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大宋-第3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
同样信奉地球是圆的,而被绑上火刑柱的阿斯科里。
现在……
祁雪峰走在了他们的前面。
咔……咔!
唐奕的拳头攥的咔咔作响,眼神几欲喷火。
韦拉在旁虽有惊惧,可还是弱弱出声:
“当务之急,殿下还是想想怎么救出宋郎中吧……”
“罗马人之所以没有杀他,是因为他们还想要更多的宋朝财宝。”
“他们想要什么……”
“十,十船陶瓷和丝绸……”
韦拉更是气弱,他很清楚,罗马人要的太多了。
“十船!?”
唐奕声音更冷,猛然大喝。
“范老三!”
“在呢!”范纯礼眼中含泪。“说!怎么能救为庸,为白山报仇!?”
“告诉王则海,卸下所有冗余物资!”
“原地待命!!”
……
“曹老二!!!”
“在!”曹觉也是两眼腥红。
祁雪峰他不太熟,可是宋楷也是他兄弟。
“传令涯州军……校场列队!”
说着话,唐奕杀气腾腾,转身朝涯州军营行去。
“十船瓷器、丝绸?”
“老子给你送十船炮弹!”
第853章 遥远
涯州军营,校场之上。
六万涯州军肃穆而立,眼望将台上的唐奕。
此情此景,何其熟悉。数月之前,唐奕也是在这里,发起了灭国之战!
“就在刚刚……”
悠悠开口,唐奕面目狰狞。
“就在刚刚,本王得到一个噩耗,我大宋使臣受困于万里之外!”
“一死……一囚!”
说到这里,唐奕眼中现出悲戚。
“你们没有见过他们,甚至没有听过他们的名字,亦不知道他们为大宋做出了何等贡献。”
“而且,他们都是我的兄弟……”
此时此刻,唐奕眼前不由浮现出祁雪峰离去时的粼粼种种。
东瀛海岸旁的挥手,那句:等着我,航穿这大海!
想起观澜书院之中,加上沈存中,三人的彻夜长谈,遨游在科学之中的畅快淋漓。
想起,在海州船厂,二人绘下的宏伟蓝图,一同揭开那座为船工立下的丰碑。
想起,他的妻子就在涯州。
想起,他的儿子尚未成年。
想起……那张朴实而坚毅的面容。
猛的瞪圆双目,“老子也不说虚的,报仇!!”
“杀一人,还十命百命!!”
“杀一人,灭十城百国!”
看向台下众将,“你们!!愿不愿意跟我走一遭!!!?”
啌。
唐奕话音刚落,鸦雀无声的校场之上,一声跨步格外震撼。
寻声望去,只见侬继思突兀的跨到万军之前,眼神之中杀气凛然。
“分……则羸弱可欺!”
“合则!!!”
啌!!!
三千狼兵,随主将跨步向前。
啌!!!
六万涯州军,亦向前一步,与侬继思并肩。
异口同声,震天撼地:
“天、下、无、敌!”
……
没有人问那两个人为何被囚被杀,更没有人在乎万里之外有多遥远。
涯州军只知道,万里之外蒙难之人是癫王的兄弟,是大宋子民!
足矣!
……
……
涯州军帅帐。
“王则海的船队卸去冗余物资,六万人可全员出动!”
此时,离校场誓师已过去半天时间,唐奕置身营帐,把众人拢到地图前,已经开始筹谋。
“六万精兵,加上一百多艘炮舰,老子要横扫地中海!”
杨文广插话道:
“可是,一旦如此,就没有更多的空间携带给养了。此行数万里之遥,不带足粮草,根本就到不了罗马。”
对于唐奕这回疯的这么大发,杨文广竟意外的没有反对。
作为一军统帅,他太明白唐奕树立起来的这股精气神有多重要了。现在的涯州军,或者说现在的大宋,一步都不能退!
