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在黑土地-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名头戴白色钢盔的美军宪兵,站在门口已经等了好长时间。他们是专门护送肯尼迪元帅回国的。此时接替他职务的联军司令还在路上,明显看出他连交接的权利都没有了。此刻,司令部里的气氛十分压抑,几名作战参谋在默默地为司令官收拾行装。

很久,肯尼迪元帅站起来,他礼貌的和下属点点头。随后和两名宪兵走了出去。临上车之前,他再一次向东方望去,再一次痛苦的闭上眼睛。他想什么那,为何输得这样惨吗?也许不是,他也许永远想不明白,对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也许他要把这一段经历,铭刻在心里,告诫他的子孙,也许?

苏联统帅部里,斯大林木然、呆傻的望着军用地图,对站在一旁汇报伊朗战况的参谋,几乎无视他的存在,充耳不闻。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中国在对苏大战的关键时刻,又能一口气吃掉美法土130万大军,这不是在做梦吧。

本以为美军亲自参战,能在南方一举扭转战场上的颓势。即使苏方损失惨重,能换来美联军的胜利,彻底遏制中国军队的进攻,他认为划算。哪成想赔了夫人又折兵,反而遭受了更大的失败,顿时斯大林对前途失去了信心。下一步苏联要面临灭国的危险,何去何从?

第五部走向辉煌 303章战略轰炸

凛烈的北极寒风横扫广袤的俄罗斯大平原,千里沃野又披上了洁白的盛装,在皑皑白雪的衬托下,显得荒凉而凋敝。突然,天空传来轰鸣声,如打雷一般,自南向北呼啸而过。惊得几只归穴的野狼,止住脚步,支楞起耳朵警惕的向四外探视,少顷,便跑得无影无踪。

位于莫斯科郊外的红旗“拖拉机”厂,机器轰鸣、马达声声。专用线上的火车喘着粗气,来回穿梭,显得十分繁忙。放眼望去,厂区内烟雾弥漫,飘散的粉尘和早晨的阳光交相辉映,其斑斓色彩,描画着一幅独特的情景。

这座占地1万公顷的巨型工厂,是苏联政府与年初破土动工,并且利用美国援助的全套流水线、机器设备,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建成投产。可见它的建设速度何等之快,其实这是一座生产坦克的大型工厂。

苏联政府利用自身政治优势,提出了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并号召人民无私的为国家做贡献。同仇敌忾下,苏联人民爆发出巨大的劳动热情。据数据统计,同等规模的工厂,与当年就上马了50多座。并且做到当年上马、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因此,不难看出,战争所带来的变数,是多么恐怖和不可思议。

与它的建设成就相比,苏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差远了。在中国军队连续打击下,苏军只能采用防守的战略,并且节节抵抗、节节后退。走投无路的苏军,已经完全处在被动挨打的状态。,然而,一场更大的卫国战争热情,促使苏军更加顽强的抵抗。但是中国人是从来不按常理出牌的,紧接着空中战略打击接踵而来。

卡佳,一个金发的俄罗斯小伙子,长的高高瘦瘦,他今年16岁。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他毅然放弃了学业,投入到为战争服务的建设当中。并且成为红旗“拖拉机”厂一名翻砂工。

一大早母亲便爬起来,为他准备早餐和携带的午餐。卡佳吃完早饭,便骑上当年父亲遗留的破旧自行车,冒着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向坦克工厂奔去。他所在的居住地距离坦克工厂大约有5公里,这样的距离对于年轻的他来说根本不在话下。

卡佳的父亲去年在伊尔库斯科战役中阵亡。两个哥哥,一个在托木斯克战役中被俘,目前下落不明。另一个在南方军团服役,目前驻防在伏尔加河沿岸。鉴于苏联早已进入战时体制,因此,卡佳和工厂里的工友一样,没有一分钱报酬,他们完全是凭着一腔热血和对侵略者的憎恨,而忘我的工作。他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实行三班倒工作制,没有一天休息日。而每个月只能得到政府配给的12。5公斤的荞麦面。

11月底,第一辆坦克正式下线,如此振奋人心的成绩,鼓舞他们更加卖命的干活。总之,一切为了前线,使他们忘记了疲劳,放弃了所有的娱乐。而把全部热情都投身到当中,并以此为荣。眼下在苏联大地,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卡佳顶着一头霜花走进车间。像每天一样抓紧换上脏兮兮的工作服,准备去接班。突然,厂区内的警报声大作,接着外面天空上传来隆隆的飞机声。自从走进工厂,卡佳是头一次听到警报声,顿时有些迷瞪。见到有人向外跑他也跟着跑出去。

