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靖瑶一个小女孩不懂事,黑子不能计较,别人可就不行了,谁敢说唐奕一个“不”字,黑子就敢跟他拼命。
  那文生吃痛的一缩脖子,嘴上却道:“原来唐大公子不光嘴皮子溜,连手下恶奴也是这般霸道,还不让人说话了?”
  黑子眼睛一立,他还就不信了,这世上就没有打不服的嘴。
  “停!”
  唐奕叫住黑子,走过去嗔怪道:“你也是,怎么动不动就上手呢?”
  “自己不行,还怪气怪调,欠揍!”
  唐奕横了黑子一眼,“狗咬你一口,你还咬回去?”
  ……


第146章 又见半阙
  狗咬你一口,你还咬回去?
  一句话说得一众文生差点吐血,就没见过说话这么贱的。
  “你你你,你用词怎会如此粗鄙?”
  唐奕撇嘴道:“行啦,装他妈什么孙子,我就骂你了,你咬我啊?”
  论起打嘴炮,他们一群人捆在一块也不是唐奕的对手。
  不再理会那些文生,唐奕走到桌案前。
  “多大个事儿,不就是半阙诗吗?本公子满足你便是。”
  说着,唐奕拿起笔,点墨挥毫,几句诗文转眼即成。
  把笔一扔,唐奕环视众人道:“老子今天心情好,再多送你们一句!”
  “黑子,走了!”
  “得勒!”
  正好使女把给尹先生的点心也拿了出来,黑子提上点心,跟在唐奕身后就走。
  “对了……”唐奕停步回身对众人道,“我说,你们献殷勤也挑挑人啊!”
  说完,唐奕极尽审视地上下把董靖瑶扫了个遍。
  董靖瑶一哆嗦,还从没被人这么看过。
  “就她这要胸没胸,要屁股没尼股的柴火妞,还不如身后那烧火大妈来的实在,什么他妈品味!”
  一众文生忍不住转过头去,用唐奕刚刚看董靖瑶的眼神又上下扫了一遍。
  好像……是有点平……
  董靖瑶被大伙看得直冒冷汗,“唐子浩!唐疯子!!!”气急的柴火妞儿歇斯底里地大吼,“本姑娘和你势不两立!”
  只不过,唐奕根本不搭理她,掉头就走。
  等唐奕走了,一众文生才想起靠过来看唐疯子到底写了什么。
  只看一眼,就有人暗骂,这贼厮!!
  还真就多送了一句……
  狂生半阙郎,邓州酒天王。
  坊间传闻,这唐子浩作诗,从来都只做半阙,剩下半阙,你怎么求,人家也不作。所以,一些看不惯其作派的,都讽刺唐奕只会半阙。
  而现在,唐奕写在纸上的,不能算半阙,但也不能算整首。
  因为……
  因为真如他所说,“心情好……多送了一句。”
  纸上是三句……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
  ……
  没了!!!
  奶奶的,这比半阙还让人心痒难耐。
  “这最后一句会是什么?”有人开始猜了。
  “也许是长诗,后面不只一句。”有人猜对了一些。
  “这算什么诗吗?什么都没有。”有人不服。
  “也不对,又好像什么都有了。”有人服了。
  “点睛之笔应该皆在最后一句!”有明白人。
  “唐疯子你给我回来,有种你别跑哇!”董靖瑶大吼着追出人群。
  不过,哪里还找得到唐奕的影子。
  柴火妞儿气得真跺脚,这人怎么这么讨厌!
  唐奕能不跑吗?要是被人抓回去,逼问后面的诗句,他该怎么答?
  答不上来啊,因为后面的根本就不应景儿了。
  ……
  回到回山,至于桃园居外掀起了怎样的波澜,就不是唐奕关心的了,范仲淹第一天开讲就翘课……
  范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唐奕足足把《左氏春秋》抄了一遍才算过关!
  近二十万字的儒学巨著啊!要不是尹先生求了情,范师父宽限他半月抄完,唐奕非累死不可。
  曹佾第二天来到了回山,显然,潘丰要入股之事官家已经有了计较。但这货一见面先不提正事,反而一脸便秘地劈头就问:
  “那最后一句是什么!?”
  唐奕让他问得莫名其妙,一边提笔抄书,一边道:“什么最后一句?”
