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大宋-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奕不入室观碑,在他们看来。更多的却是为赵曙着想。
没办法,先帝遗命,让唐奕陪赵曙观碑,曹太后也好,钱大官也罢,必须从命。
但是,一个连观瞻祖训都要辅政大臣陪着的皇帝,将来能有什么威信?又能有作为?于赵曙名声并不是什么好事。
唐奕不观碑,不但保住了赵家祖宗规矩,同时也维护了赵曙的君威。
二人又怎能不感激呢?
曹太后更是深深一拂,“多谢子浩了!”
唐奕没回话,主要是他没想到曹太后那一层,光想别的了。
催促赵曙,“进去吧,看完了好吃饭,姐夫我还饿着呢。”
赵曙扁着嘴,一脸的不高兴,“那好吧……”
说完,又是少年心性欢脱的一乐,凑到唐奕耳边,贼兮兮道:“没事儿,等朕看完了,背给姐夫听。”
“别!!!”唐奕立马一瞪眼睛。“烂你自己肚子里吧。”
撇了一眼密室,吐槽道:“那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不信你看着吧,早晚因为这块碑气的你想挠墙!”
“啊??”
赵曙登时一咧嘴,“那朕也不看了。”
“噗……”
唐奕心说,你别不看啊!你不看,那士大夫就该挠墙了,老子就成罪人了。
佯怒道:“你是皇帝,不看不行,赶紧的!”
“好吧……”
赵曙像受了天大的委屈,磨磨蹭蹭地进了密室。回身想找母后和唐奕,却是钱老大官已经把密室暗门给关上了。
无法,借着烛光怔怔地看着石碑,伸手要掀黄绸,又有点不敢,犹豫再三,还是掀开了。
定睛一瞧,立时生出怪异之想:
“姐夫是不是知道这上面刻的是什么啊?”
“还真是憋屈……”
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一云:……
看到第三行,赵曙就已经无语了。
苍劲古字在此已陈列了百年,展现在他面前……
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小赵曙心说,前些年经常见父皇被那些老相公气得饭都吃不下,就是因为这条!!
而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连赵曙都开始不住吐槽,太祖就不能对自己家人好一些?发什么毒誓啊……
“咦??”
回过神来的赵曙这才有心思往下看,却是被第四行誓文惊的发出一声轻咦。
怔怔地盯着碑文看了半天,不由得嗷唠一声怪叫:
“姐夫……你快进来!”
……
第927章 默契
“姐夫,你真不想知道碑上写了什么吗?”
赵曙一脸的幽怨,仿佛一个得到了新奇事物却不得分享的孩子,憋的够呛。
而唐奕呢?
唐奕也有点后悔了,自打这倒霉孩子从密室出来,翻来覆去就这么一句,弄的他脑袋都大了。
瞪着眼珠子,“不、想、知、道!!”
“唉……”赵曙长叹一声。“可惜了!”
唐奕登时忍不住蹦出一句:“可惜什么?”
特么不好奇是孙子,赵曙在密室里嗷唠一声喊他进去,他是真想进去看看,可是……
还是忍住了。
“可惜什么?”
“可惜了父皇的一片苦心呗!”
唐奕闻罢一皱眉头,心中暗道:“先帝的一片苦心……难道,那誓碑之上写的真不是那三句?”
……
他现在是真后悔了,来大宋一遭,连特么誓碑之迷都没解开,好遗憾啊!
暗下决心,要是赵曙再多说一句,他就舔着脸皮,还真就问问到底写了些什么。
可是,哪成想,赵曙不问了。
“算了……”赵曙悻悻然的一叹气。“既然姐夫不想知道,那朕就只能成人之美,把那四条烂在腹中了。”
“四条!?”唐奕不淡定了,特么不是就三条吗?
但是没办法,他“端”过了,赵曙小手一背,仰着头,走了。
“嘿!!你个倒霉孩子,跟谁学的,这么讨厌呢!?”
“皇兄。”
“以后你离他远点!”
……
……
揪着心的唐奕没地儿撒气,直奔赵宗麒的皇子宫殿,准备拿这小兔崽子出一出怨气。
赵曙与曹太后回到福宁殿,也是好奇了一路的曹太后疑然发问:
“既然子浩要成全陛下的君威,那后来为何又要喊他入内?”
