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大宋-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改制之前职能已经被东西两府瓜分的差不多,只当摆设的工、户、吏、刑、礼、兵六部,经过五年的重新调整,不但重新成为朝政中坚,而且随着大宋越来越多紧密的内外联系,逐渐区分形成了现在的九部。
这其中,原来的刑部动作最大,分成了:
刑狱部,主管全宋的侦缉案件,捕后收押;
律部,主司大宋律条的修改完善及案犯审判;
监察院,与原来各州巡按合并,主理狱部各级衙门的案件审查、报捕等务;
户部,则是把财权彻底交由三司,又一分为三,分为户籍、户政两部,各其司务。
如今,大宋的变化不单单只是官面儿上越来越细化的分工,越来越高效的施政,百姓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更是数也数不过来。
比方说农户。
大宋现在的春税两税加一块已经降到了半成都不到的地步,去岁户籍统计的结果,无产佃户在全宋的比例不但没有增加,反而略有减少。
虽然只是微乎其微的少了那么一点点,可是这足以说明,大宋的土地正在逐渐的回到农民手中,保证了最低层民众的稳定。
而城镇百姓们也发现,随着日子越来越好,物产越来越丰富,虽然百货物料在不断上涨,但是,像米面油布这些基本生活所需却是涨的最慢的,也是相对来说最便宜的。
说白了,物价在涨,收入也在涨,但只要不过于追求奢侈,吃饱穿暖却是比从前容易得多。
不管城民,还是农户,只要有房有地有手艺,小日子过的都还不错,且小有盈余。
就算无房无地的,只要肯出力,也一定饿不死。
遇上天灾人祸,却是也不再像从前那般心里没底,手上发慌了。
……
说句心里话,纵观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中原汉人的百姓绝对是最可爱的百姓了。
从古至今,他们心里有家国,有包容,有担当,只要有口饭吃,只要劳动还能让生活过的下去,从不会心生贪婪,索取更多。
这五年改制,付出最多的其实就是他们,若不是百姓们积极配合从无二话,唐奕自认改制不会如此顺利。
出得皇城,看着街面上的如织人潮,唐奕莫名生出一种幸运之感。
如今大宋改制已经施行过半,若无意外,不出十年,新政巩固,一个真正强盛的、傲然于世的大宋,将无敌于天下。
可是,功劳在谁呢?
是他唐奕吗?
不是。
说到底,是先帝赵祯给了他底气,是老师和贾相爷这些人给了他支撑。
还有就是,大宋的百姓给了他一个空前绝后的改革环境。
……
乐呵呵的进了外务省大院,却见……
却见文扒皮和章惇寒着个脸正站在门口等着他。
“怎么了这是??”唐奕下心好奇。
这一老一小可是名声在外,加上一个唐正平,号称大宋三张嘴,是万国诸邦又爱又恨的角色。
只要一出家门,那绝对是各国使臣最为追捧的,比他唐奕拉风多了。
可是,今天看这脸色怎么不太对啊?
“两件事!”
文彦博足足等了唐奕一上午,本就不太痛快,加上这两件事确实让文扒皮不太舒服。
“第一件,西萨克斯派了青年学子团,特地远赴万里参加大宋下一科的举试。”
“噗!!!”
唐奕直接就喷了,这话听着怎么这么别扭呢?
西撒克斯?
学子团???
还特么参加科举?能不能别闹?
西撒克斯才普及汉学多长时间?这就有底气派人来考科举了?
唐奕无语苦笑,“这事好办!”
“也别让他们考了,以朝廷名义颁一个荣誉举子的头衔给他们就得了。”
一摊手,“别说他们考不上,就算考上了,西撒克斯也非宋地,也没法给他们官做啊!”
“呵呵。”没想到章惇闻罢,干笑两声。“要是这么好打发,也就不用找你了。”
“你自己看去吧,都在那个屋里呢!”