  “你在桃园居留下那三句诗的最后一句!”
  呃……曹佾这就知道了?
  他哪知道,那三句诗只一夜就传遍了开封,肚子里有点墨水的,都在琢磨这最后一句是什么。
  “快说,快说,某昨晚想了一夜,发现最后一句放什么句子都少些意境,快些给为兄解惑!”
  唐奕尴尬一笑,故作神秘道:“不可言……”
  说了就露馅了。
  “……”
  “说了就没意思了,大家猜着玩才有趣嘛!”
  “你!”曹佾直瞪眼。“你不会是也没想好最后一句吧?”
  “嘿嘿。”唐奕干笑两声,“你就当我没起好就行了。”
  在曹佾狐疑的目光中,唐奕急忙扯开话题,“说正事,官家是什么意思?”
  “官家自然是同意的,而且官家说,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
  唐奕点点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你说,咱们是不是把官粮的事情趁现在和官家通个气?”
  “不行!”唐奕断然回绝。“时机未到,还要等上几个月。”
  “还等……”曹佾扁着嘴。
  现在他看汴河上的粮船,好像每一艘都是观澜商合的一般。
  “那官家还让我给你稍来两字……”
  嗯?唐奕一怔,“什么字?”
  “官家说……‘藏匿’!”
  “我靠!好端端的,官家说这两个字做甚?”
  呃……曹佾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把事情的经过一说。
  曹佾跟官家说唐奕说了两个字“聚势”,于是,官家就回了两个字——藏匿。
  “你这不是坑我吗!?”唐奕都快哭了,让皇帝对一个草民说出这两个字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啊!
  ……
  更要命的还在后面呢,这事让范仲淹知道了,老头儿浸淫官场一辈子,太了解其中的深意了。
  回想唐奕随他入京这一年多,官家这意思是说他锋芒太露,让他低调做人啊!
  于是,范仲淹当下下了严令,不许唐奕出回山一步。
  唐奕被彻底禁足了。
  对此,唐奕出奇的没有抗争,皇帝说要你藏匿,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回想这一年多的,确实有些太过出风头,而且因为性格使然,这些所谓的‘风头’还都是些有碍名声的坏事。
  也应该隐藏一段时间,让京中不好的言论逐渐归于平静。
  况且,他呆在回山也不是无事可做,一来,要跟着几位师父学习课业;二来,终于能沉下心来做一些以前设想过,但却一直没时间去做的实验了。
  别忘了,唐奕后世所学的可是化学。
  三来,则是随着书院的建成,观澜民学也要开始运作。
  而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范纯仁、尹文若决定要参加明年的春闱。
  ……


第147章 师侄
  尹文若是尹洙长子。
  之前,尹洙牵扯庆历之争,漂泊不定,两个儿子尹文若、尹文钦一直安置于相州祖地兄长家中。如今,尹洙大难不死,且定于回山,就想把两个儿子接到了京城,现在二子已在路上,不日即到京师。
  那范老二要考试,关唐奕什么事?
  呵呵,还真有关系,因为唐奕现在算是范老二的老师之一!
  范纯仁绝对是个书呆子,这是唐奕早就给他下了定论的事情,说白了,就是勤勉有余,灵性不足。
  说起儒学诸经的来,范老二绝对的扎实,说是倒背如流也不为过。而且,范纯仁早几年曾随孙复学经,深得泰山先生真传。
  但要论起自由发挥的诗赋、策论来,范纯仁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灵性。
  如今的进士考试,诗赋为重,策论次之,而经义最轻,这是当下大宋科举的现状。
  范纯仁最为擅长的经义所占的比重最轻,那能不能考上,考个什么名次,就得看诗赋、策论的水平了。
  诗赋的培养有范仲淹、尹洙两位大儒相佐,不说是大宋最好的老师,但也差不多了。
  而且,范仲淹还找了一位专精诗词歌赋的能人,只是还未到回山。相信等他一到,范纯仁在这方面的能力会有一个长足的进步。
  至于策论的养成,范老二也有两位师父——杜衍和唐奕。
  杜衍就不用说了,这老头的政治眼光比范仲淹还要独到,对策论行文的把握,大宋朝现在还在世的人中,没人比他更精于此道。
  且杜老头有个特点,其人中正谦和,这种性格亦反应在他的时文之中,与范纯仁刻板、少谋的性格正好相合。
  至于唐奕,完全是尹先生推出来的。
  在邓州的时候,尹洙就发现,唐奕虽不懂行文,亦文笔潜白,但其观点新奇,眼光高远,往往一偏范纯仁的作文,唐奕看一眼就能找出其中不足,且点评一针见血。
  于是,在训练范老二的策论方面,唐奕的任务也是十分特别,别家书院绝对没有!
