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
  场中那个青年正是真正的国士无双!
  自嘲地苦笑一声:
  “草民……”
  “我大宋国士、复土首臣,直接今日尚需自称‘草民’!”
  抬眼看向皇城前的千万双眼睛,一指唐奕:
  “为皇宋鞠躬尽瘁,呕心十年,朕却未许一官,公平与否!?”
  “……”
  好吧,百姓心知不公平,朝臣心知事出有因。但是,特么皇帝自问之辞,谁敢答啊?
  ……
  “朕有罪,朕有大罪!”
  赵祯本就是感性之人,此时更是情难自已。“朕,慢待了……这个草民啊!”
  唐奕在下面都尴尬了,不置于吧?赵祯怎么一上来就这么煽情呢?
  ……


第638章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光唐奕有点懵,百姓们也觉得怪怪的。
  王师凯旋,功臣归京,这是大喜大庆的事儿,官家就算再激动,再觉得对不起唐疯子,也不用刚一见面就先罪己吧?
  你这是让大伙儿高兴,还是不高兴?
  只有一些朝廷重臣才听的直咧嘴,官家也是拼了。
  文彦博心说,陛下这么说了,但咱们不能这么听啊,得兜着。
  急忙于城楼下上前,“陛下言重了!”
  朝臣们这才反应过来,“陛下言重了!”
  百姓们立时也得跟进,宣德门外登时拜倒一片。
  “陛下言重了!”
  ……
  赵祯于城楼之上缓缓摇头,“非也,一点都不重。”
  “众卿家、众子民尚不知唐子浩到底做了什么。”
  “只当他使了一趟燕云,在古北关九死一生走了一遭,就把这吞天之功立下了!”
  “其实,不然。”
  说到这里,赵祯向前一步,双手扶着城墙,俯视广场上的朝官百姓。
  “今日,朕就给你们数一数,他十年间都干了什么!”
  ……
  “陛下!!”
  文彦博也急了,这十年间干的好多事儿是不能说的啊!
  “陛下!”文彦博急道。“君子不惜己身,唐子浩乃有德君子,所做之事实为德行所至,不提也罢。”
  “提了,反而不美。”
  赵祯笑道:“却是要说的。”
  抬眼看向城下,“为了燕云,他三次使辽,十年间所耗资财以兆万计,所背恶名罊竹难书!”
  “本是解、会两头名,却为国事毅然放弃唾手可得的状元之名!”
  “这样一位大宋功臣却还是布衣,你们说!!”
  “朕,是不是有罪!?”
  ……
  好吧,文彦博虚惊一场,赵祯心里有数。
  既然皇帝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那他也就推一把吧,立时哀声长叹:
  “大宋,欠唐子浩一个功名啊!”
  得!
  朝臣们一听,也不端着了,齐声哀鸣:“大宋,欠唐子浩一个功名啊!”
  嗯!
  百姓们一听,相公们说的对,众人同呼:“大宋,欠唐子浩一个状元啊!”
  好吧,一激动,“功名”直接升级成了“状元”。
  ……
  万民急呼,场面那叫一个沸腾。
  赵祯给李秉臣递了一个眼色,李大官立时上前一步,尖锐的嗓音登时响彻宣德门内外。
  “有旨意!!”
  “唐奕,唐子浩。”
  “成名师,不惜洁身。拥万贯,亦不知享乐。为国为朝,呕心沥血,奋进十载。”
  “取解会两试之魁元,成百年佳话,却以国由,视功名于无物,苍天可鉴,宋之无双国士者也。”
  “士可无私,然,天不可无情。圣人祈天开恩,特……”
  绕了这么大一圈,就为了这一个“特”字,说明要坏规矩了。
  而且,听这意思,还是个大规矩……
  果然,李大官下面的话让朝官、百姓无不大惊!!
  “特……”
  “特恩开殿科于宣德门前,应试者一人!取试者……”
  “一人!!”
  “文武百卿、天下万民,皆为监考。”
  ……
  哦操!!
  不知道底细的朝臣心里有一万头草泥马狂奔而过。
  这特么玩的也太大了吧!
  终于知道赵祯为什么一上来就又是罪己,又是煽情的了。
  这个口子开的,作了这么多铺垫,还特么让人有点接受不了啊!
