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奕现在想修,估计也会有人反对。
  “国公爷放心!现在已非当年的太祖朝,只要不涉及迁都,不动勋贵们在开封的即有利益,通此河有百利而无一害,应该阻力不大。”
  唐奕这么说,王德用也觉有道理。就算有人阻拦,单修这条河的意义之深远,就值得试一试,哪怕和朝臣们掰一掰手腕也是值得的。
  但是,潘丰却有不同意见。
  “大郎……”潘丰皱着眉头。“修这河好是好……但是……”
  他是想说,对咱们有啥好处?上千万的资金就这么砸进去!?这也太无私了吧?
  “姥姥!”
  唐奕一看他表情就知道他想什么。“咱就是提个建议,想白花钱给他们修,做梦去吧!”
  “那你要怎么运作?”曹佾有点不明白。唐奕拿钱修河……
  修河有什么赚头?本身就是个赔本儿赚吆喝的事情。你就算玩儿出花来,最多算是把钱借给朝廷,吃点利息?
  却闻唐奕道:“让朝廷拿这段河道入股,咱们出钱修河,通航之后,在河道设卡收钱。”
  噗!!!!
  众人绝倒。
  “你要收过路钱?那和强盗有什么分别?这不扯淡吗!?”
  唐奕一扁嘴,“老子花钱修的河,过船给钱天经地义,有本事你别走啊!原来的路没封,谁也没逼着你非走我的河。”
  走高速就得给过路费,多正常点事儿。
  很难理解吗?
  几位都有点傻眼……
  潘丰呆愣道:“能行吗?”
  王德用道:“还真没准?大郎说的没错,不想走,就按原来的路绕呗!”
  “可是,朝廷也不能同意吧?”
  “能!”曹佾笃定道。“给分成,又不用出钱,这好事儿哪儿找去!?”
  “只不过……”曹佾看向唐奕。“一下扔进去上千万,就算收过路费,到猴年马月才能回本儿啊?还不如把钱借给朝廷吃点利息……”
  唐奕神秘一笑。
  “你猜……”
  这特么可比后世的高速公路来钱快多了!
  中原腹地,就这么一条上通黄河、西北;下通江淮、东南的大动脉。把通济渠握在手里,就等于掐住了大宋的脖子。
  估计到时候,等着数钱,你都数不过来!
  猴年马月?
  到时候,别闲来钱太多,吓着你们就行了!
  ……


第280章 天下惊
  观澜商合是“民营资本”,而通济渠上段则是“国有资产”。
  以民营资本侵吞国有资产……
  唐奕攒了好几年的钱,就是为了玩这把大的!
  ……
  既然大伙儿没意见,就只等曹佾报到赵祯那里,等皇帝最后拍板儿了。
  让他们都散了,唐奕则自己来到码头。
  昨天夜里回来,到现在还没卸船呢。
  唐奕要自己来亲自监督卸船,是因为他怕佣工们弄不明白,把他的宝贝弄乱了。
  什么宝贝?
  嘿嘿……
  一船都是石头。
  而且,不只这一船,后面还有三船,装的也是石头。这是唐奕在外面跑了两年的成果——各地的矿石样本。
  这其中有大宋知道利用的,还有现在无法利用的地质样本。
  这些石头在别人眼中可能没用,但在唐奕这里,却都是宝贝。
  ……
  曹佾急着回京,正看到唐奕在码头组织人抬石头。
  过去一看,好家伙,金子也不用这么上心吧?
  就见一类一类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头,都是用上好的木箱装着。箱外还贴着纸签,出处、品名、性状,那叫一个详细。
  曹佾拿起一块灰突突的石头在手里把玩。
  “铬铁石?这不就是烂磁矿吗?”
  唐奕一把抢过来。
  “你懂个屁!这可比磁矿金贵得多。”说着,小心地放回箱子。
  “对了,帮我个忙。”
  “什么忙?”
  “这种石头是在益州找到的,有大用。但是,蜀地往出运太难了,帮我撒出去点人,看在别处有没有。”
  “啥大用?”唐奕说的大用,那应该不小啊!
  “等过两天得空,弄出来再说。让你后山的炭场,给我精选三千斤上好石炭备着。”
  “行!”曹佾点头。
  “这又是啥?”