卡佳随着人流跑到车间外的空地上,举头向天上瞭望,只听有人喊道:“中国的飞机?是中国的飞机。”只见天上有4架黑色的飞机在盘旋,卡佳没有看清怎么回事,接着又见几十架小巧的飞机出现在天空。这时,有人喊道:“是我们的战斗机,是我们的战斗机。”

周围的人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卡佳也跟着起哄。紧接着天空上传来飞机的射击声,大家更加兴高采烈。可是卡佳看到,那四架中国飞机似乎不慌不忙、无动于衷,依然在不慌不忙的盘旋,显然己方的战斗机明显高度不够,对中国飞机根本构不成任何威胁。

卡佳正在想不明白之时,忽然发现天空上出现了不少黑点,随着黑点越来越大,有人失声叫道:“是炸弹。”卡佳从来没见过轰炸是什么样子,因此反应迟钝还在愣神,一名上了年纪的大叔,极快的把他摁倒、趴在地上。

随着猛烈的爆炸声,卡佳的耳鼓几乎被震聋,他吓得闭上了眼睛。这时,一枚炸弹击中了他工作的厂房,伴随滚滚气浪和烟尘,通红的翻砂铁水顺着倒塌的墙壁喷涌而出,瞬间产生的烟雾和大团大团的水蒸气,开始四外弥漫。

过了一会儿,卡佳睁开眼睛,四周依然看不清楚。觅得,一副惨景出现他的眼中,刚才帮助他的那位大叔,额头被一块飞来的碎石击中,正在汩汩的冒血,明显已经死翘翘了。卡佳吓得爬起来就跑,像疯了一样向大门跑去……。

“投弹。”年轻的瞄准手钟强发出口令。只见两名投弹手,一番紧张的操作,一枚炸弹又飞向目标。少顷,钟强抬起头来兴奋地说道:“击中目标了。”几名投弹手高兴地互相击掌,接着又忙碌起来。而钟强又把眼睛贴在瞄准镜上,寻找下一个目标。

钟强来自杭州,他今年18岁。江南水乡的雨露,使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稚嫩。他生就一副较好的面容,并且皮肤白皙、细腻,军营里的人都调侃他,如果穿上女人的服装,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钟强是半年前中学毕业,便毅然放弃报考大学的机会,投笔从戎。他的家庭很富有,在杭州城算得上是富有家庭。他是瞒着父母参军的,当入伍通知书送到家中,他的母亲哭得几乎昏了过去。家里乱成了一锅粥。但是事已至此,是无法更改的。

钟强入伍后进入空军部队,恰好赶上空军组建新的远程轰炸机联队。钟强荣幸的来到北京,进行为期半年的速成训练。鉴于他身体条件不佳,再加上他有文化,意外的成为一名轰炸机瞄准手。别看他外表文弱、秀气,但是他所有的考核成绩都是优秀。

11月底,钟强所在的远程轰炸机联队,受命奔赴苏联境内,进入乌法附近的一座野战机场。他的屁股还没有做热,于次日便和机组人员参加了这次远程奔袭——轰炸莫斯科郊外一座重要工厂。渴望战斗的激情,使钟强和战友们几乎一夜没有睡着。

“又集中了目标,太棒了。”钟强大声呼喊,不知他是为自己喝彩,还是为同伴加油。总之头一次参加战斗的他,取得如此好的战果,的确让他有些得意忘形。下面又传来机关炮的声音,一名投弹手嘲笑道:“老毛子是一根筋,本来就够不着咱们,瞎打什么呢?。”钟强调侃道:“瞧,这机关炮打得多来劲,听听出来没有,这是在向我们祝贺那。”顿时几人发出了笑声。这时,机长走进来命令返航。

一连三天,钟强所在的轰炸小队,对莫斯科郊外的坦克厂,进行了连续的空中打击。也许各位不难猜出,这座工厂会变成什么样子。一座好端端的工厂,转眼之间就变成一片废墟。然而,苏联人真正恐惧的是,中国的远程轰炸机群,竟然能飞到莫斯科莱轰炸。要知道乌法距离莫斯科有1500多公里。这种精神上的煎熬是最残酷的。

