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大宋-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一个‘渠道为王’的时代。”
唐奕没忍住……
又放炮了……
赵祯眼神微眯,这个少年‘妖’的有些让他害怕!如果真让他做成了此事,那他就算抓住了大宋都城的咽喉,赵祯再仁慈也不能容他。
呃……
唐奕一见赵祯脸色不对,知道可能让其生出了戒心。
皇帝对一个人有了戒心,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啊!
曹佾有点止不住地抖,连范仲淹都有些担心,不知不觉让这小子又大放厥词。
潘丰则是一脸呆滞,唐子浩这不是在找死吗?
“唐奕……”
赵祯沉吟良久,方悠然叫道。
第133章 都是套路
赵德刚暗暗叹气,两次与唐子浩接触,这少年给他的印象很好,耿直,有血性。
但却有一点极为致命——锋芒毕露。
在大宋,而且是错综复杂的汴京城,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况且……
他是在赵祯面前展示锋锐!
……
“唐奕……”赵祯面无表情地叫道。
“草民在!”
“你觉得,你设想的这个‘渠道为王’能够达成吗?”
赵祯就差没明说,你觉得我会任你掐住我的脖子吗?
还‘为王’?
反了你!
唐奕低头沉吟……良久道:“草民觉得可以!”
“子浩,不可妄言!”
范仲淹急了,忍不住厉喝出声,他就怕唐奕不分场合地乱放炮。平时在他面前说说也就算了,上面坐的可是大宋皇帝,你敢称王?
“哈哈哈,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话一点不假!”那丑脸老头儿一声大笑,让场中气氛稍有缓和。
唐奕却不领情,“草民一定要把此事办成,因为这是观澜书院名下的第一笔生意,不容有失!”
“咦……?”
“呃……!”
“咦”的是赵德刚、丑脸老头儿、潘丰等人……怎么观澜书院还做生意?
而“呃”的是赵祯。
这反转得有点快,他一时没反应过来……
“观澜的生意?”
“是的,在建立渠道之初,整个运转链条就非在草民名下,而是观澜书院营收的一部分。陛下不会以为草民能掌控如此大的局面吧?”
说着,唐奕还似有深意地看了赵祯一眼。
纵使赵祯涵养极高,现在都恨不得上去踹他两脚。这倒霉孩子,说话大喘气啊?早说这是朕的买卖不就完了吗!
唐奕心说,你也没给我机会解释啊,刚画个饼您老就翻脸了。
怪我喽?
……
不过,话说回来,赵祯气恼归气恼,还真有点舍不得踹……
唐奕画了一个大饼,而赵祯马上延伸出去,把这个饼画得更大。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商货流通渠道,可以说,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杀器!
先不说成形之后能给赵祯带来多少财政收入,单是沟通汴水、淮河、长江等半数宋地的槽运网络这一点,就足够赵祯兴奋。
想像一下,一旦发生战事,这个民用渠道立刻可以转为军用,为战地运兵运粮;逢大灾之年,亦可快速转运物资。这个成熟的物运体系,可不是朝廷临时调转,征夫征船的速度可以比的。
赵祯越想越兴奋,越想越笑逐颜开,最后已经把眼睛笑成了一条细缝。
赵德刚与丑脸老头儿对视一眼,皆是暗暗吃惊。心道,看来,观澜书院有生意官家是知道的,而且关系匪浅啊!
“潘国为!”赵祯终于回过神来。
潘丰一听叫他,急忙起身,“臣在!”
“你从商二十余载,今日听了唐大郎一席话,服是不服?”
潘丰长施一礼,“臣……服气!”
哦靠!
唐奕心中暗骂,不带这样儿的啊!我送了您这么大一份礼,最起码你得让潘丰赔个十万八万,再公开认错,最好再罢个合和酒啥的,才行吧?一句‘服了’就把小爷打发了?
能不打发吗?
官家问了一句‘服了没有’,潘丰就当着皇帝、王爷和几位老相公的面回道——服了……
你唐子浩绝顶聪明,心思缜密,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皇帝的面子你能不给?
可是,咱特么一点好处都没捞着啊……
唐奕却低估了潘丰……
要是潘国为就这么就坡下驴,勉强保住了潘家基业,那他也就不是拥有汴京第一楼、汴京第一酒的潘家家主了。
从刚刚唐奕和官家的对答之中,潘丰听出很多不同的意味,他现在心里正算计着一盘大棋……
一盘曹佾走了先,他也不能落后的大棋!
