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大宋-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纵使大辽外敌当前,上下一心,可以预见的是,大辽内部必然要经历一番重新洗牌。耶律洪基就算还能坐在皇位上,也不可能像从前那么稳当了。
……
而事实上,耶律洪基比唐奕料想的还惨。
因为此一仗,不但皮室军近乎武功全废,还有耶律洪基的两个铁杆部族也打残了。
萧古浑、松格鲁……
当初,两族举九万之兵勤王,驰援大定的时候损失了一部分。攻打古北关时,萧惠部、突吉台、纳其耶、耶律宗训几部更是后来的,整个古北关战场还是这两部的余兵作为主力冲阵,一战下来,几乎十不存三。
而古北关大败,不论是耶律洪基,还是契丹八部,都需要一个说法。近二十万大军,一月有余,关墙都干塌了两处,为什么没打下来?
作为古北关大战的主帅,萧古浑首当其冲,耶律洪基为了泄愤也好,安抚各部也罢,败下去之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咔嚓了这个无能之辈。
第二件事,收拢各军,再图一战。
第三件事……
好吧,到了第三件事儿,耶律洪基才发现,他第一件事儿好像办错了。
第三件肯定是杀了大宋驻辽使臣,以泄心头之恨。
可是,耶律洪基闹不明白的是,杀萧古浑你们都没这么大反应,怎么老子想咔嚓个宋使,抄没了唐子浩那个破华联,你们就跟死了亲爹一样,一脸了蛋疼?
而且,萧古浑一杀,特么朝堂上突然没人替他说话了。
“陛下!”
出声的是突吉台,他统八万大军来援,现在是各部之中最有底气的一个。
“宋使杀不得啊!!”
耶律洪基眼睛一立,“怎就杀不得!?”
“南朝侵我辽土,杀我辽兵,折辱朕于阵前,此为国耻,每一个宋人都该杀!”
突吉台则道:“道理如此,臣自是知耻。然而,此一时彼一时。”
“我军新败,士气全无,南朝二十万大军陈兵古北关,窥视大辽,挥师北上只在旦夕之间,这个时候万不可给南人进兵之由。”
“望陛下天下为重、社稷为重,不可轻怒啊!”
“我……”
耶律洪基一口气憋在胸中,好不难受。
却闻萧惠出班道:“陛下,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此为上邦之仪也。即使现在与大宋交恶,也不能斩使泄愤,传扬出去,必被天下万国秘不耻。失仪事小,损威事大。望陛下三思!”
“你!!!”
……
不等耶律洪基再有反应,一众大辽朝臣已然出班。
“陛下!”
“杀不得啊!”
“陛下,杀不得……”……
不杀之言盈满军帐,耶律洪基心中哀嚎,老子就想出口气,这都不行吗?
“那就,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把那个什么司马什么的给我抓了,关进天牢!”
“不!!”耶律洪基还不解气。“给我发配到极北伐树去!”
……
“……”众臣无语。
可不等反对,耶律洪基又叫道:“还有!”
“把唐子浩的华联铺尽数抄没,所佣宋人统统处斩!”
“陛下!!”
“陛下!!”
“陛下……”
好吗,这回比杀宋使动静还大!
“陛下,唐子浩虽是白身,然其在大宋的地位可是比驻辽通政高出太多,得罪于他,与我朝无益。”
耶律洪基只觉天旋地转,特么的,老子杀宋使你们不让,这回连拿唐奕出口气都不行了!?
他哪知道,大辽贵族汉风盛行,处处学大宋,不光礼教文化学的溜,享乐用度也一样不落下。
华联铺这些年把大宋的好东西弄到大辽,又与贵族交好,专门给他们送大辽没有的,吃的、喝的、用的。
要是把华联封了,多了不敢说,大辽贵族的生活水平倒退二十年是跑不了的。
更别说……
反正不能由着咱们这个纨绔皇帝胡来,断了各部的财路。
……
宋使杀不得,华联又封不得,耶律洪基气得脸色酱紫,坐在高位上喘着粗气。
“那你们说!!”
“接下来当如何处置?怎么把朕的燕云夺回来!?”
