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
  “涯州军从来都是大宋的军队,不是我唐奕的私兵府将。我也没想着让哪支军队忠于我,只听我之号令!”
  “第三。”
  唐奕顿了一下,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杨文广。
  “官家相信伯父,我也相信伯父。相信你能够把这支新军带好,不用我去插手。”
  “可是,话说回来,我要是想插手,你也拦不住我!”
  唐奕说完,再不作声,面无表情地看着杨文广。
  边上的曹国舅只觉自己心口砰砰乱撞,紧张到了极点。
  早知道是这么个局面,他说什么也不带杨文广来见唐奕。
  谁能想到他来的第一天,就会把气氛弄的这么僵?
  就连老贾都屏住了呼吸,眼都不眨地看着二人。
  良久。
  杨文广原本还冷俊的表情,突兀地一咧嘴……笑了。
  “文广已经做了我该做的事,至于子浩怎么做,那就是子浩的事了。”
  说完,做出一个请的手式。
  “走吧,咱们去看看,涯州军到底是什么货色,值不值得子浩下这么大的本钱!”
  唐奕也是附和一笑,“应该不会让伯父失望。”
  “请!”
  二人携手前行,仿佛刚刚的针锋相对根本没发生过一样。
  而贾昌朝则是低头含笑,缓步跟上。
  涯州军对唐奕来说很重要,对大宋来说也很重要,没有轮为朝廷权力平衡的筹码,更为重要!
  ……
  可是,曹国舅却没有贾昌朝看的那么通透了,愣在那半天才想通两人到底是几个意思。
  于公于忠,杨文广说了他该说的话。
  这是官家派他来的初衷,他尽力了,但也仅仅是尽力了而已。
  反过来说,于私于理,杨文广更清楚,官家都治不住唐奕,何况是他?
  所以,两人绕了半天,等于是白绕,什么也没说。
  心里暗骂:这帮当军的耍起心眼儿来,也特么不是盖的!
  一抬头,“嘿,我说,你们等等我啊。”
  三个人已经走没影儿了……
  ……
  涯州军营,坐落在新城西北的山坳里。
  杨文广由唐奕引领,一路走到军营前。
  本来呢,杨文广此来上任,在他看来,重中之重是平衡癫王与官家之间的微妙关系。
  至于什么掌军涯州,杨文广还真没抱什么希望,甚至有点觉得委屈。
  收复燕云之后,杨文广作为功臣之一,自有封赏,官拜步军都指挥使。
  与殿前司都指挥使王守忠、马军都指挥使石进武,同为三衙首官。
  大宋朝武人之中,狄青居首,次之三人,就有杨文广一席,相当于后世陆军总司令这个级别的。
  可是,好死不死,唐奕和官家打了一架,把他给拽进来了。
  堂堂步军都指挥使去接掌一个岭南州军的兵权,你说杨文广冤不冤吧?
  就算石全海和石全安带过来那两万多人,再加上雷州水军一万人,现在都归他管了,可是,这也没法和在燕云的时候比啊?
  在燕云,狄青是一把手,他是二把手,大宋最精锐的二十万大军任凭调遣,那是什么感觉?
  现在可好,领着三万老爷兵……
  慢慢熬吧,什么时候官家和唐奕不顶牛了,什么时候能把他调回去。
  可是一进军营,杨文广心里一折个儿,朝着唐奕脱口而出:
  “你哪弄来这么一帮恶鬼!?”
  在他面前,五万带甲猛士齐刷刷的列队而立,如标枪一般挺直、锋利!
  几乎每一个人……都是满面刺青,根本看不见表情。
  修罗一般的面容上,只一双猩红的眸子露出嗜血的凶光!
  ……
  杨文广心中下意识的浮现出一个称谓——
  涅、面、阎、王!!


第835章 终于想起我们了
  唐奕看着营中的整整五万战兵,那股嘚瑟劲儿又有点压不住了。
  没错,整整五万!
  短短一年的时间,涯州的兵力从最开始的两万老弱残兵,已经发展到了“五万”这个数字。
  不!