  “钨矿石。”
  好吧,曹佾一个也没听说过,一个也没看懂。
  正好船来了,曹佾上船回京,临走还说了一句,“等我好消息吧!”
  官家对于修河应该是没意见的,就看赵祯怎么过朝臣这一关了。
  ……
  赵祯知道唐奕回京之后会有动作,却怎么也没想到,这混小子打起了通济渠的主意。
  可是一细想,也觉得此事可行。
  正如曹佾所说,朝廷在这件事上不吃亏,而且打通通济渠对大宋的意义确实很大。
  以前还不觉得,自从观澜运力在救灾、货运等各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之后,赵祯也认识到“流通”的重要性。只要全宋这盘大棋能被槽运搞活起来,以后局部的灾害就不再是大难题了。
  而且,曹佾等人担心朝中的阻力,在赵祯这里也不算问题。
  别忘了,他是有名的会“活稀泥”!
  ……
  赵祯先没提修通济渠的事情,而是想要修皇宫。
  北宋皇宫出了名的寒酸,赵祯和他前面那三位皇帝,个个都想好好修一修皇宫,但不是皇宫边上的百性不肯拆迁,就是朝臣们大力反对。
  这次再提修皇宫的事情,大臣们当然是……不同意。
  您还是将就着吧,别说现在咱没钱,有钱也不给你修。
  不同意,是赵祯意料之中的。不同意好啊,那咱们就再议一议修通济渠的事情。
  哦靠!
  这更不能同意了。
  别管谁来修河,也别管朝廷花不花钱,修好了之后,你要迁都怎么办?
  以前,太祖要迁都,朝臣们的理由就是运河不通,往洛阳运粮、运兵都是大问题,开国近百年不修通济渠的原因也在这里。
  开封不适合做都城,这一点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这里却适合做商业中心。近百年的累积,各大家族在开封的利益根深地固。
  所以,宁可不修这条河,也不能让皇帝动了迁都的念想。
  ……
  不让修河,这也是赵祯意料之中的。
  好,又不同意是吧?
  那就把修皇宫和修通济渠的事儿拿到一块儿来议。
  这下大伙儿傻眼了……
  曾公亮最先反应过来,觉得哪里不对。
  想了好久,终于明白了。
  越祯要修皇宫,其实就是给大伙儿吃定心丸。你看我把大内修缮一番,这是要安心在开封呆着的,根本没迁都的打算。
  我要想迁都,还修什么皇宫啊?
  而这个时候,富弼、丁度、包拯,吴育,连带架空的枢密使王德用,都跳出来发声了……
  同意修河!
  富弼、丁度自不用说,和观澜穿一条裤子的;包拯则是凡对国家有利的事情,他一律支持,而且不记后果。
  至于吴育……
  说心里话,吴育这几年在朝中过的有点昏昏愕愕,以他的水平根本看不懂几位相公在下什么棋,但是,幸亏他交下了宋庠这位挚友。
  宋状元在临出京之前给吴育支了一招,少说多看。看不懂的时候,就跟着富弼走,准没错!
  于是,富弼跳出来,他就也跳出来了。
  而外在京外的文彦博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加急上本,同意修河。
  就连陈执中,在朝外也上疏附议。
  有人牵头,再加上赵祯做出了姿态,那些怕修完河就迁都的朝臣自然声音也就小了。
  但是,曾公亮和韩琦郁闷啊!
  一个首相,一个财相,本来照这个结果,直接同意修河不就完了?
  可是,现在和修皇宫联系在了一起,你说修不修吧?
  只能修啊!只有修了皇宫,大伙儿才能都安心。可是修皇宫得花钱啊?韩琦当然不乐意。
  好吧,赵祯这一手玩的漂亮!
  不但修了河,还把皇宫也拴上了。而且,他真正的用意还在后面!
  朝议通过了,修通汴水和翻新皇宫两见大事。
  修河的事还没落实,但修皇宫,赵祯却等不及了,立刻下令工部召募工匠,没过几天就开工了。
  反正也要修,快点更好,大伙也没人说什么。
  不过,开工又没几天,赵祯又出来说话了……
  以宫中改建,人杂声燥,而皇后与贵妃都有身孕,不易在宫中休养为由,要出宫静养。
  哦靠,你早干嘛去了!?知道皇后有孕,你还急着开工?意图不要太明显行不?
  出宫去哪儿?
