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总之,赵祯最后还是同意了唐奕暂不归京的决定,任他在外面疯去吧!
  对此,朝臣们可就不干了。没事儿都得找点事儿的他们,怎能放过这么好的开炮良机?
  唐奕是以使节的名义出访的,不先回京述职,你特么瞎跑什么?
  于是,朝中又掀起了一大波“倒唐”热。
  连包拯都看不下去了,写了道折子,把唐奕好顿骂。
  对此,唐奕在外面听见,也当没听见,全当放屁。
  奶奶的,在想害老子那人没露头之前,打死我也不回去!


第268章 拐带
  皇佑三年。
  唐奕在外面疯了一年还没回京,文扒皮终于坐不住了。
  这一年之内,文彦博多次以私信的形式与唐奕好话说尽,可唐奕就是不给钱,气得文彦博直掉头发。
  他也真是着急了。
  自庆历八年拜相至今,文相公已经在相位上呆了三年了,这在大宋已经算是坐得比较长了。文彦博很清楚,这个时候就算他不犯错,说不定哪天就得下去。
  文相公现在是急于要做出点政绩稳固相位。
  再说,修河之事一旦开工,赵祯也不好临阵换相,黄河最少得修两年,也就是说,这两年之内不用操心被挤走。
  可是“小师叔”不给钱啊,朝廷财税又无力支撑这么大的银钱消耗。
  没办法,文扒皮只能走“曲线救国”的路子,软的不行,老子跟你玩硬的。
  九月初六的早朝,文彦博公然点名观澜书院。
  言,书院虽名儒重臣汇聚,为天下书院之典范,然治学大道,不应与财商之事合垢,建议朝廷三司对观澜商合实施监管,并把商合之事与书院分剥开来。
  文扒皮还是太年青。
  他也是好心,你看观澜商合敛财之巨,骇人听闻,陛下多有招抚,唐子浩却不知感恩,手握重财而不出。咱把他收到朝廷监管之下,这一来不用受一个小娃娃的掣肘,二来慢慢的唐子浩的钱就变成陛下的钱了,多好!
  他这是把唐奕当地主来斗啊!
  只不过,殿上知道点底细的都暗暗为文彦博惋惜。
  你特么这是在找死,唐子浩就是个幌子,观澜商合幕后的大老板是当今官家,你想监管官家的钱?
  对此,赵祯虽不高兴,倒也没多想,他知道文彦博是一番好心,只是不明真相罢了。
  而且,这是个机会。
  赵祯不动声色地环视朝臣,“众卿家,有何意见?”
  富弼站在堂下,隐隐觉得文宽夫此议欠妥,正要出班反对,却闻赵祯开始点名了。
  “大家都说说嘛,两位王兄可有意见?”
  赵祯先点的就是北海郡王赵允弼和汝南郡王赵允让。
  赵允弼一滞,一般这种朝议之事都不会问他们啊。
  身为大宗正,他和赵允让在朝上就是做个样子,不涉及皇家之事,他们是从来都不参与的。
  “臣……”赵允弼沉吟了良久,方道:“臣附议!”
  “臣不知道观澜每年所聚资财几何,但传闻颇巨,若无监管,恐有害无利。”
  “嗯!”赵祯点头,看向赵允让。
  赵允让出班一步,“臣以为不妥!”
  赵祯又是点头,也不问为何不妥,环视朝臣。
  富弼本要出班,此时却缩了回来。
  “臣附议!”
  高声出班之人,是张尧佐。
  这位仗着侄女张贵妃得宠,这两年混的那叫一个舒坦。一路升任宜徽使、节度使、景灵宫使、群牧制置使,虽然离权倾朝野还远着呢,但也是风光无二。
  赵祯微微皱眉,心说,你添什么乱?
  “嗯!”赵祯点点头,算过去了。
  不想,张尧佐可不想就这么过去了,好不容易逮着一个既能踩一踩唐子浩,又能和文相公一条战线的机会,哪能错过?
  “臣以为,文相所言极是,唐子浩区区小儿,掌巨资而不于朝,是为私也;着使辽之命而不于职,是为逆也;拜名儒而不于学,是为废也。此等营私、忤逆、废学不进之徒,怎可掌倾国之财?望陛下三思,准许文相之请!”