场中有同样想法的,还有那丑脸老头儿,他现在的心思也早就不知道飞哪儿去了。
……
之后,赵祯与一众老臣、唐奕、曹佾等人闲谈了一会儿,等用完早膳,大家也就起身告退了。
毕竟赵祯现在还‘病’着,不便长时间接待外臣。
其实赵祯还有另外一件事儿有‘求’于唐奕,但是今天占了唐奕这么大一个便宜,赵祯谦谦君子反而不好再开口了,心说反正在回山还得住上一段时间,以后再说吧。
……
有区别吗?
不过唐奕是不知道官家心里想什么,要是知道,非笑开了花不可。
占便宜?
谁占谁便宜还不一定呢!
出了赵祯的住所,唐奕跟在范仲淹身后,就见那丑脸老头儿走了过来。
“希文收了个好弟子啊!”
范仲淹恭敬回道:“老国公过奖了!”
那老头儿却不以为意地来到唐奕身边,猛一拍唐奕的肩膀,拍得唐奕直咧嘴。这老头儿岁数挺大,手劲儿可不小。
“小子,老夫看你不错,不似那帮子读书读傻了的呆子,能干点实事儿!”说着,还捏了捏唐奕的肩膀,“就是身子弱了点……得练练!”
范仲淹苦笑道:“以老国公的眼光来看,就没有强的了。”
老头儿哈哈一笑,“那是自然,大丈夫顶天立地,没有一副好身板,何以为国使力?”
唐奕陪笑着连连点头,心中却道,您老能不能轻点捏啊?要散架了!
“以后有机会到我府上串门,老夫教你几招强身之术!”
“还未请教,老英雄是……”唐奕还不知道这老头是谁呢。
“哈哈!!老夫姓王,双名德用,你可听过?”
“听过,听过……”
这位可是十七岁就带军出征,大宋朝现存的军界擎天之柱,唐奕怎会没听过,而且,范仲淹就是这位老国公举荐起来的。
“哈,听过就好,走啦!”
范仲淹一见王德用要走,急忙道:“老国公,不用过中饭再走?”
“不了!抽个空来看官家一眼,老夫也就放心了,这就回去。”
说完,大手一摆,大步而走。
王德用一走,范仲淹也随着杜先生和赵德刚一起离去,至于唐奕,该干嘛干嘛去吧。
人都走了,曹佾才和潘丰靠了过来。
潘丰一到唐奕面前,就连忙躬身一礼,“日前小儿狂勃,多有得罪,还望大郎海涵!”
第134章 唐奕的真正野心
潘丰上来主动搭话。
唐奕不禁暗暗一叹,心说,本来想敲他一笔的,让官家一句话,这竹杠也敲不成了。
“唉,潘叔,不必介怀,本就是我们年轻人之间的胡闹,算不得大事。”
既然官家出面了,潘丰也说‘服了’,那唐奕就没法咄咄逼人了,语气也缓和了下来。
潘丰一听唐奕软了下来,心中大定,急忙道:“大郎若不嫌弃,以兄相称即可,叔父之名潘某可是当不起的。”
“就是!”曹佾不干了。“国为与我可是平辈,你我兄弟相称,却叫国为叔辈,厚此薄彼啊?”
唐奕心说,人家儿子都比我大一岁,你跟他比什么?但潘丰这么说了,他也不再客气。
“既然如此,子浩只好从命!”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潘丰陪笑连连,心说,这一篇儿总算是翻过去了。
寒暄之后,唐奕知道拖着也没意思,不如痛快点。
“一会儿让张大哥给华联管事写个条子,樊楼今日就可在华联拿货。”
“上道!”潘丰暗叫,“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至于娇白……”娇白的事,唐奕反而沉吟了起来。
“大郎放心,只要划出道来,我潘丰一定接着,定不让大郎失了脸面!”
唐奕摇头笑道:“我不是这个意思。这样吧,娇白之事,等官家病愈,一切平息之后再说,一定不让大兄吃亏!”