言语之中不无责备,赵曙还是太小,有些任性妄为了。
如果唐奕进去了,或者路上真的逼问,若是传出,与赵曙有百害无一利。
另一边的赵曙还算乖巧,恭请地给曹太后一揖,“孩儿知错了,刚刚实在一时激动,没能把持心神,才喊姐夫入内的。”
曹氏一叹,也不想过多责备。和声道:“幸好子浩识得大体,否则,你这帝位怕是要坐的憋气了。”
“哦……”
赵显低着头,嘟着嘴,在他看来,现在就很憋气。
他本就不是什么多智之人,小小年纪亦对权欲无甚热忱,又要学这学那,坐立寝行皆有约束,还不如皇兄来得快活,想出宫就出宫,想干嘛就干嘛吗。
略有委屈,嘟囔道:“孩儿只是没想到父皇会多加那一句嘛……”
“嗯?”曹太后一振,“你说什么?”
誓碑是太祖立下的,怎么还有先帝?
“你父皇?”
“对呀。”赵曙抬起来,似是宣泄。“誓碑本有三条祖训,最后多出的一行,一看就是新刻上去的。自然就是父皇所留。”
“……”
曹太后呆立当场,已然被赵曙的话惊的通透,何等大事要先帝在祖宗誓碑之上再加一条?
良久,曹太后略有局促,“曙儿……你……”
“你父皇另加之法……可否告诉母后??”
曹氏之请有些过分,甚至逾越,誓碑之文历来只皇帝一人可观、可知,她一个太后是没有资格,更不应该有此一问。
但是没想到赵曙闻言,登时眼前一亮,终于有人分享心中憋闷了。
左右看看,四下无人,这才放心的凑到曹太后耳边。
“父皇留书:唐家世代辅政,财不盖国,权不过君……百罪皆恕!”
“嘶!!”曹太后倒吸一口凉气,整个人呆立当场,宛若木鸡。
“世代辅政,百罪皆恕?”她终于明白,赵祯的那句让唐奕安心出于何处了。
不是让他来陪赵曙观碑,而是让他来看,唐奕的免死金牌已经刻在了赵家祖训之上。
震惊的同时,曹太后又有些嫉妒,她曹家是开国元勋,五朝忠良,却也没得到唐奕这般殊荣。
唐奕不但自己显贵至极,连子孙后代,唐姓族亲都要与大宋日月同辉了?
先帝对唐奕的宠爱,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了吗??
……
她哪里知道,赵祯这已经超出了宠爱的范畴。
老皇帝是好不容易抓到一个“千年至宝”,说什么也得榨干才行。
……
……
另一边,唐奕冲到赵宗麒那里,把这熊孩子一顿修理,呵斥他以后离赵曙远点,离唐家四小疯远点,离观澜离点……
赵宗麒也是光棍儿,“姐夫,那你把我的腿也打断算了。”
这也不让去,那也不让去,要腿还有什么用?
“你!!!”
唐奕气的不行,心里琢磨,得给这个熊孩子找点事儿干了,不然这么晃荡下去,真成纨绔了。
“下个月你黑子大哥也回京了,你不是一直想跟他学功夫吗?你若成安分点,我让他收你。”
话还没说完,赵宗麒已经蹦起来了。
“真的?”满脸的兴奋,立时一个立正。“师尊放心!这一个月我哪儿也不去了,就在宫中安心等黑子大哥回京!!”
“臭小子!!”唐奕笑骂一声。“学功夫可以,男子汉嘛,当有一技傍身。”
“但是更重要的是,跟你黑子大哥学功夫同时,要学做人,别总毛毛躁躁就知道疯。”
“明白明白……”
赵宗麒猛点头,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在吐槽,疯是跟谁学的?还不是姐夫你?
不过,唐奕这招确实管用,赵宗麒还真就老实多了。
在涯州的时候他就想跟黑子学功夫了,现在唐奕终于松了口,那还不得好好表现,省得他反悔?
