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有这样,两边的人都入了局,上面的人是各打五十大板,还是各自放过,才有了操作的空间。
  想到这里,董成咬牙,“就这么定了!”
  “我这就连夜整理案卷,明日李兄亲自跑一趟,直报京师。”
  ……
  ……
  董成办了一件好事,却也办了一件坏事。
  好事自然就是,把韩琦和魏国公府拉下水,确实增益不少。
  坏事则是,地位决定了他的眼界,更限制了他的胆量。
  如果他能想的更长远一些,如果他能知道,观澜系的官员已经尽数下放,正经历着一场震荡,那他就算是拼上小命,也得徇私枉法,把这事瞒下来。
  可是他没有。
  董成以为他是个小人物,能做的只有这些,却不知道,如此复杂的一个局,如此多的关系都被一个无赖的死引进了漩涡。
  而更要命的是,唐奕不在!
  ……
  赵曙看到介休奏报,第一反应就是:
  “快!电告姐夫,速速回京!”
  这哪里是死了赵宗球和魏国公?一个不好,大宋朝的锦绣前程都得为这二人陪葬。
  不想,身旁的李孝光面色一苦,“陛下,恐怕是晚了,这会儿……唐公怕是已经在海上,出了大宋地界了。”
  “哎呀!!”赵曙面色潮红,有些话却是不能说,憋的难受。
  “让你去,你就去,哪那么多废话!”
  一想不对,李孝光上哪电告去?
  “传王咸英进宫,让他去追,去找,一定要把人追回来!”
  李孝光闻言,心里还是不服气,都在海上了,就是派神仙去,也得会飞才行啊!
  要说官家就是官家,他说的话,就算荒唐也得听,溜溜地出宫去寻王咸英。


第981章 撩挑子
  为什么要让王咸英去追,李孝光不知道。
  更让他想不通的是,王咸英连夜乘飞鱼快船出京,居然还真就追上了。
  ……
  三个月之后。
  此时距赵宗球横死介山已经过去将近四个月,大宋西征东罗东的涯洲军也走了快五个月了。
  不出意外,此时的唐奕应该是已经到达,红海,穿过苏伊士运河,就可再临地中了。
  刚刚过了上元节,开封的年味渐渐退去,随之而来的平静却是显得有些压抑难明,仿佛昭示着风暴的来临。
  没错……
  平静。
  这三个月里,开封城沉浸在一种近乎病态的平静之中,除了官家赵曙亲自下旨,把介休案一干涉案人等,连同赵宗球与魏国公的遗体移送京师,大宋朝堂,连那些自视中正的言官,都仿佛变成了哑巴。
  没有一个人愿意对此事发出任何声音,包括牵连其中的汝南王府、魏国公子侄,也包括牵扯其中的文彦博、韩琦。
  唯一还算风浪的,就是官家于年前下旨,提前召回了南寻涯州的贾昌朝、富弼。
  两位老相公刚到涯州即被召回,却是看得出,官家这是怕风起之时朝中少了这两块定心石。
  ……
  ……
  天过晌午,桃花坞前人头攒动。
  李孝光、福康、萧巧哥、君欣卓、董惜琴,加上文彦博,齐聚桃花坞,望着船行如织的汴河,满眼期盼。
  终于,一艘槽船靠岸,众人一起迎了上去。
  从船上下来的贾昌朝和富弼不由意外,为了尽量不让守旧之臣生出歧义,二人受旨归京可是没有官复原职之意,纯属散官接旨。
  且为了不惊动太多的人,二人回京之期却是没有提前告知,怎么还有这么多人来接船?
  见李孝光也在,显然是官家受意。看来,这春风回暖的开封城,也并不是那么平静啊!
  富弼主动上前,“李大官在此,这是官家有旨召见我二人?”
  “额……”李孝光有点尴尬,因为这些人就不是来接富弼和贾昌朝的。
  恭敬一礼,“这个,咱家另有要务,倒是没想到贾、富两位老相公也是今天入京。”
  得,自做多情了,连富弼这种豁达君子都有点面上挂不住了。
  为解尴尬,不由再问,“那不知大官接的是谁?”
  李孝光道:“回富相的话,接的是王咸英。”
  “哦。”
  富弼再看到场的这些人,立马就明白了,原来接的是唐子浩。
  这就对了,王咸英可没那么大架子,让唐家女眷都在此等候。
  “子浩与咸英同归?”