对于耶律洪基来说,大辽旧土还是小事儿,他心疼的是燕云的收入。
要知道,燕云作为大辽最富庶的一片土地,每年的税收占了朝廷岁入的一多半。
失了燕云,就等于失了钱袋子,他的近卫军已经所剩无几,要是再没了钱,他如何重整皮室军?
“呃……”
既然皇帝问下来了,突吉台与萧惠对视一眼,又不着痕迹地与各部朝臣交换了一个眼色。
“如今南朝大兵压境,我朝又无再战之力……”
“依臣之见……”
“少说废话!”耶律洪基极不耐烦地打断。
“只说计策,何以为攻?”
……
“依臣之见……”
“还是以求和为上!”
……
你大爷!!
耶律洪基就差没当场骂娘,只觉眼前一黑,险些晕过去。
“求和?”
你特么也说的出口?大辽立朝百年,什么时候和南朝人主动求过和?都是南朝求和,北朝求战的好吗!?
怎么到了朕这儿就反过来了?这特么不是打我脸吗?
眼中杀机乍现,“你敢再说一遍!?信不信朕杀了你?”
突吉台低着头不说话,却是萧惠出声道:“陛下可还有一战之力?”
“呃……”若有一战之力,还要你们出什么主意?
萧惠根本不用耶律洪基做答,继续道:“若无再战之力,也就唯有求和了。”
“你?”耶律洪基怒了。
“信不信,朕也杀了你!?”
“陛下!!”久未出声的耶律宗训站了出来。
“突吉台与萧惠二人所说非虚,现在军心不稳、国库空乏,已无再战之力。现在陛下想的不应该是怎样攻宋,而是如何守辽,才是正理。”
“宋军不北上已经是万幸了,求和,不失良策啊!”
“……”
“况且……”耶律宗训话锋一转。
对于这个不成器的侄子,耶律宗训还是很了解的。
“况且,以南朝的一惯作风,花钱买太平。若是求和,阻止宋军北进的可能很大,且南人富庶,趁机多要岁币,说不定就能补上失去燕云的损失。”
果然。
耶律洪基闻言喃喃出声:“要是能补上朝廷所失税钱,倒也可行……”
双目放亮的猛然抬头,“能要多少钱?”
“这个……”耶律宗训沉吟道。“还看谈成什么样儿。”
“那你亲自去谈,多要岁币!”
“臣,遵旨。”
……
大辽臣僚无不暗自摇头,皇帝到现在还盯着钱,以为只要补上燕云的亏空,失不失地倒没什么。
殊不知,痛失燕云,真正要命的可不是税产损失,而是大辽与大宋的战略态势彻底翻转。
大宋燕云在手,那把悬在大宋头上的利刃,现在……却是锋指大辽喽!
……
第629章 人精
说到底,耶律洪基有君临天下的心思,也有君临天下的福缘。
但是,不论是原本的历史轨迹,还是当下,这货就没有君临天下的本事。除了游猎、算小帐、任用谗臣、坑队友好像也不会干点别的什么了。
让耶律宗训去多要岁币,燕云就这么着了,这心得有多大?
他老子耶律宗真要是活着,非再气死八回不可。
再说了,大宋就再是“大怂”,如今也是燕云在手,可攻可守。而且,打了胜仗士气如虹,怎么可能你想多要岁币,就多给你岁币?
论政治头脑,论嘴皮子,大辽所有的臣僚加在一块儿也不可能是富彦国的对手。
况且,不论是去求和的耶律宗训,还是契丹八部的臣子,各自心里又都有各自的小九九。
……
……
谈判这个事,唐奕是不会参与的。如今耶律洪基恨不得扒了他的皮,他要是去谈,那就是奔着谈崩去的了。
谈判的事儿交给了富弼、庞籍,唐奕与吴育、宋庠聚于一处,下首是燕云各地的豪门大户。
此时,从各豪门大户的表情就看得出,眼中即有热切,也有忐忑。
这次死守古北关,各家的私兵都是出了大力的。但是,毕竟新降,对大宋的行事作风还不了解,谁知道会不会卸磨杀驴呢?
唐奕看着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一个个心里想的是什么。
“我唐奕一向说话算话,各位可以安心,以前在大辽什么样,现在归大宋还什么样儿。”
“那……毛纺?”
