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3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哪知道,大宋的那些文官坏的都流脓了,把他们卖了还给人家数钱呢?
  还恩赐???
  那特么是想把他们的家人当人质,好让朝廷对他们放心!!
  ……
  “你们远道而来……不管是自己人,还是朋友……”
  “朕都没有尽到地主之谊,惭愧啊……”
  赵祯已经极其虚弱,却还是耐着性子与三人说话。
  其实,他知道,他不必如此,可是人家大老远的奔着来见他,不见……不说几句……不合适。
  ……
  ……
  终于,赵祯与三人聊了一会,亲自给苏玛和唐纳德赐下封赏,又亲自送给爱德华诸多礼物,这才让三人下去。
  这时,太子赵曙、长子宗麒、唐吟、唐风、唐颂、唐雨这些孩子们才围了上来。
  福康搀着母妃苗氏,张贵妃则是伴着曹皇后,曹国舅、赵允弼,还有一众宗室皇亲,也都来到赵祯身前。
  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意,每个人……都与老皇帝,一同享受着难得的太平盛世!!
  唯独唐奕有点……不高兴。
  “我说陛下……辅政可以,既然……”
  后半句没说,赵祯也懂,“既然让你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儿,多半是不会放过我的。”
  “但是!!”
  重点是这个但是!!
  “什么丹书铁卷,我可不要哈。”
  赵祯乐了,曹皇后则是大笑揶揄,“真是奇了,还有人不想要免死金牌的?”
  唐奕眼睛一立,“那哪是免死金牌??那是催死金牌!!”
  特么说是叫免死,可是……纵观历史,有几个拿着免死金牌的人能免死了??
  汉朝一共发了一百来块免死金牌,结果……
  几乎全被咔嚓了。
  唐朝也好不到哪去,发的不多,可死的却不少。
  “这特么就是催命符!”
  “不吉利。”
  赵祯被他逗的大乐,“放心……这回是真的免死。”
  “不信的话……有机会,你陪太子去一趟宗祠。”
  “算了吧……”去哪唐奕也是犯膈应啊。
  “心领了,我还是不要了。”
  赵祯不与之辩,“随你吧。”
  看向城楼下热热闹闹的人群……由衷道:“真好……”
  他曾经想过,离开这世间的最后一眼,会是什么?
  是亲人的脸,是近臣的身姿,亦或是……冰冷的殿梁……
  可是他没想过,唐奕给他的最后一眼,是他的天下……
  是太平盛世。
  他也想过,最后一刻会是谁陪在身边,皇后?太子?文彦博?还是富弼。
  可是他没想过……他的最后一刻……
  都在。
  ……
  把范仲淹和李秉臣叫到身边……
  “朕要先走一步了……”
  李秉臣闻之没有悲伤,反而露出笑意,“好,老奴随后就到。”
  赵祯欣慰的点了点头,又看向范仲淹。
  “还要劳烦范公……看住那个小疯子啊。”
  范仲淹也是点头,一向不苟颜笑的老脸微微颤抖,“陛下放心就是……”
  “嗯……”赵祯满意的闭上了眼睛。
  过了一会,猛然又睁开!!
  “大郎,大郎呢!!”
  “在呢……”唐奕急急的靠到了他身边。
  只见赵祯自嘲的淡笑,“还是有点舍不得啊……”
  唐奕无言,强忍着不让泪水留下。
  看着城下的景象,老皇帝是真的舍不得……
  “真想向天再借……几年光景啊。”
  随后,自知无趣,悻然作罢。
  用只有二人听得见的声音道:“朕想了一下……”
  “还是有点不甘心……”
  “有什么不甘心……您说。”
  “千年王朝,朕知道那是痴人说梦。”
  “可是……你这个小混蛋,让朕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东西。”
  唐奕接道:“您放心,大宋的苦难,只要有我在,就不会再出现在大宋身上。”
  “嗯……”赵祯点着头,却还是有一点不满意。
  最后,终于是问出了口,“那千年王朝呢?”
  “你和别人不一样……能不能保赵家一千年?”
  说到这里,赵祯一眨不眨地盯着唐奕。
  他知道他有些贪心,他也知道这才是他的“舍不得”。
  他现在想知道,这个小疯子会如何答他。
  ……
  唐奕沉默着,注视着赵祯。
  千年王朝,怎么可能?这个保证谁也给不了。
  可是……
  “好。”
  “我来想办法。”
  “当真?”
