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在黑土地-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铁成附和道:“是呀,我也听说过此事,可是目前我们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是大规模猎装海军陆战部队,必须提到议事议程,我非常赞成你的观点。这次回去后,我也要上书国防部,建议组建海军陆战部队。”“好,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干杯。”
俩人正聊到高兴处,一名海军军官走进来,把一封电报递给张学良道:“报告司令官,电报。”张学良看完,随手把电报递给高铁成道:“美国大西洋舰队,三艘航母战斗群,和3万陆军部队,已经从伊丽莎白海军基地启程,正星夜兼程向巴拿马而来。”
高铁成吃惊道:“3艘航母,美国到底有多少航母?”张学良道:“其中有两艘航母,都是上个月成军的,美国已经进入战时体制,鉴于它强大的制造能力,可见一斑。6万吨左右的航母,它的工期美国人已经缩短到一年半之内。就战争潜力而言,美国人要远远超过我们。因此,我们只能在战略战术方面,和美国人较量了。”
高铁成轻轻叹了一口气道:“我们什么时候撤退?”张学良回答:“5天以后,撤出巴拿马。因此,你们海军陆战队的任务很重,我们要把所有缴获的船只,全部炸毁在运河里,彻底瘫痪巴拿马运河。加大美军后勤补给的难度,为我们下一步南洋战略创造条件。这是我们攻占巴拿马的主要任务,至少要让巴拿马运河瘫痪半年。”
第二天,由海军陆战队和从各个舰艇抽调而开的部分水兵,组成一支特殊工程部队。开始搜寻各种船只。由于美军舰队撤退仓促,军港码头停泊的美军运输舰包括民用码头的大型货轮,全部被我缴获。要把所有的船只全部集中到运河上,一一炸沉。
天空阴霾,不一会儿下起了小雨。张学良和高铁成双双来到军港码头。远远望去,一队海军陆战队员正在击沉的林肯号航母周围忙活。二人来到码头岸边,迎着纷纷扬扬的细雨顿足观看。只见战士们正在往露出水面的舰体上捆绑ZY。
“林肯号已经被击沉,为什么你要求还要这么做?”高铁成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道。张学良回答:“我要让林肯号彻底报废,因此必须要炸烂它,否则美军打捞上来会很快修复的,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俩人的汽车离开码头不久,身后传来了隆隆的爆炸声。
几辆吉普车到达运河岸边,由于下雨的关系,运河上的能见度不好,只见附近的一座船闸活跃着不少官兵的身影,不时有一艘船只通过船闸进入河道深处。雨似乎下大了,二人没有下车。张学良道:“瘫痪巴拿马运河,美国东西海岸航行的船只,必须要绕道南美洲的合恩角,使航程增加15000公里。关键是使美军两大洋之间的舰队调动,增加了很大的困难,这对我们明年发动阿留申群岛战役,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学良点燃一支烟接着道:“与此同时,美军又增加了向爪洼岛美英联军补给的困难,它的航程要增加3700公里。对于我们发动南洋进攻,又会取得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果不出意外,我断定关岛的美军舰队恐怕要撤退了。你说巴拿马运河这条黄金水道,是何等重要。它的战略价值简直无法估量,因此美军在第一时间便做出反应,它必须全力夺回巴拿马运河。”
“真没想到,巴拿马运河战略价值如此重要,即使我的海军陆战队全部搭进去也值。”高铁成说完似乎又想起什么道:“莫非运河的船闸也要全部炸毁?”张学良回答:“不错,这条运河分布着6座船闸,要依次炸毁。另外,运河最窄处是150米,我要把全部舰船炸沉在这里,彻底瘫痪巴拿马运河……。”