  李孝光点头,“王咸英之前来过信,说是已经追上了唐公,不过之后就没了消息。直到昨日方有快船来报,说是今日回京。”
  “出了这么大的事,只要王咸英追上了唐公,必然是会把唐公带回来的。”
  “嗯。”富弼点着头,倒是安心不少。
  唐奕在与不在关系很大,如今朝中还能保持平静,就是因为唐子浩虽然不在京师,可是威名犹在,谁也不会在他没有出现之前,做出什么头脑发热的事情。
  其实,富相公也只猜对了一半。
  京中之所以如此平静,王咸英传回来的那个讯息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追上了,说明唐子浩不定哪天就会出现在开封。
  “那正好。”想到这,富弼看了眼贾昌朝,继续道。“我二人也陪着你们等一会儿吧。”
  富弼也想第一时间见到唐奕,听听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而一旁的贾昌朝,则是靠到文彦博身边,低声道:“当下情况如何?可还乐观?”
  只见文彦博眉头紧皱,“极不乐观。”
  “哦?说说!”
  文彦博道:“唐吟、唐风、唐颂、范正平、祁圣泽,还有文拓、韩贾彦,尽数收押大理寺。”
  “晋王也在王府幽禁,而大理寺与宗正寺两衙也未定案。”
  老贾一听,“朝臣们就一点反应都没有?”
  文彦博眉头皱的更深,“没有!”
  老贾一挑眉,“这不是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吗?”
  只闻文彦博苦笑道:“关键就在这个没人站出来。”
  “大家都在等,等官家或者唐子浩先出来说话。”
  “可是案子到了这一步,事实具清,无甚疑点,官家没办法一味定案。”
  贾昌朝明白了,这是个死局。
  要是换做平时,朝臣不发声,那是求之不得。
  想把赵宗球的死控制在命案范围之内,而不牵扯政治,需要的就是朝臣的沉默,进而快速结案消弭于无形。
  可是这次偏偏不行,因为案犯的来头太大了。
  不说文彦博、韩琦,还有赵宗麒。单是唐奕那三个儿子,你动一个试试?
  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话是那么说,也确实是那个理,但真遇到事上,谁也做不到。
  真把唐奕的三个儿子定了罪,信不信他真疯给你看,于是就卡在这儿了。
  而此时文彦博又道:“事关彦博与韩琦,我二人也不好从中调停走动,以免落下口实。”
  “所以,京中谁都不敢动,谁都在隐忍。”
  “可是,一旦有人动了,必是惊天动地!”
  “……”
  贾相爷一阵无语,彻底明白官家把他和富弼叫回来是干什么的了。
  一句话——擦屁股。
  官家不能动,朝臣不能动,京中唯二两个有影响力的文彦博和韩琦更不能动,那不就剩下他和富弼了吗?
  想着想着,老贾心里这个憋屈哟,这么些年了,他就专门给唐奕擦屁股了。
  擦了老的,现在又开始擦小的,到了也没躲过去。
  正想着,又有船靠了过来,众人为之一振。
  要知道,今天桃花坞不会有任何外人的船靠岸,除了载着王咸英和唐奕的船。
  最着急的是四个女人,船没停稳,就已经迎了上去。
  如今黑子和唐家三个儿子都在官府前途未卜,她们自然是最着急的。
  ……
  可惜,一直到王咸英下船,四女也没看见唐奕的影子。
  “大郎呢?”
  “我家夫君呢?”
  刚下船的王咸英被四女问的哑口无言。
  “大郎他……没回来。”
  “没回来!?”
  不光四个女人不干了,文彦博也不淡定了。
  “他到底知不知道京里是什么情况?再不回来,他唐家就倒了!”
  文彦博简直是失望透顶,他丝毫不怀疑,只要唐奕不回京的消息今天传出去,明天,只需要明天,借题发挥的人就会全都冒出来。
  到时候,就不是唐家几个小辈有没有事的问题了,那是唐子浩……
  是他二十年的基业……
  是大宋的未来……
  是他文家都要陪他下地狱。
  急声道:“曹景休呢?潘国为呢?”
  “不都和唐奕在一起吗?你们就没劝劝他!?”