  好吧,别说赵祯,也别说一殿大臣,就特么连文彦博都想骂娘。
  你大爷,你这是要坑我啊?我可没说唐子浩营私、忤逆,你特么少拉上我!
  ……
  话说张尧佐是怎么和唐奕结这么大的仇呢?
  说起来,还是因为她那个侄女。
  张尧佐是因为侄女才走到今天的高度,自然也是以侄女在后宫的地位为依仗。
  但是……
  别看张贵妃现在得宠,那是因为赵祯能生了之后,她最先给赵祯添了两个公主。
  现在后宫之中,周贵妃、苗贵妃都有了身孕,就连十几年没动静的曹皇后也于近日传来喜兆,这里边但凡出来一个男孩,张贵妃的专宠分分钟就换了别人。
  而这一切的源头,亦来自观澜书院,更和那个唐子浩脱不开干系。
  赵祯这几年偏信观澜名医孙先生,在宫中大掘铅汞,食孙先生的方子,用孙先生的养生之道,虽然做的隐秘,但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甚至曹皇后十几年未孕,今得喜兆,也是拜孙神医所赐。
  张尧佐能不恨吗?
  而且,之前让儿子使过小手段,意图祸害曹家,牵连曹氏,曹佾当然不能就这么算了。
  这几年,曹佾利用在观澜和唐奕生意中有股份之便,接连打击张氏族人的生意,别看张尧佐官升的挺快,可家里的日子并不好过。
  各间种种最后都指向唐子浩,他当然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打击唐疯子的机会。
  只不过,他也不知道赵祯和观澜商合的关系,一通乱枪,打不死唐奕,却坑了文彦博。
  赵祯哪能再由他说下去?一会儿唐奕就成大逆不道,得砍脑袋了。
  直接宣布退朝。
  ……
  早朝的事情都不用刻意去传,中午就到范仲淹的耳朵里,没出十天,就到了唐奕眼前。
  此时的唐奕正江西德安灌倒了一位书生和章氏叔侄。
  一看老师的信件,他不由一声冷哼,也不管身边除了醉倒的三人,还有另一个同龄青年。
  大笔一挥:
  非张尧佐,丑儿不足为祸。
  赵允让可疑,可让景休多多留意。
  文宽夫不可留!
  ……
  身边的潘越已经见怪不怪了,而那同龄青年,看的眼睛都直了。
  潘越看他的样子想笑,“瞅什么呢?”
  那青年一怔,心虚道:“要不……你们先忙……我出去呆会儿?”
  潘越把他按到椅子上,“没拿你当外人,坐着吧!”
  那青年心中暖暖的同时,也暗暗乍舌,唐子浩怎么这么大的本事?
  说张尧佐是丑儿?汝南王有疑,还想把文相公赶下台?
  这可不是一个白身士子应该说的话吧?
  只是,再一扫信封的抬头……
  尊师范希文亲启,劣徒唐奕敬上。
  好嘛,你看看人家,老师是范仲淹就是这么牛气!
  心中对那所大宋第一书院——观澜书院更是向往不已。
  “存中兄,在想什么?”唐奕把信写好,交与黑子发出。
  “没什么……在想观澜书院到底是怎么的文教圣地。”
  唐奕一笑,“等你沈存中到了回山不就知道了?”
  ……
  好吧,
  唐奕在福州拐了章惇、章衡,又到杭州忽悠了这位沈括,沈存中。
  现在身处江西德安,外间与章氏叔侄喝得烂醉的那位,叫王韶,王子纯。
  唐奕发现,这一趟真是不错,除了考察地理,还能顺道帮老师拐几个好学生回去。
  这一路,唐奕与这位沈大科学家聊的最是对路,一些这个时代的人听不懂的东西,沈存中却一点即通,当真是知己难求。
  唐奕指着桌上的一张草图道:“来来来,我们继续说这个‘气压计’。”
  沈大科学家也不扭捏,一提到这些新鲜玩意也是精神百倍。
  “依子浩之言,此物确有玄机,只是子浩当如何标出度量准尺呢?”