……
……
五月初,宋辽议和终于落下帷幕。
正如文彦博当初提的那些条件一样,大辽负担大宋所有战争损失,还有辽河口重建之资,总共两千两百万贯。三年之内,以羊毛绒、牛羊牲畜还抵。
另废除岁币,免去莱州、辽河两城百年租资。
出让渤海全域行线,大辽船支出入海域需报备宋廷,以免生误。
另外,文彦博又特么使了个坏,逼着耶律乙辛承认当年耶律重元降宋之时签下的归还燕云十六州的降表。
辽人不知道,这条差点没坑死他们,未来之损失比什么两千万赔款、割让制海权来得更心狠手辣。
对此,耶律乙辛本来就是奉耶律洪基之命来的,也没挣扎力争,草草签订以免越拖越丢人。
……
可是,唐奕看着已经拟定生效的宋辽协定,眼神复杂的沉默了很久。
最后,终还是对文彦博道:“放出风去……耶律乙辛使宋期间,收受大宋重礼、宅田无数!!”
“啊?”
文扒皮一时之间没明白,唐奕这是几个意思。
“这……这是何意?”
唐奕这是要害耶律乙辛?没这个必要啊?况且,这本根就是没影儿的事儿,耶律乙辛别说宅田无数了,在大宋连个笑脸儿都没得着。
“恐怕不妥吧?”文扒皮提出疑问。
“耶律洪基只要稍加排查便知是假,到时我们倒落得个小人行径,反倒不美。”
唐奕闻之,淡然一笑,“他不会查的……”
“我送他一件大礼,他又怎会不顺水推舟呢?”
“……”
文彦博一阵无语,唐奕与耶律洪基之间真不是他能理解的。
只闻唐奕解惑道:“咱们大宋的密探都可探知,在大辽援金的问题上,张孝杰和耶律乙辛收了完颜乌古乃的好处,耶律洪基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之前杀了张孝杰,纵有嫁祸于张的枭雄本色,但是更多的,耶律洪基是在泄愤。”
“所以,再使大宋,他派的耶律乙辛来签下这耻辱的盟约。这意味着,他早晚也会把耶律乙辛送下黄泉。”
“我只是送个顺水人情罢了。”
“……”
文彦博更糊涂了,“如此说来,咱们更没必要帮耶律洪基除去祸害吧?”
大辽有此奸相,正是大宋求之不得的,唐应为何还要帮人家清理门户?
“这是一种默契。”
“默契?”
“对,默契。”
唐奕笑看文扒皮,“此次宋辽两国倾注半国之力会战泽州,稍有差池,即是灭国之祸。”
“但是,文相细想,两国民间可受其害?”
“这……”
还真没有。
雄州、幽州互市从未关闭,即使泽州打成了一锅粥,辽商宋贩依就往来边境,甚至两国边卒堡哨对探马行商的排查都没严苛多少。
莱州那边,更是辽军头天一退,第二天就城门大开生意兴隆了。
“子浩是说……这是一种默契?”
“对!”唐奕点头。“这是一种默契。”
继续道:“当下来看,一旦边贸受阻,大宋的损失比打一场大仗来的更大。”
“而大辽亦是如此,耶律洪已经意识到,不论两国军兵之势斗的如何之凶,可是民间的往来,却因为宋辽两国这么多年的努力而变的密不可分了。”
“大宋需要大辽的皮货羊毛养活河北两路近百万之众的毛纺织户,更需要大辽的牛羊肉食来丰富三餐。”
“而大辽也需要大宋的盐铁茶丝来填补内需。”
“这种连接,是运输逐渐发达之后形成的必然结果,与政谋的关系不大。”
“可是话说回来,一旦边贸闭塞,损失最大的还是大宋。耶律洪基没把事做绝,这是默契,也是一个人情。”
“礼尚往来,咱们还他一个人情便是。”
文彦博明白了,由衷一叹,“还是子浩想的周全……”
“对于运输、商贸之重,我等文墨还是不如子浩认识之深啊!”
“不!!”唐奕摇着头,并不打算领下这夸赞。
“时代不同了,商道越来越不容忽视,天下也越来越小,很多东西,光我自己想是不够的。”
“哪怕别人不去琢磨,但是文相不能不琢磨。”
“因为……”
“你是外相!!”
“一切因素都要考虑周全,不可疏漏!”
“文相明白吗?”