  要知道,唐奕倒了,这些将门也会跟着倒的。
  “劝了。”王咸英也是极为失望。“可是,子浩说,家国命运,尽在旦夕,这个时候,他只能选择国,而不是家!”
  “他糊涂!”文彦博已然失态。
  “一个东罗马至于让他冒这个险吗?他疯了!?”
  “我们怎么办?他就不想想我们要怎么帮他平息这个风暴!?”
  王咸英道:“子浩说,实在不行就拖着,等他回来。若是拖不住……”
  “拖不住,就依法拿办。只要不死人,一切皆可抛弃!”
  “一切皆可抛弃?”文彦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切可抛?这个疯子想做圣人想魔障了吧!?
  难道,我文彦博跟在他屁股后头拼了二十年,最后却落得一个可抛弃,落得一个子孙下狱,身败名裂的下场?
  文彦博不甘心,唐子浩这次太自私了。
  目光转冷,“他不救,老夫自己救!”
  扫视全场,“到时,诸位别怪老夫翻脸无情!”
  说着话,绝然转身,大步离去。
  “文相公,文相公!”
  王咸英还真没想到,文彦博会恼羞成怒,急声阻拦。
  “文相急什么?这里还有子浩给官家的亲笔信,定有良方,文相公稍安勿躁啊!”
  而文彦博并没有听进去,他人不回来,写封信又有什么用?此时他对唐奕可谓是失望至极。
  略微一顿,“稍安勿躁?老夫就不陪了,你们等着吧……”
  “等着他把大伙儿都送进坟墓,看看能不能稍安勿躁!”
  ……
  ……
  看着文彦博绝然离去的背影,众人都有点失神,倒是贾相爷,一脸玩味。
  “文宽夫应该会去找韩琦吧?”
  富弼看了他一眼,“看破不说破,子明又不君子了。”
  老贾无所谓的一摊手,“如此反常,怎还怪起老夫不君子了?”
  见董惜琴,还有唐奕的三个娘子,皆是因唐奕未归一脸哀戚,老贾又有点不忍心,安慰道:“行啦,还没到那一步。”
  福康轻轻拭去眼中泪水,“他……他怎么这么狠心,那都是他的骨肉啊!”
  老贾又道:“他又没说不管,只是没回来,你们急什么?”
  转而又问,“范希文那老头这些天在干什么?他怎么没来?”
  萧巧哥接道:“范师老成持重,自然稳得住,近来倒是时常劝慰我等,莫要自乱了阵脚。”
  “老成持重?”贾相爷轻蔑一笑。“我看他是胸有成竹。”
  转向富弼,半开玩笑,半打趣地道:“怎么样?你我二人去会一会那个老东西?”
  “看看他胸中之竹,是歪的还是直的!”
  富弼大笑,“正合吾意!我也想知道,这师徒二人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那就走!”贾相爷张罗起来,看了眼王咸英。“真有子浩的信?你要进宫?”
  “真有!”
  “信上写的什么?”
  这回王咸英却是摇头,“这我就不知道,多半是给官家出的主意。”
  老贾也是随口一问,在他看来,问王咸英不如去问范仲俺呢。
  “那好吧,你进宫去吧。”
  又看了眼已经走没文彦博,“让他去找韩稚圭。”
  “咱们去会会我那不着调的‘亲家’”
  ……
  ……
  众人分开,且不一一细表,只说王咸英带着唐奕的信,直奔皇宫。
  赵曙没有等来姐夫本人,却只等来一封信,自然失望至极,打开信一看,更特么失望。
  心说,这还是我亲姐夫吗?玩朕呢啊!?
  那信里哪有什么应对的计策!?寥寥几言,把赵曙看得心都凉了。
  ……
  大宋皇帝陛下亲启:
  奕,辗转半生,奔波南北,其志如一,只愿我皇宋,昌宁万世,再无劫难。
  然,奕之辛劳有如助帆,纵可斩浪劈波杨帆万里,却无定舵之能也!
  宋若豪舰,舵之左右,航之何处,当由陛下掌握定夺矣。
  今先皇崩世已余数年,奕之辅能,亦当渐退。
  皇宋之盛、乃陛下之盛,皇宋之衰亦是陛下之衰,非奕也。
  今之局势,纵有倾世之危,然天子者,朝之根本矣,非奕也。
  天下法度,纵有亲疏情理之别,然王法者,君王之佐意矣,非奕也。
  奕可辅一时,却不能辅君一世,是非功过,当陛下担负矣!