  加上曾公亮刚刚送来的五千水军,已经是五万五千了。
  这其中,只有一万是石家兄弟带过来的禁军,另一万是雷州水军旧部。
  其余的三万多,都是这一年之间,炎达老哥出面,帮着唐奕拉拢海南各地黎峒部落收拢来的。
  现在的涯州可不是唐奕刚来时,只有炎达部落八千多族民的时候了。如今新城里,聚集了十几万的黎峒百姓。
  这其中,老子和妇女大都投身到新城的建设之中,男人则是小部分留在族中,大部分都到军营里来当兵。
  这些与自然抗争惯了的黎族汉子,面对军事化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不习惯,反而比汉人更满足于军中生活。
  因为唐奕给的军饷够高,一户之中只要有一个当兵的,就足以养活一家老小。加上少数民族淳朴务实的特性,让他们在军营里比汉族兵更听话,更能苦练。
  这三万多的黎兵还不到一年的工夫,就已经初具规模。可以说,拉出去也不会丢人了。
  “怎么样?”唐奕得意地对着杨文广淡笑。“没让伯父失望吧?”
  “这……”杨文广哪里是不失望,简直就是惊喜。
  “这怎么一个个都是大花脸呢?”
  “殿帅有所不知。”却是曹佾接过了话头儿。“黎峒族民有涅面的习俗。”
  “他们把野兽神灵、先祖英雄刺在脸上,既有在丛林之中隐藏自身的作用,又代表着对神灵祖先的尊重。”
  “而且,越是族中骁勇善战之士,脸上的刺青就越多。”
  “刺青对于黎人来说,就是无尚的荣耀。”
  “原来如此。”杨文广若有所悟。“也就是说,这里都是黎人?”
  “汉人很少。”曹佾如实答道。“除了石家兄弟带来那一万人,剩下的基本都是黎人。”
  “曾公亮不是还送来一万水军吗?”
  曹佾苦笑,“雷州水军大多也是由当地招募而来,所以还是以黎、壮居多。”
  杨文广听罢,略有失望。
  就算兵源再好,也都是些蕃兵,没有汉兵用起来踏实啊!
  唐奕似是看穿了杨文广的心思,“伯父一定要记住!”
  “呃,记住什么?”
  唐奕面色极为严肃地继续道:“在涯州,没有汉人、黎人之分。”
  “只有一个称谓——宋人!”
  这是唐奕在涯州立足的根本,甚至说是唐奕整个大目标的基本盘,绝对不容许有任何的怀疑。
  ……
  很早以前,唐奕和范仲淹就聊过这个问题。
  当年的侬智高叛乱,其根本是什么?
  根本就是:大宋不承认侬峒是大宋子民。
  若是没有这股子排他性作祟,当年广南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而唐奕要实现他那个远大的目标,将来是汉人治下的蕃民,还是朝廷治下的宋民……这其中的差别非常之大!
  ……
  见杨文广被自己说的有些尴尬,唐奕心中略有愧疚。
  “伯父初到涯州,尚有不明,日后自会懂得奕之苦心。”
  本来挺高兴的事儿,这么一闹倒有些兴致缺缺。
  草草拱手话别,让杨文广自己留在军营与曹觉等人交割,自己则是与曹国舅、老贾,准备回去了。
  走到营门,正看见军营边儿上的农田里耕种繁忙,倒是让唐奕想起一个事儿来。
  一回身,叫过秀才。
  “你去把松侬父子给我叫过来。”
  秀才一脸狐疑,心说,叫这二人做什么?
  不过,唐奕发话了,秀才也没多问,反回队中,不一会儿带着两个涅面的黎人过来。
  唐奕见了二人,笑呵呵的问好:“松侬族老,在这里可还习惯?”
  松侬拧着眉头,没的回唐奕的话,却是看向儿子松吉。
  待松吉呜哩哇啦说了一通黎话,松侬这才眉头舒展,连连给唐奕鞠躬还礼。
  “我爹说,多谢殿下关心!这里吃的好,睡的好,一切都好。”
  唐奕笑着回道:“好就好!”