随后二人又驱车来到西部海岸机场附近,这时雨过天晴,太阳在云缝中露出了笑脸。远处的海面上,停泊着两艘缴获的美军运输舰。美军大批俘虏云集在岸边,其中包括:美军陆军官兵、飞行员、地勤人员、文职人员,里面竟然还有女兵的身影。
此刻,一队海军陆战队员,正在押着美军俘虏登船。海面上密密麻麻的橡皮艇来回穿梭,显得异常繁忙。这些美军俘虏将和运输舰一到,被押往国内。张学良和高铁成招见了美军的城防司令官,并要求他约束自己的手下的官兵,不可蠢蠢欲动、制造事端,否则格杀勿论。
次日,担任警备任务的长城号航母舰队,从东部的出海口回转,它们依次通过船闸进入巴拿马。天上有几十家舰载战斗机在盘旋,担任警戒任务。一声令下爆破开始,舰队司令官张学良和高铁成等,站在航母的舰桥上,举着望远镜目睹着壮观的景象。
首先对各种船只进行爆破。此时在运河的最窄处,停满了密密麻麻的轮船,其中有不少大型货轮,它们按照顺序排列整齐,随着一声巨响,最前面的一艘货轮,瞬间从水面上跳起,接着开始徐徐下沉。第二声、第三声……。瞭望的官兵爆发出一片欢呼声。
随后对运河船闸进行依次爆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和震耳欲聋的响声,在空中形成了壮观的交响“乐章”,久久回荡。可以说,高铁成的手下,对于爆破简直是轻车熟路。当年他们练就的、扎实的爆破技能,此刻发挥的淋漓尽致。
爆破工作一直进行到傍晚,在连绵不断的爆炸声中,官兵们目睹了难得一见的胜景。人们不由想到,当年建设运河是何等艰难,然而破坏它又是多么容易,眨眼之间壮观的运河,失去了它的功能,变成一片废墟。战争就是这么残酷,没有任何怜悯之心。
整个巴拿马运河的上空,几乎形成了蘑菇云,在晚霞的辉映下,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事后张学良和高铁成,不住的发表各自的主见,唏嘘不止。随后,我航母舰队满载着胜利的果实和喜悦,踏上回国的征程。
几天以后,美军航母舰队和登陆部队到达巴拿马运河,望着满目苍凉的运河和一片狼藉的巴拿马城,他们欲哭无泪。巴拿马运河已经完全瘫痪,随着赶来的美国工程专家得出结论,对巴拿马运河、尤其是对船闸的修复工作,最少需要1年时间。
接着美国五角大楼责成海军部,命令关岛美军,迅速撤往澳大利亚。至此,美军在太平洋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由此,加剧了美军失败的命运。
第五部走向辉煌 294章里海阻击
9月15日,中国军队正在向乌法、萨马拉城区发动猛烈进攻之时,美军率先由巴库一线、纠集苏军战舰102艘,运输舰只150余艘,分别向阿克套和克拉斯诺沃茨克发动大规模的登陆作战。美军集中20万兵力、分4个梯队。其中出动作战飞机1000架,展开潮水般的攻势。我第一方面军1、3兵团,担任阿克套方面的防守,2、4兵团担任克拉斯诺沃茨克方面的防守。
开战第一天,美军首先对我防守阵地进行了猛烈的空中打击,出动轰炸机3500架次。次日,美军依然进行狂轰滥炸。我布防在离海岸边的高炮部队,进行了有力的反击。两天时间共击落敌机28架,击伤无法统计。但是我高炮部队也遭到了重创、损失惨重。
随后美军开始登陆作战,9月18日,美军的登陆舰只出现在阿克套的海面上。我1、3兵团在阿克套一线,修筑了大纵深防守阵地。由于时间的关系,防守阵地并不坚固,只是挖了大量的战壕和用圆木搭建的坑道。作为海岸阻击阵地,虽然有些简陋,但是圆木坑道很实用,尤其是对防止空中轰炸和舰炮打击,效果明显。
阿克套东部约5公里的战线,是陈赓和杜聿明等所在旅的防守阵地。他们正面海上,美军登陆部队有一个师的兵力,并由30余艘战舰配合发动进攻。首先苏军的舰炮开始轰击,爆炸掀起的气浪,搅拌大团大团的尘烟,在阵地上空“群魔乱舞”。
一处长方形的地下掩体里,士兵全副武装、静静地坐在两侧。他们身上、脸上落满尘土,似乎无动于衷。每个人都在忍受来自上面的轰击。也许他们早已适应了这种震颤,持久的空中打击,让他们提前进行了数次“彩排”。坑道深处,几名军官在谈话。