好吧,各家关心的还是毛纺这个大头儿。
“放心。”唐奕笑道。“毛纺还是你们的。”
众人闻言,登时长出一口气。有这一条,那就都放心了。倒是吴育眉头微皱,但碍于场合,也没有多说什么。
“但是有一条。”唐奕面色微冷。“咱们得丑话说在前头。”
……
“生意归你们没问题,但是产销,包括粗毛收购,必须经观澜商合统一定价,统一调度。”
“这……”各家面面相觑。
这样一来,那还算什么他们的生意?
唐奕则是笑道:“怎么?信不过我唐奕?”
“不……不是!”
“放心,上了观澜的船,就算是我观澜的人。我唐奕还从来没让自己人吃过亏,统一调配对你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众人虽还是心里没底,但说心里话,被这煞神杀怕了,那日在幽州还没开口就先宰两个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大伙儿都怕说出一个“不”字,又特么得见血。
况且,如今的情形也由不得他们说不。
“全听唐公子的……”
……
唐奕点头,既然他们都应下了,他也不废话。
入观澜的门到底是好是坏,现在说什么他们也自带三分忧虑。来日方长,且等时间久了,也就知道是不是吃亏了。
“还有一条!”
唐奕话锋一转,眼中隐有杀机。
“毛纺放在你们手里,挣多少钱,那是你们的事,但是!!”
“谁要是把这门手艺漏了出去,不管是大辽的贵族,还是大宋的富户,到时,可别怪我唐奕翻脸不认人!”
……
……
送走了燕云豪门,吴育终于忍不住了。
“大郎,就这么把毛纺这么大个摊子交给了他们?”
吴老头很清楚,唐奕所谓的毛纺是多大的一盘棋。抛去利益上的收入,其战略意义就非同小可。
之前,为了筹谋燕云,唐奕把这门技术拿了出来,算情有可原,可是现在……
燕云已复,这些北地豪门又都被唐奕治得服服贴贴,何不趁此良机把毛纺直接收回来呢?
“大郎要燕云平稳过渡,完全可以许些别的好处,何必用毛纺这个利器呢?”
唐奕闻声,知道这老头儿是心疼了,轻笑道:“相公当知舍不得孩子套不来狼啊。”
“哼!”吴老头儿撇嘴道。“狼?你也就套来几个狗崽子。”
“……”
唐奕无语,看向宋庠。宋状元也是摇头苦笑,吴春卿这是关心则乱,忽略了唐奕这么做的另一层深意。
“春卿以为,毛纺就算收回来,又当如何?”
吴育扁嘴道:“当然是交给咱大宋自己的百姓来谋福利。”
宋庠又道:“那交给谁呢?”
“给……”吴育一下子卡住了,他现在才有点明白唐奕的用心。
宋庠也适时解释道:“不说燕云现在也算宋土,这些燕云豪族也算是宋民,单是毛纺收回来给谁这一点,就值得商榷了。”
“毛纺当然要用羊毛,而产毛之地无外乎大辽和西夏。就算是不情愿,但是天然的优势,让临近两地的河北两路、西北诸路成为了毛纺最佳的滋生地。”
这是地源上的优势,使得毛纺一旦铺开,必然会以北方为产销中心。
可是,别忘了,不管是河北两路,还是西北诸州,都是保守派的大本营。
如今燕云已定,通济渠通航在即。南北水路已通,下一步,唐奕只要一回朝,新政将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大宋朝堂的主题。
唐奕怎么可能把这么大的毛纺产业交到潜在对手的手里?
“除了这些,还有两个原因。”
“一来,大辽贵族之所以怠战求和,就是因为我已经知会了司马君实,只要大宋与大辽继续保持相对和平,对于大辽的羊毛收购不会像以前那般苛刻。而把毛纺留在燕云,也算是我的一种表态。”
“最起码,他们还是与契丹人做生意,心理上会有所缓冲。且燕云豪族我都没动,说明我唐奕是讲信誉的人。”
“二来……”唐奕说到这里卖了个关子。“您老不觉得,毛纺在燕云,北方各州的仕族看着会很眼馋吗?”
……
说到这里,吴育哪还会不明白唐奕的意思。
“臭小子,就你精!”