  “叫你们过来,是有一个事儿需要征求你父亲的意见。”
  “你们跟我来。”
  说着话,率先走出军营,没有回新城,而是拐了个弯,直奔农田那边去了。
  曹国舅有点奇怪地跟了过去。
  这个松侬是昌化那边的黎族寨子过来的,不会说汉话,得儿子翻译才行。
  而且,曹国舅知道,松侬是少数没有举全族迁到涯州来的部族之一。
  在海南,有的黎寨逐猎而居,哪里有猎物就把寨子搬到哪去。所以,涯州有饭吃,他们自然二话不说就搬到涯州来住。
  可是,也有的黎寨像汉人一样,以农耕为首。
  像是昌化边儿上的这个松侬寨,就是因为昌化当地山少田多,世代以耕种为业,定居在昌化附近。
  当初,炎达代表唐奕去邀请他们来涯州聚居,松侬舍不得田地,又实在抵不住当兵的高饷……
  要知道,纵使有地可种,但是黎人的耕种水平还很原始,收成必不是衣食无忧,那笔不绯的军饷着实能解决寨子里很多的问题。
  所以,他们只是出动了一部分青壮年来涯州当兵,其余的族民则是留在昌化继续种地。
  像这种情况,不光松侬一家,许多靠大岛以北的黎寨都是这样。
  现在,唐奕单单把松侬叫出来,曹国舅一时也想不出他要干什么。
  ……
  唐奕来到田边儿上,随便抓了一个农户帮他传话。
  不多时,分管农事的一个管事就带着一群人来到唐奕身侧。
  看到人到齐了,唐奕咧嘴一乐:“怎么样?各位都老别来无恙?”
  好吧,面前这群人,就是当初唐奕抓来当苦力的那帮都老之家。
  要不是前些日子路过琼州的时候,德拉海的家小管他要人,他还真把这帮人给忘了。
  “这一年过的可还舒坦?”
  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唐奕问完半天,也没人回话。
  终于。
  德拉海、查干,还有德旺,扑通一声就跪到了地上,登时眼泪就下来了。
  德拉海,抽噎不止:
  “殿下……殿下终于想起我们来了。”
  当初说是干一年,这特么一年半都过去了,德拉海还以为再也回不去了。
  这话说的唐奕都有点不好意思了,“都老们……辛苦了……”
  看着德拉海道:“本王已经答应了你的家人放你回去,你现在就可以走了。”
  德拉海没反应过来,瞪着眼珠子一时无措,“我……我可以走了?”
  “你可以走了。”
  望着地上跪倒的一片,“你们也可以走了!”
  “但是,有一点本王说在前头,日后若再干些欺行霸市的勾当……”
  “不敢了,不敢了!!”都不等唐奕把话说完,一片的都老便是连连磕头。“我等必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啊!”
  “行了!”
  唐奕也懒得跟他们废话,“都滚吧!收拾收拾,到码头找顺路的船只,自己回去。不用我送了吧?”
  “不用,不用……”
  大伙儿爬起来就跑,生怕这疯子变卦,哪还敢让他送?
  “查干,你回来!”
  “啊……啊?”
  已经跑出去好几丈远的查干,让唐奕一声冷喝就给叫住了。
  一回身,舌头都打卷儿了,“殿殿,殿下还有何吩咐?”
  “你别走了,回头把家小都接到涯州来,就在涯州呆着吧!”
  “别啊!”查干差点儿没哭出来。
  这一年半啊,他就跟个狗腿子似的,唯命是从。
  “殿下可不能这么对小的啊!”
  唐奕鄙夷地横了查干一眼,“瞅你那点出息!”
  “放心吧,留下来也不用做苦力了!本王给你条生路,比你在昌化占山为王强之百倍。你干不干?”
  “什么生路?”
  “哪那么多废话,你就说你干不干吧!”
  “干!!干!!”
  “多谢殿下栽培!”
  后面那句是哭着说出来的,他不敢说不干。
  “干就好。”满意的点着头。
  “行了,你也下去吧!过几天我就把你的家小都接过来,让你们团聚。”
  ……
  打发走查干,唐奕这才转过身来,看着一脸狐疑的松侬和松吉父子。
  “松侬老哥,你们也看见了,昌化都老查干被我留下了。”
  “怎么样?如果我把昌化城交给你们松侬部落,能不能给我管好?”
  松侬听不懂,还是等着儿子翻译。
  可是松吉听完,眼睛瞪的溜圆,翻译给父亲听的时候,声音都有点发颤。
  昌化城啊!
  那不是说,他们松侬部落有了一座城,也是都长大族了?