唐奕一皱眉头,狐疑的顺着章惇所指走了过去。
隔着玻璃窗那么一看,嚯,人还不少,足有十几二十来号人。
一个个肤白发黄,高鼻碧眼,长衫马褂的扎着璞头,要不是长的一张白人脸,还真挺像那么回事儿。
再一细看,唐奕又看出点名头来。
只见每个人的长衫之上,胸前的位置都有一个汉写的“王”字,就像观澜书院的儒生有“观澜”二字一样,这显然是哪家书院的统一着装嘛。
“王……”唐奕喃喃自语。“没听哪家书院胸前刺绣是‘王’字啊?”
“王……”
“这个‘王’……”
“靠!!!”想着想着,猛的一惊。
“王介甫!?”
“这……这……”瞪圆了眼珠子,一脸的见鬼。
“这不会是王介甫的弟子吧??”
“正是!”文扒皮点着头,别提多膈应了。
“王介甫”这个名字,只是心里想想就特么犯忌讳,现在可好那孙子跑到欧罗巴去了也不消停,弄回来一群黄毛弟子。
日!!
唐奕也纳闷儿了,王天真怎么到哪儿都不消停呢?
“他想干嘛?”
文扒皮回道:“就是不知道他想干嘛!”
拗相公就是拗相公,当不成相公,那也是足以让文彦博忌惮的人物。
正是猜不出王天真无端端的弄回一帮洋学生是何用意,文扒皮才不高兴。
要知道,文彦博可不是唐子浩,当初差点让那孙子坑死,他是绝对不允许有他文彦博的朝堂上再出现“王介甫”这个名字的。
“他不会是……”沉吟片刻。“他不会是想回京,派一群黄毛学生来找存在感吧?”
“多半是!”章惇笃定。“要是没这几个弟子,京城之内恐怕都忘了有王安石这个人了。”
唐奕没搭言,这些年忙里忙外倒是真把王天真忘到脑后去了。
“算了。”唐奕一叹。“既然是介甫的学生,总不能就此打发了,那就让他们考吧!”
从心底里,唐奕对王安石还是有一些亏欠的。
毕竟是响彻古今的人物,却因为他成了西萨克斯的教书先生了。
……
其实,唐奕也好,文扒皮也罢,都想多了。
王安石派学生进京赶考,确实有晒存在感的意思,但却不是为了回京。
顶多算是要个面子,让唐奕知道,他王安石走到哪儿都是无敌的存在。
至于回京……
呵呵,唐奕和文彦博是没看见老王在西萨克斯过的是什么日子。
说句不好听的,让王天真回来,他都不一定回来。
老哥在西撒克斯美着呢,从国王到百姓,就差没当神一样供着他了。
当初唐奕一顿吓唬,说欧洲这个不好,那个不行,等王天真一去……确实不好。
但是你别忘了,那可是王安石啊,这货心大的程度仅次于唐奕。
不好,我可以让它变好。
没有条件,咱们可以创造条件,他是谁啊?
天老大,地老二,唐子浩老三,王安石怎么也得认个第四吧?
五年光景,靠着他王安石在大宋的人脉,还有那张能把文扒皮忽悠瘸的好嘴,生生把西撒克斯弄成大宋第二了。
整个欧洲,大宋占领区内都在施行汉化,可是汉化最彻底的地方,却是西撒克斯这个盟国。
原因在哪?
盖因西撒克斯有一个王安石。
就是这么牛!
狼行千里吃肉,王天真忽悠起欧洲人来一样无敌。
当然,这些唐奕都不知道,只当这就是一帮来给王安石站台的小年青。
至于考科举……
呵呵,唐奕心说,老子当年都苦读了十来年,你们凭啥啊?
汉话说的都不利索,就想考进士?真当大宋没人了啊!?
“还有什么事?”
“还有……”文扒皮一挑眉头。“比这更邪乎!”
“什么事啊?”唐奕无语。“大辽攻宋了?”
“那倒不至于。”文彦博也不卖关子了。“塞尔柱派使入宋。”
“与大辽联合上表,希望联合大宋,三面出击,瓜分东罗马。”
“噗!!!!”
……
“……”
好吧,唐奕又没忍住。
心里不由生出一声叹息:“这特么是什么世道啊!”
“你确定他们是要联合大宋围攻东罗马?”
“确定啊!”文扒皮砸吧着嘴。“怎么?想不到吧?”
“塞尔柱人会玩这么一手,要反口咬向盟友!”