至于再次私自用兵……
好吧,杨文广有点和曹老二他们一个想法了,天塌下来有唐奕顶着,再大的事儿也有贾相爷来平,不是他这个带兵的人应该关心的问题。
……
对于杨文广的担心,唐奕却不在意。
“这一路有韦拉引领,我已经与他沟通过了,他有办法让我们在朱罗(印度半岛)、阿拉伯海东岸的,还有埃及停靠补给。”
杨文广看着唐奕所指的几个地方,暗自点头,如此一来倒是可行。
可是……
“真的有必要全军出击吗?依那个大食人所说,罗马并不算大,只攻一城,且有火神炮之助,有一万精兵足已!”
唐奕缓缓摇头,“要打,那就饿虎扑食,不遗余力!”
“要打,老子就打到他听见‘大宋’二字就哆嗦!”
……
“子浩!”老贾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之前一直没开口,不是贾相爷想打酱油,而是……
而是特么相爷他老人家一时没挺住,在码头上就晕了。
能不晕吗?特么脚刚沾地啊,独揽大权的美梦还没开始做呢啊,这疯子就又搞事情?
贾昌朝肠子都悔青了,当初怎么就猪油蒙了心智,答应给唐奕擦屁股?
这疯子的屁股,太脏!!是那么好擦的吗?
“有必要吗?”
贾昌朝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一些,毕竟被囚之人里有宋公序的公子。
“两个人……劳六万之师远征?”
这笔买卖不划算。就算宋公序在此,他也得掂量掂量,六万人去救一个人,值不值得?
指着桌案上唐奕正在用的那张山河图,“为庸是深明大义的孩子,他让那个大食人回来,也不是来求援的,他是来给你送图的!”
宋楷的原话就是让韦拉把图送到大宋癫王手中,根本没提赎人的事儿。
是那个大食人多嘴,才有了十船丝货换宋楷一条命这一说。
……
唐奕听了老贾的话,停了下来。
眼神一眯,声音阴森可怖的看着贾子明。
“相爷要劝我?”
“呃……”
老贾一弱,不敢再说了,唐奕的面目太过狰狞。
“老夫只是想让你理性对待,莫要逞能……”
唐奕一抬手,也指着山河图,只不过他指的是图上的斑斑血迹。
“这是什么?”
“这是血!宋人的血!祁白山的血!!”
“当他们对祁白山施以酷刑之时,这张图就在他身上!”
“他们践踏的不光是大宋的人,还有大宋的这张图!!”
……
老贾哑口无言,看了看图,又看了看唐奕,登时面容一垮。
“可是……”
“可是这回你让老夫怎么去和陛下说啊!?”
上回就是连蒙带唬,靠着撞柱子才过关的,这回你让我真撞是怎地?
“好说!!”
唐奕毅然决然,拿起桌上纸笔,龙蛇笔走,百言顿成。
落笔,划拉一声甩给老贾,“拿去,上呈官家!!”
……
老贾接过一看,登时差点又晕过去。
这特么也行?
……
行不行还真不是好贾说了算,而是赵祯。
此时此刻,唐奕的那封手书,还有那张染血的山河图,就摆在赵祯面前。
……
罗马在哪儿?罗马是什么马?为什么只两船破碗烂布就心生歹意?对于深居幽宫的赵祯来说,没有任何概念……
他甚至觉得,罗马人好愚蠢,你张嘴管我要啊,我给你啊,何必招惹那个疯子?
现在赵祯满脑子就一个想法:唐奕去了那里,带着他的六万兵马去了那里……
很遥远,不知何时能够回来。
……
缓缓打开唐奕的手书,映入眼帘的是寥寥数句: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
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
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
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
……
赵祯有些哭笑不得,还以为这小混蛋会耍无赖,会套近呼,亦或是直接出疯话,让赵祯管他不住。
可是哪成想,他这回改成背书了,这分明就是汉时大将陈汤上汉元帝的奏疏,一字不落!!
什么意思?想学陈汤,远击蛮夷?
本想弃之一旁,可是目光扫向最后两句,心中甚是轻视的赵祯只觉那刚劲笔力犹如撼天巨锤,锤锤直击心魄!
一股热血愤然上涌,不能自已。
……
“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
“明犯强汉者,虽远……”
“必、诛!”
……
“嘶!!”