“团长,旅部打来电话,说国内来的高炮团已经后撤了,听说他们损失很大。”团参谋长道。团长陈赓用手划拉桌子上掉落的尘土道:“国内来的高炮部队,毕竟是新组建的,缺乏大战经验,出现损失在所难免,尤其是这样惨烈的战斗。”
团参谋长又道:“这次美军登陆作战、来势凶猛,采用立体作战。由于我方没有空军参战,恐怕我们要蒙受严重的损失。面对这种情况,如何防守、如何减少伤亡,我们是否缜密的谋划一下?”陈赓想了一下道:“参谋长,你看能不能这样,我们在排兵布阵上、要求每个连队保留一部分兵力,使人员不至于密集,这样可以减少轰炸造成的伤亡。”
“嗯,这个主意不错。我补充一点,兵力少了但是火力要加强。我看每个班组至少有一挺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两门迫击炮。”参谋长建议道。陈赓果断道:“就这么办,通知各营长,必须照此办理。”参谋长拿起电话。
苏军的舰炮开始延伸,侦察哨报告:美军开始登陆了。陈赓命令各营出击,战士们鱼贯而出,迅速进入各自位置、做好战斗准备。陈赓进走进团指挥所,拿起望远镜向海面观察。防守阵地,距离滩头大约有500米。
放眼望去,前方的海面上停泊着密密麻麻的战舰,美军舰炮轰击后留下的硝烟,形成一片雾霭。由于没有空中力量支援,我后方没有炮兵阵地。因此,美军的登陆舰只,可以肆无忌惮的停在海上,没有任何担心的余地。
海面上美军的小型登陆艇也分布的密密麻麻,成数列纵队,向着海滩破浪而来。美军的这种小型登陆艇,十分灵巧实用,每只艇装载十余人,艇上有一挺重机枪,火力很猛。艇上的美军士兵,还有一种肩扛、筒状式的武器,不时的喷出火焰。这是美军新猎装的火箭筒,是一种近战武器,转为摧毁对方的火力点而设计,有点类似我军的迫击炮。
首先我军的迫击炮开始发言,海面上升起水柱,不时有美军的登陆艇中弹,随着猛烈的爆炸,美军的阵型开始混乱起来。正在我军打的得心应手只时,美军的轰炸机赶到了,形势瞬间逆转。很快我军的迫击炮被压制,美军士兵抓住机会,趁机登上滩头。
冒着美机猛烈的轰炸,我军士兵开始射击,顿时轻重机枪同时怒吼。坦率说美军士兵进攻很有特点,他们不会玩命的往前冲,非常小心的保护自己。美军的军官也是如此,他们不会不顾一切的命令士兵送死,而是小心翼翼的、一点一点的向前推进。
美军的火力分配布置的很有水平,轻重机枪搭配的很合理,交叉火力形成的弹雨,起到了很好的压制作用,看样子美军在进攻准备上,做足了功夫。尤其是美军的火箭筒,对我轻重机枪火力点,产生了致命的威胁。
我军的机枪阵地不时的被美军摧毁,气的陈赓暴跳如雷,命令一定要全力对付美军的火箭筒手。不久,美军向前推进了100米,由于美军的火箭筒手被重点照顾,进攻停顿下来。这样对峙了一段时间,随着美军第二批轰炸开始,他们趁机撤退了。
大约两个小时后,美军轮换了一批士兵,同样的进攻又重复了一遍。同样的进攻手段,同样的按部就班,气的陈赓哇哇暴叫,自从开战以来,大小战斗打了无数次,他还是头一次经历这样的战斗,一种无力感涌遍全身。
“打退”了美军二次进攻,应该感到高兴,其实不然。躲在坑道里的士兵,面色沮丧,根本没有胜利后的喜悦。每个人都感觉,这仗打得太窝囊了。战斗后统计,我方伤亡了200多人,而美军的损失似乎不大,陈赓心头蒙上一层阴影。
次日,激烈的战斗仍在进行,47团防守阵地上,杜聿明也是焦头烂额,天上有美机轰炸,海面上有舰炮轰击。尤其是面对美军的火箭筒手,让他同样蒙受了很大的损失。有几次他甚至冲出团指挥所,拿起步枪亲自对付美军的火箭筒手,要不是手下参谋生拉硬拽,他几乎跑到一线阵地上,直接参加战斗。
旅长打来电话,把他很撸了一顿,他才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战斗过程中,一名班长发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用枪榴弹对付美军的火箭筒,由于枪榴弹和火箭筒的射程差不多,很快在全团推广,美军的火箭筒被压制了,杜聿明的心情才好受许多。