  就是……
  聊天……尹洙的办法就是让范纯仁和唐奕多聊天,汲取其独到的眼光和一些看法为己用。
  如此算下来,唐奕的日子其实还真不轻松,又要管好自己的学业,又要开课民学,还有管好范老二……
  不过比起去年来,已经是轻松太多了。
  日子也在这种看似忙碌,却还算惬意的生活中缓缓而过。
  当然,唐奕除了这些‘正事’,又干了一件不算正事的正事。
  锻炼身体!
  早就说让君欣卓帮他打熬一下筋骨,像去岁那般的忙碌差点没把唐奕搞垮。十六岁的年纪,七尺身量的半大小子,瘦得只剩一把骨头。跟个病捞鬼似的。
  唐奕是真怕了,以大宋的医疗水平,一个不好,他就得来个英年早逝。
  所以,现在闲下来了,唐奕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锻炼身体。不求提枪上马,最起码也得结结实实的,别一点小病就要了命吧?
  起初是君欣卓陪着他,每天一早从望河坡跑到回山码头,再从码头一路奔回。一来一回七里有余,回来之后,二人再到小树林里练一些基本的强身招式。
  后来,唐奕觉得凭啥我自己天天累得跟狗似的,贱纯礼、宋楷他们却能睡到吃早饭?于是,唐奕连蒙再骗,带吓唬,把那几个懒货全都拉上一起受累。
  再后来,习惯了这种每天晨练一番的生活,大伙也都自觉了,唐奕又把目光放到了范仲淹、尹洙的身上。
  古人的养生之道……
  恩……不动就是养生。
  这是不对的,生命再于运动嘛!这帮‘老干部’更应该多多锻炼。
  这一点得到了孙郎中的认可,药王孙思邈的养生法中就提到朝阳初升,采天地之精的秘法。
  于是,整个观澜书院,上到范仲淹、赵德刚、尹洙、杜衍,下到烧火做饭的火夫,太阳一擦天边儿就都起来活动,整个观澜一派生机盎然,就连不满两岁的小幺儿,都被甄姨带出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
  四月初。
  泰山先生孙复进京,一并而来的,还有泰山书院学子四十三人。
  自庆历五年,石介西去后,泰山书院失去了徂徕先生的辟护,日渐凋零。后幸得孙复罢官之后念往昔与泰山书院旧缘,重归授业,书院才能得以再现昔日荣耀。
  此次,孙复得恩师范仲淹之请前来观澜,干脆就把书院愿随他而来的仕子一并带来,算是除了宋楷那帮官二代之外的第一批学生了。
  据孙复说,这其中还真有几个算是好苗子,将来很可能成为经国之才。
  ……
  泰山先生在文坛的地位,仅次于一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和其师范仲淹,文名尤在胡瑷之上。
  他一来,回山就热闹了起来,各地举子皆慕名而来,一些朝中后辈也来拜会。
  其中最大牌的,当属参知政事文彦博了。
  唐奕之前一直在奇怪,这位文相公好像一直在躲着他。赵祯在回山住了半个月,文相公每次来觐见,若遇上唐奕,必是目光闪躲,从不与之照面。
  现在,唐奕算是知道为什么了。
  原来,算起来,文相公……是唐奕的师侄!
  哈!
  唐奕是范仲淹的弟子,泰山先生未成名之时,曾在应天多次受范仲淹的接济,感念其恩,一定要以师礼事之。
  所以,孙复见了唐奕,从不以年龄论辈,坚称其为师弟。
  这可把唐奕美坏了,泰山先生啊,宋初三先生之一啊!而且泰山先生还有个弟子很出息,已经当上了副宰相,当然就是文彦博。
  按说,文相公真不用从师长那里论辈份,要是真较真那可是乱得很。
  当年,石介以师礼拜孙复,而石介年轻的时候,也尊范仲淹为师。那你说,这怎么算吧?石介和孙复说是师兄弟也行,说是师徒也行。
  孙复这老头可是倔得很,说白了,就是有点认死理儿。别人他管不了,自己和自己的弟子还是能说了算的,文彦博可是孙复正二八经教出来的。
  所以,孙复早就给文相公来了信,礼不废,范仲淹是你师公,唐奕那个狂得没边儿的小娃娃……
  呵呵,叫师叔没商量!