赵祯倒吸一口凉气,终于明白,唐奕行此文之用意。
他不光在学陈汤,他在表明决心之余,亦在质问赵祯。
汉亦如此,宋何以不可为之!?难道大宋官家还比不上一个汉元帝吗?
“这……”赵祯几近无语。“这混仗东西,还将了朕一计?”
下面的贾昌朝低着头,一句话就把赵祯顶了回去。
“陛下多虑了,癫王这是在‘做’陈汤,而不是学。”
“做……”赵祯骇然怔住。
学陈汤可以,做陈汤可不是什么好事,陈汤最后的下场并不美好。
“他……这是何意?”
老贾回道:“意思就是,他没想过会有好下场!”
……
这句话一下子触动的赵祯,十余年间,唐奕为这个国家做下的种种行径,一一在脑中清晰。
“诶……”长叹一声,却是无话可说。
展开那份染血的山河图,真正的那个天下第一次展现在赵祯面前。
除了极北之地尚有一片空白,其它地方差不多已经画全。
图上还有有一条虚线,是祁雪峰与宋楷带领船队留下的足迹,一路向东,走了一个圆,终于回到大宋。
天下……至圆!!
唐奕的天下至圆无可辩驳的呈现在赵祯面前。
可惜,赵祯此时却没有心情关心这天下至圆会给他带来多少的麻烦,甚至不再关心唐奕尾大不掉的权力是不是会威胁他的皇权。
老皇帝伏在图上,细细寻找,细细寻找。
他在找……找哪里是罗马,对应那小小一点的大宋会有多远。
终于,在山河图中间靠左的位置看到“罗马”二字,赵祯一下子怔住了,双目无神的嘟囔开来。
“怎么,怎么这么远?”
若和当年陈汤远击西域相比,陈汤只能算是在家门口转了一圈儿。
渐渐的,老目之中隐有湿润,呜呼哀哉,叹哭不止,终是道出心声:
“此去何止万里?倍万远之,亦不为过。数年方归,是为万幸。”
“朕……朕有生年,尚有再见之期吗?”
第854章 大宋不高兴
赵祯现在岁不满五十,可是自家事只有自家知道。从小就体弱多病的赵祯,感觉这几年却是越来越虚乏了。
唐奕这一走,三年五载还好说,要是十年八年……
能不能再见一面,却是要听天由命了。
想到这里,赵祯更是泪目怆然,确有几分后悔这两年与唐奕之间的相处。
无助的抬眼看向殿上的贾昌朝与范仲淹。
“能不能把他追回来?”
“别走了……”
老贾一阵恍惚,直到现在才算依稀明白,官家与小疯子之间那复杂难明的情感。
可是,追回来,何从谈起?
“陛下……”缓缓弯腰施礼,语气之中满是劝慰。
“癫王已经西去近一个月了。”
“都走了一个月了?”下意识低头看图,最后一丝侥幸亦荡然无存。
“一个月……得走到哪儿了?”
“陛下!”贾昌朝再次出声提醒。
“依臣之见,现在诏回癫王已是无望,还是想想如何善后吧!”
“如何善后?”赵祯恢复一丝清明。
对的,如何善后……却是一个难题了。
此事不用赵祯对唐奕怎么办,这一次,满朝的文臣定是没那么好糊弄了。
第一次私自用兵,还可以用开疆扩土、百姓群情来压一压文官。
可是这第二次……
首先,罗马这个地方,大伙儿连听都没听过。
其次,第一次朝廷没有追究,紧接着就是第二次,这就是骄纵了。
再者,唐奕要是和文人弄出这一出,怎么都好说,你别说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那也好商量。
但是,与武人,那就要另说了。
杨文广可以建功一次,却不能建功二次。
大宋朝有一个狄汉臣,就不能再出一个杨相公了。
所以,这次就不是一个“不用交待”,就能蒙混过关的了。
……
事实上,唐奕的这次远征所带来的后果,远比贾昌朝和赵祯等人预料的要严重的多。
可以用“大宋不高兴!”这一句话来概括。
首先,文臣不高兴。
这是意料之中。
诟病唐奕的同时,果然也把杨文广拉下了水。而且,都知道唐疯子不好惹,便极为默契的把杨文广推到了最前面。
几番朝堂征伐,弄的好像杨文广比唐奕的罪过还大,非诛之而不能泄群愤。
可是,问题来了。杨文广跟着唐奕去打罗马了,你就算要杀他都抓不着人。
怎么办呢?