10天以后,钟强和战友们顺了的完成了三个目标的重点轰炸,而且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他们这个联队总共有20架远程轰炸机,一次可以同时对苏联境内5个目标进行空中打击。关键是己方的空中打击,几乎就像空中投弹表演,因此,被炸一方的命运可想而知。

在首都北京总统府作战室内,一名国防部的作战参谋正在侃侃而谈。也许太多的惊喜、太多的捷报,变成家常便饭,或者说习以为常。因此导致这名参谋很机械的例行公事道:“经过半个月的连续空中打击,我布置在乌法前线的远程轰炸机联队。分别对苏联境内的20个军事没标、重要军工厂,进行了重点轰炸,顺利的完成了轰炸任务。下一步我们的轰炸任务是……。”

参谋汇报完后,国防部副部长朱的站起来道:“随着我远程轰炸机对苏联境内目标的毁灭性轰炸,苏方的战争潜力将急速下降。据我们判断,为了防止空中打击,今后苏联的重要的军工厂,都要建在莫斯科以北地区。但是这需要时间,因此我们断定,苏联将在相当长时间内,丧失进攻能力,所以我们对苏战略要做如下调整……。”

接着蒋方震对有关对苏战略方面的情况,又做了细致的分析,以及今后要在战略上所采取的决策。最后总统卢一鸣站起来道:“我要告诉大家,轰炸一刻也不能停止。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和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感觉。摧毁一个民族的抵抗意志,比歼灭几百万军队,要难上艰难。今后杜绝轰炸民用设施和城市建筑,但是对铁路和桥梁不能放过。保持长久的精神压力,是我们最后取得胜利的保障……。”

第五部走向辉煌 304章年末岁尾

1925年最后一个月份,姗姗到来。除了中国远程轰炸机继续向苏联境内进行空中打击外,其他战火基本上都烟消云散。也许是本年度的战火太猛烈了,各自都需要喘口气。或者说交战双方需要一个潦舔创伤的时段,无形之中达成了某种默契。总之,有高兴的。有痛苦的。有欢愉的,自然就有悲伤的。人们的喜怒哀乐及各种情感,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交相辉映”。

12月初的北京,已进入寒冷的天气,入冬以后雪不是很大,只不过下了几场临清小雪。然而,地面上早已没有它们的痕迹,早已被风儿刮得无影无踪。整个四九城,唯有光秃秃树桠和穿着臃肿的人们,显示出冬天特有的标志。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卢一鸣回到居所。他推开门走进去,下人忙上来迎接他。卢一鸣把大衣交给下人,似乎有些不习惯。平常都是宝珍在门口迎接他,好多年都是这种状态。没见到宝珍的面,他不感到意外,只是摇摇头苦笑了一下。

下人询问是否可开饭,卢一鸣摆摆手说现在不饿。接着他走进卧室,随手打开电灯开关,见宝珍躺在床上,瞪着眼睛注视着他,眼角明显带有哭过的痕迹。卢一鸣陪着小心道:“怎么?还生气那。”宝珍一扭头翻过身去,把脸朝向里面。卢一鸣一时很尴尬,只能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重新回到客房。

宝珍为什么生气,这件事情要从两天前说起。

中国的对外战争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尤其是中国强悍的崛起,在中国大地产生了恒古未有的巨大反响。民众踊跃之时,媒体自然要先行。无论是电台、广播、报刊、杂志,无不宣泄着华夏大地的千古奇迹。更令人称奇的是在文艺团体体现得尤为突出。

前不久,首都京剧院编排了一出传统京剧《汉武大帝》。歌颂汉武大帝,不仅仅是提倡尚武精神,这里面也有暗喻卢一鸣的意思。关键是该剧很吻合当前的形势,又符合国人的心态。此举一发布便早早吊足了京城百姓的胃口,也自然引起了媒体的强烈关注。

两天前《汉武大帝》正式公演,卢一鸣作为特邀嘉宾自然到场。总统亲自莅临,又引起不小轰动。当天晚上国府大院趋之若鹫,云集首都京剧院。而四九城的升斗小民,是没有先睹为快的福分了。

卢一鸣和夫人宝珍,坐在第一排,近距离的目睹了“精湛”的演出。坦率说卢一鸣十分不感冒,与后世炉火纯青的京剧表演艺术相去甚远,无论是演员的唱腔、做功,还是内涵的精炼成都,都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对在座的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享受。