唐奕闻声,不以为耻,得意地咧嘴直乐。
而宋庠则是看着唐奕半真半假地笑道:“大郎还是快些把燕云这边的事务处理好吧,陛下可是盼着你这个人精还朝呢。”
“……”
“盼我干嘛?”
宋庠、吴育闻言,神秘一笑:
“有惊喜!”
……
第630章 盖棺论定
宋状元说有惊喜,那就确实有惊喜,而且还是不小的惊喜。
……
燕云收复,大宋百年夙愿今朝得成,中原一统终于实现。
不说当下,就算放到后世,也没人能拿大宋不是大一统政权来说事儿了吧?
而大宋百姓在雀跃之余,人们才猛然发现,收复燕云的头号功臣是那个名声极臭的唐疯子。
那个自己贴钱给大辽,背负卖国骂名,却从来没给自己解释过一句的唐疯子。
那个连状元都不要的唐疯子!
原来,我们错怪他了。
一时之间,唐奕在民间的名声算是彻底反转,一时无二。
还唐子浩一个清白,还唐疯子一声喝彩,这样的呼声甚是高涨,甚至已经影响到朝堂上的相公臣子们。
而在朝中,文臣武将一边感受着民间呼声,一边也发现一个问题:
收复燕云……
收复燕云啊!
这是什么样的功劳?
说句夸张的,就算官家直接封了异姓王,百姓肯定不觉奇怪,朝臣可能还觉得将将凑合。
而以白衣之身立此吞天之功的,以前有过吗?
还真没有。
问题就在于,唐奕立此不世之功,却还是一介白衣……
有朝臣甚至开始上表,要给唐奕“追封”官爵,否则显得朝廷太不任人知用了。至于真正的封赏,日后回京再说。
……
可是把赵祯憋屈坏了,当初要给唐子浩封官,你们一个个都跳出来反对。现在他立了功,拿回了燕云,你们又上表说得好像是朕的不是一样。
追封?这字眼能用在活人身上吗?亏他们想得出来。
总之,追封什么的,赵祯是没准的,马后炮的事情赵祯不会干。
但是,等唐奕回朝,那可就说不准了。
坊间甚至有传闻,封王虽不太可能,但是回京之日,就是其拜相之时,应该是没跑儿的了。
从白衣入政事堂,二十五岁任宰相,大宋朝升得最快、年纪最轻的相公就要诞生了。
这个惊喜够大了吧?
大宋开朝百年,独一份了!
……
……
什么“惊喜”宋庠没说,唐奕也没问,但猜也猜的差不多了。
毕竟这回立的功劳确实不小,赵祯给的小反而不太可能。
但是,对于这些,唐奕还真不太在意。说句装逼点的话,干成这件事本身的成就感和自我证明,比什么赏赐都来得重要。
挣多少钱,唐奕没什么感觉,因为历朝历代都有大商出世,不足为奇。
改什么革,唐奕也没太大成就,一来还没开始干,二来……
改革这事也不是没人干过,最多算是与贤能同列。
但是,收复燕云……
很多人干过,但是没人干成过。
他唐奕,独此一人!
不管他将来功过与否,就算大奸大恶、大昏大庸,只此一件事,就可以在史册上盖棺论定了。
就是这么牛叉!
……
……
与吴育等人分开,唐奕把观澜北上的一百多人都叫到了一起。
贱纯礼最是嘚瑟,“这回说吧,把我们叫过来干嘛?不会是你把功劳都挣完了,让我们来给你出苦力吧?”
唐奕也不多说,拿过一张燕云山河图往案上一铺,指着图道:“自己挑个去处,明天就滚去干活!”
众人一怔,啥意思?没懂。
唐奕解释道:“燕云名义上是归了大宋,但是各州各地行的还是辽律,燕云驻民更是对从辽民到宋民的转变没有任何概念。”
“你们的任务就是,分配到各州,配合当地完成这个过度。”
说完,唐奕又补了一句,“越快越好!”
……
“靠!!”范纯礼一脸的蛋疼。“还真是当苦力啊?”
而曾巩却是眉头紧皱,“子浩此举未免有些冒进了吧?”