第148章 回山之危
  文相公那可是将来的四朝宰执啊!上下五千年,有几个能一直牛逼了四朝的?现在却要给一个小娃娃行师礼,他能乐意?
  况且,这位小师叔还不让人省心,名声一直不太好。
  对此,唐奕也只能暗爽,不好真的和文相公较真。他可是知道,这位的心眼有点小,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给自己穿个小鞋。
  对于孙复的到来,唐奕还没有过多的兴奋,毕竟这种纯粹的大儒,少了些风流,少了些趣事,相比于范仲淹、欧阳修这种传奇大牛人,失色不少。
  可下面来的这位,却真的惊着唐奕了。
  论起传奇程度,这位丝毫不弱于老师和醉翁,论起风流,还尤在二人之上……
  好吧,就没有比他再风流的了。
  老师一直说,有一位专精诗词的能人要来回山,唐奕千想万想,除了一个欧阳修,好像也没谁比回山现在这几位更牛的了吧?还有一个胡瑷,但也是精于时文,诗赋的水平一般般。
  他压根就没往这位的身上想,因为在他看来,偶像眠花宿柳,把软饭吃出了境界,那是要在花团锦簇之中仙去,方能诠释他无敌的一生的人物!
  教书育人这种事情,他怎么会来干呢?
  没错,要来的这位大神,就是柳永,柳三变。
  三变并非柳永的表字,而是他的本名。
  仁宗初年,只因一首《鹤冲天》惹恼了赵祯,御批之时写下了,“且去浅吟低唱,何需浮名?且去添词吧。”就把柳三变的名字从中第举子之中划去了。
  于是,就有了‘奉旨填词柳三变’的传说。一生填词,倚红偎翠,传为一世风流。
  真实的历史却远比后世传说的种种要残酷得多。
  柳永一世风流不假,大宋男人的偶像,女人的梦想,也不是吹出来的。
  但其中除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依消得人憔悴’的唯美凄婉,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一种晚景愈凉的悲叹。
  柳永十九岁赴考,因留恋苏州美景,辍途于苏;二十四岁再次进京,本以为“定然魁甲登高第”,却不想,连初考都没过;后来,好不容易中了举,还因一首浪词,让赵祯给遗落了。
  一生屡试不中,几次异名而考,皆是枉然,最后只得寄情山水,以添词为生,与青楼香楼为伴。
  直到年过半百,才因赵祯临朝大开恩科,放宽对屡试不中举子的录取标准,方得以中第。
  别以为柳永中了进士就一飞冲天了,从景佑元年赐同进士及第,授睦州团练推官之职开始到现在,柳永在外面飘了整整十四年,愣是没得着回京任职的机会。
  柳大神风流是风流,六十多岁了依然是美妓相伴,艳娘侍奉,但办起事来还是一点不含糊的,在地方上颇有建树,政纪斐然。但没办法,他就是不招赵祯的待见,死活不让他进京。
  去岁,一听范公辞了官,带着尹洙、杜衍开起了书院,柳大神一琢磨,咱也别熬了,辞了吧……都六十多岁了,赶紧找个好地方发挥余热算了!
  于是,柳大神给范大神来了封信,要来书院养老。范仲淹自然乐意,别的不说,柳永在诗赋上的造诣,现在他若认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就连欧阳修那个文坛盟主,也不行!
  柳永的到来,比孙复来时还要轰动,甚至可以说,是盛况空前……
  柳七公进京了,对于京中的青楼粉黛那绝对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不愿君王召,
  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黄金,
  愿得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
  愿识柳七面。
  大宋软饭王的名号可不是吹出来的,当年,桃园夫人那一榜花评,京中名妓皆唱柳词的盛况,即使是今天,依然被百姓乐道。
  来年开春就是朝廷科举盛事,与之相伴的又是一期的花评榜,有点名气的姑娘都梦想着能得柳七公一首香词,必能在榜上增色不少。
  从四月中,柳永到回山开始,回山码头,一下子就香艳起来。每天都有花船画舫留连于此,各路娇娘莺莺燕燕一股脑地盯上了回山,不是来求词,就是来请见。倒贴的,更是一波接着一波。
  唐奕这个看热闹的,都觉得有点过了。偶像就算再厉害,也没这么大魅力吧?都六十大几的人了,你忙得过来吗?