战至第三天中午,如此被动、槽糕的战斗让杜聿明损失了三分之一人马,杜聿明眼睛反而打红了,他几乎失去理智,命令全团将士,人在阵地在,决不后退一步。其实,美军的战术就是用钢铁说话,他们和我军的战术几乎同出一辙,但又有很大的差距。因为美国人太在乎生命了。因此他们的进攻非常缓慢,似乎一点也不着急。
形势逼迫,杜聿明开始赤膊上阵,谁也别想拦着他。此刻他正捧着一挺重机枪疯狂扫射。突然,一名参谋冲上去,凶狠的把他拽下来。“***老自毙了你?”杜聿明青筋暴跳、破口大骂。参谋似乎毫不在意、大声喊道:“旅长命令,火速撤退。”
“撤退?”杜聿明连滚带爬跑回指挥所,旅长在电话里道:“阿勒套城区已经被美军突破,我旅防线已经失去意义,前线指挥部命令我们,撤往第二道防线。”很快部队沿着交通壕向后方撤去。他们刚刚离去,美军的轰炸机群又飞来了。
大约一个小时后,美军才小心翼翼的占领他们的防守阵地。美军的指挥官见到这样简陋的防守阵地,十分震惊,就是这样的阵地居然挡住了美军的两天多的饱和进攻。
陈赓率领全团撤到第二道防线才得知,里海南部克拉斯诺沃茨克,美军在昨天晚上就突破了第一道防线。他闻知十分震惊,心里不由得暗忖,表面上看美军进攻十分缓慢,但是能收到奇效,它的压迫式打法逼迫你不得不向后撤退,陈赓感到下面的战斗将更加残酷。
对苏军乌法、萨马拉的战斗,已经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我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一部,集中40个兵团,几乎所有的作战坦克,所有的作战飞机,发动了潮水般的攻击。我轰炸机群已经开始大范围轰炸伏尔加河沿岸,对苏军的纵深进行猛烈的空袭。
而苏军对于美军开辟第二战场,深受鼓舞。他们的抵抗越发强烈。斯大林号召前线部队,做最后一搏。然而,就战场形势而言,苏军战败仅仅是时间问题。苏军统帅部也是心知肚明,能坚守多长时间,是他们主要考虑的问题。
巴库美军指挥部,要求苏军必须抵抗到9月底,并且要苏军不惜任何代价顽强防守。对于苏军即将战败的格局,美军依然打的不慌不忙,丝毫不着急。哪嘛美军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呢?难道美军不担心孤军深入吗?
这个难题摆在塔什干我军司令部面前。
第五部走向辉煌 295章坚持到底
9月22日,中苏战场终于传来捷报,乌法、萨马拉被我军攻陷。是役,苏军被我歼灭65万人马,我兵锋直指伏尔加河沿岸。整个秋明战役宣告胜利结束。从6月10日截止到9月22日,历时103天,我军先后攻陷9座城市,击毁和缴获苏军坦克1500辆,火炮3500门,击落苏军作战飞机855架,共歼敌140万人。
消息传来,我军备受鼓舞,但是美军在里海攻势依然不减,这对我军的战略决策产生了一定的迷惑。很快国防部拿出了一份可行性报告,判断出美军的意图。
塔什干前线司令部,张作霖鉴于秋明战役已经结束,他亲临塔什干指挥作战。此刻在塔什干司令部,紧张的军事会议正在召开。第四方面军司令员,刘云龙神情严肃道:“我1、2、3、4兵团在里海沿岸阻击美军,没有完成预定任务,被迫撤到第二道防线。根据我们拟定的作战计划,我南方军团,第一重型坦克师,第1、8、10、15坦克师,在阿富汗边境插入伊朗西南部的马丹,对盘踞在马什哈德土耳其40万人马展开合围。”
司令员刘云龙喘口气继续道:“我5、8兵团在西北部担任正面阻击,并且节节后退,诱使和麻痹土耳其军队。我第6、12、13、15兵团将插入伊朗境内西部的道加伊一线,切断土耳其与法军的联系。我7、9兵团在阿什哈伯德担任对法军的阻击任务,我11、14兵团作为总预备队使用,待合围形成后,投入对马什哈德的总攻,情况就是这些。”
张作霖站起来道:“美军的意图我们已经判断清楚,它们准备牺牲掉土耳其军队。目前根据可靠军事情报,美军在巴库一线又增兵20万人,他们对我里海防线发动的就是佯攻,目的在吸引我们。然后美军将在土库曼斯坦、靠近里海岸边的涅比特达格集结重兵,并且会和法军向东进攻,其目的是占领马雷,一口吃掉我整个南方军团。”