  ……
  这事儿,已经不是破例的问题,而是破了一个最不能破的例。
  科举,这是立国之本,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
  别说破这种例,就算是现在正在殿试,唐子浩出来了,去大辽转了一圈,把燕云收回来了。回来殿试还没考完,他想再进去,也是绝无可能。
  国本,就是根基,就是永远也不能碰的底线。
  ……
  说实话,唐奕立这么大的功回来,要是直接拜相,大家并不会觉得不妥。毕竟唐奕就算是没立功之前,影响力已经到了那个高度。
  再说,恩萌这个取官之策虽然没有先例从白衣直接到宰相,但其本身就是以个人或者祖辈的功勋大小来评定官职。
  收复燕云,这个功劳值一个宰相,更值得破一回例。
  但是,特恩开殿试一科,应试一人,取士一人,这特么就是玩闹!
  什么意思?
  唐奕一个人考,且取士一人。也就是说,必中!交白卷也是中。这只不过是在走个过场。
  而且,殿试就算一个人考,也得评等啊,这是规矩。
  怎么评?
  三甲头名,只一个人选,状元……
  唐奕!
  ……
  老贾本来不想在这个时候出来和唐奕对着干,但是,这时候不出来,都对不起他当朝第一大反派的名声了啊。
  “陛……”
  好吧,只出了一个字,下面百姓的山呼已经把他盖下去了: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
  赵祯的铺垫很到位,百姓们的情绪已经起来了。
  老百姓可不管你什么国本不国本,规矩不规矩。
  老百姓只认一个死理儿——好人,就得有好报!
  唐疯子帮咱们拿回了燕云,汉儿的腰板儿又直了。别说是在众目睽睽之下重开殿试,就是直接给他个状元又算得了什么?
  考!干嘛不考?正好看看传说中的殿试是个什么样儿。
  ……
  贾昌朝鼻子都气歪了。
  “刁民!!”
  “刁民!!”
  可是,没招儿了,喊破喉咙也没人搭理他,更没人听得见。
  ……
  唐奕听着山呼一般的“陛下圣明”,看着面前那张笔墨齐备的桌案。
  刚才他还奇怪这案子摆这儿是干嘛的,原来,还有这么一出大戏等着他啊!
  他终于知道富弼所说的那个惊喜有多大了……
  这个惊喜,以前从来没有过,以后也不可能再有。千古独一份,应该就是这么回事儿了。
  看着那案上的笔墨,唐奕心中蠢蠢欲动。只要他往那一坐……
  功名!
  历史上最牛的一科恩科,万众瞩目之下帝王钦点。
  状元!
  这些荣耀,就都是他的了。
  但是,唐奕心里很清醒:
  这个桌案,他能坐得下去吗?


第639章 比天下第一科更牛的
  贾昌朝此时心中说不出的挫败感,在万民急呼面前,他这个宰相的声音简直微若蚊蝇,看向紧盯那一案一席的唐奕,更是感到一阵无力。
  似乎从庆历六年冬,唐奕第一次进京开始,从范仲淹殿上请辞开始,他贾昌朝就从没在那对师徒身上沾到半点便宜。
  甚至脑中又回想起几年前,唐奕夜访贾府,他问出的那个问题:
  赵祯凭什么对这个疯子如此荣宠?
  直到现在,他也没有找到答案,而且,甚至比那个时候更加的疑惑。
  起码当初官家在表面上还会有所掩饰,如今却是连掩饰都不屑为之了。
  一人开一科,这在四百多年的科举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可想而知,等唐奕进了朝堂,谁还拦得住他?
  ……
  而文武百官心下也是骇然,现在看来,这十年前官家不是对唐奕视而不见、功而不赏,这特么是都给他攒着呢,一次憋把大的。
  不过,这特么也太大了一点儿吧?
  ……
  ……
  唐奕此时心中亦难平静,他现在才知道,什么叫登峰造极;才知道,什么叫后无来者。
  达到古人曾经达到的高度不算牛比,牛比的是,突破古人曾经的高度。
  而现在,就有这么个高度摆在他面前:
  天子之下,万民之前。
  皇城正首,百官身侧。
  一案一席,一纸一墨。
  只要坐下去,十年间失去的一切都将复得。
  只要坐下去,十年间得到的一切都将升华。
  那他能坐下去吗?