  不想,松侬听完儿子的翻译,想都没想,立马朝唐奕使劲摆手。
  意思是:“不行不行,既然昌化没有了都长,自然是中原的皇帝派一个汉人老爷来掌管,他们是粗人,进不得城。”
  听了松吉的翻译,唐奕放声大笑,“没什么进得进不得的。”
  “刚刚在军营里,我已经说过了,不管是汉人,还是黎人,都是宋人!”
  “宋人,自然进得宋人的城,也管得大宋的城!”
  “就这么定了!”
  唐奕不容有疑,“回头老哥哥给您的大儿子去个信儿,我再派几个得力之人帮着他管。”
  “昌化,以后就是松侬族做主了!”


第836章 这要求有点过分
  在大宋没有改变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和观念之前,即使是再有德的君子,再有抱负的能吏,也不可以在五岭以外的“南獠之地”做到勤政。
  准确的说,别说是勤政了,在大多数士大夫眼中,五岭以外,都不能算是大宋的疆域。它的作用只限于流放政敌,还有在山河图上,让大宋看起来很大。
  所以,与其让汉人来出工不出力,还不如把昌化就交给黎人,至少能真正干实事,还能记下唐奕的一个好,拉近汉黎两族的关系。
  何乐而不为呢?
  ……
  从农田折返,唐奕准备先回家,正好老贾没什么事儿也要回家,与唐奕同行。
  “对了,有件事正想请教相公。”
  “哦?”
  老贾心生疑窦,唐奕可是很少这么客气。
  “何事?”
  “你说,我要是上表请求官家把阎王营和杨怀玉调回京,官家能不能卖我这个面子?”
  上回贾昌朝的提醒,让唐奕一直心里没底。阎王营在辽河口不是什么好事,左思右想,觉得还是想办法调回来踏实些。
  “老夫劝你趁早打消这个念头。”
  “为什么?”唐奕不解。“当初派阎王营北上,也是迫于压力,不得以而为之。”
  “如今朝中那些老顽固被华联弄的自顾不暇,正是顺理成章的好时机。官家要是下旨,不一定有人出来捣乱。”
  老贾闻言无语的摇头,这是很明了的局势,可惜,唐奕的情义又用错了地方。
  “很简单,问题不在魏国公那帮人,问题在官家自己。”
  “官家派杨文广南下,说的露骨一点儿,就是在防你!”
  “防我就防我呗。”唐奕无所谓地一耸肩。“这和阎王营有什么关系?”
  “他信得过杨文广,就更应该把杨怀玉调回来。”
  “错了!”老贾的回答出人意料。
  “官家信得过杨文广,才更不会把杨怀玉留在京中!”
  “!!!”
  唐奕立时愕然,“你是说……”
  老贾点了点头,算是认可,知道以唐奕的才智已经猜出了问题的关键。
  “殿子想的没错,官家连你都要防一手,自然也要防一手杨文广!”
  “……”
  ……
  ……
  这里面的逻辑有点乱,但也不难理顺。
  赵祯是信得过杨文广,所以派他南下牵制唐奕。
  可是,杨家,包括杨文广本人,同时也与唐奕关系匪浅。所以,赵祯在用杨文广的同时,也不得不防一手。
  万一杨文广和唐奕一条心呢?万一他派杨文广南下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呢?
  如果真是那样,那把杨怀玉和他手里的大宋第一战力放在自己身边,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烦躁!”唐奕愤愤的出声儿。
  “斗来斗去,很他妈有意思吗?老子要是有不轨之心,早就不是今天这个局面了!!”
  看着有些激动的唐奕,贾昌朝却是十分平静。
  “权力之术,向来如此。”
  “朝堂之上,你不去揣测别人,别人却多半会用最恶毒的方法去揣测你。”
  “所以,在这个局里,好人,一般都不长命。”
  唐奕斜了一眼老贾,“这个问题咱们早就聊过了。”
  望向远处,似有憧憬,“总要有人高尚一些,付出一些。”
  老贾点着头,跟着唐奕的脚步慢慢的往前走。
  “道理没错,高尚确实值得赞美。”
  “可是,谁也不想当那个活不长的好人。”
  看着唐奕,“你也一样,不也在抗争,在竭尽所能的想活的长一点吗?”