……
有了唐奕这句话,潘丰也就彻底放心了。当下不再多留,他得赶紧回城,这几天樊楼的日子可不好过,从食材根源上落后于几大名楼,生意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潘丰一走,就只剩下曹佾和唐奕二人。曹佾左右扫眼,见四下无人,方低声哀道:“大郎得改改胡乱说话的毛病了,今日可是吓坏了为兄。”
唐奕撇了他一眼,“你是心疼咱们建起来的渠道吧?”
曹佾一窘,被看穿了……
这渠道的事如果不说,暂算唐奕的产业,曹佾能从中得到一成的利。但是一入观澜的范畴,立马变成了百分之一,这可是十倍的差距。
“咱们先狠赚上几年,捂不住了再划到观澜也行啊!”
唐奕鄙夷道:“短视。”
曹佾一怔,再看唐奕这表情不对啊……
这小子从来都不吃亏,一下子送了几十万的生意,怎么不见他心疼呢?
“你……你是故意的?”
曹佾一下子兴奋起来,“快,快说说,你又打的什么主意?”
唐奕得意道:“几十万的运转渠道建起来了,得多长时间能回本?”
“等开封的商人们把华联铺吃透,再开起铺子,起码得好几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怎么也得想个来快钱的道道吧?”
“什么道道?”
唐奕一边走,一边道:“你说,现在汴河上走的船,除了咱们的船,还有谁的规模最大?”
拧眉一阵沉吟……
“谁的规模最大?”曹佾猛然定住,惊叫出声,“官运粮船!”
唐奕吓得左右猛看,就差没把曹佾的嘴封上了。
“瞎叫什么!?”
曹佾也知太过激动,怯生生地四下扫了几眼,才低声道:“你要拿下官粮的运转!?”
唐奕点点头,“现在这条运路算是官家的了,你说,官家会不会把官粮转运交到咱们手上?”
肯定的啊!只要稍稍给官家吹个风,这事基本就算成了。怎么就忘了还有官粮运转这一好处呢?
曹佾定在那发呆,脑袋里都是乱七八遭的想法……
这小子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
别人以为他要开酒坊,结果他搞了个华联仓储;
别人以为华联才是厚利的大买卖,结果他志在运转渠道;
别人以为这么大的渠道他建不成,结果他把几十万建起来的渠道送给了官家;
别人以为送亏了,结果他却打的是官粮的主意!
官粮……
曹佾都不敢细算这其中有多大的利,因为数目太巨!
开封每年要由汴水运转粮食七百万石,这其中分了民运粮和官运粮两种。
民运,自然是供应开封百姓日常用度;官运则是开封‘常平仓’与左右禁军大营四十万禁军的军粮耗费。总数上来算,民运占三,官运占七。
对!七成!
官运粮占了这六七百万石中的整整七成,近五百万石的粮食运力。
那官粮运转算的运费几何呢?
呵呵……
官粮不算运费,而是算路耗,就是按一路上的耗损来计算的!
一百斤粮运抵京师,路耗三成,在汴京下船就变成了七十斤。也就是说,朝廷从各地征粮,实际是征七百多万石,运到京师只余五百,两百多万石的粮食要耗费在路上。
话说,古代运力就真那么差?损耗这么大?
有!即使是走槽运,耗费也是极大。沉个船、发个霉、淋个雨,完全看老天和过路官吏的脸色。这其中有正常损耗,征夫征船的费用,但最主要的,还是沿路各地方官府的盘剥。
此事,朝廷一直头疼不已。
一来,‘刮官船’已经是地方恶吏的一大生财之道,下到刀笔小吏,上到州官大员,盘根错节,屡禁不止。
二来,老赵家向来得过且过,三成路耗,已经比唐时的‘刮一半’强太多了,只要不出巨贪、大乱,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是,这不代表皇帝不在乎啊!每年光路耗的粮食,就要用去朝廷一两百万贯的财政收入,况且,赵祯现在正是钱紧的时候,如果唐奕这条运路能帮朝廷省钱,就连政事堂的相公们也不会反对。
“算过没有,咱们要是接了官粮运转的生意,路耗能压到多少?”
曹佾觉得,如果剔除刮官船的钱,差不多能省下一成的粮。
唐奕却道:“专船专工,再加上点防护手段,路耗最多五分。”
咯!!曹佾惊得直接打了个响嗝。“五分!那能剩下两成半?”