“真特么新鲜!!”唐奕也是无语了。
这也行?
要知道,东罗马虽然在欧洲战场节节败退,但是正教的影响之下,信徒之众也非一天两天能被吃掉的。
这算什么?塞尔柱倒戈,联合东方两大强国合力灭之。
现实版的“三家分晋”啊?
东罗要是倒了,可不光是少了一个对手那么简单,而是代表着欧罗巴旧有宗教势力彻底的瓦解,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不为过。
“耶律洪基也同意了?”唐奕还是有点不敢相信。
大宋在阿拉伯和欧洲施行一松一紧的政策,就是想先一步瓦解欧洲,彻底据为己有。
现在好事自己送上门来了,唐奕反而不太敢接了。
“不行……”
“容我再想想。”
……
第953章 患得患失
数年间,东罗马帝国不断的在利用宗教收拢虔诚信徒,是以,在欧洲战场,大宋虽然在战局上不落下风,但是真的想彻底瓦解东罗,占领欧洲全境,却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许多大宋官员还认为,东罗马在欧罗巴,塞尔柱人在西奈,加上北古关外的大辽,西南的三邦联盟,这四块战场已经和大宋形成了某种平衡,包括大宋在内,几方很难再取得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甚至有朝官上奏,要见好就收,就此收手,巩固所得,再图后进。
……
可是,塞尔柱人这么一弄,要联辽宋反咬东罗……
唐奕都纳闷了,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如今的东罗马占据东北欧到黑海西岸的大块疆域,西面是大宋和西撒克斯,南面和黑海东海则是塞尔柱人掌控的阿拉伯世界。
北面……
北面是横扫中亚的大辽。
这三家要是联合起来对付东罗,呵呵,那东罗马必败无疑。
可是,话说回来,迅速剿灭东罗马真的是好事吗?
正如在西奈大宋刻意不继续向圣城推进一样,宋军进驻君士坦丁堡真的只有好处,没有麻烦吗?
不论是唐奕,还是文彦博,都开始好好的琢磨起来,这么干到底值不值得?
当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抛去唐奕的大战略不说,欧洲战场,大宋与东罗马的对抗,只论现今的原因,其实就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汉学以德治世,以人为本,以理治教的理念,与正教的教义背道而驰。
东罗马即使知汉人的理念比他们的教义开明得多,即使知道十一世纪汉人的文明比欧洲先进得多,甚至是即使知道打不过大宋,唯有败途,但是,正教是东罗马的基本盘,他们只有抗争到底。
因为,一旦臣服,那不单单是灭国,也意味着灭教。
同样的道理,大宋想在欧罗实现完全掌控,根本所在就是灭教。
这一点都不用唐奕用后世的思维去洗脑,赵曙也好,相公们也罢,看的比谁都清楚。
说白了,汉学的根本在哪儿?
就是用仁德礼法取代了宗教图腾。
儒家的厉害之处,也就是抛弃了玄学建立起来的道德体系。
法以治身,德以治心。
律法就是规矩,用来约束行为,这一点不论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可是,法律总有灰色地带,总有教条无法碰触的地带,怎么办呢?
以德警之。
这也是世界大同的真理。
只不过,绝大多数族群选择用宗教的手段建立道德体系,用信仰的力量约束法理所不及的人心。
几乎没有哪里像汉人一样跳出宗教,规避狂热带来的负面危害,奇迹般的建立起一套合情合理,近乎完美的道德体系。
而当这种全新的道德体系进入欧洲,颠覆宗教统治下的白人世界,可想而知,正教笼罩下的东罗马除了御敌,更多的,则是恐惧,是绝望!!
寄生在正教之下的统治者,又怎么可能允许汉学存在呢?
同样的道理,大宋以学为本,以兵为器,既使没有唐奕,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君臣上下也都清楚得很,只要拿下东罗马,整个欧罗巴即如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此番诱惑,不可谓不大!
……
赵曙清楚这一点,文彦博也清楚这一点,甚至贾昌朝也清楚这一点。
而唐奕现在所犹豫的,则是在十全之外保持一丝清明,哪怕是违背本心的质疑,也要给大宋保留一分理智。
如果从上面的思考来看,塞尔柱人的这个举动无疑正中大宋的下怀,求之不得,雪中送碳。
但是,走一步观十步,唐奕在想……
五年!!