卢一鸣耐着性子看完了演出,还得装作欣喜若长的样子。倒是身边的宝珍,看的是津津有味,乐此不彼,并交口称赞。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演出结束后,按照程序卢一鸣和夫人自然走上舞台,向演员祝贺并合影留念。

当卢一鸣逐个热情握手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饰演汉武大帝妃子的、一名知名年轻演员,突然扑上来大胆的亲了一口,顿时搞得卢一鸣很狼狈。当时宝珍就在身边,可见她是什么心态,生出醋意在所难免。

然而,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这是宝珍生气的真正原因。与演员合影留念时,他们身后几名年轻女演员,窃窃私语,什么总统如此年轻了、如此英俊潇洒了等。不言而喻,听到这话,宝珍理解的意思肯定是,她老了,已经配不上总统了。

坦率说,四十多岁的卢一鸣,身材依然伟岸,依然年轻英俊,从外表看也就三十多岁。鉴于他显赫的地位和巨大的知名度,绝对是年轻女人的“杀手”。反观宝珍,明显发福了,并且身材开始臃肿。虽然保养得很好,但是眼角已经出现鱼尾纹。

究其原因,也许这里面有深层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宝珍自信心不断提升和见多识广,她这个新新女性有了自己的主见和脱胎换骨的东西。尤其在卢一鸣的“刻意”培育下,宝珍丢掉了很多传统女性的东西,不再是围绕着丈夫马首是瞻。由于双方学识、素质、思维方式的差异,她渐渐变得猜疑、甚至难以沟通。

其实卢一鸣有这方面的思想准备,但是没有想到来的这样快。由于双方的差距,年轻时宝珍一味从夫的思想渐渐淡薄。随着时光的流逝,优越的环境,促使宝珍的地位不断提高。由于知识结构的天生缺陷,使宝珍这个要强的女人,变得难以驾驭。

那天看完演出回来,宝珍情绪非常低落。她没有和丈夫吵架,而是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卢一鸣和她调侃了几句,她都不理不睬。不久独自开始抽泣。卢一鸣有些发懵,询问宝珍为何?谁知宝珍哽咽的突然冒出一句话:“你看我是不是老了。”

此言一出,搞得卢一鸣一脸雾水。他试着解释人的衰老是一种自然现象,谁也无法改变这种现实,让她不要往心里去。可是宝珍一句也听不进去,反而哭得更伤心了。后来卢一鸣费了很对口舌,总算让宝珍安静下来。

今天,宝珍依然没有从烦操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此时此刻,卢一鸣见到宝珍又开始抽泣,他不知如何劝慰她,顿时陷入无语状态。一个叱咤风云的男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面对自己老婆的“无理取闹”,反而束手无策。

卢一鸣沉默了一会儿,只好拿起电话,略微犹豫一下,拨动了号码……。不久,女儿卢静和绉豪驱车匆匆赶来。“爸爸,家里发生么事了?”一见面女儿惊慌的问道。而跟在后面的绉豪也显露出慌张的神态。卢一鸣苦笑的把事情发生的经过,轻描淡写的说了一遍。

女儿放下,赶忙跑进母亲的房间。其实卢一鸣的意思,就是让女儿来开导开导宝珍,毕竟母子在一起,宝珍能倾诉和发泄一下,让她心情好一些。此时,卢一鸣的心情很沮丧,坦率说,在感情世界里,作为另类的他,其实就是一个孤独者。

望着姑爷默默地坐在身旁,他忽然意识到有些冷落对方。他向绉豪了解了一下外孙的情况,接着吩咐下人摆上酒菜,要姑爷陪他喝酒。爷俩推杯换盏,几杯酒下肚,绉豪拘谨的神态渐渐放开,双方不由自主的把话题又扯到民国大事上。

卢一鸣问道:“最近德国的情况怎么样?”绉豪回答:“伊朗战役结束后,德国突然开始发难捷克斯洛伐克。今天上午,驻德使馆发来电文告知:德国外长于早8时整,在柏林召见捷克大使,就布拉格迫害德国侨民一事,对捷克政府发出严厉警告。这种案例在外交事务中,似乎有些说不通。”

卢一鸣笑道:“很好解释。不出意外,我敢肯定德国政府明年一定会出兵捷克。德国人的伎俩太赤裸裸了。如果捷克得手,下一步德国就会向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发动进攻。哪里丰富的石油资源,德国人早就垂涎欲滴了。另外,波兰也有可能凶多吉少。哈哈,明年有好戏看了。”卢一鸣说完和绉豪碰了一杯酒。

