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在黑土地-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H欢彼敲靼资虑榈恼嫦嗍保缶忠讯ā?杉菘怂孤宸タ说奈浔甘呛蔚仍愀狻

目前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正规部队也就5万人马,这还是把境内的边防部队包括在内。由于历史的原因,捷克斯洛伐克人长期处在别人的统治之下,其尚武精神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强悍的德国人,根本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所谓的军事进攻,其实就像军事旅行一般。

德军第7坦克师,越过边境后,一路高歌猛进。这支坦克师是新组建的部队,成军还不到一个月。而该装甲师第6坦克团,行进在全师的最前面。坦克发动机隆隆的声响震动大地,钢铁巨龙形成的气势令人震撼。此刻,该坦克团团长隆美尔少校,挺胸抬头,半截身子探出炮塔,手拿望远镜,正在向前方查看。他肖廋的脸颊,显得十分昂奋,一身崭新笔挺的军服,衬托出军人的挺拔和彪悍。

隆美尔出生于1889年,今年正好36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龄。隆美尔生长在书香之家,他的祖父、父亲都是教师,而母亲也是一位官臣世家的大家闺秀。童年时期的隆美尔,由于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一位自觉、友善、守纪律的学生。青年时期,他体质纤弱,性格内向,有些书生气。他爱好数学和机械,理想是做一名工程师或飞艇技师。

坦率说青年时期的隆美尔,对军事并无特殊兴趣。然而,还是父亲了解自己的儿子,他鼓励不大愿意从军的儿子入伍,并亲自向军方作了推荐。隆美尔18岁入伍,先是做军官候补生,接着进入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接受军事训练。

不久隆美尔思想产生了巨大变化,开始痴迷军事生涯。他洁身嗜好,不抽烟、不喝酒。上军校期间,他结识了一位名叫露茜的16岁少女,并于1916年结婚,直到今年他们才有了自己的孩子。由于对军事的酷爱和对战争的情有独钟,远远超过了对小家庭的迷恋。聚少离多的情况下,造成了12年后他们才有自己的孩子。

第一次大战期间,隆美尔是一名步兵排长。由于他意志坚强,勇猛过人,刻苦耐劳,善用计谋。第一次参加战斗,便率领三名士兵,击败了20多名法军的进攻,很好的证明了他的军事素质和战斗精神。随后他又多次在战斗中表现出以少胜多和出奇制胜的实例。

隆美尔负过三次伤,四次获得军功勋章,并擢升为中尉连长。正当他军事素质大放异彩的时候,德国战败了。内心苦闷、彷徨的隆美尔,迅速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并为此沉寂了好长时间。然而,德国迅速从失败的阴影走出来后,他又迅速振作起来。

由于丰富的火线经验和辩才过人,他被任命为维也纳斯塔特军校校长。在担任校长期间,他写出了《步兵进攻》,这本闻名后世的战术操典。去年他被选送到柏林新组建的装甲兵学校,在中国教官的授意下,进行了短期的装甲战术的培训,并很快崭露头角。

不久他被任命,坦克连连长,并参加了去年收回鲁尔工业区和进军维也纳的战斗。今年初德军组建第7、第8坦克师时,他被破格提拔为,第7坦克师、第6坦克团团长。雄心勃勃的隆美尔,开始走向军事生涯的巅峰之路。

此时,隆美尔放下望远镜,举手看了一眼手表。估算了一下坦克行进的距离,他判断再有半个小时,就能兵临比尔森城下。坦克部队自从越过边境以后,截止到现在根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现在仅仅过去三个小时,坦克部队进展神速。

这是一条狭长的山间谷底,一条沙土公路位于其间。道路两旁已经聚集了大批观望的老百姓,他们也是不明真相。他们好奇的望着坦克行进的队列,不时品头论足,并表示出极大的热情。甚至有些民众还向坦克上的乘员打招呼,表示欢迎。

这时前面高速行进的坦克停了下来,隆美尔指挥坦克车迅速赶到前线。担任开路的坦克报告,前方发现捷克军队的防守阵地。隆美尔从新拿起望远镜查看,发现捷克军队草草构筑的防守阵地,轻蔑的笑了笑。随即他命令开炮。

随着密集的炮火,对面的捷克军队,迅速就放了羊,其军队乱哄哄的向后方跑去。隆美尔看到这凡情景,无奈的摇摇头。接着命令停止炮击坦克继续高速前进。令人可笑的场面出现了,前面捷克军队在拼命逃跑,后面坦克在高速追击,形成了壮观的景象。