五年间,大宋可谓稳扎稳打,防大辽,稳西南,示弱西奈半岛,只在欧洲徐徐图进。
对外战略可谓是慎之又慎,所有的重心都集中在内部改革,突然在欧洲失去对手,甚至增减大片占区,真的是好事吗?
要知道,东罗马一旦覆灭,意味着大宋要投入比之前更多的人力、物料到新的占领区域,同化宗教,维持民生百业。
可是,大宋现在有没有这个能力顷刻之间吃下半个欧罗巴呢?
“宽夫以为,依我朝目前的状况,能不能吃下整个欧罗巴!?”唐奕开始征求文彦博的意见。
说起来,文扒皮内可安邦治国,外可周旋万国,这个问题结合内外形势,他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了。
只见文扒皮略一沉思,断然道:“颇为吃力!”
别看老文这些年主理外事,可是内政形势一直看在眼里,那是国事在心,从无滞怠。
“大宋这些年正行精兵之策,兵源有减无增。”
“四方战事,除了六万涯州军可机动支应,再无冗余支援欧罗巴。”
“即使联合塞尔柱与大辽拿下东罗马帝国,只凭几万马木留克,还有西撒克斯,咱们能占到的便宜也一定是三国之中最少的那个。”
“况且……”文彦博顿了顿。“宋境之内正在大张旗鼓的施行官制新政,大批赋闲官员流入九部属衙。”
“占了东罗马,咱们也没有人手去接管,更没有能力去教化蛮众,施行儒教。”
“可是……”章惇闻之,忍不住插话。“放弃了这个机会,又不知道要等多少年才能平定欧罗巴了啊!”
文彦博点头,“确实,我等纠结所在正是在此,错过了,总有不甘。”
唐奕不由一阵沉默,好事,却不敢接,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大宋还不够强!
“子浩与文相想没想过另一个问题?”章惇打断二人思路,突兀开口。
“什么问题?”
“塞尔柱人为什么与东罗马好好的却要分道扬镳,且还要倒咬一口?”
……
文彦博与唐奕皆是不言,这也正是他们疑惑的问题,塞尔柱人的这一举动确实反常。
唐奕看着章惇,知道章子厚既然能提出来,说明这家伙心里肯定已经有了算计。
开口道:“子厚有何猜测,直言无妨。”
“嘿。”章惇一乐,唐奕说到他心里去了。
他确实有猜测,只不过,如果没有唐奕这一问,他这个副相还真不好妄下论断。
“还真有那么一点猜测……”
“二位且看。”
“塞尔柱人在西奈与我大宋对峙也有七八年的光景了吧?”
“这么长时间,他们应该已经摸透了大宋的意图,也应该明白,对于西亚,大宋是重守不重攻,无意突进,染指圣城吧?”
“从这一点上来说,塞尔柱人的心态与东罗马就是天壤之别。”
“东罗马是在和大宋死拼到底,可是塞尔柱人则是在和大宋演戏,明战实合,从根本上并不排斥联宋。”
“再者!”
“西奈战事虽然不紧,可是阿拉伯地贫人稀,即便是假打,七八年的消耗也够他们受的了吧?”
“你是说……”
唐奕脑中灵光一现,似有思路。
“没错!”章惇也不卖关子。
“依惇之见,塞尔柱人是油尽灯枯,这是要搜刮一通,以备军用了!”
唐奕无言,看似肤浅的图财之为,可正如章惇所说,还真有这个可能。
细思之下,阿拉伯世界的财源所在是什么?