  他能!
  这么多年所做出的努力,还有燕云复宋的吞天之功,值这么一出登峰造极。
  真能坐下去吗?
  他不能……
  他要的那个登峰造极,比宣德楼前,天下第一科要厚重得多,牛逼得多!
  ……
  整冠,抖袖,长揖大礼,敬于天子。
  “谢陛下隆恩!!”
  “然,奕,不敢受之!”
  “……”
  “……”
  “……”
  宣德楼前,万众失语。
  “不……不受?”
  百姓们差点儿没惊掉下巴。
  傻啊?不受?
  百官亦是皱眉,心说,这个疯子不会在这个时候还要来个“三辞三请”的戏码吧?
  这特么再矫情,就要遭雷劈了。
  赵祯也是一怔,没想到唐奕会说出“不敢受之”这样的话。
  赵祯太了解唐奕了,这小子就不懂什么叫矜持。“三辞三请”这种文人扭捏,也不是他能玩得出来的事儿。
  “为何?”
  “启禀陛下……”
  唐奕躬身不起,高奏之音却是声传颇远。
  “抡才大典,国之根本,政兴之基,不可赏,更不可因草民而乱。”
  赵祯笑道:“子浩多心了!朕特为你开一科,是不想愧对功勋。然也非徇私,以百官在侧,万民监考,就是维持一个公正。”
  唐奕缓缓摇头,抬首望向赵祯。
  “如此说来……草民更不敢受。”
  “陛下心意,草民明感五内,可举试不是这么个考法。”
  “文生应举,一来,检验所学;二来,以才效国。”
  “而东华门外唱名之所以万众瞩目、光耀当代,除了以上两条,还因那千军万马过独桥,众人皆黜我独鳌的荣誉感。”
  “草民若要取试,必要同年竞考,分出个三六九等,方才痛快!”
  “若要状元之名,必要东华门外,昂首挺胸把天下仕子比下去,那才叫状元。”
  “功名……是考出来的,而非陛下赏出来的。”
  “状元草民若有兴趣,四年之后,重返贡试拿来便是,何用陛下赏赐?”
  说到这里,唐奕面色从容,眼神略有不屑,“这样的功名……不要也罢!!”
  ……
  广场上有一头算一头,都特么听傻了。
  百官万民也是服气,要不怎么说他是唐疯子,别人学也学不来呢。
  这分傲气,也特么是没谁了!
  看看人家说的那话:想当状元,再等四年,去拿回来就是,何用皇家赏的不明不白。
  “拿”……
  人家用的是“拿”,说的就跟去自家地里拔棵萝卜一样简单。
  ……
  文彦博冷汗都下来了。
  这几天,他的认知就一直跟不上想像力,而想像力又跟不上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实。
  本以为,白衣入卿相这事儿就够玄乎的了,结果,赵祯来了一个天下第一科……
  本以为,这个天下第一科、“特赏的状元”就够扯淡的了,结果,唐奕很不在意地来了个辞不受,要自取之……
  把“蛋”直接扯上了天。
  原来,比万众面前天下第一科更牛逼的,是在万众面前拒了这天下第一科。
  高啊!
  文彦博就差没给唐奕上炷香了,敬仰之情那真叫一个滔滔不绝。
  小师叔是真他妈高啊!
  只要往那案前一坐,名声就算站起来了。
  可是,不往那案前一坐,这个名声……是特么飞起来了!!
  大良贤士、深明大义、识体为公,自我牺牲……
  只要是好词儿,你就往他身上招呼吧,肯定错不了。
  而且,这么做还有另一层好处。
  官家弄这么一出,是觉得愧对唐奕,觉得这于唐奕名声有利。但这么做却也不是全无坏处,至少朝臣们心里会不平衡,唐子浩这还没拜相就这么宠着,待入了朝那还了得,自然会有担心。
  可是,唐奕这一不受,既得了名声,又打消了朝臣们的顾虑。
  至少,不管官家怎样,在群臣眼中,这个唐子浩还是懂事儿的、识大体的、有分寸的……
  ……
  话既然说到这个份儿上,赵祯就没法再说什么了。幸而唐奕不受反而比安然受之效果更好,赵祯也就没什么好纠结的了。
  “幸得子浩,我大宋之福也!”