自然难不倒这些文臣,他们又把矛头调转到杨家的二号人物——杨怀玉身上。
赵祯迫于压力,也出于对将门与武人的一个警告,毕竟杨文广这次确实有点……过了。
最终屈服于群臣,降旨免杨怀玉阎王营都指挥使之职,诏回京中醒罪,以勘后用!
……
官家终于处置杨家,文官自然视为大胜,一时之间欢喜鼓舞,倒是平息了几分朝局。
可是,明眼人对此也只是报以冷笑。
像贾昌朝、文彦博,现在心里面就一个想法:
傻叉!!
官家处置杨家,那就意味着在给唐奕分散火力,说明这个癫王殿下依旧圣宠无二,地位稳固。
呵呵……
现在唐疯子不在,你们倒是爽了。可是忘了当年构陷狄青那次,唐疯子是怎么发飙的吗?
等他回来,能有你们的好果子才怪!!
……
不过,杨怀玉回京,阎王营却依旧要留在辽河口,那么问题来了:谁去接杨怀玉的班呢?谁去带领那只大宋第一神军呢?
选来选去,一个最不应该去的人,被强推上了台面。
石全福!!
特么石全福也是日了狗了。
石家几兄弟,老三石全海憨厚、老五石全安奸猾、老大石全福……窝囊,这是满朝上下人尽皆知的事情。
连石全福自己都打定了主意,这辈子不指望出头,就靠着蒙荫家族,凑合着过一辈子就完了。
你看他跟唐奕,跟文彦博办的那几次差就知道,这货就没什么脾气,也没什么志向,得过且过,你让他去带阎王营?
不就是扯淡嘛……
别说他自己没信心,阎王营里那帮活土匪、活阎王也得听他的才算吧?
交割京中事务,石全福不情不愿的北上辽口河,连托词过了年再去,官家都没准。
到了地方,杨怀玉能给他好脸色才怪。
这是杨怀玉从无到有,一手拉起来的队伍,交给这么一个窝囊废,杨怀玉当然不乐意。
可惜,皇命难违!
“且交与你带着,若有差池,咱们京中再见!”
石全福都快哭了,上前扯着杨怀玉的衣袖。
“我的贤弟啊,我也不想来这苦寒之地啊!”
“且心放在肚子里,为兄自知不能胜任,先把风头过了,立刻上书,把我再调回京去。”
“到时,这阎王营还是你的阎王营!”
这话已经说的相当到位了。
可是,杨怀玉听闻,不但不喜,反而更怒。
此等无能懦弱之辈,阎王营交给他一天,杨怀玉都受不了。
而满营将士就眼瞅着石全福在那儿低眉臊眼,也是大皱其眉。
就这货色,也敢进阎王营的门?
也别等你上书了,一个个卯足了劲儿,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把这个孬货挤走。
于是乎,杨怀玉离开辽河口的第二天,石全福就知道这帮活阎王有多难带了……
一大早。
鸡还没叫鸣,王都头(现在是王挥指使)就一脚踹开了石全福的房门。
“石将军,该起来出操了!”
石全福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儿,迷迷糊糊被拉起来,迷迷糊糊到了校场。
然后,脚后根还没站稳,刚穿在身上的棉衣大氅还没捂热呼,就被王都头扒了下来。
石全福大惊,“你,你,你这是做甚?”
王都头一挑眉头,“出操!”
“出操也不至于……”
“石将军……”王都头阴阳怪气,“你往场下看!”
“……”
校场之下,两千来个汉子赤裸上身,只穿衬裤,一个个标枪一般站立的画面即刻映入眼帘。
石全福一个激灵,心道,他们不会让我也扒光了吧?
急忙阻止王都头,“且慢!!且慢!!”
“你这鲁莽行事,成何体统?”
王都头才不管那个,“石将军新来不知,这就是阎王营的体统!”