  但是,柳七公带来的疯狂并没有持续太久,一入五月,京里的小姐们就算想来,也来不了了……
  因为,汴河起水了!
  刚进五月,京师之地就是连天大雨,这雨一连下了十天,朝廷邸报上也言,凤祥路、永兴路、河东西路三地,皆是连日雨巨。不难看出,今年又是一个大涝之年。
  五月中,阴郁半月的天空终于转好,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若再下个不停,是要出大乱子的。而唯有唐奕依旧阴沉难明,他知道,真正的灾难还在后头。
  这几天,他每天都到河岸上转悠,时刻盯着水位变化。
  “照这么涨下去,不出三日,恐有漫堤之危!”曹佾站在唐奕身边,这几天,他也天天盯在回山。
  唐奕摇了摇头,“不是恐怕,是一定!”
  他指着南北两屏的狭窄河谷水道,“回山唯一的弊病就是,南北两屏的水道太窄,致使回山的水流比汴河正常水流急上一些,平时还没什么,一旦发水,必是大祸。”
  “那怎么办?能挺得过开封吗?”
  “挺不了,提前动吧!”
  曹佾当下重重点头,转身上了船,回京了。
  当天晚上,曹府、潘府,还有范宅的仆从老幼,皆收拾细软,连夜行船到了回山。
  而回山此时也是热闹非常,灯球火把一路从码头排到望河坡。回山村的佃农都在收拾用度,由黑子、憨牛等安排着向山上撤。
  王里正站在唐奕身边,布满褶皱的沧桑面庞苦色难除。
  “唐少爷,咱们回山人不缺力气,让老汉带着爷们儿们上堤吧,兴许拦得住!”


第149章 溃堤
  王里正想要上堤护坝,这话老头已经墨迹一下午了,唐奕实在不知如何解释了,只得缓声安慰:
  “王叔,人命比啥都重要,只要有命在,田里那点东西,还有几间破屋,就建得起来,人没了,就啥都没了。”
  “不至于,不至于!”老里正一脸认真地道:“老汉防过水,比这大的灾咱也拦住过。”
  “不行!”唐奕语气不容有失,“今晚必须全部上山,村里留下一个活人都不行!”
  这可不是一般的大水,这是能让黄龙起舞的千年大灾!
  ……
  黑子在一旁帮腔道:“大郎说话你咋还不听呢?让上山就上山,莫再给大郎添乱!”
  王里正还想再争取争取,但看了一眼唐奕不容有疑的面容,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闷着头,去和全村老小往山上搬东西了。
  唐奕看着真急眼,“破柜烂床抬它做甚?这得搬到什么时候去!”
  “除了细软、粮食,一律不要了!”
  王里正苦着脸,不听都不行。
  唐奕站在山脚,和黑子几乎是把所有村民赶上的望河坡!
  临近午夜,码头上最后一艘大船靠岸,见曹佾从船上跑下来,唐奕这才算长出了一口气。
  曹佾一到唐奕身边,唐奕就迫不急待地问道,“最后一船了?”
  曹佾看了一眼身后,“都来了,最后一船!”
  唐奕顺他目光望去,只见一众女使簇拥着一个少妇徐徐而来,在她身边,有两个唐奕熟悉的身影。一个仙灵钟慧、出尘脱俗,正是开封名伶董惜琴;另一位,则是那个讨人厌的恬燥丫头——董靖瑶。
  “桃园夫人!”
  唐奕躬身一礼,城里与回山有点关系的各家都过来了,自然少不了桃园居。
  别看唐奕来开封一年半了,尹先生又时常出入桃园居。但这位风尘传奇,唐奕还是第一次见到。
  那美妇微微一拂,“让唐公子费心了!”
  “夫人说的哪里话,尹师父待我如子,夫人称一声大郎便可。”
  桃园夫人点点头,也不矫情,“师鲁常常提起你,说大郎有经国之才呢!”
  “尹师父过誉了。”
  桃园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