  唐奕道:“存中说到了问题所在,此物做出来容易,难就难在无法确定标量刻度,唯有在海边测出基准刻度,再逐高确定新度。”
  ……


第269章 摊牌
  “气压计”,可以说,完全是被逼出来的。
  文扒皮这一年多的时间,一封信接一封信地催唐奕借钱。可是,他要修六塔河,唐奕是说什么也不能把钱借给他的。
  可说修六塔河不可行,唐奕却给不出合理的解释。只能告诉他,六塔河河道不足以容纳大河之水,且地势颇缓,此事不可为。
  文扒皮就说了,你说不可为,那你拿出证据来啊?
  怎么拿?
  这个时代还没有能准确测量地势高低的科学手段,二十年后沈存中修汴河的时候,用的“分段筑堰法”测量地势,就已经是最先进的手段了。
  所谓分段筑堰,就是沿着所要测量的河流,挖一条平行的沟渠,再分段筑出台阶式的阶梯坝,然后把各级台坝的水位高低加在一块儿,得出上下游的水位差。
  六塔河绵延近千里,你想修渠筑坝来测河,那工程也太大了。
  于是,唐奕就把主意打到了“气压计”上面。
  这东西用来测量高度虽不甚精确,但只要同一地,在不同的气压环境之下多测几次,误差还是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而且,其原理也十分简单,后世初中物理就学过。
  正好在外游历,还可趁着这个时机,在沿海地区取得“一个大气压”的基准数值。
  只不过,文扒皮有点等不及了,还没等唐奕把东西做出来,这货居然想来个釜底抽薪,打起了观澜商合的主意。
  这唐奕可就忍不了了。
  这件事也让唐奕看清一点,文彦博是个能臣没错,本事也不小,但说到底,他还特么就是个政客。修河之事在他那里已经变了味儿了,成了他彰显政绩的一个手段。
  既然你文彦博不讲交情,那我唐奕自然也没必要和你客气不是?
  ……
  九月中,唐奕离开德安,继续顺长江而上。
  京中这时也有了动静,唐介首先开炮,直接把文扒皮和张尧佐两人一起给参了。
  张尧佐且不说,刚升上来,谁都知道暂时动不了他,唐介真正的用意其实就是文彦博。
  唐介上本弹劾宰相文彦博,指责他姑息养奸,对张尧佐事件熟视无睹。并揭露文彦博在担任益州(今四川成都)知州期间专门制造金奇锦,通过宦官送给后宫妃子。
  因而,文彦博是通过不法手段,内外勾结,以固相位。
  其实,老唐有点不地道,张尧佐的事,不光文彦博,朝里除了他和包拯、吴奎等几个言官,谁都没言声,他单提文彦博本就牵强。
  而送礼的事儿就更没边儿了,张贵妃生辰,大臣们送点礼这不很正常吗?谁都送过。
  可是,老唐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反正只要把文彦博弄下去,让他长长记性就行了。
  对此,赵祯当然不信,还当场发了脾气,直言要把唐介贬出京,并特意安慰文彦博说,爱卿你别放在心上,朕是不信地。
  文扒皮暗出一口气,心叹,官家还是明事理的好人啊!
  可是,第二天,他就笑不出来了。
  唐介确实被赵祯赶出了京,但却非贬反升,从殿中侍御史升资政殿直学士,迁扬州别驾。
  哦操!这哪特么是贬?这是出去镀金的好吗?
  文彦博一下就明白了,皇帝虽未说他不是,但却不再维护他这个宰相了。
  唐介弹劾于他,皇帝不降反升,让他这个当事人如何在朝中立足?
  文相公是有尊严的人,当下自请外放。反正呆着也没意思了,赶紧腾地方,还能保住点面子。
  赵祯自是不准,几请几拒,最后赵祯只得很“遗憾”的放文彦博出京,升平章事知苏州。
  得……
  老唐和文彦博一个扬州,一个苏州,不但挨着,而且大宋最舒服的三个地方让他们占了俩儿。
  另一个当然是邓州,魏介赖在那儿,是死活不走了。
  唐介也算实在,上任之后,特意给文彦博写了封信,大意是:别怪兄弟不义气,实在是你老兄作的太大发了,我也就是当个出头鸟而已。
  好吧,文彦博看完信有点懵,我特么到底做错什么了?
  ……
  皇佑四年春,唐奕途经苏州,一下船,就见范纯仁在码头迎他。
  范老二中了状元,出任苏州观察判官已有三年,最晚明年就应该调回京城,出馆阁待职了。
  “怎么还留上胡子了?”唐奕一见范老二,就吐槽他那两撇小胡子。
  “显老……”
  范老二知他没个正经,锤了他一拳。
  “听说,你从苏州过了两回了,都没想看看我!?”