  今,有定邦安世之机,奕在外,怎可弃公从私,半途而废?
  陛下已非昔日幼主,怎可安于襁褓,不肯自立自强?
  借事言事,望陛下勿怪,早担君王之重。
  唐奕……
  敬上!
  “……”
  赵曙心能不凉吗?
  这封信哪里是什么计谋?这特么就是明着骂他呢!
  说白了,就是你也老大不小了,别跟没断奶似的,大事小事儿都找你姐夫。
  老子保你一时,保不了你一辈子,自己看着办吧。
  男儿当自强,你行的!
  相信你!
  “你大爷哟!”
  赵曙一时没忍住,直接就骂出了声。
  ……
  ……
  韩府。
  韩琦这一生得有多坎坷,庆历庆历被夏竦和老贾干,好不容易回来了被唐疯子干。
  现在终于又回来了,特么儿子又犯了事,几乎是一天安生日子也没有。
  现在文彦博又来了,韩琦都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找个地缝钻进去,躲了。
  “稚圭兄啊,抛去往昔嫌隙不谈,都这个时候了,你我二人可是不能再斗下去了,若不连成一气,怕是要万劫不复了!”
  “呵呵。”
  韩琦干笑一声,心说,万劫不复我有经验啊,倒是你文彦博,下去能不能再上来就要两说了。


第982章 越来越扑朔的局面
  “你我都是明白人,有什么话直说吧。”韩琦倒也光棍,直接和文彦博挑明了聊。
  “好!”文彦博也没工夫和他绕弯子。
  “不废话,尽弃前嫌。如今朝中只有你我同心,方能救出嘉彦和我那家那个不争气的混蛋了!”
  “哦?”
  韩琦一怔,几乎脱口而出,“那唐子浩呢?”
  他之所以稳得住,就是因为这次的事有唐疯子搅在里面,他不可能不救自己的儿子吧?
  他只要救,那韩嘉彦就没什么大事。
  可是听文彦博这意思……
  “唐子浩?”文彦博怨气冲天的狰狞一笑。
  “他是要做圣人的,儿子、家业什么舍不得!?”
  “圣人?”
  几十年的官场浮沉,让韩琦根本不相信这世上还有圣人。
  “你是说,他没回来?”
  “没有!”
  “……”韩琦沉默了。
  良久,“既然宽夫如此坦诚,那老夫也说几句心里话吧。”
  “稚圭请讲。”
  “宽夫不觉得,事有蹊跷吗?”
  “蹊跷?”文彦博一怔。“如何蹊跷?”
  “首先,魏国公怎么会出现在介山,宽夫不知道吧?”
  “琦却知道!”韩琦眼中放光。“魏国公是去有求于阎子召的。”
  “啊?”
  文彦博大为意外,“他去求阎子召什么?”
  韩琦苦笑,“魏国公所求,不过就是恢复祖宗名誉。让他自己也好,子孙后代也罢,能够扔掉谋逆的罪名。”
  “若是没有唐奕,依照魏国公的能力,还有西北各方的支持,入京作浪几乎是十拿九稳。”
  “可是,出了一个近乎无解的唐疯子,让他几十年的谋划瞬间成了泡影。”
  “他不甘心也好,怨恨也罢,终还是想在有生之年把这件事办成。”
  “所以,为了廷美一系的名誉,他可以放下一切,甚至是仇恨,还有尊严!”
  “……”
  文彦博甚是惊讶,“你是说……”
  “明知唐子浩无可战胜,他退而求次,放下身段去求阎子召,希望通过她的关系,让唐奕帮他达成所愿?”
  “正是!”
  “那这可……”
  文彦博一阵语塞,感叹:人有的时候为了信念,真的是什么都干得出来。
  “所以说……”韩琦继续道。“一个有求于唐家的人,怎么会死在介山之下,怎么会和赵宗球那个浑人一条心呢?”
  “老夫明白了。”文彦博道。“你是说,魏国公应该真的是寿终正寝,而非传闻那般,与赵宗球一起被唐家人所害?”