  “陛下圣明……”
  什么都不懂的百姓又一次山呼开来。
  登时,宣德门大开,唐奕由正门、正道入宫。
  这是新科进士才有的待遇,一生只此一次可走皇城正门入宫。
  只不过,进士们走的是东华门,算是皇城的侧门,而宣德门……
  贾子明眯眼看着坦然入宫的唐奕,心中更加阴沉。
  一个疯子已经够可怕的了,而一个有分寸、知进退的疯子,老贾真不知道将来要如何与之争锋。
  ……
  大庆殿上,百官林立,天家高坐。
  李秉臣手持锦轴圣谕,身后的黄门内侍手捧紫服大袍、长翅乌纱、白玉朝圭,一应官仪所用俱全。
  待唐奕行至大殿正中,赵祯郑重与李秉臣道:
  “宣吧!”


第640章 选坑儿
  “宣吧……”
  赵祯这一句,百官皆知其为何意。
  唐奕就算原来不知道,看到李大官身后内侍捧着那套紫袍,大概也猜出来是何意了。
  而百官之中,除了文彦博,众人更好奇的是,这套紫袍到底占的是哪个坑。
  燕云初归,朝廷将整个燕云分成了两路:燕赵东路和燕赵西路。
  宋公序出东路宣徽使,富彦国出西路宣徽使,吴春卿知幽州的旨意几天前也已经发出去了。
  西府的涅面军汉狄汉臣,和副枢密使庞籍早晚是要回来的,那么……
  中枢之中一下子就算空出三个位子。
  特么的,终于有人挪窝儿了。
  昭文馆大学士,也就是内相、给事中归班,政事堂的三把手,还有一个三司使,大宋财相。
  大家好奇的是,唐奕会占了哪个坑?在大伙儿看来,好像哪个都有可能。
  可能性最大的,是给事中归班。唐疯子毕竟初入中枢,才学、本事是有的,但毕竟没有经验,政事堂的三把手上前还有文扒皮和贾子明扛着,不用他一上来就挑大梁,会有足够的时间缓冲。
  再次之,就是三司使。唐奕搂钱、管钱的本事,大宋他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让他管朝廷的大帐,也说的过去。
  可能性最小的,就是昭文馆大学士,也是三个坑中位置最高的一个。
  这特么可是馆职,要是刚才在宣德门外,唐奕接了那扯淡的一科还好说,可是现在……
  连进士都不是,怎么可能直接就是大学士了?有点扯。
  不过,也不是太阳从西边出不来。
  别忘了,内相也就是皇帝谋士、天子身边最近的臣子。
  唐奕……
  他比内相还内相。不排除赵祯怕他在政事堂太忙,没时间见驾,直接拉到身边,天天聊一聊的可能。
  ……
  李大官一宣旨,大伙儿都竖着耳朵听。
  前面那些车轱辘话没人当回事儿,只等李大官念出到底是哪个坑!
  “……主理三司事,即日到任!!”
  “三司?”
  众官一震,也不管什么是不是“权知”,还是“主理”了。更不理会官家为什么这么急,要“即日”到任了。
  心下也是一松,三个坑里最轻的一个,大宋的钱袋子……勉强可以接受。
  像余靖、孙沔、王圭,这种资历够,也没犯过大错的朝官已经在琢磨了,剩下两个坑,一个给事中、一个昭文馆大学士,到底会落在谁头上?
  而其他人也是心思活络,说白了,无关节操,也无关德行,只要是站在这个大殿之上的,谁没有君子抱负?谁不想更上一层楼,名垂青史?
  此时,欧阳修也在琢磨,唐奕出了三司使,内相他还不够格儿,但是这个给事中……
  估计是跑不了了。
  春闱大比,他欧阳永叔兴古文,罢太学文体,着实为朝廷选了一批堪用之才。之前官家就已经多次赞赏,要招他入政事堂的心思已经很明显了。
  咱们的醉翁想到此处,心下一苦。
  没错,确实是心下一苦。
  大庆殿里,唯一一个不想往上爬的,可能就是欧阳永叔了,他想和范公一起去观澜当教书匠!