  “当真!”
  “那就好!”
  赵祯终于露出满足的表情,最后再看一眼夜空的璀璨与人间的繁华……
  满足地闭上了眼睛。
  “大郎啊……”
  “嗯……”
  “你是不是还欠朕一点什么?”
  “什么?”
  “你是朕的驸马,可是……你却没叫过朕父皇……”
  “爹!!”
  “……”
  “唉……”
  ……
  ……
  过了一会儿。
  宣德楼上传来群臣百官的一声高亢山呼……
  “恭送吾皇!!!!”
  ……
  咚!!!
  咚!!!
  咚!!!
  相国寺,铁塔寺……
  还有开封所有的寺庙同时想起丧钟,震彻苍穹!
  一代仁皇,在烟花璀璨,与歌舞升平之中……
  在百官!
  万民!
  后妃子女,兄弟同宗的陪伴之下!
  永远的……
  闭上了眼睛。
  角落里,李秉臣靠着宣德楼的柱梁……露出一丝欣慰。
  闭上眼,缓缓萎倒,再也没有睁开。


第900章 当局者迷
  可能,在那些热血青年,志在家国的“有识之士”眼里,赵祯算不上什么好皇帝。
  纵观其一生,若刨去收复燕云再看,几乎未立寸功。
  且开拓不足,守成有余。纵有雄心革除弊政,然,魄力不足,韬略不济,稍显仓促。
  在位四十二年,只保下了真宗皇帝留给他的太平盛世,却没给后人留下一个开朗的局面。
  可是……
  什么是好皇帝呢?
  对于大宋的百姓和臣子来说,他们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有识之士”,不是张嘴闭嘴就是征伐天下血热愤青,更不是抬笔落墨点评千秋功过的后来人。
  他们就是身处在赵祯时代活生生的人,能有太平日子过,能有一位知冷知热、仁德慈善的掌权者……
  比他妈什么都强!!
  铁血?
  骄傲?
  那是局外人的矫情,是有识之士的理想国,但,那不是生活。
  平头百姓、殿上人臣,图的是什么?不就是个太平吗?
  而赵祯……
  做到了。
  千古一帝,他不是最英武的那个,但他一定是最被他的臣子和百姓爱戴的那一个。
  数百年后,那位看谁都是“土鳖”,看谁都比自己差一截的乾隆爷,一生只佩服三位皇帝——
  亲爷爷康熙、唐太宗,还有……就是宋仁宗。
  乾隆佩服赵祯的可绝不是什么丰功伟绩,而是乾隆爷再牛掰,他也得不到赵祯这般受万众爱戴的结局。
  ……
  ……
  赵祯走了。
  举朝哀悼,万众追思!!
  随着丧钟响彻霄汉,震撼开封,宣德楼下先是一静,歌舞骤停。
  听闻城楼上文武臣僚一声:“恭送吾皇……”,百姓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那哀哀钟响每一锤都锤在心间……
  吾皇……走了!!!
  猛然间,哀嚎如枭,泣哭似血。
  上到王公贵族,下至乞丐民夫,无不热泪横流伏倒在地,数十万军民为这位千古仁帝送上最后一程。
  而城中各处,没有来宣德楼过上元节的百姓听到这个噩耗,也是急急的往宣德楼赶,一切发乎于情,没有半分做作。
  试问古今,除了千年之后的那位总理,何人有此殊荣?
  ……
  ……
  赵祯……
  走的很安详,就像睡着了一般,嘴角犹挂着一丝笑容。
  ……
  “您看见了??”
  唐奕蹲在他的身边,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却是陪着老皇帝一同笑着。
  “大家都来送你了。”
  ……
  也许,赵祯听到了,凝固在嘴角的那丝笑意……
  仿佛更浓。
  ……
  这时,范仲淹有些不放心,靠了过来。
  “大郎,此时你更要稳住。”
  “大宋……还要继续向前!”