是依托圣城,借朝圣之名的欧洲和地中海贸易。
如今,西奈和地中海南岸主要通过埃及的商路已经被大宋彻底截断,而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的地中海北岸贸易也被大宋截了下来,阿拉伯彻底失去了欧洲贸易。
更可怕的是,因为大宋实行海贸,还有埃及和苏伊士运河这个跳板,连在东方的贸易阿拉伯人也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可以说,大宋彻底把塞尔柱人的财路给堵死了。
这种情况下,把心思用在君士坦丁,也就不是不可能了。
甚至唐奕觉得,塞尔柱人是在借此来与大宋修好,以重新在东方和西方海贸之中分一杯羹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
“如此说来……”章惇随着这个的思路想下去,居然有所动摇。
“如此说来,那还真不能答应塞尔柱人的联盟了。”
在他看来,东西方海贸已经是大宋的重要财源,这几年逐年增长,从西方运抵大宋的财富几乎占据了朝廷年收的三分之一,说什么也不能让塞尔柱人染指。
“东罗马可以慢慢打,但是海贸绝对要拿稳!”
“不!!”
唐奕猛的一声厉喝,吓了章惇一跳,连文彦博都是一怔。
唐奕这一声否定,可是完全违背这个疯子唯利是图的法则了,难道……
为了东罗马的那块地,这疯子要把海贸割舍出去?
而且,文扒皮就不明白了,这唐疯子此时眼神里冒出来的绿光是什么鬼?
好像又有了什么阴谋,占了多大便宜一般。
……
“答应沙赫!”唐奕的话让二人十分意外。
“但是,有条件!”
“什么条件?”文彦博下意识出声。
依文彦博来看,如果真是判断如斯,那这个条件是不许阿拉伯染指海贸,那赛尔柱统帅也没必要费这个周折了吧?
怕唐奕没想周全,文扒皮还不由提醒,“如果真是如此所料,那海贸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子浩的这个条件恐怕沙赫是不可能接受的。”
唐奕淡然一笑,“他们想要海贸?给他又如何?”
“啊!?”二人傻眼,唐奕这是又起的什么幺蛾子?
“那你的条件是……?”文扒皮怔怔发问。
依他对唐奕的了解,这家货是不会做亏本买卖的,既然敢把海贸这个巨利让出一部分,他就肯定有别的赚回来的门道。
至于是什么门道,那就要听唐奕这个所谓的“条件”是什么了。
“条件很简单。”唐奕语气淡然,可是眼神却尽是贪婪。
“塞尔柱人想联宋不是不可能,即使想染指海贸,也没什么不能答应。”
“但是,他们要把阿巴斯王朝智慧馆里所有的藏书全数献给大宋!!”
“啊……”文彦博傻了。
还以为唐疯子这个条件是多么苛刻,结果……
就要一堆破书?
苦笑开口:“子浩,要不再想想??”
“咱们大宋好像不太缺书吧?”
“相信我……”唐奕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文彦博。“那是一个宝藏……”
“其价值,即使用百年朝税来换,奕也心甘情愿!!”
“何况是这点滴之利呢?”
……
第954章 开封八大王
巴格达智慧馆,阿巴斯王朝历时数百年翻译运动累计下来的文明结晶。
上一次让曹老二一炮给轰没了,可是现在赛尔柱人又自己送上门来了,那唐奕能轻易放过才怪。
要知道,经过唐奕与观澜民学的孩子们十几年勤思总结,在自然科学方面虽然已经有了相当的成就,用硕果累累来形容也不为过,甚至在个别领域已经远远超越了巴格达智慧馆中的藏书。
可以说,把智慧馆的藏书拿回来也只能当作参考之用。
但是,唐奕毕竟只有一个人,他从千年之后带来的东西也毕竟只是片面的,是有断层的。
他的这些千年智慧可以为大宋所用,但用其来打造汉人的科学基础就有些勉强了。
因为断档,甚至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很可能成为前进的绊脚石。
但是巴格达智慧馆中的藏书却不然,那是几乎全世界、全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累计。
那里不但有自然科学、哲学、法学、天文地理学书籍,还有文学、艺术、宗教、医学等领域的书籍,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说句毫不夸张的话,那是后世现代文明的启蒙,要比唐子浩孤单单的穿越者强大得多。
当然,从唐奕的角度来看,智慧馆藏书中也不全是真理,很多也存有蒙昧,甚至荒诞。
可那毕竟是一面镜子,一杆大旗啊!
唐奕相信,只要智慧馆被大宋所得,加上他这些年的铺垫和努力,以汉人的智慧一定能去其糟粕,存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