……
文彦博怔在那里,现在他才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一朝外相,想把万邦玩弄于股掌之上,除了国强,还要人强,要洞悉一切,知晓天下。
“彦博明白了……”
“定当守责,不负重托!”
……
唐奕点着头看向殿向,“嘉佑二年的进士都回来了,回头我挑两个够狠够坏的好苗子为文相分忧。”
文彦博脸色一黑,这小混蛋怎么说话呢?
怎么着?外务省就都得是坏胚子??
那我文扒皮……
好吧,都扒皮了,还想怎么样?
……
第928章 匪帮重聚
今年的端午,观澜并未因不再招收新生而显得冷清,倒是格外的热闹。
……
原因也很简单,嘉佑二年进士帮回京,并没有在城中驻足,而是不约而同的厚着脸皮跑回书院来蹭吃蹭喝。
正好,观澜转型儒生渐空,而各州选派入院的官员要到秋后才来报道,学舍都空着,孙师父,还有范师父,也不闲麻烦,就让他们都住了进来。
说来也属正常,为人师者,谁不以桃李满天下为荣?况且,这些弟子还个个都是人尖子。
看看观澜匪帮这些弟子,六年间虽政途不顺,但也只是暂时,且一个个都干出了成绩,范仲淹现在回到书院就合不上嘴,上到朝堂则是下巴朝天,牛气的不行。
六部职属,还有东西北三府的首官都知道范老爷现在阔气的很,手里攥着百十多号大能贤臣,不但不诟病记恨,反而讨好巴结。
没办法,这批人非同小可,却也不是都拔尖,谁不想把最好的那几个都划拉到自己的衙门里?一个个都哄着范老爷,求着范老爷。
对此,范仲淹得意归得意,却是谁也没答应。
因为范老爷知道,对于这批进士的去向,唐奕早有安排,他这个师父却是没法添乱的。
正值端午,干脆范仲淹对观澜历届儒生下了命令,凡是在京者皆回院过节。
这下可好,不光嘉佑二年的活土匪基本到齐,从最早的庆历八年,也就是范纯仁的一届,一直到嘉佑八年,也就是今年的新科进士,加在一起快两百人了,汇聚观澜,同贺佳节。
……
……
“王子纯!”
人一多,谁也静不下来,也就闹腾了起来,章惇指着王韶的鼻子,一脸的不愤。
“你个瓜怂别得意,说不定就被派到刑部大狱,当牢头儿去!”
要说这次回京,最炙手可热的就属王韶。这小子政绩实在耀眼,确实谁也比不了。
据说,外务省的文相公已经点名要王韶到外务省任职。而且放出话去,上手就是三把手,算是破格提拔,入相公之列了。
而争王韶的可不止外务省,东府的贾相公、西府的丁相公,还有刑部侍郎都有意招揽。
这其中属刑部最是硬气,王韶下地方干的最顺手的就是刑狱,自然要入刑部展其所长,要不章惇怎么说王韶要当牢头呢?
牢头是有点夸张,可是最有可能的去处,也就是刑部了。
对于章子厚的调戏,王韶却不见一丝不悦,讥笑道:“嘿,牢头儿怎么了?老子还就爱当这个牢头呢!”
刑部侍郎已经私下里和他谈过了,去了刑部,上手就是郎中。
虽说这条件没有文扒皮开出来的好,但是,一来对口儿,王韶在刑狱、律法之上确有所长;二来,刑部侍郎已经许诺,少则三年,多则五载,老侍郎也到岁数了,必举荐他做刑部首官。
这么说来,升迁之途并不比在外务省差。
要知道,外务省虽与东西两府平级,可是大衙门里相公云集,他这种刚冒头的小官儿反倒不容易出彩。
继续呛声章惇,“就你这黑心黑肠黑皮囊的坏种儿,就应该发到埃及去,和宋相公作伴儿。”
……
章惇没说什么,到是宋楷不干了,眼睛一立,“我爹咋了!?”
“我爹那也算封疆大吏,你们熬一辈子也熬不出来!”
“好好好,你爹厉害,行了吧?”
王韶顺着宋为庸的话说,这位爷已经环游世界了,且经历过罗马之难,作为兄弟,众人都知道他这些年过的最苦。
“对了……”章惇接过话头儿。“听说你又要出海?”