这时,女儿卢静陪宝珍走出来。绉豪赶忙起身见礼,卢一鸣见宝珍脸色好了许多,立即换了一副面孔,开始谈笑风生,似乎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卢一鸣是在作秀,唯一看清楚的是绉豪。表面看夫妻之间小小的矛盾过去了,其实卢一鸣心里非常清楚,夫妻之间的难以沟通,今后也许会越演越烈。

次日,卢一鸣早早来到办公室,屁股还没有做热,情报头子伟峰便匆匆赶来。一见面伟峰就说:“总统,根据你的设想,我们扶植苏俄第二帝国的人选有了眉目。前不久,我们在乌法找到了前沙俄皇室成员。由于战争的原因,这些皇室人员没有被及时枪毙。目前他们从被羁押的监牢放出来,请问?下一步如何运作。”

卢一鸣不假思索道:“查一查有没有尼古拉二世的后裔,最好扶持一个女王,这种传统的做法,也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看就让他们在伏尔加河以东地区建国,借以和苏联对抗。这件事情,由你们情报部负责,争取在明年下旬,高加索战役结束后实施。”

卢一鸣掏出两支雪茄烟,递给伟峰一支点燃道:“为了长远战略考虑,我们必须和俄国皇室成员联姻,扶持一个真正亲华的第二俄罗斯。你物色一个合适的人选,年龄要青一些、级别要高一些,最好在军队里挑选。”

伟峰笑道:“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图谋整个乌拉尔山以东地区,是这个意思吧。”卢一鸣也笑道:“这只是初步设想,根据进展情况再定……。”

当天下午,地质部长李开山从青海格尔木匆匆赶回来。年初北京到格尔木的铁路已经修通,完成了卢一鸣有一个战略构想。一见面李开山就高兴得像个孩子道:“总统,好消息,好消息哇。你可不知道格尔木北部的盐湖有多大,哈哈,白花花的食盐直接可以食用,而且采集非常容易,足够全国的老少爷们吃几千年的。乖乖,那可全是宝哇,简直就像白捡一样。”

卢一鸣笑道:“老兄,你在电报里面不是已经说了吗。”李开山依然兴高采烈道:“不瞒你说,我是太高兴了,必须当面与你念叨念叨。”卢一鸣又说:“我已责成宋占一部长,立即组织力量,在盐湖边上建一座中国最大的化工厂。其目的就是就地取材,减少运输费用。让这个上天赐给我们的盐湖,为国人造福……。”

几天以后,伟峰又匆匆来到总统府。他把物色好人选的档案材料,交给卢一鸣审阅。卢一鸣看到档案的内容及姓名,不由得笑了脱口而出:“怎么是他?”

第五部走向辉煌 305章“荒唐”的婚姻1

外面是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烧得通红的铁炉旁边,旅长陈赓和杜聿明正围在炉旁小酌。这是乌法城内一座俄式建筑,目前他俩的旅部暂时驻扎在城里,而大部队都驻扎在城外的兵营里。由于二人的部队刚刚组建完毕,目前没有明确的任务。

二人的部队来到乌法已经有半个月了,各项事情总算有了眉目。自从来到乌法,各自整军扩编,一直没有时间见面。此时二人似乎“久别重逢,在酒精的刺激下,小脸喝的通红。

“目前方面军还留在南方,而我两个兵团迟迟不归建制,你说这是为何,真让人郁闷。”杜聿明不满道。陈赓犹豫一下、小声说道:“我听说咱们两个兵团,明年开春要替换一、二方面军的部队,布防在伏尔加河沿岸,担任防守任务。但我要声明,这个消息还没有确定。”

本来杜聿明就闹心着,听到这个小道消息,更加不满道:“我看总部就是偏心眼,打阻击让咱们上,进攻反而没有咱们的份,这叫什么事呀。哦,对了你是听谁说的?”陈赓回答:“师部有一个作战参谋是我老乡,据他说这次阻击作战,咱们打得太惨烈,考虑到损失惨重的原因,不准备让咱们参加明年的高加索战役,具体如何,只有等待命令下达。”

杜聿明生气道:“岂有此理,要说攻击作战是我们的强项,人员损失不假,但是精髓还在。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痛快,我们在旁边瞧热闹。不行,我的向上边请缨,这太不公平了。”陈赓急道:“糊渎,你现在是少将旅长了,难道军令如山你不懂,我警告你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