顿时下面传来嗡嗡声,司令官刘云龙道:“***,美军的胃口不小哇,他也不怕噎着。”张作霖严厉道:“我就知道你有这样的想法,和美军作战,我们遇到了一个新的对手。如果我们没有判断出美军的意图,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整个南方军团就危险了。”
张作霖继续道:“国防部命令我们,原定计划不变。为了瓦解美军的战略意图,我已经命令第三方面军和第二方面一部提前结束休整,他们将兵分两路,一路集中30万兵力,由里海北岸的阿迪拉乌,沿着东侧海岸线向南进攻,争取在阿克套吃掉美军的登陆部队。另一路集中50万兵力,进入土库曼斯坦,向克拉斯诺沃茨克发动进攻。我已经命令空军部队迅速转场,立即和美军争得制空权,因此,下一步你方面军,不仅要在里海沿岸继续阻截美军,为我大军调动争取时间,尤其是对土耳其的围歼作战,必须在规定时间完成。”“保证完成任务。”司令员刘云龙紧紧地握住了拳头。
在巴库美、法、土联军司令部里,联军最高司令官肯尼迪元帅,正在向众将军们讲解。只见他叼着个烟斗,踌躅满志的道:“各位,为了保证围歼中国的南方军团,我们美军将在涅比特达格,集结40万兵力,1000辆坦克,1200架作战飞机,并且会和法军向东发动进攻。我们很快将占领马雷,切断中国南方军团的退路,那样的话,战局就明朗了。”
司令部里所有的将官脸上都露出喜色。肯尼迪元帅接着对其中一名土耳其元帅道:“元帅阁下,你的部队务必在马什哈德坚守半个月,为我合围整个南方军团创造条件,你明白吗?”这名土耳其元帅脸上露出了喜忧参半的神态。喜的是美军制定的作战计划很完美,忧的是他担心40万大军被一口吃掉,那可是40万人马呀。
接着肯尼迪又对一名法军元帅道:“为了配合我快速向东发动进攻,我要求你部务必在10月10日之前,攻陷阿什哈巴德,为我向马雷进攻扫清障碍,不得有误。”这名法军元帅信誓旦旦保证,一定提前拿下阿什哈巴德。
军事会议结束后,各路主将纷纷奔赴战场。一名手下将军对肯尼迪道:“元帅阁下,你真准备牺牲掉40万土耳其军队?这样做恐怕会产生不良后果。”肯尼迪道:“不这样做中国人能上钩吗?前不久中国舰队突袭了巴拿马,整个太平洋战区,我们已经处在被动挨打的地步。目前盟军对前途已经有所动摇,因此我们必须在陆战上有所作为。这里面有政治上的考量,所以牺牲40万土耳其军队,换取50万中国南方军团,你认为不划算吗?况且,这个战役计划已经获得五角大楼的批准,也许这次我们能创造奇迹。”
一场扑朔迷离的战役,一场双方比拼意志、时间、智慧、勇气的大战,瞬间拉开帷幕。
战场上依然炮火连天,里海阻击战依然在残酷进行。已经撤往第四道防线,身后50公里以外就是咸海,这是最后一道防线了,所有的预备队已经全部投入作战。
天上美军的飞机正在进行狂轰滥炸,陈赓亲自在前沿阵地上,捧着一挺重机枪正在疯狂扫射,这时美军的一辆坦克从正面从上来。“轰”的一声巨响,陈赓失去了知觉。良久陈赓苏醒过来,检查一下并没有负伤只是震晕了。“炸掉敌人的坦克。”陈赓吼道。
只见一名战士,拿起ZY包翻身跃出战壕,没冲出多远便被坦克的机枪打成了马蜂窝,接着一名团部的年轻参谋,跟着翻出战壕。他敏捷的接过牺牲战士的ZY包,迎着美军的坦克跑去。突然这名参谋又被DD在地,陈赓痛苦的闭上眼睛。
另一名参谋刚要出击,只见倒地的参谋,忍着伤痛开始艰难的向前爬行。美军的坦克轰轰隆隆上来了,近在咫尺之间,这名参谋用尽最后的力气咬断了导火索,随着一声巨响,这辆美军的坦克,顿时被掀翻在地,稀了哗啦链条断裂下来。陈赓忍住悲痛,把愤怒的子弹,射向跟在坦克后面的美军士兵……。
美军又发动了进攻,杜聿明眼睁睁的看到几十米远的重机枪阵地,被美军的炮火击中,几名射手瞬间阵亡。杜聿明见这辆坦克进入爆炸地点,亲自摁下起爆器,随着猛烈的爆炸,坦克趴窝了。他立即抄起一把步枪,对准美军的士兵。
“报告,1营阵地被美军突破了,1营长阵亡。”一名参谋头上缠满滴血的绷带,说完就昏了过去。“参谋长,立即组织力量,把美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