掰着手指头开算,七百万石……两成半就特么是将近两百万石啊!
两百万石的粮食啊!什么概念?那可是开封治民一年的粮耗。
“这事儿先别说出去!”唐奕怕他一激动,现在就去找官家。“等时机成熟再做计较。”
呃……
“那什么时候算时机成熟?”曹佾有点等不及了。
唐奕没说话,他是在等那场大灾过去之后……
才能有所动作!
第135章 药方
“孙先生有何发现?”
赵祯已经在回山住了十天,此时陈执中、范仲淹、唐奕、曹佾几个知悉内情之人聚于一处。
陈执中心焦不已,京中虽有王德用、宋庠主持大局,还算平稳,但皇帝不在禁中,对于这些朝臣来说,总觉得不太踏实。
孙郎中也不说话,从怀中取出一个纸包,“问题可能就出在这上面!”
打开纸包,里面是一小搓药渣。
“这是?”
“这是陛下服用的一剂降气药的方子。”
“降气药!?”曹佾一听,心里咯噔一声。
这剂汤药他知道……
“这……这药有问题?”曹佾脸都白了,颤巍巍地问道。
孙郎中摇摇头,随即又点点头,弄得大伙不上不下,好不痛快。
唐奕埋怨道:“您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说吧,有什么问题?”
“我不是卖关子,是不确定!老夫是拿不准,这药与官家隐疾到底有没有关联。”
什么意思?孙郎中都拿不准?
“这一剂降气方,老夫从未见过,应该出自哪位高人之手。下方简约、用药极稳,只人参、丁香和蒂粉三味药磨粉煎服即可。而且舒肝降气、平胃止呃的效果极佳!”
众人一听,人参、丁香?这确是给官家用药的原则,既无虎狼之药,也无臣辅之忧。
唐奕捻起药渣中间掺杂的黑呼呼的东西问:“这又是什么?”
孙郎中一撇嘴,“黑泥!”
“泥……”
“老夫从地里挖出来的药渣子,能没泥吗?”
“哦!”唐奕明白了。官家用过的药渣可不是随便扔的,一部份留存以待日后查验,一部份则秘密掩埋。
唐奕又道:“那蒂粉又是什么东西?”
“就是树柿子蒂,培干磨粉,专治肝胃。”
原来是‘柿子托儿’……
这么说,这也没问题,那孙郎中为何怀疑此方有问题呢?
“柿蒂粉懂其药理之人极少,要不是老夫看过一此古籍,恰又听闻一些坊间秘术,知其功效,也不能有此一疑。”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嘛?”
本来就不通医道,孙郎中又说的云里雾里,唐奕更是迷糊。
“早年间,老夫曾给一妓寨的小姐诊病,听说……”
“听说有的青楼粉头儿用柿蒂避孕!”
“什么?”
曹佾大叫一声,腾的站了起来,双目圆睁,面如金纸。
“先生肯定!?”
孙郎中摇头道:“老夫也是听闻,并不确定……毕竟古今医典皆无记载。而且,就算属实,也因男女体异,女人吃了避孕,男人却不一定有效,遂有待查验。”
范仲淹则看着曹佾,拧眉问道:“国舅,为何如此惊慌?难道知悉内情?”
曹佾砰的一声砸在墩凳上,“这……这剂汤药禁中还有一个人在服用……”
“谁?”
“皇后娘娘!”
“……!!!”在场诸位皆是愕然。
曹皇后!?
不错,正是曹皇后。
曹佾之所以一听这剂降气药可能有问题,脸色就变了,是因为曹皇后也有胃呃不止的毛病,这药曹皇后已经吃了十几年了!
陈执中沉吟道:“难怪皇后娘娘与官家结发十余载也未诞下龙种,难道真是这柿蒂的缘故?”
范仲淹凝重摇头,“在没有十足肯定之前,还不能断言!”