  “你也不在州府好好呆着,下到乡间瞎跑,还能怪我?”
  “你就不能等两天!?”
  “怕你跟我絮叨!”说着,唐奕为其引见众人。
  “章相公的族亲,章惇、章衡。”
  “德安王韶,王子纯。”
  “你们苏州的坐地户,沈括,沈存中。”
  范纯仁一一见礼。
  “你们都是要入观澜书院的学子吧?作为过来人,给你们一点忠告……”
  “兄长且直言!”
  这位可是上一科的状元,大伙儿都竖着耳朵听。
  “切记,离唐子浩远点,容易学坏!”
  “哈哈哈!”
  众人大笑,原来这位看起来很严肃的范状元,也有调侃唐子浩的时候。
  唐奕摇头苦笑,看来,范老二也学会圆滑了。
  “你们知州呢?”
  范纯仁一翻白眼,“你把人家给弄下来了,还指望他来接你!?”
  “唉……”唐奕一叹。“他不来,就只能是我去找他了。”
  ……
  文彦博今天连府衙都没去,专门在家里四平八稳的坐着。
  仆役来报,观察判官范纯仁引着客人到了。
  文彦博不咸不淡地嗯了一声,“请进来吧。”
  唐奕一进厅,见文扒皮连起身的意思都没有,把手里的一盒醉仙金尊往旁边小几上一放。
  “呦……脾气不小啊?见了师叔也不来迎?”
  文彦博横了他一眼,也不作答。
  “拿走!老夫清廉为官,不要你的臭酒!”
  唐奕大喇喇地坐下,“才四十多岁,就算称老夫,也不显老。”
  “……”
  “行啦,收收脾气,是我把你弄下去的没错!”
  文彦博一滞,没想到,他没提,唐奕自己却先说了。
  “承认就好!那我也只问你一句,你使的什么手段!?”
  这才是文彦博最想不通的。
  一个白身庶民,凭什么他一句话就把当朝副相给换了!?
  “就因为我要动你的观澜商合?连直臣唐介、包拯都倒向你了?”
  “错!”唐奕一挑眉毛。“他们可不是倒向我唐奕,我也没那么大的本事动你一个宰相。”
  “他们倒向谁?谁能让你下来?还用我明说吗?”
  !!!
  文彦博瞬间脊背生寒。
  “原来如此……是官家!!”
  想到此处,文彦博一直堵在胸口的那股闷气一下就通了。
  难怪这点子虚乌有的小事就逼得他辞相,难怪一提观澜之事没几天,唐介和包拯两门重炮就都跳出来了。
  “我今天来,不是特意来看你的。说心里话,我现在最不想见的人,就是你这催命鬼。”
  唐奕往那一歪。
  “我来是和你摊牌的!”


第270章 邓州效应
  “摊牌?”
  “摊什么牌?”
  唐奕把一本小册子甩到桌上,文彦博隐隐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下意识伸手去拿。
  却不想,唐奕一把拍在册子上,倾着身子,凝视文宽夫道:“看之前,有几句话要说明白。”
  “什么话?”
  “翻开这个册子,你就算上船了,没有退路,不能背叛!干的好,你会超越我的老师成为大宋第一的功臣,名留千古!干不好……你也会成为大宋第一……”
  “大宋第一个被灭族的士大夫!”
  文彦博一哆嗦,心说,你特么要干啥?造反啊?
  “我还是不看了……”
  唐奕笑道:“没事儿,官家允许你看。”
  “哦……官家允许,那就不是造反……”
  伸手就从唐奕手下把小册子扯了出来。
  “你想好了?”
  文彦博白了他一眼,“没什么想不想好!?不就是观澜商合的底细吗?”
  唐奕暗自点头,要是他连这都猜不出来,那也就不配担起这个担子了。
  ……
  那里面确实是观澜商合的底细,连官家在其中的作用都没有隐瞒。
  这也是官家通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很简单,文彦博那一本参奏,要朝廷监管观澜商合,一下子打醒了唐奕和赵祯,随着商合的财力越来越庞大,就越来越难以隐藏。
  像文彦博这种拿观澜商合出来说事的情况,以后也绝对还有可能发生。
  怎么办呢?