  唐奕听着,有些无言以对。
  过了一会儿,无奈地苦笑出声儿。
  “其实……我就是个俗人。”
  “只是比别人聪明一点,知道的多一点儿而已。”
  “若没有这两样,可能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说到这里,唐奕停了下来,踩着脚下的沙滩,看着远望的一望无际。
  “相公是不是也觉得,奕很幼稚。”
  “明知这样执拗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却还是不知悔改。”
  贾昌朝低头沉吟,随之缓缓点头:
  “确实幼稚。”
  “不过,这很好。”
  “哦?”唐奕颇为意外。“好在哪里?”
  老贾随着唐奕的目光亦看向远方。
  “一个人的精力总有穷尽,这世上没有十全之物,更没有十美之人。”
  “纵使天资过人,专于一事尚不能穷理,何况事事劳神,事事分心呢?”
  “比如老夫,一生钻营权术,就无暇分心于大世之治。”
  “比如范公,扑身于大世之治,也就无力钻营权术,方落得个黯然离朝的下场。”
  “唐子浩。”
  老贾转过身来,郑重的看着唐奕。
  “你知道,老夫为什么彻改初衷,想和你一起疯一回吗?”
  “不是你拿出一张图,三言两语表白一下宏愿,老夫就信以为真,傻傻的跟着你干了。”
  “更不是你讲的那些高尚的大道理,而是……”
  “专注!”
  “专注?”
  “对,专注!”贾昌朝重重点头。
  “在你身上,老夫看到了从没见过的专注!”
  “专于一事,至死不悔!”
  “这让老夫有些动摇,也许……”
  “凭着这股子疯劲儿,真可以实现那张山河图。”
  ……
  老贾说了半天,唐奕听了半天。
  最后,唐奕还是苦笑着摇头。
  “相公这是安慰我吗?可是说到底,我还是幼稚的。在朝堂上,我依然不适应,依然不合群。”
  “专于一事,却不懂得权术周旋,下场可能还是和范师一样吧?”
  “又哪来的什么很好呢?”
  贾昌朝缓缓摇头。
  “子浩还是没明白老夫的意思。”
  “老夫是说,你不是一个人。”
  “你的那张图,也不是你一个人的能力就能完成的。”
  唐奕全身一震,似有明悟,却又一时无法通透。
  只闻贾昌朝继续道:“样样精通,就是样样稀松。”
  “事必躬亲,则代表着事事分心。”
  “一个励志要把大宋铺满山河图的疯子,又哪来的精力去管什么朝堂,练什么精兵,挣什么大钱呢?”
  “专心做你的唐疯子,专心规划好你的那张图。”
  “其它的事情……”
  “交给我们!”
  “……”
  ……
  好吧,老贾这么“深情”,唐奕有点不习惯。
  “相公,您……”
  贾昌朝接道:“军队,要相信杨文广、曹觉。等你要用的时候,一定有一支百战强军。”
  “观澜,有曹国舅和潘丰为你分忧。”
  “至于朝堂上那些权谋心术,就交给老夫与范公吧!”
  “我们会尽一切可能,让你‘幼稚’下去,让那些你无法处理的丑恶,远离你的视线!”
  “而你!!!”
  贾昌朝拔高了声调,一字一顿道:
  “掌握好大局,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那张山河图上就足够了!”
  “千万!别让老夫失望!”
  ……
  “……”
  唐奕怔怔的看着贾昌朝,良久不语。
  “懂了!!”
  猛的一点头颅。
  “也就是说,我负责发疯,相爷负责擦屁股。”
  “是这个意思吧?”
  啊呸!!
  贾相爷差点一老痰淬唐奕脸上,老夫这般语重心长,结果……
  结果这家伙还是没个正经。
  不过,到最后贾相公还是气势一弱,“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那行。”唐奕认真的点着头。
  “我尽力!”
  ……
  ……
  贾昌朝的一番话,让唐奕想起一段往事。
  在前一世,唐奕的父亲曾经给唐奕讲过一个故事。
  大概意思是:
  有一个农民,是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家里不管养什么禽畜,皆是又肥又壮、子孙满堂。
  这件事甚至惊动了县里的领导。
  为了带领全县致富,领导专门去找这个农民取经。
  县令就问这个农民,你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