不一会儿,累的气喘吁吁的捷克士兵,累的趴在地上。他们看见隆隆驶近的坦克,纷纷举起手中的武器,跪在地上投降。然而,令捷克士兵没有想到,高速行驶坦克上的德军士兵,根本没有人搭理他们。坦率说长时间举着手中的武器,捷克士兵哪能不累那。既然没人搭理他们,那就只好自己照顾自己了。

大胆的捷克士兵个别的率先丢掉手中的武器,有样学样,不一会武器被扔的满地都是。但是他们依然高举双手,这样轻快不是。甚至有些偷懒的士兵,趴在地上依然举着双手,要多滑稽有多滑稽。坦率说这些捷克士兵也很郁闷,我们都投降了,怎么就是没有人来搭理我们呢?

很快隆美尔率领他的坦克团到达比尔森,眼下比尔森已经成为不设防的城市。驻防在这里的捷克军队闻风早已逃之夭夭。隆美尔命令坦克部队穿城而过,继续向布拉格高速挺进。坦克部队在穿城而过时,场面更是热烈,不少德裔居民开始振臂高呼。

德国出兵的消息,很快传到布拉格。捷克政府闻讯后,慌乱之余,立即召集各国大使,并举行新闻发布会。各国大使也在第一时间把这惊人的消息电传回国,至于各国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暂且不说。接着捷克总统立即召开了内阁会议,在会上政要们、军方大佬,抓耳饶腮了半天,没有一个人想出好办法。

磋商了半天,最后还是总统一锤定音。时间不等人,因为他们已经闻讯,德军的坦克部队正在高速向布拉格挺进,赶紧撤退是他们的唯一选择。捷克政府政要们,一边手忙脚乱的准备撤退,一边向外面发布求救信号。美英法等国反应非常迟钝,唯有好邻居波兰伸出援助之手。当天晚上,捷克政府主要成员,在一个师的卫戍部队掩护下,向位于捷波东北部的边境城市俄斯特拉发撤退。

午夜时分,隆美尔率领第6坦克团,高速兵临布拉格城下。隆美尔看了一眼后手表,正好22点整。仅仅过去18个小时,德军坦克部队的履带,便进入布拉格的街道。此时,布拉格的主要高大建筑上都挂上了白旗,留守的捷克官员宣布投降。

在灯火通明的布拉格市政厅,市长亲自率领各路官员,向前来受降的隆美尔交出了权力。而坦克部队进入市区后,受到惊吓的市民们,早已躲进自家房内,并紧闭房门。他们在隆隆的履带声中,经受了精神上的折磨。

次日临晨,胆大的市民,开始从家中走出。也许是处于一种好奇的心理,因为他们一宿没有听到一声枪响和炮声,因此心里难免有些疑惑。他们要探个究竟,同时也见识一下,德军的坦克部队是个什么样子。天亮后,街道上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

德军的坦克,持序井然,整齐的排列在布拉格的主要街道上。而且德军的军纪也没的说,他们既没有扰民,也没有恐吓任何人。彷佛德国人的坦克是来布拉格旅游的,显得波澜不惊,一切都是哪嘛自然和平静。也许有的市民要发问,德国人到底来干什么来了?

随着人流的不断增加,奇怪的是,布拉格的警察竟然开始维持持序,俨然就是他们应该履行的职责。这时,表现踊跃的德裔市民,开始欢呼雀跃。不少德裔姑娘手持鲜花,纷纷涌上前来,以表爱慕之心。令人有些意外,春日的布拉格街头,明媚的阳光下,显现出其乐融融的景象。

当天晚上,德军装甲部队又接到命令,向捷波边境挺进……。

第五部走向辉煌 320章初试锋芒

德军第八坦克师,第2机械化步兵师,兵出维也纳,兵不血刃占领了布拉迪斯拉发。接着部队向斯洛伐克纵深发展。而斯洛伐克境内的军队,几乎是闻风而逃。铁流滚滚的德军装甲部队,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

德军第8坦克师,也是新组建的部队。此刻,屡属第8坦克师的、第1坦克旅正高速地向前挺进,远远望去,坦克履带行进中扬起的尘土绵延数里地,形成了一条壮观的景象。而该坦克团少将旅长古德里安,却躺在驾驶室里,双眼穿过掀开的炮塔盖,向天上凝视。