  当然是观澜书院!
  ……
  对此,唐奕只有竖大拇指的份。
  皇帝就是皇帝,走一步看三步。借着修河的名义,一下干成了两件事。
  一是,几辈子没修成的皇宫,让他给办成了;
  二是,皇后出了宫,赵祯一直担心的胎孕安全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高!真特么高!
  唐奕这段时间,一边把运回来的各种矿石,进一步分类保存,一边琢磨着怎么给上院那群“祖宗”们开课。
  眼瞅就是月底,下月初一,他这个“小教谕”就得出来见人了。
  ……
  赵祯再一次驾临观澜,倒也没什么特别。
  年年都来,早就轻车熟路了。只不过,这次多了曹皇后、苗贵妃等一些禁苑宫人。
  而且,来了之后,也没急着召见唐奕,他是打定主意要晾唐奕三个月再说。
  赵祯不找唐奕,有人却来找他。
  正是曾公亮和韩琦。
  修通济渠的事儿虽然定下来了,唐奕也答应给朝廷分成,但是分多少可还没说呢。
  这事儿,得首相和财相一起来和唐子浩谈。谈多少,就看曾、韩二人的本事了。
  在这事儿上,赵祯明确表态,不参与。
  在他看来,无非是左手换右手,哪边吃亏,他都不吃亏!


第281章 想念文扒皮
  本来,曾公亮是让人传唐奕来见他的。
  对于这位富的流油,敢凭一已之力来修通通济渠的人,曾相公还是没什么好感。
  毕竟在曾公亮心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再有钱,也只是个贱商,与我这个士大夫,根本不是一个水平线上。
  但是,唐奕对传信小吏的一句话,差点没噎死曾相公……
  “爱谈不谈,没空搭理他!”
  ……
  好吧,曾相公这个十三没装成,只得亲自来找唐奕。
  来的路上,他还在想,富彦国让我来找这小子“拜山头儿”,现在可好……
  真成拜山头儿了。
  一见面,唐奕又是只一句话,就把曾公亮和韩琦挤兑的不轻。
  “两位相公,是来还钱的吗?”
  唐奕也是够贱,欠条给他们看过之后,就让赵祯收去了,那一百万肯定是不要了。
  可他现在还提,就是故意挤兑这两位。
  曾公亮老脸一红,心说,哪来的一百万还你?
  “还钱的事儿……且要等等……”
  曾相公还不知道,他让唐奕耍了。
  唐奕一笑,“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此为信也。两位相公,当知‘信’为何物吧?”
  你妹!!
  曾公亮暗骂,让他抢白了,这是用“仁义礼智信”来嘲讽我等无信?
  他还是脸皮不够厚,这要是换了文扒皮,一句话就把唐奕顶回去。
  “你借据上又没写还款之期,现在没还,也不算我无信。”
  曾公亮无言以对,韩琦只得跳出来道:“官家令我等,来与子浩说谈修河之事。”
  “哦!”唐奕点点头,把官家都搬出来了。
  “怎么个谈法?”
  “嗯……”韩琦也不会了,以前也没遇到过这种事儿啊!
  “不然,还是子浩说出一个章程吧!”
  “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朝廷出河段,帮着募集民夫;我出钱、出物。就这么简单点事,还有什么可谈的?至于修成之后的分账嘛……”
  “朝廷六成,观澜四成!”
  还没等唐奕开口,曾公亮就抢白出声。这时候也不能管什么面子不面子的,该争就争吧。
  “多少?”唐奕以为自己听错了。
  “朝廷六,你四!”曾公亮咬牙重复。
  我呸,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黑子,送客!”唐奕都懒得和他谈了。
  “别别!”韩琦急忙打圆场。
  “曾相公出价,子浩还价就是。生意本就如此,何必动了真怒?”
  “呦!原来两位相公是来谈生意的啊?小子只当相公不耻与我等贱商为伍,这是要以权压人,直接吃定我唐奕了呢?”
  曾公亮一阵无语。
  现在他也算是摸准了,这混蛋小子,就是个不吃亏的性子,记仇的很。
  “那,那你说多少?”
  曾相公还是服软了,六成就是扯淡,人家出钱出力,就给四成?
  唐奕一笑,“咱也不来虚的,给你们两成就不少了,毕竟朝廷分文不用出,只要下道旨就行了。”
  “不行!”曾公亮和韩琦异口同声的大叫,“两成太少了吧?”