“住手!”一计不成,再施二计。“本将是你的上司,怎敢以下犯上?动手动脚也就算了,却是连营帅!都帅,都不听得一声!”
王都头还是不吃那一套,“嘿!!!”
“想俺叫你营帅啊?你也得配啊?”
“你!!”
“你什么你!?”
“不服你可以和你爹去哭诉啊?”
“实在不行,写折子告老子啊!?”
“我……”
石全福哀嚎一声,败下阵来。
而王都头此时也是把他扒的只剩下衣,正值腊月啊,数九寒天,滴水成冰!
石大少爷在京城里养尊处优,当了半辈子的老爷兵,哪受得了这个?
满心绝望,瑟瑟发抖,不知道这将来的日子要怎么过才是。
“王指挥!王大哥!!!”
“王阎王!!”
“放兄弟一马!以后你是老大,总行了吧?”
……
石全福的求饶不但没能换回阎王营众将的同情,反倒让所有人现出更加鄙夷的目光。
这些血里火里滚三滚、南征北战死又活的汉子们,不允许一丝一毫的懦弱出现在阎王营。
……
……
不管阎王营多么不乐意,也不管石全福多么不情愿,总之,文官们算是爽了。
一剑三雕!即收拾了杨家,恶心了石家,还捎带手把阎王营给算计了一道。
……
然后,是武将们不高兴了。
抛去石全福、杨怀玉不说,大伙儿日子都不好过,也没工夫管这闲事。
况且,唐奕带着六万涯州军一走,引发的一连串连锁反应,也没有时间让他们管别人的好坏。
……
首先,涯州军不在涯州,消息一传出去,交、占两州的反抗势力感觉威慑不在,又有抬头。
赵祯无奈,开始向两州增兵。
之后,大宋新年刚过,原本与占婆国接壤的吴哥王朝开始发难。不承认大宋继承占婆的边境,进军占州,要大宋以吴哥朝的主张,重新修定边境。
大宋当然不能听之认知,别人也就算了,特么一个吴哥都来叫板,这不是几亩破地的问题,而是尊严问题。
赵祯于二月初三,下诏石进武,举禁军二十万,南下占州,驱除吴哥。
……
好吧,其实就是虚张声势!
大宋哪来的可战之兵?就是京城里的老爷兵。而且,说是二十万,实则连十万都不到。吓唬吓唬吴哥蛮子而已,就没打算真打。
可是,打没打算真动手另说,关键在于,石进武南下,而京中只剩下唯一的一个少壮派将领王守忠也被调出了京。
大宋一下子向南方派兵二十万,又把三衙统帅之一的马军都指挥石进武派了出去,西夏觉得这是天赐良机,大宋显然无暇顾忌西北局势。
李祚谅即刻下令,向李杰论发起总攻,大有决战之势。
而西夏局热的恶化,难免会波及大宋。大批西夏民众涌入大宋避难,而没投靠大宋的人则是落草为寇,大肆在两国边境烧杀劫掠。
赵祯虽然无力出兵镇压,可是西北主将石金勇显然没有能力处置这么复杂的局面。再说了,石家已经有一个人领兵在外,那就不能再把石金勇放在西北了。
急令王守忠北进太原,接替石金勇。
……
如此一来,开封城中将才空虚,只剩一个老将王德用可堪大用!
没办法,赵祯只得又亲请王德用出山,授职殿前副点检(正的太祖干过,遂不设)统领三衙。
可怜王老爷子八十多岁高龄,还要每日进出宫墙,主理军务。
老头儿没把唐奕骂死!!
“小混蛋!且等你归来,老夫打断你的腿,看你还往哪儿跑!”
老头儿在发怒的同时,也在悲哀;在骂唐奕的当口,也在想唐奕……
煌煌大宋,可用之将寥寥数人!!竟落到如此地步,老头儿怎能不痛心疾首?
心心念那小疯子赶紧回来吧,好一扫阴霾,重塑军魂!
……
……
文臣武将皆不高兴,还有两个人也不高兴——
魏国公和韩瘸子。
特么算计来算计去,就是没算计到唐奕把人和炮都带走了,这他们还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