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也许是兴奋,也许是即将到来的战斗。古德里安心情兴奋之余,猜想着坦克集群作战的情景。他脑海里出现了中国教官带来的教学影片,出现了集群坦克进攻的情景,这也是他梦寐以求的情景。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出生于1888年,今年正好38岁。从1901到1907年,他就读于军事学校和柏林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他作为一名准尉加入他父亲指挥的部队。1908年他进入军事学院继续深造,并晋升少尉。1913年古德里安与驻防地的一位姑娘成婚。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不久,他造出了自己的儿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不长时间,他的父亲在一次战斗中阵亡了。这件事情对他的打击很大,因为父亲不仅对他的影响颇深,同时还是他的崇拜对象。父亲一直是他塑造典型军人和完整性格的楷模,悲伤之余,他也为有一位军官的父亲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一战期间,他在骑兵部队担任指挥,虽然没有参加过几次有规模的战斗,但是这个时期,使他对部队机动、快速作战理论,有了模糊的认识,从而确立了早期“闪电战”思想。德国战败后,他曾一度消沉了好长时间。

战败后的德国,武装力量被解体,整个德国只保留了不到10万人的部队。而古德里安作为一名优秀的军官,并没有选择退役,而在德国后勤部队继续服役。德国经济继续好转后,他与1922年,也就是中日开战的那一年,来到中国太原装甲兵学校深造,作为德国现役军官,进行了为其8个月的短期培训。

在太原装甲兵学校培训期间,他不仅接触了先进的装甲作战理论,同时也见视了中国坦克部队的强悍。由此他断定,未来的战争,坦克集群作战,将在战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他以坦克集群作战为根据,使他骨子里就有的“闪电战”思想更加成熟。

回国后,他很快进入新组建的柏林装甲兵学校担任校长。不久他就写出了一部“坦克前进”的理论书籍,作为标准的坦克训练教材开始推广。由于一开始就聘请了中国的教官,使古德里安如虎添翼,而新组建的装甲兵学校起点也很高。

这期间,古德里安出于对坦克部队的情有独钟,上书并建议德国国防部取缔骑兵部队,把有限的经费,全部投入装甲部队的建设。很快国防部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组建德国装甲部队,由此古德里安进入装甲部队,开始崭露头角。

去年对鲁尔工业区和奥地利采取军事行动时,古德里安当时是德国第2装甲师里的一名营长。今年组建第8坦克师,他迅速擢升为第1坦克旅旅长。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军事行动后,他为了证实“闪电战”理论,率领第1坦克旅,一路高歌猛进。眼下他率部和后续部队,已经远远拉开距离,他要以最快的速度,挺进到捷波边境地带,完成战略部署。

夜幕降临,第1坦克旅到达位于边境地带的马丁。马丁距离边境大概有50公里。古德里安到达马丁后,顾不上旅途的疲劳,马上招开军事会议,因为情况发生了变化。军事会议上,古德里安道:“方才接到师部通报,波兰已经出兵了。我们前方约40公里的乌斯捷,一支波兰骑兵师,已经越过边境,并与逃窜到这里的一个师的捷克斯洛伐克的部队会合。”

一名部下道:“旅长,后续部队距离我们大约50公里,我们是否等大部队上来再采取行动。”古德里安沉吟一下道:“兵贵神速,中国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机稍逊就逝,我们应该主动出击,打它一个措手不及。”

另一名部下道:“旅长,敌人可是两个师的部队,我们作战力量是不是太少了。”古德里安答:“捷克斯洛伐克的部队,我们可以不予考虑。鉴于波兰骑兵的强悍,只要我们打垮他们,捷克斯洛伐克人恐怕会立即投降。我告诉你们,中国人的经典战列已经充分证明了,坦克对骑兵,就是单方面的屠杀。”

部下们听到古德里安的话,不由群情激奋,个个摩拳擦掌。古德里安看了一眼手表又道:“现在是晚上20时。我命令原地休息两个小时,并向师部发报,我部于22时准时出发,各位必须听清楚,不得有误。”两个小时后,坦克纷纷点火发动,趁着夜色又出发了。

由于这段路途崎岖不平,第1坦克旅到达乌斯捷镇天已大亮。距离乌斯捷镇约有5公里左右,地势开阔、变得平坦起来。古德里安看到地形对坦克发动进攻非常有利,信心更加十足,他命令坦克加速前进,他要抢占先机发动进攻。

