让你的人跑起来!”
  杨怀玉无语地一翻白眼,这老爷爷还来劲了。
  “全军听令,急行!”话还没说完。
  苍凉的旷野之上,蓦的一声弦惊,无端端地响起了铮铮琴音。
  众人一怔,以为听错了。
  但是,紧接着,连成一片的琴乐之声在荒野炸响,排山倒海一般压了过来。
  那琴声,全无半点温柔婉转,倒像是兵甲过境、万卒奔腾,一派气象万千、声威磅礴之势,就连这些不懂音律的厮杀汉子都听痴了。
  杨怀玉不禁好奇,“哪儿来的琴声?”
  这时众人也回过神来,皆是四下扫看,寻音望去,才见官道一侧的土岗之上,有一长亭孤立。
  亭中,一簇绝美妖火平琴而坐,玉指撩拨。
  烈烈红裙在春风中妩媚飞扬,配上指间那有如兵戈的铿锵乐曲……
  众人心中暗叹:好美的女子,好提气的琴声!
  唐奕一见那团妖火不由嘴角上扬,露出一缕会心的笑意。
  她又来送了……
  心中一暖,想要打马上去,却是迟疑之下,生生的止住了。
  古道荒野,佳人送琴……似乎贴上去,反倒不美了。
  止住马势,看向那抹妖红。正好,那抹娇红也是肃然抬首看来。
  四目相对,无言,却另有一番美意;无言,却用一双眸子,送出万千风情。
  ……
  良久,唐奕终还是收回目光,猛一夹马腹:
  “驾!!”
  一骑射出,绝尘而去。
  霎时,五千精骑扬烟暴起,追着唐奕急射而出!
  天地间。
  马噪、烟尘、旌旗、古道,还有一抹妖红,应和琴鸣,送别着五千宋魂浩荡北去……
  ……
  阎王营急奔三十里,却是要让马匹得以喘息,大队不得不放缓了步子,徐徐而进。
  申屠鸣良这才得了机会蹿到队首,“刚刚那是啥曲子?”
  杨怀玉道:“《十面埋伏》”
  “嘿!”申屠鸣良不干了。“咱这是出征,这小娘好生晦气!”
  “早知如此,某家砸了她的破琴!”
  杨怀玉可没他这么没品,嫌弃地横了这巨汉一眼。
  “整曲虽是十面埋伏没错,却单节选了第一十段曲调,名为《得胜曲》”
  “哦……《得胜曲》。”
  申屠老脸一红,抬眼看向唐奕,自解地尴尬道:“还是大郎本事大,什么样儿的娇娘子都稀罕得紧。”
  还别说,真管用,大伙儿立时被他把思绪引了过去。
  曹老二一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吃味地好好打量了唐奕一番,“早没发现呢,你小子怎么女人缘这么好?”
  身边有个武娇娘君欣卓,有个文娇娘萧巧哥,宫里有个日日想着的帝姬,这又来了一个看一眼就勾魂慑魄的小妖精……
  “冷香奴都让你拿下了,不知道京里有多少二世祖恨不得挠墙了吧?”
  杨怀玉打趣曹老二道:“你也快挠墙了吧?”
  “去!!”曹老二呛声道。“讨厌呢?”
  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可曹老二转脸一想,咂巴着嘴道:“不过吧,要是有这么个绝色妖精给我弹首仙音弥乐,来个十里长亭,依依惜别……”
  “啧啧啧……”曹老二咂巴着嘴,仿佛真在品味有一绝艺女子孤坐长亭,为他抚琴送别。
  ……
  唐奕不以为意地斜眼道:“就是一庸脂俗粉,至于吗你?”
  “……”
  “再说了,多没诚意啊,《十面埋伏》那是琵琶曲,却用琴弹。”
  撇嘴摇头,“少了点味道。”
  “滚蛋!”曹老二恨不得上去抽他。
  特么得便宜卖乖的东西!!
  ……


第607章 过境
  唐奕装的跟二五八万一般,曹老二真恨不得弄死他,忍不住揶揄道:“瞅把你美的!你这么牛,那你咋不娶呢?”
  “有本事你都娶了呗!”
  “呃……”唐奕气势立马一弱。“我那是心系国事,没时间顾及儿女情长,你懂个屁!”
  “哼!”曹老二不屑轻哼。“有时候啊,招惹太多也不好,看你最后怎么收场!”