  唐奕闻言,木讷的一晃神,随之勉强放松神情,“弟子……明白。”
  看向老师,“还要劳烦您老,为他……写一份发哀檄文。”
  “嗯,放心。”
  得到老师的答复,唐奕慢慢起身,又站了良久,方对熟睡一般的赵祯道:“咱们回宫吧。”
  说着话,亲手抱起赵祯的遗体,走下城楼。
  路过百官身侧之时,唐奕停了停,“我要为官家守灵,接下来的事……”
  “交给你们了。”
  ……
  ……
  这一夜,开封无眠举城哀悼,刚刚还五颜六色的花灯彩盏,现在已经被百姓们蒙上了一层白布。
  从皇城下的宣德楼,一直到南熏门,十里长街之上,百姓自发的吊念这位大宋官家。
  一堆堆纸钱沿长街焚烧,望也望不到头,到处是哭嚎,到处是一片悲戚。
  火气数日不绝,开封的天空都已经被百姓焚钱祭奠的烟幕笼罩,遮天蔽日,天地无光!
  ……
  可是,话说回来,再悲痛也无法阻止生活的继续。何况,这不是一家一姓的生活,而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是大宋朝的生活。
  纵使悲痛欲死,可是朝廷不能死,新旧更迭更是不能乱。
  这是国本,既使唐奕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承认。
  ……
  ……
  另一边。
  此时的文彦博真正理解什么叫:没了,就是没了;才真正理解唐奕的那番咆哮意味着什么……
  “再也找不到比他对他们这些臣子更好的皇帝了。”
  他难过,也分不清是为政斗败北的失落,还是……真的因为失去了这样一位好皇帝而伤情。
  他难过,因为不论现在多么后悔,不论他表现的多么如丧考妣,都已经晚了。
  癫王,也就是现在的镇疆王唐奕,是不会放过他的。
  一个王介甫怎么可能平息这场纷争,还有那道圣旨给那个疯子带来的怒气?
  唐奕辅政,代表着除了皇位没有换人,镇疆王一系等于赢得了一切。
  胜利之后,自然是瓜分胜利的果实,而他文彦博的下场,多半和王天真一样,就这么结束了。
  这不单单是为了唐奕的怒火,也是为了给很多人腾地方。
  比如……贾子明。
  是的,一定是他。
  文彦博已经知道了答案,从老贾那傲然于众、目空一切的眼神里,他就知道,此一役这后,这朝堂之首的位置,将再一次回到老贾手里。
  那眼神里,有胜利之后的轻松,亦有蔑视对手的高傲。
  他难过。
  ……
  但是,纵使他难过,想到赵祯的好,想到老皇帝直到人生的最后一刻还在为他们着想,还在为他们开脱,文扒皮纵使铁石心肠亦知冷暖,何况他还不算“没长心”。
  没有像王安石一样就此萎靡,文相公甚至来不及哀戚,更来不及为赵祯哭天抹泪,而是打算站好最后一班岗。
  就当是……对先皇的一个交待,对过往的一次忏悔吧!
  ……
  作为大宋宰相,文彦博第一个从恍惚之中回过神来,立刻当着文武百官、数十万城民的面,把赵祯拟好的遗诏当众宣读。
  宋制,皇帝膑天,依古礼仪葬,有严格的流程和步骤。
  从‘发哀’到入陵下葬,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规定,而这个宣读遗诏,就是礼制的第一步。
  太子赵曙即位,镇疆王唐奕辅政……
  这是国本,是稳定的大前提,十分重要,比给赵祯治丧更重要。
  随后,范仲淹亲书发哀檄文,昭告天下。
  王德用、石进武、王守忠,亲自各领禁军巡防全城,左右厢营亦有大将坐镇,确保万无一失。
  翌日清晨。
  太子赵曙在百官见证之下,行登基大典。
  文彦博代百官上贺表,新帝先入明堂告慰天地,后临大庆殿受百官朝拜。
  礼成之后,新帝正式登基,尘埃落定,开封的戒严才算解除。
  新帝这才会诏令百官,着手先皇丧葬仪典。
  ……
  可是,到了这一步,卡住了,没想往下继续了……
  为什么呢??
  因为唐奕!!
  赵祯的遗诏里可是说的很明白,赐唐奕镇疆王爵,辅理国政,且……直至天年。
  也就是说,直唐奕死,他都是顾命大臣,没有还政皇帝这一说;
  也就是说,新皇赵曙说的话,根本就不算圣谕,仅供参考,屁用没有……
  而真正拍板拿主意的,是唐奕!!