  曹佾、王德用这种将门出身,是绝对不可能跳出来为观澜摇旗呐喊的,他们浮出水面只会让问题更加的复杂。
  所以,无论赵祯,还是唐奕,都希望在朝堂之上有一个了解观澜,为观澜说话代理人。
  而这个人选,无疑就只有富弼、文彦博、陈执中和宋庠。
  但陈执中太直,而且从现在来看,能力也不及富弼,一个直臣不适合干这种表里不一的事情。
  宋庠更不用说,干正事儿,他还不如陈执中。
  是以富弼是最好的人选,老成持重,能力过人,且人缘极好。朝中主持大局最为合适。
  唐奕的偏向是富弼,但是有一点唐奕想的没有赵祯深远,那就是富弼有个弱点……
  太老实!
  观澜那么大的财力,已经到了“不讲理”的地步,甚至越到后来,越不讲理,朝中策应之人太老实,肯定是不行的。
  那就只有文彦博,既有文人的风骨,又有政客的奸猾。最主要的是,他关键时刻可以不讲理,还够无耻!
  赵祯觉得,最好的情况就是,让富弼主持大局,让文彦博这个“恶人”冲在前面。
  ……
  赵祯的这些想法要是让文彦博知道,估计这货能哭出来。
  我愿意当这个恶人啊!这代表什么?代表皇帝用得着你,长期的宰相饭票有保证啊……
  不过,文扒皮看了小册子之后,也哭了。
  吓哭了。
  观澜商合现在账面上有七百万贯。
  七百万贯啊!!!
  这其中有全国官粮运转的两年红利近五百万,有杨家、王家入股的股金一百万,还有唐奕华联铺的六成利润。
  哦操!七百多万抵得上朝廷十分之一还多的财税,唐子浩这是在抢钱!
  而再一看观澜商合的股份构成,文彦博眼前就是一黑……
  官家占了六成?
  他想把观澜充公,赵祯没把他直接发到雷州去,算他命好了。
  ……
  看完册子,文彦博明白了,观澜他是动不得的,谁动谁滚蛋。
  可是,他没看明白的是,官家和唐奕弄这么大一个摊子,要干什么?
  “大郎,这是要干什么?”
  唐奕沉声回道:“为了还我老师一个心愿!”
  “……”
  范公的心愿,当然就是革新,是强宋!
  “怒我直言,范公拳拳之心是好的,但现在大宋固疾已成,不是大郎凭一个观澜商合就能扭转的。”
  这也是为什么庆历新政之时,文彦博独善其身,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原因。
  他相信范、富等人的操守,却不看好他们能成事。
  “我知道!”唐奕道。“既然你看了册子,我也没必要瞒你,观澜的作用不是敛财……”
  “而在聚势!”
  “聚势?”
  文彦博沉吟起来。现在来看,唐奕基本掌控了将门势力,而当年范公改革的阻力却不是将门最大啊。
  事实上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初步形成了一种南北对峙的态势,就是北方以大地主、大士族为首的勋贵极力反对,因为他们的利益主要在土地,范仲淹的新政对他们冲击最大。
  而南方经济发达,以商业和民间小手工业为代表的南臣并不十分反对新政,他们的家族利益相对分散,范的政策没有影响其根本,甚至多有助力。
  赵祯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恐南北对立的问题加重,所以才及时叫停。
  而唐奕所弄的观澜商合,虽团结了将门,却并没有给大地主阶级什么好处。而且现在来看,还属于对立的。
  “难倒?!”
  文彦博猛的看向唐奕,“你要把北方士族和地主也拉进来?”
  唐奕暗叹,文彦博不愧是经世之才。“没错!”
  “可是,你拉进来也没用啊!他们的根本利益还是土地,你只要敢动,就必遭反噬。”
  唐奕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你看看现在的邓州如何?”
  “……!!”
  “邓州!?”
  “邓州现在物价不输苏扬二州,直追开封的水平,但偏偏土地最不值钱了,只是邻州的六到八成。”
  “……”
  “原本的地主大户经营田地已经不是最赚钱的了,已开始从经营土地,转投其它行业。别看这几年年年往邓州运流民充佃农,可是,邓州无产佃农的数量还是在逐年减少。”
  “你要把邓州的模式推行北方?让地主由农转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