而到达这里并于捷克所伐克部队会师的波兰骑兵师,他们的侦察骑兵探知坦克部队的行踪后。骄傲自大的波兰人根本没有把德军的坦克部队放在眼里。该骑兵师师长更是一个狂妄的家伙。出于对捷克索洛伐克部队的不屑一顾,他命令全师出动,并让捷克索洛伐克军队坚守乌斯捷镇。他的排兵布阵很简单,就是在旷野中按传统骑兵作战模式布置好进攻队形。

距离乌斯捷镇约有两公里,古德里安接到前锋报告,说前方波兰骑兵部队挡住了去路。不一会儿古德里安的指挥坦克到达前沿。他举起望远镜向前方探视,发现密密麻麻的波兰骑兵早已列好队形、并严阵以待。他蔑视的笑了一下,随即命令坦克车辆形成散兵战斗队形。

随着隆隆的马达声,坦克车辆很快像以往训练那样,形成作战队形,每辆坦克之间都保持了一定的间距,以便相互支持。就像双方约定好似的,摆好架势再进行决死较量,所谓的彰显欧洲骑士的风采,这种古典式的作战模式,愚蠢的波兰人仍在奉行。

随着双方摆好阵势,一声号角在波兰骑兵群里传出,接着传来惊天动地的呐喊声。一万多人的嚎叫,再加上一万多匹战马的狂奔,那气势、那场面,用排山倒海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坦率说己方不少坦克兵,见到这种阵势,也不竟心里发毛。

而古德里安却十分镇静,他命令开炮。随着炮弹在骑兵群里炸响,顿时炸得波兰骑兵人仰马翻。可是彪悍的波兰骑兵依然勇猛冲锋、无所畏惧。两千多米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也就是几分钟的事。很快坦克炮失去效能,因为距离越来越近。

古德里安命令停止炮击,坦克前进。顿时烟雾缭绕,履带开始碾压大地、马达轰鸣作响。接着传来坦克机枪的扫射声。顷刻之间,恐怖的一幕出现了,随着密集的弹雨,只见前排冲锋的波兰骑兵,成片的倒在地上。甚至后面高速奔跑的骑兵也来不及减速,就被前面倒地的战马绊倒,顿时骑兵冲锋的速度降了下来。

如此近的距离,更成了一面倒的屠杀。如此残忍的杀戮,波兰骑兵傻眼了。也许他们从来也没有见到这种场面,纷纷拉住战马,开始调转马头,一时之间冲锋队形大乱,更大的伤亡接踵而来。在弹雨的扫射下,波兰骑兵几乎就像多骨米牌一样,纷纷倒地。

不到十分钟,波兰骑兵便溃不成军,开始四散逃命。眨眼之间,一个师的骑兵部队,除了死伤的外,便跑的无影无踪。如此恐怖的战斗场面,连德军自己都不相信,如此短暂的时间,他们的前面倒毙了密密麻麻的战马,而战斗如此快就结束了。

古德里安停住坦克,掀开炮塔探出半个身子。他发现自己的前后左右,不少还没有气绝的战马在发出痛苦的哀鸣,而那些掉下马的骑兵,瞪着惊恐的眼睛,高举着双手。经过初步打扫战场,至少有一个旅的波兰骑兵扔在这里。而波兰骑兵死伤并不多,主要是战马死的太多。

这时后面传来汽车的马达声和摩托车特有的声音,古德里安仔细打量,发现是一支机械化步兵旅赶上来了。而这些赶上来的德军士兵,面对战场上如此残酷的杀戮场面,也都大惊失色,唏嘘不止。随后古德里安把打扫战场的任务交给后来的德军军官,接着率领坦克部队,向近在咫尺的乌斯捷镇发动进攻。

亲眼目睹这一“壮观”情景的捷克斯洛伐克部队,也许被吓傻了。当坦克部队接近镇子边缘时,他们才反应过来。没等坦克发炮,捷克斯洛伐克人便明智的举起白旗投降了。也许这是最佳选择,毕竟生命诚可贵吗。

初试锋芒的德军坦克,第一次战斗便露出了凶恶的牙齿,打得波兰骑兵丢盔卸甲。而那支遭到重创的波兰骑兵师,几乎是一路狂奔,狼狈的奔向波兰境内。确切说他们已经完全失控,而波兰骑兵的指挥官也无法驾驭他们奋勇争先的逃跑,强悍的波兰骑兵心理防线彻底垮掉了。

与这个骑兵师一同进入斯洛伐克境内的另一只骑兵师,在东侧波普拉德闻讯后,吃惊之余,也迅速逃回波兰境内。然而,波兰人逃回去就算完了吗?