  唐奕一撇嘴,“那没得谈了……”
  “子浩,再加点吧!”
  “没法加,你们还是回去告诉官家,我不修就是。”
  “别啊!!”
  二人心中暗苦,修河这事儿要是没人提,或者朝上就没通过,那也就算了。可是现在传的狒狒扬扬,要是就这么黄了,那可就是他们两个的锅了。
  依唐子浩的尿性,他再把曾公亮张嘴就要六成的事儿说出去,那就更热闹了,曾公亮有理也说不清了。
  “两成确实太少了,朝臣亦无法交代,子浩不会是奔着谈崩去的吧?”
  曾公亮心说,我把锅甩出去,是你要奔着崩了谈,可不是我搅和。
  唐奕一叹,极为肉疼地道:“二位相公也要明白我的苦衷,还不知道得修到什么时候呢?就算修通,也不知道得多少年才能把本钱收回来,这事风险太大啊!”
  “要不,这样吧,朝廷欠我那一百万,我也不要了,就当是给朝廷两成份子。再加一百万的买河钱,二位以为如何?”
  两人一听……
  “咦?不错啊!”
  把那一百万的账扔了,可比不知道多少年才能拿到手的份子钱实惠得多。
  “一言为定!”二人还挺高兴。
  只不过,回去后,差点没让赵祯笑话成傻叉!
  有没有修河这事儿,那一百万唐奕也不打算要了。俩人加一块都一百岁了,让个二十岁的愣头青忽悠地一愣一愣的,这宰相是怎么当的?
  那边,唐奕也在吐槽,当初一冲动把文扒皮弄下去了,耽误多少事?
  这要是文彦博在京中,还用他费这么多话?给朝廷两成,文扒皮都得觉得给多了。
  ……
  敲定了分成的事情,其它事情就简单得多了。
  观澜打河工测算,形成初步计划,报到朝廷,朝廷再以官方的名义募集徭役。
  只不过没想到的是,还有一个事儿没谈拢。
  就是修通之后,由谁来收费的问题,曾公亮想让朝廷派官吏设税监,以河税的名义收上来,在统一和观澜结算。
  曾公亮这么干,主要就是怕唐奕民资收费开个不好的头。而且还怕唐奕贪得无厌,设的价码太高。再加上,谁知道他收多少?万一收一万,他说他收了一千怎么办?
  对此,唐奕当然不干了。
  他倒不是想玩曾公亮琢磨的那些小把戏,而是一旦这个卡子掌握在朝廷手中,那观澜每年进多少钱,不就全露馅了吗!?
  再说,官方收税,看起来正规公正,其实真不一定比唐奕自己收来得实惠。
  你怕我谎报,我还怕你贪污呢!
  最后,两方谈不拢,还是赵祯和富弼出面,强行把收费权给了观澜。
  这个时候,唐奕真的是无比想念文扒皮!
  ……
  唐子浩于五月初一,在上院开讲《财税》,这在观澜书院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不过,对此事,不但上院的那些未来大牛们不屑一顾,就连随赵祯在观澜办公的朝臣们也都摇头想笑。
  那唐疯子不在京城两年多,这两年可是消停的紧。怎么一回来不去祸害城中纨绔,反而开始祸害起自家书院了?他也能授业?范希文到底怎么想的?
  赵祯虽然知道,在财商之上,唐奕的见解非常高。但他也想像不出,那个动不动就放炮的混小子,怎么站在堂前给儒生们上课。
  初一那天,赵祯特意换上便服,由范仲淹陪同,准备去听一听。
  而对“大宋未来财相”心有不服的韩琦,也特意抽出时间,去看唐子浩到底有什么本事给人上课!
  ……


第282章 数术之学
  给观澜上院的“学霸”们授课,唐奕表示压力很大啊。
  所以,为了壮胆儿,他觉得不能一个人去上课,怎么也得拉几个站场子的!