  而那边,范镇的表情也好不到哪儿去。
  他比欧阳修不论资历,还是别的,都差那么一点点。
  内相,想都别想。朝中够资格的只有一个王圭,外放官员中,挑来选去也就陈执中有可能。
  给事中……应该是欧阳永叔的。
  老范看了眼殿中的唐奕,是羡慕嫉妒恨啊!心道:我在大辽帮你折腾了那么长时间,你就不能把这财相的位子让我来过过瘾?
  二十五岁……三司使!
  老范回想了一下,他二十五岁的时候还在摇头晃脑地死记硬背,梦想着一朝得中呢。看看人家。都相公了。
  正琢磨着,李大官的旨终于宣完了,也该唐奕领旨谢恩了。
  只见唐奕还算压得住,脸上看不出什么少年得志的癫狂浮躁,依旧不急不徐地整冠、抖袖,高揖大礼。
  依旧是那句:
  “谢,陛下隆恩!!”
  “然……”
  “奕,不敢受之!”
  ……
  老范满意地点了点头,还行,挺稳!看在忘年旧交的份儿上,三司使且让你坐……
  “嗯?”
  老范发现哪里不对。
  “嗯!!”
  在脑子里又过了一遍,老范终于明白了,这小子……不受!!?
  “这厮!!怎可如此!?”
  一着急,范镇嘟囔出声,甚至骂出了脏字。
  可是,没人在意老范的失态。有一头算一头,都特么是日了狗的表情。
  小疯子!你够了啊!!
  特么三司使啊?你还不知足?
  这分明就是嫌三司使是那三个坑里最小的一个,还想再进一步啊!
  连文扒皮也是这么想的。其实,给唐奕三司使确实轻了点儿,可那也是事出有因。
  低着头,瞄着唐奕,小声催促:“别闹,先接旨!事后我与你解释。”
  唐奕好像没听见,依旧躬着身子不起来。
  赵祯拧着眉头,良久不语。他也没想到唐奕不受恩科之后,又来了这么一回。他甚至不明白,唐奕是什么意思。
  是三辞三请的谦虚,还是真的觉得三司使一职不够他施展拳脚。
  ……
  思量再三,赵祯干出了一件让朝臣们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的事儿。
  “朕觉口干,众卿殿上稍侯。”说完就真的起身,要去后殿喝水。
  走了两步,突然回身,“子浩,陪朕同去吧。”
  ……
  日你!!
  众朝心说,不带您这么惯孩子的……
  这分明就是,把唐疯子单独叫到旮旯,两人商量着来。
  分明就是,让唐子浩自己选,到底要入哪个坑!!
  余靖眼瞅着唐疯子跟着赵祯进去,李秉臣拿着旨意,小黄门捧着紫服官袍跟在后面,消失在大庆殿。
  忍不住对孙沔小声道:“他,他不会想要给事中归班之职吧?”
  孙沔也望着唐奕离去的方向冷笑,“给事中?”
  看了眼不远的王圭,孙沔玩味道:“若是这般简单,还用去后殿?”
  “我看,那小疯子盯上的是昭文馆大学士!”
  王圭似是听到了孙沔的议论,下意识地看过来,脸色阴的吓人。


第641章 功高震主,独揽大权
  王圭的心情很差,非常差。
  富彦国去了燕云,陈执中又不在朝,而且刚下去没两年,这个内相之位就应该是他王圭的。
  可是现在……
  孙沔说的没错,唐子浩若只想搏一个给事中之职,是用不着和官家去后殿的。
  他甚至有点恨唐奕,恨这个一点不守规矩的疯子。
  “不能由着他胡来!”王圭的声音在大庆殿上炸开。
  “朝堂不是他唐疯子的戏台子,他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贤丰所言极是。”孙沔声音不大,却让有心之人都听得见。
  “国朝司职历来不是靠功绩得之,满朝文武哪一个不是多年资历熬到了这个位置。为何他唐子浩一来,却要由着他挑了?”
  有人立时附和:“此事确实过分了一些,若朝廷开了这个先河,那还了得?”
  “若是哪天西北的厮杀汉取了西夏,是不是就可以自己挑个平章事当当,坐在咱们的头上了!?”
  有武将听了,心有不服,怎地?就不行咱们坐在你们文人上面。
  可是,却也只是在心里想想罢了。大宋的朝堂,从来都是士大夫的天下。
  这时,王圭又出声了:“若唐子浩在后殿真的是选官,那待会儿出来,就别怪老夫与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