  但是,唐奕特么给赵祯守灵呢,今日新皇登基,他根本就没出现。
  这你让大伙儿怎么玩的转?
  要知道,先皇丧葬,流程是有严格礼制的。
  第一步宣遗诏,文彦博干完了。
  第二步发哀,范仲淹办了。
  随后新帝登基,没有他也就没有他了。
  可是,后面的……
  说通俗一点儿,下一步就是得成立一个专门督办治丧、灵驾指挥、建陵事宜的机构,也就是和后世的“治丧委员会”差不多。
  没错,是建陵机构,赵祯到现在连陵寝都还没有呢!
  概因北宋与历朝历代的皇室都不一样,别的朝代,皇帝只要一登基就开始给自己修陵墓,在位多少年,就修多少年。
  可是大宋,是皇帝殡天之后才开始修陵,从驾崩那一天开始算起,一直到下葬,整好七个月。
  也就是说,修陵的时间,最多七个月。
  这就是为什么历代皇陵属宋陵最寒酸,防盗最差的原因。
  ……
  一是治丧,朝廷非选派一批得力能臣不可胜任。
  因为将来撰定陵名、先皇谥号、庙号、告哀外国、大敛成服、赐遗留物、诸军赏给,这些大小事务皆由选派之人议定。
  二来建陵这事,是重中之重,更是马虎不得。
  一般来说,选派出来与太常寺一道治丧的“五常”必是新皇亲信的大臣不可。
  给先帝丧葬的同时,也是安抚臣心,表现新皇仁德的机会。
  可是,这个人选谁能定?又能定谁?
  唐奕不在,大伙儿都抓瞎了。
  ……
  别忘了,所谓太子党和癫王系之争,赵祯临死之前虽然给定了性,但是现在掌权的是唐奕,一堆人等着秋后算账呢!!
  别说文彦博自知时日无多,太子党有一头算一头,特么都知道自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但是,癫王系用谁,不用谁,却不是文彦博能说了算的了。
  一群相公聚在一块大眼瞪小眼,全都懵圈了。
  去把唐奕叫出来?
  谁敢?现在躲都躲不及。大伙儿都恨不得今天就被外放出京,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去触那个疯子的霉头。
  文彦博实在没办法,只得去搬王德用。
  老将军一句话差点没噎死文扒皮,“老夫是庶民,你找我做甚?”
  好吧,文扒皮碰了钉子,无法,只得去找贾昌朝。
  这位未来的首相,唐疯子身边的红人,他应该没问题吧?
  结果……
  文扒皮找着老贾的时候,这货正在和富弼扯皮。
  “富彦国!!”贾相爷显然不太高兴。“老夫跟你说,正是大宋用人之际,你一走,谁来帮癫王挑这个大梁?”
  “所以说,你不能走,你要厚着脸皮留在中枢!”
  文彦博都听糊涂了,什么意思?贾相爷这是在这儿得了便宜还卖乖呢?富弼去涯州,不正好把他空出来调回京吗?
  而富弼那边也没太明白贾子明这是什么意思,“弼乃罪人之身,怎可厚颜强留?子明这是强人所难了。”
  “难个屁!!”老贾和唐奕呆久了,一点士大夫的节操都没有了。“别人不知道,老夫还不知道?你那就是带人受过,装什么正经?”
  “听老夫的,在京城呆着,大郎需要你!”
  富弼真的不懂了,说贾相爷大公无私鬼都不信。那他这明显就是不想他去涯州的行为,到底为了什么啊?脑子坏了?
  呵呵,为了什么?
  贾相爷急着呢,因为他就不想回京。
  涯洲多好?唐奕的大本营,大宋的最前沿,而且好吃好住,腐败的一塌糊涂。
  老贾非常清楚,京城虽说是权力的中心,而涯州……那是未来的核心所在,他才不想放了涯州跑回京城来当什么宰相呢。
  这时文彦博也到了近前,见二人僵在那儿,忍不住老毛病又犯了。
  “呵呵,彦国这还看不出来?”