“嗯。”宋楷点着头。“本来上个月就该走了,却是知道你们要回来,多等了一个月。”
宋楷是众人之中最不担心前程的,他这个礼部郎中暂时还没有升迁的空间,不过手上的活计却是不少。
过了端午,他就要去海州,在那里带上海州船厂的新船到涯州,然后开始新的征程。
……
“那就……”章惇等人举起酒碗。“那就一路顺风!!”
“一路顺风!”
……
……
唐奕是过了一会儿才到的。
朝中大员要人的后门儿已经走到他这儿来了,大过节的也不得消停,就在刚刚才把唐介打发了。
唐大炮当然也不是别的事儿,要人。谏院需要人直嘴臭的家伙来填充火力。
进到厅中,见满堂为之一肃,众人不由得都站了起来。
唐奕哈哈一乐,“怎地?几年不见,都成小媳妇了呢?还学会客气了?”
众人闻声,先是一滞,随后哈哈大笑。
虽然唐疯子已经是辅国重臣,但是还是那个唐疯子,一点没变。
“我就说吧?”章惇舔着大脸,嚷嚷着。“跟小唐教喻还有咱客气的?”
当初他写那封要官儿的信,就一点没客气,曾巩还因此数落了他好久,说他不识大体来着。
……
可是,他不出声儿还好,这倒让唐奕想起那封要“围殴”他的要官的信来了。
瞪了章惇一眼,“回头再跟你算账!”
行至主位,与范师父、孙师父见了礼,唐奕这才来到留给他的位子,端进酒碗,举天环视。
“来晚了,自罚一碗!”
说罢,一仰而尽,甚是豪迈。
众人看着唐奕如此,不由得想起在观澜求学之时的点点滴滴,皆是心头一热,举酒齐喝:“与师共饮!”
绝大多数人都心里清楚,要是没有眼前这个疯子,哪有他们的今天?
山呼海啸,字字由心。
……
唐奕放下酒碗,看着大伙儿。
“正值多事之秋,虽是佳期难遇,然,奕尚有要务在身,就不客套了。”
嘿嘿一笑。
“怎么样?都等着老子来呢吧?”
“都等着对号入座,看看得个什么差事呢吧?”
“哈哈哈……”众人大笑,却是没人否认。
只闻唐奕道:“六年不归,是我唐奕对不起大伙儿。”
“但是,如今回来了,却又要对不起大伙儿了!”
众人一肃,神情平静下来,却是等着唐奕的下文。
……
“大伙儿也看见了,不算往届同窗,光嘉佑二年的就有一百多号。”
“奕,尽量做到人人满意,但是……”
没等唐奕说完,曾巩先开了口,“子浩毋须多言,为官者,兼济下天,不论何职何务,皆是报效。”
“我等,并不怨言!”
曾巩的话让大伙儿暗暗点头,其实这不用唐奕说,大家心里也是早有准备。
朝堂之事本就难测,何况百多人同时回京,怎么可能面面俱到?
……
唐奕缓缓抱拳,“奕,在此……多谢了!”
单是这份理解,就属难得。
“那我也不废话了,大多数人已经安排好了。”
“今日借着这个机会,有几人的去向尚需斟酌,要问你们自己才行。”
“唐正平、章惇。”
“在呢!”这是唐正平。
“啊……啊?”这是章惇。
章子厚没想到,第一个就点他的名儿。
……
“你们两个去外务省,可有疑虑?”
“别啊!”章惇立马摆出一副苦瓜脸,都快哭了,特么唐疯子这不是报复吧?
他已经和贾相爷说好了,直接进政事堂。有他族亲章得象那层关系,老贾怎么也不会亏待于他。
有东府政事堂不进,跑到刚建起来没多久的北府去和文扒皮混,他不是脑子有包?
陪笑着道:“北府事儿也不多,我还是去个操劳的地方吧!”
唐奕抱歉的一摊手,老贾要章惇他是知道的,章惇也确实是个好苗子,但是……
“文宽夫那里草创之初,诸多事物还未理顺,急需……”
“我去!”却是唐正平突兀出声。
嘿嘿一笑,“和蛮子打交道,正和吾意!”
其实,唐正平没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