抬头看向唐奕,“燕云初定,如此大换血,未必是好事。”
唐奕则道:“换什么血?各属官员只要有心归宋,一概官录原职。你们去不是取而代之,而是配合。”
“还有,燕云豪门望族我已经打过招呼了,他们会全力支持你们尽快完成燕云的汉化。”
曾巩怔怔地与同窗们对视一眼,不换官?各地豪门又已经被唐奕搞定了?
而且,燕云诸州还有一点是对大宋十分有利的,那就是,这里生活的驻民绝大多数都还是汉儿。
即使做了百年的大辽汉儿,但是对于大宋的认可程度还是相对比较高的,稳中过度,一点不难。
如此说来……
范纯礼无语道:“你把事儿都干完了还用我们干嘛?这不已经挺好了吗?”
唐奕摇头:“还不够。”
“我要的是燕云迅速认可宋民的身份,燕云汉儿迅速融入到中原汉人的大环境之中。”
范纯礼不耐烦道:“你就直说让我们干什么就得了。”
唐奕笑了,笑的极贱,“我要你们……”
“洗脑。”
“洗……”范纯礼眼珠子瞪得溜圆,似是有点明白唐奕的言中之意了。
“像……像咱们观澜那个洗法?”
“对!”唐奕认可道。“喊口号、贴标语、爱宋爱汉,给我可着劲儿的招呼!”
“一个月!”
“就给你们一个月时间。到时候,燕云驻民要不是满脑子万恶大辽,皇宋万岁,你们就别回来了!”
“日!!”
连曾巩都是狠翻着白眼,这孙子太损了,祸害了他们好几年不说,现在又要祸害燕云百姓。
不过一想,损是损了点,但一定有用。
“那要是有异心者闹事呢?”
“笨呢!”唐奕恨铁不成钢道。“团结大多数……”
“……”
曾巩抹了一把额前的冷汗,“我要好好考虑考虑,要不要把我儿子还送到观澜……”
……
……
在唐奕看来,这不叫损。而是必然手段。
试想一下,一个汉家的孩子被送到外姓之家为奴百年,其间不闻不问,甚至连这个孩子心系亲人逃回家中都被老父母狠心送回去继续为奴。
如今突然跟他说,你可以回家了,你是咱汉姓的家人,不管换了谁,多多少少也会有些怨气吧?
为了平息这股怨气,为了所谓大局,唐奕也就只能用这种极端手段了。
……
第631章 心真够大的
把观澜这帮活土匪撒到燕云各州,这是一个急招儿,或者说,是唐奕实在没有办法的办法。
正常来说,大宋雄兵进驻,官员接掌民生,安抚顺民、惩治暴徒,稳中求稳只需三五年。不论是政令,还是武备,把这一大片土地彻底纳入大宋版图,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此次兵指大辽,也把赵祯得过且过、缝缝补补支撑起来的这个大宋的所有问题都暴露了出来。
国库空虚、缺兵少将、禁军糜烂,说是千疮百孔也不为过。
……
唐奕身历其中,却是不得不说句公道话了。
后世只说大宋软弱,不够硬气。可真不是宋朝逢战必和,实在是这个大帝国底子太差,老得太快,问题也太多了。
大宋根本就打不起仗。
说句难听点的,要不是唐奕早有准备,把观澜商合搬空了来赌这一把,恐怕耶律重元就算把燕云拱手送给大宋,赵祯都接不住。
煌煌天宋,当世第一富庶之地,竟然连二十万可战之兵都凑不齐,连出征复土的军饷都拿不出。
就连修个河都没钱,赈个灾都要赵祯出内库接济,更别说最烧钱的打仗了。
坐拥数千万贯的岁入,全养了一堆废物官、百万老爷兵。
唐奕进过赵祯的寝宫,他亲眼见识了这个大帝国的皇帝已经节俭到了什么地步。
说句实在的,赵祯就算再不喜享乐,皇帝应该有的正常待遇却是没法再拒绝了吧?
一个皇帝都能“穷”这样儿,特么还什么富宋?
不怪乎一甲子之后,即使大辽已经败落成那个样子,还是打不过;不怪乎要从金人手里把燕云买回来,转手就又丢了。
这个帝国,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
……
……
唐奕深深意识到大宋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