  ……
  可等到初一那天正式授课之时,虽然信心满满,且带了一群“手下”。
  但唐奕一进到上院的大课舍,还是吓的腿肚子一软,差点没栽地上。
  课舍是后来建的,当初没想过观澜会有这么多学生,所以都是几十人的小学舍。直到小学舍装不下了,才建了两处可容两三百人同时上课的大课舍。
  此时,课舍之中密密麻麻坐满了学子,观澜上院有一头算一头,一个也没少。
  倒不是大家勤奋好学,有一多半都是来看唐子浩笑话的。
  他们是想看看,这位连十三经义都没看全的唐疯子,作诗只写一半的“半阙郎”是怎么上课的。
  ……
  好吧,要是光这些儒生,唐奕倒也没什么,混不吝的唐子浩啥时候怯过场!?
  只不过,一进屋,就见赵祯端坐在课舍的最后排……
  唐奕一声哀嚎,本来就怕露怯……您老来凑什么热闹啊?
  除了赵祯,还有范师父和尹师父陪在他身边。曾公亮和韩琦两人也在,眼神儿里都是戏虐。
  富弼加丁度也没少,还有几个没见过的,但一看就不是什么善茬。
  奶奶的!
  这么大阵帐别说他唐奕没见过,范仲淹上课的时候,也没官家和一群大儒名臣在后面听着吧?
  “嗯~!嗯~!”
  唐奕使劲清了清嗓子,已经这样儿了,硬着头皮也得上了。
  万幸啊,早有准备!
  一挥手,把几个“手下”招呼进来。
  儒生和大儒们一看,不由皱眉,这唐子浩搞什么鬼,弄一群娃娃进来做甚?
  没错……就是一群娃娃。一群穿着粗布衣裳的,寻常百姓家的娃娃。大的不过十三四岁,小的更是只有八九岁,嘴角还流着哈拉子呢!
  知道其中玄机的宋楷和范纯礼等人,差点没笑出声来,唐大郎这是要用娃娃打脸?
  后边范仲淹坐忍不住乐了,笑骂道:
  “这混小子……”
  赵祯闻声一疑:“卿家笑什么?此间有玄机?”
  范仲淹道:“玄机倒没什么,只是大郎所设民学里的孩子。”
  “哦?民学的蒙童?”赵祯觉得有点意思,民学的蒙童带到这里做甚?
  “陛下可别小看了这些孩子,等下定让您大吃一惊!”
  ……
  正说着,就见唐奕已经站到了讲台之前,拿起粉笔回身急书:
  《财税》
  一、数术。
  二、钱。
  写完,转过来,把粉笔往讲台上一扔,故作深沉道:
  “师不弃,令奕于此,开财税一科,然财钱、税政、商途,货通,皆倚数术之基……”
  范仲淹在后面听的眼皮直跳,忍不住出声道:“好好说话!”
  呃……
  唐奕一窘,惹得堂下诸生一阵哄笑。
  大家心说:就是嘛,没那两下子,还拽什么古文?能把白话说清楚就不错了。
  “好吧!”
  唐奕一摊手,这时候反倒不紧张了。特么讲数术和挣钱,还有谁比小爷更权威?
  怕个囊球!
  “学财税之道,数术得过关,别我讲了半天,你们连十以内加减法都得掰着手指头算,那还听个什么劲儿!?”
  !!!
  这话太伤人了……
  一屋子的儒生,哪一个不是人尖子?唐奕说他们得掰着手指头算术,这是赤裸裸的侮辱啊!
  只闻唐奕继续道:“所以呢,咱们第一天上课,也别讲什么高深的了,先说数术,再说说这铜臭之物,估计就够你们消化了。”
  ……
  要不是官家在坐,下面的儒生早就暴走了,这纯粹就是侮辱加糊弄啊!
  数术?
  爷通读《九章算术》、《张丘建算经》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再说了,钱有什么好讲的?读书人重义、轻利,最看不上眼的就是钱!
  唐奕可不管他们想什么。
  “这样吧,数术之道,博而难精,让你们跟我比有点欺负人……”
  一指身边的几个蒙童,“你们只要比这几个孩子的水平高,就算你们过关了,也就有资格听以后的课,如果连这几个孩子都比不了……”
  唐奕一摊手,“那就请先去民学把数术之学补起来,再回来听课。”
  噗……
  宋楷喷了。心说,你要来下马威,也不用这么狠吧?
  让这些学霸去和一群蒙童一起听《三字经》、乘法口诀?
  那画面太美,宋楷都不敢想。
  而他现在想的是,这屋里连上那几位相公在内,有几人能比得过那些娃娃。
  估计自己都得去民学回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