  “子明兄这是申明大义,不想你这一走,就毁了一世美名啊。”
  富弼一皱眉,这明显就是马屁,也是给自己台阶下。
  但是,这个台阶,富弼没法接。
  而让文彦博意外的是,老贾更是把这个“马屁”当成了屁,给了文相公一个大大的白眼球儿。
  “宽夫啊,老夫可不是那个意思。”
  “呃……”
  文彦博瞬间臊的脸色通红,没想到贾子明会这么不给面子。
  不过,也属正常,成王败寇,自己在老贾眼里就是个失败者。
  正如多年前,自己看老贾,不也同样是这个感觉吗?
  只不过,天道轮回,报应不爽,自己和贾子明现在正好换了个位置罢了。
  ……
  长长一叹,却是萎靡下来,再也装不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诚然道:“彦博……言多语失,子明兄莫要见怪。”
  这回又轮到老贾尴尬了。
  “唉……”长叹一声,看文彦博那个样子,他又有些于心不忍。
  说实话,这场纷争里,他贾昌朝看的最清楚,太子党也好,癫王系也罢,孰对孰错?孰胜孰负?
  真的说不清。
  连他这个两边都不站,两边都不失心的,都说不清楚。
  太子党,也就是所谓的文官们,有他们的坚持。因为他贾昌朝自己就是文官,他比谁都明白文官的执拗。
  可武将们也有武将们的难处,被文人压了整整百年,突然出现像唐子浩这么一个人物,又怎么肯轻松放手呢?
  反过头来,你说文彦博不忠吗?
  不是,他的忠心不比任何人少,他只不过站错了地方,更没有唐奕对大宋了解的那么透彻罢了。
  如今,文彦博因为失败而摆出这种近乎卑微的姿态,让贾昌朝不喜。
  不是不喜欢文彦博,而是不喜欢这种感觉。
  “宽夫是不是觉得,老夫是赢家,眼看着就要回朝入相了?”
  文彦博一怔,不知道老贾为什么突然提到这个。
  不过,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
  此时,连富弼都是这么认为的。
  只闻贾相爷继续道:“没错,老夫是赢家。”
  “可是,你知道老夫为什么会赢?”
  “或者说,癫王为什么会赢吗?”
  “为什么?”文彦博脱口问出。
  其实,这也是他十分迷惑的问题。
  唐奕那一夜到底和先帝说了什么?使得先帝那么心甘情愿的尽弃前嫌,把唐奕推上位?
  只见老贾淡然道:“因为唐子浩与老夫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输赢。”
  没想过输赢?
  文扒皮心说,论装13,还是你老贾有一手哈。没想过就把我们都赢了?
  其实,老贾有些话没有明说,太伤文彦博。
  文彦博认为的是,入这个局的人,求的都是这个结果,归根结底是一个“利”字。
  可是,只有老贾知道,唐奕回京,唯一无所图的……就是这个“利”字!!
  “算了……”有些话说的太明白反而不好,让文彦博自己悟去吧。
  “你还是自己去找镇疆王问上一问吧。”
  文彦博更是闹心,我自己要是能去,还来找你做甚?
  “彦博此来,正是为了见镇疆王的事情。”
  贾昌朝眉头一皱,“什么事?”
  “这个,镇疆王……在给先帝守灵……连太子登基都没出来。”
  只见贾昌随口道:“这不正好吗?”
  “正好?”文彦博苦笑。“贾相爷还是别戏耍彦博了。”
  “接下来治丧、修陵皆要子浩做主,没他在怎么行?”
  “没他朝堂就不转了?”老贾是一点都没客气。
  “该用什么人就用什么人,该怎么治丧就怎么治丧。”
  “这种小事,何必让镇疆王出来?”
  “这……”文彦博心说,你是真不明白,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啊??
  “不瞒子明……”既然老贾不想明说,那就只能文彦博明说了。
  “朝中诸僚,皆有自知,不定哪天,就要外入出走,治丧要务,却是不敢委以重任啊。”
  ……
  “哦……”贾昌朝听完文彦博的话终于全明白了。
  “和着你还不知道镇疆王为什么去守灵?”
  “啊……啊?”文彦博呆愣愣地看着老贾。“这……这里面还有别的意思?”
  “呵……”贾相爷干笑一声。“内斗一场,把宽夫的脑袋斗糊涂了吧?”
  “什么意思,你自己去问镇疆王啊。”
  说完,与富弼告辞,转身欲走。
  临走之前,还不忘又劝富弼两句,“别离京,留下来!”
  而文彦博在贾相爷转身的一瞬间,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