  这回韩琦倒是摇起头来,“琦也只是猜测,毕竟犬子嘉彦,还有魏国公府上的侍卫,包括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尽数被官家控制了起来,谁也见不着。以至于,谁也不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文彦博闻言,“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官家这么做,也是想把局势控制在手里,方便为众人开罪。”
  “且不说这些,稚圭还有何疑问?”
  “有!”韩琦笃定点头。“那就是,王咸英到底见没见过唐子浩?”
  “若王咸英追上了唐子浩,他不可能不知道其中利害,更不可能不回京,只带一封书信。”
  “所以……”
  “琦怀疑,所谓追唐奕回京,包括王咸英所言之书信,都是官家设的一个局。”
  “一个缓兵之计罢了!”
  “……”
  对啊,文彦博心说,我怎么没想到呢!
  首先,王咸英追唐奕本身就是不靠谱的事;其次,唐奕不回京,更是扯淡。
  这一去一回,就是三个多月啊,算着日子,涯州军都已经快到东罗马了。
  就算三个月前官家往唐奕那送信儿,现在也已经快到了,要是再拖几个月,说不定唐奕就回来了。
  ……
  ……
  “不用多想,咸英肯定是见到子浩了的。”
  此时此刻,观澜书院,范仲俺与贾昌朝,还有富弼,也在讨论这个问题。
  而对于贾、富二人的猜测,范仲俺却是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那封写给官家的信也一定是存在的,且肯定出自子浩之手!”
  “……”
  “……”
  贾相爷和富相公面面相觑。一时无言,他们就更不明白了。
  “那……那子浩为什么不回来!”
  “因为……”范仲俺顿了顿,略有犹豫,最后还是决定与二人说实话。
  “原因有二。其一,此次所谋之国事,确实比家事更重要!”
  “咱们三人之中,任何一人身处他的位置,都不会回来。”
  “……”贾相爷一阵无语。“一个东罗马有那么重要吗?”
  “不光是东罗马,还有……”
  范仲淹淡笑,“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什么原因?”
  范仲淹抬头,直视二人,沉声道:“大郎累了,他想……”
  “他想脱身!”
  “什么!?”
  老贾腾的就站了起来,“他想脱身?什么脱身?怎么脱身!?”
  “什、么、叫、脱、身!?”
  “他想放下江山社稷?跟你这个老不死的一样,当个吃闲饭的?”
  “怎么?”范仲俺眼神一眯。“不、行、吗!?”
  “大郎为了大宋,殚精竭虑二十余年!从少年到白发,够了吧?”
  “你们还想怎样!?让他像老夫一样,油尽灯枯,把最后一点时光都耗在这纷乱朝纲之上吗!?”
  “可是……”贾昌朝一阵语塞,唐子浩奉献的确实已经够多了,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可是,大宋朝已经是习惯了有唐疯子的大宋朝。连他这个老奸巨猾的小人都觉得,唐奕要是一天不在朝,心里就一天不踏实。
  如今唐奕要撩挑子,让老贾怎么接受得了?
  “范希文!”
  “你要知道,大宋可不是太平盛世了,北边还有大辽,国内还有一堆蛀虫,他答应先帝的千秋万代可还没有影子!”
  “这个时候你说他累了,不干了,那大宋怎么办?他对得起先帝吗!?”
  “什么叫他对不起先帝?”范仲俺不干了。
  别看平时他自己数落唐奕没关系,外人说一个不字,范老爷绝对忍不了。
  眼珠子一瞪,“什么事都让子浩一个人干了,要你们何用!?”
  “你贾子明又对得起先帝吗?满朝文武又对得起先帝吗!?”
  ……
  “好了好了……”富弼明知道这两个老头儿见面就掐,只得出来劝架。
  “子浩不是不管不顾的人,他会安排好的,子明急什么?”
  又转向范仲俺,“希文之话可是严重了啊……”
  “少年到白发?”
  “我看那小子一点都不显老,更谈不上白发喽。”
  伸手不打笑脸人,富弼的话范老爷还是要听的。
  缓下语气道:“子浩从十四五岁开始,就为这个朝廷鞍前马后,他就是想过点自己的日子,别白活这一世。更别后人评说,只剩下丰功伟绩,却没有一点人味。”
  “过分吗?”
  “再说了,他想过点简单的小日子,又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