孙郎中一摊手,“老夫只是听闻,若想查明实情,只能找深谐此道的青楼老鸨来问问了。”
被孙郎中这么一说,范仲淹反而眼前一亮,“有一个人倒是很可能知道。”
“桃园夫人。”
“桃园夫人。”
唐奕和老师异口同声地说道。桃园夫人在欢场浮沉几十载,最有可能知晓。
曹佾腾的站起来,“我这就去一趟桃园居。”
“回来!”范仲淹厉声喝止。“你贵为国舅,此时冒然出现在桃园居,恐有人生疑,让大郎遣一心腹去问就行了。”
“一般人进不了桃园居,还是我亲自去吧!”曹佾现在心如火燎,不自己去问个明白,万难安坐。
“无碍。”范仲淹道:“尹师鲁此时正在桃园居,定能畅通无阻。”
观澜让赵祯占了,尹先生图个清净,这十多天一直暂住桃园。
范仲淹这么一说,曹佾也不好再鼓噪,只得再一次坐下,唐奕则出去叫黑子了。
陈执中借着这个当口对曹佾问道:“娘娘这剂方子,什么时候开始用的?”
曹佾知其深意,答道:“家姐气呃胃虚的毛病自小就有,但入宫之前,用的却不是这方子。”
陈执中微微一滞,与范仲淹对视一眼,“入宫之后就改了方子?”
“差不多吧!”曹佾回忆道:“入宫不久,太医就给开了这个方子,一来此方四平八稳,肯定吃不坏;二来疗效也不错,家姐就一直沿用至今。”
众人一阵沉默。
宫闱之中,嫔妃争宠斗子,机关算尽,要说这是巧合,谁也不信。
陈执中又道:“官家从什么时候开始用这个方子的?”
曹佾摇头,这个他还真不知道了。
“这就得问李大官了。”范仲淹接道。
……
未查明之前,既不能报与官家,又心中难安,众人也无心他事,只得枯坐于室,等桃园居的消息。
而黑子得了唐奕的嘱咐,立刻进城,来回只用三个时辰即归。
“确有其事!”
唐奕听了黑子的回报,急忙跑来报知。
“桃园夫人说,柿蒂除孕之法极为隐秘,只在少数青楼姑娘之间流传,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此秘法,男女皆能用!”
“……!”
“我这就去见官家!”陈执中坐不住了,起身就走。
“昭誉,等等!老夫与你同去。”范仲淹也跟了出去。
此时,屋中只余曹佾、唐奕和孙郎中。
曹佾怒拳重重地砸在桌案之上,“若查出是何人谋害家姐,某必杀之而后快!”
曹皇后入宫十几年未有身孕,坊间流言蜚语盛传已久,连带曹家也跟着受人诟病。
今天突然查出,原来非是家姐之罪,曹佾怎能不怒?
唐奕不理他怒不可揭的样子,自故自地道:“你说,会是谁使的手段?”
曹佾冷静下来,沉吟良久……“说不好……”
“会不会是张美人?”唐奕猛然提醒。
之前曹觉受人挑唆,就跟这位张美人有着理不清的关系,所以唐奕第一个就怀疑他了她身上。
曹佾摇头,这里面的情况他最清楚。
“家姐入宫封后之时,张美人也是刚入宫墙,还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官家还未临幸,怎会牵扯到宫斗之事?”
……
第136章 死无对证
别说唐奕,曹佾想不出是何人所为,就连赵祯听了陈执中和范仲淹的奏报,也是惊的愣了半晌。
待陈、范二人下去了之后,李秉臣哀嚎一声,对呆愣地赵祯道:“老奴罪该万死!老奴罪该万死啊!”
“与你何干?”
“老奴身为内侍总管大监,竟让皇后娘娘被人暗害十余载,陛下苦盼龙儿多年而不得,老奴当真是该死啊!”
“唉……”赵祯一叹,“谁又能想到,一个小小的柿蒂竟可害朕如斯?秉臣不必自责,朕……不怪你……”
李秉臣老泪横流,“老奴愧对陛下,九泉之下亦无颜面见先帝矣!”
赵祯一罢手,“先不说这些,可查得出何人所为?”
李秉臣摸了把泪,摇头道:“难……正月一把火,把尚药局历年的御医录事卷宗付之一炬,怕是谋事之人早有防备了。”
砰!赵祯一拳砸在矮几上,“怎可如此欺辱于朕!”
“陛下息怒……保重身子……”
“那秉臣可记得,五年前是哪位太医向朕觐的方子?”
李秉臣一阵苦思……缓声道:“老奴依稀记得,当年陛下连丧三子,悲郁成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