两天以后,古德里安又接到命令,向波兰境内挺进。

第五部走向辉煌 321章两翼齐飞

占领布拉格的当天夜里,第7坦克师、第2坦克师,接到德军总部的命令。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直奔捷克斯洛伐克逃跑政府所在地、东部的边境城市俄斯特拉发。一路奔向东北部的重镇克拉洛韦。他们的任务是迅速消灭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控制全境。

隆美尔所在的坦克师,正在向俄斯特拉发进军的途中。他的坦克团依然走在前面,他同样是在路上听到波兰出兵的消息,因此心情有些昂奋。坦率说和捷克斯洛伐克军队交手,他骨子里都感觉没劲。在战场上和强悍的对手交锋,才能真正体现出一名军人的价值。

这天早上,担任前锋的隆美尔到达一个叫热合札赫的地方,此地的捷克军队早已闻风而逃。而这个小镇距离俄斯特拉发大约有100公里。坦克团的履带刚踏上小镇的街口,前面出现了一群士兵挡住了他们的去路,真有胆大的,居然敢拦截德军的坦克。

德军的坦克部队被迫停了下来,不一会儿约有200名身穿捷克斯洛伐克军服的官兵被带到隆美尔面前。隆美尔探出半个身子,站在坦克上问道:“你们要干什么,为什么要挡住我们的去路,难道你们不怕死吗,想与我们做对吗?”

隆美尔一连口气强硬的抛出了几个问号,丝毫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可是对方似乎不太害怕,表现的十分沉稳。隆美尔正在疑惑。只见人群中出现一个大个子,此人穿着一身捷克国防军的军服,从军衔上来看是一名上尉。

这名大汉敬礼说道:“长官,我们是捷克国防军了的德裔士兵,我们都是从捷克军队里跑出来的,我们要求加入德国国防军,请求长官答应。”隆美尔闻听是同胞,自然不能再矫情。他从坦克上跳下来,热情的和这位大汉握手道:“欢迎你们加入德国国防军,请问你叫什么名字?你们有多少人?”大汉回答:“我叫格贝尔,我们有200多人。”

随后隆美尔有些犯愁了,眼前的人他答应接收了,但是怎么安置他们那。那名大汉似乎看出了隆梅尔的难处,随口说道:“长官,我们要求和你们一起进攻俄斯特拉发,毕竟我们地形熟悉,可以助你们一臂之力。”

隆美尔犹豫一下,考虑到时间不等人,一挥手让他们爬上坦克。随后奇特的景象出现了,不少坦克炮塔上坐满了士兵,轰隆的向前行驶。隆美尔问坐在他身旁的格贝尔道:“你知道俄斯特拉发有多少军队?”格贝尔回答:“大约有两个师。一支是政府卫戍部队,另一支是撤退到当地的国防军。”

“你知道波兰出兵了吗?”其实隆美尔最关心这个问题。格贝尔回答:“长官,这个情况我不太清楚。”这时一辆越野军用吉普车从后方高速开来,隆美尔细看,发现是旅部的车,随即命令坦克部队停止前进。吉普车停稳后,一名军官走下来,把一封作战命令交到他的手里。隆美尔看完后,立即命令召开军事会议。

见人都到齐后他说道:“第8坦克师、第1坦克旅,在斯洛伐克的乌斯捷重创了一支波兰骑兵师,并造成捷克斯洛伐克一个师的部队整体投降。此消息如果传到俄斯特拉发,有可能造成波兰骑兵和捷克政府向波兰境内逃窜,目前,在斯洛伐克境内的第2机械化师,已经从东面向俄斯特拉发压上来,形成东西夹攻之势。因此旅部命令我先头团,设法咬住他们,防止他们向波兰境内逃跑。”

隆美尔又说道:“由于我们坦克部队目标太大,我们自西向东攻击,也无法阻止他们向北逃窜,我们必须想出一个办法,如何拦截他们。”见大家一时没有什么好办法,那名列席会议的格贝尔说道:“长官,我熟悉一条小路,能快速插到俄斯特拉发的北面。”

奥,隆美尔眼睛一亮,很快采纳了他的建议,随即命令向旅部发报,说他前锋团改变前进路线,随后让旅部跟进。至于旅长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