  “姥姥!”唐奕眼珠子一立。“这点破儿事还难得倒我?”
  说完,不再与他拌嘴,心虚地打马急走,脱出大队老远,登上了官道旁的一个土岗。
  停马回身,极目远望,只见数千精骑在荒凉的郊野上拉成一条长长的线。
  不知怎的,想到这一队战骑将是七十年来大宋第一支北出国境据边收土的汉人,突然想起后世,老谋子电影中的一个桥段:
  那首用古调秦腔唱出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心中有想,忍不住扯开嗓子就唱了出来:
  “万里长程……人、未、还。”
  杨怀玉等人本来见他单骑上岗,挺像那么一回事儿,却没想到,这疯子竟来了歌兴,唱了起来。
  细听之下……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叫……胡马……度……阴山。”
  “嘿!”杨怀玉闭眼摇头品着其中的调调。
  “还挺有味儿……”
  这个俗调和那个《十面埋伏》比起来,当然不算雅致,更上不得台面,但却和这些军汉们的味口。心说,这才是武人的调子嘛。
  忍不住和着唐奕的调子,干嚎起来:
  “秦时……明月……汉、时、关。”
  ……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曹老二听着也挺有味。
  然后就是第三个,第四个……
  声音由小渐大……
  只一句,这几千个汉子就都应和着这个关中古调吼了起来。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叫胡马……”
  “度……阴……山!!”
  ……
  五日之后,白沟河畔。
  此时,唐奕望着奔流不息的河水,心中越来越难平静。
  在他身后,除了阎王营的五千精骑,还有王守忠统领的五万神威军,杨文广帅领下的十五万西北悍军。
  大宋朝二十万精锐,所有敢战之将,尽聚于此。
  狄青打马行至唐奕与王德用身前,“青会在此地翘首以盼、枕戈待旦!”
  “大郎一旦有讯,十二个时辰之内,我大宋铁骑必达幽州城下!”
  “若有延误,提头谢罪!”
  狄青这是立了军令状,唐奕闻声,重重抱拳:
  “等着我的好消息!”
  说完,再不迟疑,率先登船渡河。
  这一次,宋人不再以“客”自许,这一次,宋人是来做主人的。
  ……
  河对岸,耶律重元派来迎接的伴使已经等的头发都白了。眼见大宋使团渡河,身后还有无边无际的汉人大军,心道,终于来了!
  恨不得迎上去,亲自下河把人背过来。
  还没等唐奕与王德用下船,那伴使已经迎到船前。躬身大礼,高声唱喝:“天朝上使大驾光临,实乃我大辽之幸也!”
  “嘿!!”唐奕和王德用对视一眼,心里这个受用啊,打八辈子算起,辽人好像就没这么客气过。
  既然人家这么客气,唐奕自然也不能客气。
  清了清嗓子,不咸不淡地道:“嗯,免礼吧。”
  说完,还不经意地扫向辽人身后,那里有个汉人打扮的年轻人,正是一起前来接使的刘韬。
  见刘韬递了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唐奕心中大定,继续不急不徐地道:
  “我朝陛下遣我来使,主旨意在辽廷纷乱之时,确保我大宋在辽子民的安全。”
  说到这里,唐奕摇头晃脑地装起了十三。
  “汉家儿郎不论身在何处,即使非皇宋治下,也依然是我大宋子民,不可轻辱,不可蒙难……”
  耶律重元伴使忍着腻歪,听唐奕长篇大论絮叨了半天,最后还不敢反驳,恭敬道:“上使安心,别处且不敢说,燕云治下的宋民,我朝陛下一直待为上宾,绝无怠慢。若有局变,亦把保护宋民当做首务。”
  唐奕满意地点点头,“如此甚好!本使此来为客,还要烦请伴使暂且安置食宿事宜、马料军粮。”
  既然是求到咱们头上,那这五千人你得帮我养着吧?
  伴使急道:“上使放心,在下早已经安排妥当。此时启程北上,明日子时即可抵达国都析津,那里已经备好馆驿酒食,以供上使休……”
  “停!!”唐奕一脸惊骇地打断耶律重元伴使的话。
  “子时入城?岂不是半夜?伴使之意,是让我们奔波数日之余,还要连夜赶路?”
  “呃……”那伴使尴尬了。
  是有点过份,但是真的等不了了啊,古北口已经打成了一锅粥,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